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三七的抗肿瘤研究进展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2024-07-04 08:41:27

三七的抗肿瘤研究进展论文目录

田七的功效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田七的作用田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田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田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1)止血 (2)抗血栓 (3)促进造血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5)抗炎 (6)保肝 (7)抗肿瘤 (8)镇痛功效与作用详细说明一、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1、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据报道,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以上。 以三七粉治疗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脓肿合并咯血患者,用药5日,完全止血者达80%以上。 利用三七治疗各种外伤出血、各种内血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2、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具有显著补血功效。 试验发现,三七能明显提高失血性贫血病理模型(大鼠和家兔)的血红细胞数量,对失血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3、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三七在明显扩张血管,减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实验证明,三七总皂苷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对抗作用。 据报道,以生三七治疗冠心病患,总有效率达97%,其中显效率。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三七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三七地上部份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地下部分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三七的各个部分均有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四、抗炎症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三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炎功效。临床应用表明:三七治疗开放性骨折,消肿止痛效果甚佳;麝香正骨水改进为田七正骨水后,功效明显提高。五、三七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六、三七的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的抗肿瘤(癌)作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听朋友说,三七粉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可否每天都吃,一次吃多少? 解析: 是的 1、什么是三七粉 三七粉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 2、三七粉的成分及其作用 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样,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3、三七粉的用途 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证。 4、三七粉的用法 每次2-3g,温水吞服,每日两次。置干燥阴凉处。 5、适用人群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高血压、高血脂及贫血人群 (3)各类血证患者(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 (4)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 (5)妇女经期及产后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功效 应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对三七进行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 ,二是70年代以后。在第一阶段,三七的活血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第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三七进行了广泛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实验,取得了大量的新成果,使三七的医学应用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拓展。 一、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1、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研究表明,三七的止血成分主要为三七素(Dencichine)。三七素能促使血小板聚集、变形,释放ADP、血小板因子Ⅲ和钙离子等物质而达到止血作用。 据报道,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以上。 以三七粉治疗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脓肿合并咯血患者,用药5日,完全止血者达80%以上。利用三七治疗各种外伤出血、各种内血症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2、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和释放过程,增加骨髓红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达到促进造血的功能。 实验发现,三七能明显提高失血性贫血病理模型(大鼠和家兔)的血红细胞数量,对失血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七总皂苷除提高白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外,还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3、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显疗效。 实验显示,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主动脉内膜斑块形成。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中医以三七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显著疗效。 血液粘度过高是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根源。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动的作用。 实验表明,三七总苷有活血作用,可以扩张心脏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并可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增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同时,三七也能够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 实验证明,三七总皂苷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对抗作用。 云南中医学院利用三七(常用药用部分)生三七粉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服用方法很简单:每次生三七粉1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三七中既含有原人参二醇型皂苷,也含有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其中: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三七地上部份(三七花、叶、茎)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三七叶总皂苷镇痛以及镇静作用非常明显;三七地下部分(三七根)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和体力,表现出抗疲劳性。 四、抗炎症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三七对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组织水肿、白细胞游走以及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机理为既有直接炕炎作用,也有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间发挥抗炎作用。 云南白药的成分主要是三七,其对外伤的良好效果与三七的抗炎有关。 五、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七多糖是促进免疫的有效成分,三七的两种多糖均能促经巨噬细胞的功能。三七总苷也能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液免疫抗体的生成。 药理实验发现,三七总皂苷可显著提高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外围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白细胞的移动指数;三七水煎剂或三七多糖对小鼠体内抗原结合细胞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三七皂苷在体外对人体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 以上结果表明,三七确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六、三七的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三七的抗肿瘤(癌)作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三七皂苷、β-榄香烯、微量元素硒等抗癌活性物质;三七皂苷120ug/ml 浓度的Rb1能使培养的肿瘤细胞92%受到抑制,三七皂苷Rd的抑制率则为79%;三七皂苷Rh1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h2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能诱导癌细胞逆转成非癌细胞。 此外,三七皂苷和三七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七、抗氧化,延缓抗衰老作用 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的异常积累破坏生物膜的正常功能,促进衰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疾病发生。 实验证明,三七粉用蒸馏水调成糊浆,可使大鼠血液中LPO的含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中的LOP减少最为显著,具有抗衰老作用。 八、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美籍华人朱其岩博士用三七粉在家兔上进行试验,研究三七对体重增减及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含量,对机体是有益的。 研究表明,三七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七皂苷对血糖的影响取决于动物的状态及机体血糖水平,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具有双向平衡调节血糖的作用。 三七能影响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特别是三酸甘油酯含量明显降低。 三七可促进小鼠肝、肾、睾丸及血清中的蛋白质合成。 三七对多种试验动物各器官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七的食用方法 1、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用法: (1)跌打损伤等各种出血症,直接用三七粉撒布伤口即可,伤口较大的,撒布三七粉后,再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可迅速止血。 (2)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 2 克 ,每日 2 - 3 次,温开水或温米汤送服。可治疗各种体内出血,如胃出血、鼻血、吐血、便血、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皮下出血、眼出血及脑血管出血。 (3)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 2 克 ,每日 2 - 3 次,温开水或温酒送服。可治疗血瘀而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停,小腹瘀滞疼痛等。 (4)适量三七粉与适量蜂蜜调和成糊状,直接敷面 10 - 20 分钟,具有活血润肤、抗衰老的功用,长期敷面可使 皮肤光洁、细嫩。(敷面期间,再用蜂蜜水内服三七粉效果更佳)。 (5)三七粉、 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 2 克 ,每日 2 - 3 次,温开水或蜂蜜水送服。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和肺脓肿等引起得咯血。具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 (6)三七粉、 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 2 克 ,每日 2 - 3 次,温开水送服。能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故能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7)三七粉、 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 2 克 ,每日 2 - 3 次,温开水送服。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以及治疗脑动脉硬化,以及因血脂和胆固醇增高而导致的疾病;三七并具有抗肿瘤抗癌症的作用。 (8)饮酒前或饮酒后(饮酒前服用效果更佳)。温开水送服适量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能保护人体肝脏。 2、三七炖鸡或炖排骨 方法:三七主根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将其敲碎成蚕豆大小,用纱布包好, 20 克左右、加鸡肉或排骨( 500 克)、盐少许用文火炖 1 - 2 小时即可食用。有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3、三七炖螃蟹 方法: 三七粉( 10 克左右)与适量螃蟹(清刷干净)用文火炖,待蟹肉炖熟时,药汤与蟹肉同食,极有助于清热散血,舒筋活血,凡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者皆可服食。 4、三七须根炖鸡或炖排骨 方法:将三七须根( 20 克)放入冷水中浸泡 20 分钟左右,加鸡肉或排骨( 500 克)、盐少许用文火炖 1 - 2 小时即可食用。 有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5、三七药酒 方法: 100 克三七(可直接用三七主根泡也可将其敲碎成黄豆大小)、 1kg 白酒( 50 度左右)。三七和白酒泡 30 天以上可以服用,每次10ml ,每日 3 次。 具有消肿定痛、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功用,用于瘀血滞痛、腰酸背痛、四肢酸软、劳伤疼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等症。 6、三七花用法 1 、少量三七花( 5 朵)直接用开水( 200ml )冲泡,具有清热、护肝、降压、镇静安神的功效。 2 、少量三七花(5 朵)与适量青果一起用开水冲泡,能够治疗急性咽喉炎。 3 、10 克 三七花、四个鸡蛋、先用花和鸡蛋煮 10 分钟,然后将鸡蛋敲碎壳再煮 30 分钟,花和鸡蛋同吃,可治疗高血压。 4 、三七花放温水泡 10 - 20 分钟,把肉炒到五成熟,再将花和肉一起炒,具有降压、活血的功效

抗肿瘤药物的进展与研究论文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进展论文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论文题目能吸引读者浏览全文,提高文章的被关注度。下面是药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药学论文题目【1】

1. 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2. 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5. 绿色化学。

6. 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7. 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8. 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10. 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11.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2. 仙人掌研究概况。

13. 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15. 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16. 菠菜的研究进展。

17.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9. 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2】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3】

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某医院调查报告

6. 某药厂调查报告

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1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1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1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1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1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17. 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18. 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柴胡的质量控制与分析

您好,可以的+

论文抗肿瘤药物研究发展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抗肿瘤药研究论文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肿瘤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查房对医院住院257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必要性调查,对药物咨询人群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57例,男116例,女141例,有的患者希望得到药师的药学服务,的患者希望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患者对正确服药时间的知晓率为;对自己过敏情况了解的患者占;了解药品的存放条件的为。结论肿瘤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药学服务有需求,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进行用药咨询,普及药物知识,指导肿瘤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 肿瘤患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调查

恶性肿瘤对于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1]。使用药物治疗肿瘤,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肿瘤治疗药物本身的选择性较低,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和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肿瘤药物对于肿瘤的治疗尤为重要。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的理念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实践。近年来,卫生部试点推广实施的临床药师制度标志着药学工作的方向已经从“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1]。通过对住院肿瘤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对药学服务的认知程度,分析在肿瘤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必要性,从而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效果,提供更周到的药学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对象为2015年1~5月来我院住院的住院肿瘤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用药问题。然后对采集到的257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

1.2调查方法

针对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本次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和患者需要的药学服务内容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法。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所有调查问卷均当场收回,对问卷进行综合,数据整理,为下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57份,回收率为。其中男116例();女141例()。在所有的调查问卷中,有228例希望得到药师的药学服务,占总数的。

2.2用药情况调查

大多数患者对基本的用药知识有所了解,其中的患者知晓正确的服药时间,的患者清楚自己对那些药物过敏,的患者知道药品应如何存放,这可能与药学人员的用药教育有关,有的患者表示药学人员向其交代清楚了药品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结果也显示出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有的患者出现过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增加药量,的患者曾自行更换过药品。有的患者表示相信药品广告。

2.3需要药学服务内容调查

患者中希望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患者最希望得到的药学服务内容,的患者希望了解药品的适应证。6成左右的患者希望得到药品用法、用量、相互作用方面的内容。同时价格也是患者比较关心的内容,的患者对药品价格、的患者对医保用药目录比较关心。对于药品名称、药品的储存、药品有效期等基本药品信息,患者关心程度较低,分别为、、。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本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有一定的成果,有的患者表示药学人员向其交代清楚了药品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用药教育使患者对于基本的用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的'患者知晓正确的服药时间,的患者清楚自己对那些药物过敏,的患者知道药品应如何存放。有研究显示,很多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过量服药、慢性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从而导致药源性疾病的现象[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的患者出现过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增加药量,的患者曾自行更换过药品。与文献结果一致。因此,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对于患者的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3.1开展用药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用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教育,使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又不被化疗药物的毒性所吓倒;口服化疗药物的依从性教育;治疗结束后的院外用药教育等。为患者建立用药教育卡,可以让患者感觉被重视、被关爱,从心理、意识、身体上主动接受治疗,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用药常识,知道疾病的原因、治疗、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等,使用药教育贯穿全部治疗过程,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3.2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有利于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护

要做到个体化药物治疗,需要了解一部分特殊群体用药,例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并发感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等,全程参与其住院期间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询问变态反应史和用药史,记录每天病情变化及用药,分析用药特点及合理性,完成药历,对该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进行简单评价。

3.3患者用药教育有助于评价临床用药方案

在一些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治疗中,药师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并结合专业特色,配合医师改进化疗方案的制定、止吐、保肝、止痛等辅助治疗,医药护人员相互协作,各自发挥专业特长,使临床药学服务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针对患者不依从性用药的原因,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干预计划。

3.4向医护人员宣传药品信息,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医护人员提供治疗药物相关内容,有助于医师更多层面了解药品信息。选择专题为医护人员进行小型讲座。例如:常用口服药用药时间;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化疗常用镇吐药物及注意事项;铂类药物分代及应用等。

4小结

肿瘤患者的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抗肿瘤药物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限制了药物的使用,影响了药物的疗效[3]。本次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最希望得到的药学服务内容是药品的不良反应,占。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预见和防治的,例如化疗药物顺铂有较强的致吐性[4],应告知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使用甲氧氯普胺或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等药物预防消化道反应[5]。又如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脱发,应提前告知患者一般停止化疗后,头发扔可再生[6]。综上所述,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使患者了解基本的用药知识,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药师也需要增强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与患者的交流,加强与医师护士的合作,共同推进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王伟刚,都素华.212例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6):64-65.

[2]罗美风,彭梅.心内科临床药师为出院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23):1970-1971.

[3]孙静,韩文志.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67-768,803.

[4]韩一萱,张士勇.我院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115-117.

[5]方榕,鲁薇.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用药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2,16(11):1729-1730.

[6]刘欣.化疗药物所致的内分泌紊乱[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8):366-369.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