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4-07-03 15:49:23

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格式

一、什么样的文章是教学论文? 我们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其成果大部分是以教研论文形式体现的。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它大体包括以下六类:1、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论文;2、教学理论介绍;3、教材分析;4、教案与教学实录;5、教学心得体会与经验介绍;6、习题分析。其中第1类属于报告;写第2类文章目前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第5类文章;第6类则是比上述几类层次更低一些的文字材料;但以上6类只要写得有理有据,我们都统称为教研论文,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要明确。另外教学论文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随笔、杂谈、反思、案例、学术报告、科技论文等多种类型。有时一篇好的教案,一篇好的课堂实录,也是一篇教学论文。二、选好教学论文的切入点对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1、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对课本上某些概念的引入过程或某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作适当的改进和更新;对己有的命题作适当的推广或移植;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对课本上某些错误进行分析校正或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2、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要善于及时记录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最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3、对学生心理生理研究方面。结合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和规律进行差生的转化;各科教学的课外工作(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活动、学科竞赛等),常见解题错误分析。4、学科思想方面。如某些学科问题的特殊解题思路或巧解妙证,及一些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运用等。5、课程、教材、教法的试验性研究方面。目前,新教材的应用、教法学法改革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的体会、成果很值得一写。特别是现在我们都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应用阶段,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题。6、“教师一绝”。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绝活、绝技、绝能,也可以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绝招,“一绝”并非绝无仅有,主要是教师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它具有相对性。7、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学生个性心理倾向性的研究。三、撰写教学论文,还要从立意上讲究高、深、 新、 远。 所谓的高是写教学论文的出发点要高。立意要高,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既全面系统,新奇新颖,又深有见地。理论的水准高,教学研究不能老是在同一个水准上徘徊,而要把认识事物的着眼点逐步提高。深并不是一定要高深莫测,而是指研究问题研究的深刻,只有分析透彻,深有见解的文章,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新,就是文章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内容要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的,说别人之未说的,写别人是未写的。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新。要善于用其它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来研究教学,要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所谓“远”,就是立论的影响远。课题要既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这样写出的论文,就有源远流长之意。四、怎样选好题目 选题就是确定题目,这是写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你的作品的“命运”,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2)是否有新意,求异创新,善于猎取好题材。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应该体现一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 、“他说” 、“别论”之类的字样。(3) 素材和论据是否充实。说理要透彻(4) 选题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过大了,势必精力分散,道理讲不清说不透,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某个问题的侧面来写,把道理说清楚,使人们看后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论文的题目一般都采用肯定式,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提问式的题目。为了引伸主题,或者对某一事实必须在标题中加以说明,还可以在题目的后面再添一个副标题。论文题目的长短,用字的多少并无一定的标推。但文字用得得当,可使整个题目富有诗意,文字用得不当,就会使整个题目黯然失色,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论文题目的文字,一定要仔细推敲,拟出引人入胜的好题目。五、教学论文的题目来源(1)来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的提问,对这些问题的仔细研究就成了论文的题目来源。(2)来自教师我们在备课、讲课、评课、说课、反思、考试、辅导、评改作业的时候常常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精心整理,就可以作为教学论文写作材料。(3)来自学习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后写出论文,特别是我们经过网络学习、交流,学习新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从更高的高度、更新的角度观察问题提供了参照系,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可以打破旧的思维定势,为我们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源泉,而且使我们的研究不断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六、如何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七、如何写作初稿 提纲拟定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写初稿。初稿要紧紧围绕提纲尽快地写,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计算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过几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现在我们都是使用电脑来写作教学论文,用电脑来写作教学论文,要比用传统方法更省时省力,修改润色起来也省力的多,投稿更方便。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结构修改,二是词句修改,三是审定图表和数字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四是重新写题目。八、教学论文的书写格式一篇论文,一般都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1.题目 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2.署名 题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示文责自负。3.引论这是一篇论文的前言。不同体例的论文,引论部分阐述的内容有所不同。如调查报告主要写明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等;实验报告则主要写明实验的缘由、目的,提出假说。但不论何种体例、类型的论文,其引论部分都应该符合两个要求:(1)交代清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的研究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点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引论部分在论文中可以冠以明确的标题,常用的如“问题的提出”、“调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标题,只在立论的前面写上一段话。一般说来,规范的研究报告通常都冠以标题。4.主论(这是一篇论文的主体)不同体例的论文,对主论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运用文献资料为主进行研究的论文,一般都将主论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标题,或标以“一”、“二”、“三”等,逐层展开论述。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测量报告等规范性要求较高的论文,则将主论分成以下三个部分。(1)研究方法。即写清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调查或实验对象的年龄、性别、取样方式、样本容量、控制条件、调查项目或实验因素、研究结果的检验方式、操作步骤等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3)讨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5.结论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在调查报告中,这一部分应着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6.引文或参考文献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参考阅读:期刊云。里面有详尽的论文格式规范及交流。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最新教学论文格式(一)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三)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四)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至8个词作为关键词。(五)正文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论文格式排版说明一篇论文按照一定的论文格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好的排版往往可以取得意外的效果,下面就论问格式排版方面的几点说明(此属常用格式,如有具体要求以实际为准):一、封面:⒈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体,居中);⒉副标题(黑体,小二)当然,副标题可有可无;⒊单位及姓名(楷体,三号,居中)。二、内文:⒈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体,居中),注意正文中的标题下方不能出现作者单位及姓名; ⒉摘要(与标题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⒊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⒋正文内容(与关键词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⒌正文中编号类标题(黑体,三号)如:⒍参考文献(宋体,小三)三、页面设置:A4纸,上下边距为2厘米,左右边距为厘米,行距为25磅。(来源:学术堂)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论文格式

小论文格式可以简略 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首先:提出论点,正确、概括其次:给出论据,真实可靠,充分典型最后:就是论证,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语言要严密 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案例名称: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案例》 学年:2008 教学片段: (一) 教学线段: 1、过渡语:老师手中的毛线真顽皮,瞧,它们一跳就跳到了大屏幕上。(师出示课件1,显示一条线段)请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 2、如果给你一把尺子,能量出这段线的长度吗? 3、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生说后,他要求同学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并让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4、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二)教学直线 …… (三)教学射线 1、请大家再发挥想象,如果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长度。)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射线?(课件出示手电筒和太阳的光线,)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3、生活中的射线可真不少,我发现这些射线大多都是光线,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下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过一点画射线,边画边想,能画多少条?(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总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4、出示一组练习 5、请大家以组为单位,比较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异同,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出示课件) (1)自己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结果。 ……反思:关于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的论述: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教学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沿着学生的学习思路与需要去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促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教师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展示和演示,动手操作感知,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用电脑演示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变成直线,一端延长变成射线。这样的演示,充分展示了三条线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语言更有说服力。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主探究、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如: 在辨析直线、线段、射线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3、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和过一点画射线能画多少条?的操作题。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概念。 总之,这节课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适合学生构建知识的学习背景,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获得了深刻的:“做数学”的体验。

案例论文格式教学类

最新教学论文格式(一)题名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三)摘要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四)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至8个词作为关键词。(五)正文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论文格式排版说明一篇论文按照一定的论文格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好的排版往往可以取得意外的效果,下面就论问格式排版方面的几点说明(此属常用格式,如有具体要求以实际为准):一、封面:⒈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体,居中);⒉副标题(黑体,小二)当然,副标题可有可无;⒊单位及姓名(楷体,三号,居中)。二、内文:⒈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体,居中),注意正文中的标题下方不能出现作者单位及姓名; ⒉摘要(与标题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⒊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⒋正文内容(与关键词之间空一行,仿宋,四号);⒌正文中编号类标题(黑体,三号)如:⒍参考文献(宋体,小三)三、页面设置:A4纸,上下边距为2厘米,左右边距为厘米,行距为25磅。(来源:学术堂)

教学案例书写步骤:

1、先介绍教学案理的背景,如时间、地点等。

2、要确立案例主题

3、详细书写教学案例的过程

4、交代教学案例的结果,做一个总结。

5、评析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反思。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

写作基础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教育案例论文格式

教学案例的书写应包括: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2、主题每篇案例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的,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5、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讨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一、 怎样写好教育案例 1. 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2. 写好案例的关键写好个教育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1)选择复杂的情境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二、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1、“描述+分析”式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2、“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将整个案例分为四个部分:⑴ 主题与背景主题是反映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这部分的内容不宜很长只需提纲挈领叙述清楚即可。⑵ 情景描述:与“描述+分析”式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题所反映的课堂教学活动。⑶ 问题讨论这是根据主题与情景描述,设计的一份案例讨论前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的要点、教学法和情景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有章可循。不同的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手段,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学生对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题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问题都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各种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演习”。⑷ 诠释与研究这主要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技术资料、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期望的目标学生没有答出来、偏离了,教学内容呈现的先后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运用与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等问题存在着矛盾,每个矛盾的背后,必然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六、 好案例的“标准”1、 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2、 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3、 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4、 一般用过去式表达。5、 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三)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在组织 教育教学之后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过程的反映。案例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一篇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胜过许多泛泛而谈的论文。一、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意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对于落实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贴近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许多教师学了不少教育教学理论,对许多理论观点耳熟能详,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对其真正了解和掌握。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联系,不如学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更实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太大。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而教育教学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这种形式的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有效地加深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的运用过程,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能够有效地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偏差。2.交流研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育教学案例十分适用于教育教学的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分享别人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确定阶段性的研讨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校本培训等形式,对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使新课程研训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实践反思,总结经验。教育教学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通过多年的积累,把若干教育教学案例进行整合、拓展、提高,就可能是一篇有价值的优秀论文。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写到教育教学案例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缺乏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等内涵的东西。诚然,教育教学案例撰写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的问题通过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也不能把它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二、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教育教学案例从宏观上可以介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微观上可以描述一次专题活动或一堂课;长的可以详细叙述教育教学事件发展的过程,短的可以着重介绍某个情境或片断。可以侧重实践描述,也可以侧重理论分析。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具有客观性。教育教学案例记录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经过与结果,它能够如实反映教育教学实践的事实。与论文相比,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论述为主。而教育教学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案例主要是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维方式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性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育教学案例写作是归纳性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具有典型性。教育教学案例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教育教学某些特征的实例,通过研究来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与教案、教学设计相比,教案、教学设计是反映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说明;而教育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选材和写作内容的特点各有不同。3.具有指导性。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启发迁移的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这一种形式的交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类似或其他问题、事件的分析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从而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4.具有鲜明性。教育教学案例是教师自己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凸现教师自己鲜明的个性,指向明确,具有时代感。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不同于论文,也不同于教案、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与教学实录相比,虽然二者写作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完整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而教育教学案例的描述是有所选择的,至于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教育教学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教学实录一般不介绍教学效果,也不包括点评。而总结点评教育教学效果和特点,是教育教学案例的重要内容。三、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教育教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要素:1.交代背景,有所侧重。要交代清楚教育教学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可以包括学校、班级、学生、教师的情况等等。但描述事件的大致场景不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其案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给读者提供了解案例有用的背景资料。2.突出主题,揭示本质。教育教学案例的主题,即这个教育教学案例准备反映什么问题。这是案例撰写者对案例的背景、全貌、细节等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的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比如,案例可以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可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可以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课程或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或是介绍怎样帮助学困生,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面临的独特问题、情境、经历,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讨论等等。一般而言,比较新颖、复杂的情境,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可能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问题,因此,选择的问题,一是要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选择人们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比较新颖,切忌老生常谈。二是应该选择自己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问题,选择恰当角度切入,切忌人云我云。三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和对象,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总之,动笔前需要思考、分析、判断、选择并确立鲜明的主题。3.反映特定内容,写清关键细节。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不能有闻必录。应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要问题的特定内容,详尽地描述,讲明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要注意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变过程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的关键细节却一笔带过。在这个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揭示相关人物的思想和心理。面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执教者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有什么理论支撑?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好的教育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具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因此,人物思想和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教师撰写案例,往往容易偏重于教师一方,忽略了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4.突出特色,交代其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育教学的思路,描述教育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育教学的结果,即某种教学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反应,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成功的体会和失误的遗憾有哪些,以及今后的设想等。细节和结果是构成教育教学案例正文最基本的要素,是案例的主体部分,案例的写作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其描述语言要求平实、简洁、准确、生动,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忌文学化和繁琐的文字叙述。5.多角度评析,总结成败原因。评析是在记叙事件的基础上,评价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案例中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总结成败的原因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揭示事件的启示意义及其价值。评析可以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切入,进行理论阐述,也可以有感而发,就事论事。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评析贵在具有独到的思考,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的学养和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的。评析可以是自评,也可请专家点评。四、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方法很多,但有三个方面需要加以注意,这是写好教育教学案例的关键。1.明确对象范围,突出时代性。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写教育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要考虑案例交流的对象和范围,是否公开发表,在哪级报刊发表,还是在哪一级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都必须明确。总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2.以学生为本,发挥特点和优势。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因此,作者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大家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即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教育教学案例的重要一环。3.由此及彼,思考独到。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此,作者要由此及彼,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作者的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说到底,一篇好的教育教学案例,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交流。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作者除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外,还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摘供参考: 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一种教育性事件。事件只是教育案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足条件,换句话说,事件还只是教育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成为案例,能够成之为案例的事件,是有条件的。 ——教育案例是一种真实性事件。案例虽然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要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案例与故事根本性区别在于:故事可以杜撰,而案例所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 ——教育案例是一种典型性事件。作为教育案例的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体会。 ——教育案例是一种疑难性事件。能够成之为教育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包含有一定的疑难情景(有问题有矛盾需要解决)在内,并且包含有解决这些疑难情景的方法与思考。 ——教育案例是一种情景性事件。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应该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过程中,而且是在近三至五年内发生的,具有特定的时空范围与真实场景。 ——撰写教育案例就是对发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真实的、典型的、具有一定疑难问题的教育事件进行生动地描述与反思性解读。 ——教育案例不是教研论文,不是经验总结,不是工作汇报,不是教学设计,不是虚构一个教育故事,不是呈现一项规章制度,不是制订一个发展规划。 怎么撰写教育案例? ——案例的撰写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没有一个为人人所遵循的模式化的“写法”。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教育案例的标题:一般地说,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即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 ——教育案例的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甚至一两句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 ——教育案例的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判,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合理,需了解事件的原委,离不开背景。 ——教育案例的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 ——教育案例的问题:提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在描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什么,如何发生的,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教育案例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 ——教育案例的反思:教育案例是由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自己完成的,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梳理自己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反思与讨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案例的反思:教育案例的反思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要真情实意,不要假话套话;要紧扣主题,不要海阔天空。 ——教育案例的附录:并不是每个教育案例都有“附录”部分,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附录”中的内容,是对正文中的主题有补充说明作用的材料,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而影响正文的叙述。 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这些“事件”完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件”,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案例写作为校长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教师撰写案例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叙写,对生命之光的记载,对教育价值的审思。 ——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 ——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案例写作会让教师关注自己日常工作背后隐含的问题,做一个“思考着的实践者”和“实践着的思考者”,不断走向成熟。 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是什么,隐性知识显性化了,交流与分享便成为可能。 怎样评估教育案例? ——如何才算是一个好的教育案例?有三点必须考虑:一是真实性,虚假杜撰一票否决;二是典型性,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给人启迪深思;三是可读性,叙述流畅,引人入胜。 ——You are the author of your own life story! ——当你踏进教育这扇神奇的大门时,各种难忘的教育事件就会与你不断地相遇和离去,至于能否发现和描述这些故事,那就全在于你自己了!

初中语文案例式教学论文

给你发百度消息,里面有几个素材,希望对你有用《调查报告》的写作 在完成了调查工作之后,为了使调查的成果形成为文字,就要撰写调查报告。那么调查 报告是怎样一种文章体裁呢?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的反映客观事实的书面报 告。由于调查报告是调查与分析、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实用性文体,是从调查 目的通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桥梁和工具,它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人类的其他实践活 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的类别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它能及时 揭露现实生活 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 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 告。具有全面 、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 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 、分类 、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 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 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 行调查后所形 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 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二、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 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 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 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 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 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 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 ”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 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 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 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 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 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三、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 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 ,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 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 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 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 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 地划分段落。 (五)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 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案例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文章 ,关于这篇课文的学法、教法,也有很多很多的教案、学案以及分析文章,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本来只有虚心学习的份,哪还敢在这个领域说三道四。但是,我上完这堂课,还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所以就写了下来。

上课之后,本来一切都照着老师安排的步骤进行,写作背景的介绍,作者简介,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课正在按部就班地上下去。大约到了20分钟或者25分钟的时候,终于讲到了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学生朗读,然后讨论描写的 方法 和作用等。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我以前的教学中遇到的大同小异,无须赘述。但下面的课堂进程似乎渐渐地偏离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

讨论告一段落后,学生发言,但我发现学生好像还是不愿意静下来,于是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A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像父亲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随处都可能遇到,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亲人也都是一些普通人,老师不止一次让我们写他们,但我从来没有写得这样动人,而作者只不过写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竟能写得这样让人感动呢?”学生B:“你看看文章写得有多细致,父亲的穿着,动作,你看穿着的颜色,还有那些动词,走、探、攀、缩、倾,还有蹒跚、慢慢这样的形容词,这哪能不感动人呢?”学生A:“那他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致入微呢?”学生C:“好了好了,我来说。写得细致是因为观察细致,写得动人是因为在观察和写作时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喂,这可是标准答案啊。”

这时有几个学生交头接耳了一会,其中的一个说:“不标准,我来补充一点。写作本文时作者自己也做了父亲,——后面不是说惦记着我的儿子吗?——他对父亲的理解比二年多以前深刻得多了,所以才这样动人。”学生可真行,一群毛小子,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说起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我想,到此为止这个小问题总该差不多解决了吧。

正当老师准备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那他为什么这样仔细地观察父亲的背影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钻牛角尖”。这怎么能成为一个问题呢?父子关系嘛,还用多说?但我没有这样简单化地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问:“你怎么会提到这么一个问题的呢?”该生顿了一会,冲着学生B说:“在车站这样一个有许多人的地方,你通常会对什么人的背影观察得这样仔细呢?”学生B被问得一时语塞。静了几秒钟,原先一直沉默旁观的学生D站都没站起来突然冒出一个词:“美女。”这一下全班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闹哄哄地说个没完;还有一些学生一边说着话,一边还拿眼睛瞟老师一眼,看看老师的反应;有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这时女班长站了起来:“我们这是在上语文课《背影》,你们都说到哪儿去了啊,一点气氛都没有了。——老师你看我们的课堂成什么样了,你怎么不管一管呀。”其实从学生D说出“美女”二字到女班长发话,也就不到3分钟时间。我当然能够控制住时间的。只是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并非毫无意义,但又一时没能想到一个恰倒好处的办法把它与课堂的主题联结起来。既然班长这么说了,我就示意学生静下来,并要求学生就刚才的问题谈自己的想法,但要求先举手后发言,有秩序,不重复。这时举起手来的学生并不多,还是班长抢先发言,她显得有些忿忿然:“父亲个子不高,长相不美,是个胖子,穿戴么,不是黑的就是青的,又不时髦,不幸他是父亲;这时他旁边还有一个美女,很是妖妍,我敢肯定,D的两只眼睛只会盯着美女,而不屑看父亲一眼了。”学生D被班长的一席话说得头都埋下去了〖注〗。奇怪的是,这回其他同学也没有哄然大笑,而是出现了近半分钟的沉默,倒是我先打破了沉默:“为什么都不开口了?”学生E:“我们想,父亲不美,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住作者的目光呢?肯定是另有一种力量,这就是爱,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种感情——父爱。”这时我看到不少学生在点着头,一个个表情严肃。我想,课上到这个份上,原先安排好的那些步骤和程序不要也罢,分析词句啦,讲解练习啦,如果这时硬拉进来,岂不扫兴?这时我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同时提醒,像读“大江东去”一样的语调合适吗?学生一致认为不合适。“那该怎么处理呢?老师不说,你们自己看着办。”结果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了这段话,几个女同学都读得有些结巴了。接着我让学生利用剩下不多的几分钟时间在学习小组内交流阅读本文后的感受。老师穿梭其间,听到学生这样一些交谈:现在我知道文章感人的力量哪里来了;有个音乐家曾说他用皮靴照样能够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奥秘原来就是感情啊;美文靠做是做不出来的,我常常喜欢看那些辞藻华丽、语句扇情的文字,读过《背影》之后,觉得真是浅薄;……

下课铃响,我既没有追问他们交流时说了些什么,也没有布置作业,只轻轻地道了声别,就离开了教室。学生在教室里还像上课时那样静静地坐着。

我认为这是一堂既十分闹腾又弥漫着感动氛围的课。备课时我没有想到课会上成这样,这是我梦寐以求但在近20年教学生涯中从未实现过的一种境界。在后半节课,我的备课教案已经完全作废,所有问题都是当堂生成,大部分活动都是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作用只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以及语言活动有序地持续下去,将其纳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把这些活动不断地推向新的高潮,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了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沟通。起初我还抱着这样的态度:就算是浪费,也不过是一节课,下不为例就是了。没想到这么一放手,竟成就了一堂让师生都十分难以忘情的课。这样的课之所以难忘,还在于它很可贵,因为它很难重复。

这堂课值得回味之处在于:1.在课堂上要舍得“放”。不要囿于课的进度,怕耽误了课时,不敢放手,只怕完成不了原先安排好的那些内容。在这堂课上,当学生说出那句看起来十分俏皮甚至有些荒.唐的话时,如果老师不予理睬或者干脆训斥一通,后半堂课的情景就不会出现,学生那些好戏怎么演得出来呢?2.要注意联络。学生在平时其实是有不小学习压力的,在课堂上难得片刻开心,给他们两三分钟谈一谈美女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是接下来要将这个话题适时地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父亲不是美女,却有着和美女同样大的吸引力,奥秘何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课就有可能不但真的偏离主题,还可能会陷入庸俗。这,恐怕除了勇气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智慧。3.关于时间控制。实事求是说,由于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不得不将《背影》这一课由原来的2课时增加到3课时,但这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课对于激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提高他们的 想象力 和理解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其他课即使少上一课也无妨。

研讨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一体化”如何构建?

教材分析

《春》选自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 抒情 散文 ,也是中学 语文教材 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 风景画 ,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美美地听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播放完以后,学生们已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眼。)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大部分学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学生四处张望寻找闭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

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我的童年。记起了童年在农村度过的春天,我跟伙伴们在河边放牛的情景。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我们不时在草地上打滚,不时又爬到牛背上。河里的鸭子也在悠闲地浮水,还不时地把头一咕噜扎到水中呢。

师:这个同学由作者的描绘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错,联想力较强。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 日记 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顺序编排。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

师:说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

生3: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风本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壮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 报告 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

四、美美地写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课后 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两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前两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 面相 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