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物流仓库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1:01:53

物流仓库运输管理毕业论文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2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2)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1物流配送过程3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图2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模型设计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4系统功能实现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5结束语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2、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屈春燕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5、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6、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各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逐步得到升级和更新,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内海产品物流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海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但长期以来,国内海产品生产者规模小,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环节多,信息化程度低,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导致国内海产品物流效率大打折扣,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督亦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据统计,2010年国内海产品冷链流通率为23%,流通腐蚀率达15%,而渔业发达国家其流通损耗率仅为5%。物流的高成本、高损耗、低效率,严重制约了海产品的流通半径,且导致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因此,如何在保障海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组织海产品物流,成为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力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结合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构建出适应中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海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基于此,对供应链物流模式下的海产品物流质量管理体系、海产品信息化管理体系、海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海产品物流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各种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降低海产品物流交易成本、保证海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海产品物流效率。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海产品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对海产品物流、海产品物流系统、海产品物流管理等基本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和阐述。在厘清上述理论发展脉络,把握研究前沿的基础上,找出现有海产品物流管理理论实践研究的空缺和不足,明晰本文的切入点,为本文的及特征,指出目前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物流运行模式、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标准化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以上问题的形成机理。再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物流作为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并日益成为企业所看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电子商务全面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业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 利润 费用 一.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几十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涵义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定义。 根据现代的物流概念,物流产业主要有四个主要分类,分别是: (1)硬件设施的物流业务,如经营货仓及码头; (2)运输基础的物流业务,如经营空运及海运等业务; (3)软件资讯基础的物流业务,设计电脑物流软件及管理手则给物流企业; (4)财务基础的物流企业,包括替运输公司进行报关等文件手续的企业。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 4 个特点: (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二)、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三)、以信息为中心; (四)、重效率更重效果。 以上四个特点为中心写吧!呵呵~

物流管理仓库毕业论文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各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逐步得到升级和更新,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内海产品物流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海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但长期以来,国内海产品生产者规模小,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环节多,信息化程度低,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导致国内海产品物流效率大打折扣,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督亦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据统计,2010年国内海产品冷链流通率为23%,流通腐蚀率达15%,而渔业发达国家其流通损耗率仅为5%。物流的高成本、高损耗、低效率,严重制约了海产品的流通半径,且导致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因此,如何在保障海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组织海产品物流,成为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力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结合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构建出适应中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海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基于此,对供应链物流模式下的海产品物流质量管理体系、海产品信息化管理体系、海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海产品物流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各种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降低海产品物流交易成本、保证海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海产品物流效率。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海产品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对海产品物流、海产品物流系统、海产品物流管理等基本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和阐述。在厘清上述理论发展脉络,把握研究前沿的基础上,找出现有海产品物流管理理论实践研究的空缺和不足,明晰本文的切入点,为本文的及特征,指出目前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物流运行模式、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标准化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以上问题的形成机理。再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

仓储管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仓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现代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过去,仓库被看成一个无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而现在仓库不仅被看成是形成附加价值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在注重效益,不断挖掘与开发自己的竞争能力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仓储合理管理的重要性。精准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是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助力与保证。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技术,仓储管理人员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 措施 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 热点 。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 文化 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 方法 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 经验 、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左生龙,刘军编著.现代仓储作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3]仓储管理的定义.宏达物流 .

[4] 企业管理 知识:如何做好仓储管理工作.《老板》杂志.

摘要: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文章 分析了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仓储管理优化策略,来解决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仓储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仓储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仓储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仓储管理的迅速发展,而且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业中所居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仓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仓储进行管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仓储是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以及批发与零售等重要环节。不仅如此,仓储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

2仓储管理的概念和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

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 商业模式 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 市场营销 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3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

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信息化建设也很少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物流信息化鸿沟。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只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4现代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仓储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流畅的进货、发货和库存控制。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纸和笔的手工记录信息、人工操作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仓储管理技术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本企业局域网;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在仓储管理的出入库管理、货物分拣、盘点、库存控制等各个环节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差错,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实现本企业仓储信息与合作伙伴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如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叉车、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搬运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 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

仓储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死守传统的仓储业务不放,势必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积极开拓业务 渠道 ,实行多方位经营,向贸易、货代、流通加工方向发展,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明智之举。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仓储企业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原有仓库,原有人员,通过延伸服务。

5结 论

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生产制造企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生产自己造企业经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在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促进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仓储及其管理健康发展。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O09

[2](美)Ronald .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叶梅. 仓储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__翔. 物流管理. [J ] . 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其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仓储管理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仓储管理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析石油企业仓储管理优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当前,石油企业的仓库管理工作已经不在局限于物品的保管,作为石油企业物资配送的重要环节之一,已经成为影响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石油企业仓储管理,做好相应的优化,才能让石油企业仓库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石油企业;仓储;管理;优化 在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仓储管理是重要环节,是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是企业物资活动运转的集中体现,仓储管理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 一、石油企业仓储管理存在问题 (一)业务管理不够规范化 站在宏观管理角度来看,石油企业的仓储管理主要体现在粗放型管理上,难以做到高精细化管理。虽然石油企业也拥有自身的的秩序与定位,大部分企业能够实现“管理”与“操作”的相互分开,但是却在内控方面缺少相关业务部门的监督;仓储中心的管理与其余部门管理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管理职责无法明确,导致管理闭环无法实现。 (二)库房建设达不到标准 1、缺乏产成品库房能力。长久以来,石油企业都没有对库房建设进行长期投入。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扩大,物资储备的需求量也在飞速上升,导致企业库藏存储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石油企业的产成品库房,常常会出现堵库现象,因此,就无法避免出现较大的倒库费用。 2、库房设备设施与其用途、功能无法相互适应。主要是主体建筑、辅助建筑以及其他的附属设施都无法满足库房的使用功能,无法标清楚料场、库房的具体使用功能;所储存的物资与仓储设备之间无法相互匹配,现有的起重设备无法及时维修,处于半工作状态;而部分叉车等设施,因为超过使用期限,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缺乏高队伍职业化程度 不难看出,大部分石油企业的仓库管理上还存在队伍年龄老化、专业化程度偏低、用功总量偏大等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时个别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不到位,缺乏大局观;考核、监管不严格;用人不规范等。 二、石油企业物资仓储的程序与措施 (一)入库管理 一般来说,石油企业的入库管理工作就是要建立入库明细账、做好保管卡与物资技术归档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入库物资收发明细账,这不仅仅能够将物资的手法与结存状况清楚的反映出来,并且还要确保账物相互符合,能够提供物资参考依据。在入库管理过程中,要做到账目的随发随登,确保物资数量的准备性,能够及时进行更新,然后将物资标识牌设立出来,将物资名称、型号、数量等具体指标清晰地反映出来,以此来推动物资管理工作发展;第二,建立物资档案,确保质量证明书、验收记录等材料的完整性,让仓储管理人员能够将物资质量变化情况及时掌握,以此来提升仓储管理的效率与能力。 (二)保管 在石油企业仓储管理中,应该强化对物资的保管,具体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做好物资的具体分类,了解其性能特点,然后根据具体的综合条件考核物资保管所需的具体条件,比如:搬运;装卸;运输距离等,进行综合性的分类保管;第二,对于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的核查,由于石油企业每天的物资出入工作相对繁琐,特别是规格、种类上,所以,想要做好保管工作,就需要经常性的核查物资数量,能够将质量对上号。在库存物资保管上,物资核查只需要针对账、物、卡着三个方面,就能够让仓储管理人员清楚的掌握库存物资的变化情况,从而避免仓库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库内材料的保管主要是根据物种的具体性能来进行区别,对于久放可能变质或者是易腐蚀的物品,就可以根据其有效期进行合理运用,这也是作为一名优秀保管人员的本色体现。在日常管理当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物品的本性,再生产领用中由于对物料性能的了解和对生产工序的熟悉,可建议优先使用快到期或快失功效的物料替代;如果物品长时间不会使用,企业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疏通渠道,仓库管理人员需要将这一部分信息及时地反馈,让这一部分物品退回供应商或者是更换石油企业所需物品,以此来减少损失。 (三)出库管理 物资的出库实际上就是根据物资出库凭证来发放物资的一种业务活动。在这一环节,需要做到管理制度化,具体而言,就是石油企业的物资出库必须有符合规定的出库凭证,严格来说,就需要经过:出库凭证核查、复核、清点交接、销账处理,才能避免差错出现,确保物资出库的数量、质量、规格等都能满足要求。 三、石油企业仓储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企业存户风险预警系统 从某个方面来看,石油企业仓储管理的重点在于管控存货风险,考虑到存货价格、规模等对存货资金造成的风险,石油企业就需要做好物资供销经营计划,并且及时调整,降低存货资金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来抵抗风险的发生。 (二)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内控意识 石油企业想要强化仓储内控管理,就需要拥有良好的内控环境。第一,石油企业领导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仓储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性,能够在制度上、政策上给予支持,建立良好的石油企业内部文化;第二,努力学习,将内部控制思想渗透到企业每一位人员心中,让其拥有内部控制意识。石油企业仓储管理会涉及到入库、保管、出库等诸多环节,并且与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够提升石油企业仓储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洁,赵敏.现代仓储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08(17):58-59 [2] 姜超峰.仓储管理与技术应用前景[J].中国储运.2009(01):96-97 [3] 连亚红.浅谈现代化的仓储管理[J].同煤科技.2010(02):89-91 关于仓储管理论文优秀范文篇2 浅谈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电子商务 摘要:当前应用电子商务对于传统的企业仓储有巨大积极意义。文章分析了企业仓储管理的价值链及其特点,并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论述了仓储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改善企业仓储管理提出应用电子商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仓储管理价值链电子商务 仓储管理也被称为仓库管理,是指对仓储货物的收发、结存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效控制,仓储管理目的是为保证仓储货物的完好无损,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传统的仓储管理还需要在上述活动基础上,对仓库类各类货物的状况加以分类记录,对货物的数量、品质、所在的位置、归属的部门、订单及仓储分散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管理。 当前,我国传统的仓储管理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传统仓储管理的两个目标即降低库存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还没有实现。同时,现代物流思想和提供专业的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仓储管理远远没有落实,仓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无法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仓储维持成本过高。仓储成本可以分为固有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固有成本包括仓储设备折旧、仓储设备的维护费用等,据了解,我国仓储设备折旧率达到15% , 超过标准的年折旧率6个百分点,同时维修费用不断提高。变动成本与仓储数量的多少相关,包括变质损耗、保险费用、仓储物品的毁损、货物的搬运装卸费用、拣选整理费用等,这一方面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工业产品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比例不足工厂总成本的10 % 并且还在不断下降,而储存、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却占生产成本的40 %[1];二是仓储成本主要是仓库维持成本;二是仓储布局不合理,库存容量紧张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企业仓库空间划分不合理,立体空间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仓库容量的浪费和仓库管理的效率不高;三是物流及物流服务的作为未得到有效重视。从本质上说,仓储不是生产,不是交易,而是为生产与交易服务的物流活动中的一项,物流是仓储的根本目的。通过仓库物流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及时进货,调整生产、保持最优的库存量及改善库存结构、加速资金流转,从而大大降低了仓储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一、仓储管理的价值链组成 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思想。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企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即关键活动和支持活动。关键活动涉及企业的采购、销售活动、物流及提供售后服务等活动,可以概括为创造价值的过程。而支持活动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以及财务和仓储管理等活动。涉及到供应商、零售商、最终顾客、银行、物流服务商等多个主体,可以概括为创造价值所必须承担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首要的选择就是降低成本,以低成本取得高于同行业的收益,以低价格的产品占领市场,而在生产本身成本无法压缩时,降低仓储成本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选择。 企业仓储管理的价值链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支持生产。主要是通过仓库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储备,保障以经济和及时的方式向企业提供零配件,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生产。其中包括入库订货、接货、验收入库、出库4个主要环节。二是现场储备。对于一些品种有限或者具有高度季节性的产品,安排直接从生产厂商进行装运,以大大减少运送时间,满足客户的特殊订货要求。三是配送分类。根据生产的预期,储存多种产品,对产品进行组合装备,减少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的次数,还可以形成更大的装运批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从价值链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为了节约仓储成本,首先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养。一般来说,生产和消费不可能同时间完成,企业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原材料和库存,要加强仓储的科学性,加强计划性和合理利用各种原材料,做好保养工作,避免材料的积极和无意义的损耗。其次是要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如现场储备等特殊订单,更加有效的发挥仓储在联系客户和市场的中间作用。最后是加快物流配送等物资周转工作,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效益,更好的实现成本领先战略。 二、仓储管理的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得到更多补充和创新。哈佛商学院的雷鲍特和斯维奥克拉在1995年提出虚拟价值链理论,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后者指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有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就我国仓储管理的实际来说,更多采用B2B、B2C模式,即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模式能帮助企业在每笔交易中匹配到最佳的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交易行为。 电子商务在仓储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一是电子化采购。就是通过互联网管理企业的采购流程,实现企业对产品、原材料、非生产性产品及服务等的电子化、网络化的采购,这样可实现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的电子化采购软件可分为3类,买方桌面购买系统。 它可帮助企业员工通过桌上电脑进行购买。买方中央采购管理。帮助企业经理及专业买家管理采购流程、分析交易资料及进行供应商管理。卖方应用软件。帮助制造商、分销商通过网络销售货品,它通常包括电子目录及电子交易订单的产生功能等;二是电子货物运输及跟踪。采用网上货物跟踪系统,使客户直接进行查询以获得货物的状态信息,还可以了解运输方面商业伙伴的数据信息,从而减少货物的库存天数,缩短货物中转时间,加快贸易流通;三是网上支付。就是在网上进行买卖双方的金融交换,交换的内容通常是由银行中介或法定货币所背书的某种形式的数字金融工具,如加密过的信用卡号码、电子支票或数字现金等。大部份的企业依靠专有的金融电子资料交换(FEDI)网络来处理企业支票或本票交易;四是实现采购与仓储的动态平衡。 采购与仓储是企业重要的经济信息。以往企业往往是采用电传、电报甚至电话传递订货、发货、到货、压货、换货、退货等信息,一般见到货款银行汇款单据传真件才可以开据产品出库通知,以手工方式把以上信息录入到采购与仓储系统中,存在着信息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差的缺点。电子商务运用,可以使采购、销售与仓储的信息同步化,建立物品的询价、采购审批和票据录入系统,建立库房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入出库系统,建立销售客户信息、产品报价、订单审核和发货通知系统;建立财务银行查询和支付系统等;五是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周期会大大缩短,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在商流和支付都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后,物流配送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应用在仓储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企业缺乏应有的成本意识。有些企业,还没有把仓储成本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很多企业仍一直采用原始落后的手工的方式处理库存,效率不高,漏洞百出。还有些企业只按上级指示硬性摊派建设,不考虑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和承受能力,脱离企业的发展目标。电子商务的开展存在着盲目性、片面性,不但不能促进企业利润的提高,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的建设和企业的预期无法统一,难以发挥B2B、B2C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二是信息普及率低,网络运行质量差。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决定着企业在电子商务下的竞争优势,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总体进展缓慢,网络运行质量差。据统计,在15000家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约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正在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计算机进行财务和文字处理[2];三是企业及消费者认证制度的滞后。认证问题由银行解决,目前,申请数字证书的价格比较贵。 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可见, 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申请第三方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的重要性。如果企业要扩大自身的网上业务, 就必须充分认识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积极与认证中心配合, 减少纠纷。目前,我国B2B ( 企业对企业) 支付服务还处在探索阶段,企业与企业开展商务时较少利用网上支付方式结算。这是由于B2B 涉及的金额巨大, 国内CA 认证还不规范等原因, 企业与企业之间应用电子商务还需要一定时间等。 促进电子商务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对策如下:一是以合理库存为核心,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企业供应链包括生产厂家——经销商——批发商——商店——顾客等几个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库存,需要建设一定的仓库,这样提高了仓库的负担也延长了货物流转的周期。为此,以合理库存为核心,优化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一方面是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分店(部门)数据快捷汇总, 使下属单位的经营数据、业务单据等销售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和汇总到总部, 同时通过网络技术使企业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共享经营数据,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的统一采购、统一分销。 另一方面是优化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在线新品查看、电子订货、电子支付,共享商品销售、库存、促销信息, 让供应商一起参与商品管理、库存管理和自动补货,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减少商品的缺货和积压情况等;二是以有效物流为重点,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传统意义的仓储,重点在储存而非流通,工作重心在于货物的安全保存。而电子商务方式下的仓储,本质上可以说是分拣中心和临时仓储,核心考核数据KPI 是流转的效果与效率。 为此,要注意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客户管理、销售管理等系统之间的衔接。仓库管理系统不仅能实时查询产品的存放地点以及在供应链的存放地点,而且要运用实时信息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提供仓储、配送、综合物流一系列的信息化服务;三是以安全库存为抓手,加强库存的监控和人才建设。以智能化库存监测和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集成物流设备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信息识别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工具,扩大仓储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仓储作业差错,获取更大利润。同时,加强电子商务及库存方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企业库存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昶,基于收益管理的第三方仓储能力分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吴坚忠,零售业电子商务还差几成火候[ J] 中国商贸, 2001( 1). 猜你喜欢: 1. 仓储管理论文优秀范文 2. 浅谈仓储管理的毕业论文 3. 有关仓储管理毕业论文例文 4.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参考 5. 仓储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管理仓库入库毕业论文

仓储管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仓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现代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过去,仓库被看成一个无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而现在仓库不仅被看成是形成附加价值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在注重效益,不断挖掘与开发自己的竞争能力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仓储合理管理的重要性。精准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是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助力与保证。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技术,仓储管理人员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 措施 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 热点 。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 文化 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 方法 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 经验 、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左生龙,刘军编著.现代仓储作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3]仓储管理的定义.宏达物流 .

[4] 企业管理 知识:如何做好仓储管理工作.《老板》杂志.

摘要: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文章 分析了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仓储管理优化策略,来解决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仓储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仓储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仓储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仓储管理的迅速发展,而且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业中所居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仓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仓储进行管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仓储是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以及批发与零售等重要环节。不仅如此,仓储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

2仓储管理的概念和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

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 商业模式 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 市场营销 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3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

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信息化建设也很少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物流信息化鸿沟。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只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4现代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仓储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流畅的进货、发货和库存控制。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纸和笔的手工记录信息、人工操作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仓储管理技术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本企业局域网;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在仓储管理的出入库管理、货物分拣、盘点、库存控制等各个环节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差错,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实现本企业仓储信息与合作伙伴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如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叉车、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搬运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 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

仓储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死守传统的仓储业务不放,势必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积极开拓业务 渠道 ,实行多方位经营,向贸易、货代、流通加工方向发展,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明智之举。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仓储企业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原有仓库,原有人员,通过延伸服务。

5结 论

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生产制造企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生产自己造企业经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在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促进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仓储及其管理健康发展。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O09

[2](美)Ronald .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叶梅. 仓储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__翔. 物流管理. [J ] . 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

提供一篇供参考。 论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 [摘要]在当今竞争日趋激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大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使企业回归主 业,降低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等。企业应用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壮大自己已被认可,但多数企业外包物流仍以“分 包”为主,这基本构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症结所在,因此第四方物流即供应链的概念被提出,随即成为第三方物流 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第四方物流;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 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 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 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 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 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包括设计 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 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 从世界范围来讲,欧美国家的物流早已不再作为企业直 接管理的活动,常从外部物流专业公司中采购物流服务。据 近期英国皇家物流协会的调查显示,主要的英国零售商已控 制了94%的工程配送(从配送中心到商店),其中将近47%的 配送是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市场上,3PL的 利用率已经达到73%,还有16%的企业研究未来3PL的利 用。此外,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物流服务“第三方化”的趋势。 据荷兰国际配送协会(HIDC)的调查表明:美国、日本、韩国等 三分之二的的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而据我 国仓储协会最近的一次调查:我国目前的工业企业的物流活 动中,全部委托第三方代理的占被调查企业的52%,有 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所具备的能力与第三方 物流市场潜力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 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有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 流,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 混合模式,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 21%。 第三方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企业家所认 可,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 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 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 56%,雇员可减少50%。而我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 价格的50%—60%,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 上,流通费用支出占CDP的20%,而发达国家仅为10%。据 专家预测: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可节约资金178亿 元。因而,物流对企业而言,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 “第三利润源泉”;完善的物流将起到减少人力,减少企业内 部运作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围绕物流领域成 本与效率的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而企业如何回归主 业(即将精力集中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具有竞争优势的 核心专长业务的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把物流这样一些对 企业来说相对薄弱或不重要的环节进行外包给专门从事物 流管理的企业去做,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和缜密思考的问 题。在当今竞争日趋激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大背景下, 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检举 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 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 公司。如美国通用汽车的萨顿工厂与赖德专业物流公司的合 作,萨顿集中于汽车制造,而赖德管理其物流事务。赖德接洽 供应商,将零部件运到位于田纳西州的萨顿工厂,同时将成 品汽车运到经销商那里。萨顿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 订购,并将信息发送给赖德。赖德从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墨 西哥的300个不同的供应商那里进行所有必要的小批量采 购,并使用特殊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来有效地规划路线,使 运输成本最小化。 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第三 方物流公司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资源满足零售商 可能有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需求,而这些服 务通常都是制造商一家难以做到的。如美国赖德专业物流公 司向一家床垫制造商西蒙斯公司(Simmons)提供一种新技 术,合作前,西蒙斯公司在每一个制造厂储存了20000到 50000个床垫,合作后,赖德在西蒙斯的制造厂安排一个现场 物流经理,当定单到达时,该物流经理设计一个把床垫发送 给客户的优化顺序和路线。随后这一物流计划被发送到工厂 的楼底,在那里按照确切的数量、款式和顺序制造床垫,并全 部及时发送。该项物流合作从根本降低了西蒙斯对库存的需 求。 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建物流需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是个沉重的负担。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设施 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 周转。 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假如你是原材料供应商,而你的客户需要迅速的货源补充, 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仓储服务,你就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不 必因为建造新设施或长期租赁而调拨资金并在经营灵活性 上受到限制;如果你是最终产品供应商,利用第三方物流还 可以向最终客户提供超过自己提供给他们的更多样的服务 品种,为顾客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度提高。 企业应用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发展壮大自己,已经被很多 企业认可,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服务,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 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我国的第三方物 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 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据中国仓储协会 的调查,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 36%、市内配送28%、包装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 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可见 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从物流供 给的角度看,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 链的全程服务,甚至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优 势,这基本构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症结所在。 随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又名安盛咨询公 司)ACCENTURE在一篇报告中提到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企 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到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 供应和产品的分销,这样就逐渐出现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 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和联盟的趋势,也就是供应链的概念。要 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传统的生产和仓储企业、第三方 物流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第四方物流。 ACCENTURE在它那篇咨询报告中详细描述了第四方 物流的运作模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 个的管理咨询公司、第三方物流和信息技术公司都不足以承 担,为顾客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只能是由上述三种企业的 动态联盟,也就是多个第三方物流、咨询公司和信息技术公 司的动态联盟。首先,市场中还没有出现能够成为独立组织 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单个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公司、信息技 术公司还没有整合整个供应链资源的能力;其次,物流企业 总的来说管理能力还是比较落后,要想通过物流企业来组织 整个物流的工作,其管理费用将会很高;再者,第四方物流的 组织工作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而建设这样一个平 台其成本很高,单个的管理咨询公司、第三方物流和信息技 术公司都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总之,第四方物流通过提供 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面临的广泛而复 杂的需求,它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 的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但是相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第四方物流独立生存的能 力不强。但是如果与第三方物流结盟,其生存能力可能会有 较大的提高。第四方物流的思想必须依靠第三方物流的实际 运作来实现并得到验证,第三方物流又迫切希望得到第四方 物流在优化供应链流程和方案方面的指导,它们的价值在于 “共生”。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 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第三方物流 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和真正的整合整 个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而第四方物流可以不受约束的将 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佳的 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的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能 真正的低成本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物流管理运输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2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2)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1物流配送过程3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图2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模型设计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4系统功能实现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5结束语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2、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屈春燕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5、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6、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开辟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毕业论文篇一:《铁路物流管理的几点浅思》 0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载体,具有运输覆盖面广、受干扰因素小等诸多优点,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铁路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且在我国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企业还存在经营格局分散、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铁路物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还相对偏低。由此可见,现代铁路物流网络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铁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得铁路物流管理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铁路物流网络资源分散 铁路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运输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将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物流网络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铁路物流方面,目前各铁路局已成立相关铁路快运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受局域分管、协调统配等因素的影响,铁路物流一站式服务较弱使得铁路物流网络资源相对分散,铁路物流管理中间环节过多,办理业务的时效性差,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点之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尚无法实现高效调配,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和问题的反馈,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抢占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时,铁路物流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的网络资源布局很难占据优势,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了铁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基于供应链实行零库存管理。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运输资源和设备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导致一站式到达服务较弱、周转次数较多,在延长运输时间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另外,铁路物流企业在面对铁路突发事故时,不是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协调或者改道以保证物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往往采取等到事故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展物流工作,造成库存积压,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非常不利于铁路物流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整个铁路物流系统整合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系统都处于垄断状态,全国铁路运输系统都由国家所有,各地区铁路局对所在地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别管理,导致我国整个铁路物流系统的整合程度非常低,铁路物流管理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各地区铁路局往往只负责自己的货品、材料、物资的运输和管理,而对其他铁路局的货物则难以统配协调,不能做到高时效管理,同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货物运输速度慢、不易查询等问题,物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再加上现代铁路物流管理还没有和电子商务进行高效的融合,物流周转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共享,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运输和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2提升铁路物流 企业管理 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铁路物流网络布局 运输网络是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铁路线的固定性就严重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灵活性,因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铁路运输网络布局、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方式来满足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铁路物流网络的建设规划工作,根据各地区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优化铁路物流节点的布局,根据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跨局、夸层级间的沟协调通和物流工作的高效调配,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物流业务的办理效率,增加整个铁路物流管理过程的衔接性。另外,随着近年来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物流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高铁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和效率,并有效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设置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延伸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优化铁路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铁路物流企业要做好库存控制,尽量减少库存,并朝着零库存的目标进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资周转效率。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和需求方的管理,使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管理和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大多停留于运输和配送等操作层面上,当出现了基于过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之后,可以使铁路运输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参与到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协作中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铁路服务范围,优化铁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比如对于大型综合性货运站可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开展一体化服务;规模较小的货运站可发展为集货或分货中心;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供应链,深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 渠道 中,进而提高铁路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小结 综上,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及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现代铁路物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铁路物流的网络布局,加强库存管理,不断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化铁路物流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优势。 物流毕业论文篇二:《试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高等职业 教育 更侧重于教育的职业属性,国家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线人才,尤其是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还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中高职的对接、高职高考的新模式、本科试点职业教育等等。国家密集出台这些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描绘了前景蓝图,为各地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各地都把发展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任务,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是各地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应该把该专业作为试点,有效地与区域经济对接,使之成为高职教育中专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典范。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精神、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三次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都秉承了1985年的工作方针。2014年国务院决定遵循党的精神,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各地区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也纷纷进行政策的分解和落实。在2014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的发言。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要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物流企业都是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合并或者改制而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和发展方向意识较差,很多从业人员还停留在物流行业就是卡车加仓库的简单模式。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粗放经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就是整体的物流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大约在8%左右,而中国达到了15%以上,从简单的数据看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现金设施设备的运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资本的扩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营是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物流行业除了一线的工人和高端管理人才外,最急需的就是中间的管理层,这部分人才刚好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符合。这部分人才的特征就是既懂一线操作又懂经营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承担了培养地区物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物流行业的技能,如仓库的入库进库、物流配送工作、国际物流操作、商品维护、车辆调度和司机管理等等,除了这些技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等等。 (三)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 为了和区域经济对接,需要分析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培养这些人才,为区域物流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如有的地区属于特大中心城市,商贸行业发达,快递行业发展人才缺口较大,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细分,重点培养快递人才;有的沿海地区,外向经济发达,为了和区域岗位对接,可以培养国际物流操作人才,在课程中重点突出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人才保证,区域经济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二、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严密的调研、讨论、实施、反馈、优化,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大严重问题,除了抄袭本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外,还有很多高职直接借鉴外地兄弟院校的方案。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侧重管理、规划以及未来学术能力的挖掘,而高职培养的是从事物流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借鉴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方案虽然培养目标可能一致,但是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必须要以学校自身条件和现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区域内的企业、访谈企业从业人员等调研活动,在职业专家的引导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人才数量需求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专业招生规模提供参考。其次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岗位,以及物流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把课程和岗位对应,最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以及拓展能力课程。最后还要分析区域物流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学生实习寻找机会,尤其是在物流高峰期,通过输送人才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形成理论、实训和顶岗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的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虽然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了很多努力和措施,但是成效一般。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区域经济内的物流企业调研,引入企业人员到课堂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 。企业人员对学校师资的补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领导,他们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展开,通过领导的现身说法,谈论物流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一线熟练操作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可以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如每学期空出一周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教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技能,如仓储工作技能、物流企业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快递行业从业技能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职院校可以把部分课程直接外包给他们,让他们从事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如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三)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过程的对接强调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模式:企业见习参观、企业顶岗实训和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见习参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某些物流操作有一个大致的思想轮廓,在课程开设前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是认知实习。如讲授国际物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参观,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晓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企业顶岗实训就是安排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真实工作,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为了让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订单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订单班强调公共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平衡,在学习完物流管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后,加入企业课程,把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的在职培训放到课程中去,做到物流管理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也减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变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四)证书的对接 国家目前在很多行业制定了从业标准并且展开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合格即可以颁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目前也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学校教学要把证书的获得作为课程成绩,甚至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比较推崇的行业证书有: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危险货物操纵员证书、快递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社会开放,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内企业紧密互动,不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发展,打造一批不仅在区域内有名气,而且享誉国际的物流企业品牌。 物流毕业论文篇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管理 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条件 现代物流技术为电子商务快速推广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通常,每笔成功的电子商务交易都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和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商流是本质,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贸易伙伴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GPS、EDI、Bar Code等。物流业在采用某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规范集成,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铺平了道路。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 现代物流配送可以为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用户网上输入对订货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配货作业,并根据计算机选择的最优送货路线将配号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先进的配送方式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配送作为物流的一种有效地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流方式的革命。 物流配送系统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一些列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买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比传统物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能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合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 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样既能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完善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积极反战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获得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3.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高,企业处理物 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事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采用外购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度要求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能力也高,则采用自营物流。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企业应该自营物流。一般来说,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兑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比较强,往往选择自营物流,即作为龙头企业来 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和制定物流服务标准。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则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宜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主机厂做配套产品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去做。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 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 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 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易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应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须弄清不同的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其计算成本是: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减少仓库数量时,可降低仓储费用,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得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加以论证,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企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对自己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4.小结 电子商务的 发展,对物流的概念提出新的内涵。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中,商流的实现是主要的,物流往往被肢解为几个分散独立的互不相干的环节,而不被重视。而像运输部门等一些部门,他们对自己所成都哪的物流工鞥 农业不十分清楚,似乎物流仅是物资供应部门的事,而物资供应部门也这样认为,所以就大建仓库,搞配送……而实际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服务业,其综合服务能力表现为:物流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物流代理商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不仅要重视商流服务,更要重视物流服务,不仅要重视各环节服务,更要重视综合服务。 猜你喜欢: 1. 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5.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运输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整个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加规范化、一体化的方向走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仓储周转速度的加快,根据全面营销理论,营销应贯穿于“事情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广阔的、统一的视野,所以,营销物流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将越来越重要。为此,企业需要采取“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新型高效的物流活动方式,根据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内依照生产原料和市场容量,建立区域性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原料采购、信息处理、分拣、配货等作业。

论文关键词:营销物流管理,配送中心,功能,定位

从管理方面来讲,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1]。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过程中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物品的产地到物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 面对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两个企业管理日益关注的领域,二者在交互式迅猛发展中为社会及企业带来了利益。不论是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实践发展需要,还是它们各自领域理论的不断创新,物流已成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发展途径。既是营销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物流管理职能细分化的具体表现,亟需将二者置于企业管理集约化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交叉和边缘性研究,并衍生出一个新兴的营销和物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营销物流管理。

我们认为营销物流管理是营销主体以战略的高度对物流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基础上,既包括组织内在的,也包括组织以外的所有资源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配置,目的以降低营销成本,节约物流费用,并始终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程,对物流各要素进行高效率和高效益地组织、计划、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营销物流管理的内涵应包括:订单管理及处理、库存控制、需求预测、客户服务、文件票据流转管理、包装、退货处理、仓库配送中心管理、销售生产计划及采购、零部件服务支持等10个方面。尤其是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物流功能的作用,加快企业采购供应物流、生产制造物流及销售分销物流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条化。通过集中储存加工降低物流的库存和流通加工成本,在最近的需求供应点进行采购和销售,降低运输和配送成本,并借助于网络资源提供虚拟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营销物流管理的精髓与核心就是站在企业营销战略的高度,统筹生产、营销、市场等资源,全面进行规划设计,以客户的订单为驱动力,带动企业营销和物流两个职能管理效率的发挥,并实现匀速运转。基于此,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业务进一步发展,使产销环节更为畅通,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一个具有储存、加工、分拣、配送功能的货物集配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节点。图1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图1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示意图

1.备货功能。备货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的活动。备货工作包括采购订货、集货进货、合理配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活动。

2.储存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设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功能。分拣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域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4.集散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拥有的各种先进设备、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分拣、配货等环节向多个用户进行发送。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5.加工功能。配送加工虽不是普遍的,但往往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有别于一般的流通加工,它一般取决于客户的要求。

6.信息处理。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有相当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无论在集货、储存、拣选、流通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控制,还是在物流管理和费用、成本、结算方面,均可实现信息共享。

三、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

企业在剖析自身物流资源基本状况的前提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战略上必须明确其发展定位,针对企业实际,以及各地区的需求特征,做出整体的规划。在策略上,依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状况、规模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功能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进行客观科学的业态定位。可根据自身的物流服务对象、服务功能、货物和产品类别、物流职能及配送能力的大小等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 [3]。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策略具体有如下五种:

1.层次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较流通中心为低,属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的一个类型。[4]

2.横向定位。从横向来看,和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作用大体相当的物流设施有仓库、货栈、货运站等等。这些设施都可以处于末端物流的位置,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不同的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可以实行取货、一般送货,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组织和设备的专业化流通设施。

3.纵向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应该是:如果将物流过程按纵向顺序划分为物流准备过程、首端物流过程、干线物流过程、末端物流过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是出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它所处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4.系统定位。在整个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在系统中的位置,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尤其是现代物流出现了利用集装方式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门到门”的物流,对可以利用集装方式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物流对象做了很大的分流。在包含着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营销物流系统中,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处于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过配货和送货完成资源的最终配置。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例如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等虽然也是营销物流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它们必然服务和服从于配货和送货着两项主要的功能。四、 结论

营销物流配送中心连接产、供、销,是一个专门服务机构,全部包揽销售过程中的配货、送货任务,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采购和供应任务,将用户和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尽快送达,以加快产销运转和资金回笼。营销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共同化配送和社会化配送,必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到达销售终端的速度,再通过其高度组织化的企业管理,用现代化科技来装备,高效、统一、协调、规范地开展经营,可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经营优势。总之,营销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企业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企业将产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提高企业信誉。

2)销售人员专心搞销售,不必再为产品配送而操心。

3)生产人员专心搞生产,不必再为原料供应而担心。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 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6页.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术语GBT18354-2006[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 王斌义著. 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45-246页.

[4] 李学工. 论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市场定位及其业态类型[J]. 财贸研究,2003年4月.

[摘要]连锁经营是当今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在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配送方式,结合他们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应当前我国零售连锁超市配送的可行性对策。

论文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

1、自营配送模式

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应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的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该配送方式对供应商而言增加了成本,但对于由供应商到零售超市的供应链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但这一配送模式不太适合于中小型连锁超市。只有当连锁超市有较强的驾驭供应商的能力时,这种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才有可能。此外,连锁超市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供应商以及各连锁分店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的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

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2、中小型连锁超市

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配送模式以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为主,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的配送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我国连锁企业整体的配送效率低、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为连锁企业解决这些配送问题的想法,对连锁企业典型的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者寻找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联合运输区域协调管理及网络构建研究——以广西西江水铁联运为例丁伟中南大学2012-05-01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开辟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毕业论文篇一:《铁路物流管理的几点浅思》 0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载体,具有运输覆盖面广、受干扰因素小等诸多优点,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铁路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且在我国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企业还存在经营格局分散、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铁路物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还相对偏低。由此可见,现代铁路物流网络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铁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得铁路物流管理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铁路物流网络资源分散 铁路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运输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将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物流网络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铁路物流方面,目前各铁路局已成立相关铁路快运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受局域分管、协调统配等因素的影响,铁路物流一站式服务较弱使得铁路物流网络资源相对分散,铁路物流管理中间环节过多,办理业务的时效性差,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点之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尚无法实现高效调配,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和问题的反馈,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抢占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时,铁路物流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的网络资源布局很难占据优势,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了铁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基于供应链实行零库存管理。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运输资源和设备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导致一站式到达服务较弱、周转次数较多,在延长运输时间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另外,铁路物流企业在面对铁路突发事故时,不是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协调或者改道以保证物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往往采取等到事故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展物流工作,造成库存积压,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非常不利于铁路物流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整个铁路物流系统整合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系统都处于垄断状态,全国铁路运输系统都由国家所有,各地区铁路局对所在地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别管理,导致我国整个铁路物流系统的整合程度非常低,铁路物流管理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各地区铁路局往往只负责自己的货品、材料、物资的运输和管理,而对其他铁路局的货物则难以统配协调,不能做到高时效管理,同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货物运输速度慢、不易查询等问题,物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再加上现代铁路物流管理还没有和电子商务进行高效的融合,物流周转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共享,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运输和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2提升铁路物流 企业管理 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铁路物流网络布局 运输网络是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铁路线的固定性就严重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灵活性,因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铁路运输网络布局、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方式来满足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铁路物流网络的建设规划工作,根据各地区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优化铁路物流节点的布局,根据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跨局、夸层级间的沟协调通和物流工作的高效调配,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物流业务的办理效率,增加整个铁路物流管理过程的衔接性。另外,随着近年来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物流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高铁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和效率,并有效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设置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延伸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优化铁路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铁路物流企业要做好库存控制,尽量减少库存,并朝着零库存的目标进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资周转效率。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和需求方的管理,使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管理和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大多停留于运输和配送等操作层面上,当出现了基于过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之后,可以使铁路运输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参与到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协作中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铁路服务范围,优化铁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比如对于大型综合性货运站可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开展一体化服务;规模较小的货运站可发展为集货或分货中心;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供应链,深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 渠道 中,进而提高铁路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小结 综上,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及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现代铁路物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铁路物流的网络布局,加强库存管理,不断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化铁路物流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优势。 物流毕业论文篇二:《试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高等职业 教育 更侧重于教育的职业属性,国家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线人才,尤其是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还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中高职的对接、高职高考的新模式、本科试点职业教育等等。国家密集出台这些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描绘了前景蓝图,为各地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各地都把发展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任务,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是各地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应该把该专业作为试点,有效地与区域经济对接,使之成为高职教育中专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典范。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精神、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三次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都秉承了1985年的工作方针。2014年国务院决定遵循党的精神,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各地区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也纷纷进行政策的分解和落实。在2014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的发言。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要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物流企业都是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合并或者改制而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和发展方向意识较差,很多从业人员还停留在物流行业就是卡车加仓库的简单模式。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粗放经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就是整体的物流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大约在8%左右,而中国达到了15%以上,从简单的数据看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现金设施设备的运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资本的扩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营是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物流行业除了一线的工人和高端管理人才外,最急需的就是中间的管理层,这部分人才刚好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符合。这部分人才的特征就是既懂一线操作又懂经营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承担了培养地区物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物流行业的技能,如仓库的入库进库、物流配送工作、国际物流操作、商品维护、车辆调度和司机管理等等,除了这些技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等等。 (三)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 为了和区域经济对接,需要分析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培养这些人才,为区域物流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如有的地区属于特大中心城市,商贸行业发达,快递行业发展人才缺口较大,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细分,重点培养快递人才;有的沿海地区,外向经济发达,为了和区域岗位对接,可以培养国际物流操作人才,在课程中重点突出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人才保证,区域经济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二、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严密的调研、讨论、实施、反馈、优化,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大严重问题,除了抄袭本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外,还有很多高职直接借鉴外地兄弟院校的方案。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侧重管理、规划以及未来学术能力的挖掘,而高职培养的是从事物流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借鉴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方案虽然培养目标可能一致,但是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必须要以学校自身条件和现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区域内的企业、访谈企业从业人员等调研活动,在职业专家的引导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人才数量需求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专业招生规模提供参考。其次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岗位,以及物流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把课程和岗位对应,最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以及拓展能力课程。最后还要分析区域物流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学生实习寻找机会,尤其是在物流高峰期,通过输送人才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形成理论、实训和顶岗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的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虽然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了很多努力和措施,但是成效一般。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区域经济内的物流企业调研,引入企业人员到课堂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 。企业人员对学校师资的补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领导,他们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展开,通过领导的现身说法,谈论物流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一线熟练操作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可以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如每学期空出一周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教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技能,如仓储工作技能、物流企业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快递行业从业技能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职院校可以把部分课程直接外包给他们,让他们从事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如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三)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过程的对接强调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模式:企业见习参观、企业顶岗实训和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见习参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某些物流操作有一个大致的思想轮廓,在课程开设前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是认知实习。如讲授国际物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参观,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晓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企业顶岗实训就是安排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真实工作,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为了让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订单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订单班强调公共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平衡,在学习完物流管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后,加入企业课程,把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的在职培训放到课程中去,做到物流管理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也减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变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四)证书的对接 国家目前在很多行业制定了从业标准并且展开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合格即可以颁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目前也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学校教学要把证书的获得作为课程成绩,甚至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比较推崇的行业证书有: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危险货物操纵员证书、快递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社会开放,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内企业紧密互动,不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发展,打造一批不仅在区域内有名气,而且享誉国际的物流企业品牌。 物流毕业论文篇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管理 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条件 现代物流技术为电子商务快速推广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通常,每笔成功的电子商务交易都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和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商流是本质,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贸易伙伴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GPS、EDI、Bar Code等。物流业在采用某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规范集成,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铺平了道路。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 现代物流配送可以为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用户网上输入对订货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配货作业,并根据计算机选择的最优送货路线将配号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先进的配送方式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配送作为物流的一种有效地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流方式的革命。 物流配送系统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一些列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买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比传统物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能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合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 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样既能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完善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积极反战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获得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3.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高,企业处理物 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事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采用外购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度要求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能力也高,则采用自营物流。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企业应该自营物流。一般来说,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兑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比较强,往往选择自营物流,即作为龙头企业来 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和制定物流服务标准。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则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宜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主机厂做配套产品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去做。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 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 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 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易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应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须弄清不同的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其计算成本是: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减少仓库数量时,可降低仓储费用,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得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加以论证,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企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对自己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4.小结 电子商务的 发展,对物流的概念提出新的内涵。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中,商流的实现是主要的,物流往往被肢解为几个分散独立的互不相干的环节,而不被重视。而像运输部门等一些部门,他们对自己所成都哪的物流工鞥 农业不十分清楚,似乎物流仅是物资供应部门的事,而物资供应部门也这样认为,所以就大建仓库,搞配送……而实际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服务业,其综合服务能力表现为:物流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物流代理商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不仅要重视商流服务,更要重视物流服务,不仅要重视各环节服务,更要重视综合服务。 猜你喜欢: 1. 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5.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