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研究浙江省茶叶出口论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05 06:12:09

研究浙江省茶叶出口论文的方法

第一篇 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859年,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此 后,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使得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连锁经营已 成为全球流通业的主流。由于中国连锁经营的时间比较短,在经营管理各方面还不成熟,即使经过近些年的培养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很多连锁卖场管理水平往往落后于竞争水平的要求,短命 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情形,很难做成“百年老店”。这些都是国内连锁经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连锁经营是通过无限复制,从而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性和管理的高效率的。而事实上,尽管现在很多卖场提供的产品质量相同、功能完备,员工素质也一样,价格也相差无几,可表现往往有很大不同,卖场的氛围、服务水平、经营业绩上更是参差不齐。在面对国外零售巨头不断抢滩中国,蚕食鲸吞市场的情况下,经营者们看着自己不佳的卖场业绩与停留在低水平的卖场管理,更是感觉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他们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却又往往是手足无措,而倍感困惑。目前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赢利能力“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利润》一书的作者.巴纳姆先生无疑给了所有企业的经营者一句关乎企业生命的忠告。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市场格局的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少利润的巨大压力,价格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整个商业社会已基本进入微利时代。 国内众多连锁企业竞 相开店、抢占市场,形势看似一片大好,而事实上,很多连锁卖场赢利举步维艰。以中国连锁家电市场为例,如果除去被广大厂家深恶痛绝的进场费等相关费用外,很多连锁卖场盈利基本为零,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卖场的赢利能力令人担忧。在开店规模与开店数量都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提高单店盈利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理想中的状况应该是持续的赢利能力。虽然连锁卖场可以利用隐性盈利(如进厂费等)一定程度的来弥补单店盈利,但是,这种所谓的中国特色盈利模式生命力很受质疑,单店赢利能力的提升是连锁企业不可能回避的问题。2.营销力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产品的生产已基本不成问题,顾客已成了稀缺资源,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和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商家卖难问题突显。卖场营业额的持续提升,销售规模的不断壮大,一直以来都是店面管理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从生产与流通的角度来讲,流通效率已远远落后于生产效率,如何将产品“流出去”,也就是如何将产品营销出去成为了最受经营管理者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在买方市场下,如何持续提升卖场的营销力,解决卖难问题,尽快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地一跃”,实现资本的顺利流通,甚至成为了企业家们“梦话里”的主题。顾客主权空前壮大,越来越像“上帝”,问多买少;营业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拦截,拦截技能停滞不前,成为了众多企业重点解决的课题,可结果往往是难尽人意,缺乏“一劳永逸”的宝典,营销力如何进行持续提升呢?成为了众多连锁卖场“心中的痛”。3.服务一致性复制,是连锁经营思想的核心。这不但要求连锁卖场之间的服务保持一致性,也要求连锁卖场内部的服务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它对于维护卖场的统一性至关重要。连锁企业越做越大,卖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大的卖场动辄就是数千平米,员工数百人之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运营标准的一致性越来越差,规模却不见效益。如何让每一位员工的心都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行为表现上都能体现出本企业独特的文化,并将其传导给消费者?这也许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破的瓶颈随着连锁卖场的膨胀日益明显,服务的复制往往是有形无神,甚而形神全无。4.卖场卖相卖场卖相是吸引顾客眼球的直接要素,是塑造店面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实现商品销售的作用异常显著。卖场商品陈列管理、环境管理是构成卖场卖相管理的重要支柱。店面卖相是无声的导购员。因此,如何对连锁卖场卖相进行科学设计与维护,如何对卖场的规划布局、卫生、商品的陈列进行管理都很重要。5.员工激励任何人都不喜欢每天单调重复的工作,如果卖场员工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机器一样,长期地面对单调重复的工作,他们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恶情绪和倦怠心理,从而员工积极性降低、店面气氛沉闷,顾客服务打折,从而严重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卖场销量。同时,面对微利时代,连锁企业为节省成本,各商家的人员编制不断紧缩,尤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在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人们购买需求旺盛,人流成倍增加,这为服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接待顾客的次数和劳动强度,也难免让服务人员顾此失彼,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如何打造职业的店面队伍,对店面员工进行激励,使他们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让其快乐工作、享受工作、乐于工作;如何让我们的营业人员在某一工 作重复了无数遍之后,仍能精神饱满,激情澎湃,而非被动执行;如何让营业团队快乐执行,提升战斗力;如何让营业员全力以赴快乐工作,而非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零售业竞争日益惨烈,微利时代的现代商业社会,恶劣的价格战只能造成两败俱伤,而无益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有特色的产 品和服务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从而服务制胜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可。因此,以上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最终都主要落在一个方面,那就是连锁卖场的服务运营。当喧嚣已静,泡沫渐渐散去时,以传统低成本优势获利的连锁卖场如何迎接 新竞争环境下的挑战,如何通过更好的服务运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赢利,如何将“持续赢利的服务运营”可以复制,将会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篇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换旧的制度。按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社会制度就是上层建筑或生产关系的体现,之所以对其进行改革是它以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政治创新即新的生产方式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在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日益强烈,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能够维持已经革新的经济制度体系管辖之下的巨大生产力继续迅猛发展,它就必须响应日益迫切的调整新的生产方式之下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要求,政治制度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政治制度变革在很多时候可以滞后于经济变革,但更多时候也需要同时发生,在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变革更是先于科技术变革和经济制度变革,革命在一夜之间打破旧的政治体制,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打开光辉道路。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文人思想家最初发出的“认识世界”的一声弱不可闻的呐喊,随着其思想的广泛传播,最终却酿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改造世界”的庞大运动,科技因此而发扬,经济因此而强盛,政治因此而进步,社会因此而全面革新。一旦经济、政治制度创新得到实现,整个社会的主干结构也就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一整套新的社会制度甚至一个崭新的新型人类社会由此而顺利诞生。又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生产力一旦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将决定所有上层建筑变成什么样子,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生产力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一切的思想、科技、经济、政治变革,最终将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改造成前人不可想象的样子。而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如果它仍然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那么它将全方位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新生的生产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如果社会制度体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那么它一方面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迟早会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这样的规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是先进行了社会革命还是政治革命或是科技革命,虽然在先后次序上会有所差异,但其内在实质不会改变:所有重大发展必须首先以思想革命或创新为基础,然后以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科技创新的依托,接着配合以支持科技创新迸出出来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合适的微观、宏观经济制度,又配合以保障经济制度执行的政治制度创新,最后全面创新原有社会制度体系,创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新社会。所有创新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发现、发掘、发扬、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凡是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就是先进的变革,凡是束缚甚至阻碍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则必定是落后的,无论它是思想、科技、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艺术。既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社会创新五大连续创新是一个大国成功崛起的内在基因,那么,培育这些成功基因的方法就是造就一个大国的方法。重视教育、开放的态度和政策、言论和研究的自由及支持机构,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上的相应法规。企业、政党、甚至个人要成就百年伟大事业,其基本规律与上述国家战略原理相同。企业一旦推动了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它的生命力迟早将悲伤结束。 仅供参考!~~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浙江大学茶学系 汤一 刘祖生 杭州310029)摘 要 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全国茶叶出口和全省茶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浙江茶叶出口之特点及发展态势,并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关 键 词 浙江;茶叶出口;绿色壁垒;贸易条件;产品结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一8921(2003)03-155一04 一、当前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浙江茶叶出口量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浙江现与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日本、欧盟等约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2002年全省共出口茶叶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 4% ;出口创汇总额 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 写.其中,绿茶出口创汇 万美元,占全国绿茶出口总值的64. 12%。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量值占全国茶叶出口之比重如表1. 由表 1可 知,浙江茶叶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6年至2002年七年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创汇额均翻一番以上,茶叶出口创汇占全国份额呈稳步提高之势,由1996年时的21. 91%增加到2002年的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领先优势,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作为浙江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茶叶的比较优势明显。由于浙江省农村生产要素结构表现为人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应该优先发展,而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的广种薄收的农作物应受到一定限制川。茶园大都辟在山坡上,对耕地占用少;茶叶采摘、加工等环节需投人大量人力资源。这说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符合浙江省的比较利益。目前,茶叶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 写,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茶叶在浙江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杭州海关统计,1998年茶叶出口创汇8743万美元,在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的排序中列第三位,仅次于水海产品和蔬菜,目前这三种产品仍然分列前三位。 市场化的出口经营机制逐步形成,出口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浙江成为单列口岸以来,茶叶出口自主权不断扩大。1993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放权,大大调动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省从事茶叶出口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省内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有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二卜家左右。此 外 ,浙 江出口茶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茶厂自营出口、代理制、补偿贸易等近年来,浙江茶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乌兹别克斯坦等低档绿茶市场、日本蒸青茶市场等,使浙江茶叶出口量节节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绿茶所占的出口比重越来越高.出口茶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出口量最人的茶叶产品。与全国其它产茶省相比,浙江所产绿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齐全优势尤为明显,当前国际市场上一半左右的绿茶来自于浙江省的出口。由表艺可知,1996年以来,浙江省出口茶之茶类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绿茶出口比重占90%左右,共次是花茶,约占6%,而红茶和其它茶类出I=I量很小。由于 当前 绿茶出口的比重已很高,不同茶类之间的结构调整已缺乏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积极开发新的绿茶品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8。年代末期在浙江省率先起步的蒸青茶,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珠茶、眉茶等传统绿茶产品在西北非市场供过于求所带来的市场压力此外,出口企业还不断调整优化绿茶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l. 5 出口的交易渠道有所拓宽,但主销市场依然集中在西北非。浙江茶叶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以绿茶为例,西北非占50%以上,其次是亚洲和欧洲,2000年对欧盟之出口尚占900左右之份额,由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这一比重已大大降低。以进口国别而论,当前浙江绿茶最大的上销市场在摩洛哥,占出口总额的 ,其次是日本,占 9写 由出口茶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加工拼配基地和出口集散地。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名优茶在浙江茶业经济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名优茶的大量采制,导致供应出口的毛茶原料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浙江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拓宽毛茶进货渠道。据调查,目前,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调人高档毛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由于前期名茶加工数量较少,故毛茶嫩度与内质均较本地茶好。毛茶供销渠道的调整,促进了浙江与全国其它茶区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浙江省作为我国出口绿茶加工、拼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正逐步得到确立。二、 面临的挑战2. 1 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I)标准以来.“绿色壁垒至,已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川。由于浙江以销绿茶为主,对欧盟出口之比}p相对较小,与经营红茶为主的广东、广西等口岸相比,情况要好一些,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2002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仅有0. 22万吨,400万美元,分别比F年同期下降40. 9%和33. 5肠。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日本就通过对进口绿茶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检查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受此影响,蒸青茶出口出现很大困难['). 2002年,浙江对日本出口绿茶(主要是蒸青茶)仅7886. 2吨,比上年减少 出口经营秩序涅乱,贸易条件恶化。当前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出日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问题。90年代以前,茶叶出11由国家垄断或统一联合经营,各口岸一致对外,使绿茶的国际价格基本为我所控制,其利润率较高。外贸体制实行改革后,我国茶叶出口由垄断性经营转为开放性经营,虽然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出日茶叶的积极性,但出口配套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低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口经营秩序的混乱。同时,由于国际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进口商便可通过多点订货杀价,从中渔利。贸易条件的恶化还表现在出口茶叶市场地位的降低。以前,我国绿茶的“天坛牌”等品牌,在西J匕非市场曾是家喻户晓,而目前除了“骆驼牌”等极少数几个,省内茶叶出口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品牌,即使小包装出口,也大多采用进口商的定牌包装,出口价格中的品牌附加值几乎丧失殆尽。 茶价连年下降,效益明显减少。近三年来,我省出口茶平均价持续下滑(图1),出口效益明显滑坡,省内茶叶出口企业中,有些已处在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状态。无庸讳言,除了经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质量下滑是造成茶价下跌之重要因素。由于对出口茶的感官质量缺乏统一的实物标准样之约束,文字标准往往流于形式,使各出口企业在产品牌号、等级设置上拥有较大“自主权”,质检部门很难按统一尺度对出口茶质量严格把关,水货冲击的现象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而且,价格的一降再降,往往迫使出口企业通过减少生产上的投人来降低成本,从而造成低质低价之恶性循环。此种状况,与当前茶业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要求有着较大反差。三、几点思考3. 1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问题。与其它农业部门一样,茶叶属于弱质行业,这是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普遍具有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使得其生产经营活动带有极强时效性,生产者很难通过“待价而沽”而得到利益上的保护,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就容易导致恐慌性的亏本甩卖,市场风险较大。出 口茶 与 内销茶相比,这种弱质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因出口茶大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出口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产量和花色等级构成。此外,随着国内茶叶需求趋于高档化,传统的大路货产品早已失去国内市场,出口茶厂是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一旦形成库存积压,就难以通过“出口转内销”加以消化。我国出口茶花色品种多,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出口的总体规模,但对贸易条件的改善,未必有利。以浙江出口的绿茶为例,珠茶、蒸青茶等花色品种,在初制环节就已定型,不能改制,其出口市场又有很大局限性,珠茶销日本不对路,而蒸青茶也进不了西北非市场。因此,就某一种特定的出口品种而言,其主销市场较为狭窄,市场适应性不强,一旦市场需求不足,恶性竞争、削价竞销的现象就较难避免。由此可见 ,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是改善出口茶贸易条件之重要途径。较为可行的措施有:其一,扩大名优茶出口,促进茶叶外销和内销市场之接轨;其二,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加工深度,开发更多的象茶多酚、速溶茶之类的能广泛地适应世界各地消费偏好的产品,通过传统茶与新一代茶制品的多元化组合,提高产品结构的弹性,使茶叶出口具有更多的按国际市场需求灵活调控之余地。当然 ,改 善贸易条件也可以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按国外农业支持体系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出口茶风险担保制度。一旦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市场价大幅下跌,行业协会或其它相关组织对因库存积压遭受损失的茶叶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防范恐慌性杀跌现象,稳定市场秩序。 关于完善茶叶出口部门的产业组织结构问题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浙江省也不例外。当前茶叶出口企业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提供加工原料的为数众多的家庭生产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按目前茶叶生产链源头环节之小农经营方式,茶鲜叶中的“农残”含量很难有效监控。一旦因卫生质量不合格遭到退货,难以追究“污染责任”,出口公司承担全部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其二,出口公司削价竞销之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只得对茶叶加工厂压价,而加工厂又对茶农压价。作为小生产主体,茶农既无获得价格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无需承担出口茶农残超标的责任,这种责、权、利关系严重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降低生产经营效率。由此可 见 ,提高茶叶基层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其意义十分深远。浙江省的茶叶产业化试点对于跨越“绿色壁垒”已经初显成效,省内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程质量监控,在2002年上半年全省对欧盟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该公司向欧盟出口绿茶1166吨,仅比上年同期减少 关于进一步完善出口茶叶交易制度问题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之恶化,与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的不尽合理有着一定关系。目前 ,肯 尼亚、斯里兰卡等以拍卖方式出口的红碎茶生产国,在出口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总体保持坚挺,且明显高于我国。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交易方式可能是重要原因。与我国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单纯合同订购方式相比,拍卖交易有其固有的优点。其一,作为公平交易的平台,拍卖市场没有进人壁垒,国外中小客商都可参与交易。对出口企业而言,因交易渠道被一些国外大公司垄断所造成的价格上任人摆布的现象,就可得到较好的避免;其二,拍卖市场信息公开,具有价格导向功能,可较好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杀价”行为;其三,拍卖市场的起拍价这一操作工具,能为出口产品提供最低的价格保护。上述几点,几乎都触及到当前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机制之症结。由此 可 见 ,建立合同订购和拍卖相结合的“双轨制”出口交易制度,这是改善我国出口茶贸易条件的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径。浙江省作为全国茶叶出口的龙头,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展茶叶拍卖市场的试点工作。只有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茶叶出口交易制度,并在全国作出示范。参考文献1 卫龙宝.中国加人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浙江省茶叶 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论文集,2001:54^5 72 陈宗愁等.加人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茶叶科学,20 02 ,2 2(1):1 63 屠水根.浅谈余杭燕青茶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 02 . 4:18^ 20

浙江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研究论文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障碍及前景分析 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11. 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14.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15.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6. 宝洁公司CRM的经验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17.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业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CEPA中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问题研究 21. 几年来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注入变化分析 22. 国际市场促销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中的应 23. 入世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性调整及思考 24. 浅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国际化以李宁体育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26. 论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游品牌打造 27.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28. 电信业领域中外企业竞争的分析以中国移动与联通时科 29. 东北一些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30. 索尼品牌在中国大陆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31.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浅论国际家电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及企业对策 33. 海尔品牌国际化塑造分析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 35. 浅析连锁便利店的电子商务化 36. 丰城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7. 由海尔浅析全球营销本土化对策 38.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策略以eNeT硅谷动力网上商城 3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40. 浅谈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41.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4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44. 关于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 45.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6. 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问题探讨 47. 将深圳市保税区建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48. 浅析格兰仕国际化经营问题 49.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50. 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5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SWOT分析 5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3. SA8000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及应对 54.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5.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6. 出口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7. 广西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8. 对外资银行放宽管制后中资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59.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及对策 60. 入世后中美版权纠纷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文化障碍及策略选择 62. 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3. 影响我国EKC的外贸与环境政策分析 64. 论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在突破绿色壁垒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资银行总部的优势分析 66. 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江西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7. 论中澳FTA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68. 粤港两地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9. 江西大岭山风力发电实施CDM战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尔玛提高顾客满意度经营手法调研分析 71. 企业对外经营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72. 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73.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分析 74.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支持政策体系及启示 75. 南昌市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条件分析 76. 江西有机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进一步发展对策 77. 著名鞋类企业塑造国际品牌的路径及启示 78.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软件外包贸易的主要障碍点与竞争力提升 80.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国际港口服务发展调研分析 82.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83.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84. 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保护调研分析 85. 浅析国际保理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86. 对加快台州加工贸易发展的思考 87.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的思考 88. 信用证下进口押汇风险管理 89. 浅谈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9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绿色浪潮下的江西省农产品出路问题探析 92.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海关管理改革 93. 从广交会看品牌发展策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94. UCP600与UCP500的区别简析 95. 浅谈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 96.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7. 信用证欺诈和欺诈例外原则的权衡研究 98. WTO体制下的透明度原则新探 99.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101. 跨国汽车企业进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冲击 102. 论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103. 宁夏吸引外资环境优劣势分析与对策 10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0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趋势与对策研究 10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对外直接投资与TCL集团的竞争力分析 108. 浅析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09. 中式餐饮业国际化发展的定价分析 110.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的思考 111. 南纺国际贸易公司竞争力分析 11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纺织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 113. 我国汽车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4. 企业业务外包初析——以IT产业为例 115. 关于入境旅游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6. 论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及完善对策 117. 广东省绿色食品竞争力分析 118. 关于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120. 江铃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22. 对国际贸易核心理论的新思考 123. 入世后外资进入对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24. 石油行业外贸依存度与我国A股市场的关联分析 125. 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 126. 对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的思考 127.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128.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 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利益和代价分析 130. 对赣州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网站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132. 中国政府网站的顾客满意度评估研究 133. 基于外部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4. 基于DEA的政府网站相对绩效评价研究 135. 对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13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37. 电子政务协同环境下的角色网络扩展模型研究 1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探析与应用 139.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探析 140. 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教育的发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1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分析 143. 中部地区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144.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145. B2C电子商务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研究 146. 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147. 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148. 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探析 149.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 150. 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151.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整合应用研究 15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融氏企业CRM应用探析 15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54.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8. 浅析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 159. 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策略探讨 160. FDI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161.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162.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163. 电子垃圾引起的欧盟“双绿指令”问题的分析 164. 浅析承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前景和对策 165. 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结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 奇瑞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167.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169.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 170.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171. 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影响 172.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 173. 联想、宏基国际化经营策略比较 174. 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江西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175.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 176. 人力资本在江西省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177. 广东出口税的蜕变与应对分析 178. 铁矿石与石油卖方垄断策略之比较 179. 自主品牌轿车国际化经营中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奇瑞为例 180. 我国财务类软件出口统计问题分析 18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182.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 183. 海尔和长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之比较 184.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 185. 中美纺织品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186. 联想、惠普国际并购策略之比较 187. FDI对厦门市出口贸易的影响 18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189.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0. 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争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国快餐业与肯德基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192. 浅析老北京火锅特许经营对策 193. 当前中国纺织业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194. 江铃轻型商用车寻找国际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型分析 19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6. 我国企业外贸出口中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197.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98. 优腾电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199.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02.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策略及趋势分析 20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江西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204. 透析对手心理变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研究 205.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06. 谈判者的二元人格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0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研究 208.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210.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激化的预防与解决 211. 民营资本投资电视业的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212. 商务谈判活动中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 213. 从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 214. 论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15. 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 2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态度 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对策 219.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221. 浅析中日合作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冲突 22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223. B2B外贸平台在宁波外贸中的应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228. 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应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30. 探析西部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发展 231. 浙江纺织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232. 浅谈温州鞋业出口如何应对反倾销 233. 山东蔬菜出口如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 234.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35.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 236. 江西茶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 237.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238. 动物福利对山东省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39. 双绿指令下福建家电的生存与发展 240.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241.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242. CEPA背景下粤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 243. 江西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探析 244.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247.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248.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49.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对策 250. 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人才本土化策略与启示 251.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与策略 25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53.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 254. 从盛大的成功看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255. 探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引导和利用 256. 跨国公司在苏锡常地区的技术溢出问题探析 257. 从某些外企的“明亏实盈”看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258.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259.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60. 浅析江西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61. 关于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商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 262. 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启示思考如何强化在华跨国 263.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与西部汽车业的发展 2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 265.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 266.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67.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68. 欧美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启示 269. 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及其影响探析 270. 从宝洁看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7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 272. 论电子商务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冲击 273. 从文化角度探析犹太人商业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 276. 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77. 博客网络版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78.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分析 279. 基于电子邮件的病毒式营销分析 280. 德国安联保险电子商务方案研究 281. 虚拟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 282.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国电子客票分销渠道分析 284. 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析 285. C2C模式下网店的推广策略研究 286. 火灾免责:中粮公司葵花籽饼案的处理及启示 287. 论反倾销法的“均衡调节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浅析预借、倒签提单行为及其风险防范 289.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现象 290. 论国际商事争议的网上仲裁 291.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探析 292. 从苹果汁案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应对 293. 浅析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的关系 294.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296. 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97. 浅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纺织业特别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299. 跨国公司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0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3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问题初探 302. 21世纪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03.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304. 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0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 306. FDI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307. 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308. 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 309. 我国 商业银行 电子银行 业务安全 问题浅析 310. 网上购物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 311. 网络购物的当前发展状况 312. 网络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的途径 314. 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315.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研究 316. 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分析 317. 基于ASP网上商站的建设 318. 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319. 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20. 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调查报告 321.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 322. 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323. 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 324.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325. 电子商务时代安全的保护伞 326.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27. 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328. 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联网采购 3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炒股利与弊 331. 试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其未来变动趋势 332. 浅谈08奥运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333. 从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334. 对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单的流程设计与分析 335. 信用证欺诈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浅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37.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应对策略 338. 欧盟CAP的挑战及其前景 339.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340. 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善 341. 温州民营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344. 我国积极参与初级形状塑料国际定价问题研究 345.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探讨 346. 绿色壁垒对台州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 江西藤艺家具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营销策划书 348. 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349.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 350. 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351. 论信用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35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353. 江西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4. 贵州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5. 马士基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启示 356.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35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探析 358. 中国彩电行业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契机分析 359. FDI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0. 论电子签名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61. 海尔电子商务的成功及启示 362. 试析我国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3.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 364. 论微软案中的网络经济现象 365. BTOC电子商务模式在房地产中介的应用 366. 浅析华夏网络传媒B2C平台模式 367. 浅析我国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368.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初探 369.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370.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探析 371. 论搜索引擎商务模式的发展 372. 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术在国美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374. VPN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析 37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378. 基于Web架构的试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379. 论B2B商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38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1. 论加密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82. 在线论文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3. 网络游戏中的财产纠纷问题探析 384. 贵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385. 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析 386. 论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87.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9. 浅谈后配额时代珠江三角洲纺织品贸易发展 390.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1.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9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93.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394.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初探 395. 绿色技术标准壁垒与湖南省茶叶出口 396.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397. 论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 398. 湖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 399.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400. 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问题探析

摘要:浙江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浙江茶叶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贸易中遭遇的主要绿色壁垒入手,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茶叶出口绿色壁垒对策 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等,浙江省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49万亩,茶叶总产量万吨,总产值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和。其中名优茶产量万吨,产值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和,均创浙江茶叶历史最高水平。茶业已成为浙江省最具优势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全省山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我国茶叶出口屡创历史新高做出了贡献。 一、浙江茶叶产业发展、茶叶出口现状 (一)茶叶出口量稳步增长、价格有较大幅度回升 据浙江检验检疫局统计,2000年全省茶叶出口万吨,出口创汇亿美元,2007年分别达到万吨和亿美元,平均增长和。与此相对应的,茶叶的出口价格出现了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2001年开始,出口价格持续下跌,2002年跌到了美元/吨。从2003年开始,出口价格开始上升,2007年茶叶出口价格达到美元/吨,远远超过2000年的价格水平。 (二)出口茶叶质量显著提高 为切实提高茶叶质量,增加出口竞争力,浙江实施了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工程,编制了无公害茶和有机茶10年发展规划,制定了《无公害茶叶》(DB33/290 3-2000)和《有机茶》(DB33/)省地方标准,建立了无公害茶与有机茶基地,无公害茶与有机茶快速发展,出口茶叶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浙江已创建开化、安吉两个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新昌、淳安、开化等36个省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全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万公顷,有64个茶叶基地通过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11只茶叶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省141家企业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颁证,颁证茶园面积万亩,年产量近1万吨,约占全国有机茶总量的50%左右。根据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资料,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浙江送检与抽检的1500多批次茶叶中,农残、重金属等巨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8%,出口茶叶的卫生安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市场有所扩大,跨国经营开始起步 浙江已与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是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阿富汗、日本、欧盟等和香港地区,主要出口茶类有珠茶、眉茶、蒸青茶和名优茶等。其中,高档眉茶出口主要集中在西非和摩洛哥市场,中档眉茶出口中亚市场,茶片出口美国和尼日利亚市场;珠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市场(传统大额贸易和各档定牌包装茶叶),中档珠茶主要出口中亚市场及独联体等国家,珠茶出口以客户定牌小包装为主;蒸青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小部分销往欧盟;龙井茶销往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等;红茶主要出口到美国;花茶主要出口到俄罗斯。近年来,有机茶出口逐年增加,进入欧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2005年已达到5000多吨。同时,浙江省部分茶叶企业已开始在国外开办茶叶分厂或经营公司,为中国茶的自有品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浙江茶叶出口贸易中遭遇的主要绿色壁垒 欧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欧盟的准入标准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是属于最严格的,欧盟指令中涉及到茶叶指令共有13项,这13项指令涉及到的内容都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指令。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实施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受限农药品种从6种增加到108种,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标准提高100倍以上。许多标准采用分析仪器检测低限lod作为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此外,针对我国常用农药也规定得很严格。如2000年6月22日发布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0/42/EC将氰戊菊酯最新欧盟限量提高到,远远高于我国的,这是导致我国茶叶的氰戊菊酯超标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也造成了我国出口欧盟茶叶的首次剧跌。2002年12月16日颁布的新标准中将乐果由变为,是我国指标的两倍,同时还新增加了农药生产中使用的增效剂。2005年8月1日,欧盟又颁布了新标准,新标准茶叶农残的检验项目从原先的193项增加到210项,茶叶中硫丹的限量从原来的30mg/kg改为,这一新的壁垒相当于“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到目前为止,对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了118项最高限量规定,加上欧盟各成员国,如西班牙、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还分别有自己本国的农残执行标准,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西班牙等国自2001年开始,在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严格检测措施的同时,并将农残超过限量规定的案例列入了欧盟委员会食品快速预警系统予以了通报。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欧盟市场是制胜高地,欧洲很早就从东方大量进口茶叶,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由于欧盟设置的苛刻标准,不仅使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逐年减少,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浙江出口欧盟茶叶2001年比2000年减少60%,2002年又比2001年减少了。 日本是我国第二大茶叶出口市场,同样也是浙江绿茶、乌龙茶的主销市场。2004年浙江对日本出口茶叶万吨,出口额为2760万美元。对浙江茶叶出口而言,日本市场较为重要。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对无糖无热量的茶叶饮料需求会继续增长,但对茶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几年来,日本也明显增加了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检测项目达142项,与欧盟标准比较,不仅量多,有的指标还严于欧盟。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还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并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此项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2007年头5个月,浙江对日本出口茶叶万吨,同比降幅达到了26%。 三、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 (一)茶叶出口增幅递减 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 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而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残检测,检测项目达77项之多。作为占我国茶叶出口量一半左右的浙江省也因此逐步失去欧盟和日本市场。2002年,对欧盟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降为,仅有万吨、金额4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和。而同期,对日本出口茶叶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口所占比重由2001的降为,约为万吨、金额2000万美元,分别下降和。2007年4月19日,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茶叶农药残留的新标准,对同年2月26日欧盟颁布的指令进行了大量更改,涉及的项目共有227项,其中207项的限量为目前仪器能够监测到的最低标准。该标准再次提高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门槛。2007年4~7月,浙江对日本和欧盟分别出口茶叶3260吨和2203吨,比2007年前三个月分别下降和。 (二)增加茶叶生产成本 为达到欧盟等茶叶进口国的农残及安全、卫生标准,我国茶叶生产主体和出口企业不得不改进有关茶叶生产、加工环境,增加卫生质量的检测、认证和签证等费用,使得出口茶日益上涨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要达到欧美准入标准,茶叶从采摘、拼配、加工、包装到储运每批次需要检测农残指标数至少在43个以上,微生物和有害金属检测指标在13个以上,整个过程每个批次茶叶的检测费用高达33600元。企业为方便检测和自查,一般需引进德国检测设备,每台7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各样的大量消耗的检测制剂的费用。除了检测成本外,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从事绿色出口的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鼓励措施却还是空白。 (三)改变茶叶出口的地理方向 欧盟、美、日等一直是浙江茶叶的重要出口市场。2006年以来,日本实施了食品中含有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限定标准的“肯定列表制度”;2007年,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欧盟及德国茶叶新农药残留标准,增加了啶虫咪等10个农残项目并更新了其他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这让浙江茶叶出口欧洲更加有难度,相对非洲来说,市场比较容易开发。2006年以来,浙江茶叶开始大量“抢滩”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市场。杭州海关有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前5个月,浙江省对非洲出口茶叶万吨,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四成左右。 (四)消减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茶叶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具有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时我国茶资源丰富,对茶叶生产具有天然优势,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我国劳动力类型正开始逐步由密集型向技术型转移,茶叶生产成本就开始不断上升,而茶叶贸易中绿色壁垒进一步加大茶叶的出口成本,严重挫伤出口茶叶的能力,致使我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四、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一)实施无公害茶工程,有效控制农残问题 应研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修订和制订一套与之相接轨的卫生标准,使国内的茶叶生产有据可依,出口企业能有章可循。 (二)从源头抓好质量和安全卫生 目前,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的表面上是“绿色壁垒”,究其根源却是茶叶中的农药等有害成分残留问题。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我国茶叶出口而设的壁垒,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照国际检测标准,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的确存在着农残和卫生质量不合标准的问题。应该在企业统一组织指导下,成立茶叶工、贸一体化组织,参与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茶叶科技投入,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推广实施有机肥代替无机肥,以生物防治为主代替化学防治为主的生产过程。 (三)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品种,开拓新市场,争取更多的消费群,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方式拓展我国的茶叶出口 (四)建立茶叶绿色出口补偿机制 借鉴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方式,我们应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并用。凡用于公共设施、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用间接补贴手段予以扶持,对涉及到具体茶农和出口企业的亏损则采用同生产和出口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把补贴经费直接发到农民或企业手中。从长远看间接补贴为主要补贴形式,但近期内应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帮助茶农和企业弥补因绿色生产遭遇的损失,树立他们突破绿色壁垒的信心。

茶叶出口状况研究方法论文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浙江大学茶学系 汤一 刘祖生 杭州310029)摘 要 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全国茶叶出口和全省茶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浙江茶叶出口之特点及发展态势,并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关 键 词 浙江;茶叶出口;绿色壁垒;贸易条件;产品结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一8921(2003)03-155一04 一、当前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浙江茶叶出口量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浙江现与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日本、欧盟等约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2002年全省共出口茶叶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 4% ;出口创汇总额 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 写.其中,绿茶出口创汇 万美元,占全国绿茶出口总值的64. 12%。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量值占全国茶叶出口之比重如表1. 由表 1可 知,浙江茶叶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6年至2002年七年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创汇额均翻一番以上,茶叶出口创汇占全国份额呈稳步提高之势,由1996年时的21. 91%增加到2002年的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领先优势,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作为浙江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茶叶的比较优势明显。由于浙江省农村生产要素结构表现为人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应该优先发展,而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的广种薄收的农作物应受到一定限制川。茶园大都辟在山坡上,对耕地占用少;茶叶采摘、加工等环节需投人大量人力资源。这说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符合浙江省的比较利益。目前,茶叶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 写,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茶叶在浙江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杭州海关统计,1998年茶叶出口创汇8743万美元,在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的排序中列第三位,仅次于水海产品和蔬菜,目前这三种产品仍然分列前三位。 市场化的出口经营机制逐步形成,出口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浙江成为单列口岸以来,茶叶出口自主权不断扩大。1993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放权,大大调动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省从事茶叶出口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省内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有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二卜家左右。此 外 ,浙 江出口茶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茶厂自营出口、代理制、补偿贸易等近年来,浙江茶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乌兹别克斯坦等低档绿茶市场、日本蒸青茶市场等,使浙江茶叶出口量节节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绿茶所占的出口比重越来越高.出口茶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出口量最人的茶叶产品。与全国其它产茶省相比,浙江所产绿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齐全优势尤为明显,当前国际市场上一半左右的绿茶来自于浙江省的出口。由表艺可知,1996年以来,浙江省出口茶之茶类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绿茶出口比重占90%左右,共次是花茶,约占6%,而红茶和其它茶类出I=I量很小。由于 当前 绿茶出口的比重已很高,不同茶类之间的结构调整已缺乏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积极开发新的绿茶品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8。年代末期在浙江省率先起步的蒸青茶,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珠茶、眉茶等传统绿茶产品在西北非市场供过于求所带来的市场压力此外,出口企业还不断调整优化绿茶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l. 5 出口的交易渠道有所拓宽,但主销市场依然集中在西北非。浙江茶叶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以绿茶为例,西北非占50%以上,其次是亚洲和欧洲,2000年对欧盟之出口尚占900左右之份额,由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这一比重已大大降低。以进口国别而论,当前浙江绿茶最大的上销市场在摩洛哥,占出口总额的 ,其次是日本,占 9写 由出口茶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加工拼配基地和出口集散地。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名优茶在浙江茶业经济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名优茶的大量采制,导致供应出口的毛茶原料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浙江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拓宽毛茶进货渠道。据调查,目前,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调人高档毛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由于前期名茶加工数量较少,故毛茶嫩度与内质均较本地茶好。毛茶供销渠道的调整,促进了浙江与全国其它茶区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浙江省作为我国出口绿茶加工、拼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正逐步得到确立。二、 面临的挑战2. 1 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I)标准以来.“绿色壁垒至,已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川。由于浙江以销绿茶为主,对欧盟出口之比}p相对较小,与经营红茶为主的广东、广西等口岸相比,情况要好一些,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2002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仅有0. 22万吨,400万美元,分别比F年同期下降40. 9%和33. 5肠。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日本就通过对进口绿茶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检查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受此影响,蒸青茶出口出现很大困难['). 2002年,浙江对日本出口绿茶(主要是蒸青茶)仅7886. 2吨,比上年减少 出口经营秩序涅乱,贸易条件恶化。当前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出日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问题。90年代以前,茶叶出11由国家垄断或统一联合经营,各口岸一致对外,使绿茶的国际价格基本为我所控制,其利润率较高。外贸体制实行改革后,我国茶叶出口由垄断性经营转为开放性经营,虽然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出日茶叶的积极性,但出口配套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低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口经营秩序的混乱。同时,由于国际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进口商便可通过多点订货杀价,从中渔利。贸易条件的恶化还表现在出口茶叶市场地位的降低。以前,我国绿茶的“天坛牌”等品牌,在西J匕非市场曾是家喻户晓,而目前除了“骆驼牌”等极少数几个,省内茶叶出口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品牌,即使小包装出口,也大多采用进口商的定牌包装,出口价格中的品牌附加值几乎丧失殆尽。 茶价连年下降,效益明显减少。近三年来,我省出口茶平均价持续下滑(图1),出口效益明显滑坡,省内茶叶出口企业中,有些已处在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状态。无庸讳言,除了经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质量下滑是造成茶价下跌之重要因素。由于对出口茶的感官质量缺乏统一的实物标准样之约束,文字标准往往流于形式,使各出口企业在产品牌号、等级设置上拥有较大“自主权”,质检部门很难按统一尺度对出口茶质量严格把关,水货冲击的现象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而且,价格的一降再降,往往迫使出口企业通过减少生产上的投人来降低成本,从而造成低质低价之恶性循环。此种状况,与当前茶业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要求有着较大反差。三、几点思考3. 1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问题。与其它农业部门一样,茶叶属于弱质行业,这是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普遍具有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使得其生产经营活动带有极强时效性,生产者很难通过“待价而沽”而得到利益上的保护,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就容易导致恐慌性的亏本甩卖,市场风险较大。出 口茶 与 内销茶相比,这种弱质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因出口茶大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出口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产量和花色等级构成。此外,随着国内茶叶需求趋于高档化,传统的大路货产品早已失去国内市场,出口茶厂是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一旦形成库存积压,就难以通过“出口转内销”加以消化。我国出口茶花色品种多,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出口的总体规模,但对贸易条件的改善,未必有利。以浙江出口的绿茶为例,珠茶、蒸青茶等花色品种,在初制环节就已定型,不能改制,其出口市场又有很大局限性,珠茶销日本不对路,而蒸青茶也进不了西北非市场。因此,就某一种特定的出口品种而言,其主销市场较为狭窄,市场适应性不强,一旦市场需求不足,恶性竞争、削价竞销的现象就较难避免。由此可见 ,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是改善出口茶贸易条件之重要途径。较为可行的措施有:其一,扩大名优茶出口,促进茶叶外销和内销市场之接轨;其二,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加工深度,开发更多的象茶多酚、速溶茶之类的能广泛地适应世界各地消费偏好的产品,通过传统茶与新一代茶制品的多元化组合,提高产品结构的弹性,使茶叶出口具有更多的按国际市场需求灵活调控之余地。当然 ,改 善贸易条件也可以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按国外农业支持体系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出口茶风险担保制度。一旦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市场价大幅下跌,行业协会或其它相关组织对因库存积压遭受损失的茶叶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防范恐慌性杀跌现象,稳定市场秩序。 关于完善茶叶出口部门的产业组织结构问题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浙江省也不例外。当前茶叶出口企业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提供加工原料的为数众多的家庭生产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按目前茶叶生产链源头环节之小农经营方式,茶鲜叶中的“农残”含量很难有效监控。一旦因卫生质量不合格遭到退货,难以追究“污染责任”,出口公司承担全部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其二,出口公司削价竞销之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只得对茶叶加工厂压价,而加工厂又对茶农压价。作为小生产主体,茶农既无获得价格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无需承担出口茶农残超标的责任,这种责、权、利关系严重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降低生产经营效率。由此可 见 ,提高茶叶基层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其意义十分深远。浙江省的茶叶产业化试点对于跨越“绿色壁垒”已经初显成效,省内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程质量监控,在2002年上半年全省对欧盟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该公司向欧盟出口绿茶1166吨,仅比上年同期减少 关于进一步完善出口茶叶交易制度问题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之恶化,与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的不尽合理有着一定关系。目前 ,肯 尼亚、斯里兰卡等以拍卖方式出口的红碎茶生产国,在出口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总体保持坚挺,且明显高于我国。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交易方式可能是重要原因。与我国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单纯合同订购方式相比,拍卖交易有其固有的优点。其一,作为公平交易的平台,拍卖市场没有进人壁垒,国外中小客商都可参与交易。对出口企业而言,因交易渠道被一些国外大公司垄断所造成的价格上任人摆布的现象,就可得到较好的避免;其二,拍卖市场信息公开,具有价格导向功能,可较好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杀价”行为;其三,拍卖市场的起拍价这一操作工具,能为出口产品提供最低的价格保护。上述几点,几乎都触及到当前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机制之症结。由此 可 见 ,建立合同订购和拍卖相结合的“双轨制”出口交易制度,这是改善我国出口茶贸易条件的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径。浙江省作为全国茶叶出口的龙头,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展茶叶拍卖市场的试点工作。只有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茶叶出口交易制度,并在全国作出示范。参考文献1 卫龙宝.中国加人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浙江省茶叶 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论文集,2001:54^5 72 陈宗愁等.加人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茶叶科学,20 02 ,2 2(1):1 63 屠水根.浅谈余杭燕青茶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 02 . 4:18^ 20

zhejiang tea export trad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inking of zhejiang tea exports have been the first in the nation, the te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hejiang province, the main source of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tea farmers incom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 but also export fist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green trade flourishe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the influence of unfavorable factors such as rising cost of labor force, zhejiang tea tea export is facing some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experience method, cas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total analysis and individual analysis, 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 summariz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采纳我!

茶叶出口需要商检和植物检疫证书。

论文中国茶叶对外出口的研究

茶叶出口需要商检和植物检疫证书。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浙江大学茶学系 汤一 刘祖生 杭州310029)摘 要 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全国茶叶出口和全省茶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浙江茶叶出口之特点及发展态势,并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关 键 词 浙江;茶叶出口;绿色壁垒;贸易条件;产品结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一8921(2003)03-155一04 一、当前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浙江茶叶出口量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浙江现与摩洛哥、俄罗斯、塞内加尔、日本、欧盟等约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2002年全省共出口茶叶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 4% ;出口创汇总额 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 写.其中,绿茶出口创汇 万美元,占全国绿茶出口总值的64. 12%。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量值占全国茶叶出口之比重如表1. 由表 1可 知,浙江茶叶出口增长速度很快,1996年至2002年七年间,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创汇额均翻一番以上,茶叶出口创汇占全国份额呈稳步提高之势,由1996年时的21. 91%增加到2002年的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全国茶叶出口中的领先优势,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作为浙江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茶叶的比较优势明显。由于浙江省农村生产要素结构表现为人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应该优先发展,而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的广种薄收的农作物应受到一定限制川。茶园大都辟在山坡上,对耕地占用少;茶叶采摘、加工等环节需投人大量人力资源。这说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符合浙江省的比较利益。目前,茶叶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 写,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茶叶在浙江省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杭州海关统计,1998年茶叶出口创汇8743万美元,在全省农副产品出口比重的排序中列第三位,仅次于水海产品和蔬菜,目前这三种产品仍然分列前三位。 市场化的出口经营机制逐步形成,出口经营方式灵活多样。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浙江成为单列口岸以来,茶叶出口自主权不断扩大。1993年后外贸体制改革,出口放权,大大调动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我省从事茶叶出口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省内拥有茶叶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有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浙江华发出口茶厂等二卜家左右。此 外 ,浙 江出口茶的经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如茶厂自营出口、代理制、补偿贸易等近年来,浙江茶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乌兹别克斯坦等低档绿茶市场、日本蒸青茶市场等,使浙江茶叶出口量节节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绿茶所占的出口比重越来越高.出口茶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绿茶是我国产量最高、出口量最人的茶叶产品。与全国其它产茶省相比,浙江所产绿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品种齐全优势尤为明显,当前国际市场上一半左右的绿茶来自于浙江省的出口。由表艺可知,1996年以来,浙江省出口茶之茶类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绿茶出口比重占90%左右,共次是花茶,约占6%,而红茶和其它茶类出I=I量很小。由于 当前 绿茶出口的比重已很高,不同茶类之间的结构调整已缺乏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省积极开发新的绿茶品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8。年代末期在浙江省率先起步的蒸青茶,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珠茶、眉茶等传统绿茶产品在西北非市场供过于求所带来的市场压力此外,出口企业还不断调整优化绿茶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的整体效益。l. 5 出口的交易渠道有所拓宽,但主销市场依然集中在西北非。浙江茶叶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以绿茶为例,西北非占50%以上,其次是亚洲和欧洲,2000年对欧盟之出口尚占900左右之份额,由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这一比重已大大降低。以进口国别而论,当前浙江绿茶最大的上销市场在摩洛哥,占出口总额的 ,其次是日本,占 9写 由出口茶生产基地逐渐发展成为加工拼配基地和出口集散地。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名优茶在浙江茶业经济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名优茶的大量采制,导致供应出口的毛茶原料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浙江省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拓宽毛茶进货渠道。据调查,目前,从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调人高档毛茶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由于前期名茶加工数量较少,故毛茶嫩度与内质均较本地茶好。毛茶供销渠道的调整,促进了浙江与全国其它茶区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浙江省作为我国出口绿茶加工、拼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正逐步得到确立。二、 面临的挑战2. 1 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I)标准以来.“绿色壁垒至,已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川。由于浙江以销绿茶为主,对欧盟出口之比}p相对较小,与经营红茶为主的广东、广西等口岸相比,情况要好一些,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2002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仅有0. 22万吨,400万美元,分别比F年同期下降40. 9%和33. 5肠。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日本就通过对进口绿茶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检查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受此影响,蒸青茶出口出现很大困难['). 2002年,浙江对日本出口绿茶(主要是蒸青茶)仅7886. 2吨,比上年减少 出口经营秩序涅乱,贸易条件恶化。当前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出日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问题。90年代以前,茶叶出11由国家垄断或统一联合经营,各口岸一致对外,使绿茶的国际价格基本为我所控制,其利润率较高。外贸体制实行改革后,我国茶叶出口由垄断性经营转为开放性经营,虽然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出日茶叶的积极性,但出口配套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低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出口经营秩序的混乱。同时,由于国际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进口商便可通过多点订货杀价,从中渔利。贸易条件的恶化还表现在出口茶叶市场地位的降低。以前,我国绿茶的“天坛牌”等品牌,在西J匕非市场曾是家喻户晓,而目前除了“骆驼牌”等极少数几个,省内茶叶出口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品牌,即使小包装出口,也大多采用进口商的定牌包装,出口价格中的品牌附加值几乎丧失殆尽。 茶价连年下降,效益明显减少。近三年来,我省出口茶平均价持续下滑(图1),出口效益明显滑坡,省内茶叶出口企业中,有些已处在保本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状态。无庸讳言,除了经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质量下滑是造成茶价下跌之重要因素。由于对出口茶的感官质量缺乏统一的实物标准样之约束,文字标准往往流于形式,使各出口企业在产品牌号、等级设置上拥有较大“自主权”,质检部门很难按统一尺度对出口茶质量严格把关,水货冲击的现象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而且,价格的一降再降,往往迫使出口企业通过减少生产上的投人来降低成本,从而造成低质低价之恶性循环。此种状况,与当前茶业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要求有着较大反差。三、几点思考3. 1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问题。与其它农业部门一样,茶叶属于弱质行业,这是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产品普遍具有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使得其生产经营活动带有极强时效性,生产者很难通过“待价而沽”而得到利益上的保护,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就容易导致恐慌性的亏本甩卖,市场风险较大。出 口茶 与 内销茶相比,这种弱质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因出口茶大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出口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产量和花色等级构成。此外,随着国内茶叶需求趋于高档化,传统的大路货产品早已失去国内市场,出口茶厂是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一旦形成库存积压,就难以通过“出口转内销”加以消化。我国出口茶花色品种多,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出口的总体规模,但对贸易条件的改善,未必有利。以浙江出口的绿茶为例,珠茶、蒸青茶等花色品种,在初制环节就已定型,不能改制,其出口市场又有很大局限性,珠茶销日本不对路,而蒸青茶也进不了西北非市场。因此,就某一种特定的出口品种而言,其主销市场较为狭窄,市场适应性不强,一旦市场需求不足,恶性竞争、削价竞销的现象就较难避免。由此可见 ,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茶类产品的结构是改善出口茶贸易条件之重要途径。较为可行的措施有:其一,扩大名优茶出口,促进茶叶外销和内销市场之接轨;其二,提高传统茶叶产品的加工深度,开发更多的象茶多酚、速溶茶之类的能广泛地适应世界各地消费偏好的产品,通过传统茶与新一代茶制品的多元化组合,提高产品结构的弹性,使茶叶出口具有更多的按国际市场需求灵活调控之余地。当然 ,改 善贸易条件也可以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按国外农业支持体系中的通行做法,建立出口茶风险担保制度。一旦因不可控因素导致市场价大幅下跌,行业协会或其它相关组织对因库存积压遭受损失的茶叶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防范恐慌性杀跌现象,稳定市场秩序。 关于完善茶叶出口部门的产业组织结构问题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浙江省也不例外。当前茶叶出口企业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提供加工原料的为数众多的家庭生产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按目前茶叶生产链源头环节之小农经营方式,茶鲜叶中的“农残”含量很难有效监控。一旦因卫生质量不合格遭到退货,难以追究“污染责任”,出口公司承担全部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其二,出口公司削价竞销之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只得对茶叶加工厂压价,而加工厂又对茶农压价。作为小生产主体,茶农既无获得价格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无需承担出口茶农残超标的责任,这种责、权、利关系严重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降低生产经营效率。由此可 见 ,提高茶叶基层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其意义十分深远。浙江省的茶叶产业化试点对于跨越“绿色壁垒”已经初显成效,省内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 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程质量监控,在2002年上半年全省对欧盟出口大幅滑坡的情况下,该公司向欧盟出口绿茶1166吨,仅比上年同期减少 关于进一步完善出口茶叶交易制度问题出口茶的贸易条件之恶化,与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的不尽合理有着一定关系。目前 ,肯 尼亚、斯里兰卡等以拍卖方式出口的红碎茶生产国,在出口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总体保持坚挺,且明显高于我国。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交易方式可能是重要原因。与我国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单纯合同订购方式相比,拍卖交易有其固有的优点。其一,作为公平交易的平台,拍卖市场没有进人壁垒,国外中小客商都可参与交易。对出口企业而言,因交易渠道被一些国外大公司垄断所造成的价格上任人摆布的现象,就可得到较好的避免;其二,拍卖市场信息公开,具有价格导向功能,可较好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杀价”行为;其三,拍卖市场的起拍价这一操作工具,能为出口产品提供最低的价格保护。上述几点,几乎都触及到当前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机制之症结。由此 可 见 ,建立合同订购和拍卖相结合的“双轨制”出口交易制度,这是改善我国出口茶贸易条件的一条非常值得探索的途径。浙江省作为全国茶叶出口的龙头,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展茶叶拍卖市场的试点工作。只有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完善茶叶出口交易制度,并在全国作出示范。参考文献1 卫龙宝.中国加人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浙江省茶叶 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论文集,2001:54^5 72 陈宗愁等.加人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茶叶科学,20 02 ,2 2(1):1 63 屠水根.浅谈余杭燕青茶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茶叶加工,20 02 . 4:18^ 20

颜盈盈 刘学忠(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作者简介:颜盈盈,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通讯作者:刘学忠,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产业经济。摘要:利用商务部、FAO 、UNCOMTRADE等统计数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机构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与国际茶叶进口市场的品种结构相差较大;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非洲,其次是亚洲,亚洲及欧美茶叶市场特别值得中国开拓。中国应区别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开拓红茶和绿茶市场,对于英国、俄罗斯等高纬度的茶叶消费地区,应在保持传统的绿茶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红茶市场;对于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富裕的产油地区,应积极宣传绿茶的功效,大力开拓绿茶市场。

福建省茶叶产品出口毕业论文

随便抄点书哈哈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障碍及前景分析 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11. 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14.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15.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6. 宝洁公司CRM的经验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17.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业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CEPA中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问题研究 21. 几年来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注入变化分析 22. 国际市场促销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中的应 23. 入世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性调整及思考 24. 浅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国际化以李宁体育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26. 论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游品牌打造 27.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28. 电信业领域中外企业竞争的分析以中国移动与联通时科 29. 东北一些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30. 索尼品牌在中国大陆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31.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浅论国际家电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及企业对策 33. 海尔品牌国际化塑造分析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 35. 浅析连锁便利店的电子商务化 36. 丰城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7. 由海尔浅析全球营销本土化对策 38.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策略以eNeT硅谷动力网上商城 3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40. 浅谈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41.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4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44. 关于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 45.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6. 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问题探讨 47. 将深圳市保税区建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48. 浅析格兰仕国际化经营问题 49.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50. 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5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SWOT分析 5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3. SA8000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及应对 54.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5.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6. 出口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7. 广西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8. 对外资银行放宽管制后中资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59.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及对策 60. 入世后中美版权纠纷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文化障碍及策略选择 62. 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3. 影响我国EKC的外贸与环境政策分析 64. 论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在突破绿色壁垒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资银行总部的优势分析 66. 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江西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7. 论中澳FTA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68. 粤港两地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9. 江西大岭山风力发电实施CDM战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尔玛提高顾客满意度经营手法调研分析 71. 企业对外经营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72. 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73.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分析 74.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支持政策体系及启示 75. 南昌市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条件分析 76. 江西有机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进一步发展对策 77. 著名鞋类企业塑造国际品牌的路径及启示 78.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软件外包贸易的主要障碍点与竞争力提升 80.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国际港口服务发展调研分析 82.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83.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84. 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保护调研分析 85. 浅析国际保理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86. 对加快台州加工贸易发展的思考 87.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的思考 88. 信用证下进口押汇风险管理 89. 浅谈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9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绿色浪潮下的江西省农产品出路问题探析 92.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海关管理改革 93. 从广交会看品牌发展策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94. UCP600与UCP500的区别简析 95. 浅谈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 96.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7. 信用证欺诈和欺诈例外原则的权衡研究 98. WTO体制下的透明度原则新探 99.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101. 跨国汽车企业进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冲击 102. 论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103. 宁夏吸引外资环境优劣势分析与对策 10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0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趋势与对策研究 10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对外直接投资与TCL集团的竞争力分析 108. 浅析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09. 中式餐饮业国际化发展的定价分析 110.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的思考 111. 南纺国际贸易公司竞争力分析 11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纺织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 113. 我国汽车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4. 企业业务外包初析——以IT产业为例 115. 关于入境旅游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6. 论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及完善对策 117. 广东省绿色食品竞争力分析 118. 关于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120. 江铃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22. 对国际贸易核心理论的新思考 123. 入世后外资进入对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24. 石油行业外贸依存度与我国A股市场的关联分析 125. 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 126. 对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的思考 127.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128.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 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利益和代价分析 130. 对赣州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网站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132. 中国政府网站的顾客满意度评估研究 133. 基于外部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4. 基于DEA的政府网站相对绩效评价研究 135. 对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13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37. 电子政务协同环境下的角色网络扩展模型研究 1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探析与应用 139.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探析 140. 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教育的发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1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分析 143. 中部地区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144.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145. B2C电子商务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研究 146. 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147. 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148. 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探析 149.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 150. 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151.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整合应用研究 15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融氏企业CRM应用探析 15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54.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8. 浅析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 159. 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策略探讨 160. FDI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161.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162.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163. 电子垃圾引起的欧盟“双绿指令”问题的分析 164. 浅析承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前景和对策 165. 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结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 奇瑞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167.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169.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 170.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171. 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影响 172.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 173. 联想、宏基国际化经营策略比较 174. 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江西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175.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 176. 人力资本在江西省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177. 广东出口税的蜕变与应对分析 178. 铁矿石与石油卖方垄断策略之比较 179. 自主品牌轿车国际化经营中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奇瑞为例 180. 我国财务类软件出口统计问题分析 18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182.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 183. 海尔和长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之比较 184.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 185. 中美纺织品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186. 联想、惠普国际并购策略之比较 187. FDI对厦门市出口贸易的影响 18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189.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0. 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争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国快餐业与肯德基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192. 浅析老北京火锅特许经营对策 193. 当前中国纺织业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194. 江铃轻型商用车寻找国际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型分析 19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6. 我国企业外贸出口中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197.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98. 优腾电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199.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02.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策略及趋势分析 20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江西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204. 透析对手心理变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研究 205.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06. 谈判者的二元人格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0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研究 208.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210.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激化的预防与解决 211. 民营资本投资电视业的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212. 商务谈判活动中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 213. 从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 214. 论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15. 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 2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态度 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对策 219.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221. 浅析中日合作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冲突 22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223. B2B外贸平台在宁波外贸中的应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228. 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应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30. 探析西部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发展 231. 浙江纺织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232. 浅谈温州鞋业出口如何应对反倾销 233. 山东蔬菜出口如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 234.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35.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 236. 江西茶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 237.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238. 动物福利对山东省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39. 双绿指令下福建家电的生存与发展 240.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241.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242. CEPA背景下粤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 243. 江西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探析 244.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247.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248.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49.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对策 250. 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人才本土化策略与启示 251.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与策略 25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53.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 254. 从盛大的成功看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255. 探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引导和利用 256. 跨国公司在苏锡常地区的技术溢出问题探析 257. 从某些外企的“明亏实盈”看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258.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259.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60. 浅析江西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61. 关于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商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 262. 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启示思考如何强化在华跨国 263.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与西部汽车业的发展 2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 265.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 266.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67.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68. 欧美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启示 269. 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及其影响探析 270. 从宝洁看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7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 272. 论电子商务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冲击 273. 从文化角度探析犹太人商业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 276. 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77. 博客网络版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78.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分析 279. 基于电子邮件的病毒式营销分析 280. 德国安联保险电子商务方案研究 281. 虚拟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 282.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国电子客票分销渠道分析 284. 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析 285. C2C模式下网店的推广策略研究 286. 火灾免责:中粮公司葵花籽饼案的处理及启示 287. 论反倾销法的“均衡调节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浅析预借、倒签提单行为及其风险防范 289.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现象 290. 论国际商事争议的网上仲裁 291.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探析 292. 从苹果汁案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应对 293. 浅析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的关系 294.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296. 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97. 浅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纺织业特别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299. 跨国公司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0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3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问题初探 302. 21世纪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03.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304. 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0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 306. FDI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307. 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308. 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 309. 我国 商业银行 电子银行 业务安全 问题浅析 310. 网上购物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 311. 网络购物的当前发展状况 312. 网络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的途径 314. 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315.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研究 316. 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分析 317. 基于ASP网上商站的建设 318. 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319. 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20. 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调查报告 321.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 322. 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323. 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 324.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325. 电子商务时代安全的保护伞 326.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27. 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328. 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联网采购 3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炒股利与弊 331. 试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其未来变动趋势 332. 浅谈08奥运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333. 从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334. 对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单的流程设计与分析 335. 信用证欺诈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浅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37.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应对策略 338. 欧盟CAP的挑战及其前景 339.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340. 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善 341. 温州民营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344. 我国积极参与初级形状塑料国际定价问题研究 345.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探讨 346. 绿色壁垒对台州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 江西藤艺家具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营销策划书 348. 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349.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 350. 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351. 论信用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35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353. 江西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4. 贵州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5. 马士基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启示 356.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35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探析 358. 中国彩电行业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契机分析 359. FDI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0. 论电子签名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61. 海尔电子商务的成功及启示 362. 试析我国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3.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 364. 论微软案中的网络经济现象 365. BTOC电子商务模式在房地产中介的应用 366. 浅析华夏网络传媒B2C平台模式 367. 浅析我国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368.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初探 369.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370.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探析 371. 论搜索引擎商务模式的发展 372. 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术在国美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374. VPN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析 37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378. 基于Web架构的试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379. 论B2B商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38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1. 论加密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82. 在线论文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3. 网络游戏中的财产纠纷问题探析 384. 贵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385. 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析 386. 论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87.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9. 浅谈后配额时代珠江三角洲纺织品贸易发展 390.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1.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9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93.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394.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初探 395. 绿色技术标准壁垒与湖南省茶叶出口 396.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397. 论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 398. 湖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 399.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400. 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问题探析

这种题目起码要50000分才会有人做啊

根本不需要,上网抄袭一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