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碳减排方面的报刊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4 15:57:37

碳减排方面的报刊杂志

城市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开展碳减排行动和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主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及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经济总量约占全球GDP的80%,其能源消耗量约占全球能耗总量的67%-76%,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1%-76%。

截至目前,全国已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了其中的一线、新一线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部分重点省会城市,共20个观测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厦门、杭州、苏州、青岛、武汉、宁波、昆明、沈阳、大连、南京、合肥、济南、长沙和成都。

2016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马拉喀什会议上,时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谢极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已有多个城市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城市碳排放峰值目标,一些城市还承诺于2020年左右达峰。

目前为止,并未有城市官方披露是否已经实现碳达峰,但去年中国正式向世界作出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后,一些城市提出了更为审慎的时间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了常住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以及万元GDP用电量几个指标,来呈现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耗强度,由此来初步评判城市的低碳发展现状及潜力。其中,由于城市尺度的能耗缺乏系统数据,采用了城市的年度电力消耗量与GDP的比值来代表能源消耗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单个城市而言,碳达峰是一个纵向年份的比较概念,譬如某个城市单位GDP碳排放量较高,但与此同时,每年下降速度也很快,则有可能尽快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不同城市在实现达峰时的碳排放量有高有低。

但若把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考虑在内,再将不同城市横向对比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能耗水平越低的城市,有更大的碳达峰潜力,并且将可能更快地迈向碳中和阶段。

北上广深或率先实现碳达峰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披露的情况,2019年,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万元GDP能耗分别为、和吨标准煤。

不难看出,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显著低于第一、第二产业。鉴于重点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一般较小,且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处于下降的阶段,这将带来能耗水平的整体下降。

以北京的情况来看,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三产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0%,在上述20个城市里是最高的。

近几年,北京的能源转型进程也在加速。2017年,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停机备用,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告别煤电、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2018年,北京近3000个村落实现了煤改清洁能源,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北京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大幅下降至,比重已经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北京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北京碳强度预计比2015年下降23%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碳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低。

北京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十四五”期间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这一表述或表明,北京的碳排放已经或即将进入平台期,并将谋求在未来5年间实现下降。

尽管第三产业的万元GDP能耗最低,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城市需要一味追求工业比重的下降。以上海为例,从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这个指标来看,2011年,上海工业能源终端消费达到了万吨标准煤的峰值,随后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到2019年,这一数值已降至万吨标准煤。

同期,上海的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亿元,逐年上升。这一降一升的背后,反映的是上海工业的结构升级与节能增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对外通报,近年来,上海扎实推进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循环试点示范。

今年1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最新的碳达峰时间表,到2025年,碳排放总量要力争达峰。

广州的第二产业占比与上海相当,并且广州的单位GDP用电量比上海还略低。2017年,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曾出台《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其中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力争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

广州的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广碳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1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稳居全国首位;累计成交金额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35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

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第二产业比例最高,2020年为,但深圳同样是工业优化升级的标兵。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共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万家,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重污染行业基本退出。

2020年11月,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介绍,深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近10年累计下降近60%。在中国特大城市中,深圳的碳排放水平是最低的,碳排放增长也是最缓慢的。

2019年,哈工大(深圳)牵头完成了一份《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课题组指出,深圳就在碳达峰的路上,不能确定哪天哪个时点达峰,但是深圳在2019-2020年间处在一个稳定达峰区间。

工业型城市需充分挖掘减碳空间

有研究显示,根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进行测算,当全国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时,中国将整体达到碳排放峰值并进入绝对量减排阶段。而人均GDP已达14000美元的城市和地区,有条件率先进入碳排放绝对量下降阶段。

按照2020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来计,14000美元约折合96564元人民币,除四大一线城市之外,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武汉、厦门、青岛、长沙、济南、合肥和天津11座城市跨过了这一门槛。

再结合产业结构来看,苏州的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达到了,2018年其单位GDP用电量高达856千瓦时/万元,相当于上海的近2倍。

苏州在2014年发布了《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提出力争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近年来,苏州的能效水平在逐步提升,但高耗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的占比仍然较高。根据苏州统计年鉴的数据,2017年苏州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达5307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钢铁、纺织、造纸、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4375万吨标准煤,约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的82%。

宁波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占比为,宁波的单位GDP用电量为721千瓦时/万元,仅低于苏州。

但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占比同样不算低()的长沙,其单位GDP用电量仅为331千瓦时/万元,在上述20座城市中最低。

这或许得益于长沙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长沙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长沙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六大高能耗行业之一)的能源消费量仅为4443吨标准煤,同年苏州的这一数据为1834万吨标准煤。

曾有当地官员总结,长沙是一座新工业城市,无论是传统的工程机械,还是食品饮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材料、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都属于新型工业产业。由此来看,长沙或许算得上是一个发展绿色工业的城市范本。

人均GDP低于14000美元的5个城市,第二产业的占比也都比较高,均在30%以上,大连和重庆达到了4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碳减排方面,工业型城市的首要工作重点之一应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增效,寻求较低排放的能源替代,使用节能技术等,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升级与退出,发展清洁产业,以充分挖掘第二产业的碳减排空间。

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屡屡传递出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信号,这将很大程度倒逼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3月在汇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时就表示,实施碳达峰行动,本质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逐步摆脱高碳依赖,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工业领域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实施传统工业低碳改造和发展清洁低碳产业。

大连最近也透露,已经编制完成《大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初稿,将主要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加强存量治理、严格控制增量等3个方面落实达峰措施。

另外,尽管工业减碳并不必然意味着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但客观来说,挖掘服务业、居民消费方面的潜力,的确有助于城市能耗水平的降低。

标普全球评级认为,如果消费在GDP中的占比能够达到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水平,那么未来20年中国的碳排放可望减少三成以上。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增加,服务需求相对商品需求也会上升。如果资本和劳动力从钢铁、水泥和资本品的生产,转移到教育、医疗和休闲服务等的提供,那么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城市运行过程中如何减碳?

人均GDP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是否在碳达峰方面一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除了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拥有发展阶段的优势之外,西南一些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区,同样拥有先天禀赋。

以昆明为例,其所在的云南省,全省清洁电力发电量占比达9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6%,居全国首位。

云南省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结构主要以低碳的非化石能源为主,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达世界一流水平。云南省在今年提出,计划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0%以上,争取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以昆明为代表的人均GDP相对较低,但清洁能源禀赋较好的城市,可以充分抓住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中,有望在城市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一些城市而言,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已经很大程度完成,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外地调入,减碳工作可能更应该集中于降低城市运行本身的碳排放。

低碳发展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居民侧、消费侧的碳减排需要引起关注。根据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经验,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成为国家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可以高达60%-80%。

以北京和上海作对比,2019年,两市的人均生活用能源分别为千克标准煤和千克标准煤。在这项指标上,北京相对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城市的人口越少,对减碳越有利。从现有研究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城市人均碳排放和城市的人口密度成反比,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城市集聚的规模效应,随着人口集聚度提升,人均的基础设施、能耗因共享度提升而下降。当然,城市也应该平衡密度和宜居的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述20个城市在过去10年基本处于人口大幅净流入的阶段,除了厦门常住人口仅为万之外,其他19城均已超过了700万,更是不乏千万级人口城市。从人口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大多数城市的人口政策来判断,未来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还将持续。

而人口规模将影响汽车保有量、通勤距离、建筑密度等,这些又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碳排放量。

在可预期的人口集聚趋势下,城市无论是做空间规划乃至产业规划,或是进行改造更新时,都应该充分考虑低碳发展的要求,譬如优化用地结构,调控职住关系;提高轨道交通的覆盖率,给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更充分的路权保障;引导市民购买或更换新能源汽车;注重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的应用,使低碳理念真正融入到城市运行当中。

此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需要发动全社会的普遍参与,个人的减碳行动同样重要,政府部门可以引领居民消费侧的低碳转型,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包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城市都提出将推进“碳普惠”。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不久前透露,上海正在抓紧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筹备碳普惠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把市民的各种低碳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来,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践行低碳生活的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激励。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上述20个观测城市中,有的迈向了后工业化时代,有的较好地完成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逐渐脱钩,有的清洁资源丰富,有的则在积极谋划居民消费侧的减碳,这实际上为不同类型的城市实现碳达峰提供了思路借鉴。低碳转型已经是一个明确的方向,谁更积极主动,谁将越有可能在未来的城市竞争新局中抢占高地。

返回21经济网首页>>

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这需要全世界的国家付出努力才行。但是很多发达国家自私自利,只想鱼和熊掌兼得,所以全世界不能统一意见,那出现极端天气,那就是活该了。

1.做“碳达峰、碳中和”的传播者。“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国家大事,更与我们每个公民都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识,倡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会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培训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不断加深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解。同时我也会结合本职工作,通过朋友圈、短视频等多种方式积极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和知识,做一名碳达峰、碳中和的宣传员。2.做“碳达峰、碳中和”的践行者。作为年轻人,我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首先是践行绿色生活理念。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或者骑自行车;自觉购买节能产品,降低能耗。其次是践行绿色办公理念。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方式,电器设备长时间不用要及时切断电源。再次是结合岗位职责。在产业结构升级、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服务本地高质量发展。

低碳减排论文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万吨标煤,减排约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别指望啦 上次我也是发这种问题人家都说这种找人写文章都是要人民币的啊 500字要200元

节能减排 力创辉煌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亿吨,上限为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

减排低碳环保的论文

节能减排 力创辉煌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亿吨,上限为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下班时将饮水机关掉、停车等人时将车熄火……这些节能减排的细节,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无形中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今天在北京举行科技周活动之一“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认为,现在人们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都有着比较充分的认识,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人围在咨询台前,领取并填写《北京市居民节能减排问卷调查表》。其中的一道题是“您平均每天的肉类食用量是多少”,很多人选择了“5两以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成人每天的精肉消耗量50克左右就已足够,粮食的生产过程同样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而产出1公斤肉,就要消耗大约10公斤粮食。可见,目前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既不健康,也不环保。谈到问题的原因,来自活动主办单位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的潘曙达理事长表示,现在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而且在节水、节电等方面还有很多自己的发明创造。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持续坚持下去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绿色出行”———能走路或坐公交,就尽量不开车,但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有车的方便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包中碧认为,人们没有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不看重节省下的这点资源,比如我们常说的白炽灯换节能灯,虽然推广普及起来意义重大,但对单个家庭而言,一个月节省下的几块钱电费,并不足以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现在对于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更多地是号召人们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而缺乏对人们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对于如何让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潘曙达说,政府推广绿色社区是一个有效途径。绿色社区在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和绿化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标准,并经常进行环保的相关活动。现在各地都有绿色社区,在绿色社区中,会形成节能减排的氛围和环境,在提高人的自觉性的同时,对人们耗能和不环保行为也是一种约束;而且对周围的社区和家庭也能起到榜样带动作用。另外,还要继续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低碳环保的认识。 些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表示,宣传节能减排,不仅要让人们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还要将低碳环保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人们知道低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比如我们都知道少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可以保护许多树木免于砍伐。但如果我们知道很多一次性筷子卫生状况很差,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相信会有更多人不会再选择一次性筷子。而每天走几次楼梯,不仅减少电梯的能量消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身体。

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图啊!,可是长久以来,人们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无休无止的破坏已经使我们生活的地球伤痕累累,环境问题现在是日益突出。废气,污水。白色垃圾正笼罩着我们居住的城市,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就真的只能在诗词中回忆青山绿水了。所以节能减排,刻不容缓。那到底怎么才能做到节能减排呢?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倡低碳生活。两极冰川的融化、生态平衡的破坏、恶劣气候的频发、全球荒漠化的加剧,都是因为我们人类过度开发能源加大碳的排放量造成的。汽车数量的急剧膨胀,不分上下班节假日的堵车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顽疾。于是有车成了负担,驾车是在遭罪,汽车成了恶魔汽车成了灾难,人们都在声讨都在谩骂。是汽车造成了碳的大量排放,改变着气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汽车被推到了节能减排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而驾驶汽车发明汽车的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吗?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无疑也在自掘坟墓!我们的这种做法其实是饮鸩止渴。所以低碳出行你我人人责任。外出我们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开车减少碳的排放量。坐公交应该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路程近的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节约了成本、增加情趣、减少出行的时间,又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可谓一石三鸟。是利己利民利国的好事。出行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做的事就更多了。上街买菜尽可能不用塑料袋,可用重复使用的环保无纺布袋。购物也一样,自己随身携带盛商品的工具,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尽量不要使用筷子一次性杯子、筷子;不需要用电的时候,随手关掉电源,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适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每天洗澡用淋浴代替盆浴,节约用水,养成洗完手顺便关掉水龙头的习惯;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下充电器……其实低碳很简单,只是一举手一投足的事,其实低碳也很容易只是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以了。现在全球都在倡导节能、减排、低碳,而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节能和低碳对我们意义理大更深远。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国家就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留给后人的也将不只是描写美景的诗词,而是真正的青山绿水。

减肥杂志排版

是,小米盒子4的外观和早前发布的小米盒子3增强版深度撞脸,同样白色类肤质地,同样的正方形圆角处理,只不过小米盒子4更像是减肥版的小米盒子3增强版。

看来看去还是时尚好看。而且有便携本。

不是。小米盒子4的外观和早前发布的小米盒子3增强版深度撞脸,同样白色类肤质地,同样的正方形圆角处理,只不过小米盒子4更像是减肥版的小米盒子3增强版。白色的主色调,体现了小米一贯的简约、纯净、清新之感。尺寸为95mm*95mm*16mm,重量145g,十分轻巧,可以一手掌握。中间的MI的logo成凹陷雕刻状,看起来质感不错。有人顾虑说白色会不会变黄,从小米盒子3增强版近1年半的使用来看,没有变黄,但是如果弄上污渍一定要尽快清理。16mm的厚度,约为2台iPhoneX叠加在一起的效果。中间一条凹线实际没多大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没有了散热口,不晓得长时间使用会不会发热。一个、一个、一个AV接口,看似简单,但也够用。之前用户吐槽小米盒子没有网线接口不方便连网,这次小米盒子4的USB口可插网卡,所以用户大可放心。背面采用了与机身一致的白色,背面没有裸露在外的螺丝,防滑脚垫也变成了一个凸起,如果是光滑的桌面的话,请小心放置。遥控器方面是蓝牙语音版的,与以往的语音遥控器相比,按键上将HOME/语音键拆开了,操控时更加的方便,造型上也更加的方正。和主机配对可以看出这款遥控器的识别反映照前几代有所提升,按键反馈很好。在基础硬件方面,小米盒子4的变化并不大Amlogic Cortex-A53,四核64-bit Mali-450,3 2核750MHz 2GB内存 8GB闪存。小米盒子4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支持4K(3840x2160) HDR分辨率的电视盒子,此外它同时支持 4K、2K@60帧/秒视频解码和DOLBY AUDIO、DTS Digital Out音频解码。支持的WiFi连接,同时支持低功耗蓝牙。在性能方面,小米盒子4可以说是领先同价位电视盒子产品一大截。使用了一段时间,反复转换界面,开启、关闭软件都没有,播放在线的影视剧等。并没有发现卡顿司机等现象,所以日常使用方面还是可以放心的。再来说说本地播放的问题,其实电视盒子的解码能力是一个蛮重要的测试项。诸如你用U盘播放个视频,却发现无法读取,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盒子中很普遍,但是一些解码能力比较强的盒子,出现这种情况概率会小很多。小米盒子4视频格式测试首先借助安兔兔视频评测,小米盒子4得到了918的高分,30种不同编码不同封装格式的视频,只有3种会出现部分卡顿的现象。总的来说与中高端电视产品的测试结果相一致,还是比较满意的。1080P影片—《美国队长3》FLY格式4K影片《变形金刚》MP4格式4K HDR测试图《Into the cave of wonders》MP4格式通过本地视频的播放的测试,无论是1080P还是4K HDR视频,在播放过程中都能流畅运行,并没有出现马赛克、卡顿、无法播放的情况。就小米盒子4在视频播放环节还是较令人满意,可以满足日常的视频播放需求。说到系统UI,小米可以说很有话语权。从手机端的Miui到Miui TV系统,小米一直是行业中的翘楚。此次小米盒子4首次搭载了小米电视中才有的PathWall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兼容了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内容,更可语音操控家电,让用户可以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智能电视UI。PatchWall拼图墙系统拥有号称“绵延不断”的瀑布流,顶部的主界面选项涵盖了生活中常用的几大类型,规划清晰明细,便于搜索。副界面采用了杂志式排版,布局方面来看,时尚新颖,精美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便于翻阅与查看。首页推荐位也是根据每个人的观看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后推送你所关注的最新、最快、最精准的内容,让你更直观、更快速的观看自己想看的内容,这点也是目前其他品牌电视盒子和智能电视无法企及的。在这里请允许我稍微的吐槽一下,查找我的应用有些鸡肋,在应用界面下方有几个小图标,“我的应用”十分的不起眼。初次使用的用户可能要找了上许久。但是小米盒子4功能性的配备还是比较全面,比如无线投屏。在界面中包含着了众多的投屏方式,不限设备安卓和苹果设备都可以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来完成无线投屏,如投屏神器、微信投屏和乐播投屏,方便快捷。电视管家也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软件,里面涉及了内存加速、垃圾清理、软件卸载、深度清理、U盘安装等等。如果你觉得小米盒子4开始卡顿了不妨来这里清理一下内存和缓存。“内容”是很多电视品牌争抢目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小米一直占据着领先的优势,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四大视频巨头内容的扶持,成为小米产品的强大后盾,汇集了3万部电影、7200部电视剧、9000部综艺节目,囊括了90%以上的热播影视及综艺节目资源,用过小米电视或者小米盒子的用户应该深有感触,完全不用担心片源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出现。同时针对体育迷们的考量,小米盒子中还加入了西甲、德甲、CBA、WWE、UFC等体育赛事直播。时下热播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有收录,与各大视频网站同步更新。电视剧:《谈判官》、《恋爱先生》、《和平饭店》等电影:《妖猫传》、《城市之光》、《解忧杂货店》等综艺:《奇葩大会》、《国家宝藏》、《声临其境》、《歌手》、《偶像练习生》、《最强大脑》、《24小时第三季》等。在播放界面中,也提供了诸多选项,清晰度方面分为标清、高清和超清三种选择,用户可根据当前的网速情况进行选择。如果你厌倦了遥控器按来按去的繁琐操作,不如来试试小米的智能语音功能,除了常见的搜片、快进快退等基本操作指令外,还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片、搜索热度排行榜、控制音量、影视百科、打开应用以及天气等,搜索的宽度和广度是很多同类语音操控产品中的翘楚,同时语音识别度和反应速度方面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小米盒子4照前几代盒子最大的升级当属加入了小米AI音响中的“控制中心”的功能,可以声控联动米家旗下的智能设备。说实话有画面的展示,我觉得比小米AI音响的反馈更加的直观。但是小米盒子4所能连接的设备并没有小米AI音响那么全面,目前只适配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灯、小米空气净化器和小米净水器这四类,小米客服给出的解释是需要等待版本更新。小米盒子在电视市场中的长盛不衰其实还是有证可循。“物美”、“价廉”、“功能全”应该是小米盒子的真实写照。而小米盒子4这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品,在外观上可以说小米盒子3增强版的的姐妹款,只不过更“小了、扁了”。硬件也是极度高仿了小米盒子3S。唯一比较出彩的当属融合了小米电视中才有的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语音功能,在识别范围和准确度方面还是领先同类产品很多。而“声控联动米家旗下的智能设备”功能则让小米盒子4成为了你的“私人管家”。大概是小米盒子在前几代就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在我的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我看来小米盒子4是一款没有太大惊喜、但也不会让人失望的产品。但如果你没有买过小米盒子或者想拥有一台能声控米家智能设备的的产品的话,小米盒子4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目前小米盒子4/4c已经正式上市,在小米商城、小米之家、有品、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渠道都可购买。

我平常最喜欢看这类的时尚杂志,瑞丽,昕薇,悦己,女刊等我都经常买来看。我没有订,因为我感觉买起来也挺方便的,而且如果有时候那期的杂志的内容不是很好,就没有必要买了,还可以省下一点点钱。从你的年龄来看,瑞丽服饰美容和瑞丽伊人风尚应该最适合你!服饰美容和 伊人风尚都是瑞丽出的!这两本书里的服饰介绍以及服饰搭配比较适合二十几岁偏成熟一点的女性。在这两本中,瑞丽伊人风尚的还要稍微偏成熟一些,白领啊,职业女性可能更喜欢伊人风尚一些!昕薇就要相对偏年轻时尚一些,里面的衣服搭配一般比较新潮和个性化,比较适合二十岁左右,或二十岁多一点的小女孩!女刊分为女刊瘦美人和女刊白嫩派。顾名思义,瘦美人主要是关于如何减肥瘦身的内容。白嫩派主要是关于如何美白肌肤,护肤的内容。如果买起来方便的话就买起来看吧,每次买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吸引自己的内容,如果内容还不错就买下来,如果内容不是很好,看两眼就走!订的话也可以,就怕如果内容不好,心里不舒服!年轻女性还是应该多看一些这类型的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自身气质!

杂志页面排版方式

封面自反版,用一套版,封面和封底封二封三都在一面上,翻过来时正好,封面对封二,封三对封底,纸张规格为390*540,一张787*1092的纸上出四个。内页纸张规格同封面一样,一张出八个码字,正反各四个。需要出30套版,正反各15套,不需要自翻版,全是大版,不明白再问吧。 如果对你有用,希望给分采纳。

1、四周留白

四周留白即图片要比版面小,并让其四周都留出空白。当然这种方式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图片位于版面正中央,图片周围的留白是对称的,这种效果类似于相框,常用于封面设计。还有一种情况是图片周围的留白并不对称,留白较多的区域会用来排文字,常用于海报设计和画册内页设计。

总之,四周留白有这两种情况,设计师要根据自己的设计内容进行相应的选择,没有哪个比较好的说法,适合的一定就是最好的,这一点相信作为设计师有应该有所了解。

2、一条边出血

一条边出血即把图片的一条边对齐边界,这么处理有点冲破束缚的意思,可以增加图片的想象力和版面的设计感。这种排版方式比较具有创新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量力而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三条边出血

三条边出血的做法就是会把版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色块,一部分为图片,在排版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字、色块或颜色把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这种排版方式也是大受设计师喜爱的,它可以将整个设计画面联系起来,让设计作品更为观众所理解。

关于杂志设计中的排版技巧青藤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