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生态旅游论文选题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4-07-05 06:10:07

生态旅游论文选题的目的

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主要包括:第一,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第四,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远景设计院认为,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的“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软件、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解析

社区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理论基础

社区一体化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模型来源

研究假设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依据

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社会资本量表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参与能力量表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结论

建议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软件、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2),:278-281.

[12]Murphy .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旅游生态资源的论文题目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题目:关于旅游生态化的探讨内容:1.简述传统旅游的方式、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等; 2.引出现代社会环境的现状; 3.详细阐述生态旅游; 4.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对比,包括方式、成本、环境因素、知识拓展等; 5.总结。备注:建议搜集好资料,整理数据,论文会更有依据。

旅游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及题目所选题目只要结合旅游产业和现象均可,鼓励根据所掌握资料自拟题目。题目方向及关键词如下:方向一:旅游产业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南京都市圈、江苏省休闲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经济、旅游扶贫、银色(老年)旅游、自驾车、高尔夫、探险旅游、红色旅游、女性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会展节庆、团队与散客、旅游企业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服务质量、产品细分与创新、营销销售、礼仪礼貌、职业道德、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传媒、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体育经济、行业诚信、旅游发展史、旅游经济与统计、旅游会计与财务、国际产业交流与合作、旅游安全与预警、会展节庆、学生旅游、老年人旅游、工业旅游等等;方向一:邮轮、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邮轮发展、邮轮服务、人才培养、邮轮专业建设与发展、邮轮港口、邮轮旅游目的地、邮轮公司、邮轮安全、邮轮政策、邮轮经济等等;方向二:酒店及餐饮企业产权酒店、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酒店集团、管理艺术与方法、服务质量、员工技能、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员工流失、餐饮服务、会议旅游、酒店康乐设施等等;方向三:旅行社与导游导游管理、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网络化、规模化、产业结构、职业素质等等;方向四:旅游资源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文物古迹、景区开发与建设、民俗旅游、湿地旅游、沙漠旅游、沿海度假旅游、皇家陵寝资源、森林公园等等;题目参考格式:1、XXXX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2、XXXX的对策研究3、浅析XXXX4、试论XXXX注意:1、所选题目必须具有分析议论成分,避免出现“导游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缺乏分析性的题目,写成的论文类似教材一样。2、题目不宜过大,如“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针对特定的企业进行分析时,可以加上副标题“——以XX市XX企业为例”

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题目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河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模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4. 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 5. 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 促进辽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对策建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和中亚五国为例 8. 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9. 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的实证分析 10. 基于模型构建的常州休闲旅游发展的诊断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11. 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12. 环洞庭湖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 措施 13. 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14. 石林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5. 长治市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探索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17. 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高校为例 18. 产业融合视角下黟县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路径 19.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冈市旅游产业为例 20. 新三农视角下的乡村游和乡风文明建设探讨--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试述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试述旅游经济运动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动力 4、试述现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6、论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7、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8、试论目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9、试述旅游需求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10、试论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 11、试论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12、试论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3、试论如何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14、试述提高我国旅游经济效益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5、试析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 16、试述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17、试论世界各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8、试论我国旅游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9、试述目前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试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旅游产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3.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4.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对民居客栈的研究 5. 建设旅游强省背景下的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发展对策 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7. 体验经济视角下福州地区旅游消费创意开发研究 8. “全域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中的政府角色创新探析 9. 分析黑龙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多元化评价的保障体系建设 11. 导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与管理剖析 1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14. 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15. 电子商务环境下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6. 乡村家庭旅游业经营状况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四川彭州九峰村为例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18. 探讨乐山市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 19. 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 电子商务背景下旅游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2.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题目 3.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4. 旅游文化论文题目 5. 2017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旅游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及题目所选题目只要结合旅游产业和现象均可,鼓励根据所掌握资料自拟题目。题目方向及关键词如下:方向一:旅游产业产业发展、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中西部旅游发展、西部大开发、旅游信息化、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南京都市圈、江苏省休闲产业带,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经济、旅游扶贫、银色(老年)旅游、自驾车、高尔夫、探险旅游、红色旅游、女性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会展节庆、团队与散客、旅游企业品牌创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服务质量、产品细分与创新、营销销售、礼仪礼貌、职业道德、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传媒、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体育经济、行业诚信、旅游发展史、旅游经济与统计、旅游会计与财务、国际产业交流与合作、旅游安全与预警、会展节庆、学生旅游、老年人旅游、工业旅游等等;方向一:邮轮、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邮轮发展、邮轮服务、人才培养、邮轮专业建设与发展、邮轮港口、邮轮旅游目的地、邮轮公司、邮轮安全、邮轮政策、邮轮经济等等;方向二:酒店及餐饮企业产权酒店、分时度假、经济型酒店、酒店集团、管理艺术与方法、服务质量、员工技能、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员工流失、餐饮服务、会议旅游、酒店康乐设施等等;方向三:旅行社与导游导游管理、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网络化、规模化、产业结构、职业素质等等;方向四:旅游资源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文物古迹、景区开发与建设、民俗旅游、湿地旅游、沙漠旅游、沿海度假旅游、皇家陵寝资源、森林公园等等;题目参考格式:1、XXXX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2、XXXX的对策研究3、浅析XXXX4、试论XXXX注意:1、所选题目必须具有分析议论成分,避免出现“导游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缺乏分析性的题目,写成的论文类似教材一样。2、题目不宜过大,如“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针对特定的企业进行分析时,可以加上副标题“——以XX市XX企业为例”

生态旅游的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提纲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提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海南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

当前研究不足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第2章旅游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及理论

何谓“旅游特区”

旅游发展战略及制定步骤

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

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战略分析工具

分析

框架

分析法

第3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旅游产业要素水平

海南旅游业态与产品现状

海南省旅游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科技环境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内部竞争优势分析

价值(Value)问题

稀有性(Rareness)问题

不可模仿性(Inimitability)问题

组织(Organization)问题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优势分析(Strength)

劣势分析(Weakness)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挑战分析(Threat)

分析结论

第4章国际海岛旅游案例对海南的启示

美国佛罗里达

发展基础与海南的对比

旅游业发展历程

成功经验借鉴

美国夏威夷

旅游产业现状

成功经验借鉴

国际案例对海南省旅游规划的启示

规划留白、融合生态,保留核心吸引,促进可持续开发

主推一到两个核心城市或岛屿目的地,突出龙头

在国际融合中保留本土文化

主抓2+N国际客源地,促进市场国际化

做强停留时间、重游率、消费点

开发多元产品、精简接待设施,缩减淡旺季差异

统计数据全面开源,吸引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第5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体系

制定发展目标

确定发展战略

甄选战略路径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管理模式创新

提升旅游业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大力发展八大旅游业态

深化旅游业国际合作

第6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积极申报旅游自由贸易区,推进旅游特区落实

完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资本要素流动政策

人员流动政策

商品流动政策

财税政策

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

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第7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总论与展望1,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等),那么最终破坏森林的恶果将是人类自身的灾难.从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到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无不证明了一这点.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即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她以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人一展森林公园的风姿,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截至1996年底,全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811处,年吸引游客达5000多万人次.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另外我国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经营方式的转变,这就带来了一个更新观念和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再认识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资源的保护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 加强生态管理,使之持久协调发展森林是一个整体,森林除木头外,还有许多其它物种,它是一个由许多成份构成的复杂系统.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那么我们采了木头,却恶化甚至是毁灭了其它资源的生存环境,得不偿失.当然也不能发挥森林资源的全部效益.但我们保护森林,并不是完全任其自然.自然森林也会自然枯萎,如不砍伐,任其自生自灭,也是浪费资源.所以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采大留小有计划,有选择的开采,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严厉打击森林犯罪 1998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监察部联合发出《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斗争的通知》,经过全国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和各部门的艰苦努力,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收回了一批被毁坏和被长期占用的林地.截至1998年12月底,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2636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8131人,其中刑事拘留791人,逮捕681人,为国家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2928万元,收缴木材46351立方米,野生动物209365头(只),收回林地58305亩,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林区治安的几个突出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基层单位,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犯罪分子在严打斗争开展后仍顶风作案,如云南省昆明市现每月从市区运往外省的保护动物仍在1吨左右;盗伐,哄抢国有林木,非法运输,销售木材在一些地区仍很严重;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打击森林犯罪力度不够.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要加强森林立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森林.只要我们按照法律严格执行,加大打击力度,森林建设就有了根本的保障.2, 统一规化,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外围建设.古今中外名山,风景区和国家公园都是精神活动的场所而非经济场所.我国古代,五岳山下都设有"镇","镇"就是专门提供服务设施的.宋代规定泰山的外围7里内"禁樵采".元代规定40里外的徂徕山禁止砍柴,都是为了保护泰山.美国规定商业开发要在国家公园以外的地方,其黄石国家公园自被发现建立后,不仅禁猎,禁伐,而且陆续迁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并无一条索道,若干条索道都是设在公园之外的.这些发挥功能区分,区内观景,区外经商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如将旅游设施建在山脚下,山上不修索道,这样游 人势必在山脚下的宾馆住宿,当地赚取住宿费和餐饮费肯定高于索道费,而且游人分散于各处,大大缓解了因乘索道造成的山顶过分拥挤.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坏容易修复难,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又如规定哪些地区禁止带火种,禁止狩猎和毁坏林木,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具体做法一是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三是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谐;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生态旅游论文选题背景

题目:关于旅游生态化的探讨内容:1.简述传统旅游的方式、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等; 2.引出现代社会环境的现状; 3.详细阐述生态旅游; 4.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对比,包括方式、成本、环境因素、知识拓展等; 5.总结。备注:建议搜集好资料,整理数据,论文会更有依据。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软件、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解析

社区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理论基础

社区一体化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模型来源

研究假设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依据

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社会资本量表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参与能力量表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结论

建议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软件、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2),:278-281.

[12]Murphy .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在线的,帮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