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韩电视剧对比研究英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4:33:04

中韩电视剧对比研究英文论文

1、在感情线方面中韩比较像,差不多男女主角只爱对方,从头到尾就谈那么一次恋爱,但韩剧偶尔会死掉男主角或女主角,中国则很少;美剧中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段感情,各种纠结。2、美剧通常会出很多季,但中韩电视剧不会出很多部,但有时会有长剧,(好几百集那种)。3、美剧虽然有很多季但剧情很快,但中韩则剧情较慢。当然也有快的。4、美韩的电视剧是边拍边播,遇到收视不好的,或编不下去了就草草结尾,中则是拍完再播日剧没看过,不是很了解。

英文论文写作也是先做出摘要引言,然后提出一些理论,最后通过一定的论点查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提出问题是依据现状来说,解决问题需要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这是论文的一个核心,在致谢方面,需要特别注重一下就行了,那么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一)定性方法 (Qualitative approach)定性研究的基本情况:1. 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什么框框;2. 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让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加控制和干扰;3. 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的活动之中或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4. 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 (case study); 5. 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结论) .英文论文(二)定量方法 (Quantitative approach)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图标来说明问题,如《广告语言中的语用预设》 ,陈新仁 ,1998分类: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人口普查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 :交际教学法比翻译法好定量研究的基本情况:1.定量法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个看法;2.定量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3.定量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4.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5.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现象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1. 强调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经验;2. 只有通过个人主观经验才能认识人类行为;3. 了解就是移情;4. 依赖定性数据。1. 强调用实验方法来获取数据;2. 只有摆脱主观状态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3. 了解要保持距离;4. 依赖定性数据。综合法 分析法1. 从部分到整体;2. 整体观;3. 面向内部结构;4. 了解过程;5. 假设一种动态现时。1. 从整体到部分;2. 成分观;3. 面向外部结构;4. 了解结果;5. 假设一种静态现实。归纳法 演绎法1. 以观察材料为出发点;2. 事先没有形成看法;3. 探索性的,扩展性的,描述性的;4. 可以生成假设;5. 成果,描述或假设。1. 以假设为出发点;2. 事先进行预示;3. 简约性的,推断性的,验证性的;4. 假设检验;5. 成果,理论。自然观察 操纵和控制1. 观察面广,但较分散;2. 变量不加控制,有利于了解变量的复杂关系,但也容易顾此失彼;3. 注意内容,但容易忽视形式;4. 主观,但解释力强;(四)定性研究和统计研究中的调查手段1.观察 (observation): participant and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ot knowing what is not known and structured observation 访谈 (interview): open, structured and semi-open interview2. 笔记和日记 (log): detail is everything; chronological order3. 录音和录像4 . 口 头 自 陈 (verbal reporting): 边 想 边 说 (think aloud), 内 省 (introspection) , 回 忆(retrospection)5. 问卷 (questionnaire): open, closed and semi-closed(五)实验研究真正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控制;对被试者的随机抽样外 语 研 究 中 的 研 究 只 能 是 准 实 验 研 究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和 前 实 验 研 究(pre-experimental research) 准实验研究交际法比传统的翻译法好Objectives: 交际法比翻译法好Subjects: 两组(班)学生,各种条件(年龄,性别等)都是等值的,尤其是成绩也差不多。Instruments : Procedure: 前测,分别教学一段时间,后测Results and discussion

你好,外国电视剧英语论文有哪些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我认为从欧美影视剧中学习英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也非常有助于英语能力的提升。

中韩电视剧文化的传播范式 1、“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韩剧对社会心理的认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种新型的受众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受众的主观选择的随意性,有矫枉过�囊幻妗5����パУ氖苤谘芯刻峁┝艘桓鋈�碌氖咏牵�?ldquo;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必须要满足各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对纯真唯美的修饰 从较早接触到的《爱情是什么》,到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轻喜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历史剧《大长今》、生活剧《看了又看》,每一部韩剧都在东亚文化圈获得了成功。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是韩剧的表现主题,也是最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韩剧大多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现手法朴素平实,没有很多刻意设置的离奇情节,故事看似老套,然而剧中的人物就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同样也考验着观众内心的情感尺度。韩剧为亚洲的观众所普遍喜爱,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它充分考虑到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趋向,并以传统的手法进行了真实的表现。作为韩剧中的重头戏,恋爱场景的处理一般都比较含蓄,点到为止,很少有让人肉麻的激情戏表演,这反而产生出了比较纯粹的唯美效果。《冬日恋歌》郑惟珍和姜俊尚二人互探心曲那场戏中,惟珍教俊尚练钢琴,她弹的练习曲《梦幻曲》转到俊尚的指间就变成了境由心生的《第一次》。通过乐曲的自然衔接,少男少女初涉爱河时的悸动、羞涩、勇敢和憧憬,都十分真实流畅地表现了出来。惟其纯真,才更显得感人。 (二)对温情和欢娱的期待与满足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拥有这么多的选择,却又无从选择。或许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但选择增多也使我们容易迷茫和困惑。现代人是充满困惑和压力的,每天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使现代人疲惫和无奈。正是这种心态电视剧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宝地。在有人被问及为什么喜欢看日韩剧时,如此作答:“因为它本身没有寄托什么,所以避免了艰难的自醒和思考,轻松呀!”确实这反映了同龄人的心声。但并不是说港台韩日如今的创作倾向全是单纯的消闲和娱乐,没有任何的底蕴。恰恰相反,在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中,生活化的气息,人物的对白,以及对这些人物生活状态或方式的转变,都留有给人思考的余地。尤其是这些剧目往往反映生活的原生态,有令人感触的对白,人物在探求某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对白中有一些精彩的表述和理解,看似浅显其实很有启迪。这些经历和场景与我们相识相织感同身受,这些电视剧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我们在这里与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生活的浪漫或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获得了一次寻求温情的机会,也找到了一个对生活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实际上,艺术就是来源生活,正是生活的平淡无奇,才造就了这些剧作者的灵感,把生活比较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并试图在这些简单和平淡的故事中讲述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今日观众对温情的期待。 韩剧的通常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关系较简单,三五个中心人物,主题通常是爱情,场景变换也极少,多是公司、家庭和洒吧,整个故事也十分简单。尽管有着单一的主题和雷同的剧情发展模式,韩剧仍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或许电能吸引人的就是亮点就是温情。比如韩剧的强点就是就是返璞归真,剧情简单,着重的是人物最基本、最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蓝色生死恋》就是以动人质朴的感情、经典的人物对白、简单却凄美的故事席卷了东南亚。这些电视剧大多有着温情的发展脉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由一些细腻的点滴组成,这些点滴时常是浪漫温馨或充满内心涌动的回忆或片段,加之简单却触动人的人物对话,使看来平淡中有着动人的温情,吸引着向往温情看重温情的年青人。 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电视媒介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种依靠电视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也与电视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娱乐”。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节目的调查,分析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认为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绪转换效用”。 韩剧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韩剧还大量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韩剧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2005年的春天,韩剧也一改冬日里的悲凄,在忧伤冷酷的《对不起,我爱你》后,18集的爱情喜剧《豪杰春香》接档,尽展阳光般的明媚,说尽恋爱的美好。由于《豪杰春香》改编自古典名著,在韩国开播之初受到不少舆论的苛责,不过轻快搞笑的剧情和原著正好相反的角色设定,让本剧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结局更达到了的超高收视率,成为今年初韩国最具人气的电视剧之一。三)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方向的再思考 诚然,综上分析韩剧的风行还有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明星阵营,画面的精致,或者时尚元素。但是,我们在这些获得广泛观众的电视剧中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值得思考的触点,共同来分析和借鉴。我们最应该受到启发的或许就是这些电视剧的创作对现代人心理走向的良好把握上。创作者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他们没有试图给电视剧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并不想便电视剧变得沉重或有太强的教化意义,也不想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探讨,他们只是想换取某个角度,把生活轻松化、温情化,本身就给观众带来了另一种心理感受,这些轻松但不低俗温情并不滥情的电视剧给年轻受众打开了另一个天窗。可以说这些电视剧创作是成功的,他们有着与国内许多电视剧不一样的面孔,于是给自己迎来了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观众。这也应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作不是一个想当然的过程,需要对观众有分析和理解,从韩剧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尤其是言情剧的制作,内地的制作越来越同质化,整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全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且渲染婚外情的创作实在太多。反映现实不等于重复描写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这样所起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难以预料的。韩剧的成功说明对于温馨和平实的东西观众还是认可的。此外电视剧创作也不该走向瓶颈状态,国内一窝风现象尤其严重,古装秘史、清宫戏说泛滥不说,都到了要扫皇打妃辫子满天飞的地步。电视观众本是个大群体,电视创作也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题材选择的丰富与现实创作的贫发窘境不能不让人忧心。为什么不能真正把脉观众喜欢的,真正了解与观众心理走向呢,创作出不同分格的电视剧来丰富观众的视野。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且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艺术家的心里。实际上在电视剧创作中,心灵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对观众的心理渴求的理解和感知,对整个作品可能对观众产生的心灵的感受,创作者应该有宏观的了解和分析,只有懂得了观众才能创作好的作品,给人以享受。2、“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韩国和中国同处亚洲,共同拥有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就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的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立足民族传统,依托东亚文化,面向世界性主题,在不断开放中走向成熟。从民族性,到东亚性,再到世界性,是韩剧发展的几个阶段。韩剧最初模仿日剧和港剧,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情感为主线的电视剧继承了日剧温馨浪漫的风格,但又比日剧更唯美,也显得更日常化、平民化。韩剧中处处渗透着本民族的观念,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与新生活观念的冲撞,这不仅使韩剧的故事内容充满了民族色彩,而且也触及到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因而受到了亚洲观众的欢迎。 立足民族,洋为韩用,是韩剧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则。韩剧拿捏民族性和世界性元素的分寸非常适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情感体验恰恰是包孕在世界文化的关怀之中。韩剧所表现出的世界性气质不仅仅是借鉴了现代意识和影像表现手法,也在于通过民族文化的表达,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审美理解。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这些都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样式反复咏唱、孜孜以求的主题。浪漫唯美的情感故事,积极多元的产业运营,再加上对于普通人群、普遍情感的关注与表现,“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韩剧的成功提示我们,只有保持不断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美的桥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视人深谙此道。 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很多时尚因素,打动人心的剧情、时尚的服饰以及烘托剧情的音乐。近来CCTV-8热播的韩剧无一例外关注的是生活,在关注主角的同时,不会赋予主角太过完美的个性,都是普通人的的欢喜悲伤。韩剧还关注更多人的内心世界,父辈和奶奶辈的对话也时有出现,人人性格各异却有十足个性。演员表演细腻而轻松,对白幽默,感情含蓄深沉。 这样的韩剧也比较适合一家三代同乐的家庭化观赏特征,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结构是由漫长的农耕经济决定的,是延续了最长历史时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和细胞的社会构造方式。它一直没有生长出西方那种大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以纯粹个体直接参与社会的构造关系,既使在当今已经起步的市场经济时代真正的个体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家庭关系和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观念的发展中一直具有核心性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包括儒家文化历来注重家的稳定与和谐。中国人对于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也首先是家庭的完整与美满。就如同全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应景式的欢度春节的电视节目,它实际上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被生长和固定成一种仪式。电视剧家庭化的“小众”观赏特征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必须考虑到“家庭立场和家庭视角”。具体说就是在思想文化观念上要与传统相吻合,或者相契合;艺术形式上体现大众化、通俗化与艺术风格上符合民族化特征的中合、平和、温和。总之,就是强调艺术整体上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相比韩剧近乎全民皆兵似的热潮,国产电视的受众面就显得窄小了许多。 当然韩剧并非十全十美,还有很多硬伤,如剧情太过模式化,许多韩剧也十分催泪,剧中女主角和男主角经过千辛万苦在一起后,编剧再费尽心机地让祸从天降,赚取人们眼泪。还有,不少韩剧的台词也十分“琼瑶化”,此外,韩剧过分拖沓,动辄200多集,让人长吁短叹,往往一集已经结束了,剧情还丝毫未见长进,说韩剧的配乐不错也是相对的,与日剧相比,韩剧的配乐算不上经典。尽管硬伤尤在,韩剧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电视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近些年来韩剧成为出口大户,占据了国内电视半壁江山的现象,的确值得中国电视人反思。《看了又看》170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80集、《明成皇后》132集,《人鱼小姐》据说有190集。长篇电视剧最考验观众的耐心,但这些韩剧剧集长却后劲十足,让观众欲罢不能。韩国电视剧能打动中国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上与中国观众找到了共鸣,相比西方电视剧,韩剧很东方,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韩剧具有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以及惟美的情调,体现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这些都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韩国影视剧是以韩国人为首要对象拍摄制作, 其次博得亚洲人的共鸣, 这里包含的方向就是应该以韩国人自身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扩大到亚洲人的普遍问题,全人类的普遍问题, 经确立的普遍性能够广泛地引起共鸣, 也难得地使观众成为参与者,从而开创出开放的文化氛围。韩国的大众文化并不是通向西欧文化的桥梁,其自身才是目的地。 这种目的地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透过韩国的大众文化这面镜子去寻找的自身的文化。3、“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突出。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内外市场。前面数据已是明证在此不必赘文。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则不容乐观。据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 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规划会上,有关部门透露,2004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人民币,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历史剧和古装剧。据《环球》刊发的《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困惑》一文中,列举了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电视剧为何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做了三点分析:第一,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各种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第二,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的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海外推广力度不够。而文化评论家、《北京日报》文体部主任记者彭俐则从电视剧创作本身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早在2002年他就公开发表论文,呼吁中国电视剧要树立全球意识。中国电视剧当前的市场环境还相当孱弱,一些政经“瓶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味要求走出去,从某总意义上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政策使电视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新世纪伊始,国家广电总局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出台了港台剧退出黄金档的规定,这一措施使国内电视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在调整期内,有利的政策可能是促进国产电视剧制作单位进一步抓好电视剧生产的动力,也可能滋生“惟我独尊”、“奇货可居”的惰性,甚至可能使假国产和买壳入市的现象再度浮起。二、社会文化转型使国产电视剧生产面对新的消费环境,近年来通俗影视剧的兴起是影视艺术的大众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这一类节目的崛起并占据主流无疑表征了观众娱乐需求的增长以及转向平民化、市井化的文化消费趋向。三、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现实性课题。对于国产电视剧来说,当前最具可行性的市场是华语区,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相似性。如果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中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文化的精髓,并掌握华语区大众文化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表示,电视剧要走出去,关键是要提高电视质量,避免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还应当建立常年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在为内地电视制作公司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能向海外购买电视剧的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除此以外,观念转变也很重要,我们的所谓文化交流更多的打扮好了给人看,但这并不是文化交流,不是呈现只是展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实不可取,既便是以文化的方式推动交流也可能使预期目的流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的手段,适应市场需求,也制造市场需求。所以电视剧走出去,应该在观念上弱化行政诉求,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来完成。何况地方性电视剧对本国更有吸引力,一部电视剧在他国受欢迎是有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而我们总喜欢把偶然虔诚地当做必然来供奉着。 笔者认为中国电视剧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有要树立全球意识外,练好内功是首要的。让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剧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据最近一期《环球时报》 载文说,中国电视剧让邻国观众着迷表明中国电视剧仍有不少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更紧密的节目,在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东亚、东南亚各国,中国电视剧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红楼梦》、《西游记》、《努尔哈赤》、《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就曾在香港、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凝聚着为中华文化所珍视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的电视剧,在亚太地区成功发行,表明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亚洲各国的深刻影响,而这些电视剧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作为全世界华人文化圈的心理共鸣点,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文化基础。但是,当流行文化和大众作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新的文化类型,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对传统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电视剧也要求传统文化得到现实的言说。特别是在电视竞争激烈跨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争取华语电视的话语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在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世界里发出强音,是每一个电视人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等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渗透当代生活、当代意识对传统的反思和大众文化的轻松通俗,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有力尝试,从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方需要走出去,借鉴新鲜模式和表达手段,营造更加宽松的媒介生态;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保持中国电视剧本身的叙事机制与民族叙事审美传统从而找到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兴奋点以及西方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借鉴与反思 “韩流”涌动不仅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继汽车之后赚取外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韩剧热播连锁引发的文化放大效应,也给中国的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韩流”涌动的强大后劲源自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1)选材贴切:韩国电视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但是都真实而亲切,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 (2)制作精良:韩剧制作质量比较精良,目前名列亚洲电视传媒之首。许多优秀的电视剧都是按照电影的技术要求精雕细琢而成。韩剧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像薄雨、雪原、浓雾、湖滨、村庄、枫林等,自然的美在镜头中得到了精致的呈现,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而音乐旋律也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转换,音画相配,与剧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乐合成方面表现出精准的技术。 (3)生产模式灵活: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尹锡湖对韩国目前的电视剧生产环境相当满意,他认为现在从事电视剧生产的所有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大都受过专业教育,对工作十分敬业。韩剧在后期制作上追求尽善尽美,完全按照电影镜头的标准精雕细琢,使每个镜头都充满美感。正是整个行业人员在每个环节上的共同努力,才使得韩剧在亚洲久盛不衰。韩剧在制作方式上有别于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中国电视剧需要编剧先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要把这个故事编写成剧本,最后导演与编剧对剧本进行完善之后,才进入拍摄阶段。而韩国电视剧不是这样。韩剧在制作之初,并不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也不知道将拍摄多少集,更不知道人物的命运将是怎样的。它是在拍摄过程中,在观众反馈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如在韩国播出两个多月的SBS电视剧《爱在哈佛》,在进入完结篇时,在众多fans的极力争取下,剧组居然更改了事先预定的结局:金泰熙在《爱在哈佛》中免于一死,并且与金来沅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礼堂。

韩国电视剧文化价值研究论文

我能帮你下一些相关文献,告诉我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哦~

近几年,韩剧风靡中国,它所彰显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与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有许多共通之处,从而体现出其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对于外来的文化影响,不能麻痹对待,却也不必草木皆兵。引言:屈指一算,韩国电视剧已悄然走进中国15年了。如今韩剧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泡菜一样,以平实的特质和独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看看央视索福瑞的市场调查吧:从2002年到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级电视台都播放过韩剧,我国电视台2004-2005年播出的699部引进电视剧中,就有来韩国。看看我们的身边:翻开报纸,关于韩剧的报道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登陆互联网,有关韩剧的剧情介绍,剧情下载,剧照图片是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就连给朋友打个电话,对方的彩铃也是韩剧主题曲。韩剧的“来势汹汹”甚至已引发了一些中国电视人的“讨伐”,以至于在05年6月第11届上海电视节上,一些中国电视剧导演,演员纷纷控诉韩剧抢了他们的“饭碗”,历数韩剧的种种缺点,甚至要求动用行政力量限制韩剧在中国的进口和播出。到底韩流对中国人有哪些影响呢?韩剧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了这么多的中国人?对于韩剧,我们需要学习还是抵制呢?我们几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韩流”的起源:“韩流”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以电影电视剧和大众音乐为核心。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1993年第一部韩剧《嫉妒》在中国cctv播出,此后一系列有关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韩国电视剧开始出口中国,特别是1994年cctv曾经播过的《爱情是什么》在1997年重播时,在进口电视剧历史上创下了第二高的收视率,从此“韩流”开始了。此后,《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一系列韩剧的陆续引进,在中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韩国大众音乐则是通过1997在中国开播的“汉城音乐厅”在中国流行起来的。“韩流”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韩剧《浪漫满屋》播出后,短外套铺天盖地,胸下切分的上装,端到胸口的外胎小背心比比皆是。大街上的流行女装店,随意一打量就不难发现有“韩味”。最深刻的改变,是你觉察不到的改变。 不少满身韩服的女孩子,并不承认自己在学明星,而是认为这本来就是她们喜欢的样子。食:超市里,小袋的韩国泡菜是最好卖的速食菜。韩国菜馆也越来越多,最好卖的是烤肉和大酱汤,只因为裴勇俊在《冬日恋歌》里说了一句:“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看到心爱的人煮的大酱汤在炉上沸腾!”而如今中国茶道的复兴,中医药美容的流行,也得益于韩剧《茶母》和《大长今》的演绎,使得国人换了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文化。脸:韩剧中的美女帅哥99%都是整过容的,这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整容风暴。韩国人正在改变中国人的脸。韩剧导致一种妆容的盛行——透明妆。水和粉调和,涂七八层还是让人觉得你没有化妆。车:韩剧中少不了的是名车伴阔少,以至于许多人把买一辆豪华房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行为方式:中国人在实际操作层面中一直认为分不清礼教和礼貌。以前每天都要给父母请安是礼教,看到父母只是随便招呼一声,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够独立。但韩剧里表现的家庭观念给中国人好好的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保持独立的见解和行动力。韩剧的魅力所在为了明确“韩流”现象和积累一些依据,我们几位同学在我校学生与老师中进行了一次微型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喜欢韩剧的师生中,“爱情故事纯美”,“俊男靓女养眼”,“故事曲折好看”,“感觉轻松美好”,“故事催人上进”成为韩剧吸引他们的五大看点。一 .弘扬情感美德韩剧强调的是一种放四海皆准的价值观,体现纯真和从一而终的情感美德。我们认为,韩剧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总是在描述,宣扬一种美好的情感。其中的主角总是纯美善良,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剧中有恶人,但最后不是幡然悔悟,就是恶有恶报。总之,爱与宽恕是战胜一切的。里面的感情纯纯的,令人向往,灰姑娘总是能遇上白马王子,满足每个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贫穷的人也能够活得快乐,让人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人类对美好东西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许多优秀的韩剧就像给人希冀的成人童话,让人迷上了它的温情,正好为观众提供了舒缓心理焦虑的空间,甚至有振奋精神,净化人心的作用。正如香港岭南大学助理教授梁旭明女士所说,“中国人喜欢韩剧,是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情。”二. 韩剧本土化及其生活化气息大部分韩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场面,大部分都集中在特定的几个场景内。韩剧表现出来的本土化不亚于剧情,如随意温暖的小食店,街头排挡繁华的闹市区和陈旧的小街道,及由住所,食物和生活习惯无一不占现出“泡菜文化”。与中国电视剧相比,韩剧显然更生活化,正如一位韩国学者李闵泰先生所说,“普通人能成为主角,大众上了历史舞台,电视剧里说的就是我们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性。”可贵的是,韩剧在展现家长里短的同时,也完美的将我们上面所说的弘扬情感美德完美的结合了进去。三 .精致的情节和标致的演员们韩剧的大场景虽然不多,但是很美,电视剧制作非常精细,可以看出制片人员们费了不少心血。以《大长今》为例,导演李丙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史料搜集上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演好御膳宫女,演员们都要专门学习各种宫中料理。我们在拍摄那些烧菜镜头时,也尽力追求完美。一道菜往往要煮上很多遍。重拍很多次。”韩剧帅哥美女也相当多,据说,韩国社会比较重视人的相貌,甚至有些时候会“以貌取人”,所以韩国整容业特别发达。暂先不说这其中的消极一面,至少韩剧中的帅哥美女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此外,相当一部分韩国演员不但帅哥美女,而且更重要的是气质相当好,非常敬业,优秀的演员保证了韩剧的质量。韩剧的缺陷韩剧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缺陷。一、 过于传统与迷信韩国的儒教传统比中国和日本要浓,韩剧中那几代同堂的家庭氛围,传统观念,既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弘扬美好情感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男尊女卑,长幼尊卑封建迷信等腐朽的观念。二、 剧情拖沓韩剧描写生活细节很细腻,但是有些韩剧、特别家庭剧细节描写得过于细腻,以至将剧集拖得很长,动不动就是100集,200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收视疲劳。三、情节雷同情节雷同一直是韩剧的致命伤,许多人看了一些韩剧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在看过几部韩剧后都能总结出一个韩剧的基本套路。例如两男两女的四角恋,三至四个家庭的模式,女主角总是出身贫寒的灰姑娘,男主角总是出生豪门的白马王子,还有前几年流行的女主角得白血病,男主角出车祸等,甚至有人说“韩剧看第一部会惊艳,第二部就觉得‘咦,怎么这么眼熟’,到第三部就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去当编剧了。”不过,据说近一两年韩国人已经在不断尝试不落俗套的情节了。究竟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韩剧带给我们的启示其实,韩国电视剧走过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是军人独裁政府,韩国的影视有许多很严苛甚至是荒唐的限制,例如剧中男女主角不许穿红色衣服,台词里不能出现“共”字,以免让人联想到共产主义。1992年才由军人政府变为民间政府韩剧在这个时候才开始起步。最初只是靠学习引进日本电视剧寻求原创,到1997年金大中总统上台,又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恰好遇上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急需开拓新市场,韩剧才开始红起来。从韩剧本身及其发展史中,有许多值得中国电视剧学习的地方一、 贴近生活,讲道理不说教一些中国内地电视剧有很浓的说教意味,故事有些脱离生活,让人感觉不是让观众看的,而是为政治服务的。另外,中国电视剧古装戏,战争戏,历史戏太多,现代生活剧太少,离现实生活太远,让感觉脱离现实。而大部分韩剧都揭示了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年轻人问题,中年人感情危机等。这大概是由于韩剧与市场结合较紧的缘故。一般韩剧在开拍之前只创作故事的1/3,其余部分边拍摄边创作,这样既可以根据观众需要随时更改剧情(例如《爱上女主播》的结尾就是根据观众投票决定的),又可以提高电视剧质量,因为如果一部电视剧收视率太低就要中途停拍。这个模式值得中国影视界参考。二. 电视剧制作精益求精之所以说韩剧制作精益求精,这是由于在韩国一部电视剧前期策划就要两年半时间,同导演、编剧、制片人三方共同策划,挑选演员,一起参与拍摄制作全过程,而中国大多数影视剧,导演、编剧、制片人各司其职,编剧仅仅是写剧本,改剧本,导演只是负责拍摄,制片人只是负责后期制作,所以韩剧的质量要比国产剧高一些也就不奇怪了。中国电视剧要学习韩剧,首先要扩大题材、要放下艺术家架子,多写一点现实生活,要把电视剧拍给观众看,别拍给评委看,拍给自己看。先让观众们感到娱乐了才能起到熏陶教育作用。其次要提高电视剧的质量,要提高演员素质和拍摄制作水平,要集思广益,对镜头和台词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让中国电视剧繁荣起来。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韩流”的大背景是文化产业的世界化和地域化的巨大潮流。在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和商品的国际性移动加速的今天,特别是在以东南亚地区为中心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的交流和交易促进了韩流现象。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以后,以媒体产业为主的大众文化市场迅速增长。其结果对香港、台湾等中华圈及海外大众文化的需求也在大大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韩剧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韩流的始亮点。韩剧受大众欢迎的秘诀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向市场经济急速转换的中国当今社会的多种需求和矛盾,韩剧强调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观,体现纯真和从一而终的情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韩剧所宣传的人性美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其中的煽情,主角的吃苦耐劳、坚忍乐观、纯美善良,正好为观众提供了舒缓心理焦虑的空间,甚至有提振精神,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说,坚持弘扬情感美德是韩剧吸引观众的法宝。此外,韩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这三方面结合的较国产剧好,国产剧则过于突出政治文化而很少能创作出将文化与社会土壤精妙结合的艺术作品。从深层次上说,它和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思维方式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这也是韩剧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方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深入探讨,就会发现韩剧能给我们国产剧很多的启示;只要我们怀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就会发现韩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今后互相之间的融合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开始是一个压力,但是慢慢会变成动力,可以促进我们国产剧的发展。

天下文章一大抄 你可以多查些相关资料多看看 就有思路了有了思路 就好写了问题是你也许干脆就没打算自己做点什么

你想的也太太太、、、美了吧

中韩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韩语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水浒传”朝(韩)语译本的译介研究2、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语希望表达教育研究3、韩国语学习者副词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4、有关韩语句子委婉语及教育方案的研究5、韩语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专业适应性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6、对韩大学生对外汉语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7、汉语动词“打”的韩语翻译研究8、中韩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9、基于语料库的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研究10、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11、韩语里汉语借词同汉语词语若干情况比较研究12、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13、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14、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过程中中韩词汇教育研究15、电影在韩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韩国研究汉字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他们就开始接受、学习汉学。但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汉学的发展出现停滞。1948年韩国制定《韩文专用法案》(法律第六号),禁止公开使用汉字,汉字研究也受到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韩国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加,研究兴趣也逐渐提高。到了1980年各个大学纷纷设置了中语中文学科,教授中国语言学、中国文学等多种课程。尤其是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中国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教学进一步得到重视, 汉字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面我们对近20年(1980年至2000年)韩国关于汉语、汉字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介绍目前韩国对汉语、汉字的研究状况。一、韩国的汉语、汉字研究 从韩国国会图书馆的学位目录索引中,我们共收集了396篇有关汉语、汉字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1980-2000年)。其中80年代(80-89年)的论文共115篇,占论文总数的29%,90年代(1990-2000年)的论文共281篇,占论文总数的71%。可见,90年以后韩国的汉语汉字研究有了明显的增多。396篇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353篇,占总数的,博士学位论文43篇,占总数的,在数量上硕士学位论文多于博士学位论文。可是从论文的增长率来看,博士学位论文的增长率比硕士学位论文高。硕士学位论文,80年代105篇,90年代248篇,增加到倍;博士学位论文,80年代10篇,90年代33篇,增加到倍。以上数据用图表显示如下: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总 数 %80年代(80-89) 105 10 115 29%90年代(90-2000) 248 33 281 71%总 数 353 43 396 100%比 例 100% 100%我们再把论文根据其内容分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计算机应用及其他六种类型。语音类包括音韵学和语音学,计算机应用类包括计算机编码、识别和应用等,综合性研究等归为其他类。列表如下:语 音 语 法 词 汇 文 字 计 算 机 其 他80年代 15 26 18 37 12 790年代 28 77 77 45 30 15总 数 43 103 95 82 51 22比 例 26% 24%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类领域,90年代研究跟80年代研究相比都有量的提高。总体来看,语法研究为数最多,共103篇,占总数的26%,其次是词汇研究95篇,占24%,下面依次为文字研究82篇,占,计算机应用研究51篇,占, 语音研究43篇,占, 其他研究22篇,占。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词汇研究(倍), 其次是计算机应用研究(倍), 再次为语法研究(3倍)。二、韩国的汉语研究韩国开设中国语言学和文学专业的大学很多。据统计,以中语中文学科为学科名的大学就有51所。其中开设博士课程的有汉城大学、成均馆大学等8所大学。大学博士课程分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两个专业,一般学生愿意读中国文学专业,现在学习中国语言学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前面列出的数据是对汉语、汉字研究的总的统计结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韩国的汉语研究和汉字研究是要区分的。汉语研究是中文学科的研究范围,而汉字作为韩国语的一部分,基本上属于韩国语国文学科的研究范围。从汉语角度研究汉字的论文,396篇论文中有8篇, 90年以后论文中仅出现1篇。韩国的汉字研究下面另作介绍,在这里先介绍韩国汉语研究。396篇硕博学位论文中汉语研究论文共有164篇,占总数的。这些论文按年代和内容分类如下:2语音 语法 词汇 文字 计算机 其他 合计80年代 0 24 2 7 0 0 3390年代 20 68 24 1 3 15 131合 计 20 92 26 8 3 15 1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汉语研究跟汉字研究的总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90年代研究远远超过80年代,而且数量上语法和词汇的研究比较多,131篇汉语研究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111篇,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其中研究古代汉语的有12篇,研究现代汉语的有119篇。现代汉语研究明显多于古代汉语研究。另外,还有11篇是关于中韩语言对比的论文。韩国汉语研究的内容相当广,研究方法上基本采用传统语言学方法,部分论文采用生成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汉语语音方面,主要研究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历史变迁以及与韩语的对应关系。其中对上古音、中古音的音韵研究占一定的比例。词汇方面有词汇系统研究、构词研究、同义词研究、新词研究、熟语研究、中韩词汇对比研究,还出现了对色彩词、电脑用词方面的研究。跟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语法研究论文数量多,内容也丰富,从句子成分的研究到词类研究,以及各种句式的研究都有涉及。而且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从整体的研究转入到个别副词、助词的研究。中韩语法对比研究也有,但为数不多。文字研究和计算机应用研究目前还很少。此外,还有不少论文涉及汉语教学、教材研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有7篇论文讨论了关于高中汉语教学和教材问题。据了解,韩国有些高中开设第二外国语,第二外国语有5种:中国语、日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据1992年韩国教育部统计,开设二外的高中里,选择中国语为第二外语的学校达一百个。这种变化将使汉语在韩国的地位大有提高。三、韩国的汉字研究汉字在韩国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中韩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汉字在韩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光复以后,近50年来韩国未进行汉字教育。目前韩国20岁到40岁年龄段的人基本上属于"韩文一代"。从对小学教师汉字词能力的实况调查来看,25岁到29岁年龄段的平均分数为55分,30岁到34岁年龄段的平均分数为49分,35岁到39岁年龄段的平均分数是63分(40-44岁:71分,45-49岁:77分,50-54岁:87分)。再看1992年大学生汉字实力评估结果,其平均分数也很低,是分。大学生汉字实力评估是从初中、高中汉文教育用汉字1800字中选最基本的1000个汉字进行的。此次调查中发现写错自己学校名的大学生有53%,写错自己学科名的大学生有54%(如,"行政"写为"行正")。难怪有些国家已经不把韩国列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1948年韩国为了纯化国语制定了《韩文专用法案》(法律第六号),但是韩国语词汇中占70%的汉字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尽管国家法令上禁止公开使用汉字,学校的语文政策却根据法案的规定,在"韩文专用为原则,必要时并用汉字"的原则下进行了汉字教育。可是随着韩文与汉字之间的争论,语文政策也跟着反复变化。例如,1968年国家发布总统令删除了中小学课本上的汉字,1973年中学教材又重新使用汉字。1972年汉文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教育课程,1995年又把它改为选修课。政策的不稳定给汉字教育带来了混乱,各学校和教师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教材,任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教育参差不齐。这在大学生汉字评估中也体现出来,大学生汉文教育用汉字的评估中最高分数是100分,最低分数是8分,整体上很不均匀。韩国政府终于意识到汉字的必要性。1999年2月9日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了文化与旅游厅的一项计划,推进中文和英文在道路牌和政府公文中的使用,打破了韩国近五十年来使用汉字的禁令。目前,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等各种学术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积极开展推进汉字教育的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韩国每年进行两次汉字能力测验,全国有一百来个考点,参加人数随年剧增,参加考试的有5岁小孩也有80高龄的老先生。在社会各界强烈的要求下,根据16521号总统令,1999年8月起韩国公文和新发的身份证姓名开始并用汉字。他们进一步主张从小学开始进行汉字教育,把汉字作为小学课程的正规课目来教,进而把汉字教育反映在大学高考上。主张汉字教育的人很多,但主张韩文专用的势力也不小,韩国要把汉字教育落实到小学正规课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下面是近20年来韩国对汉字、汉字词研究的统计结果。在韩国,汉字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以汉字词的形式存在,所以在这里我们把汉字与汉字词的研究都给包括进来了。这些学位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界还是很重视汉字以及汉字词的教育的。语 音 语 法 词 汇 文 字 计算机 其 他 总 数80年代 15 2 16 30 12 7 8290年代 8 9 53 44 36 0 150总 数 23 11 69 74 48 7 232比 例 100%研究汉字、汉字词的232篇硕博学位论文中,语音方面,80年代的研究主要是汉字词的音韵研究,包括汉字词音韵的体系、音韵变化等;90年代的语音研究主要涉及常用汉字词的长短音、音和训等方面的研究。汉字词是韩语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论文单独考察其语法功能,所以语法方面的研究极其有限,仅有几篇关于汉字词动词比较、汉字词副词比较等方面的论文。词汇研究相比之下较为多一些,共有69篇,占总数的,有汉字词的习得研究、汉字词的构词研究、类义汉字词研究、复合汉字词研究、借用汉字词研究、汉字词的指导方法研究、中韩汉字词比较研究、汉字词的词频研究、科学用语研究等等,其中汉字词的类义与构词的研究比较多一些。汉字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有关汉字教育方面的研究、汉字指导与教育、基础汉字选定、教育用汉字的字义研究以及代表训研究、汉字书写指导,通过游戏、图画、书法、计算机网络的汉字教育等。计算机应用方面,主要是韩语的汉字转换处理汉字识别,汉字频率调查研究、计算机处理用汉字字符研究、机器翻译、系统汉字词以及未登录词处理等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语文政策,汉字教育政策,教材分析方面的研究。学位论文中有关汉字、汉字词的,从教育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共有53篇,其中:小学教育20篇,初中教育9篇,高中教育16篇,其他难以分阶段的研究17篇。这说明韩国还是很重视汉字、汉字词教育的。但在具体的实践上,韩国国内对汉字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没有达到共识。目前,韩国的汉字教育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外的汉字学堂还在教《千字文》、《四字小学》、《训蒙字会》8等古文。课堂汉字教学也很随意,有些教师用过去的习字课本,有些教师利用报纸,有些教师用自编教材,汉字教学还未进入系统教育。鉴于以上情况,1995年汉城初级汉字研究会制定出了"小学用汉字",根据这一标准翌年出版两种小学汉字认可图书,但是目前汉字教育不属于国家教育经费范围,这些书无法免费提供给学生,在各学校内得不到普及。尽管韩国国内主张韩文专用和主张汉字教育两派之间的争论还在进行,汉字教育的必要性还是越来越显著。当然,对汉字教育的内容、方式、学习量以及教学法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上通过对近20年来韩国硕博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了解了韩国的汉语研究和汉字研究状况。总的来说,韩国的汉语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也更加深入;汉字研究方面,汉字教育是汉字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很难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认同。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两国俗语比较研究 *关于中韩敬语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 1970年代小说研究 黄顺元小说研究 中韩文化交流研究 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韩中共时音调对比 韩中共时语法对比 韩中共时词汇对比 中国儒家文化在韩国 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 *浅析南北分断 南北统一展望 韩中文化交流展

中韩风俗对比研究论文

韩国春节的习俗有许多是和中国春节习俗相似的,这明显体现在祭祀和拜年给压岁钱这两大习俗上。1.祭祀在祭祀方面,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认为在新的一年祭祀祖先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纪念祖先,向祖先献上自己的孝顺之心,子孙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多福。韩国人要怎么祭祀呢?新年,韩国人要合家穿上韩国传统服饰,准备祭祀品,去祭拜祖先。到了祖先灵位前,韩国人会按照长幼顺序轮流行叩首礼,而长子除了要行礼,还要点燃灵前蜡烛,为祖先酌酒。叩首礼毕,则要撒酒行奠酒礼。这还没完,一家的媳妇在祭祀后要收拾祭品做成团饭,与家人同食。韩国人认为祖先已经将祝福和情意留在食物之中,吃下团饭就可以受到祖先庇佑。中国地大物博,每地祭祀习俗都有一些差别,但也不难看出韩国的祭祀习俗与中国祭祀习俗有相像的地方吧?中国人祭祀,也要准备祭品,考虑长幼,行奠酒礼等,只是未必像韩国人一样穿上传统服饰、跪拜祖先。

2.压岁钱压岁钱,是很多中国小孩梦寐以求的“礼物”。作为小孩,随着父母访亲拜友,得到压岁钱,那可别提多开心了。韩国也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

同中国一样,韩国的长辈准备好压岁钱,如若有甜嘴的晚辈向自己说些吉祥话,长辈就心满意足地给晚辈压岁钱。这里可以看出拜年给压岁钱是中韩春节的重要风俗,只不过由于文化差异,中韩用不同的措辞表示“拜年”。韩国将“拜年”称为“岁拜”。岁和年的意思也是比较相近的,岁和年可以指一年,也可以指农事收成。韩国春节亦有 “岁馔”“岁酒”的说法,可见韩国对“岁”情有独钟。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年”,有年夜饭,购置年货等说法。总体来说,岁拜和拜年虽然说法不同,但两者形式是大差不离的。

由上,可以看出韩国的春节习俗和中国春节习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从中国传过去的,基本差不多。诸如守岁,吃年糕、包饺子、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等等。

可以写很多东西啊。要看你想写哪方面的了。如果你想写关于风俗的可以写中韩某个风俗的对比研究;如果喜欢文学类的可以写某个人或某个作品的研究;如果写教育,可以写中韩高等教育的对比研究等等、、还是有很多可以写的

海外春节韩国篇:同一个节日,风俗差距很大,中国人表示难以接受

中韩色彩研究对比论文

楼上对于动画色彩概括的十分之精确啊!!!!!!!在下十分之佩服啊!!!!!!不过还有几点偶想补充说明一下!日、韩相画色彩的运用是可以用丰富,细腻,没强烈对比感来形容滴。而欧美动画其特定是在主要人物或事物上下重彩,相交与背景事物上就会突现出强烈的视觉对比感和冲击感。。。。。。目前的中国动画还再积极学习外国动画中。。。。。。总的特点是(不好意思说汗)由于技术和人才的不成熟,导致给观众的感觉只能用单调来形容。楼主至于您那几本动画还是您自己去分析吧,要是偶废话起来的话基本上偶也可以写个论文了哈。还有动画里的画风和运用的一些画面处理技术也会导致人视觉对色彩对比感等。。。。。。。。。。(以上纯熟个人废话,如意雷同纯熟巧合)闪人看动画片去咯~——~

中韩电视剧文化的传播范式 1、“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观——韩剧对社会心理的认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种新型的受众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受众的主观选择的随意性,有矫枉过�囊幻妗5����パУ氖苤谘芯刻峁┝艘桓鋈�碌氖咏牵�?ldquo;受者中心论”,挑战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新型受众研究理论中“受众本位”和“人文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必须要满足各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对受众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市场消费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对纯真唯美的修饰 从较早接触到的《爱情是什么》,到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轻喜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到历史剧《大长今》、生活剧《看了又看》,每一部韩剧都在东亚文化圈获得了成功。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是韩剧的表现主题,也是最打动观众情感的核心内容。韩剧大多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现手法朴素平实,没有很多刻意设置的离奇情节,故事看似老套,然而剧中的人物就在爱情、责任和良心之间备受煎熬,同样也考验着观众内心的情感尺度。韩剧为亚洲的观众所普遍喜爱,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它充分考虑到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趋向,并以传统的手法进行了真实的表现。作为韩剧中的重头戏,恋爱场景的处理一般都比较含蓄,点到为止,很少有让人肉麻的激情戏表演,这反而产生出了比较纯粹的唯美效果。《冬日恋歌》郑惟珍和姜俊尚二人互探心曲那场戏中,惟珍教俊尚练钢琴,她弹的练习曲《梦幻曲》转到俊尚的指间就变成了境由心生的《第一次》。通过乐曲的自然衔接,少男少女初涉爱河时的悸动、羞涩、勇敢和憧憬,都十分真实流畅地表现了出来。惟其纯真,才更显得感人。 (二)对温情和欢娱的期待与满足 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这样,拥有这么多的选择,却又无从选择。或许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但选择增多也使我们容易迷茫和困惑。现代人是充满困惑和压力的,每天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使现代人疲惫和无奈。正是这种心态电视剧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宝地。在有人被问及为什么喜欢看日韩剧时,如此作答:“因为它本身没有寄托什么,所以避免了艰难的自醒和思考,轻松呀!”确实这反映了同龄人的心声。但并不是说港台韩日如今的创作倾向全是单纯的消闲和娱乐,没有任何的底蕴。恰恰相反,在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中,生活化的气息,人物的对白,以及对这些人物生活状态或方式的转变,都留有给人思考的余地。尤其是这些剧目往往反映生活的原生态,有令人感触的对白,人物在探求某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对白中有一些精彩的表述和理解,看似浅显其实很有启迪。这些经历和场景与我们相识相织感同身受,这些电视剧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我们在这里与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生活的浪漫或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获得了一次寻求温情的机会,也找到了一个对生活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实际上,艺术就是来源生活,正是生活的平淡无奇,才造就了这些剧作者的灵感,把生活比较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并试图在这些简单和平淡的故事中讲述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今日观众对温情的期待。 韩剧的通常情节发展缓慢,人物关系较简单,三五个中心人物,主题通常是爱情,场景变换也极少,多是公司、家庭和洒吧,整个故事也十分简单。尽管有着单一的主题和雷同的剧情发展模式,韩剧仍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或许电能吸引人的就是亮点就是温情。比如韩剧的强点就是就是返璞归真,剧情简单,着重的是人物最基本、最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蓝色生死恋》就是以动人质朴的感情、经典的人物对白、简单却凄美的故事席卷了东南亚。这些电视剧大多有着温情的发展脉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由一些细腻的点滴组成,这些点滴时常是浪漫温馨或充满内心涌动的回忆或片段,加之简单却触动人的人物对话,使看来平淡中有着动人的温情,吸引着向往温情看重温情的年青人。 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书中,对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社会功能说”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提供娱乐”。电视媒介特有的“声画一体”的特点,使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最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种依靠电视媒介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功能也与电视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娱乐”。传播学者D.麦奎尔等人通过对电视节目的调查,分析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认为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剧,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这种效用被称为“心绪转换效用”。 韩剧大多数走人情、爱情、友情和亲情为主的情感路线。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观众,在电视剧演绎“拟态生活空间”中,可以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韩剧还大量使用喜剧和悲剧元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过程中,达到“心绪转换效果”。此外,韩剧追求一种“世俗的美”,这种美真诚的描摹世态人情的庸常与无奈,充满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所以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感触和理解。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鸣,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2005年的春天,韩剧也一改冬日里的悲凄,在忧伤冷酷的《对不起,我爱你》后,18集的爱情喜剧《豪杰春香》接档,尽展阳光般的明媚,说尽恋爱的美好。由于《豪杰春香》改编自古典名著,在韩国开播之初受到不少舆论的苛责,不过轻快搞笑的剧情和原著正好相反的角色设定,让本剧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结局更达到了的超高收视率,成为今年初韩国最具人气的电视剧之一。三)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方向的再思考 诚然,综上分析韩剧的风行还有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明星阵营,画面的精致,或者时尚元素。但是,我们在这些获得广泛观众的电视剧中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值得思考的触点,共同来分析和借鉴。我们最应该受到启发的或许就是这些电视剧的创作对现代人心理走向的良好把握上。创作者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他们没有试图给电视剧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并不想便电视剧变得沉重或有太强的教化意义,也不想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探讨,他们只是想换取某个角度,把生活轻松化、温情化,本身就给观众带来了另一种心理感受,这些轻松但不低俗温情并不滥情的电视剧给年轻受众打开了另一个天窗。可以说这些电视剧创作是成功的,他们有着与国内许多电视剧不一样的面孔,于是给自己迎来了大量的口味多元化的观众。这也应证了“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作不是一个想当然的过程,需要对观众有分析和理解,从韩剧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尤其是言情剧的制作,内地的制作越来越同质化,整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全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且渲染婚外情的创作实在太多。反映现实不等于重复描写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这样所起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难以预料的。韩剧的成功说明对于温馨和平实的东西观众还是认可的。此外电视剧创作也不该走向瓶颈状态,国内一窝风现象尤其严重,古装秘史、清宫戏说泛滥不说,都到了要扫皇打妃辫子满天飞的地步。电视观众本是个大群体,电视创作也该有自己的市场定位,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题材选择的丰富与现实创作的贫发窘境不能不让人忧心。为什么不能真正把脉观众喜欢的,真正了解与观众心理走向呢,创作出不同分格的电视剧来丰富观众的视野。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不是这些题材本身,而且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艺术家的心里。实际上在电视剧创作中,心灵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对观众的心理渴求的理解和感知,对整个作品可能对观众产生的心灵的感受,创作者应该有宏观的了解和分析,只有懂得了观众才能创作好的作品,给人以享受。2、“社会文化心理”的满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化心理是经过遗传积淀下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经验、审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迹的集合,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 韩剧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跨文化传播行为的胜利。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韩国和中国同处亚洲,共同拥有亚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韩剧文本中所蕴藏的韩国社会文化,就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天堂的阶梯》、《青春》、《冬日恋歌》等爱情悲剧,演绎的是男女主人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的“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中韩两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的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立足民族传统,依托东亚文化,面向世界性主题,在不断开放中走向成熟。从民族性,到东亚性,再到世界性,是韩剧发展的几个阶段。韩剧最初模仿日剧和港剧,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情感为主线的电视剧继承了日剧温馨浪漫的风格,但又比日剧更唯美,也显得更日常化、平民化。韩剧中处处渗透着本民族的观念,观众可以通过作品进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受到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与新生活观念的冲撞,这不仅使韩剧的故事内容充满了民族色彩,而且也触及到东亚传统文化步入现代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重建问题,因而受到了亚洲观众的欢迎。 立足民族,洋为韩用,是韩剧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原则。韩剧拿捏民族性和世界性元素的分寸非常适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情感体验恰恰是包孕在世界文化的关怀之中。韩剧所表现出的世界性气质不仅仅是借鉴了现代意识和影像表现手法,也在于通过民族文化的表达,容纳并且丰富了我们对共同面临着的世界性文化命题的审美理解。爱情、道德、忠诚、伦理和人性,这些都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样式反复咏唱、孜孜以求的主题。浪漫唯美的情感故事,积极多元的产业运营,再加上对于普通人群、普遍情感的关注与表现,“韩流”从东亚社会到国际世界的文化震荡,再次证明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共通的。韩剧的成功提示我们,只有保持不断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才能够推陈出新,在民族形式、当代生活和世界情感之间搭建起通向艺术美的桥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电视人深谙此道。 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很多时尚因素,打动人心的剧情、时尚的服饰以及烘托剧情的音乐。近来CCTV-8热播的韩剧无一例外关注的是生活,在关注主角的同时,不会赋予主角太过完美的个性,都是普通人的的欢喜悲伤。韩剧还关注更多人的内心世界,父辈和奶奶辈的对话也时有出现,人人性格各异却有十足个性。演员表演细腻而轻松,对白幽默,感情含蓄深沉。 这样的韩剧也比较适合一家三代同乐的家庭化观赏特征,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结构是由漫长的农耕经济决定的,是延续了最长历史时期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和细胞的社会构造方式。它一直没有生长出西方那种大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以纯粹个体直接参与社会的构造关系,既使在当今已经起步的市场经济时代真正的个体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家庭关系和家族观念在中国文化观念的发展中一直具有核心性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中国人包括儒家文化历来注重家的稳定与和谐。中国人对于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也首先是家庭的完整与美满。就如同全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应景式的欢度春节的电视节目,它实际上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被生长和固定成一种仪式。电视剧家庭化的“小众”观赏特征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必须考虑到“家庭立场和家庭视角”。具体说就是在思想文化观念上要与传统相吻合,或者相契合;艺术形式上体现大众化、通俗化与艺术风格上符合民族化特征的中合、平和、温和。总之,就是强调艺术整体上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相比韩剧近乎全民皆兵似的热潮,国产电视的受众面就显得窄小了许多。 当然韩剧并非十全十美,还有很多硬伤,如剧情太过模式化,许多韩剧也十分催泪,剧中女主角和男主角经过千辛万苦在一起后,编剧再费尽心机地让祸从天降,赚取人们眼泪。还有,不少韩剧的台词也十分“琼瑶化”,此外,韩剧过分拖沓,动辄200多集,让人长吁短叹,往往一集已经结束了,剧情还丝毫未见长进,说韩剧的配乐不错也是相对的,与日剧相比,韩剧的配乐算不上经典。尽管硬伤尤在,韩剧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输出电视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近些年来韩剧成为出口大户,占据了国内电视半壁江山的现象,的确值得中国电视人反思。《看了又看》170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80集、《明成皇后》132集,《人鱼小姐》据说有190集。长篇电视剧最考验观众的耐心,但这些韩剧剧集长却后劲十足,让观众欲罢不能。韩国电视剧能打动中国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上与中国观众找到了共鸣,相比西方电视剧,韩剧很东方,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韩剧具有完全东方式的谅解、宽容精神以及惟美的情调,体现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如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朋友之间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对家庭亲情要珍惜。这些都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韩国影视剧是以韩国人为首要对象拍摄制作, 其次博得亚洲人的共鸣, 这里包含的方向就是应该以韩国人自身的具体问题为基础,扩大到亚洲人的普遍问题,全人类的普遍问题, 经确立的普遍性能够广泛地引起共鸣, 也难得地使观众成为参与者,从而开创出开放的文化氛围。韩国的大众文化并不是通向西欧文化的桥梁,其自身才是目的地。 这种目的地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透过韩国的大众文化这面镜子去寻找的自身的文化。3、“深层控制”理论透视韩国影视产业的媒介生态 所谓“媒介生态环境”就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其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讲,任何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式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最为突出。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曾表示:十九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纪是以经济,到二十一世纪是以文化建构新时代的时候。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韩剧的高质量制作水准。在当今电视“内容为王”的时代,韩剧凭借高品质高质量迅速打开了的海内外市场。前面数据已是明证在此不必赘文。 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则不容乐观。据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 中指出: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万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规划会上,有关部门透露,2004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人民币,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历史剧和古装剧。据《环球》刊发的《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困惑》一文中,列举了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电视剧为何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做了三点分析:第一,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各种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第二,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的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三。海外推广力度不够。而文化评论家、《北京日报》文体部主任记者彭俐则从电视剧创作本身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早在2002年他就公开发表论文,呼吁中国电视剧要树立全球意识。中国电视剧当前的市场环境还相当孱弱,一些政经“瓶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味要求走出去,从某总意义上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政策使电视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新世纪伊始,国家广电总局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出台了港台剧退出黄金档的规定,这一措施使国内电视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在调整期内,有利的政策可能是促进国产电视剧制作单位进一步抓好电视剧生产的动力,也可能滋生“惟我独尊”、“奇货可居”的惰性,甚至可能使假国产和买壳入市的现象再度浮起。二、社会文化转型使国产电视剧生产面对新的消费环境,近年来通俗影视剧的兴起是影视艺术的大众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这一类节目的崛起并占据主流无疑表征了观众娱乐需求的增长以及转向平民化、市井化的文化消费趋向。三、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现实性课题。对于国产电视剧来说,当前最具可行性的市场是华语区,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相似性。如果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中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文化的精髓,并掌握华语区大众文化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表示,电视剧要走出去,关键是要提高电视质量,避免制作上的粗制滥造;还应当建立常年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在为内地电视制作公司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能向海外购买电视剧的机构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除此以外,观念转变也很重要,我们的所谓文化交流更多的打扮好了给人看,但这并不是文化交流,不是呈现只是展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动文化交流实不可取,既便是以文化的方式推动交流也可能使预期目的流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市场的手段,适应市场需求,也制造市场需求。所以电视剧走出去,应该在观念上弱化行政诉求,而更多地依靠市场杠杆自然而然地来完成。何况地方性电视剧对本国更有吸引力,一部电视剧在他国受欢迎是有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而我们总喜欢把偶然虔诚地当做必然来供奉着。 笔者认为中国电视剧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有要树立全球意识外,练好内功是首要的。让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剧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据最近一期《环球时报》 载文说,中国电视剧让邻国观众着迷表明中国电视剧仍有不少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更紧密的节目,在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审美价值观念的东亚、东南亚各国,中国电视剧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红楼梦》、《西游记》、《努尔哈赤》、《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就曾在香港、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播出。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凝聚着为中华文化所珍视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精神的电视剧,在亚太地区成功发行,表明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亚洲各国的深刻影响,而这些电视剧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作为全世界华人文化圈的心理共鸣点,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文化基础。但是,当流行文化和大众作为一种蓬勃生长的新的文化类型,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对传统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电视剧也要求传统文化得到现实的言说。特别是在电视竞争激烈跨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争取华语电视的话语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在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世界里发出强音,是每一个电视人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等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不渗透当代生活、当代意识对传统的反思和大众文化的轻松通俗,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有力尝试,从而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成功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一方需要走出去,借鉴新鲜模式和表达手段,营造更加宽松的媒介生态;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保持中国电视剧本身的叙事机制与民族叙事审美传统从而找到中西文化的契合点、兴奋点以及西方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借鉴与反思 “韩流”涌动不仅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继汽车之后赚取外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推动了国际间的友好交往。韩剧热播连锁引发的文化放大效应,也给中国的观众和影视从业者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韩流”涌动的强大后劲源自以下几方面因素的支持 (1)选材贴切:韩国电视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所表现的生活状态,或者轻松幽默,或者焦虑伤感,但是都真实而亲切,使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在自己的身边。 (2)制作精良:韩剧制作质量比较精良,目前名列亚洲电视传媒之首。许多优秀的电视剧都是按照电影的技术要求精雕细琢而成。韩剧力求诗化的画面风格,像薄雨、雪原、浓雾、湖滨、村庄、枫林等,自然的美在镜头中得到了精致的呈现,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而音乐旋律也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转换,音画相配,与剧中人物的情感遭遇形成了完美的共振,在音乐合成方面表现出精准的技术。 (3)生产模式灵活:韩国电视连续剧《蓝色生死恋》和《冬季恋歌》的导演尹锡湖在介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时曾说:“韩国电视剧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艺术作品,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尹锡湖对韩国目前的电视剧生产环境相当满意,他认为现在从事电视剧生产的所有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大都受过专业教育,对工作十分敬业。韩剧在后期制作上追求尽善尽美,完全按照电影镜头的标准精雕细琢,使每个镜头都充满美感。正是整个行业人员在每个环节上的共同努力,才使得韩剧在亚洲久盛不衰。韩剧在制作方式上有别于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中国电视剧需要编剧先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要把这个故事编写成剧本,最后导演与编剧对剧本进行完善之后,才进入拍摄阶段。而韩国电视剧不是这样。韩剧在制作之初,并不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也不知道将拍摄多少集,更不知道人物的命运将是怎样的。它是在拍摄过程中,在观众反馈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如在韩国播出两个多月的SBS电视剧《爱在哈佛》,在进入完结篇时,在众多fans的极力争取下,剧组居然更改了事先预定的结局:金泰熙在《爱在哈佛》中免于一死,并且与金来沅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礼堂。

东亚三国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吗?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以前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现在日韩学习西方不学中国,将来中国会建立不同于西方的新东方文化,日韩到时候会给自己找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