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韩关系论文2017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03:31:14

中韩关系论文2017题目

1.《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5.《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6.《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7.《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8.《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9.《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10.《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1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12.《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13.《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14.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Spring, 2006), ;15.《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16.《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17.《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18.《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19.《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20.《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21.《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22.《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23.《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24.《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25.《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26.《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27.《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28.《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29.《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3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31.《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32.《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33.《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34.《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35.《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36.《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37.《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3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页255-281;39.《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40.《<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41.《<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42.《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43.《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44.《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45.《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46.《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4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48.《“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49.《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50.《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5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52.《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53.《<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1998年第2期,页60-65;54.《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55.《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56.《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57.《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58.《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59.《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60.《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61.《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6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63.《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64.《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65.《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66.《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67.《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68.《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69.《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70.《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韩国就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韩国派驻华大使金章洙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12月中旬,韩国总统文在寅再次强调了加盟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事宜,希望能够尽快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接轨。

韩语系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韩语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水浒传”朝(韩)语译本的译介研究2、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语希望表达教育研究3、韩国语学习者副词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4、有关韩语句子委婉语及教育方案的研究5、韩语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专业适应性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6、对韩大学生对外汉语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7、汉语动词“打”的韩语翻译研究8、中韩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9、基于语料库的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研究10、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11、韩语里汉语借词同汉语词语若干情况比较研究12、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13、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14、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过程中中韩词汇教育研究15、电影在韩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不好意思才看到你的提问,这是我以前在新浪博客里整理的一些,按照类目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或者以下段落能给你韩语论文题目找寻上一点灵感!!艺人?(可以和中国的艺人发展道路进行比较,出道的历程)饮食?(泡菜文化~或者和中国对比,色香味上比较)国际婚姻?(韩国正迈向多元化国际型社会,国际婚姻的比重大幅增加中,原因现象发展未来都可以谈)전혀 관심 없어!就想毕业?(不能这么直接,那也可以谈谈韩国的留学生)再或者,可以看看最近韩国的新闻,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事件会不会给你什么灵感!韩文版韩语毕业论文题目翻译11.한중 언어 속의 높임말에 대한 비교연구12.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의미가 다른 한자어13.한자어에 대한 정리 비교연구14.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유행어에 대한 비교15.한중 언어 속의 속담에 관한 비교연구16.한중 언어 속의 사자성어에 관한 연구17.영화를 통해서 본 한국인의 민족성18.한중 무역교류의 역사, 현황 및 장래19.한국의 음식문화에 대하여20.한국의 유교문화에 대하여21.한국인의 민족성에 대하여22.한국의 무속신앙에 대하여23.한국의 대중문화에 대하여24.한국인의 기질연구25. 시사용어중의 한자어26.한국어의 접사에 대하여27. 한국어 시간범주에 대하여28.한국어 태범주에 대하여29.한국어 색채형용사에 대한 인지언어학적인 연구30.한국어 공간적 은유에 대하여31.한국의 유교사상 실태32. 햇빛정책과 남북관계33. 한미간의 군사동맹 33.한국어 속담에서 반영된 문화적 이메지34.한국어 축략어에 대한 연구35.한중언어대미연구39. 한국어 어휘 의미론(意味论) 분야 ( 동의어, 다의어, 유의어, 관용어, 외래어 등) 40. 한국어 통사 의미론 분야41. 한국어 화용론 분야42. 한국어 시제 분야43. 한국어 조사 분야44. 한국어 복합어 분야45. 한국어 파생어 분야46. 한국어 피동과 사동 분야 47. 한국어 보조용언 분야48. 한국어 경어 분야49. 한중 언어대비50. 한중 문화대비 更多题目选择参考我的新浪博客博文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比如: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韩国人平时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头儿的筷子。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圆底儿带盖儿的碗“坐”在桌子上,没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比如斟酒,韩国老板权先生介绍说:“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则一手需托住另一只手的肘部为对方斟酒;双方熟悉之后,则可单手为对方斟酒,但如果对方是长辈,则必需用一只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 ●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碗吃饭喝汤(这点与我国传统正好相反)。 ●先喝汤再吃别的食物;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用餐时咽到骨头或鱼刺时要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

朝鲜与韩国关系论文题目

中韩文字文化交流 或者 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对比与交流 之类的题目 百试百灵~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经济,教育类近十年韩国网络游戏进出中国市场战略研究釜山港和上海港的对比研究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作物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论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影响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韩国的G-market与中国淘宝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韩国汉语教育现状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对韩国“循环”生活模式的研究浅谈中国朝鲜族对于国家共同体的心理变化论仁川登陆战对韩国近代史的影响关于现代索纳塔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关于韩国燕子爸爸现象的研究论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中韩大学外语教学比较研究儒家思想对中韩两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比较研究论中国网络韩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中韩高考制度改革对比研究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中韩对银行业经营和监督的研究和对比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进军中国的现状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爱茉莉太平洋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论韩国职业棒球的发展性中韩自贸区对韩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分析与研究中国顺丰快递和韩国无人快递的对比研究韩国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中韩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韩国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对比研究90年代以来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中韩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比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政策对比乐扣乐扣OEM向OBM转型过程分析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

第一次冲突 1999年6月15日 在朝鲜船只被认为数次越过朝韩两国水域边界后,朝鲜和韩国的军舰发生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的首次交火。在那次交火中,一艘朝鲜战舰沉没,据报道朝鲜30多名船员死亡,至少6名韩国士兵丧生,十多人受伤。 第二次冲突 2002年6月29日上午 朝鲜和韩国的海军舰艇在朝鲜半岛西部黄海海域的延坪岛附近发生交火冲突事件。据韩国联合通讯社称,冲突造成韩国方面有4人死亡、1人失踪、20人受伤,并有一艘高速艇被击沉;朝鲜方面有一艘警备艇被击中起火,估计也有30多人伤亡。 第三次冲突 2009年11月10日上午 朝韩海军在西部海域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的交火事件。朝鲜一艘警备艇跨过北方界限进入韩国海域,韩国随即开火,朝方对此进行回击。朝韩关系一直冷暖交织,曲折不断。今年8月份以来,朝韩多次表达了善意的信号,双方关系也出现了缓和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朝韩海军在西部海域发生交火,对此,央视评论员孟祥青评论认为:这样的交火事件有两个突出的背景——第一个,朝韩双方的这种缓和,并没有解决朝韩矛盾的实质性的问题。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朝核问题。韩国曾经提出给朝鲜所谓大规模援助的一揽子计划,被朝鲜明确拒绝。因为韩国提出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朝鲜要承诺放弃核计划,所以被朝鲜拒绝。那么与此同时,朝韩关系这些年的发展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实质上反映的是朝美关系,也就是朝韩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美关系的互动。那么朝鲜提出重返六方会谈或者是参加其他多方会谈来解决朝核问题时,提出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朝美双边会谈。那么围绕着朝美双边会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朝美双方有了多次各种方式的接触和磋商。最近美国一个高级官员透露,在奥巴马访问亚洲之行之前,可能要宣布博斯沃斯访问朝鲜的这样一个行程的正式决定。同时呢也可能在奥巴马访问亚洲之后,来实现博斯沃斯访问朝鲜之行,来实现朝美双方会谈。但是美国提出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朝鲜必须要明确承诺重返六方会谈机制,而且要明确承诺放弃核计划,这样才能实现双边会谈。那么朝鲜提出,要视朝美双边会谈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是不是对朝鲜实行“敌对”政策来重启六方会谈在内的多方会谈机制,所以这个矛盾分歧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发生朝韩的交火,是跟朝美关系目前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此外,“北方界线”一直是朝鲜和韩国存在争议的海上界线,在这片海域,朝韩双方已经发生过十多次的冲突,甚至是交火。为什么这片海域是双方擦枪走火的一个高发地带?评论员孟祥青解释道:朝韩双方就“北方界线”问题历来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也就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而且这个分歧矛盾也非常复杂。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由韩国和美国单独划分的“北方界线”朝鲜从来不承认。1976年朝鲜提出了一个叫南方警戒线,朝鲜提出的“南方警戒线”也就是所谓“朝鲜西部海域的军事分界线”,和韩国提出的“北方界线”出现了互相交叉和重叠。所以在这个海域历来互不承认各自划分界线,这是冲突的一个背景。那么还有一个背景,朝韩在这片海域的争执背后也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因。1999年,2002年,朝韩两次在海上的冲突,都发生在这个海域,而且都发生在6月,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片海域到了6月份可以说是螃蟹的一个天堂,所谓西部海域之争的背后也有“螃蟹之争”。朝鲜、韩国居民都在6月份来捕捞这里味美又大的螃蟹,所以这个海域冲突的背后也有经济利益。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根据《海洋法公约》,朝韩双方都认定这片海域属于自己的12海里领海范围,不管是北方界限还是军事分界线,都在双方的12海里的范围以内。所以这片海域又涉及到双方一个领海主权问题,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所以这片海域发生冲突并不是偶然的。

中韩关系的研究论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关键词】 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变革;科菲•安南;潘基文依照惯例,秘书长由各大洲轮流产生。因而,来自不同洲的秘书长都会带有一种“本洲意识”,并可凭借其对本洲的了解,在本洲事务的解决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德奎利亚尔对中美洲冲突的调解,加利秘书长在中东问题上的作用以及安南秘书长对非洲的“特殊关注”。用安南自己的话说,在他任期的十年中,作为一位来自非洲的秘书长,他“尽力发展和增进非洲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联合国必须更好地应对非洲的需求和期望。这既符合本组织的理想,也是本组织理应对非洲人民做出的贡献”。 非洲和亚洲是联合国最大的两个地区集团,非洲有53个国家,亚洲有54个国家,但非洲和亚洲的情况非常不同。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从非洲的条件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国会员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帮助加强联合国与非洲联盟在维持和平和民族和解方面的合作,帮助非洲建立发展“新伙伴关系”,制定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战略。为此,安南在任期间,设立了非洲专家小组、非洲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提出了《从承诺到成果:推进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实施》等多项专门阐述非洲问题的报告。潘基文是自吴丹之后另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的第一位亚洲秘书长。潘基文时代的联合国对亚洲和中国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机会或挑战?这一问题应该而且已经引起了讨论。 中国一直坚持此次秘书长应该出自亚洲,相信亚洲人有能力当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后,中国表示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的任期内,联合国继续将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也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而潘基文当选后也一再感谢中国对其当选的支持,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中韩关系的良好前景。从目前潘基文的表态以及他的个人立场看,虽然他不会在所有问题上总是站在中国一边,但在诸如大国关系、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改革等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中国的立场会基本一致。潘基文温和的政治立场、东亚文化取向以及对亚洲和中国的了解等都为他与亚洲国家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潘基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更接近中国的习惯,例如他很喜欢使用“和谐”、“协商”、“合作”及“双赢”这类词汇,这些也是中国经常使用的词汇。这种文化上的接近有利于秘书长与中国的沟通。他灵活、务实、谦逊的态度也容易为中国接受。 潘基文说他希望韩国更具有世界眼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联合国和平、发展和人权议程“最强有力的拥护者”。他特别提到希望韩国政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使韩国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扮演非常关键的作用。秘书长对亚洲的关注显然不仅限于韩国。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影响不断上升、世界将眼光转向中国的时候,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与亚洲秘书长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区性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影响。 对潘基文来说,过多凸显自己的韩民族文化会有狭隘民族主义的嫌疑,明智的做法是以亚洲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基。潘基文也倾向于从亚洲文化中寻找支持,例如他喜欢使用“和谐”一词,喜欢强调谦虚谨慎、努力工作和以身作则的精神。他曾经用“太极”来解释处理外交关系所需要的技巧。可以相信,在潘基文任职期间,他会将更多的“亚洲因素”带入联合国,包括亚洲的政治文化和管理文化。同时,潘基文也会把更多的“联合国因素”带入亚洲。 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对潘基文任期内的联合国与亚洲的关系抱有不同的期望。在离职前夕,安南在非洲论坛发表的讲话中说:“我相信,在由亚洲人担任的新秘书长领导下,联合国将借用亚洲的创造力、活力及团队精神来帮助非洲,对此我满怀希望。” 在发达国家看来,尽管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正日益密切,但主要国家对联合国的态度仍然是矛盾的,仍然坚持严格的主权观和不干涉原则,保持与联合国的距离。欧洲国家对中国和印度力量的上升感到担忧,担心在它们将钱用于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的时候,印度和中国通过联合国外的双边和单边行为,以更少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因而欧洲国家期望在一位亚洲秘书长的领导下,亚洲国家能和欧洲国家一样更热情地支持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主义,期望潘基文能在亚洲掀起对联合国多边主义的认真讨论,提升亚洲国家对联合国的重视和参与。 另一种判断是,鉴于亚洲地区迅速崛起的经济力量,加上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国际权力中心和国际组织中心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潘基文的当选意味着“该轮到亚洲了”。虽然现在描述亚洲国家在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中的作用为时尚早,也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潘基文能够在亚洲掀起一场关于联合国多边主义的大讨论,或激发出亚洲国家拥抱联合国的热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秘书长将为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提供更多机会,有助于提升亚洲国家和亚洲区域组织对联合国事务及全球多边事务的参与程度。中国不仅应该,而且也可能在亚洲秘书长领导的联合国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此中国需要对联合国的未来作用和改革以及中国的联合国政策展开新的讨论。 总之,联合国秘书长的个人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个人因素、领导变更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考虑进去,作为一位新当选的、非联合国出身的秘书长,潘基文自然会给联合国带去一些新的变革理念和管理文化。祝你成功哦朋友

1.《朝鲜王朝最后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5月,页219-242;2.《朝鲜王朝关王庙创设之本末与关王崇拜之演变》,《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页1-13;3.《<皇明通纪>及其续补诸书对朝鲜之影响》,《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页157-176;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试论清初朝鲜之“复仇雪耻”理念及其演变:以宋时烈为中心》,《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春季号,7卷1期,第66-100页。5.《日本宝历辛巳版<明史朝鲜传>考论》,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页441-455。6.《朝鲜入明海上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举办《韩国学论文集》第17辑,2009年3月;又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卷,页138-151;7.《历史、传说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的塑造与演变》,《复旦学报》,2008年第5期,页19-32;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8.《清修<明史>与朝鲜的反应》,《学术月刊》,2008年第4期,页124-133;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文史知识》转摘提要;9.《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考论》,《历史档案》,2008年第1期,页109-115;10.《试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页25-31;11.《义理与现实的冲突:从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之尊明贬清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页187-210;12.《清乾嘉时期中朝士人之学术交谊》,《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7年11月第47期,页191-216;13.《朝鲜<韩客巾衍集>之西传清朝及其影响》,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七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月),第15辑,页40-47;14. “Different Types of Scholar-Official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The Interlaced Careers of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Ming Studies明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会会刊), (Spring, 2006), ;15.《清对朝鲜宗藩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与美国史丹福大学合办),41卷1期(2006年6月),页91-122;16.《王世贞及其著作对朝鲜的影响》,《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页94-100;17.《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98-107;18.《满洲之道与满族化的清史-读欧立德教授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民族认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10月)总第七卷,页399-410;19.《朝鲜燕行士人与清朝儒生:以洪大容与严诚、潘庭筠、陆飞交往为中心》,杨龙主编:《东北亚社会经济文化与区域合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页351-371;20.《明实录与李朝实录之比较研究》,《求是学刊》,2005年第2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摘录提要),页117-122;21.《朝鲜吴庆元<小华外史>考论》(与乔治忠先生合著),《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页63-70;22.《登莱事变及其对明、后金与朝鲜的影响》,陈尚胜主编《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页119-142。23.《王世贞未完成之明史与<弇州史料>》,《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11月;24.《十六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史评论》,(2005年)第6期;25.《王世贞<史乘考误>对<明实录>之辨证及其影响》,《成大历史学报》(台湾成功大学),2005年10月总第29号26.《淝水之战:初唐史家们的虚构?——对迈克尔·罗杰斯用后现代方法解构中国官修正史个案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页77-83【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录提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2004年第2期转载】;27.《王世贞明史研究之成就与特点》,《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页28-35;28.《略述美国史学评论与总结机制》,《南开学报》2004年第2期,页92-99【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2期摘录提要】;29.《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页44-50;30.《从正朔看朝鲜王朝尊明反清的文化心态》,《汉学研究》(台湾),2004年6月,页191-218;31.《试论朝鲜王朝崇祀明朝东征将领的祠庙》,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12月总第11辑,页25-33;32.《试论明遗民之东去朝鲜及其后裔世代对明朝之思怀》,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2003年总第10辑,页144-167;33.《试论多尔衮与朝鲜的几个问题》(与郑克晟先生合著),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月),页247-262;34.《历史主义对“史学革命”的一次反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被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提要,第180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3年第1期,页12-19;35.《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36.《朝鲜王朝大报坛创设之本末及其象征意义》,《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新第11期,页247-272;37.《朝鲜<皇明遗民传>的作者及其成书》,《汉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20卷第1期,页163-188;38.《朝鲜王朝尊周攘夷及其对清关系》,《韩国学报》(台湾),2002年第17辑,页255-281;39.《试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页66-73;40.《<明实录>之东传朝鲜及其影响》,《文献》,2002年第1期,页237-247;41.《<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页74-80;42.《朝鲜王朝所编之中国史书》,《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2期,页66-75;43.《试论朝鲜儒林之尊周思明—以华阳洞万东庙为中心》,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页37-57;44.《朝鲜王朝尊周史书论略》,南开大学古籍所编《文史论集》第二集,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页406-428;45.《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下),《大陆杂志》(台湾),2001年元月,第102卷第1期,页6-14;46.《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思想》(上),《大陆杂志》(台湾),2000年12月,第101卷第6期,页277-287;47.《钱谦益与王世贞》,《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20-127;48.《“土木之变与倪谦使朝》,陈尚胜主编《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214-244;49.《清修<明史>与王世贞》(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年6期全文转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页78-88;50.《沈德符与王世贞》,《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页98-101;51.《试论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纪念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暨古籍所成立十六周年文史论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6-163;52.《人性演变与文学发展—读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署名黎正衡),《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3卷第1期,页73-84;53.《<明季辑略>之东传及其引发之事件—中韩书籍交流史研究之一例》,《书目季刊》(台湾),1998年第2期,页60-65;54.《试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年6期全文转载),《南开学报》,1998年第2期,页74-80;55.《试论朝鲜李玄锡<明史纲目>之编撰、史源、刊行与评价》,《清华学报》(台湾,1997年)新第27卷第3期,页313-345;56.《试论丽末鲜初的中韩关系》,《韩国学论文集》第6期,1997年,页33-41;57.《朝鲜王朝的一部明史著作--<明史纲目>之研究》,《中国历史与史学—祝贺杨翼骧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页346-359;58.《丙辰京察与嘉靖后期党争》(与郑克晟先生合著),王春瑜主编《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140;59.《陈璘与李舜臣》,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第一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页224-233;60.《翁万达在广西》,《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页129-140;61.《试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页34-42;62.《朝鲜入明贡道考》,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第2集,页39-47;63.《胡适之与明实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页21-24;64.《试说明代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页11-16;65.《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与关汉华先生合著),《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页116-124;66.《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翁万达》,《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页56-60;67.《史学至精微,微处见大义---浅谈郑天挺先生的治史方法》,《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页30-34;68.《明代宦官与中朝交往》,《韩国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11期,页135-149;69.《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页69-74;70.《试论崇祯皇帝的用人观》,《历史教学》,1990年1期,页3-12。

2000年以来主要论文:1.《韩国押海岛采风札记》,《岛屿文化》(韩国), ;2.《现代文明病态与东方人文传统》,《国立木浦海洋大学论文集》(韩国)Vol. 8, 2000;3.《环黄海圈的形成与中韩关系》(第一作者),《最高经营管理者课程教材》(韩国)Vol. 6,2000;4.《环黄海圈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作者),《地域开发研究》(韩国)Vol. 12,2000;5.《韩国群山港自由贸易区的开发与环黄海圈时代的前景》(第一作者),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ritime &Ports, Korea, , 2000;6. 《葡萄牙东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启示》,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Vol. 2,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7.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ental Maritime Cit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time Cities,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01-03;8. “Tianhou(天后)” Cult and Chinese Maritime Culture, the 13th International Folklore Narrative Association, Melbourne, Australia, 2001-07;9. Thousand Years with Thousands Temples: “Tianhou(天后)”, the Maritime Folk-Religion Stories & Behaviors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Maritime History beyond 2000: Seas and Shor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time History and Heritage, Perth, Australia,2002-07;10. 《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3期;11.《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现状、规划与课题》,东亚岛屿-海洋文化研究现状与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木浦,;12.《黄河三角洲的旅游文化开发及其特点》,《黄河三角洲文化战略研究》,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13.《16世纪后半夜的“澳门模式”:亚洲“接受”西方海洋文化的个案研究》,“Dialogue: Among the Changing of Asia Civilization”国际研讨会, 韩国釜山, 2001-10;14.《环黄海圈海洋社会的文化传承载体与族群链接媒介》,徐福与东亚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济州岛研究》(韩国);15.《海洋文化特质与社会发展的模式选择》,《海大法学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6.《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洋环境问题》,《岛屿文化》(韩国)Vol. 20,2002;17.《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ritime &Ports, Korea, , 2003;18.《海事民俗禁忌:中国民间海事活动的安全法典》,《海大法学评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19.《海洋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3期;20.《中国环渤海民俗信仰的调查研究》,东亚岛屿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韩国)2003;21.《中国渤海湾民俗文化的结构及其环境变迁》,《岛屿文化》(韩国), 2004;22.《环渤海圈民间海神娘娘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6期;23.《戚继光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2期;24.《2003-2004青岛市文化与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5.《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海洋世界》2005年9期;26.《唐朝押新罗渤海使及“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登州古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27.《隋唐时期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环境研究》,韩国汉城:张保皋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03;28.《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05,《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29.《中国舟山群岛嵊泗县的寺庙与海洋信仰》,中国舟山群岛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07;《岛屿文化》(韩国), 2006;30.《中国北方沿海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过程与空间辐射》,台北:2005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09;31.《妈祖信仰北方传播的海上路线与网络空间》,台北:北台湾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12;32. Maritime Communities of China,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aritime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6;33. Canton Seaport, Oxford Encyclopedia of Maritime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6;34.《从“琅琊稻”遗址的发现看山东半岛与东北亚早期的海上移民》,韩国釜山:东北亚移民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11;《中国学》(韩国)Vol. 2, 2006;35.《从龙王爷到“国家级”海洋女神--中国历代海洋信仰》(第一作者),《海洋世界》2006年2期;36. 《中国北方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过程与空间辐射》,《妈祖文化学术论文集》,立得出报社2006;37. 《殊途同归: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论坛,上海,2006年10月;38. 《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及其基层社会》,《东亚岛屿文化》,作家出版社2006;39.《海洋世纪背景下的海洋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海洋世纪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40. 《环渤海民俗信仰》(韩文),《中国渤海湾海洋民俗》,韩国民俗馆(出版社)2006;41. 《蓬莱北宋古船的发现与北宋时期的登州港》,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蓬莱,2006年8月22-24日;42. 《从蓬莱3号古船附着的海洋生物看古登州港湾的环境变迁》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蓬莱,2006年8月22-24日;43. 《元初海运与胶莱运河--世界最早海洋运河工程的开凿与运营(1280-1294)》,第十届中国海洋史学术研讨会,台北,2006年8月27-29日;44. 《略论崂山沙子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崂山研究》第1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45. 《唐代昆嵛山无染院碑及相关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46. 《环黄海文化圈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构筑--环黄海文化圈海上交流历史遗产研究构想》(日文,卢守助译),日本《环东亚细亚研究年报》年3月;47. 《隋唐时期的沿海港口与东北亚海上交流》,《中韩古代海上交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48. 《舟山群岛嵊泗列岛的信仰民俗》,《岛屿文化》(韩)年6月;49.《青岛城市发展的文化定位研究》,《青岛文化建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50.《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与国家政策》(英文),亚太政府间Ocean Policy Forum,韩国,2007;51. 《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8年第2期;52. 《东北亚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政策思考》,第一作者,(韩)《韩国地方行政学报》第4卷第2号,2007;53.《中国海洋文化模式的历史优势与当代抉择》,《中国海洋报》2008-03-21; the Conditions and Governance of Maritime Heritages in China,the 6th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 WAC-6, in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Dublin, June 29-July 4, 2008;55.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National Action: the Governance of Maritime Heritage in China,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Underwater Archeology, IKUWA3, i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July 9-12, 2008;56. A Study on the Preservation of Maritime Cultural Heritages in China, 韩国木浦大学岛屿文化研究所25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2008-10;57.《和平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特性与道路抉择》,《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海洋出版社2008-08;58.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民俗文化基础》,2008海峡两岸海洋文化论坛,厦门,2008-11-08;59.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海洋文化优势》,2008上海海洋论坛,2008-11-29;60.《历史时期东亚地区跨海交流的港口网络与移民--以唐朝山东半岛的新罗人口为中心》,2008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台湾海洋大学,2008-11。

论文题目中韩

经济,教育类近十年韩国网络游戏进出中国市场战略研究釜山港和上海港的对比研究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作物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韩FTA对商品制造业的影响论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品贸易影响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韩国的G-market与中国淘宝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韩国汉语教育现状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对韩国“循环”生活模式的研究浅谈中国朝鲜族对于国家共同体的心理变化论仁川登陆战对韩国近代史的影响关于现代索纳塔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关于韩国燕子爸爸现象的研究论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中韩大学外语教学比较研究儒家思想对中韩两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影响比较研究论中国网络韩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中韩高考制度改革对比研究韩国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中韩对银行业经营和监督的研究和对比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进军中国的现状韩国Gmarket与中国淘宝的对比研究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爱茉莉太平洋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论韩国职业棒球的发展性中韩自贸区对韩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分析与研究中国顺丰快递和韩国无人快递的对比研究韩国的《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影响中韩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韩国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对比研究90年代以来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中韩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比中韩自由贸易协议政策对比乐扣乐扣OEM向OBM转型过程分析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韩语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水浒传”朝(韩)语译本的译介研究2、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语希望表达教育研究3、韩国语学习者副词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4、有关韩语句子委婉语及教育方案的研究5、韩语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专业适应性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6、对韩大学生对外汉语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7、汉语动词“打”的韩语翻译研究8、中韩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9、基于语料库的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研究10、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11、韩语里汉语借词同汉语词语若干情况比较研究12、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13、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14、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过程中中韩词汇教育研究15、电影在韩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这个要看导师口未,没统一规定,哪个个题目比较容易写容易写的题目,说不顶导师要求更苛刻,所以呢,你要把握好,你要懂这道理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