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对外投资营销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6:36:03

对外投资营销论文范文

随着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中国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东道国服务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即外溢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即内敛效应。本文主要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对我国的双重影响,分析利弊,提出对策,并为即将全面开放的服务业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外溢效应;内敛效应

一、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双重影响

(一)正面影响:外溢效应

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这种外溢效应既可表现为正面的,也可表现为负面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正面的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除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主要可分为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变换的速度越迅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最为著名。赤松要认为,一国某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某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先后出现国内生产和出口,其图形如飞行的雁群。“雁行模式”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来源于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一揽子”资源,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中国建立新产业,而且还能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

随着加入WTO,我国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而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与前几年跨国投资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密切相关。作为投资新 热点 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尽管增长率不明显,但是服务业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趋势,因此,第三产业投资占GDP的比重会日益提高,从而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由制造业大国转向服务业大国。

2.技术外溢效应。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和 方法 ,也包括管理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因此,这里主要用人力资本和R&D资本来衡量技术进步。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和R&D资本的生产。因此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应通过人力资本和R&D资本两个 渠道 来实现。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而受过培训的雇员的“跳槽”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外国直接投资R&D资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在中国进行的研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技术扩散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而产生的竞争效应。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会增加研发经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服务业FDI带来了先进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硬技术以及管理、营销等软技术。但是,服务业中包含的技术组合不同于制造业,FDI并非是服务业获得硬技术的主要途径,而软技术却是转让知识和技术的主要形式。例如,在银行、 保险 和饭店等行业,投资方会对其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技能与知识培训。

3.制度变迁效应。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的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一国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行为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变迁。此外,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必须改善市场环境,从而促使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一国通过制度变迁会促进经济增长及发展,从而产生制度绩效。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的制度绩效,主要是指它通过影响中国决定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某些因素,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内敛效应

1.大部分服务业FDI旨在市场开拓,寻求非交易性活动,并有可能以对外支付的形式进行利润汇出,所以,不仅可能对增加外汇收入无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对国际收支造成负面影响。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润转移方式来进行逃税,从而严重干扰了东道国的市场秩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企业逃税一年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虚亏实盈。目前中国40多万家外资企业,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但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账面上大面积亏损。

2.东道国相关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在东道国原有的高度保护下,诸如银行、电信、旅游等行业,其国内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甚至是垄断的,因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自身能力有限。随着外资在这些行业的进入,东道国国内原有企业从资金、 经验 、技能和创新方面都受到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往往凭借其资金雄厚的优势大规模收购当地同行业企业甚至龙头企业及其原有品牌,从而在当地形成技术、品牌、市场和产业垄断。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存在,有些还十分突出,不仅严重压抑了民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形成品牌市场垄断后还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我国的经济和产业安全都构成严峻挑战。

3.外资服务机构将与东道国本地企业更加激烈地争夺人力资源,其工作条件与薪酬状况可能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这样对本地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困难。以金融业为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大量中资银行的骨干跳槽或被高薪聘请去外资银行,这对于发展不够完善的中资银行来说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是双份的。

4.服务业FDl可能带来三方面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府管理控制不善,缺乏有效的 规章制度 ,有可能在体制方面带来严重的本国经济动荡;如果在管理公用事业和私有化时缺乏有力控制,有可能导致私人垄断;此外,因为各国在社会 文化 背景上差异极大,外资在这些领域的运作容易造成冲突和伤害。

二、我国服务业的对策

中国在2000年到2002年间服务业FDI的平均流入量为亿美元,2002年存量为亿美元;服务业占2002年FDI总流入的,占总存量的;我国将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因此在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上有很大潜力,并且,我国服务业的“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进程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环境,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业FDI所产生的正向效应,同时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和能力。

1.进一步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

根据产业投资的一般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的等量资本投资在与母国产业发展结构水平相同或较高地区比投资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就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而言,由于国际服务业的结构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而只有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家(地区)才能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鉴于中国目前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为低下,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如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比重偏低的状况,无论就中国今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还是就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这些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只有充分发展这些行业,才能形成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而言,国际产业转移有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三个层面,具体形式包括新设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等。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也不例外。我们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外包,有关部门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其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承接外包项目,与外国服务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对中国进行投资,培育有利于吸纳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参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2.尽可能地利用FDI的外溢效应,努力减少内敛效应。

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资和学习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外资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知识,通过外资在中国的运作和培训,可以学习到先进的专业技能、营销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其间接效应有二,一是服务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二是为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树立典范。中资企业可以尝试加入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参加到它们的产业链和本土化进程中,获得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

建立健全国内的机构和机制,监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减少内敛效应。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对服务业吸收外资持谨慎态度。因为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电信服务)或公用、基础设施中,如果缺乏有效监控,容易发生市场权力滥用的问题,导致私人垄断。此外,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也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损害。在人力资源上,我国政府应该加大 教育 投资,提升人才的总体水平,同时改革户籍和人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流动的成本,不仅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人力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与中资企业争夺优秀人才的优势,保证中资企业充足的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

3.提高国内服务消费水平,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后顾之忧。

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市场出清是影响投资的最终限制性因素。理论上,只有所有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实现市场出清,投资才能顺利实现再生产。服务业的投资也不例外。目前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城市化进程较慢,城乡差距过大,客观上限制了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服务业和服务消费认识上存在某些偏见,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对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支撑作用,过分强调服务业的消费性而忽视其产业性,造成对服务业发展长期重视不够,服务消费在低水平徘徊。国内一些服务业得不到发展,外资引不进来,与缺乏市场需求不无关系。因此,培养居民服务业消费能力,提高国内服务业消费水平,也就成为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姜志美.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9)

[2]赵书华,宋征.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探索,2006,(1)

[3]Daniels, lndustries in the world World Economy,BlaekwelI oxford USA,1993

[4]Zhang,Kevin H.(1999).“How does FDI interact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The case of China”.Economic Systems,23(4).291-303

一、服务业投资壁垒的界定

按照《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措施 协定》(TRIMS)的规定,投资壁垒是指为了促使外国投资者达到某种业绩标准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投资准入壁垒、投资经营壁垒和投资退出壁垒。TRIMS所指的投资壁垒仅限于扭曲国际货物贸易的投资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把外国直接投资(FDI)壁垒分为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和管理限制以及运营限制三大类。因此,一般来说,投资壁垒主要是东道国政府设置的、对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行为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说,凡是直接或间接地使外资企业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厂商认为属于投资壁垒。

迄今为止,对于服务业投资壁垒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国际多边协定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在许多国际和区域性贸易协定中所规定的投资措施实际上就是服务贸易中的投资壁垒。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服务业中政策性投资壁垒的演变过程讲行分析。

二、中国服务业投资的开放过程

(一)严格限制准入:1979~1987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开放模式,因此实行国际上先工业后服务业的开放路径。该阶段是中国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初步建立了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创造了基本的投资环境,制定并颁布了管理FDI的法律法规,形成初步的FDI政策框架,实行区域性的FDI优势政策,对FDI准人的行业进行严格限制等。在此期间,允许准入的行业主要在制造业部门,服务业总体的投资壁垒非常高,但在旅游、房地产和餐饮服务业部门对外资的限制相对较松。1987年底,原国家计委颁发了《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把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其中对外资准人领域做了较大的限制,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没有提上议程,禁止性和限制性投资壁垒都很高。

(二)跟随性发展:1988~1995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投资环境逐步规范改善,但对外开放的部门依然集中在第二产业,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没有明显的放松,投资壁垒依然较高。大多数服务部门,特别是生产者服务部门还没有对外资企业开放。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下列行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1)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2)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保险;(3)邮电通信;(4)中国政府规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的其他行业。第五条规定,下列行业限制设立外资企业:(1)公用事业;(2)交通运输;(3)房地产;(4)信托投资;(5)租赁。可以看出,禁止性和限制性部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虽然对外资企业所作的出口规定及其对出口比率的限制作了根本性变更,从过去的70%下降到40%,但是由于服务业的投资壁垒很高,这些规定对服务业利用外资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1992~1995年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该阶段主要是放松第二产业的投资壁垒。对服务业而言,一方面由于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存在,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认为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属于自然垄断部门,不适宜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开放,因此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1995年,中国重新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具体化,除此之外,皆为允许对外开放的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成为指导外资进入的重要法律文件。

(三)逐步降低:1996-2001年

1995年底到2001年11月15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阶段。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高层互访,中国政府代表团权限增大,关键时刻政治决断,1999年和美国达成双边协议,清除了中国人世的主要障碍。之后,中国又和欧盟就中国人世达成一揽子协议。这些谈判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和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在此期间,中国颁布了一批新的涉外法律法规,其中一些就是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例如,2001年8月14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投资性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但要求只能采用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应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6月23日,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设立合资医院的条件适当放宽。此外,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公布这些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合营方式从事铁路货物运输;扩大了投资者在中国从事医疗机构、租赁、船务公司等行业可以拥有的股权和管理经营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1997年再次修改,使得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部门大幅度增加,许多新的领域逐步开始向外商开放。例如,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矿产开发等行业,许多国家视为涉及本国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中国将其列入了鼓励类的外商投资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银行、保险、外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零售商业等服务行业有限度的开放,此举走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完全禁止外国投资的行业已经比较有限,其中服务业主要是新闻业和广播影视业。

在该阶段,中国也开始认识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出于人世谈判中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压力,开始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降低对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限制。

(四)严格遵守入世承诺:2002~2006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在人世法律中,中国对服务贸易作了相当大的承诺,其中绝大部分是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按照人世承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商业、外贸、运输、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电信等各类中介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使外商在更广阔的层面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或修改了《外商投资电信 企业管理 规定》、《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加强对服务业开放的管理。

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2002年3月11日又重新修订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投资准入方面进一步开放。主要变动如下:一是将鼓励类目录由186条增加到262条,而限制类目录则由112条减少到75条,大幅度放宽了行业准入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原先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建设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如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金融、商业、外贸、运输、旅游、法律服务、会计审计、音像制品、外商商业特许经营、直销经营等行业,均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开放的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比要求上做出了更为宽松的规定,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外国直接投资热点。与此相适应,在外商投资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有关建筑、会计服务、教育、商业、物流、医疗、教育、民航等行业的市场准人规定及相关法律规范正在制定中。2004年,国务院根据发展需求,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第五次修订,进一步缩小服务业限制和禁止的范围。

(五)全面降低:2007年至今

2006底人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全面履行了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随后,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也于2007年12月1日起生效。在服务业领域,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全面落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积极稳妥扩大开放,增加承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内容;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将原限制外商投资的货物租赁、货运代理、外贸公司等调整为允许类条目,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期货公司、电网建设和经营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对金融业外资投资限制尺度有所放宽,鼓励类包括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证券公司(限于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以及保险经纪公司和期货公司(中方控股)。但对部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对外资开放较为谨慎。

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标志着中国服务业进入对外资企业全面开放阶段,投资壁垒进一步降低。但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房地产业列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三、政策启示

从中国服务业投资壁垒的演进过程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发展的。投资壁垒的设置既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关和国家产业政策相关,也与国际压力(如人世谈判)相关。目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依然存在较多限制。随着人世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将面临进一步的压力与挑战。在全球服务业外商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政府有两个策略选择:对外逐步降低投资壁垒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一)对外降低投资壁垒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降低服务业投资壁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鉴于降低投资壁垒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部分服务部门在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东道国不会盲目降低投资壁垒。迫于国际压力,开放是必然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由于不同的服务部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设置投资壁垒时对不同的服务部门应该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对于发展较成熟的服务业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部门,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并且,对同一个服务部门,可以时间作为自由化的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在该部门竞争力比较弱的时候,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当该部门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时,就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可见,中国可以通过投资壁垒的灵活控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外资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在每一阶段,都要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部门首先开放,对于那些不具备开放条件的部门,要创造以后能够开放的条件。

(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中国服务业垄断程度高,市场竞争严重不足。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打破国内服务业的部门垄断,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依靠国内服务行业自身竞争促进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水平。虽然促进服务业国内竞争会使本国服务生产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但本国的服务消费者或使用者(比如服务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中间投入时)将因为服务价格的下降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鼓励竞争将有利于本国服务业发展,同时抑制外资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因此,东道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除涉及国家利益不宜对外开放外的其他服务部门进行充分竞争,并把促进竞争当作推动本国服务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浅谈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2.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3.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

4. 试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论文

5. 浅谈中国贸易政策论文

做好企业营销工作必须有好的营销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3篇,欢迎参阅。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一)

《 品牌服装设计营销影响分析 》

摘要:品牌服装设计作为品牌服装营销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品牌服装角度来讲,其利用独特的语言符号表现内在精神,其设计与艺术创作并不相同,通常会受到国家商标法规和法令以及行业特点等相关因素影响。目前,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品牌服装;设计;营销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服装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且服装行业传统纯加工与订单方式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从服装企业方面而言,应用服装设计展现服饰文化价值,可加强服装营销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目前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怎样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1.服装品牌设计分析

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

服装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作为服装品牌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服装品牌设计时,应该保证名称和标志的简洁性与易记性,创建服装品牌识别系统,充分展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内在特点,保证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可以为消费人员留下直接视觉印象,从而使消费人员可以对服装的品牌产生意识,为服装企业后期销售工作奠定基础,提高服装企业营销额。

服装品牌独特风格

服装品牌独特风格为各个服装品牌有效区别的关键因素。设计服装品牌的风格过程中,应该保证服装品牌可以深入人心,且独具一格。从服装消费人群方面来讲,服装消费人员在购买服装过程中,经常会追求个性化,而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能够有效满足消费人员的需求。对此,在服装品牌设计时,必须保证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利用服装品牌独特风格展现品牌服装。

2.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功能

提高服装价值

在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能够提高服装价值。而品牌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和品牌核心价值,唯有合理定位消费群体和核心价值,才能够有效提高服装价值,从而使品牌服装在服装企业激烈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品牌服装的设计不但提高服装核心价值,还促进了品牌服装营销。提高服装地位品牌服装的设计,可使品牌服装在营销过程中有效提高服装品牌在服装业的地位。从服装企业角度而言,品牌设计对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设计师在品牌服装设计时,可利用先进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完成设计,保证品牌服装的设计满足服装企业需求,使品牌服装可以脱颖而出,在服装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满足消费者要求

品牌服装的设计应该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作为目标,综合分析消费者日常购买服装时的相关消费要求与消费意识,保证品牌服装营销时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品牌服装营销方面而言,必须加强品牌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满足消费者特殊目标需求,充分展现品牌服装独特性与亮点,实现品牌服装营销目标。因此,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引导消费者购买品牌付账,进一步扩展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营销中品牌服装设计对策

建立服装品牌的价值意识

品牌服装设计下的品牌价值意识至关重要。建立品牌价值意识可在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同时,服装市场营销时,建立品牌意识,让市场营销人员意识到品牌服装的关键性,可使服装营销工作人员在服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将品牌服装的价值意识传递给消费者,从而消费者就会对品牌服装产生依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另外,品牌服装设计时,对于建立品牌价值意识,要掌握消费者与品牌直接的纽带,通过品牌定位和品牌印象以及品牌文化等相关品牌意识价值,提高消费群体在购买品牌服装时对于品牌服装的认可性。

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

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品牌营销的关键点与难点。对于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功能而言,有效提炼品牌核心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品牌服装的营销力度。从品牌服装营销方而言,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进行全方面的科学调研,并在品牌服装营销时,慢慢产生高度差异化和感染消费群体消费意识的品牌核心价值。但是必须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保证品牌服装相应核心价值可以贯穿服装营销的各个流程,进而使消费群体可以深切感受到服装品牌价值核心。

平衡服装品牌设计营销

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相辅相成,有效平衡品牌服装设计和营销内容,为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的主要对策。针对品牌服装企业,不管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设计,或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这些都制约着品牌服装企业的快速发挥在那。因此,必须合理平衡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创建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科学协调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

4.结束语

品牌服装营销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具备长期性与复杂性,其中设计和营销是服装品牌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因而,在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建立品牌意识,有效提炼品牌服装的核心价值,合理平衡品牌设计和营销,使设计和营销完美融合,有效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品牌服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妹.邵阳中小服装企业走品牌化之路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吴鹏.刍议针织女装产品差异化对品牌升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

[3]杜彬.动漫形象在服装品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4]杨帆.论服装品牌形象的展示设计表达[D].安徽工程大学,2012.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二)

《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项目规划与设计 》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的整体思路,最后探讨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设计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实验项目;设计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是面向市场营销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性独立实验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专业知识,在一个模拟接近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分析和解决特定的营销问题,完成营销战略策略方面的决策,同时能得到相关决策带来的后果。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程,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的关键营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以形成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市场竞争和对抗性,对于学生营销全局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体系一直在不断的修改、改进和完善,但是外界的市场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学习需求在提高、实验环境在调整,要想实验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适时地对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新的规划设计的调整就是必须的。

1《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现状

我校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先是基于单一的南京世格营销模拟软件开设了SWOT分析、企业营销目标确定、4P策略等八个实验项目。后整合了消费者行为实验室、顾客满意度软件和CATI软件平台等形成了所谓的综合实验课程。早前的实验项目设计由于仅基于南京世格软件,该软件版本较早,且没有后续的更新,虽然整个实验项目分成了八个项目,但是实际上都只是将该软件平台中涉及到的营销战略及策略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而已,更重要的是软件的仿真程度并不很高、软件操作无拓展性可能,影响了实验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训练。

后一个阶段的实验项目开设考虑了现有数个软件平台的充分利用、本实验课程课时的调整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高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将原本的南京世格实验软件涉及到的八个实验项目调整为十个实验项目,增加了两个新的实验项目:顾客满意度调研、CATI电话调查训练。由此形成了综合性的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此次调整,改变了原来各门实验之间分散、孤立的弊病,使各个实验项目组合成了一个实验课程整体,使实验课程涵盖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同时进行了该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不过总的来看,以上几个实验项目由于是基于几个已有软件设计的,各软件平台的数据、界面、功能和软件设计初衷并不统一,无法做到相互兼容,各个项目模块之间逻辑联系不强,而且也没有针对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对上述实验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与设计,虽然该课程已经设计了五个实验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内容体系,但是实质上是形聚而神散,没有很好地做到优化整合。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比如较多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没有提高的原因跟模拟软件、实验条件有关。

2学生在本实验课程学习中的需求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调整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于现有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所在,才能确保调整后的实验项目能够切实适应新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调研、环境分析、STP战略以及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包含进去,它们的选择人次均超过了100人次,也就是说在144份有选项的问卷中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些答案。

而在能力训练方面,学生们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营销战略制定和营销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当包含的知识与能力训练涉及到的内容均为该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架中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验项目设计中,各个实验项目的开设就应该充分体现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内容,而且应当保证各个实验项目之间在知识和能力训练方面的逻辑联系和前后相承,并且要确保实验项目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的有效性。另据调查,学生们认为现有的模拟软件中“制定营销计划”模块对于学生通过实验提升能力方面帮助较大,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SWOT分析模块。对于模拟软件提升学生能力方面不够理想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潜力,要么就应设法通过其它平台来补充。

3《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整合相关平台资源,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提高实验内容的吸引力

我校市场营销相关的实验软件资源采购来源不同、采购背景不同、软件功用也不同,虽然目前这些软件整合成《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未来对于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也依然只能基于这些现有的平台资源,而不可能全部推倒重来。在新的软件资源完成替代之前,我们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必须以整合现有各种软件平台资源为前提,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深受实验内容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在案例选取、实验分组、时间设定、参数调整、教师组织实施和引导等方面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

努力实现实验项目的情景关联性设计

由于现有的实验项目体系是基于数个不同的软件平台规划设计的,存在实验项目之间逻辑联系不紧、不兼容等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实验中引入跟实验内容、软件平台功能模块兼容的现实的情景线索,以情景线索穿插各个实验项目,使学生的思路顺着各个实验项目走下去,思路清晰,知识能力训练合情合理,增强实验的仿真程度和吸引力。

挖掘实验软件相关模块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内容

现有的软件平台往往是一个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综合体,软件操作界面上各种功能操作也是一体化的,我们在进行实验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根据你想训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意图去挖掘软件平台上的各种内容,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验项目模块,以便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比如营销模拟软件中的SWOT分析部分,我们可以单独设计成为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强化的作用。

调整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

学生们普遍对于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实验组织实施形式比较感兴趣,对于电脑软件模拟的兴趣不高,而我们这门课程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恰好是电脑软件模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电脑软件模拟过程中通过穿插同类案例讲解,在电脑软件模拟实验项目外增加实操性实验项目进行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形式来活化课程教学实施形式,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实验项目的吸引力以达到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实验项目设计思路,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本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整体上的情况包含营销动态模拟、顾客满意度研究和电话调查的内容,增加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焦点小组座谈、二手资料收集等实验内容,设计好各实验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调整各实验项目教学安排。具体情况如下:首先,作为综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营销动态模拟实验予以保留,但是调整为三个实验项目:认识模拟软件、SWOT分析、整体营销计划制定。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实验学时要求以及该部分和后面实验项目的联系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从全局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训练,让学生对营销框架和营销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践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其次,在营销动态模拟中涉及到的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分析、顾客满意等重要内容,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的思路顺势转到课程后半部分的营销模拟专项训练上,即以顾客满意度测评为线索,先后进行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等实验。

其中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涉及到二手资料收集、焦点小组座谈、问卷测试与修改等问卷设计的实验;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又涉及到电话调查、拦截问卷访问、网络问卷发布、顾客满意度结果计算与讨论、课程论文撰写等实验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以一个完整的情景线索“企业综合营销模拟—顾客满意度调查、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专项训练—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课程论文撰写完成实验”来串起学校现有的实验软件资源,增加各软件平台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又通过情景设计增强了实验的仿真程度,从而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整个实验课程既有综合训练,又有重要的专项训练,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来说更为有效。

5结论

任何实验软件资源都不可能与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教学需求完全一致,何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持续在改变,实验要求在不断提高,实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就是必须的。但是这些规划设计的调整又只能依据现有的实验环境约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各个实验平台实施整合利用,设计合理的情景线索、提高实验的仿真程度、开发蕴含专业知识的实验项目、合理运用各种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才能真正改变实验课程面临的不利情况,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参与实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三)

《 电力企业改革下市场营销思路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迫使电力企业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的内容比较多,既包括技术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方面的改革。市场营销策略属于电力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在当前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希望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就一直在进行,经过了由浅到深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电力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进行有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介绍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1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进入了改革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加大了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其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现阶段,电力企业越来越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电力企业也意识到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企业效益。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电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高峰期,进而出现了供电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供应量。但是,电力企业主要解决的是发达地区的用电荒问题,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供电不足的现象仍旧较为严重,经常会出现停电、断电现象。而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了一些地区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缺少规范性。电力企业情况较为特殊,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难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第三,电力价格与市场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电力网络系统上,从而忽视了电力价格等比较实际问题。现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定价方案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定价不准确。电力企业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更加不合理。

3电力企业改革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鉴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应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标准,将直接决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电力企业应依据制定的营销战略逐层确定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第一,是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应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中间阶层,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一方面要和决策层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还要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情况;第三,是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是企业营销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营销战略实施的情况。

因此,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完成上述工作相当于是对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其次,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要。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客户,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少,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相关决策。因此,必须要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客户会议,面对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最后,应完善全国电力市场。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是不同的,电力企业在关注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时也应关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论

总之,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117-118.

[2]张凤义.树立营销新理念实施营销新策略———探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营销策略[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155-156.

[3]刘邦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优质服务在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171-172.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论文范文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条件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明显较高,沿边地区特别是西部沿边地区在全国进出口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一条腿走路”的风险很大,而现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一带一路”构想将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扩大贸易往来、深化经济合作前景 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一个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通过资本输出,帮助中国企业抢占外部市场,巩固中国地位

我可以给你的。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宏观论文范文和微观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范文,称为宏观论文范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范文,是微观论文范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范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范文。专题应用型论文范文是一种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范文,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论文范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2.论辩型论文范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范文。3.综述型论文范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范文。4.综合型论文范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范文。

对外直接投资对策论文期刊

1]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战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01:64-70.[2] 张隽青.中国跨国公司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01:82-84.[3] 邱立成,于李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学报,2005,02:72-77.[4] 孔令丞.2004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国际化特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12.[5] 徐德辰.跨国经营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6] 刘晴.企业跨国投资若干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5.[7] 郭梅.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3.[8] 尹柳营,杨凯云.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及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7:19-21.[9] 彭凯,储小俊.对我国向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5,01:1-3.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2012:《发展中国西部区域资本市场的探讨——以贵州省为蓝本》,载于《贵州社会科学》第9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11:Of Enterprise Group Culture Force-management and control, performence and path The Invitation of 2011 iismes. (ISTP)2010:《我国公司债券信用溢价的实证研究》,载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2010:《中国企业集团海外并购中文化力整合的可行性研究》,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第9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10:《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风险投资控制系统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第9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10:《企业战略风险研究综述》,载于《生产力研究》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10:《企业集团文化力管控研究综述》,载于《生产力研究》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9:《中国央企的文化力考察——基于模糊数学的实证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9:《绿色制造的机制研究》,载于《统计与决策》第13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9:“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rporation cultural force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nvita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Statistics Studies. (ISTP)2008:《企业文化力内涵、生成与功能体系研究综述及其展望》,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第11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05:《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研究》,载于《财经研究》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

楼上的回答还是不错的,给他们100分吧!!

论文文献关于对外投资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随着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中国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东道国服务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即外溢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即内敛效应。本文主要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对我国的双重影响,分析利弊,提出对策,并为即将全面开放的服务业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外溢效应;内敛效应

一、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双重影响

(一)正面影响:外溢效应

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这种外溢效应既可表现为正面的,也可表现为负面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正面的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除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主要可分为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变换的速度越迅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最为著名。赤松要认为,一国某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某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先后出现国内生产和出口,其图形如飞行的雁群。“雁行模式”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来源于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一揽子”资源,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中国建立新产业,而且还能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

随着加入WTO,我国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而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与前几年跨国投资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密切相关。作为投资新 热点 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尽管增长率不明显,但是服务业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趋势,因此,第三产业投资占GDP的比重会日益提高,从而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由制造业大国转向服务业大国。

2.技术外溢效应。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和 方法 ,也包括管理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因此,这里主要用人力资本和R&D资本来衡量技术进步。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和R&D资本的生产。因此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应通过人力资本和R&D资本两个 渠道 来实现。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而受过培训的雇员的“跳槽”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外国直接投资R&D资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在中国进行的研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技术扩散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而产生的竞争效应。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会增加研发经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服务业FDI带来了先进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硬技术以及管理、营销等软技术。但是,服务业中包含的技术组合不同于制造业,FDI并非是服务业获得硬技术的主要途径,而软技术却是转让知识和技术的主要形式。例如,在银行、 保险 和饭店等行业,投资方会对其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技能与知识培训。

3.制度变迁效应。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的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一国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行为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变迁。此外,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必须改善市场环境,从而促使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一国通过制度变迁会促进经济增长及发展,从而产生制度绩效。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的制度绩效,主要是指它通过影响中国决定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某些因素,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内敛效应

1.大部分服务业FDI旨在市场开拓,寻求非交易性活动,并有可能以对外支付的形式进行利润汇出,所以,不仅可能对增加外汇收入无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对国际收支造成负面影响。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润转移方式来进行逃税,从而严重干扰了东道国的市场秩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企业逃税一年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虚亏实盈。目前中国40多万家外资企业,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但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账面上大面积亏损。

2.东道国相关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在东道国原有的高度保护下,诸如银行、电信、旅游等行业,其国内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甚至是垄断的,因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自身能力有限。随着外资在这些行业的进入,东道国国内原有企业从资金、 经验 、技能和创新方面都受到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往往凭借其资金雄厚的优势大规模收购当地同行业企业甚至龙头企业及其原有品牌,从而在当地形成技术、品牌、市场和产业垄断。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存在,有些还十分突出,不仅严重压抑了民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形成品牌市场垄断后还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我国的经济和产业安全都构成严峻挑战。

3.外资服务机构将与东道国本地企业更加激烈地争夺人力资源,其工作条件与薪酬状况可能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这样对本地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困难。以金融业为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大量中资银行的骨干跳槽或被高薪聘请去外资银行,这对于发展不够完善的中资银行来说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是双份的。

4.服务业FDl可能带来三方面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府管理控制不善,缺乏有效的 规章制度 ,有可能在体制方面带来严重的本国经济动荡;如果在管理公用事业和私有化时缺乏有力控制,有可能导致私人垄断;此外,因为各国在社会 文化 背景上差异极大,外资在这些领域的运作容易造成冲突和伤害。

二、我国服务业的对策

中国在2000年到2002年间服务业FDI的平均流入量为亿美元,2002年存量为亿美元;服务业占2002年FDI总流入的,占总存量的;我国将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因此在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上有很大潜力,并且,我国服务业的“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进程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环境,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业FDI所产生的正向效应,同时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和能力。

1.进一步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

根据产业投资的一般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的等量资本投资在与母国产业发展结构水平相同或较高地区比投资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就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而言,由于国际服务业的结构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而只有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家(地区)才能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鉴于中国目前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为低下,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如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比重偏低的状况,无论就中国今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还是就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这些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只有充分发展这些行业,才能形成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而言,国际产业转移有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三个层面,具体形式包括新设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等。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也不例外。我们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外包,有关部门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其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承接外包项目,与外国服务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对中国进行投资,培育有利于吸纳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参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2.尽可能地利用FDI的外溢效应,努力减少内敛效应。

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资和学习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外资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知识,通过外资在中国的运作和培训,可以学习到先进的专业技能、营销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其间接效应有二,一是服务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二是为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树立典范。中资企业可以尝试加入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参加到它们的产业链和本土化进程中,获得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

建立健全国内的机构和机制,监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减少内敛效应。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对服务业吸收外资持谨慎态度。因为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电信服务)或公用、基础设施中,如果缺乏有效监控,容易发生市场权力滥用的问题,导致私人垄断。此外,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也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损害。在人力资源上,我国政府应该加大 教育 投资,提升人才的总体水平,同时改革户籍和人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流动的成本,不仅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人力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与中资企业争夺优秀人才的优势,保证中资企业充足的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

3.提高国内服务消费水平,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后顾之忧。

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市场出清是影响投资的最终限制性因素。理论上,只有所有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实现市场出清,投资才能顺利实现再生产。服务业的投资也不例外。目前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城市化进程较慢,城乡差距过大,客观上限制了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服务业和服务消费认识上存在某些偏见,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对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支撑作用,过分强调服务业的消费性而忽视其产业性,造成对服务业发展长期重视不够,服务消费在低水平徘徊。国内一些服务业得不到发展,外资引不进来,与缺乏市场需求不无关系。因此,培养居民服务业消费能力,提高国内服务业消费水平,也就成为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姜志美.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9)

[2]赵书华,宋征.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探索,2006,(1)

[3]Daniels, lndustries in the world World Economy,BlaekwelI oxford USA,1993

[4]Zhang,Kevin H.(1999).“How does FDI interact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The case of China”.Economic Systems,23(4).291-303

一、服务业投资壁垒的界定

按照《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措施 协定》(TRIMS)的规定,投资壁垒是指为了促使外国投资者达到某种业绩标准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投资准入壁垒、投资经营壁垒和投资退出壁垒。TRIMS所指的投资壁垒仅限于扭曲国际货物贸易的投资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把外国直接投资(FDI)壁垒分为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和管理限制以及运营限制三大类。因此,一般来说,投资壁垒主要是东道国政府设置的、对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行为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说,凡是直接或间接地使外资企业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厂商认为属于投资壁垒。

迄今为止,对于服务业投资壁垒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国际多边协定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在许多国际和区域性贸易协定中所规定的投资措施实际上就是服务贸易中的投资壁垒。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服务业中政策性投资壁垒的演变过程讲行分析。

二、中国服务业投资的开放过程

(一)严格限制准入:1979~1987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开放模式,因此实行国际上先工业后服务业的开放路径。该阶段是中国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初步建立了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创造了基本的投资环境,制定并颁布了管理FDI的法律法规,形成初步的FDI政策框架,实行区域性的FDI优势政策,对FDI准人的行业进行严格限制等。在此期间,允许准入的行业主要在制造业部门,服务业总体的投资壁垒非常高,但在旅游、房地产和餐饮服务业部门对外资的限制相对较松。1987年底,原国家计委颁发了《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把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其中对外资准人领域做了较大的限制,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没有提上议程,禁止性和限制性投资壁垒都很高。

(二)跟随性发展:1988~1995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投资环境逐步规范改善,但对外开放的部门依然集中在第二产业,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没有明显的放松,投资壁垒依然较高。大多数服务部门,特别是生产者服务部门还没有对外资企业开放。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下列行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1)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2)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保险;(3)邮电通信;(4)中国政府规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的其他行业。第五条规定,下列行业限制设立外资企业:(1)公用事业;(2)交通运输;(3)房地产;(4)信托投资;(5)租赁。可以看出,禁止性和限制性部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虽然对外资企业所作的出口规定及其对出口比率的限制作了根本性变更,从过去的70%下降到40%,但是由于服务业的投资壁垒很高,这些规定对服务业利用外资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1992~1995年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该阶段主要是放松第二产业的投资壁垒。对服务业而言,一方面由于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存在,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认为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属于自然垄断部门,不适宜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开放,因此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1995年,中国重新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具体化,除此之外,皆为允许对外开放的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成为指导外资进入的重要法律文件。

(三)逐步降低:1996-2001年

1995年底到2001年11月15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阶段。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高层互访,中国政府代表团权限增大,关键时刻政治决断,1999年和美国达成双边协议,清除了中国人世的主要障碍。之后,中国又和欧盟就中国人世达成一揽子协议。这些谈判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和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在此期间,中国颁布了一批新的涉外法律法规,其中一些就是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例如,2001年8月14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投资性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但要求只能采用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应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6月23日,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设立合资医院的条件适当放宽。此外,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公布这些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合营方式从事铁路货物运输;扩大了投资者在中国从事医疗机构、租赁、船务公司等行业可以拥有的股权和管理经营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1997年再次修改,使得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部门大幅度增加,许多新的领域逐步开始向外商开放。例如,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矿产开发等行业,许多国家视为涉及本国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中国将其列入了鼓励类的外商投资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银行、保险、外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零售商业等服务行业有限度的开放,此举走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完全禁止外国投资的行业已经比较有限,其中服务业主要是新闻业和广播影视业。

在该阶段,中国也开始认识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出于人世谈判中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压力,开始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降低对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限制。

(四)严格遵守入世承诺:2002~2006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在人世法律中,中国对服务贸易作了相当大的承诺,其中绝大部分是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按照人世承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商业、外贸、运输、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电信等各类中介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使外商在更广阔的层面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或修改了《外商投资电信 企业管理 规定》、《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加强对服务业开放的管理。

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2002年3月11日又重新修订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投资准入方面进一步开放。主要变动如下:一是将鼓励类目录由186条增加到262条,而限制类目录则由112条减少到75条,大幅度放宽了行业准入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原先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建设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如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金融、商业、外贸、运输、旅游、法律服务、会计审计、音像制品、外商商业特许经营、直销经营等行业,均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开放的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比要求上做出了更为宽松的规定,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外国直接投资热点。与此相适应,在外商投资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有关建筑、会计服务、教育、商业、物流、医疗、教育、民航等行业的市场准人规定及相关法律规范正在制定中。2004年,国务院根据发展需求,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第五次修订,进一步缩小服务业限制和禁止的范围。

(五)全面降低:2007年至今

2006底人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全面履行了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随后,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也于2007年12月1日起生效。在服务业领域,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全面落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积极稳妥扩大开放,增加承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内容;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将原限制外商投资的货物租赁、货运代理、外贸公司等调整为允许类条目,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期货公司、电网建设和经营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对金融业外资投资限制尺度有所放宽,鼓励类包括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证券公司(限于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以及保险经纪公司和期货公司(中方控股)。但对部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对外资开放较为谨慎。

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标志着中国服务业进入对外资企业全面开放阶段,投资壁垒进一步降低。但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房地产业列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三、政策启示

从中国服务业投资壁垒的演进过程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发展的。投资壁垒的设置既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关和国家产业政策相关,也与国际压力(如人世谈判)相关。目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依然存在较多限制。随着人世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将面临进一步的压力与挑战。在全球服务业外商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政府有两个策略选择:对外逐步降低投资壁垒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一)对外降低投资壁垒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降低服务业投资壁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鉴于降低投资壁垒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部分服务部门在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东道国不会盲目降低投资壁垒。迫于国际压力,开放是必然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由于不同的服务部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设置投资壁垒时对不同的服务部门应该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对于发展较成熟的服务业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部门,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并且,对同一个服务部门,可以时间作为自由化的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在该部门竞争力比较弱的时候,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当该部门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时,就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可见,中国可以通过投资壁垒的灵活控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外资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在每一阶段,都要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部门首先开放,对于那些不具备开放条件的部门,要创造以后能够开放的条件。

(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中国服务业垄断程度高,市场竞争严重不足。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打破国内服务业的部门垄断,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依靠国内服务行业自身竞争促进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水平。虽然促进服务业国内竞争会使本国服务生产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但本国的服务消费者或使用者(比如服务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中间投入时)将因为服务价格的下降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鼓励竞争将有利于本国服务业发展,同时抑制外资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因此,东道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除涉及国家利益不宜对外开放外的其他服务部门进行充分竞争,并把促进竞争当作推动本国服务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浅谈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2.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3.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

4. 试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论文

5. 浅谈中国贸易政策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至于原文跟翻译自己想办法吧~! Wang:Impact of China’s Revised FDI Laws and WTO Entry on FDI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Policy Makers., Volume 24, Journal of Commod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ume 24,Journal of Commod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ne .Xiaohua Yang, George M. Puia and Guo-an Wang: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Financial Marke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Greater China,Hung-Gay Fung and Kevin H. Zhang, editors. ISBN .王国安,杨小华(澳大利亚),林龙泽(韩国),“中国入世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决策借鉴》,2001第1期.。4.卢勇进,“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版.。5.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网站。6.陈立,“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7.,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8.,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资统计。9.Charles W. L. Hill,Global Business Today,1998 by McGraw-Hill Companies, .Dennis R. Appleyard, Afred J. Field, J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rd edition,1998, by McGraw-Hill Companies, J. Carbaugh,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ixth Edition, By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an ITP . 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ifth Edition, b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外国对跨界营销的论文研究

1、仅在2005到2006年,凯迪拉克就与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Top Marques、国际顶级男装品牌Zegna、纯正贵族威士忌品牌Mccallan、负有盛名的豪华游艇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05年10月20日,全球最奢华、最顶尖的盛事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Top Marques移师中国上海,举行为期4天的盛典。凯迪拉克超级豪华跑车XLR,在正式展示活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首发车亮相。其锋芒毕露的震撼外观,创新的“Z”形折叠硬顶,势不可挡的强劲性能和雍容奢华的驾乘感受,成为吸引参加Top Marques Shanghai超级买家最闪亮的明星展品。身着男装极品Zegna,驾着顶级跑车凯迪拉克XLR,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快感?2005年11月26日,在位于中信城市广场首层的凯迪拉克深圳驰赫展厅,上演了一幕由两大顶级品牌共同汇演的“锋尚汇”。多年来,Zegna品牌一直是众多社会名流所青睐的对象,不追求新奇的款式和华丽的色彩,以其完美无瑕、剪裁适宜、优雅、古朴的个性化风格风靡全球。活动期间,专业模特在凯迪拉克跑车身边分别展示了Zegna极具代表性的正装和休闲装,并分别由驰赫和Zegna的有关负责人从到场嘉宾们里面评选出“最具凯迪拉克精神奖”和“最佳着装奖”。在深情演奏的经典爵士乐中,纯正贵族威士忌Mccallan的酒香弥漫,这是“凯迪拉克辉耀百年”红酒品鉴酒会的经典景象。凯迪拉克欲以此举,让所有来客在醉人香醇的红酒以及经典回忆的凯迪拉克Eldorado的陪伴下,尽情享受着凯迪拉克带来的经典文化、艺术和高品位的生活享受。2006年4月,凯迪拉克鼎力赞助亚洲规模最大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船艇及其技术设备展览会,再度演绎豪华车和奢侈品的跨界合作。事实上,在最新一辑的凯迪拉克平面广告中,顶级敞篷豪华跑车凯迪拉克XLR和一艘豪华游艇,就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奢华场景。而在本次游艇展中,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全线车型尽数到场。其中XLR与SRX作为室内和室外的静态展示车,同时还有3辆CTS和SRX供展会现场的VIP嘉宾使用。 2、与凯迪拉克相比,奔驰的步伐同样矫健,其与奢侈品的合作亦堪称典范。尤其是与著名意大利时装设计师乔治·. 阿玛尼的完美合作,更是将这一跨界营销模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据悉,这种经典式合作,开始于2003年秋天的米兰时装周。在2004年的巴黎车展上,奔驰展示了由乔治·阿玛尼设计并赋予了个性化特色的高级特别版CLK敞篷跑车。这款阿玛尼版高级CLK敞篷跑车,采用暖砂色系的特殊油漆和高品质内部材料相搭配,使这款车散发出豪华、动感和阳刚的气度。公众对这款车的热烈反应让合作双方意识到,仅仅将它摆放在展厅中绝对不是个好主意。于是他们决定限量生产100台乔治·阿玛尼CLK,“用最好的材质和特殊的涂料,并且能够按照顾客的喜好定制”。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乔治·阿玛尼对内饰、车身色彩的处理以及细节的设计才是这款车最为与众不同之处:浅砂石色的亚光车身,棕色马鞍皮革结合灰色三维纺织面料的座椅,做旧处理的金属部件和散布在各处的黑色操控按钮。这样的搭配恰当地表达了他们对这款车最初的设想:高雅、精致、不容易过时。乔治·阿玛尼本人成为该款车的第一个拥有者。新车融合了阿玛尼的“少即是多、注重舒适”的设计哲学。乔治·阿玛尼说:“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我看到梅塞德斯—奔驰如何将我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并且极为注重细节,这简直太吸引人了。” 3、早在1999年,德国的运动服饰品牌彪马(Puma)就提出了“跨界合作”的概念,与德国高档服饰品牌Jil Sander合作推出高端休闲鞋。到2003年,彪马联手宝马mini,双方签订合作市场推广协议,彪马专门设计出一款黑色的驾驶用鞋Mini运动二分鞋(Mini Motion 2 part shoe)。服装品牌与汽车品牌的“跨界”并非偶然。因为衣食住行,构成了消费的大部分内容,也构成了生活的基本元素。某种程度上,在衣食住行上的风格,也体现出个体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由于个性与差异,将相同或类似消费群体定位为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就有机会走到一起,从各自的侧面,来诠释目标消费群体的特征。 4、德国大众汽车旗下的著名跑车品牌“兰博基尼”正在销售一款限量版的诺基亚手机、华硕制造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以及欧洲Hydrogen牌服装,它还与时尚品牌范思哲(Versace)进行合作,设计了Murcielago LP640跑车的内饰。据说兰博基尼还在与范思哲讨论制造非汽车贴牌商品。兰博基尼将其周边商品划分为三个细分市场。其最低定价的商品以狂热者为目标,并以“买得起、买得到”的爱好者系列出售,包括贴牌T恤和帽子。还有“旁系品牌”运动系列,其中有T恤等商品。而其“高雅系列”则以拥有或可能购买兰博基尼汽车的人为目标,其中包括品质较高的产品,比如皮夹克、行李箱和真丝马球衫。这些产品在使用兰博基尼品牌商标时更为谨慎,定价也更高。 5、Peroni是意大利著名的啤酒品牌,在经营了157年之后,于2003年5月被英国和南非的合资企业SabMiller并购。该品牌在引入南非市场时,协助发起了米兰时装表演,用以帮助建立Peroni品牌和时装设计、时尚的关联,明确地倡导一种“意大利式的风格”。如今,在很多地方已经可以买到这些啤酒了,但是较大的市场推广正在着手开展。Peroni的东家SABMiller公司甚至计划要在开普敦流行时装店一带建立一个“Peroni之屋”,就像2005年当Peroni品牌重新上市时伦敦Sloane街建立的那些被称作为Emporio Peroni的商店一样。

营销策略,说白了就是怎样更好地经营好企业,团队,打造自己的品牌,更快地销售产品。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