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青藏高原的研究进展与争论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0:14:38

青藏高原的研究进展与争论论文

一、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科学中最重要事件之一,南极、北极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构成了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个关键地区。青藏高原是一个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人们从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对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直接影响我国的旱涝等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二、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的关系东南多雨、西北干旱,中国的这种气候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影响东亚和南亚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气候,又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分布的大都是戈壁沙漠,而唯独中国却出现了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多年来,科学界、新闻界一直关注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物理学院教授魏文博带领的科研小组首次准确揭示了世界屋脊的地下奥秘,西藏底下蕴藏着超级油气田、地热田和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床,国际地学界为之哗然。最近,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确认早在260万年前我国气候格局就已经大势已定。 青藏高原在过去千万年里的隆升,成为地球上的一大景观,但是这种隆升仅仅是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吗?多年来,我国学者就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不懈研究,研究中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缘何屹立于此,何时屹立于此?和冰芯、海洋沉积一样,黄土也是历史的最好记载。近年来,安芷生与美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约翰•库茨巴赫、海洋地质学家沃伦•普瑞尔以及第四纪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以及印度洋、北太平洋大洋沉积等地质生物证据进行分析,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根据模拟的结果,过去1000万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一直向亚洲挤压,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并使得青藏高原上升大约2000米。科学家指出,这个挤压作用不仅仅改变了地球的地貌格局,山体的隆升很可能在800万年前开始了亚洲的季风,并对开始于约250万年前的几个冰期有贡献。换句话说,距今1000万至8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亚洲季风的出现,距今360万至260万年青藏高原的加速隆升则奠定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 三、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东南多雨、西北干旱气候格局的形成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汤懋苍研究员认为,强大季风出现之前的青藏高原是一片祥和的世界:不见崇山峻岭,不见严寒雪冰,不存在因高原上升而起的强大季风,和煦的西风吹拂着大地,普天之下几乎是一样冷暖,气候宜人,动物们都在向超大型体态发展:蝗虫长1米,蜻蜓翅长2米。但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世界无法再平静:青藏高原上升到千米高度时,浅薄的季风与全球第一次大降温一道发生在3700万年前,此后,一次次造山运动、一次次冰期降临,季风逐渐强盛,世界越来越冷。季风的出现,使地球发生了为数众多的革命性改变:全球性变冷、北极冰盖发育、非洲变干、人属始现、黄土高原堆积,等等。亚洲季风区的形成,使北半球亚热带高原荒漠带北移,在高原北部地区形成塔克拉玛干等中亚沙漠,西北变成温带、暖温带干旱荒漠区。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我国现代自然环境由东南向西北自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出现了东南潮湿、西北干旱的基本格局,都与青藏高原隆起密切相关。在夏季,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表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块,将其上的空气冷却下来,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引来了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 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喜马拉雅山的存在导致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降雨的增加,并进一步解释了季风为什么这么强,青藏高原邻近地区为什么有的干旱,有的却保持湿润。科学家说:“如果把山体移走,季风也将随之而去”。山体和高原的隆升还加剧了亚洲内陆的干旱化,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和沙漠。同时,干旱化的趋势有利于粉尘向东传输,从而在我国西部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也就是屹立至今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就像一本书,可以从中读取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长期从事黄土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地质学家安芷生说,这些粉尘堆积的底部的最早年龄,现在已经确定为800万年前,因而也就提供了一个独立于构造模拟所获取的、反映高原隆升、亚洲季风时间的证据。另外,黄土堆积表明,在360万至260万年之间,盛行的西风环流,以及可能加强的冬季风携带了更多的粉尘。这可能在另外一个角度指示了一个地球大气圈多尘的阶段及其冰期的旋回的加强。研究者们说,尽管其他的因素尚不确定,但是青藏高原的隆升可以导致大气粉尘载荷的增加。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化一直备受众多科学家的关注。以我国为主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过往与未来。(一)西藏的地形地貌讲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高原,并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它也是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驮佣嘌�,并且还有高峻的山,景象万千。由于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类型,因此具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称号。横断山脉――藏东高山峡谷区,位于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间夹杂着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这三条大江,由于山顶终年有着不化的白雪,加上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从而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的田园景观。(二)西藏的农牧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达6000米左右,终年覆盖冰雪,而且南北两边的气候温差较大。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区,能促进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地势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能促进当地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西藏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例如冬虫夏草,青稞,牦牛等等。在藏族服装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质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编、金银珠玉饰品等,因为长期的封闭性生活,大体上,藏族的衣服发展的差异不会很大,而且变化甚小。因此从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西藏历史人文的价值和功能(一)西藏的文化精神西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由藏族等各个民族一起携手共创的,各个民族在创建文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选择的独立实践精神。因此,只有让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鲜明的特色习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情,并将此风情融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并和它相互交流。(二)西藏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亲讲述的就是吐鲁番的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进了蕃唐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懂得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西藏现代文化的根基,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历史,要促进全面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各个地方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其文化交流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西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光鲜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艺术在西藏文化艺术中占主导地位。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撞击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纪的一大特色,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高速发展。在清朝时期,西藏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艺术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布达拉宫的建立也显现出这一领域的显著成绩。表现出精湛的技术以及奇特的历史文化。(四)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入藏旅游,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文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起先西藏在人们心中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是神圣的。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西藏自然风光原有的纯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开发城镇以及周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为西藏的旅游保留一丝神秘感。,总之,共同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风情,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并在保护中弘扬,在发展中继承,共创民族灿烂文化,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南次大陆撞击亚洲形成的

西藏地处青藏地区,素有“高”“冷”的特点。正是由于它的特点“高”,因此导致了西藏还有另一个特征,那就是“太阳光照时间长,辐射强”,因此西藏拉萨有着“日光城”的称号。 中国论文网 /9/关键词:西藏;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价值与功能西藏因有宏伟、神奇魄力的自然景象而出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从古至今,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西藏地理环境的功能与价值西藏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它的自然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地域文化使其有着独特的发展环境,然而其不一样的神奇环境,深远地影响着西藏地区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过往与未来。(一)西藏的地形地貌讲到西藏,大家熟悉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高原,并且也是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因此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它也是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它的地形�驮佣嘌�,并且还有高峻的山,景象万千。由于具有冰川、戈壁等典型的地貌类型,因此具有“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称号。横断山脉――藏东高山峡谷区,位于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中间夹杂着怒江、澜沧江以及金沙江这三条大江,由于山顶终年有着不化的白雪,加上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形成茂密的森林以及山麓四季常青的景象,从而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的田园景观。(二)西藏的农牧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高达6000米左右,终年覆盖冰雪,而且南北两边的气候温差较大。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因此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区,能促进当地农作物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以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地势低平的山丘以及低矮的盆地组成,是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能促进当地牧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因为地理位置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西藏有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例如冬虫夏草,青稞,牦牛等等。在藏族服装方面,藏族衣服的最本质特征是肥腰、长袖、长裙、长编、金银珠玉饰品等,因为长期的封闭性生活,大体上,藏族的衣服发展的差异不会很大,而且变化甚小。因此从藏族衣服上可以看出藏族人所生活的生存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西藏历史人文的价值和功能(一)西藏的文化精神西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由藏族等各个民族一起携手共创的,各个民族在创建文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二是自主选择的独立实践精神。因此,只有让西藏的文化一直保持鲜明的特色习俗以及特色的民族风情,并将此风情融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浪潮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吸收外来的文化并和它相互交流。(二)西藏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西藏文化,是民族的希望,是人民的要求,也是西藏文化面向世界各地的必经之路。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的唐蕃和亲讲述的就是吐鲁番的松赞干布两次派遣使者到唐去求婚,迎娶了文成公主,促进了蕃唐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和平往来。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懂得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发展西藏现代文化的根基,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弃历史,要促进全面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促进西藏各个地方的全面发展,树立尊重,坚持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其文化交流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三)西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光鲜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在藏族,佛教的文化艺术在西藏文化艺术中占主导地位。从古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撞击以及相互吸取是公元七世纪的一大特色,并且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文化艺术高速发展。在清朝时期,西藏文化艺术走向繁荣,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艺术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布达拉宫的建立也显现出这一领域的显著成绩。表现出精湛的技术以及奇特的历史文化。(四)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入藏旅游,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文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起先西藏在人们心中是一片纯洁的净土,是神圣的。然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西藏自然风光原有的纯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要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行业的管理,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积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开发城镇以及周边地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持其原有的神秘性,为西藏的旅游保留一丝神秘感。,总之,共同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我们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的特色民族风情,吸取其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并在保护中弘扬,在发展中继承,共创民族灿烂文化,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青藏高原交通现状研究论文

1.交通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包括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成(都)—阿(坝)线等5条公路线构成了研究区与内地联系的交通大动脉。而“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青藏铁路,从北向南跨越了青藏高原的柴达木、昆仑山口、巴颜喀拉、唐古拉、雅鲁藏布江等,更是成为研究区发展与腾飞的基石之一。此外,拉萨、阿里等地还有定期航班与国内其他城市相通。

另外,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二级公路以及铁路的联网情况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较为薄弱。藏南、藏东地区的公路较藏北、藏西地区密集、发达,公路网络系统完整度较好。铁路交通处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东部,由北向南延伸。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范围,公路断头较多,公路网络的系统性不太好。由此可见,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已经有以往的公路、铁路建设基础和经验,为建成中国战略油气储备基地所需的交通网络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自然环境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为界,东为龙门山、锦屏山,南为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构成了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最高一级。因此具有典型的高原干旱和寒冷的气候特征,冰川覆盖面积约×104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由于海拔高,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降雨比较少。

它又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水塔”,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调节器”,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及印度河等10条国内、国际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该地区有着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高山生物基因库。其外围的高大山体是动物分布的桥梁和屏障,高原境内复杂而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动物的分布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够适应当地生存条件的高原型动物—如野牦牛、藏原羚、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在那里生存着。高原南缘的山地森林中还有麂子、毛冠鹿、金钱豹、云豹等动物。据粗略估计,整个青藏高原区的高等种子植物可达10000种左右。由于内部生态条件差异悬殊,植物种类数量的区域变化十分显著,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所以在这环境脆弱、保护为重的地区,开展战略油气储备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制约。但是只要立足“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实施一整套有效的措施,是能够达到既环保又促经济发展的目标。

3.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呈现出以草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是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特征,其比例合计占到总土地面积的。土地资源为主的草地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林地只有约,主要分布在川西和藏东南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园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仅占约。这显示出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自然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很轻。

在这基本是原生态的环境里,人类需要重视环保问题,但是反过来看,该地区对于人类活动也有很大的约束性。恶劣的气候条件使人类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该地区开展油气勘察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劳动保护、基本生活条件的提供等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4.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青藏高原地区地处活动大陆碰撞造山带,以成矿规模大、成矿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主要特征。到2010年,该地区仅西藏自治区,已发现了120多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种类包括铬、铜、铁、硼、黄金等在内达50余种,而且铬、铜、锌、钾盐、锂、镁、硼、石棉矿产等11种矿物的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相继发现各类矿产348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800处。已探明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的22个、中型25个、小型48个。如西藏驱龙铜矿、雄春铜金矿、冲江—厅宫铜矿、多不杂铜矿、拉屋铅锌矿、亚贵拉铅银矿、拉诺玛铅锌矿、尼雄铁矿、青海大场金矿等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其中亿吨级潜在储量铁矿若干个,千万吨级的玉龙铜矿名列亚洲前三强。

另外,该地区还以拥有大量湖泊著名。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调查资料汇总来看,西藏共有盐湖约500个[189],其中藏北地区有盐湖220个(湖面积大于1km2的)[189],约占西藏地区总数的44%(目前可能因自然条件的改变、人为因素等其盐湖数可能有变化)。蕴藏着大量的盐湖资源。除了普通的盐湖资源石盐、硼砂、芒硝等,还有稀有金属锂、铷、锶等矿产资源。其储量也极为丰富。据计算,仅藏北地区的盐湖中盐湖的碳酸锂储量最大可达到×104t,至少有×104t;碳酸铯储量最大值有×104t,至少有×104t;碳酸铷储量最大值为×104t,至少有×104t。

因此,在该地区开展战略油气勘察储备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等基础工作的进行。也为将来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等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促使当地人民生活的便利性提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高山缺氧工程人员为了解决氧气缺少影响工作人员工作,使的工程缓慢的问题,把大型制氧机带到了高原,为打造隧道的工程人员提供充足氧气,当时洞中氧气含量只相当于海拔1000米左右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二、冻土问题冻土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工程人员在高原动土上打了上千个水泥桩埋在动土下面,为铁路的运营提供充足的支撑力。三、保护环境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四、不影响动物迁徙工作人员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五、地形复杂问题为了解决地形问题工程人员建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希望对你有帮助 O(∩_∩)O~

高寒冻土不宜修路

改变了青藏高原区的交通落后状况,促进了青藏高原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青藏高原区人民同外界的文化交流。

研究超抗原的进展论文

抗原结合区的分子结构相当于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CD19 MCL 细胞抗原结合区跨膜区CAR-T 细胞胞内信号区嵌合抗原,希望对你有帮助

依据体液免疫的原理,CAR-T细胞抗原结合区的分子结构相当于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CD19 MCL 细胞抗原结合区跨膜区CAR-T 细胞胞内信号区嵌合抗原...百度教育

超级抗原BM口服液火爆癌症药市场的秘密超级抗原BM口服液自在辽宁市场上市销售以来持续热销,每天接到的咨询求助电话都在百个以上,购药者更是络绎不绝,重复购买率竟高达85%以上,创造了热销的奇迹。为什么超级抗原在辽宁如此畅销呢?中国生物抗癌学会通过详细调查,揭开了这个奇迹背后的秘密。科学抗癌 标本兼治◆ 科学抗癌美国科学家多尔蒂(Petter Doherty)和瑞典科学家津克耐克尔(Rolf Zinkernagel)研究发现:癌症其实是抗癌免疫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导致的疾病, 各种症状的出现和加重都是癌细胞数量增加的后果。因此癌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增加人体抗癌免疫细胞的数量,重建人体天生具有的以5000个抗癌免疫细胞杀死1个癌细胞的抗癌机制。否则,癌细胞会越来越多,瘤体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想治愈癌症,关键是要使患者体内的抗癌免疫细胞数量快速增加到1亿个以上,恢复人体天生具有的抗癌机制。◆ 标本兼治癌症患者服用超级抗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疼痛减轻、睡眠改善、食欲增加、有力气、白细胞数量增加、胸腹水减少,瘤体缩小直至消失的疗效。这是因为超级抗原已经快速重建了人体天生具有的抗癌机制,彻底杀死了隐藏在血液、体液、淋巴里的癌细胞,切断了复发转移的途径;同时诱导免疫细胞分泌出神奇的抗癌武器--癌细胞膜穿孔因子和白介素-12,集中攻击癌组织的结果。技术含量 世界领先◆ 国际协作超级抗原是中、美、法三国科学家根据诺贝尔医学奖理论联合研发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个超抗原抗癌生物制剂,填补了该医学领域的空白。◆ 临床验证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军区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175家大型医院近10年的临床验证表明:超级抗原抗癌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很多被医院"宣判死刑"的癌症患者在服用超级抗原后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多项殊荣超级抗原BM口服液先后荣获了第43届国际尤里卡发明金奖、国家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全国火炬高新技术及产品金奖等多项殊荣,并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化工程。超级抗原BM口服液的生产基地通过了GMP和ISO9001双重认证,是当今世界级别最高的生物制药基地之一。强效抗癌 无与伦比◆ 双重杀伤超级抗原以50000倍的速度激活免疫细胞后,令其快速****增殖。当抗癌免疫细胞数量恢复到1亿个以上时,人体天生具有的以5000个免疫细胞杀死1个癌细胞的抗癌机制得以恢复,迅速杀死隐藏在血液、体液、淋巴里面的癌细胞;同时,诱导免疫细胞分泌出神奇的抗癌武器--癌细胞膜穿孔因子和白介素-12。癌细胞膜穿孔因子利用本身具有的与癌组织极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腐蚀性,紧紧依附在癌组织(瘤体)表面,利用其腐蚀性使癌组织表面软化;大量的癌细胞膜穿孔因子则在瘤体表面聚合成具有极强钻透力的管状多聚穿孔体,在癌组织上达孔,引导抗癌因子进入癌组织,杀死所有的癌细胞;同时,白介素-12则杀死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促使肿瘤血管内形成血栓,断绝癌组织的营养供应,加速癌组织的萎缩、凋亡。◆ 快速起效超级抗原能快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服用10分钟内的吸收率超过90%,24小时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从第三天开始对血液、体液、淋巴里的癌细胞和实体瘤发起攻击;3-7天就会明显感到疼痛逐渐减轻、白细胞逐渐升高、胸腹水逐渐消退;20天左右人体天生具有的以5000个抗癌免疫细胞杀死1个癌细胞的抗癌机制得以逐渐恢复,一般二个疗程以后,大部分患者的瘤体停止生长并开始逐渐缩小。编后语:超级抗原BM口服液是中国抗癌基金会的推荐产品。电话:专家在线这个市辽宁省代理的电话,受理邮购,并且提供专业的跟踪咨询

超级抗原是瑞典科学家在一九八九年创用的一个免疫学名词,超级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主要在於对T细胞具有一个独特的刺激机制,并且在刺激力度上较普通抗原强大。它们是一类来源复杂的蛋白质,其在免疫应答中只需极微量的这种物质,利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机制刺激大量的淋巴T细胞增殖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和细胞毒。其用量微小,却能以普通抗原三至五万倍的速度极活细胞。根据十年超万例的观察,抗癌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四,抑癌率达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食品的辐射保藏研究进展论文

辐射在食品上的利用,有关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以美国为主已取得了进展。作为用放射线照射食品的开端,在用低剂量照射抑制马铃薯发芽方面,前苏联(1958)、加拿大(1960)、美国(1964)已获得了法律认可;在防治小麦及面粉中的害虫方面,前苏联(1959)、美国(1963)也获得了法律认可。在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对农副产品、水产品、酿造食品和肉类等进行辐射研究。用辐射抑制马铃薯发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法律认可。国际上,以联合国原子能机构为中心,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协作的形式在食品辐射领域推动着国际性的合作,该联合国委员会从全世界的角度对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统筹协调。1980年10月27日举行的第四届专门委员会会议作出的结论是:“用10kGy以下的平均最大剂量照射任何食品,在毒理学、营养学及微生物学上都丝毫不存在问题,而且今后无须再对经低于此剂量辐照的各种食品进行毒性试验。”此结论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辐照食品研究的热潮。我国第一所核应用技术研究所于1962年在成都建成,开始了食品辐射研究工作。有许多利用小型60Co或电子辐射源进行食品辐照研究的研究所遍及全国,据统计有200多个单位从事过或正在进行着食品辐射的研究和生产工作。1984年11月,经国家卫生部的批准有7项辐照食品(马铃薯、洋葱、大蒜、花生、谷物、蘑菇、香肠)允许食用消费,继批准马铃薯等7项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之后,又有蔬菜、水果、粮食、酒类等20多种食品通过了不同级别的技术鉴定。我国在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37种辐照食品在理化分析、毒理学试验及动物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体试食试验,得出的结论结束了由印度学者引起的世界上长达10多年的多倍体之争。总之,我国辐照食品研究工作在下列方面有商业化、实用化的广阔前景。

利用γ、X、电子射线的辐射能量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的食品保藏方法。食品经辐照可达到杀菌、杀虫、抑制蔬菜发芽、延迟果实后熟等目的。保藏期长短根据吸收剂量而定。辐射保藏按食品的吸收剂量(食品受辐照后,每单位质量吸收的能量,单位是戈端Gy。1Gy=1J/kg)分为3种类型:①辐射商业无菌,剂量范围为10~50kGy。所使用的辐照吸收剂量使食品中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辐照后的食品可在通常条件下贮藏,但必须防止再污染。可用于辐照密封包装的蔬菜、火腿。②辐射巴氏杀菌,剂量范围为1~10kGy。所使用辐照吸收剂量使食品中检测不出特定的无芽孢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等),其货架寿命延长。可用于辐照草莓等浆果以便保鲜。③辐射耐贮杀菌,剂量一般在1kGy以下。这种辐照处理只降低其腐败菌数并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这种杀菌方法可用于谷物、马铃薯的防虫和抑制其发芽。发展简况 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队开始研究辐射完全杀菌技术以来,荷兰、苏联、英国、法国等国也先后开展了食品辐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60年代,国际上认为辐照是食品添加剂而加以限制,因而进展减慢。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辐照食品安全卫生性的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IAEA/WHO Expert Committee)宣布,食品的辐照过程是一种类似加热或冷冻过程的物理过程。此后各国又持积极态度展开研究。1980年以后,随着对辐照食品安全性认识的澄清,更多的国家批准辐照食品的应用。中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组织29个单位,对大米、土豆、花生仁、蘑菇、香肠等几十种食品进行辐照研究,结果已于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制订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已在建立大型辐照食品生产基地。世界上已有28个国家和机构允许使用辐照食品38种以上。辐照主要用于食品的抑制发芽、杀虫、保鲜和杀菌,涉及的食品有土豆、洋葱、大蒜、面粉、谷类、果干、芒果、草莓、蘑菇、芦笋、鱼片、虾、鸡、罐装食品等。原理 利用钴-60辐射源或电子加速器分别产生的γ 射线或电子流辐照食品时,可产生4种效应:①生物学效应,使附着在食品中的昆虫、幼虫、卵、致病菌、食品腐败微生物失去繁殖能力或致死;②生理学效应,使食品的生化过程延缓或抑制,以致食品延缓生长或成熟;③物理学效应,使食品本身的渗透性改变,缩短蔬菜干燥或烹调的时间;④化学效应,使食品中各种组分发生离解,特别是水被离解后还产生间接效应而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特点 食品辐射保藏与罐藏、干制比较,它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鲜状态,所以又称冷杀菌保藏食品法;与化学物保藏食品方法比较,它无化学物质的残留物;与冷冻食品保藏方法比较,它能节约能源;大多数食品保藏方法需要特殊的适宜包装,并需迅速加热杀菌或冷却,通常利用较小尺寸的包装容器,但辐射保藏食品包装可以比热处理食品包装大得多,因为γ、X、电子射线有较强的穿透力。安全卫生性 1980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探讨辐射食品安全卫生性问题的国际会议,并从辐射化学、营养学、微生物学、毒理学方面确认:①以电子射线(能量10MeV以内)或γ射线和X射线(能量5MeV以内)处理食品,在食品中不产生感生放射性;②低剂量(1kGy以内)用于食品辐射,营养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中等剂量(1~10kGy)可能损失一些维生素;在高剂量范围内(10~50kGy)采用有效工艺,也可以部分保护营养成分;③各种辐射剂量能破坏致病菌或食品腐败微生物,并且不增加细菌、酵母、病毒的致病性;④对大量食品所进行的毒理学研究的结果,没有提供辐照不利效应的证据,剂量在10kGy以内的辐照食品不再需要进行毒理试验。发展方向 主要在于:①确立工业规模食品辐照的技术经济可行性;②研究多种食品辐照加工的稳定性;③进一步研究高剂量辐照食品的安全卫生性评价;④系统收集和检查关于人类使用辐照处理饮食效应;⑤进一步研究辐照和其他处理方法相结合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黄瓜的贮藏保鲜研究进展论文

黄瓜的保鲜方法一、沙藏法 在强寒流到来的前一天,给秋黄瓜浇水,让其充分吸水,采摘时用剪刀从瓜柄处剪下,轻拿轻放,随采随藏。贮瓜时,将炒干备用的细沙上喷洒清水,先在缸中铺一层湿沙,然后放一层黄瓜铺一层沙,共铺7-8层瓜。将缸置于室内,只要温度适宜,可贮存30天左右,色泽、鲜味基本不变。二、缸藏法 黄瓜采收同上。事先刷净缸,盛上10-20厘米深的清水,在离水面7-10厘米处放一井字形木架,架上再放苇子编成的圆形箅子,在箅子上平放黄瓜,瓜巴向内,沿缸壁转圈摞放,离缸口10-12厘米时停放,缸口用牛皮纸封严,将缸放在室内,天气变冷后采取保温措施,避免低于10℃。三、低温气调贮藏法 将黄瓜摘下后装入规格为40×50厘米,膜厚毫米的塑料袋中,每袋装2-3公斤,然后把袋装入筐中垛起来,放在3℃的恒温中,气体指标控制为:氧3%-5%,二氧化碳8%-10%,运用此方法,黄瓜贮藏一个月无腐烂和脱水现象发生。

新鲜黄瓜保存时间长的方法如下:

1、准备几张餐巾纸,然后把黄瓜放在餐巾纸中,将其包好。包好之后,准备一个保鲜袋,把所有的包好的黄瓜全部放在里面,把保鲜袋中的空气排出去。接着收口,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就可以了。

2、准备一盆清水,然后往里面加上一些盐,将其搅拌均匀。搅拌均匀之后,把黄瓜全部放进去,让黄瓜整个都浸泡在盐水中。这样保存的话,黄瓜自身的呼吸作用可以很好的维持,保存半个月不成问题。

3、黄瓜买回来之后,把黄瓜和其他的食物一块摆放在菜篮中,然后将其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存放1周左右,依旧是新鲜的。

黄瓜选购方法

黄瓜带刺非常重要,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嫩越好。如果黄瓜表皮的刺小而密,而且轻轻一摸就会碎断,这种黄瓜就比较鲜嫩好吃。瓜条直、细长均匀且把短的黄瓜肉质好,口感较好。

瓜条肚大、尖头、细脖的崎形瓜,是发育不良或存放时间较长而变老的黄瓜,而且大肚子的黄瓜子比较多。好吃的黄瓜一般表皮的竖纹比较突出,用手摸及用眼看都能觉察到。而那些表面平滑,没有什么竖纹的黄瓜不好吃。

在保鲜袋里喷点水,将洗净的黄瓜放进去,扎紧,别透气,放在冰箱里,4度冷藏为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