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俄语翻译方向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9:08:13

俄语翻译方向论文

要根据你学的专业和选的学校而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难易度不一样。留学选校可以 参考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输入GPA、专业等信息,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下面是《外国语学院2015招生年度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指南》中的资料(原文:)。如果是看招生方向可以看第一大点。如果是要看俄语学院的老师都有什么研究方向,可以看第三大点“导师介绍”,里面非常详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一、硕士招生考试说明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是北大最早设立的几个外语系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硕士招生包括俄语语言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以及俄汉翻译四个方向,学制均为3年。硕士招生分为推荐免试和应试两种。推荐免试考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各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经由俄语系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应试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所有方向考生考试科目和内容相同。招生考试科目除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综合考试”两个科目,具体情况如下: 1、 俄语语言、文学及文化,试卷总计150分。其中:(1)俄语(100分):(不设参考书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内容包括词汇语法(30分)、阅读理解(20分)、俄汉互译(30分,分俄译汉和汉译俄两部分)以及俄语写作(20分);(2)文化国情知识(20分):参考书目包括《苏联概况》、《独联体国家文化国情》等,试题类型为客观题和简答题;(3)文学(30分):参考书目包括曹靖华主编的《俄国文学史》(修订版•上卷)[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等,试题类型以简答题为主。2、综合考试科目:“综合考试”由外国语学院统一命题。有关综合考试的内容请详见“综合考试说明”。 二、博士招生考试说明1、学习年限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4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年限参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培养目标:应具有坚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第二外语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2、 学习安排和论文撰写:3、 博士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按照导师制订的培养计划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写读书报告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课程阶段完成后进行学业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后,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工作:1)开题报告;2)预答辩;3)毕业答辩。4、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一般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5、 对考生的基本要求:1)具有硕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俄语基本功及第二外语阅读能力;3)具有所报考研究方向及相关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4)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5)具有初步研究计划;6 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与录取方式:博士入学考试分初试(笔试)和复试(口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成绩合格者与硕博连读候选人(即硕士生中已被接受为预备博士生者)一起参加复试。(另见当年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执行北京大学的统一要求;两门专业课“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史”: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考试类型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双语互译和作文;后者考察考生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的深层理解,运用文艺理论剖析文学现象。题型为三或四道论述题。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两门专业课为俄语语言学理论、俄语(考试内容同文学方向)。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方向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有三门:一门公共课“英语”(非俄语专业考生可选择统考俄语),两门专业课为“俄罗斯文化史”和“文化研究理论”。题型为论述题。 三、博士生导师介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玮(2015年停招),女,1964年生,教授。1983年云南大学俄语系本科毕业,1989年武汉大学俄语系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任教。1999年获北京大学俄语系语言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1999-2000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访学。2005年7-10月,2010年10-12月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访学。主要讲授课程有:本科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 俄语报刊阅读、俄语文化背景知识阅读、俄罗斯文化国情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俄语话语语言学,博士研究生俄语传媒语言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俄语话语语言学,2)俄语传媒语言研究,3)俄罗斯社会政治与传媒文化。主要著作:专著《从超句体到片段》、合著《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学》、《俄语感叹词教学辞典》,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合著《俄文版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在研课题: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俄语语言及俄罗斯文化的论文近三十篇。近年来在北大俄语系和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同时指导俄语语言和俄罗斯新闻文化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正在指导一名俄语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5年停招。 宁琦,1969年3月出生,教授。1987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91)、硕士学位(1994)和博士学位(1997)。199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理论语言学、传统句法学、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以及配价语法等领域。在教学岗位上,先后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功能语法、俄语报刊阅读、俄语语法学(句法)、俄语句法研究动态、俄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等,已指导俄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4名并全部如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成果:独立译著2部——《俄语新论:语法. 词汇. 意义》(上、下)、合译著作1部——《形象诗学原理》;合作著作1部——《俄语模型句法学》(吴贻翼、宁琦),该著作于2002年底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与研究方向契合的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的流变与走向》、《现代俄语述体配价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完成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俄语学理论研究与交流”之“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理论译库”;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之中俄语言教学学生、学者交流和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语言教学合作领域中方专家等。 彭甄(2015年停招),1963年10月出生。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教授俄语专业语言、翻译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俄国文论史》、《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和《中外翻译思想史》等。已完成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和俄罗斯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参编教材有《俄罗斯文学简史》(任光宣主编)和《俄汉—汉俄高级口译教程》(与王立刚合编)两部。在科研工作方面,学术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论”三个领域,具体论域有“翻译基本原理”、“文学翻译理论”、“契诃夫文学创作”以及“塔尔图—莫斯科学派文论”等。主编有《20世纪俄国经典文论译丛》(包括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奥夫相尼科—库里科夫斯基的《文学创作心理学》和佩列维尔泽夫的《形象诗学原理》),翻译学术著作有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出版学术专著有《跨语言的书写——翻译文本的“异”性结构》。另外在各级学术刊物和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若干篇。 王辛夷(2015年停招),1961年出生,教授。198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4)、硕士学位(1991)。200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始终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2002年起曾担任俄语主干课主持人,先后承担本科生基础课7门、研究生课2门,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汉译俄教程、俄语口译课、俄译汉教程、俄语词汇修辞、汉俄结构比较、俄语语篇修辞学。编写教材《俄语报刊阅读――技巧与实践》(2007),《俄语词汇修辞》(2013年),主编《俄语阅读教程》1-4册,本人编写第三册,《俄语学习背景知识》(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合译并审校斯坦尼斯拉夫《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俄语语言学,语篇语言学、语篇修辞学、汉俄比较与翻译等领域。主要成果包括专著一部:《俄语政论语篇研究》,合著两部:《俄汉对比与俄语学习》,《现代俄语语篇语法》。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俄罗斯语篇语言学研究综论》;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俄罗斯《语言学大百科词典》翻译工程”。承担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项目一项:《现代俄语修辞》,北京大学985规划教材项目3项(已完成)。1999年12月至2002年7月曾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现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系主任,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编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所(虚体)所长。指导硕士研究生若干名,目前指导两名博士生,曾指导一名博士后,该博士后已于2013年10月顺利出站。 查晓燕1965年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硕士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中俄比较文学(为俄语系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并于同年留系任教;1996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曾两度前往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1995,1999-2000)。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他学术兼职如:外国文学年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普希金研究会副会长。讲授过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实践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文化背景知识、俄苏文学史(中文系、原图书馆系);全校性的本科生通选课“中俄文化交流史”。讲授过的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俄罗斯文学史、中俄比较文学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小说史。已指导俄罗斯文学方向硕士生六名(1998年起)、俄罗斯文化国情方向硕士生六名(1999年起)。已培养出两位俄罗斯文学方向的博士,正在指导一名俄罗斯文化方向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发展史、普希金研究、中俄比较文学与文化、俄罗斯文化。已出版的专著有:《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海南出版社,1993年)《普希金——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有《曹靖华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红旗出版社,2009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发表译文(论文、俄罗斯当代小说)近十篇。 赵桂莲,1965年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0年以公派形式赴俄罗斯学习,1994年获得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副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正式进入该校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该系系主任。除教学以外,主要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传统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两部:《生命是爱——〈战争与和平〉》,《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独立完成的译著一部: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文集《先知》;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博士后基金项目“白银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辨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9-20世纪之交的文学评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外国神话史诗研究”之子课题“俄罗斯神话、英雄史诗和壮士歌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文学特征研究”。正在指导三名博士生。

1)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俄语广告文本Обсуждениерусскогорекламноготекстасточкизрениялингвистики.2)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俄罗斯(报刊)广告的语言特点обсужддениеязыковую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уроссийкыхреклам(вгазетахинажурналах)сточкизрениялингвистики.

日语论文翻译方向

困るね~~~;(

文化或者文学吧 资料多语法也可以 就写 拟声词和拟态词 资料也多 ,其他的不好写

我帮你找找,千万不要抄袭呀,对你以后不好哦。参考是可以的。我找了几篇给您,希望对您有帮助。《论日本古代的楚辞研究》王海远内容提要 日本古代的楚辞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楚辞》传入日本到安土•桃山时代。第二阶段为江户时代。在这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数西村时彦,其对楚辞的研究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加以形容。当我们在对楚辞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从中国诗歌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应该具有从异国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眼光,看看国外学者是如何接受楚辞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的。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也许能够从中看出一些问题,并且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楚辞在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被接受的问题。关键词 日本 楚辞研究 《楚辞》日本的楚辞研究是“传统汉学”与“中国学”中的一个分枝。藤井伦明在其《古代日本汉学简史》一书中,对日本各时代的汉学特征,作了如下说明:在古代,汉学的受众以贵族为主体,在学习方式上以摄取和模仿为主;中世汉学的受众以僧侣为主体,对中国文化处于消化和研究的阶段;近世以儒者为受众主体,在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已能自由地应用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到了近代和现代,日本学者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文化的,并将这一学问提高到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学科化的高度。作为日本汉学一个分支的楚辞研究,其发展轨迹自然也大致同于整个日本汉学发展的过程。如果划分大的阶段,日本的楚辞研究,如同整个汉学一样,也应该以明治时代为界,划分为古代阶段与近现代阶段。 一 中国典籍什么时候流传至日本的?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的记载,认为中国典籍最早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应神天皇时代。《楚辞》究竟在何时传入日本,确切时间难以考订。据竹治贞夫的《楚辞研究》一书所说,推古天皇时期的执政圣德太子于公元604年3月所颁布的十七条宪法大概可以算是日本最早受到《楚辞》影响的文献。十七条宪法中的第十条曰:“绝忿弃嗔,不怒人违,人皆有心,心各有执。彼是则我非,我是彼非。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1)这段话中的“人皆有心,心各有执”,被认为是受到《离骚》中“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独异”及《九章·怀沙》的“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等诗句的影响。(2)十七条宪法中的第十四条曰:“无有嫉妒”,“千载以难待一圣”,其中的“嫉妒”一词被认为是从《离骚》中化用而来的。稻畑耕一郎在其《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中提到,在收入《大日本古文书》卷一的《写书杂用帖》中,有一条关于《楚辞》的记载:“《离骚》三帙,帙别十六卷。天平二年七月四日,高屋连赤磨”。稻畑耕一郎认为“此处所谓《离骚》,不待言指的正是《楚辞》。天平二年即公元730年,值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此乃日本著录《楚辞》之始。”(3)藤野岩友也曾著文说明《楚辞》已经对7世纪成书的《怀风藻》和《日本书记》等产生了影响。(4)平安时代,藤原佐世于公元891年左右所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敕编汉籍目录,在此书中有关《楚辞》的著作共有六种。此外,比藤原佐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成书略微早点的还有《秘府略》,由滋野贞主撰,全书共1000卷,公元831年成书。这是日本最为古老的类书(将汉籍中的事物以类分别编辑),可惜此书今仅存2巻,否则我们当能得到更为详细的关于《楚辞》在日本流布的情况。 二 中日两国相隔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中有很多交往。日本文化是以其自身原有文化为基础,同时主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并加以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化典籍的传入上。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流布于日本乃是经由百济而实现的。故有学者认为从公元285年到公元653年之间,是日本汉学的朝鲜化时期,因为其间日本多次向朝鲜派遣学问僧或要求朝鲜向日本派遣儒学博士。直到日本开始向中国大量派遣遣唐使才是日本汉学的中国化时期。而日人神田喜一郎在其《飞鸟奈良时代の中国学》(5)一书中认为,中国学问传入的时间,应当在继体天皇七年百济的五经博士段杨尔来日、第二年五经博士汉高茂来接替段杨尔来日之时。到了平安时代(794—1184,相当于我国中晚唐到南宋时期)是日本社会封建化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皇室大力提倡学习中国文化,多次派遣遣唐使前来学习,整个贵族阶层以汉文化为精神财富,主动学习汉文化。如平安时代著名学者庆兹保胤在《池亭乐》中这样写到:“饭飡之后,入东阁,开书卷,逢古贤。夫汉文帝为异代之主,以好俭约,安人民也;唐白乐天为异代之师,以长诗句,归佛法也;晋朝七贤为异代之友,以身在朝,志在隐也。余遇贤主、贤师、贤友。一日有三遇,一生有三乐。”(6)可惜的是,这一时期是否有日本学者对《楚辞》进行过研究,从现存的资料上已无法考知。就我们目前所知,真正意义上的《楚辞》研究应当从江户时代才开始。据日本学者石川三佐男先生统计,江户时期与《楚辞》相关的汉籍“重刊本”及“和刻本”达70多种。“和刻本”是指古代日本翻刻的汉籍,是汉籍在域外传播最活跃、最发达的一个系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五山本、正平本。这一时期《楚辞》研究之所以能得到日本学者的重视,这同德川幕府将儒学特别是“朱子学”定为“官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以故,日本学者将江户时代的儒学称为“宋学”。将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其创始人是江户时代的学者藤原惺窝。《楚辞》在江户时代最早的翻刻本是朱熹的《楚辞集注》,另取《注解楚辞全集》为书名,于庆安四年(公元1651年)京都村上平乐寺刊行,是日本《楚辞》训点本中最早的出版物,由藤原惺窝训点。中国典籍传入日本后,由于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只有具有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字功底的学者才能读懂中国典籍并从事研究。到了宋学传入日本之后,读懂中国典籍成为日本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于是出现了“汉籍和训”的方法。所谓“汉籍和训”实际上就是变“汉文直读”为“汉文译读”,即在汉文原著上,按照每一汉字的训诂意义标上日本假名,从而使得不懂汉文的人也能读懂。“汉籍和训”对汉文典籍的推广和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注解楚辞全集》将朱熹的《楚辞后语原序》与何乔新的《楚辞序》置于卷首,然后是目录以及朱熹的序目,再后是《冯开之先生读楚辞语》。此书作为“训点”及“文选读”(一种音训两读的方式。其训点的标注方法是,本文语句的右侧下方标注随音读的“送假名”——活用语,即有词尾变化的词语的词尾——及助词,左侧则标注返点及解释词语意思的训读)等资料所表示出的信息则是,在江户时代《楚辞》不仅在学者中,同时在普通百姓中也是广泛流传的,从这一点来看,此书有着非常高的价值。继朱熹《集注》后,宽延二年,即公元1749年,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以《楚辞笺注》的名称出版,稻畑耕一郎说:“这个本子只有句读,没有训读。”(3)宽延三年,王逸的《楚辞章句》也在日本刊行了。稻畑耕一郎说得对,在江户时代出现了《章句》、《补注》、《集注》这三种《楚辞》基本书籍的翻刻本,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果”(3)。日本为《楚辞》作注的学者,首先要提到的是江户时代早期的浅见絅齐(公元1652—1711),其著作为《楚辞师说》八卷、《〈楚辞〉后语》六卷,他以音训为主,同时加以意训。《楚辞师说》其实是浅见絅齐的课堂讲义,由其弟子若林强斋笔录而成。而浅见絅齐作为朱子学学者,其对《楚辞》的理解不出朱熹的范围,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在浅见絅齐之后,对《楚辞》比较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当数江户中期的学者芦东山(出身于仙台藩大东町,生卒年:1696—1776)。芦东山本身是个刑法学家,并非专研《楚辞》者。他之所以研究《楚辞》和他的经历相关。芦东山于元文二年(公元1737年)递交请愿书,结果处以幽闭的处罚,幽闭了24年,直到1761年为止,而此时离其辞世仅有5年的时间了。所以芦东山自己一直说,“我是现在的屈原”,并作诗自比屈原,《玩易斋遗稿》卷七有诗《仲春东迁》一首: 严谴投荒二十年,今春此去转凄然。谁知孤客东迁日,哀郢吟成最可怜。(9) 其自注云:“楚国凶荒之后,仲春屈原东迁,作《哀郢》词。与余同怀者,千古惟有屈大夫耳。”(3)因为身世的缘故,芦东山研究《楚辞》,不仅仅停留在对《楚辞》字面的理解上,而是深入到人生观的层次,因为他在《楚辞》中找到了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精神寄托,找到了他的人生相知。因此他决定注《楚辞》,取名为《楚辞评园》。笔者曾在日本大阪大学怀德堂文库查看资料时,翻阅过这本书。《楚辞评园》以《注解楚辞全集》(缺《楚辞灯辩》)为底本,其中记有大量手批文字,并且在书上订了很多写有批注的纸张。第一页左肩题有“《楚辞》评园”,卷首置有《楚辞总评》和《各家〈楚辞〉书目》。前者抄录了司马迁、班固、扬雄、王逸、曹丕、萧统、沈约、江淹、庾信、刘勰、李白、韩愈、柳宗元、杜牧、贾岛、刘知几、皮日休、苏轼、洪兴祖、朱熹、祝尭、高似孙、江彦章、陈傅良、李涂、叶盛、蒋翚、何孟春、姜南、张时彻、李梦阳、何景明、茅坤、朱应麒、王世贞、刘凤、胡应麟、孙矿、陈深、黄继儒、黄道周、陈仁锡、蒋之华、陆时雍、宋瑛、陆钿、蒋之翘、金幡等四十九家的《楚辞》评。后者则录有《王逸楚辞》十七卷、《楚辞释文》一卷、《补注楚辞》十七卷(考异一卷)、《重编〈楚辞〉》十六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龙岗楚辞说》五卷、《楚辞赘说》、《楚辞集注》八卷的解题,还抄有司马迁的《屈原传》及沈亚之的《屈原外传》。本书版框外还抄有上述各家的注与评,还加上了为数不少的“德林按”(即作者自己的按语)。芦东山不仅汇集了中国历代的评论,还加入了其自己的按语。由此可见,芦东山对《楚辞》研究是倾注了大量心力的,但可惜的是这一研究尚未完成,东山就已去世,本书最终还是停留在稿本状态,并没有成书出版,这不能不说是日本《楚辞》研究史上的一大憾事。竹治贞夫著文介绍日本最早的《楚辞》研究者是秦鼎。秦鼎(1761―1831)是尾张藩藩校明伦堂教授,美浓人,字士铉,通称嘉奈卫,号沧浪、小翁、梦仙。其父是苅谷藩儒学家秦峨眉。秦鼎从其父继承家学,后师从细井平洲。他长于校勘,有《春秋左氏传校本》、《国语定本》、《世说笺本》、《楚辞灯校读》等。秦鼎翻刻了林云铭的《楚辞灯》,同时秦鼎做了下列几件事。一、卷首加了二篇序(尾张秦鼎《重刻楚辞灯序》、《秦鼎又题》)。二、附了日本“训读”。三、对卷首附录的《屈原列传》作了少量评注。四、在《楚辞灯》中并载屈复《新注》,用此方法让读者参照并读。将秦鼎与浅见絅齐相比,浅见絅齐于1711年去世,而秦鼎1761年方才出生,浅见絅齐的《楚辞师说》比秦鼎的《楚辞灯校读》要早很多。因此,竹治贞夫将秦鼎确定为日本最早的《楚辞》研究者,是不恰当的。 三 江户时代,在《楚辞》研究上取得了成绩的是龟井昭阳(1773―1836),他是龟井南溟的长子。生于福冈,名昱,字符凤,通称昱太郎,号昭阳、空石、月窟、天山遯者等。继其父之后为福冈藩儒。著书有《论语语由述志》二十卷、《楚辞玦》二卷等共四十种。而在明治时代在《楚辞》研究上取得成绩的是冈松瓮谷(1820-1895),他求学于日出(大分县日出町)帆足万里家塾“西奄精舎”,仕于熊本藩。明治维新后,任昌平黉教授、大学少博士。后任东京大学教授、东京学士院会员,被称为汉文大家。著书有《庄子考》四卷、《楚辞考》四卷、《论语讲义》四册等。由于如上文所已说的冈松瓮谷死于1895年,他的一生都在19世纪,因此,本文将他放在这一节中,一并加以说明。对龟井昭阳的《楚辞玦》与冈松瓮谷的《楚辞考》,竹治贞夫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前书,他说“本书注解的特色,是它具有透彻的合理性,和根据古代文献的恰当而一针见血的提示”,“作为日本学者的不可多得的《楚辞》研究著作,应当说它还是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的;对后书冈松瓮谷的,竹治贞夫称之为“温雅之中含有卓见的佳作”(1)。然而,两书的价值并不等同,依稻畑耕一郎所说,《楚辞玦》是一部“读骚札记”,逐条摘录《楚辞》辞句,并于其后写下自己的见解,也有改正旧注之处。而冈松瓮谷的《楚辞考》,则“是最早的一部由日本人编撰的对《楚辞》进行了全面注释、并且是唯一用汉语写作的《楚辞》注本”(3)。江户时期的日本学者对我国《楚辞》注本的收集也是下了功夫的,也有两位代表人物。其一,江户时代初期幕府的汉学巨擘林罗山。林罗山,又名林忠、林信胜,字子信,又号三郎、道春等。他是日本汉学史上一位极重要的学者。他将中国儒学从以前汉学家所认定的“修身齐家”的自我修养,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从而把原本是日本汉学中的一个流派——朱子学,提高到德川幕府时代官方哲学的地位,林罗山本人也成为这一时代日本汉学的象征。他收藏有明万历十四年刊本《楚辞》,卷末并有其手识文与训点。并且有《书楚辞后》一首诗,曰:“《楚辞》一部思忡忡,宋玉之徒慕遗风;可叹三闾大夫志,忠贞节操传无穷。”此书现存于日本内阁文库。其二,江户中期大阪学者木村孔恭。木村氏兼通和汉之学,取《诗经·蒹葭》篇名,将自己的藏书处名为“蒹葭堂”。他曾校点清人郑亦邹的《白麓藏书郑成功传》,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蒹葭堂”本以明代与清初刊本居多,并且有许多江户时代的手写本。其中“《楚辞》类”书大体有四种,一为明古与堂刊朱熹《楚辞集注》,一为明末刊朱熹《楚辞集注》,一为明刊张正声《广离骚》,一为日本江户时代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的手写本。此四种书如今也存于日本内阁文库。 四 在这一阶段中,日本学者是以中国文化为母体,通过直接阅读中国的典籍来学习中国文化,并用汉字书写研究成果。同时以模仿中国文化为能事,如作汉诗、汉文、习书法等。同时在对文学作品的品评标准、审美观念以及研究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采用中国文化的方式。从文化交流以及交流后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正如母文化与子文化的关系,是单向流动的关系,是被学习、被模仿的关系。而本时期的日本学者根本就没有把中国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对待,他们不自觉的尝试融入中国文化之中,试图从学习与模仿的层次进入参与和创造层次。所以这一时期的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是没有距离感的。而这一时期日本学者的对于包括《楚辞》在内的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延承中国古代的研究方法,以训诂、考据、义理为主,同时还对我国历代的《楚辞》注本加以评介和介绍。 参考文献:(1)竹治贞夫.楚辞研究[M].东京:风间书房,1978.(2)藤野岩友.楚辞对近江奈良朝文学的影响.(3)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J].江汉论坛,1986,(7):55.(4)藤野岩友.中国的文学与礼俗[M].东京:教川书店,1976.(5)神田喜一郎全集(第8卷)[M].同朋舍,昭和六十二年(1987).(6)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海远(1973-),男,江苏镇江人,文科版主任,文学博士,从事先秦文学与文论研究。另有: 日本最初原创现代侦探小说的中文译介——《无惨》翻译的文本研究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津岛佑子文学中的家庭观 日本汉诗的吟诵及启示 近年日本出版部份《易》学书目

我 ,们,给写的,好的。

俄语毕业论文翻译的方法

一个是找一个外语专业的人帮忙,一个是找翻译公司。

你好,我也是学俄语的,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文学翻译的,主要是在文学翻译中美学的体现。其实,写论文主要是定方向。然后划分成几块进行论断,这几点也要环环相扣,再针对每一块找出你的例子用来证明你的观点,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图书馆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最后结合到一起,应该就差不多了。是本科论文还是研究生论文呢?上述方法用于本科还可以,研究生可能就不一定好用了。

1、采用增译法进行论文翻译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的论文翻译里。通过增译,一能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可以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2、采用省译法进行论文翻译省译法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论文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3、采用转换法进行论文翻译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俄语翻译的基本技巧探讨 翻译不同于数学,翻译技巧也不等同于数学公式,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它是灵活多样的。因此,翻译时要从原文上下文出发,灵活运用各种译法,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翻译技巧是翻译工作者从大量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俄语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语法现象的理解和翻译 1.俄语名词的数量意义 俄语中大部分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对应变化形式和相应的数量意义。翻译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必加数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部分情况下,当说话者表述的重心在事物本身或泛指该类事物而不须顾及事物数量特征时,通常不必将数量翻译出来。第二,必须加数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在具体上下文中俄语名词可能会获得鲜明的数量意义的情况下,翻译时应恰当的选用相应的汉语数量来表述,否则可能会引起误解。第三,可加可不加数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一些情况下,事物的数量意义对于句子表达的主题无关紧要时,只须遵循汉语表达思想的习惯,习惯上用数量的地方就用,习惯上不用数量的地方就不用。 2.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转换 部分情况下,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逐词进行翻译,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原文。此外,两种语言之间的表达习惯、修辞特征和语言构造也必定不同。因此,为了确切的表达原文,应当根据两种语言的语法、修辞习惯来转换词类;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采用一些与原文不同的语言手段来替换原文中不能硬译的.语言形式。 (二)词汇的理解和翻译 1. 词义的引申 俄汉语由于使用习惯不同,有许多词或词组,从原文上下文来看并不费解。可是,如果按其词面意义直接翻译,就会显得生硬、逻辑不通。这种情况下,应当引申词语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灵活处理原文中的一些词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 2. 词量的增减 许多情况下,俄语词与词的搭配习惯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几个词搭配之后产生重复,如果直接译成汉语,译文会显得啰嗦。这种情况下,译成汉语须减词,把原文中那些没有实义的词省去不译,译文才能简洁明快。二是词与词搭配缺少中间过渡词,如果直接按字面译成汉语,这样不符合汉语习惯,甚至会产生误解。这种情况下,译成汉语须加词,把字里行间潜在的词增补出来,译文才能符合汉语习惯,且语意畅达。 3. 用词要确切俄汉语大多数词都是一词多义,原文词的一个意义通常在译文中可以找到几个表达同义的词汇,可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意义。因此,在选词时,须根据原文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和语义搭配模式来选择。 二、翻译时需注意的问题俄语翻译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尽量避免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第二,要着重注意词汇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首先,俄汉语中都有一部分词带有语体色彩。语体色彩限定某些词只适用于某种语体或某种场合中。原文中带有这样色彩的词,翻译时也应当选用同样色彩的词来表达。其次,俄汉语中有一部分词除语体色彩外,还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词翻译时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许多中立词,如果它们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了一定的褒义或贬义,翻译时应当充分体现出来。 结束语 总之,俄语翻译工作要求翻译者对翻译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熟练掌握翻译时所涉及的两种语言、所涉学科的专用词汇等。因此,翻译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上现代俄语发展的形势,并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再经过专业的系统训练和长期的工作实践,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1] 李小青.俄语翻译的瓶颈[J].中国科技翻译,2003,(08). [2] 戴秀琴.浅谈俄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J].科技信息(科苑论坛),2007,(05). [3] 王丽萍.俄汉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6). ;

俄语翻译论文题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俄语科学语体在科学技术情报和学术交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苏联的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在书面上都是用俄语科学语体表达的。所以,掌握好俄语科学语体是获取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俄汉语修辞格数量相差悬殊之原因浅析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教学创新研究3、语料库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08):、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5、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创新研究6、俄语电影汉俄双语字幕在俄语学习中的作用7、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8、汉俄网络广告中的语用预设浅析9、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10、大学公共俄语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11、汉俄职业委婉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分析12、俄语战争话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13、如何在俄语课堂中融入学科素养14、基于词汇联想的词块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都是广告,都不要相信

1)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俄语广告文本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лингвистики обсуждать рекламный текст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2)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俄罗斯(报刊)广告的语言特点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лингвистики обсуждать языковую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у русской рекламы (в газетах и на журналах).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最好写中俄对比之类的,好的题目就是成功了一半。最开始我也没计划不知道写啥,还是上届同学给的莫文网,有人帮助轻松好多试论俄语成语中的先例现象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俄语在中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Ⅰ)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山东省高校俄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情况调查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从онлайн的使用看俄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当代俄语中的英俄复合词构词模式及俄化方式浅析俄语语言对比研究新景观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再论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俄罗斯学的建设俄语教学与互联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课堂焦虑状况研究俄语成语语义分类及语义中心研究

日语翻译方向毕业论文

商务日语毕业论文

商务日语指的是在商务场合使用的日语用语,比较专业,学出来后主要用于外贸工作。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商务日语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务日语与跨文化交际

商务日语的概念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对商务日语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小野寺(2004) 提出: 商务日语可以划分“言语”和“非言语”两个组成部分。贾丽(2013) 也认为: 高水平商务日语的内涵应由日语交流能力、商务专业知识、日本社会文化和日本企业文化四个方面组成。以上研究反映出学术界对商务日语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即商务日语不是普通日语的下位分类,而是结合语言技能、经贸实务与文化理解的一种综合技能。

国际间的商贸交往,既是产品和技术的交往,也是人员和文化的交往。商务日语服务于中日间的商贸交往,不仅是专业的语言技能,更是围绕国际贸易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日两国同处东亚,有着相对接近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国家,民族不同,历史不同,语言差异也非常大。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协调人际关系、选择和运用语言、树立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不了解这些差异,盲目按照中国的方式去处理相关问题,势必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给商务活动增加不利因素,影响商务日语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别论述商务日语不同于普通日语的表达特点,以及在商务日语工作中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文化壁垒。

二、商务日语的表达特色

作为语言手段,商务日语的主要交际目的是完成以日语为语言载体的商务实务和交流工作。因此,商务日语的运用范围主要是商务之间及商家与顾客之间。中国人常说: “和气生财”。日本人在商业上比中国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商务日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日语相比,商务日语具有如下突出特征:

(一) 谦恭有礼

日本民族自古重视礼貌礼节,日语中有大量敬语表达方式,包括尊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日本人根据需要,把这些表达方式搭配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日语敬语。在古代,敬语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差异。大臣对皇帝,庶民对贵族,武士对主君,族人对族长等,都要使用敬语。甚至自己对自己也使用敬语,称为“自敬表现”。

近代,随着商业经济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原本地位低下的商人逐步上升为日本社会的`重要支配力量。与此相对,原先高高在上的贵族、武士却逐渐失去特权,成为商业经济的追随者。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差异的缩小,导致了敬语使用对象、场合和目的的变化。在江户时代,商人们对敬语在生意兴隆上的作用极为重视,甚至诞生了「敬语上手は商売上手」(“敬语好就是生意好”) 的说法。在现代,日语敬语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润滑剂,日本商家对贸易伙伴和顾客的谦恭有礼、敬奉有加已为众所周知。

不论口头的商务交际还是商业信函写作都大量涉及内外、上下等多种人际关系。通过巧妙使用敬语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随时维护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客户关系,成为日本企业在社会上立足和长期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凸显言辞的庄重有礼、毕恭毕敬,商务日语的用词必须脱离日常、更加高雅,句式也必须尊卑分明,语气要求客气、委婉。因此,商务日语与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日语有着很大的差别。

(二) 外来语优先

日语中的词汇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四大种类。其中,外来语使用片假名书写,主要是近代后从西方传入日本并在日语中固定下来的词汇。外来语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时尚、新潮和进步的语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当代,商业宣传用语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外来语化。尽管在现代日语的普通文章和日常对话中,依然是和语和汉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广告文案、店铺招牌、商标、商品名称等商务性场合,外来语明显更受青睐。如: 咖啡馆等餐饮机构提供的「牛乳」(牛奶) 称为「ミルク」(milk) ,百货商场等处的「买い物」(购物) 称为「ショッピング」(shopping) 。在金融机构,借钱给个人的商业服务称为不叫「借金」(借款) ,而叫「ローン」(loan) 。「水泳教室」(游泳培训班) 、「映画馆」(电影院) 之类的说法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是「スイミングスクール」(swimming school) 、「シネコン」(大型影院,影城) 等更富有时代感的命名。

不仅如此,很多商务活动还涉及专业的术语和科学技术名称,而绝大部分这类词汇本身就是外来语。因此,商务日语中使用大量外来语,一方面是迅速吸收外来新概念的固有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造国际化、高科技、时尚、流行的品牌形象,以更好地把商品推向世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日本人也使用创造出来的貌似外来语的词汇作为商标,以吸引顾客。日本著名的电器和音响国际品牌「ソニー」(SONY) 就是这样诞生的。

(三) 偏爱受益表达

商务日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受益表达,通过强调自己受益来表示对贸易伙伴和客户的感激与敬意。例如在日本商店的店内广播中,经常能够听到以下的句子: “本日はお忙しいところ当店にお越しいただき、诚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感谢您今天拨冗光临本店! ) ,店方首先强调客人的光临乃是自己的受益,而后继以真诚的感谢,这是标准的商务日语表达。再如贸易伙伴之间向对方提出变更订货内容的要求后,再次确认使用如下说法: “ご注文の内容変更について、検讨いただけましたでしょうか?”(请问贵方是否已就订购内容变更进行了研究?) 。

本来是为对方提供益处的行为,或者本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单方面决定的行为,在商务日语的交际中却都要用“させていただく”这种受益的说法。例如: “お帰りの际に皆様に商品のプレンゼントを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存じます”(您回去时,我们将有商品礼物赠送给您) 、“本日はお休み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本店今天休息) 等。

即使是在实力和业绩的宣传中,日本企业也不喜欢使用强烈、直白的表达,而是偏爱“させていただく”这种受益表达形式。仿佛是受到贸易伙伴的帮助、顾客的许可才获得了某些成功和发展。例如: “わが会社はこれまでに多くの新制品を开発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迄今我公司已开发了多款新产品) 。

(四) 多用道歉式寒暄

日本民族倡导以和为贵,日本企业更是重视与贸易伙伴和顾客的良好关系。在维持商务交往方面,寒暄语、尤其是道歉语的运用是润滑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 在日本企业中,新人走马上任后最通常的例行公事之一就是对贸易伙伴的寒暄拜访,称为“挨拶回り”。

在寒暄语的具体内容方面,也不同于中国人用亲热感拉近距离的习惯,日本人通常用郑重的态度和致歉来营造和睦关系。如: 初次见面时,中国人会说“你好你好! 幸会幸会! ”,日本人则说“始めまして”(初次见面) ; 再次见到日本客户时,中国人会说“老朋友老朋友! ”,日本人则说“ご无沙汰しております”(久疏问候) 。客人进入试衣间试衣,店员帮忙拉上布帘时说“失礼します”(恕我失礼) 。日本商店拟定临时歇业通知,往往用“毎度有难うございます。诚に胜手ながら、下记の日程で临时休业させて顶きます”(感谢您的光临。我店定于以下日期临时闭店,请您原谅) 之类的说法。此处的“诚に胜手ながら”,意思是“恕本店擅自决定”,它显示出店方真诚的歉意,因而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句。

三、商务日语与文化壁垒

围绕商务的跨文化交际还面临另一个风险,就是不同国家之间企业文化的差异。商务日语作为包含“言语”和“非言语”两个组成部分的综合能力,其实践者除了必须具备地道的日语交流能力、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能够应对中日企业文化差异的挑战。日本企业文化源自日本社会文化与企业传统的融合。较之中国看重个人能力、强调个体发展的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

(一) 重视团队合作与沟通

中国企业重视结果胜于过程。一旦某项工作交给某人,通常被认为是给予其展示个人能力的大好机会。因此,中国人往往不会就工作的计划和细节频繁请示、汇报领导,而是等工作有了好的结果才向上级汇报,否则他可能被认为是缺乏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中国人更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胜于团队合作,因此,企业员工的跳槽率比较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较低。

与此相比,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下情上达。一项工作展开之后,下级必须经常向上级汇报进展情况,在很多工作计划和细节上听取上级的意见。这在日本企业称为“报告·连络·相谈”,简称“报·连·相”。

“报·连·相”是日本企业最重视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手段,可以保证上级对下属工作情况的严格掌握。这与日本企业中,上级必须为下属所犯错误负责的领导风格有关,同时,也与团队决策、团队工作的企业文化有关。类似“报·连·相”的主动、充分沟通也是日本企业之间为保障商务关系顺畅所依赖的必需手段。相关调查表明,没有“报·连·相”的习惯是日企管理人员面对中国员工感到的最大文化冲击。

(二) 守时观念严格

在守时观念上,中日文化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大致时间。如果是中国人之间交往,比约定时间迟到个三五分钟通常不会招致对方的不满和交际的失败。迟到者如果致歉,也往往非常简单,而对方则会立刻表明自己并不在意———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交际习惯。迟到者如果提及迟到的原因(通常是堵车之类的交通问题) ,中国人也习惯于不去深究,以免破坏和谐和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中国人的这种大大咧咧的时间观念,在企业文化中则表现为上班、开会时从上到下系统性的不守时和迟到。

与此相比,日本人非常注重信守承诺。一旦约好时间,一定不会迟到。在商务场合,是否守时更是判断一个企业、一个合作者是否认真、是否值得信赖、是否看重与己方承诺的重要根据。因此,在日本,赴约迟到是商务场合的大忌。在日本企业内部,上班不迟到,开会不迟到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即使是企业的领导,也不能在开会时随意迟到。

商务日语工作是一项跨文化交际的实务,必须尊重日本企业文化,严格守时,才能避免交际的失败。

(三) 具有独特的体察文化

体察在日语中“察し”,是日本人的一项必备交际技能。

日本企业要求员工: 上级说到三,那么下级应该体察到十,否则作为下属就是不合格和令人失望的。在商务活动中,日本人也习惯于从贸易伙伴提供的少量信息中,努力体察出对方的意图和要求,自行补全其他没有明确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安排,坚决避免因不必要的提问而给对方造成不悦。

体察的文化是单一民族在长期发展的高度共同文化背景之上形成的默契文化。美国、中国这样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陆国家缺乏高度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没有形成体察的习惯。在中国企业里,工作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上级不说,下级不做”不会受到特别的非难。因为中国人认为“做得多,错得多”,一旦揣度错了上级的意图,更会“费力不讨好”。这种文化习惯带到日本企业中,往往让日企管理人员感觉中国员工不够积极、缺乏体察的能力。因此,要想在商务日语工作中获得企业更多的信任,推动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必须学习和努力培养体察的能力,加强与上级的沟通。

在商务日语工作中,如果对上述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一无所知,盲目按照中国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势必造成两种文化的冲突与摩擦,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作为切合实务的商务日语教学,必须兼顾日本企业文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企业需要的日语人才。

四、结 语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日语专业都开辟了商务日语课程,部分高校还设立了商务日语专业,主要学习商务日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商贸日语写作、商务礼仪等相关课程。总体上仍然以日语学习和商贸实务学习为中心,几乎没有或很少涉及跨文化交际。

但是,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商务日语实际上是一种经贸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如果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和商贸实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商务日语人才,必须立足于跨文化交际实践,注重培养符合日本文化习惯的商务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守时、体察、团队工作等核心企业精神。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兼顾了“言语”和“非言语”的商务日语教育,才能满足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形成实际的商务日语工作能力。

如果可能,应该在商务日语相关课程中加入中日文化对比、日本企业文化教育以及赴日企研修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从理论、实践两个角度积累跨文化交际经验,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商务日语工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提高中日跨文化交际的整体水平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渠培娥. 从言语主体来看「させていただく」的运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6) .

[2]贾丽. 商务日语学习中日企文化理解的重要性[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1) .

[3]孙苏平,袁秀杰. 商务日语口译的特点与策略[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6) .

[4]周林娟,唐千友. 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3).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