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胰腺炎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3:04:06

胰腺炎的论文参考文献

探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综上所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探讨.文秘杂烩网, 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早期手术解除胆胰管梗阻,可使病情迅速改善并可减少复发,是治疗ABP的关键,但临床上对此病的早期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将系统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腹及腹腔镜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合理治疗ABP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17~,75岁,平均±岁;均以中上腹部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腹胀、发热等症状。经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胆囊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部分有肝内外胆管扩张;以上患者经明确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39例有黄疸表现,全组血淀粉酶均>500 U/L、尿淀粉酶均>900U/L,血清总胆红素>30mmol/L,APACHEⅡ评分≥8分者31例;主要病因包括:肝外胆管包括胆囊、胆总管结石4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胰腺炎3例,胆道狭窄3例。临床分型:轻症非梗阻型19例,重症非梗阻型17例,轻症梗阻型12例,重症梗阻型14例;入院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1例。

方法

本组随机分为两组,即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31例和腹腔镜介入手术组内镜组,n=31例,两组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于平均入院24h~72h内开始手术,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括约肌切开术、胰腺被膜切开引流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或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术,术后继续按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观察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单个脏器功能障碍、腹腔内大出血、胰瘘、胆瘘、肠瘘、腹腔脓肿、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水、切口感染等。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体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2例均手术成功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住院15~42d,平均住院28d。经术后积极治疗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后并发3例肺部感染,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应激性溃疡,开腹组并发症6例,内镜组2例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内镜组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表1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论

病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报道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发病机制是胆道结石及结石迁移过程中引起短暂的壶腹部梗阻,胆管高压,胆道感染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胆汁返流入胰管,导致胰管及胰泡破裂,胰液外渗,破坏了胰液正常防御机制的结果[5]。其他如解剖学因素、胰腺自身消化、外科手术、胆道蛔虫、肝癌合并胆道出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 旁憩室、十二指肠旁索带、壶腹癌等均可诱发ABP。解除梗阻、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症、代谢支援是治疗此病的4大关键。现代研究认为:彻底治疗ABP并防止复发的根本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较保守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文献报道,首次发病入院即行胆道手术与复发后再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认为临床一般情况改善后行胆道手术是安全的。近来有较多学者认为,经过较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再行手术,弊端较多:1ABP严重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如果短时间内梗阻不解除,胰腺病变会进行性加重,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高;2大部分患者合并胆道感染,非手术治疗难以清除感染源;3在ABP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施行急诊手术,不但增加手术难度,而且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ABP确诊患者应对重要脏器进行评估,合理处理并存病,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近年来,就ABP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也存有一定争议,有报道认为,内镜治疗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对已处在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状态下患者的再次打击,早期内镜干预可明显缩短梗阻型ABP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组研究也证实与开腹组相比,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内镜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内镜治疗能够达到安全、有效、微创、迅速地解除梗阻,引流减压,能够达到分期分步的治疗目的,避免了开腹对腹腔及胰腺组织的损伤和侵袭,对患者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使胰腺脓肿、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把手术风险减小到最低。因此,早期行内镜治疗,完全可以取代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尤其适合于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铁宁,张国庆.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010:79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胰腺病学,2004;41:35-37

[3]曹晓春,张德全.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学杂志,2008,1,2 2:1403-404

[4]魏祝琴,宋宝玉,葛镇江,等.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011,151,0:873-874

[5]Masci E,Mariani A,Curioni S,et factors for pancreatitis following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a meta- *** ysis[J].Endoscopy,2003;3510:830-4

[6]栾宁,刁海星,杨恒,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9:1041-2

[7]Alimoglu O,Ozkan OV,Sahin M,et of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biliary of cholecystectomy on first admissionand after recurrent biliary pancreatitis[J].World J Surg,2003;273:256-9

[8]陈梅福,吴金术,汪新天,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9:844-845

[9]赵福宇,孙有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9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4:97-98

国际胰腺疾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 ISGPS)起步于2005年成立的一个关于术后胰瘘的国际工作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Fistula, ISGPF),最初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关于术后胰瘘客观的国际性的共识,以便对不同的外科研究进行比较。研究组由全球各地的知名胰腺疾病专家组成,基本上都来自国际著名的、大手术量的中心,他们的临床经验都以经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的形式有案可稽。正因如此,该小组制定并最终发表出来的共识和相应定义和分类标准具备极强的指导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每份共识的出台都经历了细致严谨地讨论和审核,确保了质量,因此一面世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不久以后,ISGPF更名为ISGPS。后续在外科领域知名期刊《Surgery》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胰腺外科领域备受关注的共识或指南性质的文章,涉及:胰瘘,胰腺切除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胰腺吻合报告标准,术前病理结果的获取,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扩大的胰腺切除手术,标准的淋巴结清扫,乳糜漏,胰腺吻合方法,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结果报告的标准,远端胰腺切除术后断面处理等议题。我们把这些信息做了总结,分享给读者。仔细研读这些文章,回顾这些共识意见的产生过程,可以深入体会到共识制定过程的严谨和不易。链接: 2005术后胰瘘原文 2016术后胰瘘更新 在ISGPS的定义推出之前,各个外科中心采用的定义标准不同,在不同的报告中,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发病率数据差异极大。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ISGPS回顾既往文献,发现几乎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POPF定义,即便高度专业于胰腺外科的作者也无法提供一个简单、可靠的定义。当话题涉及到研究间比较时,谁也无法说服谁。2005年,为了便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ISGPF将胰瘘定义为:一般意义的胰瘘指的是胰腺导管上皮和另一个充满胰腺来源的富含淀粉酶液体的上皮表面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POPF代表的是胰腺吻合处愈合/闭合失败,或与吻合口不直接相关的胰实质瘘(如起源于粗糙的胰腺表面的瘘),即从胰腺导管系统、胰腺实质或胰腺周围到某个空腔的瘘,而这个空腔并不一定有上皮覆盖(如经外科引流管引出)。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级。A级POPF:最常见,称作“一过性瘘”,没有临床意义。在处理上很少需要变动,在正常临床路径上很少需要改变。B级POPF:需要改变处理策略或调整临床路径,常会推迟出院,或者需要出院后再入院治疗。C级POPF:需要改变处理策略或调整临床路径,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恶化,合并脓毒症和器官功能障碍,可能需要再度探查,延长住院时间。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证据,促使ISGPS在2016年对POPF定义做了更新,不再把A级瘘认为是真正的瘘,将之改称为生化漏(biochemical leak);B级指需要改变临床治疗策略,带管超过3周或者需经内镜或经皮途径调整管道位置;C级则指需要再次手术或者继发一个或多个脏器衰竭甚至致死的情况。链接: 胰腺切除术后出血 ISGPS推荐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 PPH)定义建立在三个指标基础之上:发病时间,部位,出血严重程度。(1)发病时间或早(术后24小时内)或晚(术后24小时以后);(2)位置可以在腔内(如胰腺表面、吻合处、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处或胆道出血)或腔外(如动静脉血管、手术区、外部缝合或钉合处或假性动脉瘤);(3)出血严重程度可轻可重。将早期和晚期出血清晰客观地区分开来,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比较引起PPH的原因,比如术中不恰当的止血;凝血功能异常;胰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胰瘘,或吻合口瘘;或是切术和重建时的技术因素。早期和晚期PPH应该被看作是胰腺手术后两种不同的出血疾病群。轻度出血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的失血(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g/dl)并且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损害,不需要侵入性的干预(再次手术或是血管介入),保守治疗有效。重度出血是指大量的血液流失(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g/dl),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如心动过速、低血压或少尿;治疗上需要输血(>3个单位的红细胞)和/或需要侵入性的治疗措施。链接: 胃排空延迟 胰腺术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可以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DGE:术后第4-7天仍需胃肠减压或术后3天患者因恶心呕吐需要再次插入胃管,并且患者术后7天仍不能耐受固体饮食,但在术后14天之前可以恢复固体饮食;B级DGE:术后7天需重新放置胃管且术后8-14天仍需要保留鼻胃管,或术后14天仍无法耐受正常饮食,但在术后21天前可恢复固体饮食;C级DGE:术后14天仍无法拔除胃管或需要再次放置,或患者在术后21天前仍无法耐受正常饮食。A级DGE对正常胰腺术后病程进展的影响很小,只需细微调整,不会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B级DGE可能需应用胃动力药物和营养支持,常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C级DGE患者则需要对临床治疗作出重大调整,如需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对可能伴发的并发症的治疗,如胰瘘和腹腔脓肿。链接: 标准化的胰腺吻合记录 胰腺切除术后吻合有多种方式,没有哪一种方法具有绝对的优势。既往由于采集记录的信息不全,常导致不同研究间的结果缺乏可比性,建立一个用于记录和报告胰肠吻合的标准化分类体系,可以使未来关于某种胰肠吻合类型的出版物能够更加客观,并进行有效比较。ISGPS归纳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整合了胰腺残余组织相关因素,比如胰管直径、残端游离长度与腺体质地;以及胰肠吻合相关因素,比如使用胰空肠/胰胃吻合、胰管-粘膜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插入)空肠或胃;以及跨越吻合口的支架(内支架或外支架)使用等。除此之外,记录中还应提及辅助治疗措施的使用(比如预防性应用奥曲肽),表面使用或胰管内注射蛋白胶封闭,网膜包裹吻合口;使用的缝线材料(如普理灵、普迪斯、丝线等)和缝线规格;以及缝合技术(连续或间断缝合)。利用这个标准,可以鼓励对特定临床情况下使用特定吻合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价,继而形成针对特定胰腺残余组织情况的最佳实践指南。链接: 术前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提示具备可切除性的胰头部占位,在没有取得组织病理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手术或接受其他治疗一直存有争议。争议的原因在于5%-13%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疾病,在不必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下承担了手术带来的风险。如能在术前取得确定的病理结果,有助于避免无谓的手术。但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内镜活检,术前获取确定性病理结果的难度较大。考虑到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时间窗窄,观察等待可能导致错失手术时机,ISGPS总结各国专家的意见形成共识,强烈推荐对于怀疑恶性的胰头部实性占位患者,可以在没有病理证据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但对于交界可切除性肿瘤如要采取新辅助治疗,则必须取得病理依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实际价值也有较大的争议。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做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也不一定能改变外科医生的切除决策。而且虽然冰冻检查阴性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胰腺切除,但假阴性率为7-26%,导致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增加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苦。另外,在最终证实良性但已接受胰腺切除手术的病例中,30-43%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随着认识深入,这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诊断率逐渐提高。对于高度怀疑AIP者,强烈建议在检测血清IgG4的基础上活检,如活检无恶性肿瘤相关特征,建议接受短期类固醇激素治疗。链接: 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 53%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仅15%-20%的患者可能适宜做根治性切除,高达25%的患者为局部进展性疾病,肿瘤可能因侵犯周围主要血管而无法切除。针对此类患者,需建立一个标准,用于在术前判断其是否属于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BRPC)。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肿瘤与血管关系的最主要手段,ISGPS建议术前以CT扫描为基础评估可切除性,静脉、动脉受累需要区别对待。目前BRPC被定义为:①无远处转移;②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受累及、扭曲、狭窄、闭塞时,远近段血管条件良好,允许切除后重建;③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短节段受累,或累及肝动脉,但未累及腹腔干;④肠系膜上动脉(SMA)受累周径≤180°。SMV/PV轴是胰头颈部肿瘤最常累及的血管,不同的侵犯程度导致治疗方法有所区别。ISGPS建议:针对孤立静脉受累的BRPC,没有证据建议患者应接受新辅助治疗。术中评估,如果肿瘤有可能做到R0切除,那么即便面临更多的风险,也可以行静脉切除,以期获得最大受益。如果实施静脉切除,建议要详细记录具体类型为:I型,静脉壁部分切除,直接缝合;II型,静脉壁部分切除,补片修补;III型,静脉节段切除,一期吻合;IV型,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植入、至少两处血管吻合。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影像学检查提示因动脉受累被诊断为BRPC的患者,建议接受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动脉血管的关系。如探查确认动脉受累,强烈建议应将接受姑息治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此外,针对动脉受累的情况,并没有I级证据推荐新辅助治疗。因此,此类患者只建议在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如已接受了新辅助治疗,病情没有出现进展(远处转移)且患者体力状态评分合格,建议手术探查尝试切除。同理,非根治性切除手术也只适用于在开展临床研究的背景下进行。是否属于根治性手术,切缘的判定,要依赖病理检查结果确认,ISGPS强烈建议采纳英国皇家病理医师学院(RCPath)的病理检查程序和R1定义。报告肿瘤切缘应该包括:前、后、中央或SMV沟、SMA、胰腺断面、胆管、肠管共七处,这其中后切缘与SMV/PV轴、SMA切缘的意义最为显著。链接: 扩大的胰腺切除术 与交界可切除性肿瘤不同,局部进展性肿瘤侵犯相邻的器官,可能导致“不可切除”的预判。为了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有时需要做切除额外器官的“扩大的胰腺切除术”。ISGPS对“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概念专门做了梳理,界定了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远端胰腺切除、全胰切除术的切除范围,以及相对应的扩大的胰腺切除术的定义。扩大的胰腺切除术在原标准手术范围的基础上,需要联合一个或多个脏器、血管、系膜结构的切除,具体切除的器官以及范围根据原发肿瘤的位置略有区别,由于临床数据有限,尚无法基于额外切除的具体器官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预后评价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因为胰腺切缘阳性而需要向左或向右扩大胰腺切除范围不是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扩大的胰腺切除术概念的确定,使得“可切除性”胰腺癌的概念范围有所扩大,当肉眼观察切缘阴性以及不存在远处转移,剩余或重建的内脏血管能够为保留的器官提供充足血供时,局部进展性肿瘤就可以被认为是“可切除的”。另外,也有很多此类患者接受潜在降期治疗(新辅助治疗,比如化疗或放化疗)后再接受扩大的胰腺切除术,虽然初步结果看起来很鼓舞人心,但评估这种方法对长期存活影响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有赖进一步研究,以专科为主导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是发展的方向。链接: 扩大淋巴结清扫 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是生存的重要预测指标。但胰腺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并非越大越好,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风险和生存受益存有争议,且争议较大,ISGPS的专家们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内容未达成共识。ISGPS已形成的共识是:日本的胰腺学会关于淋巴结分组的命名法被广泛接受。与标准淋巴结清扫术相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实际生存受益有限,ISGPS不推荐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胰头部肿瘤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应力争切除第5,6,8a,12b1,12b2,12c,13a,13b,14a,14b,17a和17b组淋巴结。ISGPS专家们对8p组淋巴结争议极大,未达成共识,故对常规切除第8p组淋巴结不做强烈推荐。同样由于争议,以及文献报道的差异,虽然有研究证实16b1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频率较高,但无法就常规切除16b1组淋巴结作强烈推荐。此外,为避免术后慢性腹泻、体重减轻等并发症,要注意只切除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的淋巴结(14a,14b),而不推荐完整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不应切除腹腔干旁淋巴结。该淋巴结清扫术也适用于壶腹周围癌和有恶性潜能的囊性新生物患者。 胰体尾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行胰腺切除时标准淋巴结清扫应包括位于脾门部的第10组,沿脾动脉的第11组和沿胰体尾部下缘的第18组。第9组只有在肿瘤局限于胰体部时才建议切除。此外,淋巴结清扫对获得足够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期十分重要。ISGPS强调至少应切除12-15枚淋巴结以保证病理学N分期的准确性。阳性淋巴结与总淋巴结比例(阳性比,LNR)被认为是存活率低的重要预测因子。LNR越大,预后越差。LNR>是存活率的负面独立预测因子。病理医生在检查标本时,应明确该患者是否接受过术前新辅助化疗。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化放疗之后,病理医生能检出的淋巴结数量减少。此时,可以接受淋巴结数<15枚的情况。术中发现标准淋巴结清扫平面以外有可疑淋巴结,应该将之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对切除平面以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相对健康的接受胰腺切除手术,无法手术的接受姑息治疗,两种方式均是可以接受的治疗方式。链接: 乳糜漏的定义和分类 摘译 乳糜漏(chyle leak,CL)是腹部手术后公认的潜在严重并发症。ISGPS提出的乳糜漏定义为:术后3天或3天以后,引流管或引流部位或伤口引流出乳白色液体,其中甘油三酯含量≥110㎎/dL()。ISGPS认为不管报道的引流量多少,CL都是有临床意义的,因此该定义没有整合纳入引流量数值。CL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处理方法、住院时间分为3级。A级是指无临床相关症状的乳糜漏,不会延长住院时间,只需限制经口饮食,无需其他特殊治疗措施;B级需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限制性鼻饲营养和/或完全肠外营养,介入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长期保留术中放置的引流管,或药物治疗(如奥曲肽)控制乳糜漏。B级常与住院时间延长直接相关。患者可能会原位带管出院或因乳糜漏再次住院;C级需要接受更多的有创治疗如介入影像引导下淋巴管栓塞/硬化、ICU治疗、手术探查和腹腔静脉分流,或由乳糜漏直接导致死亡。需要再次住院接受前述有创治疗的CL患者要由B级更改为C级。链接: 胰腺吻合的方法 摘译 “临床肝胆病杂志”微信公众号刊登链接 过去20年来胰腺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PD术后理想的胰腺吻合(pancreatic anastomosis,PA)重建方法。直到目前都没有形成某一种PA方法效果最优的统一认识,由PA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仍然很高。各医学中心完成PA的方法,以及在胰管支架、生长抑素类似物、引流以及其他假定可能降低CR-POPF发生的辅助措施的使用方面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差异。ISGPS关于PD术后PA的立场声明是:不管是胰胃吻合还是胰肠吻合,CR-POPF的发生率没有实质性差异。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外科医师,持续采用某一种标准化的技术是减少CR-POPF发生率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不常规推荐内支架或外支架,但对高危胰腺,可考虑使用外支架。只应在高危患者中考虑常规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对于可以忽略/低POPF风险的患者,可以不放置预防性腹腔引流;对于中/高风险的患者,如果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活性小于5000U/L,可在术后第3天早期拔除引流管。不推荐特殊缝合材料,组织密封剂以及生物补片。胰瘘风险评分是CR-POPF的预测工具,可以帮助选择性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和胰周引流。胰腺外科领域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的RCT专门评估特定的术中情境。链接: 胰腺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治疗 摘译 营养不良是手术相关并发症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估应常规进行。除体重减轻量和体重指数外,还应在术前评估肌肉减少症和肌肉减少性肥胖,它们是近远期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因子。现有资料表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某种特定类型的胃肠重建技术,在营养方面,并未显示出具有任何确切的优势。术后早期恢复口服进食是安全的,在加速康复治疗原则下应予以鼓励,但是如果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经口进食耐受性差,应立即补充人工营养。目前,对于存在不严重的术后胰瘘(即所谓的生化瘘)但临床症状稳定的患者,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禁食有益,但是,对存在临床相关性胰瘘的患者给予经口饮食时,需要特别关注。当需要人工营养支持时,只要有可能,都应尽量选择肠内营养而不是肠外营养。手术后,无论胰腺切除类型和术后重建方式,都应仔细监测是否存在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虽然粪便弹性蛋白酶-1是用来监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最简便易用的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以及局部晚期疾病的患者都应常规接受胰酶替代治疗,且术后持续至少6个月,原因是未经治疗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紊乱。链接: 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结果的报告 为了规范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后结果报告的框架,ISGPS制定了本标准。共包括4个方面的核心信息:术前的临床基线;病变腺体的形态学;新的,标准化的手术专门术语;最小化的结果数据集。4项内容集合到一起,反应报告结果的综合框架。采用这个标准,有助于进行各个中心间的比较研究,帮助改善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具体的相关信息如下。临床基线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持续时间,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使用时间,有无糖尿病,有无外分泌功能不全,前期干预措施(放射,内镜或外科),术前生活质量(EQ-5D-5L或者类似评分),术前工作情况。形态学信息包括:最大胰管直径,胰头前后径,胰腺腺体钙化,胰管结石,胰管狭窄,门静脉通畅状态,合并胆道狭窄,合并十二指肠狭窄。手术术语信息包括:纵向胰腺空肠吻合,纵向胰腺空肠吻合合并胰头部分切除,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伴胰颈横断,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不伴胰颈横断,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切除+ -胰岛自体移植,远端胰腺切除+ -脾切除。结果数据包括:采用Dindo-Demartines-Clavien分级的住院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术后糖尿病,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90天内再手术率,手术病死率(住院时,90天内,12个月内),术后生活质量(EQ-5D-5L或者类似评分),术后工作情况。链接: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腺残端的处理 在回顾总结了一系列采用ISGPS制定的POPF定义的文献资料后,其中包括16项随机试验,ISGPS制定了(关于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腺残端处理的)一组共识,包括14个方面的信息。达成强烈共识的是:不管是采用手工缝合或者闭合器闭合的方法处理胰体尾切除术后胰腺残端,POPF发生率没有差别;闭合器闭合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胰体尾切除;不管采用能量组织闭合器械或者化学闭合器械或者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不影响POPF发生率;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或者机器人手术,POPF发生率没有差别;POPF发生率与一个或者多个患者本身有临床意义的风险因素有关联。在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支架,残端关闭,残端吻合,和腹腔引流这些方面,仅达成较弱的,或者有条件的共识。达成强烈共识的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对改进临床实践以及(有关事项的)优先级设定有意义。而对8个较弱的共识,有待新的改进,以及大型多中心研究来决定未来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虽说专家共识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低于随机对照研究,但在胰腺外科要开展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十分困难,而且,即便已经成功开展的研究,有时因为采用定义标准的不同,结果也缺乏可比性。从这个角度来看,ISGPS的系列共识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有些定义或共识其实非常简单,但它的意义在于为世界各中心的研究数据相互比较提供了一系列参考标准,以此为准开展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得到提升,有助于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国内有病例数的优势,参考ISGPS共识开展研究,能够产生强有力的循诊医学证据,有利于我国的胰腺外科专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对胰腺外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读者也需要客观地看,ISGPS系列共识指南也有局限,在实际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别国的经验有时并不能照搬,而是需要适应我国国情。令人鼓舞的是,以苗毅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胰腺专家的身影出现在上述共识的制定以及文章的撰写发表过程中,有理由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胰腺外科事业的规范化发展,未来可期!注:以下是关于ISGPS共识的相关介绍文章。

犬的胰腺炎毕业论文

饮食上就要忌油腻,之前我家主子胰腺炎吃火腿肠和肥肉造成的,是有吐血的迹象,而且还频繁的做伸懒腰动作,不吃不喝没精神,在医院给输液了3天精精神好点,回家后医生让我们买了潘克里来调理的,现在已经吃了快一个月了,情况好了太多,而且现在也不吐了。

犬的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边及胃后方,即在腹腔前方位置。胰腺的功能是消化蛋白质、脂质及多糖类。一般而言,犬胰腺炎不分年龄和性别都会发生,但也有报告表示,中等年纪、肥胖且少动的母犬容易罹患此病。 什么是犬胰腺炎 犬胰腺的炎症反应般说来可以分为三型:急性、慢性及复发型。急性型又分为轻微和严重两类。前者发展属于自体限制,不会有多重系统上的问题及并发症:后者病程则属于进行性,会有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及慢性的并发症如下: 1、急性并发症:休克、体温变低、腹膜炎、腹腔内脂肪坏死、败血症、黄疸、急性寡尿性肾衰竭,肠活动力下降、低血钙、高血糖和呼吸困难。 2、慢性并发症:胰腺出现脓疡及空泡化、胰腺纤维化及萎缩,胆管阻塞造成肝病。 犬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1、犬肥胖或长期食用高脂食物。 2、罹患高脂血症(雪纳瑞与此有关)。 3、经类固醇治疗的病犬或高督上腺皮质功能症。 4、胰管内部压力上升,致使犬的胰液不得外流。 5、胰管阻塞(十二指肠炎、水肿、肿瘤或寄生虫异常移动)。 6、感染(上行性肠内细菌、犬小病毒感染、弓虫病或胰蛭)。 7、腹腔受损或开刀。 8、胰腺缺血,低血压或栓塞。 9、高血钙症。 犬胰腺炎的临床症状 犬的胰腺炎临床症状不定,亦缺乏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呕吐,食欲消失、腹部疼痛,抑郁、脱水、前端腹部触诊时有疼痛反般、下痢(有叫会是出血性),发烧(因为炎症反应)、虚弱,甚至休克。 犬胰腺炎的诊断方式 可以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进行诊断。 1、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检验:可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腹水分析、生化检验、放射学检验和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确定病症。 犬胰腺炎的防治措施 1、通常需要住院给予点滴治疗,如果呕吐状况严重时,需要禁食。食物也应避免高蛋白及高脂肪性食物,如果是开放式胰腺炎(肺液进入腹腔),就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2、食饵疗法:应饲给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3、对症疗法:有脂肪泻者,应补给胰酶制剂及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及锊剂。为抑制胰腺分泌,经常给予制酸解痉药。 4、有糖尿病者按糖尿病处理。 一般而言,此病不分年龄和性别都会发生,但也有报告表示,中等年纪、肥胖且少动的母犬容易罹患此病。另外,雪纳瑞及腊肠犬患胰腺炎的较多。如果胰腺本身严重坏死,狗狗的死亡率就会相当高。

胰腺炎并胆囊结石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并观察疗效。结果 77例LC,其中成功74例,3例因炎症黏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11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4例,均行LC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老年人;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明显优势,随着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及经验的积累,以及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出现,腹腔镜手术的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广泛应用到胆囊、胃肠[1-2]、肝脏[3]、胰腺[4]、疝气[5]、泌尿[6]、妇产[7]等疾病。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技术的日渐成熟,各类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但老年患者合并症多,病情进展快,手术耐受性差,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存在较大难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 月对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患者77例行LC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77例中男21例,女56例,年龄60~81岁,平均(69±2)岁,均表现为右上腹痛或压痛,伴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示胆囊明显肿大54例,均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有漂浮絮状物;提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9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8例。11例B超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 cm,均未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发病时间:72例<72 h,5例>72 h。术前合并其他内科疾病59例(),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共41例(),高血压病39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2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肝功能异常6例()。按腹腔镜术中所见及病理分类:急性单纯性胆囊炎67例,化脓性胆囊炎9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建立气腹,CO2气腹压力控制在~ kPa,采用四孔法技术,先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黏连情况,分开大网膜及黏连组织,先显露胆囊,若胆囊张力高则在胆囊底下方约2 cm处进行减压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如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黄疸史,术前直接胆红素升高、B超示胆管扩张者,均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感染、术中显示不清的LC术后常规肝下放置引流管,严重者中转开腹。2 结果 本组77例急性胆囊炎中,74例LC成功,其中11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4例,均行LC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因Calot三角炎症黏连严重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中转手术率。手术时间(65±25)min。术后腹腔引流液(60±25)mL。一般术后1~3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2)d。无肝外胆管损伤、胆囊动脉出血再手术、肠管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1)起病隐匿,临床体征不典型;(2)病情重,病情进展快;(3)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多。老年人发病前有较重的伴随疾病者可达到65%,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些伴发病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有无伴随病其病死率分别为16%及7%。 手术时机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争取早期手术。毛静熙等[8]认为,急性胆囊炎影响手术的唯一因素是发病时间,程章林等[9]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发病72 h。Koo等[10]也认为病程是决定LC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等因素,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病程进展快,保守治疗效果差,易发生胆囊化脓、积脓、坏疽、穿孔,产生严重后果。除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外,均应争取在发病48~72 h内施行LC;此时胆囊及肝门处黏连多为纤维索性,局部水肿不严重,与周围黏连容易分离,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中转开腹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操作轻柔,加强心电监护,建立气腹应低流量,持续气腹压力不宜太高,应控制在~ kPa,穿刺时注意防止皮下气肿,手术后注意排尽腹腔内CO2气体,同时麻醉不宜过深,以保证手术完成时,患者能迅速清醒[11]。 急性炎症期胆囊往往肿大、充血、水肿,与周围黏连、解剖不清。分离黏连时应采用先分离胆囊周围的黏连和电切分离的方法,逐渐将黏连分离到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的交界部位,确认壶腹部,解剖出胆囊管,再追踪胆囊管的远端走行,但不要过多地向胆总管方向游离,以免损伤胆(肝)总管,这在胆囊管短粗时,显得特别重要。张力过高时,造成夹持困难,妨碍了显露Calot三角及胆囊颈管,此时可于胆囊底部穿刺减压,但减压不宜过大,须保持部分张力,以利于Calot三角解剖分离及胆囊剥离。胆囊壁厚水肿仍难以抓持者于胆囊壶腹部剪开,单层抓持。原则上是宁伤胆囊,不伤胆管。胆囊在急性炎症期组织水肿、脆弱,应避免分离时将胆囊管骨骼化。在用钛夹夹闭胆囊管时,不要用力太大,以免部分夹断管道,术后残端坏死、脱落而发生胆漏。如遇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时,在术中必须紧靠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处囊壁分离,分开Calot三角后方后,再分离肝胆囊三角,弄清胆囊管与胆(肝)总管或右肝管的关系后,再处理胆囊管。解剖Calot三角确有困难,应考虑逆行、逆行与顺行结合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三角的出血,不可慌张,不可随意乱夹、乱凝以免造成胆道侧壁伤或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胆管闭锁、电灼伤。正确处理方法是迅速夹住出血点,清洁术野,辨清解剖后予以结扎。

探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综上所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探讨.文秘杂烩网, 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在我们国家,50%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结石引起的,根据医学的“共同通道学说”,在解剖上7080%的胆总管和胰管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如果胆囊结石中的结石经过胆囊颈部排出到胆总管内,梗阻在与胰腺开口处,就会造成了梗阻,引起了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该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早期手术解除胆胰管梗阻,可使病情迅速改善并可减少复发,是治疗ABP的关键,但临床上对此病的早期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将系统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腹及腹腔镜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合理治疗ABP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17~,75岁,平均±岁;均以中上腹部痛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腹胀、发热等症状。经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胆囊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部分有肝内外胆管扩张;以上患者经明确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其中39例有黄疸表现,全组血淀粉酶均>500 U/L、尿淀粉酶均>900U/L,血清总胆红素>30mmol/L,APACHEⅡ评分≥8分者31例;主要病因包括:肝外胆管包括胆囊、胆总管结石47例,肝内外胆管结石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急性胰腺胰腺炎3例,胆道狭窄3例。临床分型:轻症非梗阻型19例,重症非梗阻型17例,轻症梗阻型12例,重症梗阻型14例;入院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1例。

方法

本组随机分为两组,即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31例和腹腔镜介入手术组内镜组,n=31例,两组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于平均入院24h~72h内开始手术,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括约肌切开术、胰腺被膜切开引流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或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周引流术,术后继续按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观察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单个脏器功能障碍、腹腔内大出血、胰瘘、胆瘘、肠瘘、腹腔脓肿、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水、切口感染等。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体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2例均手术成功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住院15~42d,平均住院28d。经术后积极治疗均痊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后并发3例肺部感染,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应激性溃疡,开腹组并发症6例,内镜组2例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内镜组均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表1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d

3 讨论

病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报道认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主要发病机制是胆道结石及结石迁移过程中引起短暂的壶腹部梗阻,胆管高压,胆道感染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使胆汁返流入胰管,导致胰管及胰泡破裂,胰液外渗,破坏了胰液正常防御机制的结果[5]。其他如解剖学因素、胰腺自身消化、外科手术、胆道蛔虫、肝癌合并胆道出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 旁憩室、十二指肠旁索带、壶腹癌等均可诱发ABP。解除梗阻、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症、代谢支援是治疗此病的4大关键。现代研究认为:彻底治疗ABP并防止复发的根本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较保守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文献报道,首次发病入院即行胆道手术与复发后再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认为临床一般情况改善后行胆道手术是安全的。近来有较多学者认为,经过较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再行手术,弊端较多:1ABP严重程度与梗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如果短时间内梗阻不解除,胰腺病变会进行性加重,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高;2大部分患者合并胆道感染,非手术治疗难以清除感染源;3在ABP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施行急诊手术,不但增加手术难度,而且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ABP确诊患者应对重要脏器进行评估,合理处理并存病,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近年来,就ABP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也存有一定争议,有报道认为,内镜治疗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对已处在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状态下患者的再次打击,早期内镜干预可明显缩短梗阻型ABP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组研究也证实与开腹组相比,内镜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内镜治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内镜治疗能够达到安全、有效、微创、迅速地解除梗阻,引流减压,能够达到分期分步的治疗目的,避免了开腹对腹腔及胰腺组织的损伤和侵袭,对患者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使胰腺脓肿、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把手术风险减小到最低。因此,早期行内镜治疗,完全可以取代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尤其适合于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铁宁,张国庆.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010:79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胰腺病学,2004;41:35-37

[3]曹晓春,张德全.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学杂志,2008,1,2 2:1403-404

[4]魏祝琴,宋宝玉,葛镇江,等.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011,151,0:873-874

[5]Masci E,Mariani A,Curioni S,et factors for pancreatitis following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a meta- *** ysis[J].Endoscopy,2003;3510:830-4

[6]栾宁,刁海星,杨恒,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9:1041-2

[7]Alimoglu O,Ozkan OV,Sahin M,et of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biliary of cholecystectomy on first admissionand after recurrent biliary pancreatitis[J].World J Surg,2003;273:256-9

[8]陈梅福,吴金术,汪新天,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9:844-845

[9]赵福宇,孙有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9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4:97-98

急性胰腺炎的毕业论文

探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综上所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探讨.文秘杂烩网, 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哥几个几个号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写具体的病例就可以了。当时写的《护理延伸服务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效果研究》,也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帮了好大的忙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效果电子护理病历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探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口腔正畸矫治器的护理胸腔镜肺大泡切除47例围手术期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护理整体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学院护生社区护理实习模式比较研究自理学说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中的应用自理学说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中的应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及评价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循证护理实践障碍因素及对策中晚期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的围手术期护理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与护理糖尿病足护理单的临床应用浅析134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分析9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Orem自理模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阻塞并发症的护理5E康复模式在提高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儿童头面部巨大黑痣的护理老年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你的论文题目定了没啊,你这个范围挺广大的呢,华诚论文服务网上有很多范文,甚至找他们来帮你写也可以的

犬胰腺炎论文答辩ppt

犬的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边及胃后方,即在腹腔前方位置。胰腺的功能是消化蛋白质、脂质及多糖类。一般而言,犬胰腺炎不分年龄和性别都会发生,但也有报告表示,中等年纪、肥胖且少动的母犬容易罹患此病。 什么是犬胰腺炎 犬胰腺的炎症反应般说来可以分为三型:急性、慢性及复发型。急性型又分为轻微和严重两类。前者发展属于自体限制,不会有多重系统上的问题及并发症:后者病程则属于进行性,会有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及慢性的并发症如下: 1、急性并发症:休克、体温变低、腹膜炎、腹腔内脂肪坏死、败血症、黄疸、急性寡尿性肾衰竭,肠活动力下降、低血钙、高血糖和呼吸困难。 2、慢性并发症:胰腺出现脓疡及空泡化、胰腺纤维化及萎缩,胆管阻塞造成肝病。 犬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1、犬肥胖或长期食用高脂食物。 2、罹患高脂血症(雪纳瑞与此有关)。 3、经类固醇治疗的病犬或高督上腺皮质功能症。 4、胰管内部压力上升,致使犬的胰液不得外流。 5、胰管阻塞(十二指肠炎、水肿、肿瘤或寄生虫异常移动)。 6、感染(上行性肠内细菌、犬小病毒感染、弓虫病或胰蛭)。 7、腹腔受损或开刀。 8、胰腺缺血,低血压或栓塞。 9、高血钙症。 犬胰腺炎的临床症状 犬的胰腺炎临床症状不定,亦缺乏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呕吐,食欲消失、腹部疼痛,抑郁、脱水、前端腹部触诊时有疼痛反般、下痢(有叫会是出血性),发烧(因为炎症反应)、虚弱,甚至休克。 犬胰腺炎的诊断方式 可以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进行诊断。 1、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检验:可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腹水分析、生化检验、放射学检验和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确定病症。 犬胰腺炎的防治措施 1、通常需要住院给予点滴治疗,如果呕吐状况严重时,需要禁食。食物也应避免高蛋白及高脂肪性食物,如果是开放式胰腺炎(肺液进入腹腔),就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2、食饵疗法:应饲给低脂肪、高蛋白食物。 3、对症疗法:有脂肪泻者,应补给胰酶制剂及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及锊剂。为抑制胰腺分泌,经常给予制酸解痉药。 4、有糖尿病者按糖尿病处理。 一般而言,此病不分年龄和性别都会发生,但也有报告表示,中等年纪、肥胖且少动的母犬容易罹患此病。另外,雪纳瑞及腊肠犬患胰腺炎的较多。如果胰腺本身严重坏死,狗狗的死亡率就会相当高。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