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残障人生存和康复问题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07:15:52

残障人生存和康复问题论文范文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沐浴着爱的阳光,关心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他们帮助鼓励和安慰,既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感恩。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在一家福利工厂上班,里面的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残障人员。第一次跟着去工厂玩之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了那里不可以提起他们的残疾,要把他们当成和妈妈一样的正常人。可是我到了那里还是哭了。那两个失明的叔叔阿姨一直抢着抱我,把我的眼睛鼻子摸了又摸;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王阿姨,双腿却无法走路;微笑着递给我糖果的秦阿姨竟然不能开口说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在我看来和我和妈妈不一样的人,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完美”,我的哭泣和泪水中有害怕,有担忧,有同情,有怜惜。但是,随着与他们的相识相处,那些感受渐渐被理解、感动、尊重所代替。还有,童年一段极为快乐的时光。长大以后学了很多“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如战国时期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的孙膑;谱写出响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躺在床上用镜子读书的张海迪……每每听到那些故事,我就会想起陪我走过童年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虽然有的耳朵听不见,却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织出最美的毛衣;有的双腿不能自如行走,却依然唱着动听的歌谣,快乐地搬着机床上的产品;有的眼睛看不到,心里却清楚地知道别人对他的好,对他的友善。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国外孩子的假期生活,他们的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种科技展览馆,还专门有一个情感体验馆,孩子们需要蒙上眼睛,或是坐在轮椅上,在里面呆上半天或一天,做游戏,学习,吃饭,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艰难,这样以后就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有时候,我觉得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其实比我们更健康。他们比身体健全的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当我们对路旁跌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当我们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残缺的心灵比残缺的身体更加可怕?当又一个世界残疾人日到来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加以爱惜,并用它来做一些健全的人应该做的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的世界洒满爱的阳光!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残疾人康复的论文题目

残疾人,多么熟悉的字眼呀!相信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既然上帝为他关上一扇窗,那么,就会为他开启另外其他的门。他们应该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残疾人,并不是因此而放弃一切,他们虽然沦落为一位残疾人,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得到成功。所以他们努力拼搏而赢取成功!

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海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党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就这样一个残疾人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

还有,在我们的残奥会上,一名名运动员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们为我国赢得一块又一块的奖牌,为我国创下佳绩。我们由衷的从心中向他们致敬,心中感到非常兴奋。苏吓你然他们身体上有缺陷,但是他们化缺陷为优势,我们应学习他们身上那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退缩,勇敢面对身体上的残疾。

有的人,就因身体残疾而自暴自弃,但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自己的心灵也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应该将那股阻力化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成为绊脚绳。

我们必须做到为残疾人做贡献,不歧视他们,不排斥他们,从而使他们走出心中的阴影,回到“阳光”下,我相信,只要世上有真爱,世上会变的更美好。社会的爱,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像疲倦的人得以依靠;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一盏指路明灯;就像炎热的人找到浓浓的绿荫;就像心灵干枯的人们找到一泓清澈山泉。

我们一起关爱残疾人,为残疾人奉献出一丝丝的爱吧!

生而为人,需要互相关照

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

残疾人也要关爱

残障人士的论文范文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想要让你的议论文更加出彩,就需要一些经典的事例来进行论证,已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议论文成功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议论文成功事例篇1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得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议论文成功事例篇2 2010年12月31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凌晨,6点。一辆救护车呼啸着冲进茫茫雪雾之中。救护车护送的,是一个肝脏,它刚刚离开陪伴了59年的躯体,现在它要继续前行,去履行一个庄严的使命,延续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能呼吸时,就要有尊严地活着;临走时,我要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生命像接力那样传递给别人。只要我身上还有一件对别人有用的器官,当最后离开现实世界时,就一定无保留、无条件捐赠他人。” 他怕冷,他盖着自家的那条羽绒被走了,却留下了他的脊椎、大脑作为医学研究;留下了肝脏给濒临绝境的患者带去生机。彻骨的寒夜,一瞬间,被一个叫“史铁生”的名字温暖了。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九个字放在史铁生身上,是那样令人心酸地契合。17岁中学未毕业就插队去了陕西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一次在山沟里放牛突遇大雨,遍身被淋透后开始发高烧,后来双腿不能走路,运回北京后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致使双腿永久高位瘫痪。20岁便开始了他轮椅上的人生。 史铁生与各种病痛周旋了三十多年。十多年前肾病加重,转为尿毒症,必须频繁地做肾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只有中间不做透析的两天上午可以做一点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写作。他曾不无幽默地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在最生龙活虎最狂妄的20岁青春年华里,突然没了双腿,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且暴怒无常。他常常会突然狂暴地捶击自己,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母亲扑过去抓住他的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事实上,这个时候母亲的肝病已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宿整宿睡不了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 母亲猝然离去之后,仿佛一记闷棍将史铁生敲醒——在他被命运击昏了头的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其实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20岁的儿子。积郁于肝,才让她四十来岁便被肝病夺去生命。他懂得了母亲临走前未说完的那半句话:他与妹妹两人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当史铁生的头一篇作品发表的时候,当他的头一篇作品获奖的时候,他多么希望他的母亲还活着,看到儿子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小路,至少她不用再为儿子担心,欣慰他找到自己生存下去的道路和希望。当他被生活的荆棘刺得满心疼痛时,他没有沉沦,而是勇敢地抬头,他看到母亲的眼神是荆棘上开出的美丽花朵,在陪伴他一路前行。他有一次在广州刚去医院透析完,就去领奖。透析之后是很痛苦的,然而他就那么静静地、微笑着面对每个人。 他一路弹着命运的琴弦,高歌。 “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就像他自己,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就那么永远而执拗地扯紧命运这根弦,不去看那空茫而又无情的人生。 议论文成功事例篇3 1984年,她出生于太原市清徐县吴村。上帝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她一出生就没有双臂。她空荡荡的上身换来的是亲生父母的抛弃。所幸,她后来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她的生活才得以继续。她的养父母送她去上学,给她和常人一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使她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反而使她自小就养成不服输的性格。懂事的她从记事起,就开始练习把脚当做手来用。在很多人眼里,用脚代替双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她一直都是个好强乐观的孩子,心想,自己虽然没有双手,却还有双脚。她先学习用脚夹筷子吃饭。可是,这谈何容易?脚趾到底没有手指灵活,好不容易把筷子夹住,筷子却从趾间滑落了。为了提高脚的灵活性,她以用脚夹黄豆、剥花生作为辅助练习。 这些东西经常磨得她一脚血泡。她也常常掉眼泪,可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眼泪流过之后,她很快就选择了坚强。为了尽快掌握一项新技能,即使在最冷的冬天,她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练习。她的双脚经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到半夜都暖不过来。可是为了练习,她不得不让双脚接受寒冷。一到春天,冻伤的地方就裂开长长的口子,流出很多脓液和血水,有时候疼得晚上睡不着觉。但她一直相信,自己能把双脚锻炼得像常人的双手那样灵活。 慢慢地,她的双脚变得越来越灵活。长大后,她不仅能熟练地缝衣、做饭、包水饺、切土豆丝,而且能够打字、画画、从事平面广告设计。 中专毕业后,她找到一份话务员工作。阴差阳错的,她和一个名叫徐进的年轻人恋爱了。 2005年国庆节,徐进带她回忻州老家。她空荡荡的袖管立刻吸引了徐妈妈的目光。善良的老人并没有流露出不悦,而是热情地招待了她。直到晚上,徐妈妈才悄悄地劝告徐进:“孩子,并不是爸妈狠心,我们是担心你们以后不能正常生活,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啊!” 但是,她很快就彻底打消了徐妈妈的顾虑。几天下来,她不仅自己穿衣洗漱,还把家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徐妈妈到厨房做饭,她就帮着洗菜、切菜;徐妈妈做针线活,她就帮着穿针引线,缝补衣服。徐妈妈不禁心疼起她来。往后的日子,徐进的父母不仅不再反对两人的婚事,反而像对亲闺女一样疼爱着她。 她的房间里放着许多张精美的设计图,书桌上存放着一幅幅书法和风景刺绣作品,盘子里盛着一根根细细的土豆丝。这些,都是她用脚完成的。 2009年,为迎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她代表山西的残障人士展示用脚操作电脑进行平面设计的技能,感动了很多参观者。她就是罗凤枝。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脚就是我的双手,如果你用20多年的心血去磨炼一件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看了“议论文成功事例经典”的人还看过: 1. 关于勇气与成功的事例4篇 2. 成功靠实力事例议论文 3. 成功靠实力事例议论文 4. 成功与失败议论文事例 5. 关于成功的800字议论文经典范文

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论文

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如何确立 论文《改革》 1003-7543 赵曦 熊理然中国人口增长的结构性差异及政策调整 论文 《人口与发展》 ISSN1674-1668 赵曦 熊理然西部开发的文化制约与文化建设 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 ISSN1006-2912 赵曦 刘慧玲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论文 《贵州社会科学》 ISSN1002-6924 赵曦 成卓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 CN61-1 赵曦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 论文 《四川日报》 CN 61-1 赵曦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 CN 61-1 赵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论文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 ISSN978-7-109-12907-8 赵曦 熊理然四川“三州”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战略研究 论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6323 赵曦 严红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论文 《经济日报》2008年9月8日 CN11-0014张炜 廖婴露收获人口红利的对策思考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5、12 陈明立 苏建明中国西部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5 纪尽善中国经济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6 纪尽善论外资银行转制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论文 《西南金融》 2008年第1期CN51-1587/F 纪尽善汶川震后恢复重建要大力借重民间资金 论文 《经济界》 2008年第6期ISSN1007-0486 纪尽善“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研讨诸多人口问题 论文 《光明日报》(11版) CN11-0026 杨成钢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人口学思考 论文 《人口与发展》 ISSN1674-1668CN11-5646 杨成钢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论文 2007年增刊 ISSN1000-6087杨成钢区域人口科学素养研究 论文 《人口与经济 ISSN1000-4149 王学义 曾祥旭对四川农村人口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论文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5947 王学义 曾祥旭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论文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8(1)全文转载 ISSN1005-4235 王学义人口预测及其研究现状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03-24 CN11-0020 王学义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四川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1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报刊)2008年第4期 1005-4332 徐承红四川省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3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 张佳宝循环经济与川东北丘陵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 ISSN1003-7470 徐承红 陈健生论构建四川生态产业体系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ISSN1006-012X 徐承红 张佳宝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 ISSN1003-7470 张俊良劳动适龄人口起点年龄探讨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 ISSN1006-012X 张俊良四川省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张俊良副教授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论文《生态经济》 2008(3)ISSN1671-4407兰竹虹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分析 论文《生态经济》 2008(5)ISSN1671-4407兰竹虹国际环境协定的经济学分析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论文 《生态经济》2008(11) ISSN1671-4407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思考论文 《农村经济》2008(6)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汶川地震后区域恢复中城乡生态建设对策思考 论文 《农村经济》2008(9)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现状及对策 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 ISSN 1673-288X 兰竹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论文 《中国软科学》 赵曦 成卓怎样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 论文《人民日报》 CN11-0065 丁任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论文 《学术研究》 ISSN1000-7326 丁任重宏观经济政策与四川经济发展面临的选择 论文 《决策咨询通讯》 ISSN1006-3404 丁任重非常时期的抉择:强力推动经济增长 论文 《四川日报》 CN11-0065 丁任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首位(论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丁任重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行——读刘诗白《体制转型论》(书评) 《经济学家》 丁任重 刘方健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残疾人旅游障碍研究论文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特殊旅客服务技巧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特殊旅客是指某些身体或精神需要照顾的旅客,如婴儿、病人等。在服务特殊旅客时尤其需要一些技巧和特别的方法。下面我整理了特殊旅客服务技巧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参考借鉴!

题目:民航特殊旅客权利保护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绪论

选题背景与意义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创新点

第二章特殊旅客的界定

国内立法对“特殊旅客”的界定与分类

《国际客规》的规定

《国内客规》的规定

国际公约与各国立法对特殊旅客的界定与分类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规定

欧盟《关于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在航空旅行中权利的`第1107/2006号条例》的规定

其他国家的尝试

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实践

对“特殊旅客”进行界定的立法建议

第三章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法理依据

人权理念是对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

明确法律权利是落实对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有效方式

实质平等是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国际组织与各国国内法对特殊旅客权利保护之比较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九的规定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关于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规则

美国对民航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规定

《美国残疾人法案》《航空承运人准入法》对于残疾人旅客权利的规定

《空中旅行行动不便者非歧视规则》的规定

美国其他法案的规定

欧盟关于民航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

加拿大关于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规定

第五章我国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立法现状

残疾人旅客的权利保护

《残疾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国际客规》与《国内客规》的规定

《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的规定

《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的规定

其他特殊旅客的权利保护

老年人旅客的权利保护

被押解犯人旅客的权利保护

无成人陪伴儿童、婴儿、孕妇等旅客的权利保护

第六章我国立法的不足之处及改进

我国立法对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

民航特殊旅客运输规则缺乏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

在特殊旅客权利保护具体执法上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相关部门规章内容落后

《残疾人航空运输办法(试行)》中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关于特殊旅客保护法律制度的改进

明确特殊旅客的法定权利

加强特殊旅客的权利保护机制建设

提高社会对特殊旅客权利保护的人文关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我与残疾人同行社会的爱,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像疲倦的人得以依靠;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一盏明灯;就像炎热的人找到浓浓的绿荫;就像心灵干枯的人们找到一泓清澈山泉。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在这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张海迪在1991年做了癌症手术,但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了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 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关怀;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让我们一起关爱残疾人,和他们共享一片蓝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