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3000

发布时间:2024-07-04 04:31:59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3000

写作思路:先写出人民币的发展之路,然后写出人民币在国际上被限制的事实,最后写出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方法。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汇率的决定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人民币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汇率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仅作为调控进出口贸易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例如,在1979年,当中国人民银行将汇率定为1美元:元人民币时,尽管政府严厉打击,黑市还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赚取外汇的出口商在中国银行指定的兑换柜台获得大量补贴。而自1981年以来,汇率一路下滑,直到1994年触及1:的底部,双轨制的结束为两年后宣布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铺平了道路。

当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黑市消失了,作为货币管制工具的外汇凭证(FEC)也被逐步取消。汇率在接近1:的水平上稳定了10年,直到2005年,它完全取消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并将其价值与全球5种主要货币(英镑、日元、美元、欧元和港元)挂钩。这使人民币进入升值轨道,成功抵御了世纪之交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仍保持着弹性。

自2005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外汇交易以来,中国央行管理外汇动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其目的是维护其货币稳定,同时谨慎扩大波动通道,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除了以主要货币进行双边和对现货交易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外,还使用了许多金融工具,包括信贷贷款、债券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和商业票据报价。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PBOC)采用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人民币指数,对目前上市并正在直接交易的13种货币的人民币进行加权,进一步拉开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距离。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表现都不必紧跟在美国货币政策摇摇欲坠的美元之后。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尽管在国际商界获得更广泛的效用还需要时间,这被认为是人民币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被视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机构继欧元诞生后的又一次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这也给中国货币管理局注入了更强烈的责任感,以提高其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避免了与邻国类似的货币贬值,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货币信誉的兑现,中国已经成功地与30多个伙伴国签订了一系列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协议。这是一项旨在为应对2008年以来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构筑一道屏障的共同努力。

总部设在上海和北京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新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认为在这些机构中,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NDB仍然仅限于金砖五国的框架下,但亚投行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到102个批准成员。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数十个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中。

它们不仅弥补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边金融机构的不足,而且也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这完全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相关措施,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基金经理手中的中国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诱惑下,在全球金融界引起轰动。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举措,可以说类似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11项措施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和参股的限制进行了彻底改革,规定了具体的条款和时间表。

2019年初,标普全球获得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本土分支机构的外国信用评级机构,随后不久,负责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证券评级的惠誉评级也相继获批。预计外国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中国更加接近全球化的公平竞争环境。

简而言之,中国人民币走的最为显著的道路就是:自由化和全球化。虽然时不时的谨慎可能会被批评为保护性的政策,尤其是考虑到境外资金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待已久,但这是一条负责任的道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全球资本!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创新能否像实体经济一样崛起,形成经济和金融双轮驱动,而且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我国地位提升能否得到主权货币强有力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投票权和话语权。21年在韩国召开的G2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中国持有IMF份额从第6位升至第3位,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跨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开始在两岸四地、华人经济圈、东亚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逐渐形成和扩大。1.跨境贸易结算。自28年12月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国内试点的省市已经扩大至2个,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已扩展至所有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1万亿。[1]可以说,跨境贸易结算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有标志性的第一步,初步体现了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与之同时,跨境贸易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阶段,其顺利拓展将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币互换。自28年12月我国与韩国签订18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29年2月,我国与马来西来签署了8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9年3月,我国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亿和1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9年4月,我国与阿根廷签订了7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1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4月,我国又与新西兰签订了2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8285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3.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2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金额为5亿人民币;到21年8月,共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8个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了近4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金额已达84亿元人民币。[3]境外人民币基金也于21年8月开闸,海通证券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基金,金额为5亿人民币;之后,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和建银国际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基金。境外人民币债券和基金的发行,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投资和回流内地的渠道,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支付、结算和流通。4.有条件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2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香港、澳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核准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家。[4]这个举措为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进一步提供了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5.一些国家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汇率指数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25年4月,欧洲央行在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增加了人民币等7种货币;25年11月,印度央行在调整汇率指数时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在蒙古,目前人民币已经占据了货币支付、结算和储备6%的份额。这体现出一些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开始认可和接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26年12月,菲律宾对外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第一次被其它国家列为储备货币;21年9月,马来西亚央行也开始买入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与国际周转及境外留存大约已近万亿。可以说,人民币正在逐步被其它国家接受和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成熟。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3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1.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众所周知,包括“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1年来迅速崛起,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从具体数据来看,199年,全球的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9%,到2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8%。29年,按照购买力来平价测算,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的份额已升至。[5]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来讲,28年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已超过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率则高达。然而,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的牙买加体系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框架更多体现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起了全球金融动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石———投行模式受到了质疑和否定,五大投行破产和倒闭了三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转向了商业银行模式,华尔街一度陷入迷茫。奥巴马上台执政后,对美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金融危机的影响、忙于自救和内部改革以及内耗的结果必然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控制力。无独有偶,29年12月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陷入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忙于对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进行援助以及如何帮助它们削减债务、摆脱危机,已成为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头等大事。此消彼长的作用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及实力受损,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彻底打破,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21年2月底,韩国央行公布的报告《美元地位下降,货币秩序料进入多货币体系》称,截至2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已经从1977年的逾8%下降至,而欧元资产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上升至。未来5-1年美元仍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在更长时期内美元的地位将下降,全球货币秩序预计将进入多种货币体系。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因美元地位的下降而出现变化,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下降的比重必将由其它货币代替,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分析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和过程:一是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在周边国家广泛受欢迎的支付、结算和流通货币;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结算货币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初级硬通货;三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的国际储备货币;四是人民币成为像美元一样的超主权货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风险。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方面的障碍。国际社会中,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是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许多国家并没有认同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多地是将我国的崛起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地,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有着明显差异,语言、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无形中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加剧寻找认同感的差距。因而,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较美元、欧元和日元而言,其过程将会更加曲折和漫长。2.一些既得利益大国的阻挠。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尽管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的,必然会想方设法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其它货币的崛起。欧元区国家同样也会如此。而在亚洲,已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日元为维护其在亚洲的货币地位,更会将人民币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千方百计进行打压和阻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3.技术层面的障碍。目前最主要的障碍是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未实现自由兑换。尽管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和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规模,在资本流出方面也在逐步放松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但这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当然,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不会轻易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给国际资本和金融运作带来较大的风险考量。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技术障碍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金融人才的匮乏等。4.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善于运用的“金融战”或“货币陷阱”。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97—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美国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大肆作空港元,虽然最后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功地击退了国际炒家,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随着境外结算、流通和储备人民币的规模大幅提升,国际资本或热钱炒作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防范国际资本利用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缺陷或漏洞来作空或作多人民币,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防范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陷阱和风险。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策略1.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这是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个时间表既可以是粗放型的,也可以是具体细化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的“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就提出了一个时间表:21年至22年人民币由国内结算货币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22年至23年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成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23年至24年人民币由国际金融结算货币变成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应简单地划分,其进程应与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时间表的制定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容应体现在今后若干个“五年规划”中。这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既不超前,也不落后。2.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通过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鼓励和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适当放宽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等,在政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庞大的民间经贸和金融往来渠道,借助跨境贸易、承接海外工程、跨国公司境外投资和经营、国际代理、国际租赁、国际保险和直接对外投资,在现实国际经济往来中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逐步侵蚀、挤压和占据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原有的份额和空间。3.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长期国家战略,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我们不应简单地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在具体执行“走出去”战略时,既要注意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陷阱,也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充分发挥中投等“主权基金”平台的作用,在对外投资和金融结算中提高人民币的占比。如在购买境外资源能源和资产时增加使用人民币支付,或以货币组合方式(即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按一定比例组成货币组合)支付,鼓励在国际金融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结算等。4.抓紧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er),又称作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或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FinancialMarket),它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全球化必备的基本条件。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美元、日元还是欧元,其国际化进程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因此,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从条件来看,目前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首选地是香港,无论是语言、文化背景,还是金融基础、区位优势,香港都当之无愧,而且,香港与大陆已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金融合作,这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还应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以及我国拓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地区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5.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是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产生剧烈波动、分散汇率管理风险的一种较佳方式。但目前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的现状是境内品种少、规模小,只有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少量产品;相比之下,境外的人民币衍生品品种多、规模大、交易活跃,如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等。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日均交易量在3至5亿美元之间。[6]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定价权似乎有旁落之嫌。因此,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大力发展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币指数期货等,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平稳、健康、有序地进行。6.组建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掌控国际商品定价权和人民币结算主动权。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商品供应商的情况下,不应过度依赖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贸易商,这容易受制于其渠道。与之相反,我们应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建立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渠道,直接占领国际市场。这是国际经贸的制高点,通过控制国际营销网络,可以进一步控制国际品牌市场和国际商品定价权,甚至影响和控制上下游产业及产业链的整合。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商业定价权和市场垄断网络是其贸易结算、产品与品牌控制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组建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的国际零售贸易商,通过其渠道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增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实现机制奠定更好的基础。

中评社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利弊权衡! 人民币国际化:变被动为主动两条构想路径的思考

论文答辩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创新能否像实体经济一样崛起,形成经济和金融双轮驱动,而且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我国地位提升能否得到主权货币强有力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投票权和话语权。21年在韩国召开的G2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中国持有IMF份额从第6位升至第3位,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跨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开始在两岸四地、华人经济圈、东亚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逐渐形成和扩大。1.跨境贸易结算。自28年12月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国内试点的省市已经扩大至2个,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已扩展至所有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1万亿。[1]可以说,跨境贸易结算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有标志性的第一步,初步体现了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与之同时,跨境贸易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阶段,其顺利拓展将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币互换。自28年12月我国与韩国签订18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29年2月,我国与马来西来签署了8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9年3月,我国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亿和1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9年4月,我国与阿根廷签订了7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1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4月,我国又与新西兰签订了2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8285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3.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2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金额为5亿人民币;到21年8月,共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8个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了近4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金额已达84亿元人民币。[3]境外人民币基金也于21年8月开闸,海通证券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基金,金额为5亿人民币;之后,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和建银国际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基金。境外人民币债券和基金的发行,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投资和回流内地的渠道,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支付、结算和流通。4.有条件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2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香港、澳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核准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家。[4]这个举措为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进一步提供了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5.一些国家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汇率指数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25年4月,欧洲央行在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增加了人民币等7种货币;25年11月,印度央行在调整汇率指数时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在蒙古,目前人民币已经占据了货币支付、结算和储备6%的份额。这体现出一些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开始认可和接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26年12月,菲律宾对外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第一次被其它国家列为储备货币;21年9月,马来西亚央行也开始买入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与国际周转及境外留存大约已近万亿。可以说,人民币正在逐步被其它国家接受和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成熟。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3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1.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众所周知,包括“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1年来迅速崛起,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从具体数据来看,199年,全球的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9%,到2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8%。29年,按照购买力来平价测算,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的份额已升至。[5]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来讲,28年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已超过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率则高达。然而,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的牙买加体系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框架更多体现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起了全球金融动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石———投行模式受到了质疑和否定,五大投行破产和倒闭了三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转向了商业银行模式,华尔街一度陷入迷茫。奥巴马上台执政后,对美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金融危机的影响、忙于自救和内部改革以及内耗的结果必然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控制力。无独有偶,29年12月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陷入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忙于对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进行援助以及如何帮助它们削减债务、摆脱危机,已成为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头等大事。此消彼长的作用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及实力受损,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彻底打破,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21年2月底,韩国央行公布的报告《美元地位下降,货币秩序料进入多货币体系》称,截至2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已经从1977年的逾8%下降至,而欧元资产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上升至。未来5-1年美元仍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在更长时期内美元的地位将下降,全球货币秩序预计将进入多种货币体系。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因美元地位的下降而出现变化,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下降的比重必将由其它货币代替,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分析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和过程:一是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在周边国家广泛受欢迎的支付、结算和流通货币;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结算货币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初级硬通货;三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的国际储备货币;四是人民币成为像美元一样的超主权货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风险。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方面的障碍。国际社会中,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是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许多国家并没有认同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多地是将我国的崛起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地,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有着明显差异,语言、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无形中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加剧寻找认同感的差距。因而,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较美元、欧元和日元而言,其过程将会更加曲折和漫长。2.一些既得利益大国的阻挠。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尽管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的,必然会想方设法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其它货币的崛起。欧元区国家同样也会如此。而在亚洲,已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日元为维护其在亚洲的货币地位,更会将人民币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千方百计进行打压和阻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3.技术层面的障碍。目前最主要的障碍是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未实现自由兑换。尽管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和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规模,在资本流出方面也在逐步放松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但这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当然,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不会轻易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给国际资本和金融运作带来较大的风险考量。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技术障碍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金融人才的匮乏等。4.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善于运用的“金融战”或“货币陷阱”。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97—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美国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大肆作空港元,虽然最后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功地击退了国际炒家,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随着境外结算、流通和储备人民币的规模大幅提升,国际资本或热钱炒作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防范国际资本利用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缺陷或漏洞来作空或作多人民币,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防范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陷阱和风险。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策略1.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这是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个时间表既可以是粗放型的,也可以是具体细化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的“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就提出了一个时间表:21年至22年人民币由国内结算货币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22年至23年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成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23年至24年人民币由国际金融结算货币变成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应简单地划分,其进程应与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时间表的制定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容应体现在今后若干个“五年规划”中。这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既不超前,也不落后。2.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通过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鼓励和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适当放宽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等,在政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庞大的民间经贸和金融往来渠道,借助跨境贸易、承接海外工程、跨国公司境外投资和经营、国际代理、国际租赁、国际保险和直接对外投资,在现实国际经济往来中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逐步侵蚀、挤压和占据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原有的份额和空间。3.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长期国家战略,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我们不应简单地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在具体执行“走出去”战略时,既要注意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陷阱,也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充分发挥中投等“主权基金”平台的作用,在对外投资和金融结算中提高人民币的占比。如在购买境外资源能源和资产时增加使用人民币支付,或以货币组合方式(即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按一定比例组成货币组合)支付,鼓励在国际金融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结算等。4.抓紧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er),又称作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或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FinancialMarket),它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全球化必备的基本条件。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美元、日元还是欧元,其国际化进程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因此,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从条件来看,目前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首选地是香港,无论是语言、文化背景,还是金融基础、区位优势,香港都当之无愧,而且,香港与大陆已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金融合作,这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还应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以及我国拓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地区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5.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是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产生剧烈波动、分散汇率管理风险的一种较佳方式。但目前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的现状是境内品种少、规模小,只有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少量产品;相比之下,境外的人民币衍生品品种多、规模大、交易活跃,如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等。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日均交易量在3至5亿美元之间。[6]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定价权似乎有旁落之嫌。因此,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大力发展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币指数期货等,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平稳、健康、有序地进行。6.组建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掌控国际商品定价权和人民币结算主动权。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商品供应商的情况下,不应过度依赖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贸易商,这容易受制于其渠道。与之相反,我们应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建立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渠道,直接占领国际市场。这是国际经贸的制高点,通过控制国际营销网络,可以进一步控制国际品牌市场和国际商品定价权,甚至影响和控制上下游产业及产业链的整合。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商业定价权和市场垄断网络是其贸易结算、产品与品牌控制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组建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的国际零售贸易商,通过其渠道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增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实现机制奠定更好的基础。

此类论文可分三部分开始有相应的切入点,中间部分是案例与陈述,最后做以总结。1、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因素具备会产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历史上发生过的经济危机,发生的过程,造成的社会影响,最后是如何结束的。3、陈述中国如今的经济结构,中国目前的经济基础与国际社会的关联(如加入WTO),与世界经济体联系的紧密程度,哪些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哪些方面是影响不大的。4、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全球化流通,但是人民币全球化趋势较强,和美元等主流货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主要经济体的进出口额也逐年递增,这些经济信号,极大地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肯定不会中国独善其身,因为现今的中国也是世界经济体的重要部分。5、进行客观的总结,中国如何避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体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摘要>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后设计的次级按揭贷款,在刺激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而被动金融国家虽然有风险意识与机制,但在金融创新与衍生品泛滥的今天,很少能够真正设置抵御外部冲击的保险装置,而始终保持独善其身。因为被动型金融国家或经济体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其最大的风险是缺乏经验和难以及时发现危机的源头及其内幕。 我国正处于从被动金融国家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金融国家转向主动金融国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渡,而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与坚韧。每个转型的结点都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胆魄、实力与速度的超级竞争,是从一个经济大国向金融大国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道门槛。一不留神或稍有犹豫,机遇便擦肩而过,酿成历史的遗憾。 我国应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战略机遇期,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从战略性主动金融向战术性主动金融的拓展,从履行大国一般义务向履行大国金融责任的深化,从而构建起既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例如工业七国在最近的G7会议上首次讨论关于中国、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九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准则,并提出规范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守则》。据IMF估计,主权基金掌控的资产介于万亿万亿美元之间,已超过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摩根斯坦利估计这些基金的资产到2015年可增至12兆美元,与美国经济总量相仿。显然这是摆在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博弈点。被动金融国家应当走在前面,主动发起共同制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准则”,率先自主制定这一领域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守规则或背规则。在主动制定这些规则时,可以邀请世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合作,充分展示自身的成熟度与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大国,要形成美国那样的金融思维模式并真正成为“复兴大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站高起点、主动而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尤其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所有经济博弈中的制高点,更应自主创新,持之以恒。近十年,就在上海实施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同时,新加坡已经主动而为地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转型,从亚洲美元交易中心的制高点转型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与私人银行中心。我国香港也已重新定位为服务与东南亚及大陆内地的资本市场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并主动提出发展本土伊斯兰金融平台和处理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交易能力。因此,中国要想成功完成向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在国际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就绝不能安于现状,在别国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中求稳不求胜。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姿态立概念、定规则、求合作、促和谐,从而驾驭全球金融的整个格局,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缔造者和合作者。 三、网络战略:构建我国金融中心新体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既是转型经济国家,又是拥有“一国两制”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既适合本国又融入全球经济的金融中心网络和布局,是关系到国家金融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首先,构建金融中心网络势在必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市场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进行融通和配置,这就为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几个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一个金融中心网络包括多个金融中心城市,但数量的多少则由该国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特征所决定。我国在研究和布局未来金融中心网络时,应根据国情来确定金融中心的数量和定位,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目前我国应该在重点保障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这才是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根本战略。世界强国金融中心的多元化趋势也表明,一个国家不一定就只有一个金融中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的国内金融中心体系就非常明显,见表1 这七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全方位统一的金融中心网络,其中每个城市的金融功能不尽相同,各有分工,共同形成服务全球与全国金融市场的体系。可以说,美国之所以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其中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洲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欧洲金融中心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层分工、合作竞争的网络格局,见表2 这些金融中心按其不同的定位功能在金融服务上分工和合作,满足整个欧洲地区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具备高度协调机制的金融运行体系。欧洲经验表明,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的金融中心能够依赖其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共同生存和发展,同时在不同泛区域的金融中心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速金融中心乃至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金融中心为数不多,然而仍不失为一个有机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东京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大阪是日本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横滨则是东部地区金融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强国中完善的金融中心网络往往包含了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经济强国往往通过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和主导整个国际性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据此来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同时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基于地缘因素或时区所界定的金融业务。通过这些网状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形成了有机的金融中心体系,通过整体性运转来完成其各种金融功能,从而实现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 依国际经验和中国经济实力,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在协同发展香港与上海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形成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基本战略。 各个金融中心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服务全国经济,参与金融市场,配置国际国内资源的成熟金融中心网络。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浅析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人民币在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币;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大量使用人民币;在越南,边贸成交额中有人民币结算的已达90%以上;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及其可行性分析 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获得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东盟各国和其他非国际货币国家通过使用人民币,必须向我国出口,我国等于无偿获得商品消费。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输出人民币,获取铸币税收入。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的汇率风险。一旦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使我国获得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制度性收益。 另外,通过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可以进行逆差融资。逆差融资是指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可利用发行人民币获得融资,从而支付逆差。逆差融资的好处就是我国不必再为通过紧缩经济,牺牲国内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外部均衡而伤脑筋,其有效的避免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政策选择上的矛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前提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可行性。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整合“一国三币”,即大陆、香港和澳门的货币同一性问题。 有数据显示: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往来是日渐增多的。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陆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靠第一、第二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三地的经济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货币一体化将使产品多样化程度大大提高,这样可以使三地在遭受外部冲击后所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甚至相互抵消。 近年来,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最低的泰国为3 7,最高的缅甸为15.1。此外,由于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同时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较高,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受到颇多好评。因此,随着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已经确立,区域经济的互补效益明显以及为了更好的抵御风险,加强经济交流的迫切愿望使人民币区域化更加成为可能。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最后,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止到2008年11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充足。充足的储备资产可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货币兑换要求,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同时给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1、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当我国货币当局认为当前经济过热,通过提高利率来实行紧缩政策,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国外借款获得本币资金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高利率虽然可以使国际投资者增强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持人民币以获取高额的货币资产收益,增加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但是面对较高的利率,国外投资人会减少对本币的借款,增加的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就会有所抵消。 2、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我国也会出现“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提出的,其难题在于: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向世界提供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保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增加,但我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货币国际信用下降;而通过改善逆差或实现顺差,货币国际信用提高,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但由于外国借款者不愿意借入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从而使人民币在国际级经济中的流通量减少,国际清偿力大幅度减少——顺差逆差都不利于发展。3、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的外汇政策带来了新问题 随着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资本项目逐渐开放,投资性和投机性的国际游资都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我国的货币供给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一定冲击。非预期的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入流出不但会给我国中央银行调控人民币造成一定困难,还会引起人民币汇率浮动;不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长期看,还会削弱人们对人民币价值稳定的信息,从而不利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4、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会面临政治上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日元在亚洲的地位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影响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益;所以,在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日本和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合理的途径就是基于我国国情,从边际贸易入手启动人民币区域化,在人民币的使用规模扩大和国际地位上升及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后,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币值稳定是以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支撑。因此,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人民币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此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除了应增强经济实力外,还应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故现阶段仍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全面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体系。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诸多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人员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及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在完善的金融体系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三,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将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完善的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香港人民币清算银行中银香港已从2004年2月25日起,为本地39家参加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供存款、兑换和汇款清算业务。中银香港还在当日向零售客户推出了人民币业务服务。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两地经济融合更进一步,再加上香港在东南亚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第四,借鉴欧元模式整合“一国三币”,实现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统一。目前,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在港澳台流通使用,但是两岸三地所使用的货币不统一始终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欧元一体化的经验:在政治上就货币合作问题首先达成共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实现人民币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统一。对于台湾问题,由于两岸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实际的政治对话不多,我们可以先实现大陆、香港、澳门的货币统一,等到我国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实现了人民币区域化或亚洲化之后,再考虑台湾问题。 第五,在统一我国货币的同时,早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首先,稳步推进人民币已有的区域化。通过建立合理的双边协议,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放宽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管制,并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下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其次,积极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在亚洲经济区域内扩大人民币的计价范围和使用程度,提高人民币的地位,积极参与亚洲经济合作,为人民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创立亚洲货币单位,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最终,实现以强势货币支撑我国强势经济的发展战略,通过巩固人民币在亚洲经济区域中的地位,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因此,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货币当局应采取审慎的强势人民币战略,以提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为切入点,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人民币币值,完善金融体制建设,统一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推进我国的金融国际化进程,创造条件早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并渐进式的过渡到人民币国际化。

我建议可以这样写1. 论文的目的,所讨论的重点2. 说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人民币的走势,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经济走势3.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世界的影响,从好坏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要国际化,下面从是的角度探讨)4. 结论:人民币是否要国际化?5.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包括国家管控手段)6. 目前政府的策略和下一步你的建议(结合最近颁布的人民币相关条文入手)7. 总结,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必然的潮流...之类的我的观点,人民币需要国际化,美国战后对欧援助,让欧洲使用美元结算,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部分国家使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使得美国经济对世界举足轻重。现在持续美元疲软,部分国家对美元信心不强,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而且很多地方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但由于中国限制在中国境外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因此人民币还没有走入世界市场,当然,进入国际化市场价格就要受到市场约束,对中国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

来给个邮箱,发给你

有现成的

内容提要: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由不可兑换货币通过不同阶段的可兑换,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已越过国界,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顺应形势发展,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探讨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人民币已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其他各种货币国际化的途径来设计具体的方案,以渐进方式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一切,都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巩固,尽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第三种、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我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分析(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为人民币成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放心使用的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树立了较高信誉,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比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五)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三、各种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通过各种货币国际化途径的比较,可以使我们吸取其他国家本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使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到目前为止,货币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种途径、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化首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然后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美元和英镑都是通过国际货币制度从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第二种途径、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区域内货币,然后发展为国际货币,即欧元式途径。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政府政策有意推动的结果,欧元的诞生是区域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是货币国际化的一种创新。通过建立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和区域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国际化进程,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种途径、是通过货币可兑换的若干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即日元途径。可以说,目前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通过这一途径使本币走向国际化。四 、政策建议: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选择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以实际经济、贸易为基础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设计最佳方案,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层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消除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担心和疑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建议在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笔者认为,在一些边境地区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于双边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出口收汇、出口核销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行为的遏制,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结算,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三、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第四、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一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在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对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外商,在价格等方面酌情给予优惠。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将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积极作用、对消极影响可控的资本项目挑选出来,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第五、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终究要走向可兑换,还将走向国际化,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必将实现国际化。

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论文

来给个邮箱,发给你

有现成的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浅析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人民币在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币;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大量使用人民币;在越南,边贸成交额中有人民币结算的已达90%以上;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及其可行性分析 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获得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东盟各国和其他非国际货币国家通过使用人民币,必须向我国出口,我国等于无偿获得商品消费。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输出人民币,获取铸币税收入。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的汇率风险。一旦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使我国获得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制度性收益。 另外,通过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可以进行逆差融资。逆差融资是指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可利用发行人民币获得融资,从而支付逆差。逆差融资的好处就是我国不必再为通过紧缩经济,牺牲国内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外部均衡而伤脑筋,其有效的避免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政策选择上的矛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前提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可行性。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整合“一国三币”,即大陆、香港和澳门的货币同一性问题。 有数据显示: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往来是日渐增多的。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陆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靠第一、第二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三地的经济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货币一体化将使产品多样化程度大大提高,这样可以使三地在遭受外部冲击后所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甚至相互抵消。 近年来,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最低的泰国为3 7,最高的缅甸为15.1。此外,由于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同时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较高,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受到颇多好评。因此,随着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已经确立,区域经济的互补效益明显以及为了更好的抵御风险,加强经济交流的迫切愿望使人民币区域化更加成为可能。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最后,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止到2008年11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充足。充足的储备资产可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货币兑换要求,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同时给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1、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当我国货币当局认为当前经济过热,通过提高利率来实行紧缩政策,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国外借款获得本币资金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高利率虽然可以使国际投资者增强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持人民币以获取高额的货币资产收益,增加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但是面对较高的利率,国外投资人会减少对本币的借款,增加的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就会有所抵消。 2、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我国也会出现“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提出的,其难题在于: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向世界提供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保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增加,但我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货币国际信用下降;而通过改善逆差或实现顺差,货币国际信用提高,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但由于外国借款者不愿意借入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从而使人民币在国际级经济中的流通量减少,国际清偿力大幅度减少——顺差逆差都不利于发展。3、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的外汇政策带来了新问题 随着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资本项目逐渐开放,投资性和投机性的国际游资都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我国的货币供给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一定冲击。非预期的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入流出不但会给我国中央银行调控人民币造成一定困难,还会引起人民币汇率浮动;不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长期看,还会削弱人们对人民币价值稳定的信息,从而不利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4、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会面临政治上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日元在亚洲的地位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影响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益;所以,在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日本和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合理的途径就是基于我国国情,从边际贸易入手启动人民币区域化,在人民币的使用规模扩大和国际地位上升及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后,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币值稳定是以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支撑。因此,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人民币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此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除了应增强经济实力外,还应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故现阶段仍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全面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体系。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诸多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人员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及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在完善的金融体系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三,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将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完善的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香港人民币清算银行中银香港已从2004年2月25日起,为本地39家参加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供存款、兑换和汇款清算业务。中银香港还在当日向零售客户推出了人民币业务服务。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两地经济融合更进一步,再加上香港在东南亚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第四,借鉴欧元模式整合“一国三币”,实现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统一。目前,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在港澳台流通使用,但是两岸三地所使用的货币不统一始终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欧元一体化的经验:在政治上就货币合作问题首先达成共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实现人民币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统一。对于台湾问题,由于两岸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实际的政治对话不多,我们可以先实现大陆、香港、澳门的货币统一,等到我国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实现了人民币区域化或亚洲化之后,再考虑台湾问题。 第五,在统一我国货币的同时,早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首先,稳步推进人民币已有的区域化。通过建立合理的双边协议,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放宽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管制,并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下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其次,积极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在亚洲经济区域内扩大人民币的计价范围和使用程度,提高人民币的地位,积极参与亚洲经济合作,为人民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创立亚洲货币单位,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最终,实现以强势货币支撑我国强势经济的发展战略,通过巩固人民币在亚洲经济区域中的地位,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因此,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货币当局应采取审慎的强势人民币战略,以提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为切入点,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人民币币值,完善金融体制建设,统一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推进我国的金融国际化进程,创造条件早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并渐进式的过渡到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创新能否像实体经济一样崛起,形成经济和金融双轮驱动,而且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我国地位提升能否得到主权货币强有力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投票权和话语权。21年在韩国召开的G2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中国持有IMF份额从第6位升至第3位,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跨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开始在两岸四地、华人经济圈、东亚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逐渐形成和扩大。1.跨境贸易结算。自28年12月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国内试点的省市已经扩大至2个,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已扩展至所有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1万亿。[1]可以说,跨境贸易结算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有标志性的第一步,初步体现了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与之同时,跨境贸易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阶段,其顺利拓展将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币互换。自28年12月我国与韩国签订18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29年2月,我国与马来西来签署了8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9年3月,我国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亿和1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9年4月,我国与阿根廷签订了7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1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4月,我国又与新西兰签订了2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8285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3.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2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金额为5亿人民币;到21年8月,共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8个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了近4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金额已达84亿元人民币。[3]境外人民币基金也于21年8月开闸,海通证券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基金,金额为5亿人民币;之后,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和建银国际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基金。境外人民币债券和基金的发行,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投资和回流内地的渠道,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支付、结算和流通。4.有条件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2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香港、澳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核准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家。[4]这个举措为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进一步提供了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5.一些国家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汇率指数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25年4月,欧洲央行在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增加了人民币等7种货币;25年11月,印度央行在调整汇率指数时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在蒙古,目前人民币已经占据了货币支付、结算和储备6%的份额。这体现出一些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开始认可和接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26年12月,菲律宾对外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第一次被其它国家列为储备货币;21年9月,马来西亚央行也开始买入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与国际周转及境外留存大约已近万亿。可以说,人民币正在逐步被其它国家接受和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成熟。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3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1.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众所周知,包括“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1年来迅速崛起,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从具体数据来看,199年,全球的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9%,到2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8%。29年,按照购买力来平价测算,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的份额已升至。[5]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来讲,28年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已超过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率则高达。然而,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的牙买加体系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框架更多体现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起了全球金融动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石———投行模式受到了质疑和否定,五大投行破产和倒闭了三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转向了商业银行模式,华尔街一度陷入迷茫。奥巴马上台执政后,对美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金融危机的影响、忙于自救和内部改革以及内耗的结果必然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控制力。无独有偶,29年12月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陷入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忙于对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进行援助以及如何帮助它们削减债务、摆脱危机,已成为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头等大事。此消彼长的作用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及实力受损,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彻底打破,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21年2月底,韩国央行公布的报告《美元地位下降,货币秩序料进入多货币体系》称,截至2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已经从1977年的逾8%下降至,而欧元资产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上升至。未来5-1年美元仍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在更长时期内美元的地位将下降,全球货币秩序预计将进入多种货币体系。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因美元地位的下降而出现变化,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下降的比重必将由其它货币代替,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分析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和过程:一是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在周边国家广泛受欢迎的支付、结算和流通货币;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结算货币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初级硬通货;三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的国际储备货币;四是人民币成为像美元一样的超主权货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风险。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方面的障碍。国际社会中,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是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许多国家并没有认同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多地是将我国的崛起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地,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有着明显差异,语言、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无形中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加剧寻找认同感的差距。因而,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较美元、欧元和日元而言,其过程将会更加曲折和漫长。2.一些既得利益大国的阻挠。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尽管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的,必然会想方设法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其它货币的崛起。欧元区国家同样也会如此。而在亚洲,已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日元为维护其在亚洲的货币地位,更会将人民币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千方百计进行打压和阻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3.技术层面的障碍。目前最主要的障碍是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未实现自由兑换。尽管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和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规模,在资本流出方面也在逐步放松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但这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当然,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不会轻易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给国际资本和金融运作带来较大的风险考量。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技术障碍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金融人才的匮乏等。4.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善于运用的“金融战”或“货币陷阱”。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97—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美国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大肆作空港元,虽然最后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功地击退了国际炒家,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随着境外结算、流通和储备人民币的规模大幅提升,国际资本或热钱炒作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防范国际资本利用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缺陷或漏洞来作空或作多人民币,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防范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陷阱和风险。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策略1.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这是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个时间表既可以是粗放型的,也可以是具体细化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的“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就提出了一个时间表:21年至22年人民币由国内结算货币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22年至23年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成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23年至24年人民币由国际金融结算货币变成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应简单地划分,其进程应与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时间表的制定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容应体现在今后若干个“五年规划”中。这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既不超前,也不落后。2.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通过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鼓励和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适当放宽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等,在政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庞大的民间经贸和金融往来渠道,借助跨境贸易、承接海外工程、跨国公司境外投资和经营、国际代理、国际租赁、国际保险和直接对外投资,在现实国际经济往来中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逐步侵蚀、挤压和占据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原有的份额和空间。3.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长期国家战略,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我们不应简单地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在具体执行“走出去”战略时,既要注意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陷阱,也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充分发挥中投等“主权基金”平台的作用,在对外投资和金融结算中提高人民币的占比。如在购买境外资源能源和资产时增加使用人民币支付,或以货币组合方式(即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按一定比例组成货币组合)支付,鼓励在国际金融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结算等。4.抓紧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er),又称作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或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FinancialMarket),它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全球化必备的基本条件。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美元、日元还是欧元,其国际化进程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因此,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从条件来看,目前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首选地是香港,无论是语言、文化背景,还是金融基础、区位优势,香港都当之无愧,而且,香港与大陆已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金融合作,这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还应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以及我国拓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地区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5.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是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产生剧烈波动、分散汇率管理风险的一种较佳方式。但目前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的现状是境内品种少、规模小,只有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少量产品;相比之下,境外的人民币衍生品品种多、规模大、交易活跃,如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等。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日均交易量在3至5亿美元之间。[6]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定价权似乎有旁落之嫌。因此,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大力发展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币指数期货等,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平稳、健康、有序地进行。6.组建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掌控国际商品定价权和人民币结算主动权。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商品供应商的情况下,不应过度依赖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贸易商,这容易受制于其渠道。与之相反,我们应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建立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渠道,直接占领国际市场。这是国际经贸的制高点,通过控制国际营销网络,可以进一步控制国际品牌市场和国际商品定价权,甚至影响和控制上下游产业及产业链的整合。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商业定价权和市场垄断网络是其贸易结算、产品与品牌控制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组建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的国际零售贸易商,通过其渠道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增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实现机制奠定更好的基础。

我建议可以这样写1. 论文的目的,所讨论的重点2. 说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人民币的走势,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经济走势3.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世界的影响,从好坏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要国际化,下面从是的角度探讨)4. 结论:人民币是否要国际化?5.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包括国家管控手段)6. 目前政府的策略和下一步你的建议(结合最近颁布的人民币相关条文入手)7. 总结,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必然的潮流...之类的我的观点,人民币需要国际化,美国战后对欧援助,让欧洲使用美元结算,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部分国家使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使得美国经济对世界举足轻重。现在持续美元疲软,部分国家对美元信心不强,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而且很多地方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但由于中国限制在中国境外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因此人民币还没有走入世界

人民币国际化本科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先写出人民币的发展之路,然后写出人民币在国际上被限制的事实,最后写出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方法。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汇率的决定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人民币属于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汇率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仅作为调控进出口贸易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例如,在1979年,当中国人民银行将汇率定为1美元:元人民币时,尽管政府严厉打击,黑市还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赚取外汇的出口商在中国银行指定的兑换柜台获得大量补贴。而自1981年以来,汇率一路下滑,直到1994年触及1:的底部,双轨制的结束为两年后宣布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铺平了道路。

当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黑市消失了,作为货币管制工具的外汇凭证(FEC)也被逐步取消。汇率在接近1:的水平上稳定了10年,直到2005年,它完全取消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并将其价值与全球5种主要货币(英镑、日元、美元、欧元和港元)挂钩。这使人民币进入升值轨道,成功抵御了世纪之交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仍保持着弹性。

自2005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外汇交易以来,中国央行管理外汇动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其目的是维护其货币稳定,同时谨慎扩大波动通道,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除了以主要货币进行双边和对现货交易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外,还使用了许多金融工具,包括信贷贷款、债券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和商业票据报价。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PBOC)采用中国外汇交易系统(CFETS)人民币指数,对目前上市并正在直接交易的13种货币的人民币进行加权,进一步拉开了人民币与美元的距离。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表现都不必紧跟在美国货币政策摇摇欲坠的美元之后。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作为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尽管在国际商界获得更广泛的效用还需要时间,这被认为是人民币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被视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机构继欧元诞生后的又一次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同时,这也给中国货币管理局注入了更强烈的责任感,以提高其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避免了与邻国类似的货币贬值,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货币信誉的兑现,中国已经成功地与30多个伙伴国签订了一系列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协议。这是一项旨在为应对2008年以来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构筑一道屏障的共同努力。

总部设在上海和北京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新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认为在这些机构中,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NDB仍然仅限于金砖五国的框架下,但亚投行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到102个批准成员。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数十个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中。

它们不仅弥补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边金融机构的不足,而且也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这完全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相关措施,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基金经理手中的中国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诱惑下,在全球金融界引起轰动。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举措,可以说类似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11项措施对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和参股的限制进行了彻底改革,规定了具体的条款和时间表。

2019年初,标普全球获得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本土分支机构的外国信用评级机构,随后不久,负责中国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证券评级的惠誉评级也相继获批。预计外国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中国更加接近全球化的公平竞争环境。

简而言之,中国人民币走的最为显著的道路就是:自由化和全球化。虽然时不时的谨慎可能会被批评为保护性的政策,尤其是考虑到境外资金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待已久,但这是一条负责任的道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全球资本!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创新能否像实体经济一样崛起,形成经济和金融双轮驱动,而且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我国地位提升能否得到主权货币强有力的支持,获得更多的投票权和话语权。21年在韩国召开的G2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中国持有IMF份额从第6位升至第3位,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跨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人民币最优货币区开始在两岸四地、华人经济圈、东亚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中逐渐形成和扩大。1.跨境贸易结算。自28年12月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国内试点的省市已经扩大至2个,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地域已扩展至所有国家。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4月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突破1万亿。[1]可以说,跨境贸易结算既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有标志性的第一步,初步体现了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与之同时,跨境贸易结算又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经阶段,其顺利拓展将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币互换。自28年12月我国与韩国签订18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后,29年2月,我国与马来西来签署了8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9年3月,我国又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签署了2亿和1亿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9年4月,我国与阿根廷签订了7亿人民币互换协议。21年6月和7月,我国分别与冰岛、新加坡签署了35亿和1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4月,我国又与新西兰签订了2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8285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3.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基金。2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香港发行第一只人民币债券,金额为5亿人民币;到21年8月,共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及东亚银行等8个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了近4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截止到2011年4月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金额已达84亿元人民币。[3]境外人民币基金也于21年8月开闸,海通证券在香港发行了首只人民币基金,金额为5亿人民币;之后,恒生银行、工银亚洲和建银国际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基金。境外人民币债券和基金的发行,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投资和回流内地的渠道,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支付、结算和流通。4.有条件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2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香港、澳门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核准的额度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包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两家港澳人民币结算行在内,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已接近2家。[4]这个举措为境外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进一步提供了投资和保值增值渠道,增强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5.一些国家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汇率指数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25年4月,欧洲央行在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增加了人民币等7种货币;25年11月,印度央行在调整汇率指数时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在蒙古,目前人民币已经占据了货币支付、结算和储备6%的份额。这体现出一些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开始认可和接受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周边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26年12月,菲律宾对外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央行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第一次被其它国家列为储备货币;21年9月,马来西亚央行也开始买入人民币计价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的流通量,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与国际周转及境外留存大约已近万亿。可以说,人民币正在逐步被其它国家接受和认可,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成熟。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3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变革当中,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1.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必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众所周知,包括“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1年来迅速崛起,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从具体数据来看,199年,全球的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9%,到2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8%。29年,按照购买力来平价测算,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的份额已升至。[5]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来讲,28年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就已超过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率则高达。然而,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的牙买加体系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框架更多体现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引起了全球金融动荡。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石———投行模式受到了质疑和否定,五大投行破产和倒闭了三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转向了商业银行模式,华尔街一度陷入迷茫。奥巴马上台执政后,对美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金融危机的影响、忙于自救和内部改革以及内耗的结果必然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控制力。无独有偶,29年12月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让欧洲陷入了同样尴尬的境地。忙于对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进行援助以及如何帮助它们削减债务、摆脱危机,已成为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头等大事。此消彼长的作用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及实力受损,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原有的格局和平衡被彻底打破,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机遇。21年2月底,韩国央行公布的报告《美元地位下降,货币秩序料进入多货币体系》称,截至2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已经从1977年的逾8%下降至,而欧元资产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上升至。未来5-1年美元仍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但在更长时期内美元的地位将下降,全球货币秩序预计将进入多种货币体系。可以看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因美元地位的下降而出现变化,呈现出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下降的比重必将由其它货币代替,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分析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和过程:一是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在周边国家广泛受欢迎的支付、结算和流通货币;二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结算货币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初级硬通货;三是人民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的国际储备货币;四是人民币成为像美元一样的超主权货币。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风险。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方面的障碍。国际社会中,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是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许多国家并没有认同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更多地是将我国的崛起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合作伙伴。同样地,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有着明显差异,语言、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无形中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加剧寻找认同感的差距。因而,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较美元、欧元和日元而言,其过程将会更加曲折和漫长。2.一些既得利益大国的阻挠。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尽管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的,必然会想方设法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其它货币的崛起。欧元区国家同样也会如此。而在亚洲,已成为国际硬通货的日元为维护其在亚洲的货币地位,更会将人民币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千方百计进行打压和阻挠。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3.技术层面的障碍。目前最主要的障碍是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未实现自由兑换。尽管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和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规模,在资本流出方面也在逐步放松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但这距离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而言还远远不够。当然,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不会轻易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必将给国际资本和金融运作带来较大的风险考量。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技术障碍还包括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金融人才的匮乏等。4.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善于运用的“金融战”或“货币陷阱”。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97—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美国索罗斯旗下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大肆作空港元,虽然最后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功地击退了国际炒家,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随着境外结算、流通和储备人民币的规模大幅提升,国际资本或热钱炒作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防范国际资本利用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缺陷或漏洞来作空或作多人民币,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要防范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陷阱和风险。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策略1.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这是进一步推动和落实人民币国际化总体战略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这个时间表既可以是粗放型的,也可以是具体细化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的“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就提出了一个时间表:21年至22年人民币由国内结算货币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22年至23年人民币由贸易结算货币成为国际金融结算货币,23年至24年人民币由国际金融结算货币变成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应简单地划分,其进程应与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时间表的制定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容应体现在今后若干个“五年规划”中。这样,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既不超前,也不落后。2.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通过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鼓励和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适当放宽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等,在政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庞大的民间经贸和金融往来渠道,借助跨境贸易、承接海外工程、跨国公司境外投资和经营、国际代理、国际租赁、国际保险和直接对外投资,在现实国际经济往来中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逐步侵蚀、挤压和占据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原有的份额和空间。3.坚持“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长期国家战略,它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走出去”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我们不应简单地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在具体执行“走出去”战略时,既要注意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陷阱,也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充分发挥中投等“主权基金”平台的作用,在对外投资和金融结算中提高人民币的占比。如在购买境外资源能源和资产时增加使用人民币支付,或以货币组合方式(即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按一定比例组成货币组合)支付,鼓励在国际金融结算时使用人民币结算等。4.抓紧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FinancialCenter),又称作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或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FinancialMarket),它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全球化必备的基本条件。从历史上看,无论是美元、日元还是欧元,其国际化进程都离不开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持,因此,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从条件来看,目前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首选地是香港,无论是语言、文化背景,还是金融基础、区位优势,香港都当之无愧,而且,香港与大陆已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金融合作,这为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还应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以及我国拓展经贸关系的主要地区非洲、拉美等地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提供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5.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是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产生剧烈波动、分散汇率管理风险的一种较佳方式。但目前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的现状是境内品种少、规模小,只有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少量产品;相比之下,境外的人民币衍生品品种多、规模大、交易活跃,如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Notes)等。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日均交易量在3至5亿美元之间。[6]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定价权似乎有旁落之嫌。因此,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大力发展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品,如人民币指数期货等,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平稳、健康、有序地进行。6.组建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掌控国际商品定价权和人民币结算主动权。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商品供应商的情况下,不应过度依赖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贸易商,这容易受制于其渠道。与之相反,我们应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建立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和渠道,直接占领国际市场。这是国际经贸的制高点,通过控制国际营销网络,可以进一步控制国际品牌市场和国际商品定价权,甚至影响和控制上下游产业及产业链的整合。实践证明,发达国家的商业定价权和市场垄断网络是其贸易结算、产品与品牌控制的源泉和依据。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组建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的国际零售贸易商,通过其渠道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增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实现机制奠定更好的基础。

我建议可以这样写1. 论文的目的,所讨论的重点2. 说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人民币的走势,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经济走势3.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世界的影响,从好坏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要国际化,下面从是的角度探讨)4. 结论:人民币是否要国际化?5.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包括国家管控手段)6. 目前政府的策略和下一步你的建议(结合最近颁布的人民币相关条文入手)7. 总结,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必然的潮流...之类的我的观点,人民币需要国际化,美国战后对欧援助,让欧洲使用美元结算,使得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部分国家使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使得美国经济对世界举足轻重。现在持续美元疲软,部分国家对美元信心不强,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而且很多地方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但由于中国限制在中国境外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因此人民币还没有走入世界市场,当然,进入国际化市场价格就要受到市场约束,对中国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