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电影作品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0:25:32

电影作品论文范文

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1 浅析新女性主义下小妞电影的人物塑造 那么“小妞电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看准了消费者的观影需求,尤其是现代女性观众的内心需要,从年轻女性对爱情、都市时尚以及独立精神(这也和“小妞电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过电影的自身特质的展现,不断迎合女性消费群体,找准市场定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年轻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摄出多部口碑票房双赢的“小妞电影”。 “人物是电影叙事文本的基础和灵魂”,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的实现者,电影是通过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画面和声音,进行对人物的塑造和对角色的诠释,使得电影的叙事具有生命力,能够让观众通过人物走进电影。上世纪女权主义的三次浪潮,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要在各方面与男性看齐,而不是再作为男性的依附者。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反射,小妞电影逐渐走红。小妞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现代女性,具有经济、情感上的独立性,电影设定的轨迹一般是女主人公经过重生获得了美好。 一、现代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 现代都市年轻女性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情感越来越匮乏,人们越来越孤独。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是身兼数种角色于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奉献精神,因此她们面临着就业、竞争、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种压力,而20岁到30岁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问题比较多。“小妞电影”恰恰是以这一群体为创作对象和主要受众,很多刚刚步入社会和职场的年轻女性都会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双重压力,因此她们和电影中的“小妞”们能够找到共同语言,能够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能够在幽默轻松的电影氛围里得到放松,她们也就会在做观影选择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小妞电影”。“电影《欲望都市》在首映当天,女性观众的比例高达85%,而在25岁以上的观众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万美元登顶北美票房榜,而3-4亿美元的总票房几乎全部由女性撑起。” 二、新女性主义下的寻找自我与成长 新女性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义不仅要求变革法律制度、争取女性的合法权利,而且呼吁突破父权制思想的压迫,建构女性意识,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现代女性从内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获得自由,不再成为男性操纵的对象,强调男女性别平等。她们渴望进入社会,参与竞争,让自己以一个独立女性的身份在社会站稳,而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为自己的生活中心。现代的新女性主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决性别冲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文学和影视作品(这里对文学作品不做赘述)。 在杜拉拉的职场奋斗过程中,她始终信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将工作永远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处地方能够体现杜拉拉追求独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试时回避说出离开之前公司是因为性骚扰的原因,而是强调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内部竞聘HR的时候,拒绝王伟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议,而是说到“我还有我的职业理想”; 三是当王伟提出让拉拉和自己一起当背包客的时候,杜拉拉摇摇头,说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会的上,王伟评价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对她的看法。显然,无论是从杜拉拉自己的口中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对职业的追求和热爱,甚至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可撼动。 并且在好友海伦因为办公室恋情曝光,主动离开公司,甘心做DB员工家属的举动,也可以衬托出杜拉拉的独立个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个高度。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杜拉拉一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拥有新型婚恋观的新女性身上,她们认为“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坚强独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苏菲在失恋时体会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都市里的年轻白领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独立个体的意识很强烈,反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渴望成为职场精英,以至于成为“女强人”,在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时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现,使女性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找到了一个“发声筒”,一个“反光镜”,所以这样一个能够充分找到共鸣的电影类型成为广大年轻女性观众的重点观影对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新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开始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小妞电影作为新女性主义文化的反光镜之一,用独特的视听语言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与向往。国产小妞电影起步较晚,存在着类型不明确、故事牵强等不足,目前小妞电影需要根据受众和市场需求,塑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妞电影。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2 浅析电影《大追捕》对暴力场面的美学处理 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场90分钟的电影,可以是一场洗礼,洗尽观者一身铅华;可以是一台闹剧,缓释观者紧绷的神经;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带领观者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电影银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纯白幕布上跳跃的影像就如同电影导演这位“自由的画家”挥洒的不同风景,传递人生喜怒、世间伦常,带给观者心灵的感悟和视觉上的享受。电影就是这样直观的所在,即使于影像之外体悟到不同的思想内涵,那也是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位优秀的导演就是有那样的能量,仅仅依靠视觉上的冲击,就带给观者心灵的震撼,因此在场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优秀与否的重要考量。 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程,“暴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暴力场面在多种题材的影片中的展现长盛不衰,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导演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逐渐归于一种“美学”呈现,弱化了暴力场面的血腥和冲突感,在表现上趋于柔和的观感和视觉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就别具匠心。 一、打斗场面的美学处理 由周显扬执导的影片《大追捕》上映于2012年3月15日。该片围绕两宗相隔二十几年却被警方认定是同一凶手所为的凶案展开,通过警匪间扑朔迷离的故事将真相娓娓道来,其中暴力情节的存在一方面强化了影片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片中共有10处暴力场景的呈现,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影片开端男主人公王远阳在狱中与人打斗的情景,四人搏命相争、刀拳相向,本为血腥气最为浓重的一场戏,却被导演打造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舞大戏,堪称视觉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运用 色彩情感是一种色彩心理反应,当人在视觉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后,会经由思维并融合过往的经历等而生发情感,感染人的情绪。影片导演周显扬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对暴力场面进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斗场面的血腥味的同时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该片主要采用了昏黄的色调对暴力场面进行了渲染。黄色是一种明亮的色彩,通常给人以灿烂、辉煌、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当黄色被降低色度,虽然会瞬间失去光彩,却给人以沉重、肃穆的压迫感,而用在王远阳与人打斗的场景中,则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殴场面带给人的惊惧感,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过程的恢宏气势,与浴室喷头潺潺而下的水帘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满暴戾气息的浴室瞬间化作一个炫目的舞台,成为王远阳四人的“斗舞场”,张扬而不牵强。 (二)形式化搏斗场面的打造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在烘托气氛、美化视觉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转、舒缓悠长的乐曲是治愈忧伤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围,直抵观众心田;一段欢快优美、高亢悠远的歌声是快乐情绪的催化剂,促进观众情感的迸发,使其与影片人物同喜同乐。而在该片中,音乐始终贯穿于王远阳与三人的打斗过程中,弱化了喊叫声的呈现,其中咄咄紧逼的节奏更是增强了整个场景的紧张感,使武舞形式下打斗场面的戾气以更加温婉的气势直抵人心,引导人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过程,从而削减了这个暴力场面的道德意识。 影片开头,水帘下王远阳一张扬起的脸像是一个亮相,预示着“好戏”即将开场,果真,镜头一转,映入眼帘的便是在王远阳的徒手撕扯下一张狰狞的脸,镜头中王远阳对对方的拳脚相向引来被打者的帮手,这些人的出现不是粗暴乱入,而是“踏水而来”,昏黄的灯光,溅起的水滴晶莹剔透,像是给那只脚穿上了水晶鞋,画面绚丽夺目,如果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观众该会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长”,几人厮打在一起,王远阳扭曲的脸庞尽收眼底,此时一个慢镜头的运用,道尽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气。王远阳挣扎之余用脚踹开了对面的人,此人倒地时还是一个慢镜头的处理,借着飞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个优美的“舞蹈地面动作”,美轮美奂。与此景相同的处理还有被王远阳打到晕倒而撞墙的人物形象,撞向墙壁的瞬间,都在慢镜头的处理中,与周围晶莹的水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个过程中,几个人扭打的场景,都被呈现于全景镜头中,雾气缭绕,水声阵阵,健硕的身体线条,无一不为弱化场面的暴力气息发挥了作用,给观众呈现了一出优美而壮阔的舞蹈大戏。 二、暴力虐待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有两段对立且纠缠不清的关系,都与在音乐方面极负盛名的徐翰林有关,他是杀死养女徐依云并伪造现场掩盖真相最后嫁祸于人的凶手,又死在也有着他养女身份的徐雪的错手推搡下。徐翰林与两人的纠缠在于他看不得他的养女们与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发现,哪怕是眉眼间传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骂。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于他在接徐雪放学时发现有一个男生对徐雪微笑,虽然当时他并没有什么反常的反应,还友好地和徐雪就读学校的校长谈笑风生,但回到家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对徐雪大肆唾骂,骂她不要脸、不知廉耻,言语之间尽是变态与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亲应有的姿态。 面对徐翰林的质问,徐雪一句“没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显然这个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但接下来的情形则充分显露了徐翰林的变态,他一方面对徐雪否认的回答产生质疑,逼她承认与那个男生有关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产生与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还摸徐雪的手,与她耳鬓厮磨,告诉她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徐翰林对徐雪第二次暴怒发生在发现徐雪将电话号码告诉了别人,在并未弄清这个电话到底源于哪里时,就对徐雪一顿暴打,不问青红皂白就辱骂徐雪太不要脸了。这两个场景的处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徐翰林的暴打还是辱骂,徐雪都没有任何反抗,这无疑弱化了两者对抗间的冲突感。此外,这其中还穿插了4个徐太跪拜佛前的场景,这是对徐翰林罪恶的救赎,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气,缓和了观众的情绪。徐翰林与徐雪的第三次冲突其实是第二次冲突的续写,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对好朋友吐露心声,承认是自己失手将徐翰林推下楼。第三个场景中,徐翰林的行径更加恶劣,其下手之狠戾透着杀气,徐雪被推向酒柜,酒瓶瞬间倒落,足以见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气之大,而后徐翰林仍没有放过虚弱倒向沙发的徐雪,这时徐雪开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时导演则采用了近镜头,镜头中徐翰林的腿和后背成为主体,弱化了整个争持场面的紧张气氛。 徐翰林与徐依云的冲突源于徐依云想要带着孩子离开家里,她打电话求助男朋友王远阳,没想到这一切被本来因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听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将徐依云推向墙壁和钢琴上,最后推到地上,徐依云被地上的尖锐物扎到,然而这一切并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气,他拽起徐依云倒在床上,嘴里说着让她说话,却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终徐依云死在他的手里,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徐翰林撕碎徐依云的衣裙,制造了她被奸杀的伪证,并报了警,打开门想让王远阳替他背死罪,此时应徐依云要求来接她们母女的王远阳赶到徐依云的家,看到徐依云被害的场景,他惊呆了,警察赶到,王远阳成为这起谋杀案的嫌疑人。这一场景中,徐翰林对徐依云动手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眼泪的控诉徐依云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冲突感因此而大大减少,另外,雨帘下徐翰林残忍谋杀徐依云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气的呈现,使徐翰林杀人的整个经过在情绪渲染上柔缓了些,更易于观众接受。 三、警匪暴力对峙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10个暴力场面中有5个是王远阳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对峙。第一个是王远阳接受审讯的过程,面对警方的暴力质问,王远阳一声未吭,被逼到忍无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却遭到警方暴打,一脚将他从凳子上踢下来,揪住他的头撞向桌角,但此时镜头并未直接对这一情景进行细致的刻画,而是通过晃动的桌腿展现出来的,削减了血腥感。整个过程中音乐元素再次被启用,肃穆低沉的乐曲似乎在为这个无辜青年鸣不平,银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忆的味道,同时也加强了压抑感,虽然视觉上观众并未看到更多王远阳被打的细节表达,但从心理上却已经感受到了他的哀怨,这是导演对该场面的处理之美。 王远阳对警察实施暴力行为的第二个场景其实算不得一场真正的对峙,他来找阿萤并用衣服罩住她的头却并未给她造成致命的伤害,随着后来的情节推进可以知道,他去找阿莹的目的其实是想引导警察偏离真相,将罪责引到自己的身上,替亲生女儿徐雪顶罪。王远阳挟持阿萤走进房间,抵抗中的阿萤被王远阳抱起抡到地上,过程中阿萤的腿扫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两人冲突间力量的最好诠释。阿萤被迫躺在王远阳身上并挣扎时,镜头为观众呈现了阿萤的视角,一个被衣服盖住的白色空间,压迫感顿时倍增,加强了阿萤的情感诉说,无助而恐惧。 王远阳与警察的第三次对峙是与整个案件的推动者林正忠的对决。林正忠是个“死脑筋”的警察,执著而倔强,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怀疑王远阳是徐翰林被杀案的凶手,意图套出口供将他逮捕。林正忠在惩教所等到来报道的王远阳,并将他带到大屿山,那个王远阳与徐依云曾经常常约会的地方。缆车上,林正忠对王远阳循循善诱,试图让他承认因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云在一起而起杀意,出狱后就杀了他,无奈20年牢狱中隐忍的生活已经让王远阳声带受损,他已经说不出任何话了,而他的手势林正忠也并不理解。而后王远阳猛然拿出刀子,与林正忠两人扭打在一起,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枪后结束,然而这并不是结局,显然,此时王远阳在狱中的苦练显现出成效,林正忠并不是他的对手,林正忠头部被打后,变得晕晕乎乎,王远阳趁机对缆车底部开枪,并用力踩踏,最终他和林正忠掉下来摔倒在山林中,王远阳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这场冲突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淋漓尽致,但导演却将场景选在了美丽的大屿山,绿意盎然、辽远开阔的视野带给观众非常美的观感,不失为一场视觉上的享受。 王远阳与警察对峙的第4个和第5个场景源于同一事件,王远阳面对的对立者同为警察,但他却有不同的目的。金钟大厦里面,黑暗中王远阳只身打伤了两名警察并拿走了他们的手枪,黑暗场景的设置,摒除了部分打斗过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声为这场争斗做了说明。之后,王远阳来到女儿身边,将带有徐雪母亲徐依云照片的项链戴在已经晕过去的徐雪身上后离开。而后,由林正忠带队的警察赶到,却是王远阳开枪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王远阳将他们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枪声中飞奔的王远阳矫健的身影,又一次为画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后王远阳站到天台边上,林正忠赶过来,他已经知道了一切,他丢掉手枪,屏退身后的同事,向王远阳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叙述的王远阳和徐依云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杀死徐翰林的凶手这一线索的确就是真相所在,王远阳听完之后用已经坏掉的嗓子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然而他最终说出了什么,林正忠的理解对不对,都听不到正确的答案了,为了替女儿顶罪并把这件事做到天衣无缝,王远阳选择了投进身后的万劫不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图换来女儿的新生。深沉的父爱掩盖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隐忍,包括真相,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美好。 猜你喜欢: 1. 电影类的论文参考范文大全 2. 电影类型的论文 3.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左右 4. 电影类的论文例文 5. 有关于电影论文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长镜头与交叉剪辑下意境的营造 从长镜头渲染下的青春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到交叉剪辑镜头下表现成长历程和蜕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风格和题材上都做了最极端的挑战,在其“青春片”所营造的意境中,爱情的唯美,生活的残酷,青少年心灵的困惑和压抑,都是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实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采用长镜头和快速交叉剪辑相结合的方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少年戴着耳机静静地伫立于青绿的麦田中,沉迷于莉莉周的音乐世界里。在电影片尾处莲见刺向星野的镜头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马的镜头叙事手法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但每个人对电影的出发角度不同造就了对电影理解上了差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声,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样是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采用的是一种压抑阴冷的含蓄表达,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强调形式上的动感,热情、夸张、充满爆发力”。 二、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主观表达 岩井俊二在中国内地的走红,直接联系着“青春文学”,这也是其电影创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说创作基础之上。当然,“岩井文学”中不可避免的导入了导演本身的价值观,相对于故事情节,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变化。一方面,他带着怀旧的情绪追溯逝去的时代,影片中对童年世界的怀旧成为成年人对青春的缺失的一种幻想性解决途径。《情书》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在两条线索下的叙事时空中,通过两个素未谋面女孩的书信联系在一起,渡边博子在寄托哀思中无意探寻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恋,女藤井树在书信的来往中才发觉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发芽,只是随男主角的离开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没有在叙事的策略上突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通过情绪的升华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他通过社会的角度来表达对青年成长和意识形态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观众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引发内心的思考。这也是“岩井文学”所衍生出来的弱化情节而强化情绪的“青春叙事”方式的建构。但是,此类情节弱、情绪浓的主观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电影,对其后期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后人性的共通之处 “意象,指对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觉上的体验。而电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导演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它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刻在凤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运用极简的影像风格,将青春的热烈与生命的脆弱透过自然意象和虚拟意象表现出来,对青春期群体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四月物语》中的落满樱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红色雨伞是岩井俊二对青春短暂和热烈的意象隐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词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词。同样,《燕尾蝶》中所营造的并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征着青春里欲望的深渊。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观存在里,这也是他对“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另类阐释。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着两个女孩成长历程中的蜕变。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纹身是她存在的证明,她来过,以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姿态,带走了一只蝴蝶的脆弱和美丽;凤蝶,历经世间创伤却依然满怀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长大成人的专属记号。她们渴望飞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茧而出一刻陨落,岩井俊二采用这种独特的青春意象,表达了他对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沦或者毁灭因其阴暗而被电影避之不谈,但这却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试图将成长中的青年从喧哗虚幻的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从而理解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世界的难能可贵。 岩井俊二是一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的导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作电影的理念是彻底极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强盗、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来展现大城市高速运转中一群病态而畸形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场景,但他并没有将这种阴暗彻底的呈现,而是从他们苍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处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着内心的纯净。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因此,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历来未被传统研究所重视,因此,分析此类电影将可一窥日本电影的时代特征、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电影交流史。更是对日本电影史的一种补充,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有关微电影论文范文 3. 电影鉴赏论文 4.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参考 5.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电影作品杂志

《DVD》,《看电影》

1、电影文学剧本发表杂志有:《电影文学》,还有《剧本》杂志,中国戏剧家协会出版的。 2、《电影文学》(半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之一。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电影文学》在1996、2000、2004、2008年连续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办刊宗旨:立足电影电视的理论研究,关注导演表演的创作思潮,拓展学术争鸣的文化视野,探究艺术流派的价值取向。 更多关于电影文学剧本发表杂志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我的个人排名:1.《看电影 午夜场》(每月一期,内容比较丰富,会介绍新片,最重要的是会按照专题总结极为经典的旧片,比如XX最美的50部电影...之类,影评写得也很好;记得有一期介绍了法国新浪潮,还不错~)2《看电影》(每月两期,比午夜场价格低些,主要介绍新片,广告比较多,内容一般,个人认为借来看看还成,买的话没多大意义,太多了都没有地方储存了)3《电影世界》《环球银幕》(这两本整体感觉没有《看电影》好,主要都介绍新片,内容写的也平平,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但是《环球银幕》时不时会有特刊面世,十分值得一买,比如我08年曾买过奥斯卡80年的特刊,上下两本一套,介绍了每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以及影帝影后,当做手边个工具书也不错~)4《中国银幕》(这本书是看电视上电影报道后买的,真的超级一般,买了两期后就不买了);我个人经验,我从高三开始就买电影杂志,一直到大二,后来水平高了就不看那些有的没的了,记得大一的时候时间特别多,每个月把所有能见到的电影杂志都买齐了,连着买了不到一年,最后发现还是《看电影午夜场》技术含量最高,现在有时还会翻翻,其它基本上都卖废品了;所以建议LZ就只买《午夜场》,一般的新片可以去贴吧、豆瓣看看评论什么的更有帮助;另外给LZ推荐本书,《1001 Movies You Must See,Before You Die》/《有生之年必看的一千零一部电影》,有英文版和中文版,卓越当当就有的卖;如果两本参考着还可以锻炼下英语;这部书介绍了影史里最有价值的1001部电影,有文艺的也有商业的,所以无论是对入门者还是专业者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没停刊。《看电影》原名《电影作品》,主管主办为四川峨眉电影集团。原名《电影作品》。截止到2020年9月16日,电影内的杂志没有停刊。1999年和大嘴公司合作,改名《看电影》,《看电影》位于成都市清江东路峨影厂内。

摄影作品论文

摄影技术是进行艺术摄影创作的重要基础条件。艺术摄影通过照相机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利用摄影技术增加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没有摄影技术,艺术摄影就无法实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摄影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民俗摄影创作 》

[摘 要]:民俗摄影创作,是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记录人类 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和变革,记录人类进步的历史。最终以摄影来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这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摄影 民风民俗 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视觉艺术特有手段,形象记录民俗,并展示民俗独特的文化内涵及风采的记录性摄影。

要想拍摄出具有文化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其二是要掌握民俗摄影创作的基本特点;最后应在作品中突显出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单一学科的发展将阻碍人类的进步,而民俗摄影这种即写实又详细的记录方式,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民俗摄影因不受民族地域、国度、文化背景的限制,被中外摄影界称誉为不用翻译的“通用世界语”。民族摄影作为一门新近兴起的艺术门类,正以它强大的内在潜力吸引着广大摄影工作者,人们在研究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类对自身的发展历程的认识,这对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领略56个民族及世界 其它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

民俗摄影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有了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让观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而民俗摄影中的情节、服饰、活动不再只是摄影艺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那种表面的形式。民俗的要求只能从这些“真”的呈现中,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体验,去感知,不要强制用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来理解和认识民俗摄影。民俗摄影所以能留住我们的目光引发我们的联想,最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在于摄影的技艺,而在于强化的摄影对象的文化意味。民俗民情的纪实方式没有流行歌曲那种愉悦,而类似于严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因它记录的是历史。而我们的摄影工作者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看作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关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摄影才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2、民俗摄影的本质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传统风俗将会一天天消失,社会进步的同时,将不得已舍弃某些不该舍弃的东西,现实中就有部分人来抵制这种舍弃,是合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利益的,它表现社会理性和人类良知的犹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总有一批文人置身潮流之外,站在超现实的立场上观察社会,研究人类,反应人类文化,重建人类精神的家园。摄影作为文化的行为方式来关照人类的发展是有着其重要的职责。以民俗民情为题材的纪实摄影工作者,如何去把握民俗摄影的实质,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示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文化点,以文化的思考来把握作品的厚度,加强作品的冲击力。当然在民俗民情中有着很多落后的原始的乃至愚昧的东西,但它又蕴含着一些质朴、良知、温馨、宁静和平和。而这些正是人类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渴望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记住人类不能彻底用现代来毁掉自己,所以用摄影来做这方面的记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摄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今天拥有明天不会再来的东西。

二、民俗摄影的创作特征

1、要了解民俗内涵。

民俗摄影的焦点是民俗,因此、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在开展民俗摄影之前,首先要读一些 民俗学 著作或一些相关民俗的专著,通过学习、了解民俗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以及民俗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与判断拍摄对象,拍出具有真正的民俗风味与内涵的作品。

摄影是一种实践很强的文化方式,因而,有相当多的摄影人只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学习,这对于民俗摄影工作者是不可取的,近年有不少民俗摄影者,因为文化准备严重不足,缺乏民俗理论的指导,导致了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象的表达失言。往往把裹着小脚等某种不文明的封建残留,也当作民俗精华来宣扬;或者只把焦点锁定在农 村和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而独缺城市或汉民族丰富的民俗内容。这样拍出的作品只能是片面的或歪曲地反应民俗、给人以误导,使人产生民俗只是过去的,而不是当代的;只是陈旧的,而不是发展的;只是农村的,而不是城市的误解,甚至精华与糟粕不分。

2、要把握民俗特色

民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地域和群体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的民风习俗不断产生了碰撞、交流、逐步走向了融合。原来各民族、各个地域民众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而产生的不同特点的民俗文化,现在有些已较难区分出其各自的特征。因此,在拍摄之前,对民俗的许多事象和器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有关事象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区辨和掌握拍摄对象的特色,是民俗摄影必要的准备。

做好民俗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读一些古代典籍、史书、史料等,初步了解民俗事象的概貌及发展演变的历史;第二要细致的开展实地调查,为提交资料的可信度,还要在被调查者的直接交流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生活,从生活方式到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去感受民俗、了解民俗。第三要将所作的调查、记录和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研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梳理出所要拍摄的民俗的特征、特色、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尽量摸清民俗活动所要经历的几个主要场景,从而使拍摄更富有针对性,更能有效的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第四要针对民俗事象的主要特征、理清拍摄思路,对整个拍摄过程预先进行构思,从而避免错过有效时机,能更准确的把握瞬间,更深刻地提炼主题,使拍摄的画面获得更高的价值。

3、要真实的再现民俗 真实是民俗摄影的生命、真实的反应民俗事象是民俗摄影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才能原汁原味地展示民俗风貌,揭示民俗内涵;弘扬民俗的美,讲究真实就是要求摄影者要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用影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去记录、整理、研究民俗的内容,结构等等。所拍摄的照片是类似司法上用的“证据”,一样真实可信。艺术性是摄影作品的灵魂,但民俗摄影又不同于摄影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用纯艺术的技巧来抒发作者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而民俗摄影照片中“自我”应是零度表达,当前有些民俗摄影过于强调“艺术性”甚至用编排、导演虚假民俗的手段拍摄“民俗”,这样做,往往会因此导致民俗摄影变味变相。变成有民俗招牌而无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表现”活动。

三、民俗摄影作品的文化价值

世界因为有了人类才富有生机,人类因为有了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才变得融合美好。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以独特的纪录形式、以各民族、各个时期的不同民俗民风为切入点,以民族间相互友爱的团结精神为切入点,以各民族为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社会进步的事象为切入点,反映人民在各种社会生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力和丰富创造力。民俗摄影源于对自然对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并不是简单地对过去落后生活的回味,而是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用友善的心与民俗去交流对话,才使民俗摄影真正成为民族与民族之间、各民族与整个人类之间的沟通、交往、友爱的桥梁。

在民俗摄影中,民俗专题摄影具有突出文化的价值。那么,什么是民俗专题摄影呢?所谓民俗专题摄影,其实就是民俗摄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这样一段话可作以准确的说明:“民俗专题摄影是指围绕一个具体鲜明的主题,用一组照片配合一定的文字完整展开的民俗摄影报道。它要求严格遵循真实性的原则,较清晰的时间坐标或坐标线;严格扼要的内容及内在的逻辑结构、形象情节连缀、互映互补、典型生动的视觉张力结构;与图片相辅相承的简要文字叙述。”其实作为民俗专题摄影早在英国探险家斯坦茵来中国后就出现了,当他掠夺完西部瑰丽的文化宝藏后深入我国内地,拍摄整理了大量民间盛行的手工艺作坊的资料带回欧洲,给欧洲的发展带去了许多东方的信息。摄影师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突显出来。2009年我在辽西农村拍摄了一组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辽西背阁》(大秧歌的一种)曾获辽宁省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

这组照片就是民俗文化现象最好的体现。通过文图并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辽西背阁”的全貌。在拍摄过程中,我采用特写,仰视以及远景,中景相结合的手法,从近至远多视角反映辽西背阁,从化妆,上芯子,准备道具到演出全过程。特别是在抓取女主角,小仙女在化妆后钻窗户这一典型瞬间,很好的把孩子天真欢快的特点表露无疑。同时清晰的把小女孩身着地域特色的服饰展示出来。秧歌流行于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舞蹈、每逢喜庆之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背阁”又是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每个伴像里面都具有很多古老的 传说 和文化符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流传之今。

民俗专题摄影逐渐的成熟,为继承传播民俗文化找到了最佳方式,民俗摄影传承保护了民俗,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增加了民俗摄影创作的题材,它的发展壮大,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民俗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民俗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风尚。而民俗摄影则成为人类研究民俗的一种有效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反映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变革、记录人类进步。

《 民俗摄影入门技巧 》

摘要: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他摄影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民俗摄影;摄影理论;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

文章 编号:1672-0407(2012)09-025-04收稿日期:2012-08-23

一、要学点民俗摄影理论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是合格的民俗摄影作品。因为,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它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 传统文化 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就目前我国民俗摄影队伍而言,不论是有一定资历的中老年摄影工作者,还是从事摄影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初涉民俗摄影这一领域,对有关民俗摄影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诸如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包括哪些内容,民俗摄影的特性、内涵、原则及应具有的技术技法等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同志的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了猎奇而纪录或囿于唯美的艺术创作。

有的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边远落后的地方去拍摄,汉族、内地、城市没有什么民俗题材可拍;有的在拍摄过程中,舍本逐末,不得要领,使得许多难以遇到的拍摄良机失之交臂;有的干脆这也拍,那也拍,似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片子消耗不少,收效甚微;还有的由于不大懂民族政策和当地民俗习惯,到民族地区采访闹出笑话,有的甚至违反当地的民俗禁忌和国家民族政策,引起民族地区的不满,造成了民族矛盾。如此种种,虽现象各异,但却说明了一个共同性的问题:缺乏民俗知识,缺乏民俗意识,一句话,缺乏学习。这就从中得出一条结论:从事民俗摄影,不下一定气力学点民俗知识是绝对不行的。许多颇有摄影 经验 的同志经过一段波折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搞民俗摄影,不学点民俗学知识就不知道哪些该拍,哪些不该拍,应该从哪个角度拍,通过学习才明白,原来民俗摄影的题材如此之广,范围如此之大,既大有作为,又大有学问。”

实践证明,从事民俗摄影须着重学习以下基本知识:一是民俗学,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及民俗的范围;二是学习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三是学习有关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特征及民俗禁忌,熟悉国家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有关政策。应当指出的是,即便是从事民俗摄影有相当资历的同志,在采访前还要先期学习有关民族政策、民族习俗,民族心理。过去由于宣传内容与研究资料的界线不清,本应作为内部学术研究资料的却拿来公开宣传,结果虽满足了一些读者的猎奇心理,扩大了刊物发行量,但却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

本文之所以不惜笔墨地论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实在是从事民俗摄影必须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大概也是与从事其他摄影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要具有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对事业的感情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能否克服一切困难,能否拍出感人至深照片的重要因素。

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民俗活动的生活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需要作者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而这些又来源于作者对民俗摄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多同志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酥油茶、吃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地把土豆又当菜又当饭来与老百姓共处吗?睡眠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甚至没有被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也许一个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

至于民俗摄影工作者第二个感情就显得更为主要了。这个感情问题实际也就是立场问题,无论是哪个民族,即使是最贫困、最弱小、最偏远的民族,采访者都应对他们抱着诚恳、平等、尊重的态度,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受到他们的信任。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山寨,来一个外人是会有“轰动效应”的,很久以后,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由爷爷传诫子孙,某某汉人是我朋友,某个汉人是,他们待人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刻板的,是凭感情来认识的。对待被采访对象最好的方式是诚意,有诚意就不必怕误会,有诚意就可以交朋友,有诚意就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一旦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了感情,你就不会去拍猎奇的照片,哪怕拍一间破茅屋,拍一位衣衫褴褛的劳作者,也会充满了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你就会从现实的贫困中找出他们和昔日的不同与发展,你就会从相对的落后环境中发现在现代城市里已经难以找到的情感与信任。你就不会嫌脏,你就不会嫌穷,你就会把充满诚意的镜头去寻找能反映他们真情实感的一举一动,去对准他们虽然贫困,但却认真而火热的生活,你也会在这样的采访中获得升华的快感,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生生死死的威胁都会被你那高于感情的采访热情所溶解。

《 航空摄影测量试析 》

摘要:我国的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已成为测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帮助。笔者就航空摄影测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1.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该概念及种类

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航空摄影测量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是投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道路阻断、河流阻塞、城镇的损坏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破坏情况,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也可以在城镇规划中提供数据依据。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分外业和内业。外业包括:像片控制点联测,像片控制点一般是航摄前在地面上布设的标志点,也可选用像片上明显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用测角交会、等外水准、测距导线、高程导线等普通测量 方法 测定其高程和平面坐标。综合法测图。内业包括:加密测图控制点,以外业像片控制点为基础,一般用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方法,推求测图需要的控制点、检查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或解析测图仪上,立体量测加密点及框标在左右像片上的坐标。当作业人员通过观测系统使左右眼分别观察左片和右片,则可看到重建的立体光学模型。其他建立立体视觉的方法,包括:互补色法,偏振光立体眼镜法;液晶立体眼镜法等。

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内定向是指“根据量测的像片四角框标坐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植,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确定像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在立体测图仪上的内定向,是通过严格的装片来实现的,即使用对点器(―种精巧的放大镜),分别地将涤纶像片上的框标精确对准承片盘上的相应框标。从而就实现了恢复像片内方位元素.对于解析测图仪,则只需将像片的基线大致平行于仪器的X 轴.像片的内定向,是通过精确量测像片的四角框标,利用严密的解析公式计算求解,同时进行像片的变形改正。

相对定向是指“恢复摄影瞬间立体像对内左右像片之间的相对空间方位”。确定两个像片的相对空间方位需要五 个参数.相对定向的数学关系通常用同名光线共面条件表示,即左右摄影中心至地面点的两条光线共面。相对定向至少需量测六个定向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解算。对于模拟型立体测图仪,包括机助测图系统,立体像片对的相对定向,是通过左右像片车架的空间运动来实现的,以便消除立体模型内各点的上下视差,从而实现恢复立体像对左右片在摄影瞬间的相对空间方位。

绝对定向是指“确定立体模型或由多个立体模型构成的区域的绝对方位,也就是确定立体模型或区域相对地面的关系”。绝对定向参数为七个。传统的模拟立体测图仪绝对定向,通常分成高程置平和平面对点两个步骤来完成的.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通常需要六个已知平高定向点,至少应有四个平高点。解析测图仪和机助测图系统,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是按三维正形变换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解算的。

区域平差和联合平差

区域平差也称“区域空中三角测量”,俗称“电算加密”,是“对整个区域网进行绝对定向和误差配赋”。区域平差目前一般采用独立模型法或光线束法。独立模型法是以单个立体模型为单元,而光线束法则以单张像片为单元。联合平差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非摄影测量数据的整体联立解算”。联合平差指“带辅助数据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辅助数据系指大地测量观测数据,例如地面距离、水平角、方位角,像片外方位元素,湖面点等高等条件。目前,联合平差主要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机载GPS 精确定位数据的同时整体解算。这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一项重要进展,可以实现少地控或无地控空中三角测量。

3. 数据采集―测图

地物采集

作业人员在完成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后,需经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联机检查,确认精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地物采集。应参照外业调绘片,在立体模型上仔细辨认,分类进行测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应按统一的地物编码系统分类进行采集,并且分层进行存储。同时采集的数据还应加上地物属性,以方便于同GIS 建立接口。为了便于在采集和编辑中明显地区分不同的地物,各种现状地物通常赋予相应的颜色。

地貌采集

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包括机助测图中,地貌采集是由等高线描绘和注记高程点两个部分组成的。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规范根据成图比例尺、地形类别及用图需要选定;计曲线则取基本等高距,即首曲线的5 的倍数。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规范规定图上每10cm×10cm 为5・20 个点。在解析测图仪上,地貌测绘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除按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外,还可采用按程序控制的矩形格网或断面方式采集地形点。

4. 原图编辑及原图清绘

地形原图编辑包括对原图中地物地貌表示不合理之处的处理,相邻图幅的接边处理,以及道路、河流、街道等名称的注记。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原图清绘的主要任务是在铅笔稿原图上进行清理着色,或者在聚脂薄膜上刻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在经过图形编辑和审校后,可直接利用高精度绘图机绘制线划地形图,还可用磁介质提供数字地形图产品。航空摄影测量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原理,置立体像对于立体测图仪内,建立起所摄地面缩小的几何模型,借以测绘地形图的方法的。航空摄影测量的主题,是将地面的中心投影变换为正射投影。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许多途径来解决。如图解法、光学机械法和解析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还可细分出许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特有的理论。其中有些概念和理论是基础性的,带有某些共性,如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像点同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式,共线条件方程,像对的相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和立体观测原理等。

参考文献

肖志婷,郝娜.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7).

刘先林,段福洲,宫辉力. 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J].2007(03).

有关艺术摄影系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影视创作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6.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7.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纪实摄影在将来是否具有延用性  一、前言   纪实摄影是借助摄影技术对理想社会进行记载和诉求的摄影方式,其摄影素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进入21世纪后,摄影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尊重权威,又要张扬个性,导致很多现代潮流作品在制约中失真,相对的纪实摄影延用性遭到了质疑。在摄影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的年代,人人皆可摄影,但构图的精美,曝光的精确,似乎都替代不了相片本身传达的情绪和思考。这就是纪实摄影会持续到现在甚至一直发展的原因。本文将从摄影具有历史性永恒价值、真正的摄影正在消逝、探索纪实摄影真实性、是否可以替代、纪实摄影的重要性、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传承下去七个点进行分析。 二、正文 1.纪实摄影永远不会过时,是一切摄影的基础。纪实摄影具有历史性的永恒价值。(1)李舸:摄影记者可能会消失,但有思想的摄影人永远不会消失。 (2)李泛老师曾言:我期待通过摄影,我们能够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当代影像应当记录时代,为时代留影,能够充分表达一个摄影师对当今摄影影像的在认识和在提升。 (3)彼得.亚当斯:“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   2.真正的纪实摄影正在消逝   随着纪实摄影边界逐渐崩溃,纪实摄影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会如“直接摄影”消融在整个摄影话语体系中。(1)如今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张杰在论文《浅析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以腾讯网《活着》栏目为例》中写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不仅要追求单张图片的真实,更要追求呈现的整体社会景观的真实。媒体扮演着社会安全阀的角色,不同的观点、见解,对于事实的不同立场、态度,都能够在一个既有传统媒介身影、又有新媒体声音的媒介系统里被呈现和倾听,证明了社会心态的包蕴与宽容,社会结构的弹性与柔韧。⑥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也是一种解压宣泄行为,存在非理性特点,负面信息过度集聚使社会减压发生变质,将社会问题无限放大,误导受众对社会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告诉你一个活着的世界,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故事。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来,终绘成中国民生万象图”,《活着》的开栏语表明该栏目旨在记录民生万象,而不是民生苦相,负面内容过多已违背了当初的立意,绘制了虚假的社会景观。”                    摄影作品《活着》,摄影师李晓威(2)纪实摄影的替代产物     未来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纪实摄影未来会在专业摄影领域继续存在,但在一个普遍层面来说,它基本会被短视频替代。这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消灭你的敌人,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而是无关领域冒出来的外来客。(3)纪实摄影背后故事可查性     在《摄影笔记》的每日一条摄影新知中写到“纪实摄影摆拍造假无辜、无奈到无耻,这病咱要抓紧“治”!”“用摆拍冒充抓拍,是欺读者,这叫“恶意摆拍” ”3.摄影发展日新月异,想要摄影作品走入人的内心,还是需要回归到本质的属性,记录事物。用真实性充分展现摄影作品魅力以及价值。纪实摄影作品是所有摄影作品的基础,所以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延用性。(1)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对摄影的论断:「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战地摄影记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参与报道了包括西班牙内战、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等几乎所有当时的重要战争。通过凝结「决定性瞬间」,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提到罗伯特·卡帕,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战士之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抓拍到了共和士兵死亡的一瞬间。由此25岁的卡帕也被欧洲和美国的许多杂志社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摄影师。摄影作品《战士之死》,摄影师罗伯特·卡帕,1936年(2)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 纪实摄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 人们想用它来美国尤金·史密斯用四年的时间对日本九州的一个小渔村汞中毒事件进行了拍摄。小渔村由于受到附近企业的废水污染, 村子里大部分村民出现了汞中毒现象, 有成百上千的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史密斯意识到了这是对人们在破坏环境方面最好的警醒, 所以用镜头记录了村里的人们凄苦的生活, 用图片表现出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在整个选题拍摄过程中,他不仅记录客观事实,更通过图片和文字表现出了人的勇气和人性的力量。“摄影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是有的时候,一张照片,或者是一组照片,却能够引发我们的责任感意识。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要找出什么是错的,要找到通向正确的道路”。尤金·史密斯 于1974年这样写道。摄影作品水俣湾 ,摄影师尤金·史密斯 ,1971年(3)纪实摄影的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是一项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巴尔特曼茨拍摄了很多广为流传、震撼人心的苏军“二战”照片。在1942 年拍摄这张半抽象的《进攻》时,巴尔特曼茨运用了苏联现代摄影中的几个标志性元素,例如将动态场景模糊化以及从低视角仰拍主体,以此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张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反映战争场景的,但是它又会随着时空的转换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拍摄了很多让人类悲伤、痛苦的重大事件,像战争、火灾、地震和杀戮。其实我们也很愿意拍同样拍同样高质量的与幸福、快乐和爱相关的题材。但是,我认识到,这是困难的。”摄影作品《进攻》,摄影师巴尔特曼,1942 4.结论   纪实摄影作为摄影的基础,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创新,但永远不会过时,一直具有沿用性。本文以从李泛、李舸、罗伯特·卡帕、的名言说明摄影是一切摄影的前提基础;反方面从张杰的论文、小说《三体》、《摄影笔记》说明现代纪实摄影的背后故事虚假性,是否可查。以及通过《战争之死》、日本九州小渔村事件、摄影作品《进攻》来证明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参考文献 1.姚成丽,《纪实摄影的力量》[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2期 第177页 2.李成辉,《纪实摄影的记录性探析》[M],辽宁大学学术视点,2020年9月 3.夏洪波,《浅谈纪实摄影的人文情怀》[J],山东轻工业学院光影艺术,2011年9月,130-131 4.潘科,《中国纪实摄影现状分析》,现代摄影网,2014年8月29日 5.李林芳,《网络摄影作品造假以及危害剖析》,2015年 6.徐云,《探究纪实摄影的意义与重要性》[J],传媒论坛. 2020年15期 第144+146页 7.顾铮,《纪实摄影:人类独特的记忆方式》,《社会观察》2014年第十期 8.巩聪聪,《融媒时代,新闻纪实摄影人的守正与创新——2020年山东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评选综述》,《青年记者》. 2020年15期 第113页

电影创作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1 浅析新女性主义下小妞电影的人物塑造 那么“小妞电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看准了消费者的观影需求,尤其是现代女性观众的内心需要,从年轻女性对爱情、都市时尚以及独立精神(这也和“小妞电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过电影的自身特质的展现,不断迎合女性消费群体,找准市场定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年轻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摄出多部口碑票房双赢的“小妞电影”。 “人物是电影叙事文本的基础和灵魂”,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的实现者,电影是通过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画面和声音,进行对人物的塑造和对角色的诠释,使得电影的叙事具有生命力,能够让观众通过人物走进电影。上世纪女权主义的三次浪潮,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要在各方面与男性看齐,而不是再作为男性的依附者。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反射,小妞电影逐渐走红。小妞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现代女性,具有经济、情感上的独立性,电影设定的轨迹一般是女主人公经过重生获得了美好。 一、现代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 现代都市年轻女性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情感越来越匮乏,人们越来越孤独。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是身兼数种角色于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奉献精神,因此她们面临着就业、竞争、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种压力,而20岁到30岁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问题比较多。“小妞电影”恰恰是以这一群体为创作对象和主要受众,很多刚刚步入社会和职场的年轻女性都会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双重压力,因此她们和电影中的“小妞”们能够找到共同语言,能够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能够在幽默轻松的电影氛围里得到放松,她们也就会在做观影选择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小妞电影”。“电影《欲望都市》在首映当天,女性观众的比例高达85%,而在25岁以上的观众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万美元登顶北美票房榜,而3-4亿美元的总票房几乎全部由女性撑起。” 二、新女性主义下的寻找自我与成长 新女性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义不仅要求变革法律制度、争取女性的合法权利,而且呼吁突破父权制思想的压迫,建构女性意识,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现代女性从内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获得自由,不再成为男性操纵的对象,强调男女性别平等。她们渴望进入社会,参与竞争,让自己以一个独立女性的身份在社会站稳,而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为自己的生活中心。现代的新女性主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决性别冲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文学和影视作品(这里对文学作品不做赘述)。 在杜拉拉的职场奋斗过程中,她始终信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将工作永远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处地方能够体现杜拉拉追求独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试时回避说出离开之前公司是因为性骚扰的原因,而是强调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内部竞聘HR的时候,拒绝王伟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议,而是说到“我还有我的职业理想”; 三是当王伟提出让拉拉和自己一起当背包客的时候,杜拉拉摇摇头,说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会的上,王伟评价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对她的看法。显然,无论是从杜拉拉自己的口中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对职业的追求和热爱,甚至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可撼动。 并且在好友海伦因为办公室恋情曝光,主动离开公司,甘心做DB员工家属的举动,也可以衬托出杜拉拉的独立个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个高度。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杜拉拉一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拥有新型婚恋观的新女性身上,她们认为“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坚强独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苏菲在失恋时体会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都市里的年轻白领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独立个体的意识很强烈,反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渴望成为职场精英,以至于成为“女强人”,在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时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现,使女性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找到了一个“发声筒”,一个“反光镜”,所以这样一个能够充分找到共鸣的电影类型成为广大年轻女性观众的重点观影对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新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开始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小妞电影作为新女性主义文化的反光镜之一,用独特的视听语言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与向往。国产小妞电影起步较晚,存在着类型不明确、故事牵强等不足,目前小妞电影需要根据受众和市场需求,塑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妞电影。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2 浅析电影《大追捕》对暴力场面的美学处理 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场90分钟的电影,可以是一场洗礼,洗尽观者一身铅华;可以是一台闹剧,缓释观者紧绷的神经;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带领观者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电影银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纯白幕布上跳跃的影像就如同电影导演这位“自由的画家”挥洒的不同风景,传递人生喜怒、世间伦常,带给观者心灵的感悟和视觉上的享受。电影就是这样直观的所在,即使于影像之外体悟到不同的思想内涵,那也是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位优秀的导演就是有那样的能量,仅仅依靠视觉上的冲击,就带给观者心灵的震撼,因此在场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优秀与否的重要考量。 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程,“暴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暴力场面在多种题材的影片中的展现长盛不衰,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导演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逐渐归于一种“美学”呈现,弱化了暴力场面的血腥和冲突感,在表现上趋于柔和的观感和视觉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就别具匠心。 一、打斗场面的美学处理 由周显扬执导的影片《大追捕》上映于2012年3月15日。该片围绕两宗相隔二十几年却被警方认定是同一凶手所为的凶案展开,通过警匪间扑朔迷离的故事将真相娓娓道来,其中暴力情节的存在一方面强化了影片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片中共有10处暴力场景的呈现,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影片开端男主人公王远阳在狱中与人打斗的情景,四人搏命相争、刀拳相向,本为血腥气最为浓重的一场戏,却被导演打造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舞大戏,堪称视觉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运用 色彩情感是一种色彩心理反应,当人在视觉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后,会经由思维并融合过往的经历等而生发情感,感染人的情绪。影片导演周显扬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对暴力场面进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斗场面的血腥味的同时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该片主要采用了昏黄的色调对暴力场面进行了渲染。黄色是一种明亮的色彩,通常给人以灿烂、辉煌、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当黄色被降低色度,虽然会瞬间失去光彩,却给人以沉重、肃穆的压迫感,而用在王远阳与人打斗的场景中,则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殴场面带给人的惊惧感,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过程的恢宏气势,与浴室喷头潺潺而下的水帘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满暴戾气息的浴室瞬间化作一个炫目的舞台,成为王远阳四人的“斗舞场”,张扬而不牵强。 (二)形式化搏斗场面的打造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在烘托气氛、美化视觉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转、舒缓悠长的乐曲是治愈忧伤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围,直抵观众心田;一段欢快优美、高亢悠远的歌声是快乐情绪的催化剂,促进观众情感的迸发,使其与影片人物同喜同乐。而在该片中,音乐始终贯穿于王远阳与三人的打斗过程中,弱化了喊叫声的呈现,其中咄咄紧逼的节奏更是增强了整个场景的紧张感,使武舞形式下打斗场面的戾气以更加温婉的气势直抵人心,引导人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过程,从而削减了这个暴力场面的道德意识。 影片开头,水帘下王远阳一张扬起的脸像是一个亮相,预示着“好戏”即将开场,果真,镜头一转,映入眼帘的便是在王远阳的徒手撕扯下一张狰狞的脸,镜头中王远阳对对方的拳脚相向引来被打者的帮手,这些人的出现不是粗暴乱入,而是“踏水而来”,昏黄的灯光,溅起的水滴晶莹剔透,像是给那只脚穿上了水晶鞋,画面绚丽夺目,如果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观众该会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长”,几人厮打在一起,王远阳扭曲的脸庞尽收眼底,此时一个慢镜头的运用,道尽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气。王远阳挣扎之余用脚踹开了对面的人,此人倒地时还是一个慢镜头的处理,借着飞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个优美的“舞蹈地面动作”,美轮美奂。与此景相同的处理还有被王远阳打到晕倒而撞墙的人物形象,撞向墙壁的瞬间,都在慢镜头的处理中,与周围晶莹的水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个过程中,几个人扭打的场景,都被呈现于全景镜头中,雾气缭绕,水声阵阵,健硕的身体线条,无一不为弱化场面的暴力气息发挥了作用,给观众呈现了一出优美而壮阔的舞蹈大戏。 二、暴力虐待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有两段对立且纠缠不清的关系,都与在音乐方面极负盛名的徐翰林有关,他是杀死养女徐依云并伪造现场掩盖真相最后嫁祸于人的凶手,又死在也有着他养女身份的徐雪的错手推搡下。徐翰林与两人的纠缠在于他看不得他的养女们与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发现,哪怕是眉眼间传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骂。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于他在接徐雪放学时发现有一个男生对徐雪微笑,虽然当时他并没有什么反常的反应,还友好地和徐雪就读学校的校长谈笑风生,但回到家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对徐雪大肆唾骂,骂她不要脸、不知廉耻,言语之间尽是变态与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亲应有的姿态。 面对徐翰林的质问,徐雪一句“没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显然这个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但接下来的情形则充分显露了徐翰林的变态,他一方面对徐雪否认的回答产生质疑,逼她承认与那个男生有关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产生与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还摸徐雪的手,与她耳鬓厮磨,告诉她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徐翰林对徐雪第二次暴怒发生在发现徐雪将电话号码告诉了别人,在并未弄清这个电话到底源于哪里时,就对徐雪一顿暴打,不问青红皂白就辱骂徐雪太不要脸了。这两个场景的处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徐翰林的暴打还是辱骂,徐雪都没有任何反抗,这无疑弱化了两者对抗间的冲突感。此外,这其中还穿插了4个徐太跪拜佛前的场景,这是对徐翰林罪恶的救赎,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气,缓和了观众的情绪。徐翰林与徐雪的第三次冲突其实是第二次冲突的续写,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对好朋友吐露心声,承认是自己失手将徐翰林推下楼。第三个场景中,徐翰林的行径更加恶劣,其下手之狠戾透着杀气,徐雪被推向酒柜,酒瓶瞬间倒落,足以见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气之大,而后徐翰林仍没有放过虚弱倒向沙发的徐雪,这时徐雪开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时导演则采用了近镜头,镜头中徐翰林的腿和后背成为主体,弱化了整个争持场面的紧张气氛。 徐翰林与徐依云的冲突源于徐依云想要带着孩子离开家里,她打电话求助男朋友王远阳,没想到这一切被本来因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听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将徐依云推向墙壁和钢琴上,最后推到地上,徐依云被地上的尖锐物扎到,然而这一切并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气,他拽起徐依云倒在床上,嘴里说着让她说话,却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终徐依云死在他的手里,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徐翰林撕碎徐依云的衣裙,制造了她被奸杀的伪证,并报了警,打开门想让王远阳替他背死罪,此时应徐依云要求来接她们母女的王远阳赶到徐依云的家,看到徐依云被害的场景,他惊呆了,警察赶到,王远阳成为这起谋杀案的嫌疑人。这一场景中,徐翰林对徐依云动手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眼泪的控诉徐依云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冲突感因此而大大减少,另外,雨帘下徐翰林残忍谋杀徐依云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气的呈现,使徐翰林杀人的整个经过在情绪渲染上柔缓了些,更易于观众接受。 三、警匪暴力对峙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10个暴力场面中有5个是王远阳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对峙。第一个是王远阳接受审讯的过程,面对警方的暴力质问,王远阳一声未吭,被逼到忍无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却遭到警方暴打,一脚将他从凳子上踢下来,揪住他的头撞向桌角,但此时镜头并未直接对这一情景进行细致的刻画,而是通过晃动的桌腿展现出来的,削减了血腥感。整个过程中音乐元素再次被启用,肃穆低沉的乐曲似乎在为这个无辜青年鸣不平,银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忆的味道,同时也加强了压抑感,虽然视觉上观众并未看到更多王远阳被打的细节表达,但从心理上却已经感受到了他的哀怨,这是导演对该场面的处理之美。 王远阳对警察实施暴力行为的第二个场景其实算不得一场真正的对峙,他来找阿萤并用衣服罩住她的头却并未给她造成致命的伤害,随着后来的情节推进可以知道,他去找阿莹的目的其实是想引导警察偏离真相,将罪责引到自己的身上,替亲生女儿徐雪顶罪。王远阳挟持阿萤走进房间,抵抗中的阿萤被王远阳抱起抡到地上,过程中阿萤的腿扫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两人冲突间力量的最好诠释。阿萤被迫躺在王远阳身上并挣扎时,镜头为观众呈现了阿萤的视角,一个被衣服盖住的白色空间,压迫感顿时倍增,加强了阿萤的情感诉说,无助而恐惧。 王远阳与警察的第三次对峙是与整个案件的推动者林正忠的对决。林正忠是个“死脑筋”的警察,执著而倔强,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怀疑王远阳是徐翰林被杀案的凶手,意图套出口供将他逮捕。林正忠在惩教所等到来报道的王远阳,并将他带到大屿山,那个王远阳与徐依云曾经常常约会的地方。缆车上,林正忠对王远阳循循善诱,试图让他承认因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云在一起而起杀意,出狱后就杀了他,无奈20年牢狱中隐忍的生活已经让王远阳声带受损,他已经说不出任何话了,而他的手势林正忠也并不理解。而后王远阳猛然拿出刀子,与林正忠两人扭打在一起,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枪后结束,然而这并不是结局,显然,此时王远阳在狱中的苦练显现出成效,林正忠并不是他的对手,林正忠头部被打后,变得晕晕乎乎,王远阳趁机对缆车底部开枪,并用力踩踏,最终他和林正忠掉下来摔倒在山林中,王远阳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这场冲突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淋漓尽致,但导演却将场景选在了美丽的大屿山,绿意盎然、辽远开阔的视野带给观众非常美的观感,不失为一场视觉上的享受。 王远阳与警察对峙的第4个和第5个场景源于同一事件,王远阳面对的对立者同为警察,但他却有不同的目的。金钟大厦里面,黑暗中王远阳只身打伤了两名警察并拿走了他们的手枪,黑暗场景的设置,摒除了部分打斗过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声为这场争斗做了说明。之后,王远阳来到女儿身边,将带有徐雪母亲徐依云照片的项链戴在已经晕过去的徐雪身上后离开。而后,由林正忠带队的警察赶到,却是王远阳开枪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王远阳将他们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枪声中飞奔的王远阳矫健的身影,又一次为画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后王远阳站到天台边上,林正忠赶过来,他已经知道了一切,他丢掉手枪,屏退身后的同事,向王远阳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叙述的王远阳和徐依云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杀死徐翰林的凶手这一线索的确就是真相所在,王远阳听完之后用已经坏掉的嗓子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然而他最终说出了什么,林正忠的理解对不对,都听不到正确的答案了,为了替女儿顶罪并把这件事做到天衣无缝,王远阳选择了投进身后的万劫不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图换来女儿的新生。深沉的父爱掩盖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隐忍,包括真相,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美好。 猜你喜欢: 1. 电影类的论文参考范文大全 2. 电影类型的论文 3.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左右 4. 电影类的论文例文 5. 有关于电影论文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长镜头与交叉剪辑下意境的营造 从长镜头渲染下的青春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到交叉剪辑镜头下表现成长历程和蜕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风格和题材上都做了最极端的挑战,在其“青春片”所营造的意境中,爱情的唯美,生活的残酷,青少年心灵的困惑和压抑,都是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实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采用长镜头和快速交叉剪辑相结合的方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少年戴着耳机静静地伫立于青绿的麦田中,沉迷于莉莉周的音乐世界里。在电影片尾处莲见刺向星野的镜头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马的镜头叙事手法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但每个人对电影的出发角度不同造就了对电影理解上了差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声,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样是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采用的是一种压抑阴冷的含蓄表达,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强调形式上的动感,热情、夸张、充满爆发力”。 二、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主观表达 岩井俊二在中国内地的走红,直接联系着“青春文学”,这也是其电影创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说创作基础之上。当然,“岩井文学”中不可避免的导入了导演本身的价值观,相对于故事情节,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变化。一方面,他带着怀旧的情绪追溯逝去的时代,影片中对童年世界的怀旧成为成年人对青春的缺失的一种幻想性解决途径。《情书》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在两条线索下的叙事时空中,通过两个素未谋面女孩的书信联系在一起,渡边博子在寄托哀思中无意探寻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恋,女藤井树在书信的来往中才发觉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发芽,只是随男主角的离开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没有在叙事的策略上突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通过情绪的升华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他通过社会的角度来表达对青年成长和意识形态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观众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引发内心的思考。这也是“岩井文学”所衍生出来的弱化情节而强化情绪的“青春叙事”方式的建构。但是,此类情节弱、情绪浓的主观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电影,对其后期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后人性的共通之处 “意象,指对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觉上的体验。而电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导演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它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刻在凤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运用极简的影像风格,将青春的热烈与生命的脆弱透过自然意象和虚拟意象表现出来,对青春期群体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四月物语》中的落满樱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红色雨伞是岩井俊二对青春短暂和热烈的意象隐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词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词。同样,《燕尾蝶》中所营造的并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征着青春里欲望的深渊。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观存在里,这也是他对“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另类阐释。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着两个女孩成长历程中的蜕变。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纹身是她存在的证明,她来过,以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姿态,带走了一只蝴蝶的脆弱和美丽;凤蝶,历经世间创伤却依然满怀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长大成人的专属记号。她们渴望飞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茧而出一刻陨落,岩井俊二采用这种独特的青春意象,表达了他对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沦或者毁灭因其阴暗而被电影避之不谈,但这却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试图将成长中的青年从喧哗虚幻的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从而理解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世界的难能可贵。 岩井俊二是一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的导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作电影的理念是彻底极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强盗、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来展现大城市高速运转中一群病态而畸形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场景,但他并没有将这种阴暗彻底的呈现,而是从他们苍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处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着内心的纯净。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因此,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历来未被传统研究所重视,因此,分析此类电影将可一窥日本电影的时代特征、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电影交流史。更是对日本电影史的一种补充,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有关微电影论文范文 3. 电影鉴赏论文 4.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参考 5.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杂志摄影作品网

色影无忌蜂鸟两个最大的摄影网站

现在图片素材越来越多,各种大大小小层次不穷良莠不齐的图片都纷纷浮出水面,选择一个漂亮且高清的图片成为了很多设计师的困惑之一。但是选择图片,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第一就是有没有水印,假如有水印了还要通过PS去修改,很麻烦。 或者图片大小是否能选择,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我推荐几个给大家选择。

站酷

站酷应该是很多设计师、摄影师工作人员的必备网址之一,站酷现在不光在网页上可以进行游览,还有对应的APP ,对于一些限于手机用户的人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站酷最为业内知名网站,他丰富多样的素材图片,还搭配了很多设计的模板和图形,这不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素材集装中心,还可以进行建模和组件,应该算的上国内知名的素材中心了。

花瓣网

花瓣可以说是每一个设计师、摄影工作人员都知道的网站,他的素材多种多样,很多各种各样的图片他都包含,而且图片都进行了规划与分类,让用户找起来非常的简单,也很好选择。虽然花瓣针对的不是图片,但是花瓣的图片素材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有质量,不会出现很多二流网站那种,各种马赛克水印,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千图网

千图网可以说是集各种各样的素材于一体的一个网站,他不光是针对高清的图片还有个中PPT和设计元素。这样的网址可以说是没有你他没有只有你想不到。但是千图网的素材我觉得没有那么高大上,因为他不是一个专门针对设计师的网站。从他的U界面布局就不难看出,设计者其实并没有用太多心去做,所以虽然他的优点很具有优势,但是缺点也暴露无遗。

现在各种网站都非常的多,小伙伴在选择的时候也需要小心翼翼,有些版权问题,在使用时一定要相当注意,注意去修改和模仿,不要大篇幅的抄袭。 可以说这几个网站是很多设计师和摄影师都在用的网站,我觉得如何去分辨一个好的网站,可以直接从他的页面布局就看出这个网站是否用心去做了,如果用心做了,那么里面的东西自然也不会差。

网页链接 使用频率最高的摄影网站,需要欣赏摄影作品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网页链接 既有全球顶级摄影作品展示,又可在线浏览徕卡旗下的摄影杂志。网页链接 全球顶尖的创意、艺术、设计在线社区。网页链接 名气很大,几乎每个热爱摄影的人都应该知道吧。网页链接 大名鼎鼎的英国摄影师,善用黑白。网页链接 一个非常优秀的摄影网站,展示了几个摄影师的作品。网页链接 墨西哥的一家艺术人像摄影杂志,实质很美。网页链接 “最伟大的黑白照摄影师第一人”和”魔力诗人”,是对他的赞誉。

一、那就贡献几个私人收藏的摄影网站给你吧:1.国外摄影名家佳作收藏:.布列松作品赏析:.马克.吕布中国四十年摄影:.罗伯特·杜瓦诺 我喜欢的世界摄影大师:.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普利策奖的由来:二.国内较有影响的摄影网、论坛,摄影照片网:1.蜂鸟网: 摄影网:.色影无忌(常被网友称为万能的无忌):.迪派摄影(每期的电子摄影杂志不错):.新摄影: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