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投稿点评

发布时间:2024-07-06 02:38:16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投稿点评

自然科学版还是不错的,但是发在正刊要求有基金号,否则就是增刊了

学校的学报不是特别好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哪家好发 5分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现在在征稿阶段,如果想要发论文的话,可以给你推荐个不错的杂志社,我朋友就在那发表的 农业工程刊物是省部级吗 “刊物”是由杂志社岀版的书,比如《工业工程》杂志,它是一种岀版物。它没有什么“省部级”,“县团级”的级别。 如果一本书都有级别,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了。至于这个刊刊物的岀版社关什么级别的人与机构管着,目下在中国这到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几个农业工程领域的SCI期刊,你可参考一下: 1. AGRARTECHNISCHE FORSCHUNG-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农业工程研究》德国 2. AMA-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亚洲农业机械化》日本 3.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农业应用工程》美国 4. BIOSYSTEMS ENGINEERING 《生物系统工程》美国 5.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汇刊》美国 中国农业文摘 农业工程是什么期刊 这个中国农业文摘没有检索到,后边的农业工程倒是有。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偏向的是农业机械方向,关注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技术研究,同时所刊内容也利于促进机械化进度。刊号是11-6025/S。这些是简单介绍,详细资料可在期刊vip上搜一下【《农业工程》国家级期刊农业论文发表】。当然,也可也直接到“农业期刊”分类下看到更多的期刊及介绍。都是可以参考了解的。如果要往农业期刊上投稿自己的论文,还是找编辑沟通了解哪几个是可以投稿的。 农业工程学报排名,农业工程学报投稿,农业工程学报怎么样 是EI啦,本实验室很多往那投的。期刊水平不错啊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农业工程类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国家级的、省级的各有什么?评定高级职称用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附: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 *** 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 *** 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权威的有关农业工程专业的期刊有哪几个? 农业经济 湖北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已经查询过了,是核心级的。如果你评副高、高的,级别上,应该非常是符合qikanzj,前提是单位活着负责职称这一块的部门没有指定的期刊的话。。 农业类核心期刊好发的有哪些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菸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 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 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科学投稿

摘要: 巴金在其后期代表作《寒夜》中所塑造的新时代女性曾树生,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及其矛盾的人:与丈夫、与婆婆、与自己……通过无数次“去”与“留”的挣扎,巴金将一个新时代女性在一个黑暗腐朽的社会中努力抗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关键词: 《寒夜》;曾树生;女性形象;矛盾性       《寒夜》(1944-1946)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后期文学创作中成就最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抗日战争后期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叙述了其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其中对于曾树生这一独特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研究者们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女性,其实想要自由也渴望温暖,内心中有着无尽的矛盾与挣扎。      一,与丈夫的矛盾。 曾树生对汪文宣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两人能在大学时期不顾汪母的反对而为了共同的理想结合,可以证明曾树生对汪文宣的爱。这种爱没有因为婆婆的刻薄针对而减弱,但是却因为汪文宣的改变而改变。上学时期的汪文宣有着创办“乡村化、家庭化学堂”的教育梦想,然而悲剧的是,在出版社当一个小职员的他,在黑暗社会的压迫下和周遭同事的冷眼下,他逐渐低迷消沉,并且很不幸地肺病缠身。试问有哪个女人还会爱着这样的男人?“永远是那种病态的黄色的电灯光,和那几样破旧的家具。他永远带着不死不活的样子。她受不了!”汪文宣在曾树生心中原本意气风发的形象逐渐被一个病态的、死气沉沉的人所替代。或许曾树生对汪文宣还有残留的爱,但其中其实还包含了对他的怜悯,从她数次的“去”与“留”中可以看出,她对丈夫的矛盾情感。       二,与婆婆的矛盾。 曾树生和汪母之间的“矛盾”,表层意义上是婆婆与儿媳之间的争吵,深层意义其实代表了新旧两个时代女性的观念之争。汪母是出身于云南昆明的才女,自小也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但是在她陈旧的观念里,女性就应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在外抛头露面。对于曾树生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她更是百般针对,嘲讽她只是儿子的“姘头”。而在曾树生看来,两人曾经有着热烈而真挚的爱和想要共同实现的理想,即使没有所谓的“八抬大轿”又怎样?他们还是在一起了,还是结为了夫妻。曾树生与汪母之间的矛盾,只要两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就不可能得到解决,然而显然汪文宣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懦弱的他没有办法立场鲜明地偏向某一方,即使他是那样苦苦哀求希望妻能够回家。       三,与自己的矛盾。 曾树生的身上既有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又有传统女性恪守家庭道德的品质。作为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大学生,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拥有一份薪资颇丰的工作,以一己之力承担了汪文宣的无尽的药费和小宣高昂的学费,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勇敢地跨出门去接触新的世界,而不是被陈旧的观念所束缚。然而她仍然没有摆脱传统道德对她的影响,她虽然追求着个人的独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家庭,而是忍耐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花瓶”工作,为了丈夫的病情稳定而避开与婆婆的争吵。即使后来飞去了兰州,她也仍然一直给家里来信,当两三个月没有收到信时,她放不下牵挂地马上回家。在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她觉醒的个体独立意识和传统女性的道德观念折磨着她,让她越来越矛盾。“忘记我,不要再想我。我配不上你。但我并不是一个坏女人,我的错处只有一个。我追求自由与幸福。”即使是在她给汪文宣写的信中,也一边表达着自己的渴望,一边不停地与他道歉,让人心痛。       《寒夜》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剖析了一个抗战后期社会中一个悲剧的家庭,凸显了大时代下小人物苦苦挣扎的不易。诚如巴金在1962年《谈<寒夜>》中 “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我全同情。” 所言,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但是曾树生这样一个矛盾、复杂而丰富的角色,其身上新时代女性的个体独立意识和善良感性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是让人对她抱着极大的好感与怜惜,令人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 彭茹欢.“离去”与“归来”——论《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矛盾性[J].新乡学院学报.2019(4). [2] 林威娜.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自我抉择[J].群文天地.2011(1). [3] 佟博.一个女性的自我抉择:浅谈《寒夜》中曾树生形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问学报,如果学报不知道,就问通报要稿酬。不给就找律师,帮你起诉。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7个自治区候选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特色优势学科专项资助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工艺技术研究室:兽用疫苗研究室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沙生灌木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 “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 重点开放实验室财政部与地方共建的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草食家畜诊断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作物栽培与遗传改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动物遗传繁育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动物营养与饲料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乳制品研究”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沙生灌木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育繁工程研究中心”、“畜产品加工”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育繁工程研究中心”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在研的科研项目总数776项,总经费亿元。2006-2014年5月,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在研项目数1180余项,项目总经费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8项,总经费亿元,列全国农林院校的第6位。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74项,其中一等奖8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英国著名杂志《Nature》(《自然》)评出了2012年度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前100强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名列第52位,排名在中国农大、四川农大、南京农大、华南农大之后,居农业高校第5位。自然出版指数(NPI)是针对在《自然》和其他17本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出版的文章数,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高质量的基础性研究的标志性指标。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上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了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和破译工作。该项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 农大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当时刊名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院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当时校名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是内蒙古高校创办最早的学报,也是内蒙古创办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1999年,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原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多科性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更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版本发行。2002年创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综合版),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部交流发行。 图书馆1999年4月12日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图书馆和原内蒙古林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截至2012年3月,馆舍面积3万平方米,分设西、北校区馆,总馆在西校区。阅览席位2570个。文献资源建设上,以收藏农业科学文献为主,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文献信息资源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中外文期刊1185种,电子图书120万册,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500个。拥有48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引进SCI、EI、Willy等权威外文数据库9个,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集成化管理上,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中首先建设完成以CISCO-4006为核心交换机和21台接入交换面组成的千兆连接校园网、百兆到桌面的有线和无线信息网络系统,存储量为24TB,提供24小时全天候网络服务,并设立了西部地区最大的托福考点和西部地区唯一的GRE考点,电子阅览室设有280台计算机。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因为要50周年校庆所以学校正在努力建设中,还不错了!宿舍二本是六人间,三本是四人间。至于师资力量方面我只能说在会计、审计、财税等方面很好,但其他方面就平平淡淡了。不过在大学里面主要看自己是否努力。

现在还没有更名财经大学呢,还叫财经学院。 财院应该各方面还是不错的 当年我就那毕业的 后来考验上的南大 现在又会财院工作了 财院各方面都很不错 改名也是学校势在必行的大事。 而且自治区对财院的投资力度还是很大的 来财院吧 换你一个美好的明天!

简介:内蒙古财经大学坐落于首府呼和浩特市,始建于1960年,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经类高校。经过57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财经大学。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特色、突出应用、开放合作、服务地方”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发挥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经济管理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再教育基地,全国少数民族蒙汉兼通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的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1700多人。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F(金融硕士)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7个专业设置蒙汉双语授课班;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1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8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和5个教学辅助机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的骨干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8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750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296人。享受 *** 特殊津贴专家12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8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9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人选3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办学条件处于自治区高校一流水平。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硬件实验室是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图书馆馆藏图书240多万册,引进了CNKI系列数据库、EBSCO、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BVD外文系列数据库、CNKI学者成果库等39个主要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数据库,建立了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全馆采取大开放格局,设立集藏、借、阅、咨询、检索一体化的阅览室,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现代化的图书信息管理。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配套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双证”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蒙汉双语授课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按照“优化结构,强化重点,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了一批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专业,丰富专业内涵,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建设水平,构建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在民族教育方面,形成了分层分级教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特色,蒙汉双语授课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少数民族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部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采取书记、校长双组长制,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建校5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已经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审计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现有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自治区级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6个自治区级学术创新团队,20个校级虚体研究机构。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78项、省部级项目330项,各级各类项目逐年稳定增长。发表各级各类论文53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2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41部;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 奖89项。学校《财经理论研究》是全国高校社科百强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版期刊之一,《民族财经研究》是全国唯一的蒙文版财经类专业期刊,《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是自治区优秀学报。 五十七载栉风沐雨、创新发展,内蒙古财经大学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围绕“大财经、大整合、大开放、大发展”来谋篇布局,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为全面建成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注册资本:84638万人民币

虽然我很不想说大实话,但是,我还是说了。真的不好。首先说一下校园环境,有一个不大的小池塘,不像北大一样有未名湖,学生宿舍糟糕透了,只有为数不多的新宿舍楼,不要期待你的运气有多好,因为我相信你住的一定是破宿舍。西校区位于呼市北二环,距离市中心极其远,坐公交大概两个多小时,学校周边三面被大青山包围,学校东北方向是金川,学校北面是攸攸板镇,人烟稀少,手机信号烂的要死,而且是四面被高速公路包围,日夜通行大型货车,就一个字:吵。然后是基础设施,有图书馆,有体育馆(365天364天不开放,开放的那天表演节目,想请假都不行)。校园历史沉淀也没有,一所到今天为止才五六十年的大学别抱着多高期望。而且是前几年才转为一本的,以前一直是专科。第三,说一下人文,需要早晨5:40起床上早操,连续两遍。而且学生会极其官僚腐朽,充斥着 *** 。有人说一群才20多的小屁孩就官僚?没错!学生会的普通干事就可以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两面三刀,干部对同学们那就更是百般压榨了,觉得自己是干部就顶天了、没有王法了!天天把扣你综测挂在嘴边做要挟,谁要挟谁啊?我才不稀罕你的220块钱奖学金(一共有两项奖学金,期中一项的奖学金是220块钱),学生会普遍存在索贿受贿行为,老师们都装看不见。第四,说一下更黑暗的,财大没有保研资格,但是有一条特殊的“保研路”。此处不赘述,自行百度。有人说是假的,你信吗?希望你不要轻信洗白。我很怕被查水表,但我真是醉了,希望大家能够明辨是非,不要再抱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来这里被坑。

内蒙古财经大学目前并没有会计专业硕士点,但可以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名下招收学术型会计学硕士。

亲,有呢,内财大14年文科专科也得400分呢。。学金融 会计 管理的孩子现在太多了

内蒙古财经大学今年早就改名了好不 宿舍时下桌上床 铁的 没有阳台和独立卫生间 具体你还要看是什么专业的了 每个专业的宿舍不一样 不过差不多 就是距离食堂浴室教学楼的距离不一样 是6人间 三本是4人间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是一所二本院校。

会计专业是裁员的强势专业,分很高,在网报是要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专业

L34和754,是内蒙古财经大学不同招生类别的代码。 L34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招生目录中指的是用蒙语参加高考的考生招生类别,只允许蒙语考生填报志愿。填报蒙语志愿的考生将来录取进入大学后,也是采取蒙语授课。 754内蒙古财经大学,则是指汉语考生类别的招生。

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1 浅议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创新构想 一、引言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历史相对较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专业在起步较晚的基础上,以“后发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始与发达国家旅游管理教育机构进行接轨,借鉴其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赛日益频繁、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等等,这些因素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旅游管理教育都将具有深远指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或从积极的角度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旅游系(专业)或从消极的角度为某些学科(专业)寻求出路甚至活路而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旅游系(专业)。这种外延扩张型发展的结果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旅游院校的数量多,但因为教育经费的限制和新成立的旅游学科的稚嫩性,致使整个高等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只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当前,在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很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并且存在着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过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1]在专业建设的投入上,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造成学不致用的局面。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2] 学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旅游人才出现了知识体系简单,而较单一的局面,综合能力较差。 三、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1.几个实例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自由和宽松,基本上能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在旅游、游憩、体闲研究方面的专业设置上,种类十分多样化,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比较自由,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和德州大学( Texas)同样是旅游专业,两所学校的课程地各有特色,如表2所示。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酒店餐馆管理学院(School of Hotel & Restaurant Management)久负盛名。该校每年向全球招收(主要为欧洲)酒店管理的研究生。核心要求有两条,一是须有5年以上的酒店工作经验,二是现在必须在大型酒店中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不脱产,一年两次往返英伦该校集中学习。学习期间,不是满堂灌的上课,而是重点放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和学员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中相互大开眼界,触类旁通,取长补短,极富成效。在教学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死扣现成的专业教材。二是案例教学。三是毕业论文。 2.国际上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二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以下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CBET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旅游发展新趋势与形势分析 1.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可以大体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是为明天的旅游管理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具有超前性。旅游管理当前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再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化、多元化。此外,策略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2.相关形势分析 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是改革我国旅游管理及其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和依据,真正影响旅游发展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特别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必将同时带来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全球化”“创新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展了很好的素材。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学校传授的知识从数量和时效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如今,高等教育在西方被称为职业“初始教育”(Initial Education)的开始,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传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应偏向于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点 1.尽快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管理学科历史较短,又是依托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加之知识构成日益综合化、多元化,使得其学科特点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晰其庞大知识群的硬核所在,只有抓住这一本源的东西,以此为基础,营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性,确定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和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维护和提高其专业竞争力,巩固其专业地位,使核心的课程加以确认,这样,专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它,根据社会变化及时、稳妥地做出调整,毕业生也就有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从长远看,专业才会更具后续竞争力。 2.积极调整专业教育结构,使其从宏观到微观更趋于合理 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和职业技术教育;地区结构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从专业重点大学到地方院校的区域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形势,应重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教育;形式结构上,进一步强化非学历教育、职业再教育、决策层的培训以及普及型教育等。 3.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 目前,国际旅游的重心开始东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产生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这一总体变化,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在国内,旅游业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带动局部区域和城市起飞,影响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产业,“其地位日渐显著”。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与机遇下,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大旅游人才培养观念。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使用与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知识面广、勇于进取、开拓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很强的服务人员,并且还应有良好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使旅游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旅游业是一个国际性产业,要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和操作技能,适合国际化大生产,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旅游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超前,要广泛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旅游业是1978年后开始的,至今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对这点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在广泛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道路[4]。 4.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接轨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要走多渠道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使其逐步提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与培训除重视正规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外,也要重视大量成人教育、职业再教育等业余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面对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高等教育,1999(2). [2] 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3] 罗明春,钟永德,袁建琼.论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求索,2004(12). [4] 田里.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J].云南高教研究,1997(2). 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2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区生态旅游也正逐步发展起来,市场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三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希望给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是在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或多或少会损失社区居民使用当地资源的权利,如果处理不合理则有可能引起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因此,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社区的和谐发展。探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 所谓社区生态旅游,就是指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它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模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文化的生态旅游。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自然特色为目的,在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并且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在生态旅游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和居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因此,对于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的形势下,缺乏人文精神 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缺乏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很多地方在未开发社区旅游之前,居民的生活往往是以传统的经济、社区活动为主,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居民由于利益的吸引纷纷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但是却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以文化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文往往是社区旅游的重要标志,因此人文精神的缺乏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 就目前而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是以政府管理或者旅游企业管理为主,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旅游规划、决策中往往没有多少决策权,可见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同时,这极易引起与社区居民的矛盾,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让社区居民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中,是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三)存在诸多运作的弊端 旅游业本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较长的产业,要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效益综合起来考量[1]。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企业或着个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往往违背了社区生态旅游本身的理念,只关注经济效益,这非常不利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就时下而言,很多地方宰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相信,这样下去是会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的。 三、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认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包括:①自然资源的利用(土地、水、能源);②保护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固体、液体废弃物和大气排放);④重视当地文化的完整,要避免给当地文化带来负面影响;⑤保护自然、人文遗产;⑥使用当地的技术和产品;⑦处理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⑧社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四、科学管理社区生态旅游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社区生态旅游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科学以及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比如,把门票以及其他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反馈给当地居民,政府作出努力保障居民的利益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笔者就曾去过这样的景区,景区内部随处可见居民在社区内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通常价格合理公道,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这样的景区人们愿意前往。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与企业联手,给居民提供一些贷款来开发旅游项目,当然项目的开发要运用当地的产品和技术。 (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绝对有权利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的。笔者为了切实保障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方式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听他们对于开发旅游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把他们的要求都综合考虑起来;其次为了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可在社区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来通知一 些重大事宜或者相关制度等等。最后,对于在景区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居民与游客的矛盾,居民与企业的矛盾,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构,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虚心听取居民合理的诉求,并及时解决。 (三)加强社区居民的旅游知识 一般开发社区生态旅游的地方,都是老人孩子多,青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在外面 工作,而这些居民由于自身 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旅游知识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定期对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使居民对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导游服务等技能进行培训,当游客进入到某栋老宅子后,居民能详细为游客讲解房子的历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旅游 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这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很多地方的 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相关问题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探索,切实地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等于为一些旅游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好投。《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是内蒙古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来者不拒,要求较低,是好投稿的。内蒙古财经大学是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养任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

1.“水权交易的经济正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The Positive Effect of Water Rights T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Verification),《农村经济》,CSSCI2.“机构重组背景下的我国铁路货运价格规制改革思路”(The Research about the Chinese Railway Freight Price Regul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tructuring),《中国物价》,该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转载时间:)3“.政府在水权交易中的经济政策探究——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视角”(Study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Water Rights T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complete InformationDynamic Game),《兰州商学院学报》(双月刊),CSSCI扩展版4.“经济学的科学特质与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Scientific Nature of Economics an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税务与经济》(双月刊),北大核心。5.“环境规制经济效应及政策设计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conomics Effects and Policy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全文转载。该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转载时间:)6.“农村公共水资源治理的一种新维度:以社区为基础的自主治理模式探索”(A new dimension of rural water governance: The probe of autonomous governance on basis of community)《兰州商学院学报》.“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地资源用途规制——基于土地约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考”(Regulation of Land Resources Us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Thinking of Land Constrains Model of Neoclassical Economy)《当代经济管理》.“牧业大省(区)农业保险制度改革思路研究”(the reform thinking about of animal husbandry province (area)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9.“水权交易制度相关研究综述”(Review about water rights trading system)《财经理论研究》(双月刊).“发展经济学的学派划分及其研究方法”(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School and Research Methods)《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生态学产业集群“S”型增长模型的思考”(Policy Op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Oriented Industry Clusters: Based on The Thinking of Ecology Cluster “S”Type Growth Model),《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该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12.“价格规制、煤炭资源与能源约束:最优开发路径试解”(Price Regulation, Coal Resources, Energy Constraints: Optimiza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改革》.“农业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 (The market failureand government function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农村经济》(该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14.“农地征收过程中的政府规制改革”(The reforma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collectivities land are expropriated),《税务与经济》(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15.“博弈视角下的农业产业集群合作创新规制分析”(The Analysis about the Regul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s’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ased on Game Theory),《兰州商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16.“能源约束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the Neoclassical Economics Growth Model Which is under the Energy Constraints to Inner Mongolia Economic Development)《未来与发展》.“农村生活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分析” (Rural energ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iving systems analysis),《生产力研究》.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The research of rural anti-pov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uman capital),《当代经济管理》.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的环境规制问题研究” (The research about environment regulations problem that happened to transfer industry in the western regio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性规制分析”(The regulations’ analysis tha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re utilized sustainably),《消费经济》.“环境规制对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The impact abou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coal industry),《工业技术经济》2010.0922.“内蒙古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选择” ( The fiscal policy choices about Inner Mongolia energy reduction),《内蒙古经济与科技》2010.0123.“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问题研究”(The research abou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ptimization mechanism study),《经济论坛》2009.102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 The analysis about th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内蒙古经济与科技》2009.0925“关于经济学科学性质的思考”(The thinking about science property in economics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226.“自然垄断边界对政府规制政策的影响”(The natural monopoly border impacting 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policy) ,《兰州商学院学报》.“构建和谐制度的经济学思考—基于诺斯悖论的分析”(The economics’ thinking about building harmonious system —on basic of North Paradox’s analysis),《生产力研究》.“基础设施领域竞争模式选择问题分析”(The problem analysis about competition mode choice in infrastructure field),《时代经贸》.“论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s ab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economics research),《北方经济》.“内蒙古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 Inner Mongolia fiscal policy choice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北方经济》.“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负效应分析”( The negative effect analysis about local government system changes),《北方经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bout Chinese monetary policy),《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牧区可交易水权制度的政府规制研究(项目批号:12XJY013),主持人2.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牧业大省(区)农业保险制度改革思路研究—基于内蒙古的实证分析,主持人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作用——以内蒙古为例(批准号:NJSY11099),主持人4.内蒙古财经大学教育教学课题重点扶持项目:经济学的科学特质与人文特质研究,主持人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中的煤炭税费改革研究(项目批号:13CJY110),项目参与人6.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08B027):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参与人7.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10C021)内蒙古自治区转变发展方式对策研究(—),项目参与人8.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10B022):我区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 —),项目参与人9.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NJ06024) :经济制度变革的体系性研究( —),项目参与人10.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与经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号:NJSY13205),项目参与人11.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项目批号:NJSY12178),项目参与人 1.主编:《商品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主编:《微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参编:《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参编:《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投稿

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20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70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5人。其中,本科生10643人、专科生2325人、研究生1473人、留学生89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中职生2173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和普通外科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蒙医脾胃病学;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有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国内仅有的2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乌兰、阿古拉,均是我校的研究生导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5人,硕士学位人员5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有硕士生导师5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2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4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教坛新秀8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6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2016年5月更新)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期刊主管内蒙古医科大学主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编辑出版《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程立新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分开发行。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本刊设有论著、蒙医药论坛、经验交流、综述等栏目。欢迎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报、教育报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2011版北大核心中,在G3 科学,科学研究 教育学、教师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类有 “25.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应该是吧。

近日,我校学术期刊社两种刊物分别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 在我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期刊社历届领导班子、编委会全体编委、主编及几代编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的几个版本的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两种学术期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在自治区师范类高校学报中尚属首次,标志着我校学报办刊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也显示出近年来我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我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科研机构91个,其中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心理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产品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民族工业产品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高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国北疆史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心理教育研究中心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雕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内蒙古师范大学绿色催化院士专家工作站 2006-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00余项,省部级课题500余项,厅局级课题340余项,纵向课题1391项,横向课题18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亿元。出版学术专著6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8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3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2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准授权18项。2012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单位 经费(万元) 类别1 内蒙古草原牧区旱灾监测与风险评价、预警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阿拉腾图娅 地理科学学院 48 地区科学基金 2 牧区城镇化的驱动力、模式及其生态效应模拟—以锡林郭勒典型牧区为例 佟宝全 地理科学学院 48 地区科学基金 3 季风边缘区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春喜 地理科学学院 65 地区科学基金 4 中国北方草原区风力发电场对下垫面土壤性质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 周瑞平 地理科学学院 50 地区科学基金 5 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的耦合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 甄江红 地理科学学院 48 地区科学基金 6 蒙古高原典型湖泊藻华光学特性与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以乌梁素海为重点研究区 青松 地理科学学院 48 地区科学基金 7 相和尺寸控制合成稀土离子掺杂的复合氟化物纳米材料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德格吉呼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0 地区科学基金 8 介孔二氧化钛/煤系高岭土-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长山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2 地区科学基金 9 锡林郭勒煤炭开发对草原景观格局和沙尘活动影响的监测与模拟研究 张宝林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0 地区科学基金 10 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水界面间氮磷迁移转化与响应机制研究 王晓丽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48 地区科学基金 11 西方三角学在清代的流传与影响 董杰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45 地区科学基金 12 中国传统力学知识体系的重构 仪德刚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56 地区科学基金 13 现行蒙古文和标准音单词级对接标准码语料库建设 嘎日迪 蒙古学学院 20 面上项目 14 源于生活污水的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机理与堵塞风险评价 王勇 内蒙古节水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48 地区科学基金 15 蒙古高原冰云遥感反演及冰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胡斯勒图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43 地区科学基金 16 内蒙古蒙古族饲用和兽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调查评价 哈斯巴根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地区科学基金 17 双生子儿童少年体格和心理发育的追踪研究 李玉玲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0 地区科学基金 18 我国蒙新区蜘蛛分类及区系研究 唐贵明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49 地区科学基金 19 非线性波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符号计算研究 扎其劳 数学科学学院 45 地区科学基金 20 准晶非线性弹性与断裂力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刘官厅 数学科学学院 52 地区科学基金 21 纤锌矿ZnO基量子阱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和内建电场对电子态能级和结合能的影响 赵凤岐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51 地区科学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单位 经费 类别 1 内蒙古民族电影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建构整合研究 张芸 传媒学院 9万元 规划项目 2 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和谐稳定研究 张大权 法政学院 1万元 专项项目 3 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制度安排、农技员推广行为与推广绩效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张蕾 经济学院 7万元 青年项目 4 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发展视阈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葛宏 经济学院 9万元 规划项目 5 19—20世纪初期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 袁丽丽 历史文化学院 7万元 青年项目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杨永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万元 专项项目 7 蒙古文历史小说与蒙古人的文化意识 哈申高娃 蒙古学学院 9万元 规划项目 8 双语文化背景下的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语言生活研究 额勒森其其格 蒙古学学院 9万元 规划项目 9 关于蒙古历史经典文献的民俗学研究 双金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7万元 青年项目 10 近代化学译著中化学词语的演变研究 李丽 文学院 7万元 青年项目 11 高等师范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类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胡素莲 文学院 7万元 青年项目 12 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对促进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张伟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9万元 规划项目 学术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成立于2001年, 其前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有以下6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语文学刊》。199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被命名为全区首批“内蒙古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示范单位”。 200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8年,自然科学(蒙、汉文)版编辑部被教育部科技司评选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图书馆截至2014年5月,图书馆藏图书204万余册,电子图书47万册,配备磁盘存储100TB。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选了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