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4-07-06 14:28:45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的论文格式

《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广大农村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全面实行村务公开,狠抓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农村新会计制度在许多地方尚未实行,现时的农村会计核算与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严重脱节,在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据报载,某县一贫困村的一个纽长在短短的三年内挥霍公款达10万元。这些问题的暴露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质激化,而且造成一些地方公务难以执行,党的农村政策难以落实,茬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笔者经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人员变更快,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如某县在近四年内由于村民委员会换届等原因变更147名会计,90名出纳。其中有80余名离职财会人员未办理移交手续,新任会计出纳形同虚设。二是财务无专人管理,经费开支无专人审批。于是,多人收钱,多人管线,多人用钱,长时间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成为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调查,某县80%以上的村的费用开支,村支书、村主任、妇女主任、会计谁都可以批,甚至出纳也可以批,有的未经任何人审批签字也可以报账,形成了谁拿钱谁用钱的混乱局面。三是村级财务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不规范。从笔者调查所掌握的情况看,有75%以上的村没有按制度要求来设置会计账目,有的只设+本现金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财会人员因不懂此务,干脆不设账、不记账,把五花入门的票据用报纸封成包,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包包账"。这些原%"票据(凭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钱不开正式收据,收款人不签名盖章;开支没有正式发票,多以自条入账,并无经手人签章;干部出差不填差旅费报账单,基建工程无合同、无验收、无发票,以领据代发票入账等现象极为普遍。如某县的一个村新建了一所学校,开支达4万多元,但未见一张正式发票,可见村级财务的凭证不规范到了何等程度。四是非生产性开支严重,绝大多数的村级财政支出用于招待,普遍形成一种检查吃、开会吃、出差吃、有事无事几个干部也聚会吃的不良风气,造成极大的浪费。五是少数村纽干部贪污、挪用集体资金现象严重。少数村组干部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千方百计利用职务之便,运用多种手段贪污挪用集体资金。如收入不交账,多收少交,重报开支,多领补助,甚至合伙巧立名目私分公款以及造假发票报账等。六是账目不公开,财产往来无账,村级财务失去有效监督。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认如下几方面入手:一、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要切实保吁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的焦点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村级财务要公开。村级财务公开一定要按国办[1999帕6号文件要求,一是公开内容安全面完整。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特别是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布;重要财务活动应逐笔公布。三是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要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五是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六是要把财务公开的监督落到实处,村组财务要置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人这两个新制度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因此,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任林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编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内容。各乡镇至少要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暑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及时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通过清理农村村级财务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四、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五、试推行"村财乡笛"o可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推行"村财乡管"制度。村里不设会计,只设出纳,村级账目由乡镇经管部门代管,财务收支实行 "报账制"。六、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追制、化解村组不良债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再继续做好农体集体资产的清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并逐步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据笔者调查所知,近些年来,农村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组负债不断增加,群众反映极为强烈。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危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在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遏制不良债务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搞好农村村纽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对集体资产要进行评估,要切实解决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农村合作金融:经理人员的选择权与激励问题》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建设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安排的全部理论假设在于:农村信用社由农民等额股入组成,一人一股一票,经理人员由农民按人数而不是一般股份公司意义上的股权数选举产生,并由农民对其实施监督。这样,信用社及其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利益,符合农业部门的利益,最终符合国家利益。在逻辑演绎上,从农民利益一直到国家利益基本不存在冲突,但在整个理论假设的第一个环节,即信用社能够真正“由农民选举产生并受农民监督”是不成立的,从而导致了此后一系列貌似顺理成章的推导都失去了必然前提。本文认为,理想的合作金融制度的确要求按会员而不是按股权选举经营者,以避免在许多一般股份制企业出现的经营权被少数大股东控制,从而危害小股东、外部债权人利益的情形。然而,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践证明,一人一股一票的所有权安排不仅没有从制度上保证经理人员的最优选择,反而导致了严重的外部人—内部人双重控制问题。二、事前信息非对称与经理人员的选择权问题规范的信用合作制度下,经理人员是由信用社入股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的。入股社员一般是通过对经理人员的选择,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取向,比如,股本收益回报、按规定获得贷款等等。作为被选举产生的经理人员,只有努力给予社员以较好的业绩方能继续任职。这对于发挥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而在我国现实信用合作制度下,经理人员的选举产生并不是由全体入股的社员选举产生,而是由内部人员选举。其基本的操作方法是:由上级确定信用社经理人员的候选人,基层信用社选举代表,再由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县农村信用联社经理,最后人民银行对所选举产生的经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审查,通过后,即可担任经理。经理人员的这种产生方式具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端。首先,上级确定信用社经理候选人导致农民作为股东与候选人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尽管就每一户农民而言,所入股的资金并不多,有的都只有几元钱,但每一股都应该拥有收益分配权、财产控制权和对代理人的选择权。但目前我们的这种经理人员的产生方式,使经理的决定权与农民的选择在事实上脱节,于是出现这样一种“选择权移位”问题:候选人是否当选与农民的选择无关。这是因为,既然是上级劝定候选人,则不能保证农民对候改选人的实际经营能力有充分了解,这就存在事前的信息非对称、于是造成农民选也无奈、不选也无奈的尴尬局面。这样的制度安排只能造成“有经营才能的人成为经理是偶然的、不具备金融管理能力的人窃取经理职位是必然的“畸形现象”。其次,导致了外部人控制现象,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既然经理由上级提名,则为上级服务比为农民服务显然要重要得多。这是因为,来自上级的提名约束是硬的,而来自农民的选举权约束是软的。于是,信用社在经营上往往更倾向于为地方行政服务,而不是为社员服务。只有满足上级需要,才能保证在今后的选举中继续被提名,也才能保证继续把持经理职位。因此,在信用社经营中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外部人控制”现象。基于硬的提名激励,上级很容易通过信用社完成地方行政意图,信用社经理成为上级的工具,而不是农民实现合作融资的协调人。第三,现有代表制度存在技术性缺陷,经理人员的产生往往受制其它非正常因素。单纯就某一县(市)农村信用社来说,员工数量并不多,一般在几百人左右,相对于几千、上万的社员股民而言,已经是—个相对少数。由于目前对经理人员的选择往往是通过代表制的形式选举产生,代表通常是基层信用社的主任,县(市)联社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少数的基层员工,代表一般只有几十人,是利益高度相关者,寻租成本很低。参选人员往往只需付出较小的成本,比如,游说,许诺或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就可以很容易获选。从代表本人来说,信用社能否取好的业绩并不一定会构成其股票的主要动机,因为业绩好坏对自身利益影响不会很大,而选举能否给投票者带来直接好处就成为股票的决定因素,目前部门负责人及基层信用社主任由经理(联社主任)任免制度无疑会进一步强化投票者的这种动机。这种“投李报桃”选举制度可使寻租成本降到最低,被选举的往往不是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而最有可能牺牲股东利益的人。选举的有效性无疑值得怀疑。三、事后信息非对称与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在规范的农村信用合作制度模式下,对经理人员的监督由社员来完成。这种互助生产形式与德姆塞茨、阿尔奇安所提出的“团队”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大多数社员并不直接参与信用社的工作和管理中来,只是享受其提供的服务和利益分配。在重大决策上参与选择。这种区别使得其监督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社员很难了解信用社的实际经营情况,需要社员努力从各方面搜集信息。问题是,由于每个社员只有一股,在表决时也只有一票,较高的成本往往使得其不愿意花费代价来行使监督职能,存在着“搭便车”的现象,即总是希望别人来对信用社经理人员和经营行为实施监督,到后来,就没有人来对信用社的经理人员和经营行为实施监督。同时,我们知道,监督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农民由于知识相对贫乏,即使其有权监督,也大多数难以发挥其监督职能。这是合作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实际上,从农村信用社的股权分配来说,由于一人一股,则只有一投票权,我们可以把信用社的全体员工队伍看作是一个合伙团队,谁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和控制权。但是,在一个团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监督团队成员的劳动,有些团队成员可能会偷懒,由于劳动的不可计量特性,相互间共同监督是很困难的,很难对成员的劳动付出做出准确的评价。按照德姆塞茨和阿尔奇安的理论,在团队中必须选举出一个人来对整个团队成员的劳动进行监督。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监督安排看,来自农民的内部监督是软弱无力的,事实上的监督主要通过人民银行的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来完成。但是,由于人民银行与农民在根本利益上的差异,前者注重金融风险控制,后者注重自身融资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很难指望两者在激励目标和操作手段上存在完全共通性。我们认为,内部监督是关键。一方面,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降低外部监督(人民银行)成本。毕竟,农民显然不希望自身所有的信用社面临金融风险,只有在良好运作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为农民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因此,人民银行的监管目标对农民来说是下限;反过来说,良好的内部监督必然降低外部监督的工作量;而外部监督却未必尽然保证内部监督的效率。我们知道,一方面,由于农民只有入股权,没有控制权和投票权,其实际上没有任何监督权,另一方面,从产权结构来看,由于国家所占的比重很低,从理论上讲,无权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实施监督。1996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交由当地人民银行管理以后,政府几次发文,要求各级不能对农村信用社的人、财、物进行干预,这样,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真空”,成为了一个自由天地。而正是这几年,农村信用社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财务经营状况,均较以前年度有明显的下降。这当然跟农村经济形势以及全国整个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前些年度累积下来一些金融风险有关,但我们不能不说,与我们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出现“真空”有关。目前有一种提法,即在各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投资入股,成立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然后再成立中国农村信用社合作社总社之类的机构,这种机构组织体系对于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调度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极为有用的,同时,也有助于对县级及其以下农衬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和经理人员实施监督。与目前比,是一种进步。但仅有这种组织体系还远远不够,关键问题是不能解决外部人控制和缺乏内部监督的问题。只不过是把经营者的选择权交给了更高级的“上级”,把各单一信用社的风险捆绑处理,在规模上提高抗风险能力,治标而未治本。另外,要求省级联社对纷繁复杂的县级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监督是困难的,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纵向监督的效率。在缺乏内部监督的情形下,内部人控制几乎是必然出现的,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实际情况看,经理人员利用职位,以损害农民利益为自己谋利益是不罕见的。我们的看法是,应该设计一种模式,使代理人的个人效用函数与企业的效用函数一致,形成激励相容。正反两方面的激励安排都是必要的。正向安排是使信用社经理的收入与效益挂钩;反向安排是公开招聘信用社经理,对出现严重违反农民利益的经营者,农民应具备联合罢免权。四、结论及政策建议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互助组织在产权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特征,即一人一股一票,这种产权结构尽管在一定时期、一定的区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其弊端。从经理人员的选择来看,选举规则和选举程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选举结果。同时,这种制度对于经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也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对经理人员的监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要有一定的知识,平均化的股权结构易于使得股东“搭便车”,导致监督空洞化。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制度与规范的合作制度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社员股东没有收益分配权、决策权和对经理人员的选择权。因而,使得其在实践过程当中,出现一系列更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外部人—内部人控制问题、监督失控问题等等。使得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比国有商业银行还要多。因此,我们建议:1.将农村信用社改合作制为村民委员会控股的股份制。入股资金可用村集体提留,也可以由农民入股,组成控股会,再由控股会对信用社入股。在控股比例上,应打破平均化的倾向,在要求每一个村集体都应该有入股资金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大股东。这种做法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广大农民缺乏监督知识、无力承担监督职能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民由于股金投入少,监督成本高而存在的“搭便车”问题,防止产生监督“真空”,可以因此全面提高监督效率。三是可以有效防止单纯由社会资金入股,重视股本效益而忽视对农业投入的情况。因为村民委员会所本身是村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能够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由其代理行使对信用社的控制权主和表决权,可以使农村信用社根殖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四是有助于全面解决目前严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五是全面解决农村信用合作一人一股一票选举制度所产生的弊端,防止选举失效。2.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以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为重点,建立乡、县、省三级管理体制。由各村民委员会对乡镇农村信用社入股,按股权比例选举产生乡镇农村信用社董事会;再由各乡镇农村信用社对县级农村信用社入股,组成县级农村信用联社,选举产生县级农村信用社董事会,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总经理提名乡镇信用社经理,再由乡镇农村信用社董事会决定任命;在县级联社成立监事会;各县级农村信用社再投资入股,组建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各县(市)信用社调度、融通资金,防止出现支付危机;传达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制订区域内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政策;协调与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农村信用社之间的关系。在中央可以成立一个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政策制订。3.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将经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同经营业绩全面挂钩,实行经营风险抵押。对于超过预期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对经理人员进行奖励。对经理人员实行期权制度,以促使其经营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所属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不清楚的可以再咨询编辑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欢迎阅读!

前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得以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随之发展,现在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群众构建新农村的积极性。

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农村现实需求提供了细致的分析,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理论指导,解决发展中的遇到的问题。

1、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农村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并结合农村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制度,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速度。

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点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使农业有目的性的进行发展,确立了农业在市场的地位,更有利于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制约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农村经济存在的众多制约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农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快速而平稳发展。

二、现代化农业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策略

面对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济管理者要结合农村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去解决问题。

1、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严格的制度能对管理目的进行约束并进行更加好的规划,要随时代的进步进行革新,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在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让农民群众对农业发展产生新认识与新观念,这样能加速农业结构的转型,促使经济发展。农产品方面则是利用加工手段改变农产品以往的外观,使其销售市场更为广阔,产业链更丰富,更保证了生产环节的安全,农民群众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1]。而农业经济管理体度建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个发展体制要科学并有效的将利益、冲突、权益进行统筹兼顾,解决群众的问题,保证群众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科技与农业相结合,能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立足农民群众,多种方式融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促使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在资金的支持下才能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与发展,然而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除政府的拨款援助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此同时,吸引社会上的企业向农村投资,多方式融资的同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有助于建设新农村,同时也处理了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的问题,帮助资金上有问题的群众脱离难关。

3、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现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农业经济也需要信息化管理,实现农业与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农民群众实现创收。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平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发布,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根据数据进行规划,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4、组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也影响着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要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前期培训、后期检查,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组建成一支具备高责任感、高操作能力、高素质水平的经济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学会自我约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深入了解国家的农村经济政策,并不断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我。要多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的薪酬、奖励和提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为其营造良好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他们用其所学的知识与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为建设中的新农村注入新鲜血液[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而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还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缓解方案、解决方案,所以应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多方面融资,组建管理队伍,保证了策略的有效实行,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农村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57、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介绍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英文名称:Rural Economy语言种类:中文ISSN: 1003-7470CN: 51-1029/F邮发代号: 62-154周期: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主管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农村经济》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本刊为月刊,主编:郭晓鸣。国内统一刊号:CN51-1029/F,国际刊号:ISSN1003-7470。《农村经济》获奖情况: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四川省社科类质量一级期刊。

刊名: 中国农村经济Chinese Rural Economy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8870CN: 11-1262/F邮发代号: 2-85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农村经济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农村经济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农村经济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官网

需要。《中国农村经济》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为了方便整理文档,该期刊需要提供do文档。do文档是一个网页后台程序,jsp或者struts的组件文件do,它不是一个文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do文档存在。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的国家级农村经济权威性学术刊物。两刊突出政策指导性、学术探讨性、现实针对性,转载率一直遥居同类刊物之首,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两刊的编委都是国内农村经济学术界的著名学者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两刊的编辑人员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两刊是了解中国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交流经验的媒介,是各级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各级与农村有关的领导干部和实际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志于研究和了解农村问题人员的必备读物。两刊努力将那些立意高远、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方法独特、资料翔实的文章介绍给广大读者。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农村形势分析、农村组织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投入与增长、可持续发展、粮食问题、部门经济、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疏通、区域经济、农村金融与保险、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社会问题、贫困问题、国外农业等。《中国农村经济》月刊的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力求从社会、政治以及国民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问题。本刊为16开本,80页,彩封胶印,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1262/F,国内期刊印发代号:2-850。出版应该在每月8号前后。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好发吗

比较好发的中文核心期刊 农业经济类 中文核心期刊都不好发!《农业经济》《农业经济与管理》《江西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杂志之家看的,还有很多你可以看看! 容易发表农业经济类文章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都不是很好发畅对文章要求都很高,我知道的核心有《安徽农业科学》,您可把文章投到[email protected]。 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从传统角度讲,三个功能在强化:一是食物保障功能强化。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农业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改善,对食物数量的需求陆续增长,对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多,对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任务越来越强化。二是原料供给功能强化。农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来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生物质产业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农产品新的原料途径不断拓展、新的加工途径不断开发。既强化了农业对工业的原料支撑作用,也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就业增收功能强化。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开发利用农业多种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及相关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蕴藏着极大的就业增收潜力。挖掘农业生产多领域的“容人之量”,拓展农业多环节的“增收之道”,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用现代理念看,三个功能在彰显:一是生态保护功能。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一面,也有维护环境、涵养生态的一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切实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设和水土保持,对改变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状况,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观光休闲功能。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水面、碧绿的田野、恬静的乡村,是人们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到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清新自然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愿望越来越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越来越多。三是文化传承功能。农业是记录延续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物质和文化大都植根于广袤的农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不仅要继续提供物质产品,同时也肩负著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农业的这种多种功能的强化和彰显,使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内涵不断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必将永远是生生不息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经济产业。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新形势,无疑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农业经济问题》怎么样?好发表吗? 可以发表的呀 虽然研究的人不多 但也可以研究研究总是说农村发展好,那么今年农村经济怎么样 现在农村大部分 人都在大城市混了。 所以农村还是有前景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农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对高效农业的贡献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三大合作”作为创新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支持和引导农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企业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农民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二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联组发展、整村推进的办法,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农业所占面积达到60%以上。三是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机遇,重点在那些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村组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建设标准化厂房、门面房和宿舍楼等,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发挥 *** 引导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二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少走弯路,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树立一些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来示范和带动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广大农民的普遍贫穷,广大工人的普遍贫穷,再加上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贫穷,必然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正常内需和消费。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贫穷,因此,国民经济的增长只能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然而,大量的投资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日后的消费需求,如果日后广大人民的收入和消费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的话,只能使得生产进一步相对严重过剩,从而严重地阻碍著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过于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由于贸易顺差不断增大,也只能迫使人民币不断升值,再加上国际金融风暴的到来,如此接连而来的连环重锤打击之下,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简值是致命性的打击,从而造成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从而造成大量的大学生和大量的人民群众失业等等,并严重地造成投资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我国是地球上的人口超级大国,我国的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比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市场加在一起还要大,我们能过于依赖出口来发展经济吗?能走人口小国的经济崛起道路吗?人口超级大国过于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靠得住吗?能持续吗?战略对手能给我们好处吗?我们考虑周到了吗?国际社会难道不会强烈反对我国日益增长的钜额的贸易顺差吗?世界上有那个人口超级大国要过于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在如此形势之下,广大专家学者应该好好地考虑早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化巨大的压力为动力、并化危机为战机,从而转到依靠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从而大力推动国民经济早日实现安全崛起,这才是上上之策。 农业经济方面的文章有哪些SSCI或SCI杂志比较好发 内容通过百度网盘分享, 如果有帮助希望能采纳。 不懂得地方请私信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第一,我认为是促进内需的一种 第二,超前消费,让农民享受社区的好处 第三,提高生活层次, *** 行为有时候是实现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必然手段,靠民众自身很难解决。 第四,为后期的生活水平统一化铺路, 还有更多,看自己怎么理解。可以根据这个写论文了,以上只是大概概括。 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变化 新常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农业现代化,从中国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那一刻起,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岁月里,在我们的农业还更多地靠牛拉犁杖的年代,这一目标就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蓝图,和整个民族的梦想捆在了一起。星月轮转,世易时移。60多年来,我们在工业化道路上创造了巨大的成就,在城镇化、信息化建设中完成了较为丰厚的积累,更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了基础、集聚了能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基础更加坚实、要求更加迫切、动力更加充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雄厚财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虽然放缓,但由于经济体量庞大,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并且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质量更加优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近13万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国不断出台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013年中央财政三农事业支出超过万亿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 先进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驱动。新常态下,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我国经济发展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新常态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的生产要素、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同时,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也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腾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产业形态、组织形态正日渐成型。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常态下,我们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再度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和更多活力。 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擡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补贴效应减弱—— 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面临新挑战 新常态派生新机遇,也带来新风险和新挑战。对经济发展全局来说是如此,对现代农业发展来说也是一样。我国现代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使得农业农村经济处在了一个稳中有进的发展新阶段。 在为成绩欣慰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新常态下的挑战和取得成绩所付出的代价。当前,整个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 *** 政策进入消化期,农业也不能置身事外。要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高点护盘、高位爬坡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中的新老矛盾、内外矛盾交织显现,若干“成长的烦恼”需要化解,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还将......

不一定。农业经济问题是农科院的,农村经济是地方的,虽然从名称看读者对象都比较宽,但实际是不一样的。地方的杂志区域性比较强。如果你写的文章比较大,宏观性比较强,

中国农村经济

自己发是比较难的,到邮局问一下

中国农村经济期刊官方网站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农村经济权威性学术刊物。两刊突出政策指导性、学术探讨性、现实针对性,转载率一直遥居同类刊物之首,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两刊的编委都是国内农村经济学术界的著名学者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两刊的编辑人员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两刊是了解中国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交流经验的媒介,是各级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各级与农村有关的领导干部和实际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志于研究和了解农村问题人员的必备读物。 两刊努力将那些立意高远、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方法独特、资料翔实的文章介绍给广大读者。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农村形势分析、农村组织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投入与增长、可持续发展、粮食问题、部门经济、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产品疏通、区域经济、农村金融与保险、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社会问题、贫困问题、国外农业等。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的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力求从社会、政治以及国民经济合同等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经济问题。本刊为16开本,80页,彩封胶印,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1262/F,国内期刊印发代号:2-850。 出版应该在每月8号前后。

中国农村经济》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1]据2018年5月《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农村经济》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10人,编委34人。[2]据2018年5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农村经济》共出版文献5830篇、总被下载2529501次、总被引12623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