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绘画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0:41:46

绘画论文范文

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 国画 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裸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同时裸女并没有完全露出自己全部的隐私处,这一点又体现了一种克制和理性,安格尔在这一幅《大宫女》之中,表现了冷静克制与欲望张狂两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并且在绘画作品之中,给这二者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均衡点,从而将观赏者的欲望以及视觉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置。

究竟是采用 素描 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试谈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 收藏 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 山水画 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 爱好 ,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 组词 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达到能够体味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总结 出来,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鉴赏;教学;思考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 文化 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

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领导人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

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

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创作者而独立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鉴赏,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美术 教育 的基本观念,即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去掉本质和必然。

事实上,课本中大部分文字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和某一时代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差异,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 方法 ,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

儿童 画是儿童心灵的世界,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神圣和具有特殊韵味的词,而且也是大多数儿童的精神支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儿童绘画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早在18世纪中期,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绘画是表达人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而往往未经修饰、纯粹的儿童画,是人类稚嫩阶段的一种天性流露,是儿童思想情感倾诉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情感 心理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4-4810(2013)17-0167-02

一 提出问题

1.背景与意义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研究和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或游戏活动上。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给予孩子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开发,天性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甚至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

2.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两种学说

第一种是20世纪中期美国儿童美术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提出的“直线型”发展模式。他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 经验 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物,反映其身心状态。(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阶段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模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第二种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 教育 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二 研究内容

1.绘画包含幼儿情感倾诉的语言

想要正确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的内涵,需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早讲话的不到一周就会牙牙学语,晚的孩子要快两岁才开始表达。但是当儿童还不会说话时,儿童执起画笔的时段早于语言发育的时间。当儿童能手执画笔后,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记录自己生活中影响情绪、表达情感的事件了。让儿童在自由放松和谐的环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拿起画笔,在空白的纸上画下所想所悟。绘画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水平也不尽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能外化人的内心素乱,倾听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我们常常发现,一心一意于创作的儿童常常会自言自语、哼唱……那都是他们沉浸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

2.从绘画色彩的搭配观察儿童

罗斯·艾尔斯库勒和哈特维克曾提出儿童使用色彩的正常发展进程:早期暖色的使用占优势,以后才使用冷色。学前儿童能够通过色彩,直接表达情感、冲突等一系列心理状态。色彩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的最初表现。儿童幼年时期的绘画是无意识的,具有自主性的。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由于每个儿童性格迥异导致有些儿童养成了某种用色的习惯。有的儿童色彩狂乱,多有放荡不羁之感,这多半是小男孩所作;有的儿童色彩细腻,画面整洁,这多半是小女孩的作品。而此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创作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并不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去模仿一些名人的画卷。

3. 想象力 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注儿童画创作,引导儿童想象。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 潜水 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上了想象。”没有想象,什么都不会存在。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的发展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多给儿童思想上、行为上的自由空间,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天马行空也无可厚非。唤起孩子内心的好奇心,拓宽儿童的思维领域。我国教育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刚入学的儿童这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面对中学生,他们只会一个一个往上累加语法成分。可见,许多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被禁锢。因此,成人要与儿童多交流,激发其创作灵感,提高其表现欲望,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 指导教师:衢州学院教务处毛新斌

三 建议对策

1.品读儿童真实的感觉,给予积极的鼓励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在儿童用直接的语言无法表达或压抑自己不敢说的时候,通过他的画,我们能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或看法,品读儿童的真实感受。鼓励儿童养成正确的习惯和积极的思想。

2.关注儿童创作,引导其进行想象

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整个的自主性创作过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和他们进行各种相关的体验,让儿童能更充分地理解他们的创作,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进行自主性创作。

3.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又要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不同作画工具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丰富儿童的经验技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并掌握必要的知识。但要注意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以符合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为自主绘画打好基础。

四 总结

儿童绘画有其特殊性,剖析儿童心理、体验儿童情感、倾听儿童心声,同时添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挖掘儿童心里的 故事 ,让想象和快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2]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许凉凉.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

摘要: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身心发展的依据,只有把握幼儿绘画心理,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儿童绘画,首先应注意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掌握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 方法 。

关键词: 儿童 绘画心理 认知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绘画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认知方式

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苏珊・朗格在强调艺术的价值时说,人了解世界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逻辑的推理方式,另一种就是艺术感知方式。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陌生感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简单,经验少, 逻辑思维 能力较弱,而绘画能给他们更广阔和自由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因此,他们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和反映他的世界。

约翰・杜威在谈到美术的本质时说,艺术是一个生动而实在的例子,证明人能有意识,有意义地再现感觉、需求和冲动的统一以及生命活动的特征。意识的介入带来了规律、选择能力以及对素材的重新处理。所以它们永无止境地改变着艺术。但是,意识的介入及时地将艺术的思想变为意识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成就。

在杜威的眼里,艺术是一种赋予生命以活力的体验,它帮助一个成长中的机体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它使一个人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使他能够认识到艺术的体验是他生命中一件特别的事。

二、未知世界是儿童想象的空间

儿童比成人更喜欢画画,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算得上是天才的艺术家,难怪成人们常常为儿童们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涂抹惊讶不已。经常有孩子的父母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多么喜欢画画,画的画多么好看,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具备极高的艺术天赋。我相信这一定是真的。因为在教学中,我也常常被孩子们作品中的绚丽的色彩、大胆的线条和奇妙的构思所陶醉,我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他们以赞美之辞。

然而,我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会逐渐减弱。原因是,他们对原本陌生的世界开始熟悉,当他们对眼前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后,想象力就受到了约束。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将一滴墨汁滴在一张白纸上,拿给幼儿园小朋友看。小朋友们有的说是蝌蚪,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再拿给大学生看,都说那是一滴墨汁。这个实验正说明,人的客观认识往往限制思维的自由想象。远古人类想象天上有上帝和神灵,于是产生了那么多美妙的神话 传说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再靠想象去描绘宇宙万物,而是用科技手段。课堂上,我的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民间搞剪纸艺术的老太太,以剪虎闻名,她剪的老虎形象夸张,生动可爱,被邀去一所大学讲学。校方出于好心带老人家去动物园参观老虎,因老人从未见过真老虎。结果观虎归来,老人再也剪不出来原来的那种生动可爱的虎了。可见,想象是建立在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之上的,已知事物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阻碍人们的想象力。就像希腊人说的那样:知识始于惊奇,如果我们不再惊奇,也许就有知识停止进展的危险。

三、求知欲是儿童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

儿童的认知欲望中存在着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在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上。儿童没有见过的东西太多了,第一次见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感到非常的新鲜。由于儿童的言语能力还不够完善,没有识字以前,形象思维和直观的形象感受是他们认识外界事物、形成概念的主要认知途径。我们发现,所有的儿童绘画都有一定的情节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知:儿童的绘画带有一定的儿童语言的特征。儿童在没有获得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技能之前,只好用他们仅有的一点简陋的形象语言来表达他们天真的思想活动。儿童可能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圆形或方形,但它能代表很多东西。它可以是太阳、苹果、房子、书等等。儿童画中的形象艺术语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有了这样的艺术语言,他们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形象模仿活动了。

儿童在他们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使游戏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他们从自己创造的形象中获得了最初的快感体验。儿童的这种幼稚的“艺术活动”,使他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并成为对造型艺术产生兴趣的基础,这种基础在儿童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四、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自发性心理

儿童艺术看起来很幼稚,然而却具有成人艺术难以具有的独特性的形式、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们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入所创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创造性吗?”那么,儿童为何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儿童的这种艺术心理是先天就有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在儿童身上组成一个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它来自于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所谓原型,是指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具有经遗传而带来的多知觉与领悟的性质。那么,儿童之所以有那种独特而又共同的艺术心理,是因为他们都有独特而共同的原型。而原型的外显为原始意象,荣格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那么,儿童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儿童绘画时激动和快乐是成功的保证。儿童一旦迷上画画,根本用不着大人去督促,如果没有画完,谁喊他都喊不动,画到得意之处时,自己还会笑出声来,完全进入了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情里。当他完成大作以后,他会拿给大家看,希望大家和他同享成功的快乐。这时,别人的称赞对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儿童的原始性绘画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也曾给许多艺术大师以艺术上的灵感启示。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曾从儿童艺术中汲取营养。但人们往往看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他们身上的原始性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性、现实性和普遍性。追逐现代潮流渐渐成了他们现实的价值取向,他们离艺术的本质也就越来越远。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那么就没有必要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任何一个儿童都会不受束缚地运用他根深蒂固的创造冲动,对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信心。但是,艺术最终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而不是所有的人,尽管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因为我们在儿时都曾经是艺术家。

总之,把握儿童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水平。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每一个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儿童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教师要把儿童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美]爱略特.W.艾斯纳著.张单等译.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美]H.加登纳著.李泽厚主编.兰金人译.艺术与人的发展.1988.

绘画主题解读儿童绘画论文

《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

摘要:经过研究和探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芦画瓢,不再是只注重技能技巧,美术活动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活动,活动往往是孩子的一些创意,是孩子“情”与“趣”的体验,更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63-02

一、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根据我国2001年颁布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的相关要求,幼儿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获得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它是定位于儿童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同时还要突出以幼儿为中心的整体定性。教师要正确认识技能训练与自由创造,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教育者要厘清儿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视儿童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幼儿管理中,可以帮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因此,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该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美术活动可以为幼儿的感知能力、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应设立如下目标:第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感,增加对美术活动的认同感和依赖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第二,引导幼儿主动与伙伴分享美术活动体验,并把美术活动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进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对美感的认知来进行美术创作,以独到的眼光和独特思维方式审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具体实践探索

1.创设审美环境。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趣味性较强的审美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在无形之中对幼儿产生影响。对幼儿园的审美环境进行创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主题活动定期展示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例如本月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伞花朵朵开”,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彩绘伞面》,让幼儿在伞面上面进行绘画和创作,用广告颜料让幼儿在伞上进行绘画,出示多把已经绘画完成的伞,请幼儿来欣赏这些伞,让幼儿观察这些伞面构图的特点,启发幼儿商量讨论:我们要如何共同制作彩绘伞?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人多伞少的问题?几个人一起合作,怎样才能让伞的画面一致漂亮呢?每组幼儿商量出一个“工作计划”:伞面什么地方要画什么?谁负责画那个部分?画什么内容?如:语言组的幼儿商量着画海底世界,6个伞面,正好一人画一个面,他们商量着要画一个大大的鲨鱼,有尖尖的牙齿这样需要画两个伞面,就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其他四个小朋友就画小鱼和水母,还有珊瑚和水草。综合区的幼儿拿到了一把蓝色底的雨伞,他们就商量画白云、小鸟,还有很多彩色的气球。(2)随处展示孩子的作品。班上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和两次区域活动,在我班的走廊、美工区到处悬挂张贴孩子的作品,孩子们欣赏着同伴的作品,感受稚拙的画法、夸张的形象、浓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地产生共鸣,激发新的创作激情。如:在我们班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有节美工活动《表情变变变》,通过这节课我延伸到了区域活动《人物头像粘贴》,利用废旧的纸盒和各种彩色纸来进行人物头像的粘贴。我们班的郭承泽小朋友就把眉毛剪得又粗又直,眼睛一边是方形,一边是同心圆圈。鼻子是用纸盒的边角剪成的一个三角形,很有立体感。嘴吧贴成一个正方形,还有很多牙齿。我看到后马上问泽泽你做的这个表情是什么啊?泽泽说我做的是一个会修理汽车的机器人。当其他幼儿看到后,也马上说教师我做的也是个机器人,他可以帮妈妈干活的!其他活动区域的幼儿看到后,马上跑过来问,这是什么啊?郭承泽很骄傲地说这是我做的会修机器的机器人,其他小朋友马上也获得了类似的灵感!还有面墙展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都会让幼儿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画袋里面,幼儿就会一起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记得有节课是画出四季常青的树,旭升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树是一棵圣诞树,上面挂了很多的彩灯,树下放了很多的礼物,天空还下了雪。国贤小朋友看到后说我也画了很多的雪花,我画的是冬天的树。这时忆宣小朋友说我也要加上雪花,我过年回爷爷家就可以看到雪了。(3)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艺术想象。孩子天生是个音乐爱好者。无论是几个月还是几岁的孩子,只要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或摇头晃脑,或载歌载舞。音乐和美术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经常听音乐也能丰富孩子的艺术想象。如:中班《线的训练》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用流动的线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拓宽儿童的思路。通过音乐可以从另一侧面进一步消除幼儿对绘画的紧张感。活动重点:线条的变化。活动难点: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和组织。活动过程:玩彩带,让幼儿观察彩带舞动的变化,让幼儿对线有初步的认识。欣赏红绸舞、体操、棒操、圆环操等与线条相关的舞蹈。边放音乐边用语言描述,启发儿童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线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条画。如浪花(弧线)、流水(波浪线)、雨水(竖线、斜线)、折线(山峰、峡谷)、花朵(同心螺旋线)、毛毛虫(螺旋线)等。边描述过程,边在黑板上记录这些线条。

2.选择有情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课题的选择符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要是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的东西,都是孩子喜欢的,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可以说是有情趣的。有种材料叫毛根,它在幼儿的手中能变化成不同的造型,这让我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创设了一节美术课《千奇百态的人》。在上这节手工课之前,我先带幼儿参观了幼儿园的运动标志墙,让幼儿观察这些运动造型是什么运动的动作,并让幼儿来描述和示范这个动作。在幼儿描述动作的过程中,我随手拿几条毛根扭起来,不一会儿幼儿的动作就展示出来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幼儿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了许多千奇百态的动作,人人都说“老师做我,做我”,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们扭毛根:请每个小朋友拿两根颜色相同的毛根,两根毛根对齐,从毛根的中间位置开始,相互缠绕,做手和脚,这样小人的身体就做好了。再用一根毛根在我们手指上缠绕几圈做小人的头,预留一定的长度用来和身体部位相固定。这样一个小人就做好了。把小人做好后,就可让它们来做操、跳舞、运动了!孩子们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随意扭动它们的手和脚,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就做好了!当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有些幼儿显得有点困难,这个时候我就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这些有幼儿,让他们互相交流。很快所有幼儿都能自己完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小人了。

3.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创意和情趣。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鼓励和正面评价为主,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减少对图画与实物的比对,力求神似,以相对宽松的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创作天赋,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幼儿团体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喜欢受到他人的表扬,并且会在赞扬与鼓励中再接再厉,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正确做法时,及时予以表扬,并且提出对幼儿的期望。即使孩子犯错时,教师也应循循善诱,恳切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小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降低教学难度,使孩子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事物内部规律。例如,“蝴蝶找朋友”、“和小企鹅抢答”、“编花篮”等,这些游戏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教师应创新评价形式,总结有趣的、新鲜的评价方式,减少幼儿的听觉疲劳。例如,在幼儿园小班的手工活动中,利用小猴买元宵的小故事代替纯粹的泥工美术活动。小猴说:我喜欢买圆圆的、一样大的元宵,我用五角星来买元宵。在小猴五角星奖励的诱导下,孩子认真地搓“元宵”,最终都获得了小猴的五角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幼儿的亲密程度,而且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总结:实践证明,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注重情趣性,能使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愿望,孩子们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愉悦心情,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些活动还大大地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丰富了内容,给孩子新鲜感、神奇感,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孩子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孩子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凯波.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08,(4).

[2]王辉.浅谈指导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美术实践活动[J].学术期刊,2006,(6).

[3]杨红.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陶冶幼儿审美情感[J].贵州教育,2010,(20).

[4]朱莉.开启创意的大门画出心中的世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1,(07).

[5]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6]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儿童 画是儿童心灵的世界,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神圣和具有特殊韵味的词,而且也是大多数儿童的精神支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儿童绘画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早在18世纪中期,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绘画是表达人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而往往未经修饰、纯粹的儿童画,是人类稚嫩阶段的一种天性流露,是儿童思想情感倾诉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情感 心理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4-4810(2013)17-0167-02

一 提出问题

1.背景与意义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研究和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或游戏活动上。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给予孩子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开发,天性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甚至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

2.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两种学说

第一种是20世纪中期美国儿童美术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提出的“直线型”发展模式。他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 经验 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物,反映其身心状态。(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阶段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模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第二种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 教育 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二 研究内容

1.绘画包含幼儿情感倾诉的语言

想要正确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的内涵,需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早讲话的不到一周就会牙牙学语,晚的孩子要快两岁才开始表达。但是当儿童还不会说话时,儿童执起画笔的时段早于语言发育的时间。当儿童能手执画笔后,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记录自己生活中影响情绪、表达情感的事件了。让儿童在自由放松和谐的环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拿起画笔,在空白的纸上画下所想所悟。绘画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水平也不尽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能外化人的内心素乱,倾听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我们常常发现,一心一意于创作的儿童常常会自言自语、哼唱……那都是他们沉浸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

2.从绘画色彩的搭配观察儿童

罗斯·艾尔斯库勒和哈特维克曾提出儿童使用色彩的正常发展进程:早期暖色的使用占优势,以后才使用冷色。学前儿童能够通过色彩,直接表达情感、冲突等一系列心理状态。色彩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的最初表现。儿童幼年时期的绘画是无意识的,具有自主性的。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由于每个儿童性格迥异导致有些儿童养成了某种用色的习惯。有的儿童色彩狂乱,多有放荡不羁之感,这多半是小男孩所作;有的儿童色彩细腻,画面整洁,这多半是小女孩的作品。而此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创作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并不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去模仿一些名人的画卷。

3. 想象力 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注儿童画创作,引导儿童想象。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 潜水 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上了想象。”没有想象,什么都不会存在。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的发展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多给儿童思想上、行为上的自由空间,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天马行空也无可厚非。唤起孩子内心的好奇心,拓宽儿童的思维领域。我国教育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刚入学的儿童这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面对中学生,他们只会一个一个往上累加语法成分。可见,许多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被禁锢。因此,成人要与儿童多交流,激发其创作灵感,提高其表现欲望,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 指导教师:衢州学院教务处毛新斌

三 建议对策

1.品读儿童真实的感觉,给予积极的鼓励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在儿童用直接的语言无法表达或压抑自己不敢说的时候,通过他的画,我们能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或看法,品读儿童的真实感受。鼓励儿童养成正确的习惯和积极的思想。

2.关注儿童创作,引导其进行想象

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整个的自主性创作过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和他们进行各种相关的体验,让儿童能更充分地理解他们的创作,并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进行自主性创作。

3.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又要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不同作画工具的区别。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丰富儿童的经验技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并掌握必要的知识。但要注意防止过早地灌输高难度的专业技巧知识,以符合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为自主绘画打好基础。

四 总结

儿童绘画有其特殊性,剖析儿童心理、体验儿童情感、倾听儿童心声,同时添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挖掘儿童心里的 故事 ,让想象和快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2]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许凉凉.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

摘要: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身心发展的依据,只有把握幼儿绘画心理,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儿童绘画,首先应注意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掌握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 方法 。

关键词: 儿童 绘画心理 认知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绘画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认知方式

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苏珊・朗格在强调艺术的价值时说,人了解世界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逻辑的推理方式,另一种就是艺术感知方式。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陌生感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简单,经验少, 逻辑思维 能力较弱,而绘画能给他们更广阔和自由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因此,他们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和反映他的世界。

约翰・杜威在谈到美术的本质时说,艺术是一个生动而实在的例子,证明人能有意识,有意义地再现感觉、需求和冲动的统一以及生命活动的特征。意识的介入带来了规律、选择能力以及对素材的重新处理。所以它们永无止境地改变着艺术。但是,意识的介入及时地将艺术的思想变为意识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成就。

在杜威的眼里,艺术是一种赋予生命以活力的体验,它帮助一个成长中的机体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它使一个人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使他能够认识到艺术的体验是他生命中一件特别的事。

二、未知世界是儿童想象的空间

儿童比成人更喜欢画画,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算得上是天才的艺术家,难怪成人们常常为儿童们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涂抹惊讶不已。经常有孩子的父母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多么喜欢画画,画的画多么好看,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具备极高的艺术天赋。我相信这一定是真的。因为在教学中,我也常常被孩子们作品中的绚丽的色彩、大胆的线条和奇妙的构思所陶醉,我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他们以赞美之辞。

然而,我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会逐渐减弱。原因是,他们对原本陌生的世界开始熟悉,当他们对眼前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后,想象力就受到了约束。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将一滴墨汁滴在一张白纸上,拿给幼儿园小朋友看。小朋友们有的说是蝌蚪,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再拿给大学生看,都说那是一滴墨汁。这个实验正说明,人的客观认识往往限制思维的自由想象。远古人类想象天上有上帝和神灵,于是产生了那么多美妙的神话 传说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再靠想象去描绘宇宙万物,而是用科技手段。课堂上,我的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民间搞剪纸艺术的老太太,以剪虎闻名,她剪的老虎形象夸张,生动可爱,被邀去一所大学讲学。校方出于好心带老人家去动物园参观老虎,因老人从未见过真老虎。结果观虎归来,老人再也剪不出来原来的那种生动可爱的虎了。可见,想象是建立在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之上的,已知事物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阻碍人们的想象力。就像希腊人说的那样:知识始于惊奇,如果我们不再惊奇,也许就有知识停止进展的危险。

三、求知欲是儿童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

儿童的认知欲望中存在着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在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上。儿童没有见过的东西太多了,第一次见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感到非常的新鲜。由于儿童的言语能力还不够完善,没有识字以前,形象思维和直观的形象感受是他们认识外界事物、形成概念的主要认知途径。我们发现,所有的儿童绘画都有一定的情节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知:儿童的绘画带有一定的儿童语言的特征。儿童在没有获得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技能之前,只好用他们仅有的一点简陋的形象语言来表达他们天真的思想活动。儿童可能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圆形或方形,但它能代表很多东西。它可以是太阳、苹果、房子、书等等。儿童画中的形象艺术语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有了这样的艺术语言,他们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形象模仿活动了。

儿童在他们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使游戏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他们从自己创造的形象中获得了最初的快感体验。儿童的这种幼稚的“艺术活动”,使他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并成为对造型艺术产生兴趣的基础,这种基础在儿童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四、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自发性心理

儿童艺术看起来很幼稚,然而却具有成人艺术难以具有的独特性的形式、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们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入所创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创造性吗?”那么,儿童为何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儿童的这种艺术心理是先天就有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在儿童身上组成一个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它来自于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所谓原型,是指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具有经遗传而带来的多知觉与领悟的性质。那么,儿童之所以有那种独特而又共同的艺术心理,是因为他们都有独特而共同的原型。而原型的外显为原始意象,荣格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那么,儿童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儿童绘画时激动和快乐是成功的保证。儿童一旦迷上画画,根本用不着大人去督促,如果没有画完,谁喊他都喊不动,画到得意之处时,自己还会笑出声来,完全进入了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情里。当他完成大作以后,他会拿给大家看,希望大家和他同享成功的快乐。这时,别人的称赞对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儿童的原始性绘画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也曾给许多艺术大师以艺术上的灵感启示。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曾从儿童艺术中汲取营养。但人们往往看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他们身上的原始性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性、现实性和普遍性。追逐现代潮流渐渐成了他们现实的价值取向,他们离艺术的本质也就越来越远。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那么就没有必要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任何一个儿童都会不受束缚地运用他根深蒂固的创造冲动,对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信心。但是,艺术最终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而不是所有的人,尽管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因为我们在儿时都曾经是艺术家。

总之,把握儿童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水平。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每一个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儿童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教师要把儿童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美]爱略特.W.艾斯纳著.张单等译.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美]H.加登纳著.李泽厚主编.兰金人译.艺术与人的发展.1988.

论文就帮不了你了,的需要你自己开动脑筋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主要有四点,一是家长须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和引导孩子绘画;二是准备充足的绘画工具以及手工工具;三是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绘画场所,不要局限于面前的白纸;四是保留并且整理孩子的画作。

纯绘画毕业论文范文

刚刚看到,所以现在才来,先给点意见。楼上的讲的是书法哦~~讲的倒是很详细,如果可以用,就可以采纳了。先说说我对论文的建议,中国画发展源远流长,如果仅就中国画来写,必然范围很大,建议范围越小越好,小到一个点,当然这是偶们老师的看法。比如皴法的发展演变,比如人物画背景的发展演变,比如你眼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哪个更具优势,再比如你对现代社会中国画的看法等等。如果是毕业论文,我记得我们要求三万字左右,写起来很费事的。需要的资料更多。 顺便一说,其实我主修不是中国画,了解的不多,不好意思啊......

绘画艺术是精神意蕴和绘画语言的结合体,是精神 文化 所依存的载体,透溢着时代的脉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 毕业 论文相关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1 试论幻想与绘画艺术 摘要:人们都是希望有美好和理想的生活,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通过梦这种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关键词:白日梦;生活;艺术;美;绘画 一、幻想与生活、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的意义 我们从长期被认为的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中世纪开始说起。无论是中世纪的精神生活还是世俗生活都是离不开希伯来―__文化这一核心。虽然我们认为中世纪整个时代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但希伯来―基督__也孕育着生活的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骑士精神。 而在古希腊文化中将人放在自然法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希腊人认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每个希腊人都这样认为)他们把人的位置摆得很高,却痛苦的意识到了人类的伟大和人类潜在价值都是有局限的。将现实中对伟大的夸张和人类的种种局限结合起来(最大的局限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帕特农神庙上刻着“Knowyourself”“nothinginexcess”。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不是神。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希腊对人类悲剧性前景的认识。在人类的局限面前,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是人类在理想中克服局限,促进达成愿望的一种手段。 梦既是我们在生活中活动的延续,而且其目的是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达成愿望。在生活中我们心事重重、悲痛欲绝时,或是我们竭尽全力在解决问题时,或是沉浸在快乐和甜蜜之中时,梦所展示的不但是现实的情调和象征,而且会产生对生活现实有所补充的内容,使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和感受更加强烈。 二、幻想对绘画艺术的意义 白日梦对生活来说,它满足了生活的欲望,使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让一切生活理想的创造力尽情喷发,让一切生活激情的幻想尽相涌流。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从阿尔伯蒂开始,艺术家谈艺逐渐成为时尚,艺术从中世纪以前单纯的“技艺”中脱离出来。艺术家的匠人身份逐渐下降,而知识分子身份逐渐上升。特别是瓦萨里的《艺术家传》出版后,进一步确立了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技法指南,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艺术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艺术在技术和实践上得新的发展成果,使人们对艺术和绘画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切尼尼《艺术指南》是第一个将“幻想”和“手工”放到同样的重要地位,因为艺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贯的传统的作为一种工艺制作的活动,对“幻想”或者说是对 想象力 的强调,则是文艺复兴艺术浪漫主义特征的出现。库萨的尼古拉的《论戏球》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一个可见的球是先在于艺术家心中的不可见的球的形象。唯有心灵具有创造虚构事物的能力。心灵有创造观念的能力,进而发展这一能力来表现它们。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主要见于他的《论绘画》。达芬奇认为“构思”(disegno)这个概念是作为艺术的灵魂,因而具有神性,它是在最高的层次上复制了上帝可见的作品。“构思”是从阿尔伯蒂开始为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美学家反复使用几乎成为谈艺论美的口头禅的一个中心概念。阿尔伯第即已将“构思”界定为源于精神,用线与角予以表现一种鲜明的规划,《艺术家传》中瓦萨里首先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首先体现为处心积虑的构思,当他将内在于心的构思外化,使作品既反映自然,又反映艺术家心中的完美形式即构思。构思即是在心得一种形式,也是用手予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兼顾了构思和 素描 或者说草稿来两个概念。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特别是表现在《达芬奇和他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他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在精神方面的价值,他认为无意识性本能才是艺术家构思和创作的真正来源。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人类心理结构部分之一,无意识就是大量的本能直接需要的东西被意识所压抑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性本能。他认为达芬奇在艺术上有如此崇高的成就就是在于他小时候的恋母情结和自己的性本能转移,这样无意识性本能就成了决定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和最深层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只有人在梦境之中,才能完全放松,人的无意识本能才不会被意识所压抑而尽情释放。艺术家就是一些被过分的性本能无意识需要所驱使的人,艺术家的创作和做梦一样,一次幻想就是一次愿望的体现,,也是一次无意识欲望的一次满足,幻想能使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生活和欲望在创作中得以释放。 艺术家就像孩子一样,怀有很大热情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正是因为艺术家有很多的无意识本能实现不了,要用幻想性创作来代替满足。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范明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2]《西方美学通史》第二卷中世纪文艺复兴.陆扬.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释梦》.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 [5]《艺术指南》.切尼尼. [6]《论绘画》.达芬奇. [7]《诗人与白日梦》.弗洛伊德.BasicBook公司. [8]《艺术史的历史》.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2 浅谈数字绘画艺术 摘要: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关键词:艺术创作绘画数字化数字绘画 1946年第一台数字化计算机“电子数字集成和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在这60年里,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个人电脑进入家庭,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不断开发,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数字化也在迅猛发展,艺术家把数字技术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从而改变了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方式,也使艺术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 一、传统绘画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创造虚拟人类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动过程。创作出的文化产品称为艺术品,要想创作出公众喜爱的艺术品,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语言技艺水平和创造新的语言风格。高水平的语言技艺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使创作出的虚拟事件在描绘上准确生动和别具特色,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定内容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2.绘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 方法 以创造艺术形象,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以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绘画艺术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 水彩画 、水粉画、素描、速写等。 二、沿革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和处理,或以数字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今后操作和处理。是以电脑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工具,通过运用一定的电脑程序,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把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数码进行编码而形成虚拟的视觉图像,并进行输入和输出。 1951年首台供商业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获得专利,除了大量深入的技术研究,也偶尔涉及音乐和视觉艺术。由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是科学家,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所以早期的电子艺术的美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美国年轻研究员诺尔可以算作第一批“数字艺术家”,他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1963年用电脑绘出抽象图案《高斯二次方程》,尝试着在二维的画面中表达三维的空间。此时电脑对大量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技术上比较难掌握的机器,数字计算机绘画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还只是模仿传统媒介,并没有用来进行主流艺术创作、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和新的价值观体系。 随着电脑功能被进一步开发,艺术家逐渐利用电脑作为程序控制工具,将天幕当成画布将镭射光束作为画笔进行艺术创作,如德国艺术家皮尼的《奥林匹克彩虹》,美国艺术家巴拉德的《视觉化时间》。严格来讲,他们在本质上仍然以传统媒介为主,并非是在进行艺术与科技的探索,而是琢磨如何通过运用电脑这种时髦机械来迎合当时大众的口味。 1990年以来,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并且越来越容易使用,新一代艺术家对电脑操作不再陌生,逐渐将其变成创作工具或者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绘画和雕塑的历史让我们知道,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材料的不断发掘和更新,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杜桑以来,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以来,真现实和虚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是以电脑为技术支撑的电子时代的新媒介,是艺术摆脱以视觉为中心的束缚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传统的图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不再突出。艺术品的价值存在于通过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交换之中,艺术家将把因特网当作最大的美术馆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当作直接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工具。 三、绘画的工具选择 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手段的更新,它直接跟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关;二是创造理念的更新,它主要是指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技术是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绘画软件的构成分为矢量图和位图两大类,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Corel公司的CorelDRAW和Painter是众多矢量图形设计和绘图软件中的佼佼者;Photoshop是制作和处理位图图像的最好软件。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而位图图像能表现层次丰富、具有逼真色彩的照片品质图像,缺点是放大若干倍后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图像质量决定于设置的分辨率(一个单位面积内所包含像素的个数)的高低,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信息量越大,文件也就越大。提高分辨率虽然可以使图像更清晰,但是,尺寸却会随着分辨率的增大而变小;反之,降低分辨率会使图像变大,画质会变得比较粗糙。像素数目、分辨率和图像尺寸可通过以下公式来理解。像素数目÷分辨率=图像尺寸。根据图像输出的要求,低的可设置72dpi的视频显示模式,高的可设置300dpi的打印机模式,还可设置高达2570dpi的照排设备模式。所以,多数艺术家采用Photoshop软件来进行创作。 结语 目前,人和电脑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中,电脑仍然在人的指挥下与人合作,艺术家利用电脑这种媒介进行创作。与传统媒介相比,虽然数字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基本原理(透视学原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等)和其他艺术形式都是相同的。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无论哪种形式,它最重要的应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造型艺术,要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形式要完美结合,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美感。在数字化绘画艺术创作中,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是会不断更新和贬值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字化对创作观念产生的影响,只有通过研究技术进而深入研究创作理念方面的变化,才是具有价值的,使人从中受到 教育 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费箐著:《超媒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意动影像编著:《Photoshop场景绘制》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相关 文章 : 1. 艺术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2.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3.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5. 优秀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6. 美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绘画艺术的目的为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1 浅析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 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式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 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2 试谈动画设计绘画艺术融入 一、现代动画设计的特点 个性鲜明且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这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动画造型的设计风格则主要奠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它与设计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关,同时也与地理差异、民俗文化有关。动画造型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可爱风格以及拟人化风格四种类型,以下就对动画设计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一)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风格,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自然景象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以及映射等造型方式,构成极具幽默诙谐意味的动画形象,具有简洁、夸张、幽默以及风趣等特点。漫画风格强调动画形象的神似,极度扩大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而相对弱化具有共性的部分,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讽刺和幽默感,具有很大的松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的动画造型对设计者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动画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能力,要求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表现出独到之处,只有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漫画风格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二)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顾名思义就是极力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致的刻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写实风格的应用则主要寻求尊重自然以及接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但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写实风格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想象成分,动画造型始终是建立在虚拟环境的基础之上,而所有的造型设计也并不仅仅是非对现实、自然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动画造型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概况和提炼。当然,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物象为基本参照对象,无论其外形,还是动态以及运动规律,都要力求接近真实。 (三)可爱风格 可爱风格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能够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与自然形态,与漫画风格的表现手法相类似,可爱风格同样使用了夸张、变形、比拟等设计方式,而不同的是可爱风格在处理上更加圆润,运用适度的夸张以及协调的搭配表现出动画形象鲜明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可爱风格的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四)拟人化风格 拟人化风格是指把一些具备人的动作或者情感融入到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当中的造型设计方式。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拟人化的风格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类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性格、举止、言行的设计,让动画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且能够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总之,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动画造型设计清晰、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动画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最终塑造出个性鲜明、符合故事情节的虚拟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作品也属于影视剧当中的一种,只不过动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非来源于真实的演员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物以及场景。因此,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环节就成为了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动画造型设计上无法有效地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就会使造型设计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场景也会变得沉闷,没有创意,无法引起更多关注。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造型设计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3dsMax、Maya、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等软件可以为动画设计提供许多便利,但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要想设计出能够准确刻画角色的形态、性格、质感以及量感等因素的作品,就需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线条以及色彩搭配的控制。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术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动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国内的动画作品,这无疑给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而如何在逆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便成为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动画作品依然是模仿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造型设计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动画作品很难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着诸如造型设计的细节刻画不突出、特征单一缺乏个性、色彩运用与角色特征不协调等问题,而且一味地模仿、复制,也使得国内的动画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所以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挖掘我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丰富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油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墨画。 水墨画的笔法大气,不拘小节,构图具有象征性,通过写意的构图方式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而且画面贴近自然,简单的色彩搭配体现出简约、质朴的自然美,因此也被称为国画。而借鉴我国传统水墨画设计的动画凭借其独特的神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和轻盈空灵的画面使动画作品的格调在艺术鉴赏层面上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等,无论是从造型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传承,而且还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以下就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三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对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进行分析。 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不仅是对造型艺术的创新,而且还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动画造型设计将一改传统对造型的体积、比例、结构等细节的准确刻画,而是利用意象的造型方式,把握其结构的规律,梳理形式的特点,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神情、神态以及神髓。例如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传统的动画作品不同,《小蝌蚪找妈妈》所有的造型设计,如蝌蚪、青蛙、鱼虾、消极以及小草等都没有轮廓线,如同以银幕为背景创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水墨画,整体感觉显得简约生动、单纯、质朴。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设计却能够将这些动物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比于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造型设计手法,例如《牧笛》中贯穿始终的水牛,就是运用浓墨点缀五官、淡墨补染躯体,使一个生动形象的老水牛跃然于屏幕之上。而在作品中水墨写意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夕阳的余晖以及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老水牛以及牧童的身影,这些最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造型设计传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片中牧童骑在老水牛背上,吹奏者短笛在乡间细柳中穿行,天真的牧童、潺潺溪流以及摇曳的柳树恰恰能够反映出细腻、含蓄的情感,并且通过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将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山水情》可以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在动画造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墨色与空白的相互对比和调和。在整部作品中墨的焦、浓、重、淡、清与空白等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这种淡雅、朴素的造型设计,是通过水墨的色度变化来展现画面的层次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感悟画面本身所表现的深刻意境,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此外,《山水情》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而是利用风声、水声、笛声、琴声、动物声等一系列自然之音来代替更加直观的语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烘托了气氛,彰显出了水墨动画的写意风格,并且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的造型设计风格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水墨画的特点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在《山水情》中,表现冬天室内的环境,仅在空白中描绘出炉火的光亮即可,虽然一抹红色在整个画面中显得有些微弱,但是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却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强烈的暖意。而在表现秋色渐浓的季节变化时,则巧妙地抓住了秋天的代表颜色,在傍石而坐的人物之外,会不经意地下落几片凋零,飘落几片绯红的枫叶,这即是秋天的视觉引导作用,通过寥寥几笔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也正体现出了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造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优势美术创作的基础,其根性的、母体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而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动画设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将会促进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艺术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传统绘画艺术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造型设计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设计出来的一种虚拟的人物和场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手法赋予动画角色感染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造型设计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 猜你喜欢: 1.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浅谈美术心理学的论文 4. 美术学术论文 5. 美术绘画类论文

论文范文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是精神意蕴和绘画语言的结合体,是精神 文化 所依存的载体,透溢着时代的脉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 毕业 论文相关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1 试论幻想与绘画艺术 摘要:人们都是希望有美好和理想的生活,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通过梦这种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关键词:白日梦;生活;艺术;美;绘画 一、幻想与生活、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的意义 我们从长期被认为的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中世纪开始说起。无论是中世纪的精神生活还是世俗生活都是离不开希伯来―__文化这一核心。虽然我们认为中世纪整个时代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但希伯来―基督__也孕育着生活的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骑士精神。 而在古希腊文化中将人放在自然法则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希腊人认为他们和神的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每个希腊人都这样认为)他们把人的位置摆得很高,却痛苦的意识到了人类的伟大和人类潜在价值都是有局限的。将现实中对伟大的夸张和人类的种种局限结合起来(最大的局限就是生命是有限的)。帕特农神庙上刻着“Knowyourself”“nothinginexcess”。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你不是神。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希腊对人类悲剧性前景的认识。在人类的局限面前,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是人类在理想中克服局限,促进达成愿望的一种手段。 梦既是我们在生活中活动的延续,而且其目的是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达成愿望。在生活中我们心事重重、悲痛欲绝时,或是我们竭尽全力在解决问题时,或是沉浸在快乐和甜蜜之中时,梦所展示的不但是现实的情调和象征,而且会产生对生活现实有所补充的内容,使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和感受更加强烈。 二、幻想对绘画艺术的意义 白日梦对生活来说,它满足了生活的欲望,使生活充满憧憬和激情。让一切生活理想的创造力尽情喷发,让一切生活激情的幻想尽相涌流。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探讨理想时总是相信存在一个理想的完美国度,但是现实总是不是完美的,甚至是肮脏、混乱和丑陋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去修补这个不完美的生活和现实,使它重获完美,并通过图画把生活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保存下来。 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从阿尔伯蒂开始,艺术家谈艺逐渐成为时尚,艺术从中世纪以前单纯的“技艺”中脱离出来。艺术家的匠人身份逐渐下降,而知识分子身份逐渐上升。特别是瓦萨里的《艺术家传》出版后,进一步确立了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技法指南,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艺术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艺术在技术和实践上得新的发展成果,使人们对艺术和绘画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切尼尼《艺术指南》是第一个将“幻想”和“手工”放到同样的重要地位,因为艺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一贯的传统的作为一种工艺制作的活动,对“幻想”或者说是对 想象力 的强调,则是文艺复兴艺术浪漫主义特征的出现。库萨的尼古拉的《论戏球》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一个可见的球是先在于艺术家心中的不可见的球的形象。唯有心灵具有创造虚构事物的能力。心灵有创造观念的能力,进而发展这一能力来表现它们。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主要见于他的《论绘画》。达芬奇认为“构思”(disegno)这个概念是作为艺术的灵魂,因而具有神性,它是在最高的层次上复制了上帝可见的作品。“构思”是从阿尔伯蒂开始为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美学家反复使用几乎成为谈艺论美的口头禅的一个中心概念。阿尔伯第即已将“构思”界定为源于精神,用线与角予以表现一种鲜明的规划,《艺术家传》中瓦萨里首先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首先体现为处心积虑的构思,当他将内在于心的构思外化,使作品既反映自然,又反映艺术家心中的完美形式即构思。构思即是在心得一种形式,也是用手予以实现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兼顾了构思和 素描 或者说草稿来两个概念。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特别是表现在《达芬奇和他对童年的一个记忆》,他进一步提升了艺术在精神方面的价值,他认为无意识性本能才是艺术家构思和创作的真正来源。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人类心理结构部分之一,无意识就是大量的本能直接需要的东西被意识所压抑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性本能。他认为达芬奇在艺术上有如此崇高的成就就是在于他小时候的恋母情结和自己的性本能转移,这样无意识性本能就成了决定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和最深层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只有人在梦境之中,才能完全放松,人的无意识本能才不会被意识所压抑而尽情释放。艺术家就是一些被过分的性本能无意识需要所驱使的人,艺术家的创作和做梦一样,一次幻想就是一次愿望的体现,,也是一次无意识欲望的一次满足,幻想能使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生活和欲望在创作中得以释放。 艺术家就像孩子一样,怀有很大热情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正是因为艺术家有很多的无意识本能实现不了,要用幻想性创作来代替满足。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通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美学.范明生.上海人民出版社. [2]《西方美学通史》第二卷中世纪文艺复兴.陆扬.上海人民出版社. [3]《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释梦》.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 [5]《艺术指南》.切尼尼. [6]《论绘画》.达芬奇. [7]《诗人与白日梦》.弗洛伊德.BasicBook公司. [8]《艺术史的历史》.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篇2 浅谈数字绘画艺术 摘要:传统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关键词:艺术创作绘画数字化数字绘画 1946年第一台数字化计算机“电子数字集成和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在这60年里,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个人电脑进入家庭,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不断开发,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数字化也在迅猛发展,艺术家把数字技术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从而改变了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方式,也使艺术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 一、传统绘画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是以满足人们对娱乐游戏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创造虚拟人类生活事件的文化活动过程。创作出的文化产品称为艺术品,要想创作出公众喜爱的艺术品,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语言技艺水平和创造新的语言风格。高水平的语言技艺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能够使创作出的虚拟事件在描绘上准确生动和别具特色,从而使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才能够有效地创造出一定内容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2.绘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 方法 以创造艺术形象,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以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绘画艺术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 水彩画 、水粉画、素描、速写等。 二、沿革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和处理,或以数字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今后操作和处理。是以电脑作为绘画艺术创作工具,通过运用一定的电脑程序,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把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数码进行编码而形成虚拟的视觉图像,并进行输入和输出。 1951年首台供商业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获得专利,除了大量深入的技术研究,也偶尔涉及音乐和视觉艺术。由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是科学家,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所以早期的电子艺术的美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美国年轻研究员诺尔可以算作第一批“数字艺术家”,他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1963年用电脑绘出抽象图案《高斯二次方程》,尝试着在二维的画面中表达三维的空间。此时电脑对大量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技术上比较难掌握的机器,数字计算机绘画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还只是模仿传统媒介,并没有用来进行主流艺术创作、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和新的价值观体系。 随着电脑功能被进一步开发,艺术家逐渐利用电脑作为程序控制工具,将天幕当成画布将镭射光束作为画笔进行艺术创作,如德国艺术家皮尼的《奥林匹克彩虹》,美国艺术家巴拉德的《视觉化时间》。严格来讲,他们在本质上仍然以传统媒介为主,并非是在进行艺术与科技的探索,而是琢磨如何通过运用电脑这种时髦机械来迎合当时大众的口味。 1990年以来,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并且越来越容易使用,新一代艺术家对电脑操作不再陌生,逐渐将其变成创作工具或者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从单纯地模仿传统媒介走向利用电脑程序在电脑中创作或自动生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新的技术促成了新的媒介,绘画和雕塑的历史让我们知道,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材料的不断发掘和更新,数字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改变了艺术欣赏的方式。 杜桑以来,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以来,真现实和虚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数字艺术是以电脑为技术支撑的电子时代的新媒介,是艺术摆脱以视觉为中心的束缚过程中的一大飞跃。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传统的图的概念、内容和形式不再突出。艺术品的价值存在于通过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交换之中,艺术家将把因特网当作最大的美术馆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当作直接向公众传播作品的工具。 三、绘画的工具选择 绘画艺术的数字化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手段的更新,它直接跟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关;二是创造理念的更新,它主要是指创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技术是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绘画软件的构成分为矢量图和位图两大类,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软件、Corel公司的CorelDRAW和Painter是众多矢量图形设计和绘图软件中的佼佼者;Photoshop是制作和处理位图图像的最好软件。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而位图图像能表现层次丰富、具有逼真色彩的照片品质图像,缺点是放大若干倍后会产生“马赛克”现象。图像质量决定于设置的分辨率(一个单位面积内所包含像素的个数)的高低,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信息量越大,文件也就越大。提高分辨率虽然可以使图像更清晰,但是,尺寸却会随着分辨率的增大而变小;反之,降低分辨率会使图像变大,画质会变得比较粗糙。像素数目、分辨率和图像尺寸可通过以下公式来理解。像素数目÷分辨率=图像尺寸。根据图像输出的要求,低的可设置72dpi的视频显示模式,高的可设置300dpi的打印机模式,还可设置高达2570dpi的照排设备模式。所以,多数艺术家采用Photoshop软件来进行创作。 结语 目前,人和电脑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中,电脑仍然在人的指挥下与人合作,艺术家利用电脑这种媒介进行创作。与传统媒介相比,虽然数字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基本原理(透视学原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等)和其他艺术形式都是相同的。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无论哪种形式,它最重要的应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造型艺术,要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形式要完美结合,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美感。在数字化绘画艺术创作中,电脑硬件和绘画软件是会不断更新和贬值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数字化对创作观念产生的影响,只有通过研究技术进而深入研究创作理念方面的变化,才是具有价值的,使人从中受到 教育 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费箐著:《超媒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意动影像编著:《Photoshop场景绘制》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绘画艺术毕业论文相关范例相关 文章 : 1. 艺术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2.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3.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5. 优秀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6. 美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绘画艺术的目的为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1 浅析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 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式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的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 在人的世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绘画艺术的论文篇2 试谈动画设计绘画艺术融入 一、现代动画设计的特点 个性鲜明且具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如何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这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综合考量,其中动画造型的设计风格则主要奠定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它与设计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有关,同时也与地理差异、民俗文化有关。动画造型的艺术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可爱风格以及拟人化风格四种类型,以下就对动画设计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一)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是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风格,它是对客观现实的自然景象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以及映射等造型方式,构成极具幽默诙谐意味的动画形象,具有简洁、夸张、幽默以及风趣等特点。漫画风格强调动画形象的神似,极度扩大设计对象的不同之处,而相对弱化具有共性的部分,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讽刺和幽默感,具有很大的松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的动画造型对设计者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动画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把握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能力,要求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并且对事物的把握和理解能够表现出独到之处,只有在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漫画风格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视觉感受。 (二)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顾名思义就是极力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致的刻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写实风格的应用则主要寻求尊重自然以及接近自然的设计理念,但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写实风格并不是没有任何的想象成分,动画造型始终是建立在虚拟环境的基础之上,而所有的造型设计也并不仅仅是非对现实、自然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动画造型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加工,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概况和提炼。当然,写实风格的造型是以自然物象为基本参照对象,无论其外形,还是动态以及运动规律,都要力求接近真实。 (三)可爱风格 可爱风格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能够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与自然形态,与漫画风格的表现手法相类似,可爱风格同样使用了夸张、变形、比拟等设计方式,而不同的是可爱风格在处理上更加圆润,运用适度的夸张以及协调的搭配表现出动画形象鲜明的性格特征,现阶段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可爱风格的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 (四)拟人化风格 拟人化风格是指把一些具备人的动作或者情感融入到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当中的造型设计方式。在动画造型设计中拟人化的风格随处可见,设计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类复杂的情感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性格、举止、言行的设计,让动画形象更加富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并且能够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总之,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创作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动画造型设计清晰、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动画作品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并最终塑造出个性鲜明、符合故事情节的虚拟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作品也属于影视剧当中的一种,只不过动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并非来源于真实的演员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动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物以及场景。因此,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环节就成为了衡量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动画造型设计上无法有效地把握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征,就会使造型设计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场景也会变得沉闷,没有创意,无法引起更多关注。 二、动画造型设计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造型设计带来了许多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以及3dsMax、Maya、Photoshop、Painter、Flash、AutoCAD等软件可以为动画设计提供许多便利,但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更高。要想设计出能够准确刻画角色的形态、性格、质感以及量感等因素的作品,就需要认真把握每一个线条以及色彩搭配的控制。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术与欧美以及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动画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国内的动画作品,这无疑给我国动画造型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而如何在逆境中突出重围,发展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便成为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不少动画作品依然是模仿欧美以及日本的动画造型设计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动画作品很难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着诸如造型设计的细节刻画不突出、特征单一缺乏个性、色彩运用与角色特征不协调等问题,而且一味地模仿、复制,也使得国内的动画作品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所以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设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挖掘我国自身的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丰富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内涵。传统绘画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油画、水墨画、剪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墨画。 水墨画的笔法大气,不拘小节,构图具有象征性,通过写意的构图方式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而且画面贴近自然,简单的色彩搭配体现出简约、质朴的自然美,因此也被称为国画。而借鉴我国传统水墨画设计的动画凭借其独特的神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实和轻盈空灵的画面使动画作品的格调在艺术鉴赏层面上有了一种全新的突破。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等,无论是从造型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传承,而且还是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的一种创新。以下就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以及《山水情》三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对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进行分析。 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水墨画艺术风格,不仅是对造型艺术的创新,而且还是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水墨画的特点动画造型设计将一改传统对造型的体积、比例、结构等细节的准确刻画,而是利用意象的造型方式,把握其结构的规律,梳理形式的特点,从而传达出对象的神情、神态以及神髓。例如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与传统的动画作品不同,《小蝌蚪找妈妈》所有的造型设计,如蝌蚪、青蛙、鱼虾、消极以及小草等都没有轮廓线,如同以银幕为背景创作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水墨画,整体感觉显得简约生动、单纯、质朴。而这些看似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设计却能够将这些动物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196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牧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水墨画的写意风格,相比于之前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造型设计手法,例如《牧笛》中贯穿始终的水牛,就是运用浓墨点缀五官、淡墨补染躯体,使一个生动形象的老水牛跃然于屏幕之上。而在作品中水墨写意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夕阳的余晖以及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老水牛以及牧童的身影,这些最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造型设计传达出令人沉醉的意境,片中牧童骑在老水牛背上,吹奏者短笛在乡间细柳中穿行,天真的牧童、潺潺溪流以及摇曳的柳树恰恰能够反映出细腻、含蓄的情感,并且通过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将故事人物以及情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山水情》可以说是我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无数奖项。在动画造型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出了墨色与空白的相互对比和调和。在整部作品中墨的焦、浓、重、淡、清与空白等色彩搭配地恰到好处,这种淡雅、朴素的造型设计,是通过水墨的色度变化来展现画面的层次感,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感悟画面本身所表现的深刻意境,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此外,《山水情》中没有任何语言对白,而是利用风声、水声、笛声、琴声、动物声等一系列自然之音来代替更加直观的语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烘托了气氛,彰显出了水墨动画的写意风格,并且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的造型设计风格独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将水墨画的特点运用到了极致,例如在《山水情》中,表现冬天室内的环境,仅在空白中描绘出炉火的光亮即可,虽然一抹红色在整个画面中显得有些微弱,但是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却能给人们带来十分强烈的暖意。而在表现秋色渐浓的季节变化时,则巧妙地抓住了秋天的代表颜色,在傍石而坐的人物之外,会不经意地下落几片凋零,飘落几片绯红的枫叶,这即是秋天的视觉引导作用,通过寥寥几笔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也正体现出了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造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它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优势美术创作的基础,其根性的、母体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而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造型设计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动画设计的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够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将会促进传统绘画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艺术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传统绘画艺术与动画造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画造型设计则是一种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手法设计出来的一种虚拟的人物和场景,通过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手法赋予动画角色感染力和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现代动画造型设计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造型设计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 猜你喜欢: 1.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论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浅谈美术心理学的论文 4. 美术学术论文 5. 美术绘画类论文

关于素心绘画论文范文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作文要写,那么怎么写“漫画”老师这篇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1

一张白皙的面孔上,戴着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乌黑的发丝随意的披在肩上,美丽而沉静!她有着高挑苗条的身材,给人一种精明能干的感觉,她就是我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已经陪伴我们五年了。语文课上,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起走进雨后的森林,一起领略大草原的风光,一起感叹现代科技的发达……

李老师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作业本上的“妖魔鬼怪”都难逃得出她的法眼。而且对同学们的每一个错误,李老师都会用醒目的红笔圈出来,并要求我们及时改正。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时,我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的打开,看看老师的评语和画波浪线的好句,老师淳淳的教诲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想去办公室问老师,当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突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不知怎的腿脚都不停使唤了,就这样在门口徘徊了好久,心里不停的鼓励自己:“没事的,李老师还经常鼓励大家向她请教和提问,可是不知道忙碌的李老师会不会理我呢?她在不在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踏进了办公室,没想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温和的微笑的脸,我紧张的心瞬间放松了许多,李老师耐心的给我讲完了题,拍着我的肩膀,轻声问我:“听懂了没”,我使劲儿点点头,李老师微笑着说:“以后有问题尽管来问我,胆子大一点!”我瞬间感觉全身如沐浴着阳光一般温暖!

李老师的教诲似一缕春风,润物细无声;又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她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2

每个老师的性格不一样,或温柔、或可爱、或幽默……我们班的林老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听我来仔细说说吧!

先说说她的长相吧,高挑的身材,洁白的皮肤,一头乌黑的长发,柳叶似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像两个铜铃,要是她瞪起来,就像两个探照灯,瞬间把我们全部烤化了。高高的鼻子和小巧的嘴巴一切都很适宜。

林老师的性格特别的温柔,平易近人,但有时候又对我们十分的严厉。有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吵闹着,教室里都乱哄哄的,不知什么时候,林老师已经悄悄地站在讲台上了,一言不发,怒目圆睁,瞪着我们,那眼神像一把锋利的大刀一样,吓得我们脸上火辣辣的。忽然,她把黑板擦往桌子上一扔,“全部同学给我站起来”,顿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全班同学纷纷站起来。有的同学因为在老师没有来的时候,在教室里开展地下活动,还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林老师严厉不失去幽默。一次下课,有几个同学违法了班规,小芳说:“你们把所有的垃圾捡到垃圾袋里。”林老师忽然冒出一句话说:“那样不就成了校园里的乞丐,满校园乱窜?”一句话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

林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一位老师。在林老师的教育下,我们班的同学们渐渐地改变了不良的习惯。我相信在林老师的教育与陪伴下,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3

“今天的大课间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四、六年级到操场……从广播里传来了徐老师略带沙哑但铁锵有力的声音,那就是我们的体育徐老师。

徐老师中等个儿,身材匀称,虽年近五旬,但浑身散发着健康阳光的活力,笑起起来特别有孩子气。

徐老师身手特别敏捷。有一次我们学侧手翻,其它同学都学会了,只有小月和另外两个同学还不敢翻。小月急得满头大汗。下课铃响了,徐老师把他们叫到跟前和颜悦色地说:“你们几个同学看我再示范一遍。”只见徐老师双手向前伸,轻快地抬起左腿,接着双手撑地,左腿紧跟着右腿在空中划了半个圈,侧手翻轻松完成。站在一旁的我不禁暗暗拍手叫好,年近五旬,动作还这么矫健,身轻如燕。经过徐老师细心的指导,小月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终于学会了,徐老师笑了。

徐老师对待工作特别认真,一丝不苟。疫情期间,体育作业只能拍视频上传,这下徐老师可忙了。不仅要看5个班的视频,还要教我们新的技能,这哪忙得过来啊!每当要学新动作的时候,徐老师都会发来亲自示范的视频,还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动作的注意点和要求。

我像往常一样上传了体育作业。第二天,妈妈打开钉钉一看,徐老师发来了详细的评语:“跳绳218个,仰卧起坐56个,很不错。”“仰卧起坐手只要摸耳朵就行,不用抱头,跳绳时速度要均匀,尽量不要间断。”天哪,深夜12点半徐老师还在工作!我又马上翻看了其他同学的作业,徐老师对每位同学都进行了认真地点评,还掐着秒表一一数个数,并且把每位同学的数据统记在一张电子表格里,哪个同学有进步了,徐老师就更新一下通过水冷的屏幕,我仿佛看见了徐老师忘我的工作态度。5个班170多位学生,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难怪徐老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这就是我的体育徐老师,一个敬业的好老师,他那致我不倦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4

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路灯,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老师是能为学生遮风挡雨的大树。

我的老师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架着一副金色圆眼镜,高挺的鼻梁下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中等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

我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严厉了。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用一组关联词造句,结果半天也没人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见了,就开导我们:“造句造得不对没关系,老师不怕你们,因为你们只有发言了,脑子才会灵活,脑子活了,学习才能好;如果不发言,脑子就不转了,学习才不会积极!”同学们明白了过来,都积极踊跃举手发言,老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虽然老师上课很严厉,但是在课下,老师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有一次,学校举行了跳长绳比赛,老师下课后一有时间就带我们去操场上联系,告诉我们怎么配合,过多少秒之后再跳……老师也像回到了童年一样,和我们一起跳得很快乐。虽然跳完后我们汗流浃背,但是能和老师们一起运动我们很开心,快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写的就是老师的那种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对我们的老师说:“老师,谢谢您对我们的教导。老师您辛苦了!”

现在,我已步入五年级了,离开这位老师已有一年之久,我真的好想再回到一年前啊!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5

星期六的上午,我在家里画画时,不知不觉翻到了我一年级时的拼写本,不禁想起了一年级时教我语文的.---孟晓元老师。

当开学第一天,妈妈送我来到一年级教室里,那时有两位老师同时走了进来,一位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一位就是语文老师孟老师。孟老师高高的,胖胖的,戴着一副眼镜,总爱穿旗袍,一副非常时尚洋气的样子!

孟老师走进教室,一脸笑咪咪,非常和蔼的样子。一看就让人喜欢上她的课,顿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还清楚的记得孟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开始学拼音了,我看见白板上的圈圈杠杠,不知道老师要教我们什么,孟老师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教室里鸦雀无声,孟老师便说话了,“大家说‘a’是不是像小蝌蚪呀!我们就给它起名叫小小蝌蚪‘啊啊啊’。”

接着,孟老师又把“a”的小尾巴去掉,就变成了“O”。孟老师学了一声公鸡打鸣的声音,“喔喔喔”,“这是什么声音呀?”我们异口同声的说:“公鸡的叫声‘喔喔喔’。”孟老师微笑的说:“对,这个拼音就是公鸡打鸣的声音‘喔喔喔’。”孟老师的眼睛一会大,一会儿又眯成了一条线,声音一高一低,比唱歌都还好听呢!

四年过去了,升入五年级,孟老师把一批又一批调皮的孩子,变成了一批又一批聪明的孩子。她就像园丁,给一棵又一棵嫩绿的小苗整枝、浇水、剪叶、施肥,使我们慢慢长成茁壮的大树!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6

每一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的老师,比如:表情包美术老师、开朗的外教老师、喜欢古文诗的语文老师等等,其中我最爱严厉的数学老师。

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姓谢,原名叫谢诊。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宝石般的黑眼睛。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我的数学老师喜欢穿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感觉和她的严厉非常匹配。

有一次,开始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写出了两题,叫张俊杰和周友深这两位同学上黑板写。老师说:其余的在下边做。老师说完,我们就拿起笔刷刷地写起来。过了一会,数学老师看见这两位同学不会写,顿时,眼瞪得非常大,愤怒地说:你们这两位同学,这样的小数除法怎么还错,这两位的组长每天给这两位同学出二十道题目,不会做就留在学校不要回家,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回家。

还有一次,老师说:来位同学,上楼帮我把基础训练抱下来,注意别给我弄混了。有一摞作业完成得不好,是要挨批评的。我们听了有一摞是要挨打的,我们紧张得连忙搓手,都很害怕里面有自己。当老师念第一个名字就叫那个同学上讲台领奖时,只见老师非常生气,训得同学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可老师并没心软,还继续念着名字。老师每念一个名字我就非常紧张,好像心脏都快蹦出来了。老师一个名字接着一个名字念,直到老师念完了,我才放松了一些。

数学老师认真负责,教学态度在我的众多老师中数一数二。我的数学老师严厉的教育方式确实能教育出高徒,你们喜欢吗?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7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听到这首悠扬动听的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时,就让我们想起了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赵老师。

赵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不能东张西望,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搞小动作……如果你不小心违反了,赵老师会先敲敲你的桌子,提醒你上课要专心听讲,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那可就要小心了,赵老师如果没发现,那就好,如果被发现了,赵老师就会严厉的批评你,并且会让你做相应的惩罚。

在课堂上,赵老师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我们都深深的沉浸其中。赵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一笔一划都有顿笔,都是那么的端正清秀,刚劲有力,仿佛是一幅闪光的画,让我们尽情欣赏。

赵老师还非常关心我们,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哇”的一声突然吐了,同学们都不知所措,赵老师赶紧放下课本从讲台走了下来,掏出纸巾他帮他把嘴擦了,又让另一位同学带他去洗手间,然后叫了几个同学把桌子,凳子搬开,又让同学拿来了扫帚,簸萁、拖布、水桶。赵老师拿起扫帚,把脏东西都扫到了簸萁里,然后又拿起拖布,把地拖干净,最后把水桶里的东西都倒掉。我们想去帮忙,可是赵老师说不用,她收拾就可以了。

赵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我发自内心的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赵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8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我的马老师。

马老师既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马老师瘦瘦的,个子不高,但只要她一张嘴,一口流利的英语便从口中飞出来。马老师很幽默,记得一次英语课代表在收英语作业。课代表看到好几个人还没来,便把作业放在了讲台上。早自修结束时马老师走了进来,问课代表,“英语作业怎么还不交上来?”课代表说:“老师,还有几个人没来,我想等他们,就暂时放在讲台上了。”马老师说:“那几个人没来你就不用等啦!直接把来的人的作业交上来,让那些没来的人自己上交就行了。你把作业放在讲台上难道是让讲台改吗?”课代表顿时跑向讲台把作业本交给了马老师。

马老师不但幽默,还很关心学生。每当班里有同学生病,马老师就会俯下身子,轻轻问他哪里不舒服,然后会给同学倒上开水,照顾他喝水,还问他要不要打电话给家长,并让同学带他去医务室看看,等到没什么大事时她才肯放下心来。

马老师还很敬业。当有同学这题不会做那题不会做,她便细心地教他,直到那个同学会为止。

马老师就像一把知识的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大门,带我们去知识的空中飞翔。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愿她在成功的道路上事事顺利。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9

老师有许多种,有诙谐幽默的,有严肃沉闷的,有活泼可爱的……,我想“漫画”的是我的美术班的老师——袁玉腹老师。

袁老师是一个如国画中走出来的人,她常常身着中国风式的旗袍或长裙。她身材中等,高高的鼻梁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藏在长方形的小镜片后面,显得特别年轻,但事实上老师已经71岁了。

袁老师是一个不爱打草稿的人!老师的绘画专攻的是国画。在国画中有两种画法:一是写意,二是工笔。老师在画写意时不像同学们要打草稿,她一下笔便入了意境。三笔两笔一划,便成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泼墨画。老师画工笔时也不打草稿,直接画线上色,而且画线时还不会画错。上色时也不会出格。就是这样,老师接连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的大奖。

袁老师说话也不“打草稿”!一次,我画完了老师让我画的画,便随口问:“老师,我画什么?”结果,被专心画画的老师听错了,她惊讶地说:“什么?你想死?文诺,你看咱们的画,画山河,画花鸟,画祖国的美景,你还没有去看过呢!”我刚想纠正,老师又开始滔滔不绝的向我灌输生活的美好,绘画的技巧,结果越说越远,她竟然忘了是因为什么而说这么一大堆话了!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来。

我这位不爱打草稿的老师,在绘画上不打草稿,是因为她技术高超;在说话上不“打草稿”是因为她心中有丘壑。每每看她专心画画,我便更爱画画了!这就是我的袁老师,可爱的老玩童!

我的漫画老师小学生作文篇10

你可能认为我这位老师是什么班主任啊,语文老师啊,数学老师之类的。不,这位老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美术老师,不,美术老师未免太严肃了——是一名画画老师。

这位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她长得挺高,梳着一条三股辫,总是穿着一条长裙。虽然不是双眼皮,但眼睛很大,嘴巴看着总觉得很像兔子的三瓣嘴,一副十分和蔼的样子。

老师有艺名,叫素心,我们叫她素心老师。素心老师教我素描。

素心老师教法独特,她会找一些与我们水平及学习内容相关的书,书上是一幅幅作品,素心老师用斩刀切开,再从中找适合的作品让我们照画。

画一段时间后再修改作品。素心老师一幅作品修改两次,一次是打型后,一次是上明暗后,修改时还会故意画错,看看我们知不知道错误。

因为老师这种独特地教法,我的技术大有进步。一般是一学期一个阶断,现在一学期两个阶断。

素心老师不仅教法奇特,还富有爱心。

画室不知怎么,总是招引来许多蜜蜂,莫非蜜蜂也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有一次,班上的哥哥把蜜蜂困在纸杯里。哥哥回家后,素心老师轻轻地拿起纸杯,带到窗前,再轻轻地打开盖子把蜜蜂放生。

素心老师那迷人的微笑,时时闪现在我眼前;老师那美好的德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议论文的“三要素”。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冷与热的辩证思考议论文作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可我们却在温室里成长,我们需要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的成长。

——题记

俗话说“冷暖自知”一碗稀饭总要自己尝过以后才知道是冷还是热。

现在我们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被悉心的照顾着,宠爱着,生怕被磕了碰了,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就像无法知道一碗稀饭是冷还是热,因为它经过来自其他人试过知后才给你的。

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眼中你就是个孩子,就需要被照顾,他们都为你铺好了人生之路,路上的障碍都被扫除了。

可我们在成长,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自己作主。只有自己尝过稀饭后才知道是冷还是热,只有自己做的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需要自己主宰,就像电视剧《我的青春我作主》中的主人公一样自己去奋斗。

杨澜曾经说过“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只有自己去尝试过,即使错了也是自己的财富。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一度想实现自己报效家国的政治进朝作官,可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后然他亦然的辞去了官职,纵游于山水之间。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豪放的千古名句,而被誉为诗仙,其诗流传于后世。

因为尝试才知道那是一碗热水还是一碗冷水,也能知道是对与错。

有人害怕犯错,于是他不在尝试,因为只有不做事的人才有可能不犯错,但每一次经验都是自己的宝贵的财富。

如果有人错过了机会,不是因为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来时,没有伸手抓住它。

有人因为一次的失误,而放弃做自己的主人,就像在冷水中你会急忙把手伸开,或不去碰它,但你不知道冷水也会让你震奋你的精神重新来。

外面是世界更精彩,更美丽。但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尝试,痛苦与欢乐,成功与失败,就像冷与热,只有自己才知道。

让我们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我的未来我作主,坚持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道路,冷暖自知。

当你埋首,专注于掌心那块冰冷的屏幕时,你可还在意着围绕在身边的灼灼真情?

不知不觉间,时光悄然变化。同龄的黄毛丫头们已和我一起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同岁的顽皮小子们也飞快地长成意气风发的少年。回溯温馨美好,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时光,心在温馨暖软的同时,也不禁黯然神伤。那些标致的少女,挺拔的少年如今与我形同陌路,在走廊上擦肩而过时,连相视一笑都已成为奢望。他们总是捧着一块巴掌大的屏幕,专注而缓慢地走出我的视线,就仿佛我们处在不同的平行空间,谁也看不见谁。而我,只能尴尬地放下举起的手,咽下哽在喉头的招呼声,收起支离的笑容,傻子似的继续向前走,暗自神伤。

是什么,让青梅凋落,竹马蒙尘?

可笑的是,我们之间的情谊,不是跌碎在时光缝隙里,再也拼不全;不是遗失在时光长河里,再也拾不起;不是深锁在时光铜匣里,再也打不开。而是输给了一块巴掌大的,冰冷的手机。当手机在掌心升温发烫时,心却只能渐渐冰冷。

伴随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手机也在快速更新换代。各种新创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惊叹于“万千世界屏中尽览”的科技,我们满足于“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神气。未曾察觉我们已经陷入手机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亦或不愿自拔。年轻的一代对手机的追求,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似乎已经被社会默默接受。这种狂热的背后,人们越来越漠视感情,脱离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日趋冷漠的社会。

现在,我最害怕的,就是亲人团聚,朋友相庆的日子。当我在暖黄的灯光下看见那一张张反射着荧光小脸蛋时,我不敢去相信那是我新中国天真可爱的表弟表妹。这些惨白的,带着一丝狂热的小脸蛋,是曾经那张抱着我的腿仰着头笑得天真无邪的小脸蛋吗?我更不敢去看我爷爷奶奶的脸,那浸润在暖黄的灯光下饱含期待的脸,无限失望的眼。他们渴望见到的可爱的孙子们的脸,在面对他们时已经变成了敷衍和不耐烦,令他们饱经风霜的心,更添一道伤痕。当我透过袅袅的火锅蒸汽,却只能看到朋友们乌黑的发顶时,欢庆的热情早就消磨得一干二净。你能想象邀请大家共同举杯时,他们只顾玩手机,没人理会你的尴尬吗?这样的聚会,没有也罢。

你看,冰冷的手机多么冰冷人心,他总是在离间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不知从何时起,原本追逐着人们的需求而发展的手机开始反过来牵着人的鼻子走,让我们对它言听计从。

长久地沉溺于冰冷的荧屏,你是否还知道什么是人间冷暖?

冷就像你只顾低头玩手机,留给别人看的发旋。你留一个冷漠的发旋映入她(他)眼,错过这翩若惊鸿的一眼,也许就错过了你和她(他)开满桃花的半生缘;你留一个桀骜的发旋映入他们眼,错过这满怀期待的一眼,也许便让他们错觉父女母子间的缘深情浅;你留一个孤傲的发旋映入他们眼,错过这热情洋溢的一眼,也许就葬送了你和他之间的高山流水。

怎么忍心让这些温暖又脆弱的目光被泪水淹没呢?只需你抬首,认真的回望,那冰冷的心就会霎时花开。

请你抬首,用心去看,看那颗被你的冷漠摔碎的纯洁玻璃心,你一定会愿意放下手机,穿过心的荒野,握住她(他)的手心,那淡淡的热度让你脸红心跳;看那颗被你的冷漠刺伤的拳拳父母心,你一定会愿意放下手机,划过心的死海,去抱住他们的臂膀,看那伶仃的白发里梳弄着的对你的牵挂;看那颗被你的冷漠拒绝的真诚挚友心,你一定会愿意放下手机,跨过心的高山,去凝视他们的眼睛,让那明眸中的温柔秋水在心间缓缓流淌。

放下冰冷的手机吧,去拥抱现实的温暖。让那些灼灼深情,融化你心中的冰凌,引你一路高歌,快乐前行。

引子

战火息,天下平,人间本当静如水。奈何喧嚣起、燃此世。皆道华夏德,发孔孟,传千载。人心应胜夏日暖,今朝胡凉彻骨寒?

一、人世沸腾,独守桃花源

风过处,树枝飘摇。厚实的玻璃窗拦下了清风低吟,却挡不住城市里的人声鼎沸、车马嘈杂。

外面的世界像一个大熔炉,被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包裹着,燃烧着,沸腾着,融化了过去,冶炼着浮躁与凝重。温度攀升,空气稀薄,我似乎要窒息了,可我看到那些人们啊,还在不自知的为这熔炉添上一把火——对着包装得光鲜艳丽却缺乏内涵的明星大呼小叫的“粉丝”们,她们认不到写出国歌的聂耳;捧着网络小说为书中荒诞无稽的故事哭得死去活来的姑娘小伙们,他们颂不出圣贤哲人的箴言;戴着圣诞帽守在圣诞树下拆着花花绿绿的礼物的孩子们,他们晓不得惊蛰霜降这些时节……

我害怕被这炙热的火苗灼伤,悄悄退回自己的一方清凉桃源。夏日炎炎,我斟清茗一盏,执书一卷,斜倚小窗。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了进来,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书页上——铅字虽是新印的,我却透过它们看到了那些泛黄的美丽时光,一行行美文如一缕缕清风,带走了周遭的燥热。

一个个流芳千古的人物飘然而来,浮现眼前,与我纵论古今:让整个大唐弥散着淡淡茶香的茶圣陆羽,功名加身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只羡故乡那一脉西江水,安静流淌;站在扬州城楼上誓死不降的史可法,宁死也不愿脱下身上的汉家衣裳,“二分明月故臣心”,他的鲜血开成了瘦西湖畔的朵朵不败的凛冽梅花;而那个笑中犹带岭梅香的柔奴,在荒僻岭南颠沛五年之后,还仍能笑着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他们的心中,有一片桃源。而人们心里,本都装着一片桃源吧!那里美好安详,风凉水清。可惜多少人将自己的桃源扔进了浮世熔炉,从此与浮华作伴,混沌此生。

人世沸腾,你的桃花源在哪里?

二、人心微凉,仍念骄阳暖

走在街衢小道,与我擦肩而过的行人形色匆匆、面无表情。日头正好,温暖的阳光却溶化不了他们脸上挂着的冷漠。

“小悦悦”事件里,从受伤孩子身边走过去的十八个路人,他们冷漠让一个两岁的生命消殒;“微博直播自杀”事件中对事主冷嘲热讽甚至喊他快点去死的众多网民,他们的事不关己让一个十九岁的阳光男孩走向了终结;“老人摔倒扶不扶”这种回答本应是清一色的肯定的问题,如今却被人们反复思索讨论……究竟是人心薄凉,还是世态炎凉?

现在的我们,都已经麻木冷漠至此了吗?不!我看到了疾驰的车辆驶来时,毅然推开学生承受车轮碾压的女老师张丽莉;我看到了被飞来铁块砸中腹部,忍受着剧痛仍不忘把车靠边停好的公交司机吴斌;我看到了大灾大难降临之际无数个挺身而出的身影……我感受到了他们心里那轮灿烂骄阳散发出的阵阵温暖。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太阳。哪怕风霜雨雪掩盖了它的`光芒,一朝拂去,它仍能融化世间的冰川。

人心微凉,你的骄阳可还和煦如初?

三、冷与热,请君自抉择

桃源水泠濯我衣,正道骄阳暖我身。无鹤手自栽梅,莫教世俗染素心。他浊我自浅笑,得见明德再满天下,冷与热,终得两相融。

世间冷热,人心凉暖,还盼君自择。

凄凉往往只是一种假象,在其背面,也许正积蓄着非凡的力量;热闹虽是一种盛大的景象,其实不然,也许是一群人的孤单,难以名状。

我们总喜欢待在适宜的环境中,来品味人生的芳香,却往往有两种极端的情况。

寒风呼啸,雪花飞舞,没有一丝阳光的味道。阴沉的天气,刺骨的冰凉,使人无法挣脱被窝的温暖来面对冬季。人们总想着:若是天气再好一点,我一定努力学习。可是无论条件多么利人,一切都只是空谈,时间只会被懒惰击败,人们的精神状况自然也是溃不成军。于是时间走了,我们还在回忆里沉沦还责怪它忘了带上我们一同奔赴未来。

此时,有那么一群人在寒冬中骄傲地矗立着,他们是神一样的存在,似乎永远不会疲倦,心灵永远向上。其实他们只是平常人,多了几丝坚持和毅力,用信念宽慰着自己,与孤独为友,与寂寞同行。也许做不到常胜将军,可是就算失败,虽败犹荣。

冷只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客观的心境,可它却能被炽热的心融化,无关你是否聪明。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有狂野的心在驰骋,没有任何的雨滴的痕迹,温度在持续飙升,在一定温度时,人开始浮躁,容易迷失方向。再高一些时,人们开始抱怨:这样的天气还怎么工作学习?可是就算降了温,本性依旧难移,往往总是借口牵着我们走,看似为我们填满了空虚的世界,其实这个对自己撒的弥天大谎,是对人生的极不负责。

热往往与温馨,善良联系起来,画面似乎都是暖色调,像旧的老照片,像天色黯淡的黄昏,一起隐藏在时间的角落。可是人人都有悲凉,只不过大多都被掩在热闹的外表下了。

人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囊不需要有多丰富,其实越轻松越好,资历与经验不但可以充满人心,而且不给借口任何塘塞自己的机会。未来的路看似很远,其实就在脚下,在我们权衡冷与热的同时,不妨自己去学着适应环境,优越的条件看不到最好的自己,看多了艰难才能明白幸福的意义。

再冷中捂热自己的心,用勤奋走好未来的路,不久以后,在你自信满满,坦荡骄傲的大步向前时,相信樱花一定在为你飞舞。

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冷得刺骨。

五黄六月,石铄金流,热得难耐。

在冰封雪覆的天气下,万物都不再生长。但是南极却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小家伙们。它们不会因为天气的严寒而缩手缩脚,反而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拥我簇着活动筋骨,它们是南极的精灵—企鹅。在那样寒冷恶劣的环境中,它们内心热忱、团结一致,所以能带给同伴温暖而富有朝气的希望。

在温暖舒适的热带,生活着一种鱼类,它们贪婪艳丽,一心只想着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彼此争斗攻击。它们并没有因为温暖的生活而使自己变得更好。

作为动物,企鹅没有因外界环境的寒冷而冷却本心,热带鱼也没因温暖的环境火热自我。所以,外界的冷与热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我们人类,更不能因为环境的冷与热而迷失方向。

面对自然的冷、社会的冷,我们无力彻底改变,而唯一能做的就是使自己的心炙热起来,与外界的冷奋战到底。

有那么一位勇士,面对封建昏庸的王朝,面对一群善于拍马逢迎的小人,面对冰冷冷的社会,他抱着“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他时常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对国家对人民火热的心,虽然多次被外界的冷所欺压,但始终都没有让其被浇灭,并且他用这滚烫的心血浇灌出了一部部伟大诗篇。

也许冷也代表着一种抵不过岁月流逝的无奈。辛弃疾壮年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八面,率领铁骑杀得贼寇闻风丧胆。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将领如今已变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再也不复当年之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他再也不被重用。可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他,依然向往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生活。他所遭遇的冷,是他抵挡不住的岁月,是他被剥夺了的骁勇,是他不被重用的无奈,是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一颗保家卫国的炙热的心。这颗心并不会因为岁月已逝,铠甲已冷而停止。这颗心会一直燃烧,释放他所有的热,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面对生活的冷时,并没有就此迷失方向。他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它们可以改变心灵。他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始终都没有泯灭对生活的热情。

冷代表一种环境,一种困境;热代表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冷时,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这颗火热的心,用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去融化所有的冰与冷。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被低温所困,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更多的阳光,更多的温暖。

世界总有相对的东西:冷与热,对与错,冬与夏,美与丑,善与恶……似乎一件事是这样,那么总有一件事会与之相对。或者是一件事有好的一面,那么它必然有不好的一面。冷与热就在这样相对的世界被我们所感知。冷暖自知。

小时候,天很蓝,风很轻,我们在阳光下奔跑,似乎对于冷与热最初的概念就是天冷加衣服,天热减衣服,还总是被父母唠叨个不停。小时候的我们可以把冬天过成夏天,在雪天吃冰棍;也能把夏天过成冬天,傻乎乎地大热天穿靴子。童真的我们对冷热不太敏感,因为我们的心一直是热的,世界在我们眼中多么美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四季更换,冷热交替。到了十七岁的雨季,我们长大了,学得更多了,想得问题也多了,对于整个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上高中过上了住校的生活。整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寝室,食堂,没有家长的管束只有自觉,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坚强,没有温暖的家只有冰冷的作业。刚开始时,父母总在电话里叮嘱自己冷了就要加衣服,心里暖暖的。后来不小心感了冒,还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每晚在被窝里悄悄的哭,怀念过去无风无雨全是阳光的生活。

只有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是多么温暖人心。在孤单中更加自立,在困难中更加坚强。感受冷与热,在冷与热的过程中成长。天气冷热无常,我们随之改变而加减衣物,但不变的是始终炽热的心。

他们总说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气和傲气。一点小感冒就要闹父母的心,非要在寒冷的冬天不穿秋裤,要风度不要温度。我想说现在的我们不娇但傲。就在学校病了一个多月里,很少给家人打电话,只是不想让他们担心,证明自己过得好。其实,只有越艰难的环境才能让人更好的成长。

只有经历了寒冷,才会知道温暖有多么好。只有感受了温暖,才会让寒冷刻骨铭心,更加珍惜温暖。世界上有很多的冷冷热热,公交不让座的冷,摔倒不扶人的冷,齐心抗灾的热,拾金不昧的热……有时太多的冷热让我们无所适从。其实只有保持心中那颗炽热无畏寒冷的正义之心,才能让正义的热流涌向整个社会。我们因为有了皮肤和大脑才感受到了冷与热,而社会有了我们就多了一份融化冰冷的热。

冷与热是两个对应面,它们可以是物质的特有属性,也可以是人对环境的感觉,还可以是人与人交往中对对方的感觉,这不是物质的,这种感觉是心灵上的。是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冷之于人,若是外部环境给人的感受,那人们只需要加衣就可以了,热之于人亦且是如此只需要减衣即可。

有一句话说得好,天冷了没什么大不了,加件衣服就可以了。这句话一点没错,可是有人不禁会问,心冷了,又该怎么办呢?

人与人的交往,彼此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对方距自己于千里之外,很冷。又有的人认为对方的温情让自己恐慌,很热。这两种人给人的感受是只冷和热,但这样的冷和热却让冷和热让人更加难以接受了。记得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世态炎凉,冷暖自知”。冷暖也许就是一念之间,得意的时候,世界都是热的身边的人都是热的。失意的时候,世界都是冷的,身边的人更冷。所以有人说辛酸,话凄凉正应了那句话:世态炎凉,冷暖自知。就如同喝水一样,只有喝下去才能体会到冷热。

佛说: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没有些什么,可在失去原本拥有的时候却已记不起自己曾拥有的,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对过去念念不忘而对现在心存感激呢?不是吗?你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了就抱怨,世界很冷,人心很冷,却不知自己其实也是冷的。你想世界对你热,那么你不应该先对世界热吗?

当你发现一颗钻石的价格远比一颗玻璃珠的价格高的时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悲的长大了。长大了,你就不觉得这个世界冷了要想自己不被冻死,你只有自己热,自己温暖自己。热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法呢?

曾经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整天愁眉紧缩,郁郁寡欢。原因是她的男朋友和她相隔两地,终日不得见,她的男朋友因此想要跟她分手,他不想和她分开太远。可是他们最后终于还是分开了,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男主角出场了,对她说:“恋爱时双方就像互相取暖的刺猬,靠的对方太近会刺到对方”。当然,“隔的太远会冻死”这句他没有说出口,最后,男主角抱得美人归。是的,冷与暖只有当事者的双方才能深切体会,也唯有体会之后方可品到。

冷之于人,热之于人,无非是一种感受而已,关键看你如何处之。

煮咖啡有冷热的学问,首先是将咖啡粉倒入冷水中搅匀,再用小火缓缓加热,直至一股浓郁的香醇刺激你的鼻腔时,即可待微冷时饮用。而若待其凉时饮用,就少了那份香醇,只能品尝到一碗苦涩了。若将其再次加热也品味不到那一丝香醇中的甘甜了。

由冷及热,散发出一股香醇;由热到冷,剩下的只能是苦涩。人心不是如此。

有些人和蔼可亲,面善心热;有些人满脸横肉,面恶心毒;有些人却有一张看不透的面容,猜不准的心,忽冷忽热,唯利是图。我愿从自己的角度去与大家一起分享人心的冷与热。

我以为自己天真,愿意相信别人,却发现自己是傻瓜,太容易被欺。我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便可拥有自己的世界,到最后,却发现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

世界的“冷与热”于我为人子,为人友,为人之学生,均有体现。为人子,我以为当个乖巧的孩子便能拥有家庭的温暖,可父母之间的纷争却常常让亲情冷漠。我以为为人友只要尊重对待对方的感情,相互信任,就能获得火热的友情,可为了名利的争执却让朋友冷眼相向。我以为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得到老师的热情赞扬,可老师的严格要求让我常常冷静思考。就这样我在“冷与热”中思考人生,寻觅人生的方向。试图向外界关上心门,却总有几束关切的目光射进心中,舍不得那份久违的温暖,决定留下。尽管家庭纷争不可避免,可更多的还是父母贴切的话语涌入心头,滋润心田;即使朋友之间的争执难免,却还是常在一起嬉戏打闹,即使老师的误解不少,但师生情怀依然存在。由“冷”即“热”使我得到心灵的慰藉,而由“热”到“冷”,使我性格渐趋沉稳。

有冷有热的气候才是正常的气候,有冷有热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冷言冷语说失败,满腔热情贺成功,范进中举前后的人世百态,就是一例。无论你姓甚名谁,只要你大权在握,坐在台上,将被热情而恭敬的氛围萦绕;一旦你大权旁落,成为庶民,将会看惯冷漠与傲慢的神情。司马迁说得好:“世之熙熙皆为利来,世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面前,人们总会有冷热不同反应。成功必有失败处,上台定有下台时,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其实是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奋斗的一生,奋斗有成功也有失败,因此人生有冷也有热。要有火热的激情去创造未来,更要有冷静的心态面对人生。“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煮咖啡有冷热过程,饮咖啡有甘苦味道。人生冷热亦如此。

高,一个冰与火、冷与热交融撞击的艺术上帝。

他对绘画的热情,像拥抱大地的太阳般温柔慈爱,像熊熊烈火般燃烧不尽,带给身边人一颗炙热滚烫的心。他的画笔,跳跃着疯狂迷醉的舞蹈,奔放着,随意旋转着,令人目眩,因此他的作品大多都激昂向上,鼓舞人心。

他对生命的冷漠,像秋日里落地的枯叶般安静低沉,像寒冷的冰雕般刺骨锥心,使他过早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色彩终于在他的绝笔画面中黯淡了下来,他也由伤感的冷色调结束了他的一生。

他橘红色的发须是张扬还是寂寞,他的瞳孔是充满希望还是低落沉迷。那纠结的眉头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他的脸是冰冷的彷徨,他是冷与热的结合。他总是充满幻想,却游走于极端,他总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执着的爱着《向日葵》,他用抒情的笔调充分展示着那黄金般的绚丽色彩,一朵一朵绽放的花如同火焰,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他的画面,是永不熄灭的篝火,如同那激情似火的向日葵,按耐不住内心强烈的欲望,正奋力摆脱花瓶的束缚,奔向太阳。他的感情过于炽烈,总是因现实的黑暗而绝望,他的灵魂过于纯洁,总是因世人的污浊而叹息,他对梦想过于执着,魔鬼称他为上帝,上帝叫他为孩子,人们称他为疯子。

他说:“我是以向日葵的姿态活着,而不是以束缚的姿态活着。”看凡高的画,第一眼看到的是耀眼的光华,第二眼看到的是太阳恋上雪花的矛盾,第三眼感受的则是雪花在太阳狂吻下的无奈与消亡。

画如人生。当你被那金灿灿的麦田吸引时,你可否注意到画面角落里的阴冷,是否注意到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送葬队伍?凡高的绝笔画面,仿佛就是他自我生活的写照,是他宿命的遗言。灿如黄金的麦田之上,一群乌鸦飞过,也许,他觉得自己就像那个被束缚的稻草人,希望在阳光下沐浴又无法忍受乌鸦的啃食。他选择了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解脱,谁也不知道在中弹后的几天他是怎样度过的,是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还是在等待死亡。

凡高,一个渴望自由的麦田守望者,一个天堂的快乐狂人。

凡高,一个百变的绘画创造者,一个自由的游走于冰与火、冷与热的艺术灵魂。

我爱凡高,我爱他痛苦的快乐,我爱他生命的绝笔,我爱他的冷与热,我爱他。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