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6:08:10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你是想抄啊?还是想干嘛?

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存在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等问题,阻碍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现代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丰富成本控制方法,提升成本控制力度与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法

1、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方式,其主要内容包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与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为了有效规避偏差、提升资源利用率、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1]。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方式,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增强成本管理意识,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具体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到位。

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

作为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重要环节的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的了解,导致企业制定的成本核算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符,成本核算程序不规范,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装备制造企业对生产环节的物料需求了解不清,没有制定规范的物料采购、领取、使用制度与规范,导致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核算准确性不足,无法为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很多企业虽然对成本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却没有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没有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成本控制方法,导致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效果。同时,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足,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求创新成本控制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成本管理需求。有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成本管理模式,导致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无法提升[2]。比如,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目标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将作业成本法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企业成本控制水平提升,但是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导致成本控制方法无法得到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3、现代企业加强成本管 理 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在制定生产经营的阶段性目标后需要通过成本控制对经济活动的耗费进行调节,促使企业达到成本管理目标。现代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只有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才能将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策略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使成本管理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落实。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知识与方式方法,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开展专业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水平。

优化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成本结构以及具体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状况,为企业制定成本管理方案,为具体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成本核算程序,确保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经营环节,因此,企业应将优化成本核算程序的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环节[3]。首先,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评审制度,对产品的BOM进行严格评审,严禁未经批准的BOM进入申购和生产环节,使产品成本从源头上得到控制。企业还应从材料端入手,根据产品需求对BOM与库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实际的材料需求情况,并对材料申购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发生舞弊行为,出现存货呆滞、浪费等现象。其次,生产部门需要严格按照产品需求下达生产任务,领取物料时也应严格遵循产品的BOM清单,如果出现超出投产与领料需求需要严格进行评估与审批,确保其是合理与必要的需求。再次,各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产能配置生产设备、场地、派遣工,以此合理控制生产人工与制造费用的投入。最后,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产品类别及客户订单信息,确保成本核算准确。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加大产品要素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为产品的定位及销售提供合适的财务信息。

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企业必须选择与其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提升成本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企业所适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促使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作业成本管理法、目标成本管理法等都可以在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上发挥积极作用。以目标成本管理法为例,企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与未来预期确定生产经营目标,制定预算管理方案,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管理目标对各环节的具体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以此开展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分析、考核、评价等工作,确保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具体信息进行记录、分类、管理,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成本分析,以此优化成本控制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效率与质量。另外,企业应在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中建立权责制度,将参与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位,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明确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与职责,并运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成本管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4、结论

现代企业不断丰富成本控制方法,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内外部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案,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成本管理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参考文献

[1]王坤.加强设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7).

[2]唐元贵.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研究[J].财会学习,2019(26):148-149.

[3]涂美凤.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23).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炜炜,杨明

摘要: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DOI: (z).

被引量: 32

年份: 2013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论文企业成本问题控制研究现状

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小型医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反应敏锐,经营决策更灵活,内部执行力强,能快速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使之效益最大化。但其劣势在于管理,主要依赖于经理个人能力,相对于成本控制,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

关键词: 成本控制;中小型企业;中药制药;

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经施行几年了,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设施、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标准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虽然制药行业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较难实现成本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一、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方法较片面,绩效考核不精准虽然药品生产更加透明化、更具可追溯性,但是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较好利用这一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变化,在成本核算时,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将制造费用直接按产品品种或产量平均分摊,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较粗糙,与制药流程没有紧密结合,无法充分体现各环节的成本及效率,使得成本控制也局限于单一的原材料或人工,并未从生产流程中综合考虑。其次,相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中小型制药企业更重视企业的产量和营收,员工考核大部分与产量直接关联,很少与质量挂钩,绩效考核不精准,这也使得成本控制很难得到落实。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不重视,合同签订不规范基于中药行业的特殊性,其原料大部分采购依赖于农户或个体户,并且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料价格具有较大波动性,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原材料是中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原材料的采购过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较好地落实合同签订流程,导致采购单价波动幅度和药材质量对成本影响较大。在原材料储存方面,大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较难实现标准化储存,即储存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大量采购原料且短时间内无法全部投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原材料变质的情况,从而产生相关损失。

(三)员工成本意识薄弱,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同时,由于中小型制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使得较难从基层员工中获得信息,生产流程中的细节问题得不到重视,各部门之间信息也不能共享,信息双向沟通较难实现。随着国家对中药企业各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制药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监管力度也逐步增强。GMP政策的不断施行,为实现药品生产的更加透明化,制药企业生产流程制度的建立已经较为常见。上市药品的可追溯性、药品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固定性,为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也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在企业落实GMP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产工艺和流程,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成本控制。

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法与改进

(一)细化产品成本核算,改进成本控制考核首先,中药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具有固定性,主要步骤包括药材前处理、醇提、配液和灌装、包装等环节,如果在每个环节中增加一个物料平衡率的计算,也就能算出每批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比例的计算也使得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卡纵向比较及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竞争产品的横向比较,更好的反映产品成本可控制点,进行更精准的成本分析,从而达到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物料平衡率的计算应当划分到每个班组,建立各班组核算台账,由各个班组各自负责所在生产线各环节的平衡率,一方面可以做好分析,与标准成本卡作对比,找出差异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部门得以了解和利用相关的信息,生产管理人员也能从中找出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其次,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即明确作业成本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与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应当结合生产流程,将生产环节和生产步骤梳理细化,确定作业动因,这一步骤中,应当考虑这一作业是否合理,是否会增加产品价值,剔除不合理作业,提高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将成本核算细化至每个班组,明确各班组各岗位职责,随之各班组、各岗位的考核点也得以确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考核不能浮于表面,应当将它落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个岗位职责中,提高员工意识,加强成本控制。

(二)物料采购和储存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药企,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物料采购和储存制度,在物料采购上,一方面,应建立合同档案登记制度,规范合同管理,与供应商在合同中明确采购价格,减少采购环节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中药材的采购流程应当逐步规范,落实询价制度,避免因供应商规模较小带来质量问题,降低采购环节的质量风险。由于中药材在物料储存环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药材的品质、重量等会有重要影响,因此不仅需要设立专门的物料仓库,还应当对仓库实现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让药材的储存实现标准化,减少中药材因气候、储存环境变化因素引起的变质、损坏等现象,降低物料管理损失。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企业舞弊风险。医药制药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当加快落实合同管理制度,让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在物料保管方面,应当逐步完善物料储存标准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物资因变质或舞弊引起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三)建立信息共享,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信息的使用对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原材料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生产部、物料部和财务部各部门之间各自核算,相互之间信息缺乏,不能实现共享,成本控制无从下手。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成为生产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突破点。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信息系统,很多人误认为这是计算机编程或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实则不然,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流程的梳理和落实。在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将每个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在相关文件和表格中,比如采购信息、物料入库信息、投料信息记录等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投入信息化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岗位间、部门间文字表格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型企业成本控制,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生产各环节的基础信息。一方面改进成本核算的方法,将成本核算细化至班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的考核,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落实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将成本控制与制药企业的GMP规范结合。此外,制药企业要想降低企业成本,还应当考虑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应收款资金回流的管理等角度,落实相关的制度建设,成本控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需要公司层面的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积极参与。

四、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第二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先福.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11):217.

[3]程晓瑜.医药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优化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11):136-136.

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物流企业意识到控制物流成本的必要性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物流意识的提升、物流人才的引进以及运输设备的革新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因此物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物流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诸多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仍然不具备与其竞争的能力。物流成本严重过高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时,在仓储、装卸搬运、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都应当控制成本的耗费。

二、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先进、科学的仓储管理技术,能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

例如RFID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应用广泛的物流控制技术,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化人才很少、仓储技术未成熟运用于本企业,导致物流企业自身仓储水平落后,发展缓慢,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无法提升,并且仓库的建造成本、折旧费用、人力成本以及税负的提升使得物流企业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另外有的物流企业缺少资金购进先进仓储控制设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大了货物的丢失几率,降低了仓储技术的提升。

(二)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装卸搬运环节都是由机器来完成的,机械化劳动不仅可以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货物的损坏率,从而降低装卸搬运的成本,以提高货物装卸搬运质量。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能够使用专业设备的物流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为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使用成本较低的人工劳动,但是对于装卸搬运这种反复次数最多的物流环节,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只限于搬运小型货物,对于搬运那些大宗型货物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货物,采用人力会造成人员的伤害,劳动力消耗过大的现象严重,从而影响装卸搬运的效率,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包装设计不合理。我国物流企业包装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造成货物包装不当损坏货物的主要原因。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货物的特征和包装材料的经济适用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不同的货物使用相同的包装材料进行统一包装,特别是那些易碎、易腐、易变质的货物和精密仪器,如果包装形式和缓冲材料选择不当加之包装人员偷工减料没有责任感的去包装,以及在运输中碰上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话,这样会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的几率,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包装成本,加大重复作业的可能性,而且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提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

(四)运输环节信息化程度很低。在物流发达的国家信息化程度普遍很高,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对物流运输的实时监督难以实现,导致物流运输信息很分散,无法进行跟踪货物,来保证货物的安全,相关信息的堵塞,不利于向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此外,有的物流企业没有将GPRS 熟练运用于运输车辆上,使得物流企业无法确定车辆位置及运输情况,突发情况难以应对,车辆运输专用过度,空车返回的情况经常发生,没有将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和客户退换的货物带回本企业,降低车辆利用程度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仓储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首先,RFID 技术可以对货物的盘点、分拣、移库进行统一调度,由终端来接受反馈的数据,实时控制货物的进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出入库产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其次,要培养仓储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到加强仓储的合理性降低货物堆放的毁损率;最后,加强货物的安全防范,认真仔细地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RFID技术的成熟运用是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重要发展,可以动态的监督货物的出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仓储是物流的首要环节,提升货物在库的.安全性,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环节的正常进行,所以提升仓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装卸搬运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消耗。我国的物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是普遍现状,很多大型货物的装卸搬运工作依然是人工完成,这既影响了装卸搬运的效率,还严重消耗了劳动力,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所以提高物流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是当务之急,企业应当租入或是购买装卸搬运的机器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对机器的监控维修工作,这样减轻了人工消耗,提升装卸搬运的效率。在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时,由机器来完成,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监督,在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进行人工干预,保证装卸搬运环节的有序进行。

(三)树立节约意识,合理回收利用旧包装。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进行货物包装时,过度使用纸箱、泡沫塑料以及胶带等包装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包装成本,而且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当重视对包装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包装人员树立节约意识,制定节约标准,对那些浪费包装材料的人员进行惩罚。还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实行鼓励或优惠的措施,让顾客返回可以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建立双方节约意识,保护了环境,包装物的重复利用,也减少了物流企业不必要的开支,而且在降低包装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

(四)提高信息化管理,增加车辆利用率。物流企业应当建立物流信息网,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输运车辆进行监督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以及客户查询物流信息,体现了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物流的变化,随时调度运输设备,一方面GPS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跨地区的服务,信息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业务量,加快资金周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当在回程过程中寻找货源,为新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减少空车回程现象,有效增加车辆的利用程度,降低空载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段青莎.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

[2]秦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内部控制成本是成本会计理念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过高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问题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早是基于管理需要而产生,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实践,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推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融资成本、税费负担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心病”。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忽视内部控制而导致成本过高这一问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普遍存在的缺乏成本预算和控制理念,以及控制成本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等问题,并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实现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规模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其在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成本的降低过程中存在一些理念、体制以及结构上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预算、控制的理念与价值观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过程中,对此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目标;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而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管理者好高骛远、员工对成本控制玩忽懈怠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缺乏成本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管理者来说,往往会有“业绩决定企业利润”的思维,使得其忽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在如今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加严重的今天,通过增加销量、提高售价来增加企业利润的途径已经非常渺茫;为此,只有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才能保证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从企业员工来说,朗科科技缺乏对员工在成本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培训,而且企业管理者也没有带头做好表率作用,间接影响了员工的思维。

(二)内部控制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

内部控制成本是一个总体的费用,其由设计成本、实施成本等各部分所组成;因此,内部控制成本的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中,企业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50%左右,而对于企业研发、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则相对较少。管理费用比例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结构混乱、环节过多所造成的;而且较少的研发费用使得企业缺乏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动力。

(三)员工培训环节过于薄弱

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员工身上,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员工的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成本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朗科科技限于自身财力、物力以及精力的有限性,在员工知识培训、业务操作以及素质拓展方面过于缺乏与薄弱。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例;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信息化操作,很难适应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实施等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难以准确执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控制度。因此,员工较为欠缺的素质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障碍。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参考前人的观点,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解放思想,树立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首先需要有一种理念与思想,正如现代管理学所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的理念与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与员工奋斗的精神动力。在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中,理念同样重要。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的理念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要有控制成本、使成本合理化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别花”。但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成本最小化。当然,这一方面需要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另一方面,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做到经济合理。

(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减少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成本

培训是员工提高技能、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瞬息变化的今天,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定期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水平,增强其对企业与员工内部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培训,毕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同时,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特别是在人事升迁、金钱激励方面要予以明确,保障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斗志与积极性。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评价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体现在内部控制中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否实现有效控制等等。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可以评价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能发挥作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效率的途径,促进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学习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鉴证与评价模式,定期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运行流程、运行效果等因素进行测评与鉴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成本费用的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关键;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结合分析特点与实际情况,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内部控制与成本预算理念、内部控制成本结构不合理以及员工素质与培训过于薄弱。最后,本文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理想理念、员工培训、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提出了3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士强,张暖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成本优化问题[J].财会月刊,2008,(20)

[2]霍社军,孔荣.基于成本效益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经界,2009,(7)

[3]朱萍.内部控制成本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4]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M].大连出版社,2010.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逐渐扩大化,为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重视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市场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成本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应重视协调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综合服务企业成本控制进行探究,并提出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为实现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探析;

一、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简述

本文所述国有企业是一家综合服务型企业,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承担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园区运营等经济活动,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园区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中试车间、科研楼等基地,对外招商入驻,提供租、售服务,收取租金、物业费、管理费等。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利于更好、更全面地发挥服务职能,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双增长。

(二)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作用

第一,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国有企业而言,通过加强成本管控,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无效成本支出,同时在对不同业务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做出更科学、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决策,选择效益好、利润高的投资项目,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此外,加强成本管控,可以从成本投入各个环节进行把控,避免国有企业资本损失风险,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化、集约化经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更好地开展投融资活动。在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资本是第一要素,通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将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资源投资在企业的优势项目上,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用。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人才建设,注重培养综合型成本管控人才

人才建设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关键,国有企业通过培养专业、综合型成本管理人才,可以优化组织体系,提升成本控制执行效率。国有企业重视成本控制人才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内加强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为成本管控人员普及法律法规以及成本控制制度,促使其在执行成本管控工作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应加强对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宣传,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为企业成本控制人员讲解成本控制关键点、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等。

第二,国有企业要重视选拔外部优秀人才,制订规范的选拔流程,为企业选出专业的成本管控人才,充实内部成本管理团队。

第三,企业可以实施岗位竞争机制,以才定岗,以能定薪,通过岗位竞争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从而为企业成本管控奠定人才基础。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制管理

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资金活动、业务活动规范性。基于此,国有企业应重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制管理,以促使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标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性,规避财务风险。

1、遵循法律法规。

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以我国的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将制度细化为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稽核制度等,以规范财务工作。

2、明确权责。

明确岗位职能,权责细化,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能,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重视运营核算管理,及时向上级直属领导反映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纪律的落实情况;同时做好企业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制订财务收支计划,开辟财源,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做好预测、核算、控制,确保成本最优。

3、规范会计和出纳工作。

此外,国有企业应确保出纳和会计岗位分离,会计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会计制度和标准,对于记账、复账、报账等工作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账实相符、账目清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应注意对企业财务、利润、成本等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寻找企业利润增值关键点和成本控制关键环节,以实现增收节支;会计人员要保管好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除此之外,应重视做好出纳工作,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库存现金限额,如果有超限应及时送存银行,严禁坐支;出纳人员应严格执行出纳审批,健全现金出纳账目体系,并对收付凭证等进行严格审核。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控,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对企业的收支活动进行规范,保证收支合理性,能够有效降低无效成本支出。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发挥绩效反馈的作用

企业绩效考核是一种过程管理,国有企业通过对全员成本执行过程考核,一方面能够反馈员工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执行成本控制要求和标准,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1、注重考核目标的设置。

重视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指标的确立应多元化、多维度,不能仅仅考核数量指标或者质量指标,确定多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保证绩效评价公平性和全面性。

2、选择考核方法。

重视选择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考核方法的选择对于考评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考核方法,企业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绩效考核、关键指标考核法(KPI)、平衡计分卡(BSC),其中的第一种考核方法比较适合对中级以上职员进行考核,评价维度多元化,综合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客户等不同评价主体来掌握员工的工作绩效情况,KPI考核是一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其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业绩指标、部门重要工作领域及个人关键工作任务,关键指标考核可以检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BSC绩效考核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分别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通过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有利于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可以将三种绩效考核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3、重视绩效反馈,与薪酬挂钩。

最后,企业应重视构建绩效反馈体系,发挥绩效的反作用,国有企业应重视建立绩效反馈体系,国有企业人资部应做好与被考核职员的交流沟通工作,保证绩效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对被考核职员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指正,以期后期取得更好的效果。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应重视将员工的绩效与薪酬、晋升、福利等挂钩,以促使全员在执行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积极落实,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加强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综合服务企业主要主要承担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园区运营等活动,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可以促使企业的资源、资金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益,帮助国有企业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这是新时期经济新常态形式下,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扩大利润空间,国有企业应综合考虑重视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成本管理理念,重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企业成本管控模式,促使国有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四、参考文献

[1]王景鹏.新形势下航运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7(10):48-49.

[2]傅俊慧.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281-282.

[3]包杰.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44-145.

现代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达成现代企业仅尊世界先进平衡成本控制和产出及其效率的结果变单纯原始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紧随为进步人类的投资回报思考

你是想抄啊?还是想干嘛?

论文企业成本问题控制研究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炜炜,杨明

摘要: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企业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DOI: (z).

被引量: 32

年份: 2013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必然面对的严峻课题。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而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也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诸多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和科学进步节奏逐步加快,企业不仅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还要同世界范围的企业竞争;不仅要同原有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要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这样,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的剧变迫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战略性视野,立足于市场来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即“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内容成本控制是指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过程,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二种基本思想为原则,它是以实现最佳财务目标,提高资本增值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工程方法、组织措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调节,促使成本按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并对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区别于“生产型导向”的成本控制,这种定义下的成本控制也被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事前控制,即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并据以制定各项节约措施。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事中控制,即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成本指标,审核成本开支和资源的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事后控制,即确定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程度和性质,确定差异形成原因和责任归属,然后消除不利成本差异,挖掘潜力,确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或修订成本标准的建议。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我国,企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企业产权问题等,内部的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为成本控制不善而腐蚀经济效益的现象仍相当严重,亟待纠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甚至有的领导还认为收入、成本、利润是财务算出来的,经常出现领导需要多少利润,财务就得算出多少利润,以达到被提升和多拿奖金的目的,无成本控制意识,也无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的自觉性。由于没有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存在大量的“生产不计成本”、“工资侵蚀利润”和“总厂亏损分厂盈利”的现象,结果造成成本失控,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人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这与领导人的思想素质有关,一位好的领导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他会有责任有意识地降本增效,相反,思想素质差的领导就以自己私利为重,自然就不顾企业职工的利益发展了,除了企业领导人思想素质之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人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差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表现在:其一,企业没有原始记录制度,固定资产报废没有报废清单,材料出入库没有附相关的发票等原始单据,有的支付现金用白条作为支付凭证等;其二,在定额管理制度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资等消耗定额,不能据以评价耗费是否合理、节约,不能据以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其三,在计量验收制度方面,没有适当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难以保证各项实物计量的准确性,如企业电表未按生产用电和辅助用电分表计量,造成产品动力费用分摊不合理,且电力局统一按生产用电多收电费,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四,没有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于材料的领用、半成品转移等没有按计划价格结转,不能准确计算价格差异和产品的实际成本;其五,在存货的清查盘点制度方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和支出,帐实不符;其六,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没有预算和控制指标,没有部门、个人的控制指标和限额,也没有超额和节约的奖罚,用公款大吃大喝,差旅费随意开支,造成管理费用严重超支和失控。(三)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监督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职称,实际业务水平较差,对有的成本不会核算或者核算错误时有发生(如作业成本分析、无形资产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问题等等),甚至什么是融资租赁业务、作业成本分析等都不清楚,根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四)会计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的严重失真,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有的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业绩,要求财务人员作假帐,虚报利润,隐瞒亏损,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有的领导思想不正,受利益驱使,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向犯罪。其二,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不规范,《会计法》没有较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需要。其三,由于会计人员素质问题,主观上造成会计失真,如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日常工作不符合规范,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知法犯法,与领导共同作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大量未暴露的违法违纪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和决策。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针对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控制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成本意识,这是强化企业其他人员成本意识的关键。(二)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治理会计基础数据失真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等的消耗到工时定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完整,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第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恰当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三)加强成本考核与分析成本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成本考核和分析来检验。首先,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在考核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即改变过去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方法,把成本与销售收入“捆绑”起来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具体地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最后,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这里的差异分析是指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的目标成本、同行业平均成本以及国外同类企业的成本比较,将差异发生的原因作为决策的依据,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合理的成本考核与分析是成本管理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证。四、结束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参考文献】1、赵志坚,浅谈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2、胡桂琴,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4期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标准成本是企业的理想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保持正常及高效运转情况下,所需的产品制作成本。它与企业实际所需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将成本目标化的具体表现。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现状的情况下,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成本标准。

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当前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均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有利于明确企业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搞好成本控制工作。(2)帮助企业更好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更好控制成本的目的。

2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时,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缺点,一是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普遍将焦点置于有利差异上。企业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做出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关注有利差异的现象。而对造成有利差异的原因,缺乏思考,因此产生无法明确成本控制要点的现象。如此一来,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信息,因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因而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现象。二是企业在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中,还经常会由于部门问题,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都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缺少大局观,导致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例如采购部门,如果只是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

标准成本确立不科学

多数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是根据企业的以往数据作为确立依据,因此导致标准成本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标准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不能发挥标准成本确立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等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以往的数据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因此无法起到引导作用。此外,企业所选取出的数据,可能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也导致数据缺乏指导意义。许多一般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将先进企业的标准成本作为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向先进企业看齐,以此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先进企业的标准作为自身的'实践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失去实用性。

3相关解决措施

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

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成本,是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标准成本,才能对企业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做到立足于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实践,做到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作业标准成本来达到建立标准成本的目的。可以将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做出比较,从而达到找出差异的目的,适当地调整实际作业成本。科学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对产品、作业、工时定额等做好研究分析。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物料清单不是难事,而对于“工”和“费”,则需要确定工艺路线,定义并划分成本中心。IE工程师在标准成本制定定额等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分解作业,测定工时节拍,利用小时工资率计算出标准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还需要分析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产出是否有直接的动因关系,要选择适当的工时,如确定使用机器小时还是人工小时进行费用分配。

实行集中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应当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组成复合成本中心。在企业决策层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统筹管理、协调和核算,并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子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自行开展其管辖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要纳入财务统筹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得整个的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全面性,充分使得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可以避免部门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出现,规避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及相互损害。

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实施有效管控,达到总体上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管理的目的。②注重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成本管理计划。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形势,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以便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③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此来帮助企业减少无效作业,达到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

划分成本中心

在设置成本中心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职能部门、作业中心、产品项目。根据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适用性更高。在全年度成本指标控制下,部门的成本项目可由该部门经理自行决定,由财务部门项目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核算项目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在部门的整体费用上,部门经理拥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关责任。根据职能部门进行成本中心划分,一方面能够充分授权给部门经理,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联系,因此部门人员会以最低成本为追求目标,加强关注成本情况,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划分成本中心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业绩评价,增强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

4结论

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标准成本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做好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正视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持续改善,在标准成本的引导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