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以二岸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8:02:12

以二岸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发言时指出,1945年10月25日是值得海峡两岸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宝岛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经过长期斗争、以牺牲65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而进行的斗争是全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他说,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增进两岸同胞感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在发言时说,纪念台湾光复,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斗争历史,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中华民族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发展也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天,两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座谈会上,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台胞何标表示:“对于台胞抗日的英勇史实,我们必永志不忘,使子子孙孙保存住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何标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同胞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台湾光复活动,他非常希望有机会回到故土去参加岛内的纪念活动.他说:“当年,为了民族的解放,两岸同胞的鲜血是流淌在一起的.今天,两岸同胞更应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双赢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陈水扁当局推动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两岸同胞共同反对,最终归于失败。民进党在1月台湾地区民意机构选举和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叠遭重创,“台独”分裂势力遭到沉重打击。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协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首次率协商代表团成功访问台湾,两会相继签署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6项协议,两岸制度化协商进入历史新阶段。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同胞的亲情、感情也在共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盛举和共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中进一步加深,一对可爱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也于年底顺利赴台。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成功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一定成果.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有需要可以戳我!

两岸关系发展主题的论文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陈水扁当局推动举办的“入联公投”遭到两岸同胞共同反对,最终归于失败。民进党在1月台湾地区民意机构选举和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叠遭重创,“台独”分裂势力遭到沉重打击。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协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首次率协商代表团成功访问台湾,两会相继签署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6项协议,两岸制度化协商进入历史新阶段。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同胞的亲情、感情也在共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盛举和共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中进一步加深,一对可爱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也于年底顺利赴台。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成功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一定成果.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下面是有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观点,欢迎参阅。两岸关系新形势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既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就不存在所谓大陆和台湾谁吞并谁的问题。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不仅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也可以谈在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早日回到承认“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停止“台独”分裂活动。只要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大前提,我们对任何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愿意作出正面回应,也愿意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增进一家亲情;可以结束两岸在军事上的对抗,使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和平建设;可以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互补互利,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可以使两岸一起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使两岸同胞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可以真正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两岸同胞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期盼和平,国家需要稳定。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正确的历史性抉择。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事关广大台湾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切实解决。如果两岸客运包机实现了“节日化”,还可以向常态化发展。两岸货运包机问题,也可以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交换意见。我们将进一步陆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 措施 。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我们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句可以随意背弃的空话。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谈到加强多党合作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 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而奋斗。希望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同中国共产党一道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 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 文化 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 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由于推行“经济依中,安全靠美”的策略,台当局两岸开放政策的广度与深度将受到美日强力牵制。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长期受“台独”宣传影响,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误解和隔阂,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存在错误看法。总的看,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心态比较复杂,主张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的占大多数, 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主张和平统一的声音还很弱,部分台湾民众还受到“台独”思想的影响。 四:民进党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台独基本教义派”强力牵制下,民进党全盘否定马当局两岸开放政策,甚至以暴力方式阻挠两岸交流往来,短期内务实调整两岸政策面临较大难度,这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了一定阻力。尤其是,虽然民进党发展危机加深,但其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没有被破坏,基本盘依然较稳。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虽然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两岸关系形势却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首先台湾民众对台当局极力制造族群矛盾、割裂台湾社会及挑动两岸关系紧张的做法普遍感到厌倦与不满,要求摒弃激进“台独”路线,希望两岸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民意压力,迫使其对执政路线进行调整。其次,近年来,台湾境内主要政党大兴“和解”、“合作”之风,并竞相提出稳定与改善两岸关系的主张与建议。讲话紧紧把握岛内政局与民意气氛的新趋向,对目前的形势作出了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在强调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同时,指出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最后中国对台政策上的有关表态与调整作了正面评价,表示欢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并愿意“对任何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积极回应。表明了在两岸谈判的对象问题上不排斥任何人的立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我们愿意为了两岸同胞的福祉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宽阔的胸怀,既往不咎、面向未来的态度同包括台当局领导人在内的任何人打交道,也愿意“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寻求接触、交往的新途径”,并进一步扩大了两岸谈判议题的范围。阐述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诸多好处,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建立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深化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 两岸关系新形势结果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它牵动着中国政治时事的神经,同时也是国民关切的国家时事。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悲喜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有过去六十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望”,并开始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物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交流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们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 教育 交流迅速升温。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 经验 。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两岸的政治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全面发展。尤其在经济方面两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 新突破:陆资入台。 同时,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12·3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领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二是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四是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看过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的人还看了: 1. 两岸关系新形势看法 2. 2016年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3. 2016年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范文 4.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论文

以二代为主题的议论文

在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他们整天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但是如今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个这样的育儿理念非常受欢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我们看到有不少惹人争议的事件频频发生:父亲月入两千给女儿买六七千的ipone、父母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有不少父母,不顾家庭条件有多么的差,但是他们却百般努力,可以说是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俩加上四个老人,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父母再苦再累,也要小心翼翼隐藏其贫困,凡是涉及孩子的花费总是放在第一位,以至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要啥有啥,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衣服月月要买新款,各种零食不能断。

以至于给子女造成一种假象,自己生在不愁吃穿的家庭,完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于是孩子习惯攀比,习惯贪图享乐,习惯跟父母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花钱理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过去的确是成立的。想想我们父母上学的那会,他们拼命地努力,想通过学习,去争取更好的生活。他们从来不大手大脚地花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父母供他们读书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的血汗钱。

相反,如今社会,现在的孩子觉得这样的美好生活得来太容易,所以出现愈加不珍惜的现象,于是子女把父母的辛劳当作理所当然,愈加忘了去体谅父母赚钱的不容易。

就算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近段时间来,见诸媒体关于所谓“富二代”的报道显然多于往年。“富二代”被推到风口浪尖是个偶然吗?非也。在我个人看来,在公众舆论的词典里,现在的所谓“富二代”,尽管本身是个中性词,但其贬义的色彩不言自明。飙车、耍阔、霸道、无知,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成了不少“富二代”的代名词,构成了他们的集体人格素描。基于社会关于富二代败家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在江苏省带有开先河意味的政府出资培训“富二代”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舆论的核心落地爆炸之后,关于政府究竟该不该拿纳税人的钱培养“富二代”的争论尚未尘埃落定之时,近日广东某地有又不少与“富二代”相对应的“富一代”公开呼吁,要求政府出资培训他们的家族接班人。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吗?不是,至少在社会学的范畴里,“富二代”这个模糊的群体,并没有一般代际上的明显分野,而要比较客观地总结和概括他们的集体特征,显然也显得比较困难。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吗?是的,不但是,而且它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话题,至少就舆论和公众的关注度之高,就某些偶发的典型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力,都让我们无法不潜下心来去研究,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富二代的存在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但是你能总结出他们之间的代际特征吗?从年龄跨度上,从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年至耄耋的老者皆有。从事业特点上看,有历代经商或者出身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的传统富豪家族,也有近几十年来接着改革开发东风一夜暴发、大字不识几个的暴发户,也有钻政策空子甚至依靠不法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和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从成长现状看来,有的尚在蹒跚学步,有的正在校园埋头苦读,有的出国深造,而有的已经接受家族产业,或者兴旺家族或者正在败家。毫无疑问,据此看来,“富二代”这一代称的概括并不准确,至少从代际和生存现状看来,我们无法对他们进行一个普遍的概括和总结。 当然,这并不是钻牛角尖。我们研究某个群体,必须先有普遍的共同特征把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很显然,对于这一群体我们能概括起来的唯一特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是大大小小的富豪。这一点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在目前的政治体系和舆论导向之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其实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怀疑一切的味道。问题的预设条件是,贪腐的总是官员,干部能越级快速提拔的,往往都有“后台”和“背景”。而近年见诸媒体的公众事件,诸如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黑砖窑事件、瓮安事件、开胸验肺事件等等,几乎都以当地政府在舆论面前的败走而告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30几岁的市长一上台,网民们就要煞费心机地先“人肉”一番,恨不能把其祖宗八代的底儿都抄出来。为什么偶发的富二代丑闻,能被迅速扩大成为传媒和舆论的焦点?因为媒体充分掌握了公众质疑一切的普遍猎奇心理,媒体的把持者们深知如何制造焦点如何聚光。富家子弟们败家和制造事端在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先例,但又往往最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此一旦所谓的“富二代”丑闻被闹出来,则不单是“富二代”们的事情,连他们的富豪爸爸们为富不仁或者不法暴富经历都更容易吸引眼球。从这一点上来说,所谓的“富二代”并不具备代际意义,而更多的是在媒体的操纵下,部分“富二代”被符号化后的一个虚拟的群体,是一个被放在显微镜下,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与一般社会公众对立的群体。 虚拟的本领恐慌 《广州日报》11月13日一条消息,说是广东顺德九成以上的“富二代”不愿或不能完全接班,这令生意场上风光无比、如今接近退休的“富一代”们倍感头疼。很多“富一代”呼吁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帮助他们培养接班人。 不知道这个调查是谁做的,也不见具体的调查分析数据,所以这个结果很难让人信服。事实上,根据记者本身的调查结果,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份漏洞百出的调查,几乎是记者根据一些“富一代”担忧的现状,一手幻想炮制出来的“调查结果”。且不论那些还在上小学、上大学尚未具备独立人格和判断物事的能力与基本的知识储备的孩子们,现在能否就一言九鼎地决定了自己日后的人生选择。且不论青春期叛逆父母就代表着长大以后就一定和父母作对,完全抛开自己的家族产业的论断是否站得住脚。事实上,根据该篇报道的调查手记我们不难发现,至少接受调查的一些个例,都是比较有想法的孩子,也更非不学无术游戏人生的调皮捣蛋的角儿。毫无疑问,这些孩子们都还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正是在学习知识、培养素质的阶段,记者就何以能得出他们“无力接班”的结论?这一点实在有点让人怀疑,甚至有些荒谬。 而事实上,在这个“富二代的快乐成长与家业传承”论坛上,作为一个富豪俱乐部,富豪们担忧下一代的问题,其实并不在学识和素质上,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有条件把孩子送到国外名校去接受教育,事实上更多的富豪都是这么做的。富豪们担忧的结果,主要在于孩子们的沟通能力。问题显而易见,出入豪车,在家有保姆,外出有保镖,这些孩子们往往在与其他孩子的平等交流中有所欠缺,因此而导致的最终在生意场上的八面玲珑的社交关系才是富豪们更为担心的。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就不难引伸出更多的遐想和猜测。正如时评作者邓清波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的一篇评论指出的: “政府出资集训”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富二代”们更多地接触政府官员,拥有“官方背景”,乃至让企业也有更多“官方光环”。他认为,“富一代”们很重视与“政府部门人员”的关系,因此,尽管“富二代”们交际能力差,甚至不愿与老一辈交流,但还是必须懂得向“政府部门人员敬酒”。所以他直言,富豪们呼吁政府出资集训“富二代”其实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尽管邓先生的观点有些大而化之,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据此看来,所谓“富二代”的“本领恐慌”其实要么就是某些媒体人的杞人忧天,要么就是一些富豪们虚晃一枪放出来的烟幕弹,最多只是寄希望于补上“政治资源”缺乏这一课而已,别无它意。 政府到底该为谁买单 政府可以有N多理由来为自己出资培训“富二代”做说辞。正如政府江苏省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饱受批评备受争议之后,省委组织部作出的回应。在事件披露出来后,面对公众的强烈质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江苏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不同于EMBA等学历教育,或是其他技能培训班,这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江苏很特殊,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国企改制形成的,企业家对党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的下一代,以及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学历高,头脑聪明,但对党的了解和情感,与他们父辈相比,需要进一步强化。我们与统战部、国资委和团省委等合作,希望通过这个培养计划,把民企的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培养经历还会作为新一代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因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仅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可以说,培养计划是加强非公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选择” 是的,没错,从单纯政治的角度看来,江苏省此举其实也并无什么不妥。增强民营企业家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对党的认知和认同度,就当下政治体制来说,无疑是做好稳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步骤。但是我们还是有些许的疑问不得不提出来。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是,政府对于企业的发展,只是政策和制度上的规范约束以及相应的支持和引导,而绝不应插手企业内部的具体事务,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企业内部该怎样运作,尤其是民营企业内部,以家族传承为基本特点,关于企业的正常运作乃至内部代际传承问题,如果政府贸然插手,或者干预过多,就很难逃脱“伸手过长”之嫌。我们知道国有企业为什么改制,就因为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太多,从而束缚了企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国家上一代的领导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决定要搞搞改革开放,把经营权、生产权彻底归还给企业家,也因此才有今天经济繁荣的局面。也因此,政府插手民营企业运营,尤其是干预代际之间的接班问题,看似是为了确保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殊不知却在不觉间束缚了企业发展的手脚,剥夺了企业的自主权,实在是有害无利。 而网上另一种声音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富二代”这个词伴生的有个“穷二代”。在我们看来,如果培训“富二代”被看作是政府部门对富豪们的帮扶的话,那么,对比之下,人们的心理失衡就很正常也不难理解。现实的问题是,当下的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改革开放之初的方针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在这先富之后,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要带动共同富裕。注意,是共同富裕而不是无限期地一部分人先富。“富二代”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预设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该如何实现大众的共同富裕。而就现状看来,先富起来的人们尽享改革的成果之后,积累了庞大的家族产业以及经营常识,相比之下,浩浩荡荡的打工者队伍,也即所谓的“穷二代”们,却似乎并未得到政府的格外关注而被另眼看待。恰恰相反,时至今日,“穷二代”们,依然在为一日三餐发愁,依然在为昂贵的学费发愁,依然在为干了活拿不到工资而发愁,甚至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伤而不惜“开胸验肺”。地方政府的政策失衡可见一斑。 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理当花在纳税人的身上。当然,纳税人当中既包含“富二代”,更包括更多的“穷二代”。也因此,不是说政府不能花钱给“富二代”们,但无论如何总该一碗水端平。“穷二代”们的普遍现状是:因为经济问题的掣肘,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也因此缺乏应对现代生活的基本能力素质,甚至在发生问题之后,连该找谁都不知道,不是跳楼就是爬上高塔,有的甚至走上与社会对立的犯罪道路。两相对比之下,这钱最该花在什么地方,最该让谁花?大家都心知肚明,至少在大部分公众看来,决不能厚此薄彼。 把未来还给孩子们自己 正如前文所述,所谓的“富二代”是一个被媒体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的群体,他们有老有小,除了比别的孩子经济条件优越之外。姜子牙小时候一事无成,连老婆都瞧他不起,谁料到他日后会成为一代名相?肯德基的创始人Sanders上校年轻时一事无成,直到66岁才开始自己的事业,在此前谁又能对他的未来做出预料和判断呢?正如我们无法对那些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做出判断,谁敢断定他们以后就一定是或者不是成功的企业家呢?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很显然,企业家的后代就一定要是企业家,农民的后代就一定要是农民,这个固执的传统观念往往是谬误的。这与印度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贼的儿子一定是贼”没有什么区别,而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明显是错误的。民营企业接班问题不一定是富一代自己的孩子接班,“穷二代”如果有经营企业的本领,照样可以接班。 如果需要举例子的话,我们可以随便翻看国外知名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不少超级富豪,在他们身后把大部分资产捐给慈善事业之后,给自己的子女所剩无几。他们的希望就是孩子们不要做坐吃山空的败家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自食其力自己创造自己的事业。对他们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家族事业的传承更为重要,而不是为了传承自己的事业强迫孩子们去做什么。 我是说如果,如果“富二代”这个群体真的存在,那么,我们也不必着急去替他们规划好以后的人生路,家长不必,政府更不必越俎代庖。对于焦急的“富一代”们,显然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与健康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重要。而作为政府,创造公平的发展条件,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改革成果,健康自由地发展,也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正常发展,不需要一少部分特殊的企业“运营机器”,也不允许有太多的人因为政策的特殊关照与倾斜,让更多的人失去政策和制度的庇佑,永远处在生活的最下层。只有社会尽最大可能地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提供了公平发展的机会与可能,那么,一切都必将不再是问题。(

2020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中美关系现状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 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逐年的贸易逆差累计额到今年上半年又创新高,使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大量资金的流出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中国加入贸易组织以后,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迅速的占领了国外市场,使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受损.在投资,美国在中国已经投资了600亿美元,但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却很少这样使得美国大量资金流向了中国,美国显然是不愿意看到中国自己的资金流向中国,而帮助中国发展的. 第二,在人民币汇率上,中美汇率一波又一波,美国一直认为中国人民币汇率低估,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美国通过各放论证认为人民币价值严重低估,更有有关人士提出了1个美元兑换2个人民币的论证.美国强烈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价值,要求政府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美国认为正是人民币价值的低估,使得中国在外贸方面存在外汇倾销.中国利用不正当手段在国际上竞争是对其他国家的公平.其实美国只是想通过外汇来干涉中古的对外贸易.第三,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起步乃比较晚,在市场经济制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国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平凡,市场融入量不断的加大。各国都要求自身利益受保护。美国在世界处于领头地位,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源产与美国。当世界经济大融合的今天,所以美国高呼要求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想要保持其在世界范围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在科学技术方面占有优势。美国当然是不情愿把自己的发明创造让他人轻易“偷走”的。四、中国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外贸关系就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处理这些关系。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面队贸易收支的不平衡、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等问题。中国首先应讲事实,摆道理,让人可以理解,可以信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面对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问题上,我们首先应看到由于两国贸易统计口径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同期美国对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贸易略差也在不断的扩大,似乎这种现象不仅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存在。在人民币汇率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为了稳定市场,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中国与世界其他多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市场一旦受波动,其他各国必然会受牵连,甚至引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之所以让政府对市场加强管制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的负责。再有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的本质因素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中国有大量的外资公司,这些外资公司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前美国与德国,美国与日本的例子我们就能看到。上个世界日本对美国也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当日元在美元的逼迫下调整汇率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日美贸易顺差年年加大。 2.谦逊的外交政策。美国是世界老牌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领头羊,在各方面美国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老大哥的地位。在外交政策上我们应避其锋芒,有学者的身份自居。但是我们说的十与学者的身份自居,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处处与美国看齐或是“苟同”。我们以学者的身份自居,是要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学以自用。懂得借鉴他人成果这条捷径不断发展、壮大自力,才能与美国抗衡。正如古人所云:“以退为进”。 3.冷静.其实这是对国人最不负责的,我们爱国,我们的领导也爱国,只是他们更有远见。大家也许都不记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吧.我们不管是从军事还是经济实力上跟美国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我们采取硬碰硬的手段相信国人也不会受益的.况且康且美国对我国还有很大的用处.如果现在与美国扯破了这层面纱,中国将会失去很多大好机会.在国际象棋上我们崇尚”弃帅保车”,在中美关系上,我们为什么不把眼光放长一点. 4.抓紧机遇。中国要想与美国抗衡,必须抓住机遇不断的发展自己.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要比美国发展得更快.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甚至在世界范围都是罕见的.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抓住了机遇。美国似与许多国家不合,在美伊战争期间,美国试图在伊拉克问题上施行速战速决,睡知一拖就是几个月。我国抓住了这个机遇,努力发展出口,发展贸易,大大提高了我国在世界贸易范围的影响力。恐怖事件一直是美国最头疼的问题,在美国全面反恐的时期,必然会分散美国对外贸易的精力,这是中国难得的机会。让美国“钳”于恐怖事件的时候中国应加速自身的发展。 5、借助美日、美苏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日本、苏联与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为了避免走弯路,借助日本、苏联的经验很有必要。中国、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且中日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苏联与中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一度是中国的学习和借鉴的老大哥。老大哥最终在美苏战斗中败北了,中国将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所走的道路,以免重蹈覆辙。 6、 广结同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广结同盟以遏制中国。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再仅仅是美国的御用工具的时候,美国开始考虑另外手段来扩张起影响力。有许多国家迫于美国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与美国联盟。面对美国的结盟扩张政策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面对美国的结盟扩张政策我们也可以广纳盟友。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国周边的重要国家,中国更是应该抢在美国的前面将其纳为自己的盟国。如果美国将中国周边重要国家纳为自己的盟国,势必给中国造成直接围堵。另一方面,美国的军事重点将从欧洲转至亚太地区,到时中国势必成为美国的掌上之物。面对美国的挑战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总之,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山难容二虎,中国的崛起势必影响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国不会做事不管的,面对美国中国应小心谨镇的对待。

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关系走向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中美关系的论文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美关系或美中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一些媒体将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美双方对中美关系的最新的定位和表述。

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美关系走向——形势与政策试论文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纵观70年代以来,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 学学科渗透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和明白几点: 1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 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2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3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4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纵观历史分析当前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求一篇2000字关于中美近现代关系的论文

可以选择中国的军事扩张与美国的警惕与遏制为题材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