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0:54:38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1影响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课程开发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开发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学校的课程政策、教育投入及补贴、地域特点、本地区以及本校的经济文化状况、本校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等。内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包括: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开发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材的编制、校长的领导能力及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学科专家的参与指导、社区和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只有充分考虑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因素,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师教授质量

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水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对校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管理水平及课堂行为、教学方略、教学手段、自我评价、教学质量意识等因素,都会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学习质量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价值追求之一。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众多,外部因素包括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而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前学习成绩水平,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方略、兴趣爱好等。

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也是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管理质量受教学管理的设备条件、教学管理的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如学历、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经验、管理实践经验、能力、创新意识等)、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略、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影响。

2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供民主开放、良好的开发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本校培养目标与教育宗旨为出发点,着力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体现办学特色,并且积极配合国家与地区课程的开展,使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成功。

联合校内校外力量,共同开发

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除了依靠学校这一最关键力量,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校内校外各方力量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领导与决策核心,但并非意味着学校要包揽课程决策与编制的全部工作,校本课程要更多地体现独立自主、灵活多样的特征,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团体、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机械制造企业的本质来看,其无法脱离生产而存在,生产就是企业生命和企业主体。因此,机械制造企业改进生产技艺务必加强各部件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通过产品设计的标准进行工艺改进。其次,尽量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做到优化生产,缩短流程。例如,有条件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运用自动化数控设备。

优化材料费用

机械制造企业中材料是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生产成本中比重很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优化材料费用对于企业成本降低来说不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途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材料价格的上涨,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中务必做到多方信息的掌控。机械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材料费用的优化:

(1)选择采购之时应当多方调查、货比三家,尽量选择价廉物美且供货方信誉较高的商家。

(2)建立健全采购部门的监管制度,尽量做好每一批材料采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确保材料的采购没有漏洞和“吃拿卡要”现象。

(3)构建材料采购、储存、会计审核等业务的规范,确保采购的艺体系能够按章办事。管理部门做好材料的损耗核准,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无故浪费。

3结语

企业成本降低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树立降低成本观念,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降低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开源节流,针对企业自身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把控,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1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屏峰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温馨校园广播 活动目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3月28日 (四)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4月24日 (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师生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4月26日前上交 (六)心理健康教育征文 活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以案例分析、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感想体会等形式展现。内容可以从情绪调适、和谐人际关系、悦纳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科学管理压力、破解职业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动时间:4月26日上交 (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4月29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八)心灵运动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团体运动项目,调试心境,舒缓心理压力,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活动:两人三腿跑、四人运球、五人风火轮等,各系需选派11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辅导员组织,强调注意安全。 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九)心灵光影之旅 体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电影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1、电影《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电影《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实施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三、活动主题: “走进幸福的成长季节” 四、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2、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3、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心育队伍中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教师 七、活动内容: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5月25日——5月31日 1、在27日会议上布置安排教育月工作 2、轻松驿站广播 4、宣传海报 活动实施阳光心理 6月1日——6月30日 (一)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日) 启动仪式发言动员讲话 宣布活动月安排 校园内挂横幅“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戎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 (二)具体活动安排 成长不烦恼(学生篇) 1、学科渗透: 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教育主题课 请各班于第十七周(6月8日)的班队课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教育辅导课。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3、咨询访谈 通过面谈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困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人生; 4、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女生 活动时间:6月9日中午12:30—13:1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5、“走进成长季节”诗、书、画比赛 作品要求:以“感悟生命、感谢成长、感恩自然”为主线的诗歌创作、书法、绘画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6、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6月15日下午1:20开始 活动要求: (1)、游戏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需要辅导员对游戏的充分了解并合理组织。 (2)、听从辅导员安排、摆放桌椅及辅助教具。 (3)、维持好活动纪律。 活动内容: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每个班级8男8女)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过程:16人一组排成一列,把双手抱住前面学生的腰,练成一条“大蜈蚣”。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先到终点组为优胜。 (2)瞎子过河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每个班级10男10女) 目的:培养信任心理 过程:以接力赛的形式,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另牵着他的手,越过种种障碍前进,到达终点。 (3)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每个班级5个人)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过程: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中途大纸环不能断开) 教师心理加油站(教师篇) 1、组织心理教育理论学习。 2、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3、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的疏导,通过谈心、活动给教师选系情绪,调适身心。 亲子乐园(家长篇) 家长会(结合期末家长会) 主题:——“快乐过暑假预防假期综合症”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 (1)给家长的一封信 (2)家长心理问卷 (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发动征集新一轮家长志愿者 活动总结长育常新 6月27日——6月30日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月做准备 快乐暑假活动延续 1、暑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文章,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习作评选。 2、心理手抄报比赛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友谊带来的欢乐,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3、懂得与同学相处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培养同学之间的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友谊的真谛,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活动形式: 游戏、小品表演、问题讨论。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过程: 一、感受开心 1、图片欣赏:课间活动游戏图片。你喜欢玩这些游戏吗?都喜欢和谁一起玩? 2、谈感受:你能体会到图片中这些同学现在的心情吗?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感受如何? 3、引出课题: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那么开心,是因为彼此间存在一份真挚的友谊。友谊就像一枝花开满了我们的校园。怎么能让这朵花开得更漂亮,更美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让友谊之花常开》,共同培育友谊之花吧! 二、交友标准 1、我的朋友: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有不少的好朋友,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2、交往中: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3、交友标准: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呢? 三、联系实际,谈做法 1、《争吵》 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但是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请看这两个好朋友。学生表演小品《争吵》,大概内容;韩少岳经过好友吴怡欣的桌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桌面上的书,两人争吵起来,还打起来。 (1)看小品《争吵》后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吵起来?如果这件事不解决会有什么结果? (2)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他们恢复友谊好吗?以对话的形式直接告诉故事中的人物。 (3)如果你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内心感到内疚的,借助今天这个机会,现在就对朋友真诚地说一句…… 朋友之间难免也会有矛盾,闹别扭。如果解决的方法不得当,友谊会冷淡、降温,甚至可能破裂。所以有了别扭时,应当开诚布公,不失礼貌地谈开,使友谊得到维持和巩固。 2、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说的、要求做的任何事都应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从不说一个“不”呢?请看下面的好朋友。 学生表演小品《抄作业》,大概内容:老师马上就要收作业,但董照瑞还没做完,就向好友李淑婕借作业来抄,李淑婕答应了。 (1)看了小品后,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说“不”呢?(先讨论,再回答) 四、玩游戏,维护友谊: 生活中没有了朋友,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1)、“找朋友”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叫人数(2个人、3个人等)音乐停下来,同学们就按规定的人数拥抱在一起,看哪组最快、最准确。 谈感受:找到朋友时,你的感受怎样?找不到朋友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那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维护朋友间的友谊,让友谊之花常开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体验一下。 小组合作完成,连词成句,使其组成一个短句:“用真诚换取友谊,用热情灌溉友谊,用原则净化友谊,用谅解保护友谊。忠厚是友谊的桥梁。”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先讨论,再回答) 小结: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五、赠友谊卡,共享温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已经有不少的同学很想和自己的好朋友,说几句心理话了。老师提个建议,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设计一张友谊卡,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怎么样? 先让几位同学读读卡上写的内容,然后送给他的好朋友,感受友谊的温馨。然后同学们互赠友谊卡。(放《友谊天长地久》一歌。) 3、谈收获: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其中之一就是友谊。 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能使痛苦减半”。同学们学会了怎样维护我们的友谊。那就祝愿我们的友谊之花常开吧! 1、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三篇) 2、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3、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4、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5、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6、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7、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8、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9、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10、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

小学校本课程研究论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2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3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一)、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二)、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三)、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四)、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五)、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六)、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七)、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八)、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份精彩的论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目,因此我为你们精心挑选了论文的选题,仅供参考!

扬州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反映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机制,有理论,有实践,力求文字精炼、通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字数5000字以上。

打印格式与完成时间

一律采用A4纸打印。

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标题下用四号楷体字注明单位和学员姓名

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字。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关于教育体制与发展研究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与小学教育现代化关系研究

2、 国际小学教育阶段母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3、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完善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

2、新课改下小学教科研现状及思考

3、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小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6、当代小学生学习特点研究

7、小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

8、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预防及矫治研究

9、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0、小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

12、小学数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13、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5、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6、创造性使用小学新教材的策略研究

17、自主学习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25、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6、小学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24、小学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25、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6、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28、小学数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9、小学数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教学

30、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3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33、小学生数学语言教学的研究

34、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5、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36、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7、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8、现代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关于教师成长研究

1、在新课改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新课改呼唤教师间的合作

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方式、方法研究

4、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5、名优小学教师品质特征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6、关注小学教师个人需要,促进其自主发展对策研究

7、科研型小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

8、培养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

1、新形势下小学班集体建设研究

2、现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3、优秀小学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班级活动创新思考

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3、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

六、关于德育与心育研究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3、小学教师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测评研究

5、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一体化”实践研究

7、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研究

8、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七、关于其他各类教育研究

1、科技教育与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小学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研究

3、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4、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八、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2、如何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研究

3、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因素的研究

4、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九、关于教育信息化研究

1、小学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2、网络环境下小学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十、关于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

2、小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研究

3、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

4、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研究

5、创新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基于学生与学校发展需求的大学先修课程建设实践论文

大学先修课程,是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由部分高中生选修的、具有大学水平的学术性课程,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学理事会提出的一个允许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的项目,其旨在拓宽高中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完成大学学业。20××年7月,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规定我国高中教育要积极探索多样化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形式和发展途径,随后全国各学校与机构纷纷积极推进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大学先修课程由此成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校从20××年开始探索、筹备大学先修课程,于20××年1月开设了大学化学、微积分、高级英语三门课程;于20××年1月新增开了大学物理课程。本文将对我校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大学先修课程是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高中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及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所以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来看,我校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不仅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在高中阶段选修大学课程,试着接受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享受到契合其学习兴趣、符合其真实能力水平的教育,从而为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它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发现自己的学科特长,为其将来选择大学专业乃至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大学先修课程是践行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先修课程定位于中学与大学的`衔接

大学先修课程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学术性课程,它的难度一定得高于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我校的大学先修课程强调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注重让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帮助其领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会介绍该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并进行探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大学课堂的氛围和大学学习的思维方式。不过还应意识到的是,大学先修课程毕竟是在普通高中开设的、面向高中生的课程,其知识结构也不能过高。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大学先修课程是一种在高中基础上开展的拓展类课程,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性课程。基础教育主要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高等教育则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界限,两者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在管理方式和学业要求上,均有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大学先修课程应既能体现大学课程的学术性价值,又要兼顾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所以衔接是大学先修课程的重要特征和价值所在,也是我校将大学先修课程更名为“大学衔接课程”的首要原因。基于这一认识与定位,我校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更加明晰。以我校的“化学衔接课程”为例,课程定位为基于高考和化学竞赛的大学衔接课程,其中的化学竞赛指的是上海市高中学生“华理化工杯”化学竞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华理化工杯’’化学竞赛的基本要求是以《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为基本范围,着重考查参赛者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全国化学联赛的基本要求则与大学化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专业课要求相近,这无疑更贴近大学先修课程对于课程内容学术性的要求。由此,我校根据这两个竞赛的不同特点,设计了衔接高中与大学的大学先修课程。当然,大学先修课程不同于竞赛课程,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应用公式进行解题,它更注重对学生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从而培育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我校的“化学衔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1)学生通过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初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3)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来满足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性学习,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三、大学先修课程的设计应关注学情

我校在大学先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非常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下面以我校“大学化学衔接课程”中“物质结构中原子结构”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我校对大学先修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中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详情见下表)。其中,大学先修课程以北京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的要求为范本,高中化学课程以《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为范本。

根据下面表格,高中与大学关于该知识点的异同之处可谓一目了然,所以在教学时,我校能根据此表来有效研究学情,从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第一轮次授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很难理解量子化模型所揭示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难以理解薛定谔方程的形式,自然就无法通过求解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来理解波函数、量子数等概念。因此在第二轮次授课时,我校及时根据学情删除了有关薛定谔方程及波函数的概念,从高中生比较熟悉的电子云、电子层、电子亚层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自旋等内容切入,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共价键的相关理论,此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接受速度大大提高。

四、课程实施中注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我校大学先修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教研组合作与课程内容模块化结合的方式。还是以“大学化学衔接课程”为例,其主要内容分为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五大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门教师负责,课程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设置则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完成,以确保各模块间的逻辑衔接与统一性。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主要采用常规讲授、慕课学习、项目式学习三种方式。对于较难的知识,主要以常规讲授为主,并注重课程内容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对于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则采用慕课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由清华大学领衔的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程(MOOCAP)已经上线,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课外优质资源进行自学,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来预设一些问题,供他们在网上学习时思考。此外,对于在讲课时未能完全理解的内容,他们也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辅助学习,此类“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协同教学,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经过多年实践,我校认为大学先修课程无论是从教育改革、学校发展,还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领域。如何应对未来形势,开发出更多符合我国国情,契合学生、学校发展需求的大学先修课程,并为此建设一个课程体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先修课程“物质结构中原子结构”知识点的比较表

模块高中化学大学化学先修课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结构,原子、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概念,电子云概念,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从电子层j电子亚层、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和电子自旋解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式、电子排布式书写(仅限1N 18号元素),短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主族元素及短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模型,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电子运动的特点,电子运动的波函数与原子轨道(电子运动的波函数与原子轨道、量子数的取值与原子轨道、自旋量子数的取值规则),核外电子排布(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电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论文

安全教育的每个构成要素自身是完整的,相互之间是独立的。现行的学校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往往是“离散”的,许多时候如同被遗弃的“孤岛”,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工作,究其根底,发现其本身包含多个复杂因素,它们交织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因此,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坚持用系统思维指导。

一、系统思维为探索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要求主体从系统观点出发,在相互关联中把握事物的整体,从而实现系统优化的目的。系统思维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根本特征。系统都是由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若想把握其全貌,就应自觉超越看待事物联系的局限。系统思维并不忽略要素与系统内在的有机关联性。系统思维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因素,也承认外部原因,从内外互动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层次性。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这种层次性要求主体从多方面对待复杂的事物,不搞“整体划一”,要善于发现复杂事件背后的运作机制,揭示深层次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作用。同时注重系统的连续性,注重考察系统中不同事件互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形成描述各种问题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式的概念。三是动态性。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不管是系统之间还是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因为系统又具有时延性,使难以觉察的缓慢变化不断积累放大,所以必须学会识别缓慢渐进的过程,用动态思维代替静止思维,还要看到过程中的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四是有序性。实现有序性目标是系统思维的内在要求。

系统自身完善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以便系统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都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也就要求主体注重优化的路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观

学校的安全问题来自针对学校的各种威胁,对学校安全的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大量信息表明,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料[1]。由于各种生存压力的剧增,学生生活的周遭环境影响他自己的期望,那么教会他们排除障碍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实显得无比重要。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学校管理者学会用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从个体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不同层面的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作用的发挥不是单凭某个要素就能完全体现的。即使是某个要素充分展示自己的功能,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不一定会因此而放大。因为“解释复杂现象不仅要估计到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要素之间联系的总和”[2]。如果仅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忽视对其组成部分的认识和考察也是不科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自身有多个组成要素,管理者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不可能保证安全教育整体效用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安全教育本身,只有在关系思维中才能解读它们,“必须把每个部分放置在它们依存的系统中才使它们获得意义”,回过来再从关系中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答案[3]。因此,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学校安全育系统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部分,并且其构成中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整体性。如,个体安全观是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构成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一个方面又是安全观的缩影。

反观当前学校对安全教育的研究与行动,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局部原因,犯下更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生犯罪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媒体和社会人士撰文或发表言论,指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失误,认为是学校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犯罪事件增多。从案情来看,不否认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之间有间接联系,但绝对不赞成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造成学生犯罪的“同谋”。调研结果显示,县市级以上的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则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城区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自救,掌握可操作性强的避险知识。同时,在室外通过模拟演练,教给学生一些更实用的逃生办法。

然而,安全教育的效果是隐性的,学生自身思想消极,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出事或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自身来看:一方面,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弱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相关部门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就像布满灰尘的镜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安全教育课变成了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至多上两三次安全教育课,且没有课程计划,教学时间与教育内容随机安排,课堂上教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知是首恶。没有对安全教育相关深切的认知,遇到危险很难应对自如,可想而知,安全教育内容对预防学生犯罪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各类学生犯下的案件分析,发现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在学校里长期存在。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安全教育一直游离在课程建设的边缘,在学校里地位低下,排在“历史、地理等副科”之下,为遮人耳目,它还披上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表”,一般学校走廊、宣传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它才能被请进“厅堂”,领导讲过教师再讲,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它开展的方式过于随意,给学生一种慵懒的感觉,造成他们形成一种“危险事不关己”的错误判断,时间让警觉就变得迟钝起来,危险即便是可以脱离,但“生锈”的大脑却不能够立刻被激活。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是不可取代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学校安全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所有人,不过,一部分影响纯粹是消极的,它们只是促使学校在旧的模式上徘徊,而另一部分影响则是积极的,因为学校绝大多数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这一矛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解读它。重要的是,实施者从组分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对待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做到具体分析。在此,以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解读学校安全教育发展。

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素”建设,也不是少数几个核心要素的建设,而是一种把教育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问题讨论结合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各组成要素在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圈内人”对安全教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心照不宣,细心的'学校管理者则是碍于国家课程标准象征性地在课表中设置“安全教育”一栏。即使有适切的教育内容,“赶上架”的教育者也不能较好地胜任这一课程任务,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无从谈起。任何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设的思维都是片面的。即使集中力量建设那些决定内容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也不能忽视那些对内容发展仅有支撑作用的要素,因为系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状态的临界点上,决定系统发展态势的有时不是那些所谓的核心要素,而恰恰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要素[4]。实践也证明,由于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系统的整体发展受阻甚至受损。管理者需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通盘考虑,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系统观念,用战略眼光“远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如果简单地把影响系统发展的多种因素归结为某种单一因素,或者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而低估或忽视其他因素,都是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本质1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学校及校属各有关单位要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中,经常性反映出安全教育的特殊的重要性。纵观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对此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首先,以整体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要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由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子系统构成,要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子系统的全面发展。

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处理好传统安全知识与非传统安全知识学习的关系,有重点地推进各个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安全教育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日常安全教育系统中,既要加强防盗、防、防抢等日常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自己的财物; 也要加强社会形势及当地治安形势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保护自己。只有将整体发展与部分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工作的成效性。

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该具有整合性。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暂时将教学活动放置一边,先讨论反馈问题。预先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迪·芬克博士认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牢牢把握核心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目标、触类旁通目标、人性维度目标、学会学习目标和人文关爱目标等六个方面。六个目标无层次之分,课程教学中实现的目标种类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好。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考虑全部或其中部分目标,发挥整合作用,因为它的开设目的仅用“安全”二字是远远不能概括的。此外,将安全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目标相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既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又学习了避开危险的方法。

其次,以动态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此,课程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仍因循守旧,就会越来越走向不安全。因此,系统思维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增强好奇心和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当今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安全教育课程应适时做出调整。网络已经是各级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虚拟化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网上公开,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动态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建立起一种繁荣的研究文化,还增加了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

再次,以有序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是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不平衡的过程。怀特海认为,组织进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是它靠内在的力量要创生自己的环境[5]。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本身是一个安全生态系统,它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实践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的自我发展需顺应环境的改变,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青少年网瘾是危及安全的“毒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必然考虑到它潜移默化的“侵蚀”。为此,学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保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性知识安排上提前,后续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必要时加入进行体验教学。各级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加强计划,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地、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6]。

最后,以复杂性原则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规定了其变化发展的多种变数,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与之配套的研究也应快速发展起来。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课程建设的纯粹技术,否则更重要的东西就会因此而丧失,研究也会失去意义。如果要帮助教师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理论任务,课程研究者就必须超越科学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比尔·里德认为:“课程问题就其本身而言,是有关道德而不是技术实践的问题。”课程研究者不仅需要理解课程规划、改革的技术性细节,还要具备辨别课程根本价值观念和相关假设的能力。可想而知,课程建设是研究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协调的复杂产物。所以,既要在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中遵循复杂性原则,又不能“沉浸”于复杂之中不能自拔,还需尽量化“复杂”为“简约”[7]。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教育课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深入解读和把握学校安全教育的实质,确立安全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正确位置,不但可以实现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劳凯声。 学校安全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J]。 中国教育学刊,2013( 6) :1 —10。

[2][4]李枭鹰。 运用整体思维审视高等教育若干抉择[J]。 高校教育管理,2010( 2) :40 —43。

[3][5][7]谢彦红。 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J]。 当代教育科学,2010( 19) :40 —42。

[6]王彩虹,等。 安全教育“全程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6) :83 —86。

高校课程建设趋势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微观课堂的时效性。要求师生配合得当,教师做好课下准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上主要解决理论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科学评价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微观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仍然起着核心作用,所以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微观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对微观课堂进行调控,即教师通过对学生感官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合理的调动,具体是对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充分调节和使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学习中,以求得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课堂当中,我们要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为微观课堂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对传统内容的重新演绎。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断更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锻造。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观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建立辅助学生的教学资源库(比如微课、相关知识视频录制和练习题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微观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时安排不合理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压缩了各种学科的课时,使得教师只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不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缺少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填鸭式”教学方式固化

以船舶电力拖动课程为例,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微观课堂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记忆者,使得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加工、自我深化和自我创新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现代的一些通信和娱乐手段吸引,造成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内容“一刀切”

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对船舶电力拖动课程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采取“一刀切”式教学使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良。

“专兼结合,双师结构”

目的尚未达到部分校内专职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了解不足,理论联系实践环节欠缺;部分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欠佳,造成照本宣科的局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

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1名教师面对40人左右的标准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小班教学成为专职教师不可跨越的屏障。

2解决高职院校微观课堂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微观课堂出现的问题,结合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实践性探索建议。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必须清醒认识到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为了使专业教师能够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解放思想,高职院校必须为教师发展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氛围,一切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给足专业教师对微观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为保证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与时俱进。

完善教师执教能力

微观课堂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完善教师执教能力,因为教师是微观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练和裁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授什么内容,还要考虑为什么教,要将所教内容与实际案例相连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微观课堂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执教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还要具有相应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实践微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师在教改过程中思想不够开放,无法放开手脚充分行使在微观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权。

创新微观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微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在微观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应集中研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兼顾数十个孩子的学习,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偏好或者学习习惯等进行教学行为的改变,但对现在的网络时代而言,允许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呈现不同的教学资源,即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设置不同的旁枝情节。比如,通过线上的基础测试,进行数据采集,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适应其各方面的需求,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目标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教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处理问题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容易被何种课件和资料吸引、能保持多久的.注意力、达到怎样的知识吸收水平及是否获得相应的创新能力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微观课堂的学习情景

根据现代高职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即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换观念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教学团队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了船舶电力拖动基本的控制线路分析、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机舱辅机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辅机自动调节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防污染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5个学习情景,让学生5人一组,各司其职,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创设“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综合考核体系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微观课堂最有效的模式,最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中的全面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考核的多元化。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考核分4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布置任务,预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分析教师给的具体项目实例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部分:学生确立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比如总体负责人、分析员和汇报人等,在此期间教师到各个团队中了解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第三部分:学生撰写分析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用PPT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己分析研究的成果,并讲述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和具体的心路历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高低、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求具有公平、公正性。实践证明,创设的综合考核体系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现代高职教育而言,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将课堂的空间维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给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诠释相关概念、原理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项目、习题库等,并设置在线答疑环节,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与企业组织者和一线优秀工人的在线联系,让学生接触社会相关领域更多优秀的工作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作为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支持。

把控学习目标的进展

评价深入到课程进程的方方面面,从课前的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PPT等记录),到课上的考勤评价、课堂表现、课堂知识评价、测评评价,到课后的作业评价、问卷分析等。这种综合性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师增加测验、考试及作业数量,其目的是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换,评价结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便于进行教学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把控学生学习目标的进展。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观课堂改革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专业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式教学,使用恰当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5-17.

[2]汪鸿.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8):175-176.

[3]杜远阳.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2(6):100-102.

[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5+74.

[5]周晓龙.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差异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0-63.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周晓龙.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73-77.

浅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论 管理手段 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论文摘 要: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我国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才,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针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应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理论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根据高校的教育管理特点,分析教学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论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论。“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部门而言,回归学校本位,是管理学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论设计到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和办学机制等问题。

2、 以人为本管理论。学校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对即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的人进行管理,实现发展人、培养人的目标。

3、权变领导论。综合以上管理理论,可以现代管理理念是通过对人管理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二)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在社会互联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融入我们到生活和生产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中的学校,在虚拟的、现实的世界与作为人主体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织,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校园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学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要追求“实质管理”。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所想、所感、需求,引导和排除他们心中障碍,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相比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励、创新、发展、最终目的是“发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体现高校现代的发展要求。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正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三、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未来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教育创新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已刻不容缓。

(一)找出现存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分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弱等。

(二)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提高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高校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自学能力。要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时间,这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个条件。不仅在时间上留给学生自学时间,此外还应在物质上给予保障,例如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等。

3、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4、课程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所以,高校课程改革具体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人文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现代信息课程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之后,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有效,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能力,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学中应使用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确合理成分,以此为基础,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发展的,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启发式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摸清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要避免灌输式,采取指导启发式。启发式不是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要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育的对象确定,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三)要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高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拖延教学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教学任务的情况。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要求要切实把握。

总之,在当今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各种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诸实践,相信我国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对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竞争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

[2]杨德传、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j]、管理观察,2009,(02)

校本课程研究论文

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论文

1影响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课程开发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开发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学校的课程政策、教育投入及补贴、地域特点、本地区以及本校的经济文化状况、本校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等。内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包括: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开发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材的编制、校长的领导能力及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学科专家的参与指导、社区和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只有充分考虑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因素,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师教授质量

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水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对校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管理水平及课堂行为、教学方略、教学手段、自我评价、教学质量意识等因素,都会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生学习质量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价值追求之一。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众多,外部因素包括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而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前学习成绩水平,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方略、兴趣爱好等。

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也是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管理质量受教学管理的设备条件、教学管理的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如学历、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经验、管理实践经验、能力、创新意识等)、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略、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影响。

2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供民主开放、良好的开发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本校培养目标与教育宗旨为出发点,着力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体现办学特色,并且积极配合国家与地区课程的开展,使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成功。

联合校内校外力量,共同开发

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除了依靠学校这一最关键力量,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校内校外各方力量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领导与决策核心,但并非意味着学校要包揽课程决策与编制的全部工作,校本课程要更多地体现独立自主、灵活多样的特征,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团体、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机械制造企业的本质来看,其无法脱离生产而存在,生产就是企业生命和企业主体。因此,机械制造企业改进生产技艺务必加强各部件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通过产品设计的标准进行工艺改进。其次,尽量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做到优化生产,缩短流程。例如,有条件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积极运用自动化数控设备。

优化材料费用

机械制造企业中材料是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生产成本中比重很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优化材料费用对于企业成本降低来说不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途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材料价格的上涨,机械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中务必做到多方信息的掌控。机械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材料费用的优化:

(1)选择采购之时应当多方调查、货比三家,尽量选择价廉物美且供货方信誉较高的商家。

(2)建立健全采购部门的监管制度,尽量做好每一批材料采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确保材料的采购没有漏洞和“吃拿卡要”现象。

(3)构建材料采购、储存、会计审核等业务的规范,确保采购的艺体系能够按章办事。管理部门做好材料的损耗核准,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无故浪费。

3结语

企业成本降低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树立降低成本观念,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降低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开源节流,针对企业自身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进行把控,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楼主这个。。。。。。。。。。。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