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

发布时间:2024-07-04 10:21:3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

各院的办公室都有 图书馆也有 不过要影印~~可以联系一个在校生帮助一下 我已经毕业了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层次标题序号 层次标题左顶格。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 , , …;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 应有3~8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 文题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摘要正文 字数为100~150实词。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关键词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592 6”。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之间。7 插图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 p,或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 p,或 mm)。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照片、灰度图:清晰。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要求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一、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 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1个,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一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一个“A-”的好成绩,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2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建设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人选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领军人才4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国家“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奖励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1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0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2个。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9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获得专利1500余项,有3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6项;部、省级奖励300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暑期海外文化交流、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3+1+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3+1)、美国西来大学(3+1+1)、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3+2)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近40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 学校占地面积1072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800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80多万册,电子图书58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学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逐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 南京林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南京林业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南京林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网官网入口地址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南京林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南京林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电话 ;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吧。找个代理不就完了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订阅

您是哪里人,我是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要看学报的话我们学校老图书馆4楼有,全国各著名大学的学报基本都有在您所在的城市,估计也有不少大学,一般大学图书馆都会有的看。您可以去大学图书馆里找找,或者联系相关学校学生,帮您复印。网上一般不会有学报电子版,这个牵扯到版权问题。毕竟学报是小众媒体,需要看的人一般也都是相关专业人员,版权。。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层次标题序号 层次标题左顶格。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 , , …;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 应有3~8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 文题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摘要正文 字数为100~150实词。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关键词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592 6”。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之间。7 插图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 p,或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 p,或 mm)。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照片、灰度图:清晰。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要求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我是南京林业大学学生,没见过有电子的啊,这和版权有点关系吧。不过能找到杂志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一、南京林业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南京林业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林业工程,该校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 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1个,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一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一个“A-”的好成绩,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2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建设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人选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领军人才4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国家“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奖励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1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0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2个。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9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获得专利1500余项,有3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6项;部、省级奖励300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暑期海外文化交流、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3+1+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3+1)、美国西来大学(3+1+1)、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3+2)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近40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 学校占地面积1072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800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80多万册,电子图书58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不是985,也不是211,是省属重点大学。全国农林性质院校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层次标题序号 层次标题左顶格。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 , , …;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 应有3~8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 文题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摘要正文 字数为100~150实词。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关键词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592 6”。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之间。7 插图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 p,或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 p,或 mm)。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照片、灰度图:清晰。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要求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万方数据(China info)科技期刊群来源期刊。并被国内外著名的检索刊物如《ZR》、《CA》、《FA》、《FP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国际农业与生物学研究中心:国际版》、波兰《哥白尼文摘》、美国《ABS》、ISI Web of Science、《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竹类文摘》等数据库收录。 获得荣誉:先后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江苏省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入选“江苏期刊方阵”,并获优秀期刊称号,2004年再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2006年首届全国高校学报精品·优秀·特色期刊中的优秀科技期刊,2008年第二届全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中优秀科技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双一流学校。

南京林业大学不是985大学。

学院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亩,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0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2240余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办学实力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2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96人。学校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2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6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3个。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开办本科专业78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木结构建筑与材料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

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林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园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不全):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工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西方家具鉴赏》、《园林规划设计》、《人造板工艺学》和《插花艺术》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体育、物理学、机械制图、森林病理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林产化工自动化及仪表、高等数学、木材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植物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造纸原理与工程、花卉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土力学》、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初步、大学英语、土木工程材料、园林建筑设计、土壤学、人造板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实验、木材加工工艺(双语)等)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 “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哲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

国际合作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芬兰、法国、伊朗等近20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经教育部批准,该校与加拿大UBC大学联合开办3+2双学位(本科)国际合作办学班;该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洛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开展科研、教师培养等合作,同时与加拿大UBC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秘西西比州立大学、芬兰坦佩雷科技应用大学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派遣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2个,有65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此外木材及其制品测试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溧水分中心、泗阳分中心、东台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态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中心、江苏省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具家饰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挂靠科研、技术监督检测机构

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国家机械工业食品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国家林业局人造板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技术发展中心

国家林业局江苏森林生态定位站: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系统控制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

机械工业CAD咨询服务中心包装食品机械行业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木材工业引进项目培训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权事务所

国家林业局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中心: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及纸浆造纸咨询培训中心:-

建设成果

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1000余项,有337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2项;部、省级奖励28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70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110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350余万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光盘2万余片。订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等近50个中外文数据库。馆藏文献以林业为特色,是全国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之一。与世界上40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定期交换资料,经常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赠书。

学术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报道内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有创新的研究成果,着重体现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研究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美国《CA》、《CSA》、《FA》、《FPA》、英国《CABI》、波兰《IC》、日本《JST》、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进入〈SCI 〉引文数据库。目前是全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林学权威期刊。2010年知网发布的影响因子。

《林业科技开发》是1987年3月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该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于1986年创刊,是国内较早的室内设计专业杂志。主要介绍新知识、新材料,使业内人士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时报道居室装修的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优秀案例及居室用品。

创新联盟

2019年4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牵头,集合长三角地区从事湿地公园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及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社团组织,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绿色发展国家创新联盟。

社会评价

学校荣誉

2011年2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2011年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予学校“2011年度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十大高校”称号;在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获奖100强排行中位列第42位;第四届(2010-2011年度)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12年10月,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13年2月,南京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学校“2012年度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3月,学校被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校被评为“2011-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年初,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员单位”之一;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南京林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一、南京林业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南京林业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林业工程,该校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 南昌大学 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1个,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一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一个“A-”的好成绩,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62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建设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余人,博士生导师181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8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人选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领军人才4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6人;国家“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1个,“*奖励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特聘教授1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双创计划”、“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30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2个。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9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6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获得专利1500余项,有3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6项;部、省级奖励300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 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暑期海外文化交流、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3+1+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3+1)、美国西来大学(3+1+1)、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3+2)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近40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 学校占地面积1072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800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80多万册,电子图书58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南京林业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举例如下: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

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6.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06.[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04-08-15.

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9-17.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出版社,2006.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四、【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

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五、【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23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对旅游专业本科 毕业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章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旅游管理专业

一、导论

旅游业在快速、多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高等 教育 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并不乐观,不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堪忧境地。究其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探讨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景区景点实践考察、室内模拟训练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为主。然而,由于经费、师资、重视程度等现实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却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

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行业因产业链较长,涉及多方面,而不同行业分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别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划分为饭店、会展、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四部分,而从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来看,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四大部分皆属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修公共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此一来,易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加上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使得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管理课程,而忽视对管理对象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校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学校的教学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得到与老牌专业同等的重视程度。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常没有像高职院那样设立专门的实训酒店,对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培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当学生真正在岗位上的时候,现实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让本科学校的学生远低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与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实践教学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目标培养、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要求、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教学,但基本流于形式。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缺乏。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其仿真程度太低,布局欠合理,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训室内相关配套设备的缺乏,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同时伴随在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线上营销及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四)“双师”与校企合作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兴起顺应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关从业经历。然而目前地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无酒店或旅游行业的从业 经验 。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还有一部分是由相邻学科转过来的,比如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功底不深,在短期内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与校外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现在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去企业实习几个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酒店见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将实习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邀请旅游企业经理人做兼职教师的情况更加少见,师资来源单一,不利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协同创新”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形成的教育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强调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使各创新主体在整体发展中相互连接并共同创新协作,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协同创新理念虽提出时间不长,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初见成效,成为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并被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易出现的现象,故在人才培养上应本着“深理论、强实践、重能力”的总体思路,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人才专项培养机制,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结合自身特长理性选择、确定从事旅游行业不同的专业方向。针对每个方向,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

(二)提高重视程度,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预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未来20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管理专业应得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比方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职业体验,邀请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行业等旅游企业专家座谈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专业模拟实训室的设立不可或缺。实训室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等硬件设施;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构建融教学、实践、职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现在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在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这种旅游时代潮流,加大对学生在线上旅游和线下旅游实训的投入,加强进一步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服务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加强“双师”建设,加深校企合作

为培养“双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给予教师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全面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学校方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或兼职任课;可将学生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过程、岗位划分及晋升空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企业方可为学生提供兼职及实习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赢得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到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教育方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2]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3]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49.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03):98-100.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本科教学质量维度研究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可以在借鉴Parasuraman等人的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和Cronin等人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SERVPERF)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设计用于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维度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变量提取公共因子, 总结 出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体现在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共6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实践性

一、高校教学服务质量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教学占据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高校教学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专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力求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看出,如何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已经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探析从哪些方面来衡量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则是提高教学服务的基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开设时间不长,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2014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三个关于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规范,即《旅游类专业学生景区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暂没有专门服务规范或者评价标准。本文在借鉴一般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特点的用于分析该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维度,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相关研究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学界一直都在关注服务质量方面研究的问题。美国 市场营销 学家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服务质量模型(简称SERVQUAL)。[1]SERVQUAL模型将服务质量分成五个方面,即有形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通过测量顾客所期望得到的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发现分别测量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和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Cronin和Taylor(1994)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直接测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简称SERVPERF)。[2]管理学界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早在1995年,学者Anderson(1995)就曾借鉴服务质量模型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等服务质量的移情性较低,而可靠性和反应性则较高。[3]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教学质量研究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亦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Cooper和Westlake(1998)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了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4]Leal(2010)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研究了巴西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动态的调整。[5]国内目前有430多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在20万人左右,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实践能力不如专科、职高等其他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问题备受关注。对旅游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展开。例如,张培茵、孙琦和石长波(2006)提出了包括知识培养体系、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创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6]汪清蓉(2006)则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原则、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和教学组织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且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7]徐岸峰和韩忠春(2009)以及王忠君(2010)分别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7]以及如何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质量[8]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偏重于定量化的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则偏向运用定性分析。本研究将通过借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评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维度。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尽管在是否需要测量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这个问题上,服务质量模型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存在着争议,但两者都将服务质量分为5个方面22个题项。第一,本研究先基于这22个基本题项,结合高等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并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罗列出31项来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第二,依托以上题项设计调查问卷,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发放,收集样本数据。第三,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变量中的公共因子,并给公共因子命名以得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主要维度。

四、案例研究

(一)样本特征

2010年11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中发放了用于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91份,100%回收。在这91份问卷中,女生的比例高达。这一结果反映出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即女生人数远远高于男生人数。31个用于测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结果

将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首先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公共因子,以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量的变量数量达到最少,而每个因子涵盖关系最密切的变量。初步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ies)偏低。因此,将共同性低于的6个变量删除后第二次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剩余的25个变量集中在6个因子中,变量总方差达,KMO值为,而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上的载荷量都接近或超过了,而在别的因子上的载荷量则低于。因此,再次进行的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三)公共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载荷量的高低将变量分成6个公共因子,各公共因子命名如表2所示。表2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3、Q6、Q7、Q12、Q13、Q15、Q19、Q26上有较大的载荷,这8个变量均是有关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方面的内容,因此称之为趣味性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4、Q27、Q28、Q29、Q30、Q31有较大载荷,这6个变量是关于旅游教学实践环节或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的,故称之为实践性。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7、Q18、Q20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分别是关于教师上课内容的正确性、易于理解和遵守诺言方面的,称之为准确性。第四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1、Q22、Q23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都是和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相关的,第五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8和Q9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变量是关于教学设施设备的,而第六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Q5、Q14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则是保证旅游专业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内容,因此借鉴SERVQUAL模型分别将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因此,通过样本数据发现,评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除了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中关注的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外,还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四)因子评分

用SPSS计算各因子的变量均值,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中不满意的是教学的实践性。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分散在语言类、地理类、管理类、历史类等系科中,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都从原先的母学科转来教授旅游专业。这样的专业教师往往研究能力强,而一线旅游企业的实践经历有限,但旅游行业近年来的变革又非常快,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有限,且效果欠佳。其次,趣味性和有形性的因子变量均分也偏低,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一般认为,“旅游”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尽管“旅游管理”并非教如何“旅游”,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报考此专业就是冲着旅游的有趣性来的。因此,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要运用各项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生动有趣,根据业内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三个公共因子,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的均值较其他三个因子要高,这说明这三方面学生相对满意,尤其是教学的准确性方面。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应该是一般服务质量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基础的方面,尽管评价较好,但在改善其他方面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这些方面的维持。

五、结论

在服务质量模式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收集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维度,并用各因子的均值来分析学生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

(1)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与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有一致的方面,即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但也有其独特性,具体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因此,今后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围绕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六个方面来进行。

(2)学生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认同度不高,实践环节不能令学生们满意,因此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有效多元的安排实践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