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直角三角形的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9:03:27

直角三角形的作用研究论文

自己要改动一下, 不能直接用哦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 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 在国外,尤其在西方,勾股定理通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这是由于,他们认为最早发现直角三角形具有“勾2+股2=弦2”这一性质并且最先给出严格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 实际上,在更早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一定理的某些特例.除我国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发现勾股定理外,据说古埃及人也曾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法则来确定直角.但是,这一传说引起过许多数学史家的怀疑.比如,美国的数学史家M·克莱因教授曾经指出:“我们也不知道埃及人是否认识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知道他们有拉绳人(测量员),但所传他们在绳上打结,把全长分成长度为3、4、5的三段,然后用来形成直角三角形之说,则从未在任何文件上得到证实.”不过,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几块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的泥版书,据专家们考证,其中一块上面刻有如下问题:“一根长度为30个单位的棍子直立在墙上,当其上端滑下6个单位时,请问其下端离开墙角有多远?”这是一个三边为3:4:5三角形的特殊例子;专家们还发现,在另一块版板上面刻着一个奇特的数表,表中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数字,这是一个勾股数表:最右边一列为从1到15的序号,而左边三列则分别是股、勾、弦的数值,一共记载着15组勾股数.这说明,勾股定理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例谈椭圆与三角形相关问题解析几何与三角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两者结合能体现两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而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的试题历来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频频出现,各省和全国高考卷对此也情有独钟.本文就以椭圆和三角形相关问题作一归例谈解析.粗;一、三角形边长问题例1设只、抓为椭圆兰十丝=1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已知尸、抓、几是一个直94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l>IP不飞I,求里旦的值.IP不’2l分析:利用定义,求出两焦半径即可将问题解决.但根据直角的位置,分两种情解:(l)若乙尸凡式为直角,则}PFl}2二}PFz}2+l名FzI,,…}PF,}2=(6一IPF,l)’+20,得}PF,l=14.。。.4}尸F,}7—,廿?21=一,…二二丁,=一33}件铆2(2)若乙FIPFz为直角,则IFIFzlz=IPFzlz+IPFI尸,…20:lPF.}2+(6一}PF,l)’,得IPFI}=4,IPFI.二2,故塑二2.!丹U本题还可以根据椭圆的对称性,求出P点的坐标:略解如下(l)若乙PFzFI为直角,P(二,力满足方程组。V了兰+竺=l’’“94拭吓,{),..·器7一2一一扩扩=(2)若乙乙PFz为直角尹(:,力满足方程组x2—十9丝=l4n13V污es1--1—终可亏!5/四l二2.}PFzl说明:本题的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位置没有确定,要分类讨论,这点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解题不全,其二是解题利用方程的思想.髻撇鑫全、离心率问题例2已知脆椭圆兰+止=1(a>。>0)上一点.只、兀是左右两焦点在△抓PF,中.若矿乙2乙凡外飞二90“,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法一:设P(x。,y0),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PFll=a+ex0,}PFzl=a一:。,丫乙凡PFz=900,:.}PF,lz+IPFz臼几月,,即az+e、;二2c,,则了鉴2c,,.,.:.。·{粤,‘}·二〕卫二又因为0b>0)上一点了bzA、B是长轴的两个端点,如果椭圆上存在一点Q使得乙AQB=1200.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翼纂l戴弃角形面积何题以椭圆为载体考查三角形面积问题,或以三角形面积为载体考查椭圆的问题是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例32oo7浙江卷)如图,直线:二k:+b与椭圆吐十4户l交于A,B两点,记△AoB的面积为s.(I)求在k=O,0

我这儿有一个勾股定理的论文,我自个儿做的,你参考一下吧勾股定理的应用与证明摘要 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那么这种特殊的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在生活中又有什么应用呢?人们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特性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数学公式中常写作a2+b2=c2。本文将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它的多种证明方式,并进行讨论。一、前言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还有变形公式:AB= ,如:一条直角边是a,另一条直角边是b,如果a的平方与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上面就是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树毕达哥拉斯树由无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构成。形状好似一棵树,所以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树。 因为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所以两个相邻的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相邻的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这么有趣的图案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来的一个可以无限重复的图形。可见,勾股定理十分有趣。二、应用及证明方式1、最早勾股定理的应用 从很多泥板记载表明,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这里只举一例。例如公元前1700年的一块泥板(编号为BM85196)上第九题,大意为“有一根长为5米的木梁(AB )竖直靠在墙上,上端(A)下滑一米至D。问下端(C)离墙根(B)多远?”他们解此题就是用了勾股定理,解:如图 设AB=CD=l=5米,BC=a,AD=h=1米,则BD=l-h=5-1米=4米 ∵a= = =3米,∴三角形BDC正是以3、4、5为边的直角三角形。2、赵爽弦图及青朱出入图 赵爽弦图在幅弦图中,以弦为边长得到的正方形是由4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为 ;中间小正方形边长为(b-a),则面积为(b-a)2。于是便可得如下的式子: 4× +(b-a)2=c2 化简后便可得:3、欧几里德射影定理证法 如图,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 =AD?DC, (2) =AD?AC , (3) =CD?AC 。 由公式(2)+(3)得: + =AD?AC+CD?AC =(AD+CD)?AC= , + =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

有关三角形的毕业论文

三点确定平面,三点测距法,多了……

例谈椭圆与三角形相关问题解析几何与三角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两者结合能体现两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而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的试题历来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各级各类考试中频频出现,各省和全国高考卷对此也情有独钟.本文就以椭圆和三角形相关问题作一归例谈解析.粗;一、三角形边长问题例1设只、抓为椭圆兰十丝=1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已知尸、抓、几是一个直94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l>IP不飞I,求里旦的值.IP不’2l分析:利用定义,求出两焦半径即可将问题解决.但根据直角的位置,分两种情解:(l)若乙尸凡式为直角,则}PFl}2二}PFz}2+l名FzI,,…}PF,}2=(6一IPF,l)’+20,得}PF,l=14.。。.4}尸F,}7—,廿?21=一,…二二丁,=一33}件铆2(2)若乙FIPFz为直角,则IFIFzlz=IPFzlz+IPFI尸,…20:lPF.}2+(6一}PF,l)’,得IPFI}=4,IPFI.二2,故塑二2.!丹U本题还可以根据椭圆的对称性,求出P点的坐标:略解如下(l)若乙PFzFI为直角,P(二,力满足方程组。V了兰+竺=l’’“94拭吓,{),..·器7一2一一扩扩=(2)若乙乙PFz为直角尹(:,力满足方程组x2—十9丝=l4n13V污es1--1—终可亏!5/四l二2.}PFzl说明:本题的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位置没有确定,要分类讨论,这点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解题不全,其二是解题利用方程的思想.髻撇鑫全、离心率问题例2已知脆椭圆兰+止=1(a>。>0)上一点.只、兀是左右两焦点在△抓PF,中.若矿乙2乙凡外飞二90“,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法一:设P(x。,y0),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PFll=a+ex0,}PFzl=a一:。,丫乙凡PFz=900,:.}PF,lz+IPFz臼几月,,即az+e、;二2c,,则了鉴2c,,.,.:.。·{粤,‘}·二〕卫二又因为0b>0)上一点了bzA、B是长轴的两个端点,如果椭圆上存在一点Q使得乙AQB=1200.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翼纂l戴弃角形面积何题以椭圆为载体考查三角形面积问题,或以三角形面积为载体考查椭圆的问题是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例32oo7浙江卷)如图,直线:二k:+b与椭圆吐十4户l交于A,B两点,记△AoB的面积为s.(I)求在k=O,0

三角形的稳定性 比较教材和网上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描述,应该说各有千秋。网上的描述明确地揭示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特征“边长确定,则大小、形状唯一”,而教材上的描述则显得亲切、形象,与生活十分贴近。 将三角形稳定性明确定位于“边长确定,大小、形状也就确定”,先用小棒围三角形,再借助经典的拉三角形、多边形木架验证之。这样的教学不仅形象、易懂,而且科学、明确地指向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有效地避免了理解上的歧义。现在回过头再来解释文章开始提及的两个问题,就显得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了。 四根小棒围成的三角形木架虽然有两条边长度固定,但它的第三条边由两根小棒组成,它两端点间的距离随两根小棒的活动而变化。边的长度不确定,其形状、大小也就不能确定。由此可见,以前我们习惯的说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不严密,严密的说法应该是:“边长确定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为判断某图形是否具有“稳定性”,要看该图形“如果边的长度确定,所围成的图形形状、大小能否确定”。用长度确定的四根钢管焊车架,可以焊成各种形状的图形,显然不具有数学意义上的“稳定性”。当然,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例子正好又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钢管之所以“拉不动”,是因为它是铁做的,四条边被焊在一起,四个顶点中任意三个相邻的顶点间的距离不能改变,即“三角形三条边长确定”。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定义,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确定,其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 由此得出三角形稳定性-定理: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函数中的数形结合研究性论文

中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比较明显的地方当然是函数这一块了,函数中的值域,最值,单调性以及函数的工具导数这几方面比较具体,你可以找些具体的题目,在高三总复习资料上对应的部分一定有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给初学三角函数者的几点建议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之一,高考试卷一般会出现一大题两小题,大约20分,超过卷面分值的十分之一,是高中学习的重点。由于三角函数的性质多,公式杂,变化大,导致初学者在学习时因不得要领而感觉困难重重,处理问题时又因为不会灵活运用而处处受阻,因此也成为学习的难点。在此,笔者给初学者们几点建议,希望对初学者在此章学习中有所帮助,避免以后出现消极心理。 1.定义的掌握与运用。初中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直角三角形在锐角中定义的,而高中是借助单位圆给出的,初学者应对这两个定义进行相对比较,感受单位圆的重要性,为后面直观讨论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奠定基础。在掌握概念的同时应初步学会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例如:根据角的终边所处的位置能迅速的判断出此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符号以及已知终边上的一点的坐标能求出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值。 2. 三角函数线的应用。三角函数线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几何工具,它是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体现,初学者应熟练掌握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作法,并能运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证明三角不等式,和解一些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记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其它的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用这些值通过诱导公式推导出。 4.公式的推导型记忆。三角函数的公式是令初学者最头痛的事情,有同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展开式,倍角公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老师还会补充一些公式,如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万能公式。为方便忆有些老师在诱导公式里还给大家总结出一些口诀,如“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接触口诀之初,学生如获珍宝,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混为一谈,不知所云,变什么、看哪个象限都很模糊,简直就是一头雾水。在此,笔者是不主张硬记和找规律记忆的,笔者鼓励初学者应该进行推导型记忆,三角函数的公式看起来多而杂,其实不然,它们都是可以相互推导的,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用定义推导的,诱导公式是在单位圆中推导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展开式除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外,其它的都是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的,推导过程课本上是有的,笔者建议在记忆公式时,初学者应该立足于推导,并且是自己推导、反复推导,真正体会公式之间的联系,这样记忆的公式才是永久的,处理题目时就会信手拈来,活学巧用。 5.三角函数图象的掌握。熟练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象的画法,能通过图象能够看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及运用图象比较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和解一些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6.三角函数性质的掌握。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还好说,但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比较难记忆,在此,笔者也不支持硬记,硬记的东西时间一久就容易混淆,笔者建议先通过三角函数线或者三角函数的图象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握了以上几点,就为以后的三角函数的继续学习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方法虽然重要,但努力不可缺少,好的方法缺少必要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谈,希望初学者能加强自信,勇于攀登,相互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开题报告 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角学之英文名称 Trigonometry ,约定名于公元1600年,实际导源于希腊文trigono (三角)和metrein (测量),其原义为三角形测量(解法),以研究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为基础,达到测量上的应用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早期的三角学是天文学的一部份,后来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变成以三角函数为主要对象的学科。现在,三角学的研究范围已不仅限于三角形,且为数理分析之基础,研究实用科学所必需之工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学习的紧张,高中学科的繁多。在数学学科上三角函数始终是高中学生们的一个心结,一个想得高分却无法做对的心结。并且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内容中,是解决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问题的指南.由于数学学习是具体性较差、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活动,自我一时的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需要有学习活动与对活动的自我反省和调节间的协调统一。然而,目前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性,轻视基本概念教学,迷恋大运动量解题训练,以获得正确答案为满足,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不总结解题经验和教训,更不对问题进行引申、一般化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结果是导致数学学习的“高投入,低产出,”师生双方的负担都非常重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能力。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整体代换的思想。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对解题充满信心。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和新课程基本要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对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应用能力的因素。 2、对学生进行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相结合练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研究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寻求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纳有好报

全等三角形论文题目

奇妙的全等三角形判定三角形,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到底它身上有着一种怎样的力量使人们对它的探索如此之多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2)吧。在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1)中,我们学到了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捷径”: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当然这个条件是建立在得知两个三角形的所有边,即三条对应边都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才全等的。那么如果只知道两对对应边相等和一对夹角相等呢?能判定他们全等吗?今天,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条件(2),终于能将此问题迎刃而解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或“SAS” 。但如果是“SSA” 呢?能作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吗?不妨让我们也来动手实验吧!首先设这两条线段分别是1cm 和2cm ,另一个角为900 ,画图(如图1和图如果规定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cm,另一条直角边为2cm ,或一条直角边为1cm,另一条斜边为2cm,那么“SSA”成立,如果没有规定相等的两边的位置,就不一定成立了。二、设两条线段分别是1cm,,另一个角为300 .(如图3,4)∵⊿A′B′C′不能重合于 ⊿ABC∴“SSA”不一定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了。但是,如果给这个问题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了,比如的边为300角所对的边就可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真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多了一个条件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答案楼上给了

现已知BC=EF,AF=DC,AB=DE,请证明∠EFD=∠BCA(在同一平面内) 证明: 因为AF= DC ( 已知) 所以AF+ FC=DC+ FC 所以 DF= AC 在 △DEF和△ABC 因为 AC=DF (已证) 因为 AB=DE (已知) 有因为 DC=EF (已知) 所以△ABC≌△DEF (SSS) 因为∠EFD=∠BCA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这是比较基础的一道几何证明题。。以上证明是用“边边边”来证明的,这是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最简单的方法。

等腰三角形数学小论文

原题完整吗?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已知: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AD为中线。求证:AD垂直平分BC,BD=DC 等腰三角形ABC(AB=AC)∵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 (已知) ∴AB=A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B=∠C(等边对等角) ∵AD为中线(已知) ∴BD=DC(等腰三角形中线为垂直平分线) ∵AD为公共边 ∴△ADB≌△ADC() 可得∠BAD=∠CAD,∠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B+∠ADC=∠BDC(已证),且∠BDC=180度(平角定义) ∴∠ADB=∠ADC=90度,AD垂直于BC。① 如果三角形中任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 如果三角形中任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 如果三角形中任一边的中线和这条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总而言之: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高线与此边上的中线,及此边对角角平分线中任意两线重合可推知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费马点在底边的高上

有不对的之处请指出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