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研究鱼洗现象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8:38:48

研究鱼洗现象的论文

古代盥洗用具,金属制。形似现在的脸盆。盆底装饰有鱼纹的,称“鱼洗”;盆底装饰两龙纹的,称“龙洗”。这种器物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大约出现在唐代。它的大小像一个洗脸盆,底是扁平的,盆沿左右各有一个把柄,称为双耳;盆底刻有四条鲤鱼,鱼与鱼之间刻有四条河图抛物线。鱼洗奇妙的地方是,用手缓慢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两耳,盆会象受击撞一样振动起来,盆内水波荡漾。摩擦得法,可喷出水柱。当两手搓双耳时,产生两个振源,振波在水中传播,互相干涉,使能量叠加起来,所以这些能量较大的水点,会跳出水面。这是符合物理学的共振原理的。鱼洗的制作,无疑涉及到固体振动在液体中传播和干扰的问题。我国有些博物馆,珍藏有这种珍贵的古代鱼洗。 构造: 鱼洗演示仪是由青铜浇铸而成的薄壁器皿,形似洗脸盆,盆底有四条“汉鱼”浮雕,鱼嘴处的喷水装饰线从盆底沿盆壁辐射而上,盆壁自然倾斜外翻,盆沿上有一对铜耳。 演示现象: 当盆内注入一定量清水,用潮湿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可观察到伴随着鱼洗发出的嗡鸣声中有如喷泉般的水珠从四条鱼嘴中喷射而出,水柱高达几十厘米。 原理: 从振动与波的角度来分析是由于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形成铜盆的自激振荡,这种振动在水面上传播,并与盆壁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叠加形成二维驻波。 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这种二维驻波的波形与盆底大小、盆口的喇叭形状等边界条件有关。我国汉代已有鱼洗,并把鱼嘴设计在水柱喷涌处,说明我国古代对振动与波动的知识已有相当的掌握。 根据经书记载,倒入半盆水,双手用力往复摩擦盆的双耳,未久,发生共振,盆里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两尺多高,并发出震卦爻时的古音,而与黄钟之声一致。传说此物曾于古代作为退兵之器,因共振波发出轰鸣声,众多鱼洗汇成千军万马之势,传数十里,敌兵闻声却步。鱼洗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制器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现在仿古制做的震盆盆内刻有龙形,故亦称龙洗。

据现代的科学家研究,当人们摩擦洗的“双耳”时,由于洗的四周发生激烈的振动,但洗的底面由于靠着桌面,不发生振动,所以洗喷水的原理与圆形钟振动的原理一样,是属于对称壳体振动。在洗振动时对洗四周的激烈拍击下,洗的水会根据波的传动而运动,形成微小的波浪,但由于人们不停地猛烈摩擦双耳,洗里的波振动也就越来越激烈,因而形成了喷水现象。

但这种现象为什么在一般的洗脸盆里不容易出现呢?据科学家研究,这是因为洗里的4条鲤鱼的口须(即鲤鱼嘴两边像胡须的东西),总是刻在鱼洗的波腹位置,这就使波在水里的波动会由于鱼须的这一微小变化而形成美丽的浪花。

鱼洗原理在生活中运用是比较多的,如音响设备中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各种弦乐器中音腔在共鸣箱中的振动等利用了“力学共振”;

电磁波的接收和发射利用了“电磁共振”;激光的产生利用了“光学共振”;医疗技术中则有已经非常普及的“核磁共振”等。

扩展资料

原理:

当将盆内注满清水,以洗净的手轻轻搓摩双耳时,盆里公发出时高时低的“嗡嗡”声。随着声音的起伏,水面波纹荡漾,盆内腾起无数晶莹透明的水珠,并从四条鱼嘴里喷出水花。水花层层升高,跃出水面,最高的水点能溅起达二尺余。

这是因为搓摩双耳时,铜耳即产生了振源,振波在水中传播,并互相干涉,使能量迭加起来,能量较大地方的水点,就跳出水面。

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中的振动筛,就是利用共振原理,使小功率的马达可以带动大筛子,产生较大的振幅,提高生产效率。在电磁波接收过程中,共振现象非常重要,收音机的调频,就是利用共振来进行的。北振现象还常常被应用于发声振动中。发声振动的共振叫共鸣。

喷水鱼洗喷水鱼洗是一种类似现今 洗脸盆一样的古代铜盆。盆内刻有四条鱼,盆的上沿两侧有一对提耳。提耳的设置,便于提动鱼洗,但它同时又有另外一个功用,即当手掌跟它摩擦时,会发出嗡嗡响声,就像用弓拉弦能产生声音一样,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两弦。这种鱼洗有个特点,就是当里边盛有水时,以手摩擦其两弦,除发出嗡嗡响声外,盆内还能喷射出水柱,在水面形成浪花,显得十分神奇。喷水鱼洗实物,在现今杭州、大连、重庆等地的博物馆里,仍可见到(参见戴念祖,“喷水鱼洗起源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1期)(图1)。喷水鱼洗的起源年代,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洗作为一种盛水器皿,出现时间很早,周代即已有了洗的存在。在汉代或汉代以前,洗是一种普通用器。但是迄今尚未见到有资料可以证明,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已发现洗的喷水现象。另一方面,在已发现的汉洗或周洗中,都没有“两弦”这一结构部件,这与后世的喷水鱼洗形制差异很大。诚然,技术高超的人用手摩擦这类没有两弦的洗,也能使其内水面呈现规则水流甚至喷出水花,但这毕竟是熟知鱼洗喷水现象以后的刻意钻研所致,在汉代或汉代以前,人们恐怕很难想到这一点。汉洗中也有刻饰以鱼的。宋王黼《博古图》卷二十一就曾描述过汉代的一个双鱼洗,并对古人之所以用鱼装饰做过解释,说:该洗“中饰以二鱼,笔画不繁缛而简古,真汉物也。且鱼与水相须之物,于是洗皆旌以鱼,又汉之姜诗尝有双鲤之祥,当时颇高其行,得非用为雅制耶?”可见,汉洗上刻饰以鱼,主要是起装饰作用,与喷水功能无关。但是,后世喷水鱼洗上刻画的鱼首与摩擦两弦时所喷水柱吻合,则显然是古人熟知鱼洗的摩擦喷水现象并经过周密观察后的刻意所为,不再是简单起装饰作用了。此类实物的出现,是古人发现鱼洗喷水现象的重要依据。在宋代文献中,出现了一些可能与喷水鱼洗有关的记载。例如王明清所撰的《挥麈前录》卷三就曾提到后晋石重贵向辽朝进献的两件宝物,其中有瓷盆一枚,“画双鲤存焉,水满则跳跃如生,覆之无它矣。”我们知道,喷水鱼洗在受到摩擦时,洗内的水因受迫振动而喷涌,恰似被其中的鱼搅动一般,这与《挥麈前录》的描写十分相似,由此基本上可以断定该器是一个喷水鱼洗。宋代何薳在其《春渚纪闻》卷九引述《虏庭杂记》,也提到了石重贵向辽主进献的那个鱼盆,但说它是木制的,云:“鱼盆则一木素盆也,方圆二尺,中有木纹,成二鱼状,鳞鬣毕俱,长五寸许。若贮水用,则双鱼隐然涌起,顷之,遂成真鱼;覆水,则宛然木纹之鱼也。至今句容人铸铜为洗,名双鱼者,用其遗制也。”“隐然涌起”,似指在刚开始摩擦时水纹涌现的情形;“遂成真鱼”,则应指摩擦进行到一定程度,水柱喷出,就像水中真有鱼在喷水一样。这样的描述,应该能用喷水鱼洗作解。但是引文中说是木盆,当为误记,因为木盆很难有因震动而喷水的效果,而传世的实物也确实没有木制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引文中提到,“至今句容人铸铜为洗,名双鱼者,用其遗制也。”它明确道出了喷水铜洗的起源。何薳生活于北宋末年,那时江苏句容一带已有人能制造喷水的铜质鱼洗,其源起正是晋出帝的瓷鱼盆。它的名称最初称为盆,后来才叫铜洗或双鱼铜洗。再后来由刻画双鱼发展成刻画四条鱼,这表明人们对鱼洗振动的认识加深了。因为喷水鱼洗最基本的是喷起四道水柱,四条鱼配四道水柱,构思巧妙,富有艺术美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挥麈前录》和《春渚纪闻》的描写中,都没有提及需有人用手摩擦一事。这究竟是出于记载的疏忽,还是由于别的原因?比如说,该瓷盆原本就不是喷水鱼洗,它是根据某种光学成象原理制成的。这里我们做些分析。同样是在《春渚纪闻》卷九,何薳还记述了一个玛瑙盂,说该盂“圆净无雕镂纹”,其主人“用以贮水注砚,因闲砚(视)之,中有一鲫,长寸许,游泳可爱。意为偶汲池水得之,不以为异也。后或疑之,取置缶中,尽出余水验之,鱼不复见。复酌水满中,须臾一鱼泛然而起,以手取之,终无形体可拘。”这里提及的玛瑙盂,我们在“透镜成像”一条已经分析过,认为它是依据光学原理制成的。可以看出,玛瑙盂有两个特点,一是无水时无鱼,注水后才能见到鱼,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其神秘性;另一特点是虽然引文中也提“游泳可爱”、“泛然而起”字样,但总的来讲给人以静态感觉。这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鱼的像,自然不会感到盂中的水也在波动。相反,在前边提到的双鲤瓷盆则是“画双鲤存焉”,原来就雕刻双鱼在内。加水之后,“则双鱼隐然涌起”,“跳跃如生”,显得满盆都是浪花。这种效果非光学成像所能造成,只能是力学作用所致,所以我们认为该段描写讲的是喷水鱼洗。鱼洗能够喷水,其道理何在?这当然与人手摩擦引起的洗的振动有关系。研究者发现,洗的振动属于板振动,是一种规则的类似圆柱形板的振动。人手摩擦洗的两弦,引起洗的周壁发生振动,手掌和两弦的摩擦就是洗发生振动的激励源,通过摩擦,赋予洗周面振动的能量。因为手掌和两弦的接触,使得该处总是处在振动波节位置。两弦对于洗中心是对称分布的,因此摩擦两弦引起的洗的振动只能是偶数节线(如4、6、8节线)振动。其振动情形如图2所示。洗的周壁振动时,对洗内的水产生拍击作用,迫使水发生相应的和谐振动。在洗的振动波腹处,水的振动也最强烈,甚至由于受到波腹的拍击而喷起水柱,并在水面形成定向波浪。在洗的振动波节处,水不发生振动,浪花停止在波节线上,水面气泡和水珠也停泊在这些不振动的水面径线上(如图3所示)。这样,通过以手摩擦洗的两弦,就在洗内的水面上形成了有规则的波纹分布和水柱喷起。水是鱼洗振动的负荷体,水量的多少也影响到鱼洗振动节线的形成。因此,为使鱼洗产生不同数量的波浪和水花,必须适当控制注水量。从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喷水鱼洗情形来看,大约注入鱼洗容量9/10、7/10和1/2的水,会使鱼洗分别产生4、6、8个驻波,即鱼洗分别做4、6、8节线的振动。其中4节线振动是鱼洗的基频振动,它激起的水柱最高,浪花最大。在鱼洗振动时,通过观察水面的波纹分布,可以看出水面不振动的节线,从而推知洗壁的节线位置。这样,喷水鱼洗就使弯曲板的振动成为可见。这在科学史上,的确是一重大发明。当然,还可以用干细沙代替水,这样观察起来效果更好。应予指出的是,类似喷水鱼洗的器皿,在我国少数民族也曾被发现过。近人徐珂收集大量清代资料,编成《清稗类钞》一书,其中有一条名为“李子明藏古苗王铜锅”,原文如下:“古州城外河街,有陈顺昌者,以钱二千向苗人购一铜锅,重十余斤。贮冷水于中,摩其两耳,即发声如风琴、如芦笙、如吹牛角,其声嘹亮,可闻里余。锅中冷水即起细沫如沸水,溅跳甚高。水面四围成八角形,中心不动。传闻为古代苗王遗物。锅上大下小,遍体青绿,两耳有鱼形纹。后归李子明。”这段话,大概是历史上最早明确而又全面记录喷水鱼洗类器物的文字,它记述了该器物的形制:外形像一个平底锅,重十余斤,上大下小,两耳有鱼形纹;还说明了其声学性能:摩其两耳,会发出响亮的声音,可以传到一里以外。把喷水性能与声学效果相联系,这是以前文献所没有过的。“可闻里余”的说法,不管是否含有夸张成分,该铜锅声学性能良好,则是可以肯定的。声音嘹亮说明它的振动性能好,振动性能好则喷水功能强。引文接下去对铜锅喷水性能的描写,就证明了这一点。“水面四围成八角形,中心不动”一语,表明作者看到的该铜锅的振动模式是八节线振动。特别应予指出的是,这段话明确提到该铜锅是得自于苗人。“传闻为古代苗王遗物”,表明苗族同胞对该器的珍重;“遍体青绿”,说明其传世时间之久。苗族同胞在很久以前就制造出了具有如此良好喷水性能的铜锅,这是值得一提的。图片我不知道怎么上传 你可以看下参考资料 里面有

现象学对文学现象的研究论文

现象学(phenomenology),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犹太人哲学家E.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1859~1938)创立的哲学流派或重要学派。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代表人物

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1859~1938) 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罗斯涅兹城,系犹太族后裔。他早先攻读数学、物理,1881年获博士学位,1883年起在维也纳追随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F.布伦塔诺(1838~1917) 钻研哲学,先后在德国哈雷、哥丁根和弗赖堡大学任教,1938年病逝于弗赖堡。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纪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

大气深情——浅议电视剧《陈赓大将》的艺术构思 陈羽; 周月亮 【期刊】中国电视 2006-11-30论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之道 仲呈祥; 周月亮 【期刊】晋阳学刊 2005-05-30那流不出来的才是这个世界的眼泪——《有泪尽情流》的现实主义力量 周月亮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5-15论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之道 仲呈祥; 周月亮 【期刊】文艺研究 2005-04-25影视艺术是一种冲击现实的交流形式 周月亮 【期刊】现代传播 2004-12-15元代文人的“阶级”及其成为心念的欲望 周月亮 【期刊】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15大众文化要关注农民 周月亮; 李红艳 【期刊】当代电视 2004-01-01影视艺术意象思维中的巫术思维 周月亮 【期刊】现代传播 2003-10-15象思维:以电影中的风景为例 周月亮; 廖祥忠 【期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9-25后发制人 周月亮 【期刊】领导文萃 2003-06-15幽默抑或油滑——戏说型电视剧的生命界线 周月亮 【期刊】电视研究 2003-02-25卖个破绽 周月亮 【期刊】领导文萃 2003-01-15影像是生存的隐喻——电影现象学绪论 周月亮 【期刊】当代电影 2002-09-15巫术思维与欲望中介——关于电影功能的抽绎 周月亮 【期刊】当代电影 2002-09-15略论明清之际文人悼亡情绪的文化史内涵 周月亮; 李新梅 【期刊】学术界 2002-08-28电影现象学论纲 周月亮 【期刊】现代传播 2002-08-15现象学对电影创作的启示 周月亮 【期刊】河北学刊 2002-07-30李汉秋三书献吴诞 周月亮 【期刊】前进论坛 2001-12-30多元交叉传播的明清文化 周月亮 【期刊】保定师专学报 2001-09-15健康繁荣须扫屏坛“三风”──关于中国电视剧创作现状的思考之一 仲呈祥; 周月亮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6-15象征:电影之魂 周月亮 【期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1-02-28豪放的忧伤——刘郎的心路与道路 周月亮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1-15“自私”的讲者——评《对镜起舞》 周月亮 【期刊】全国新书目 2000-08-01《荀子》三题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0-25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现象 周月亮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9-10-15宝黛悲剧是人文知识者无路可走的悲剧——细读第三十二回(诉肺腑)、第三十四回(情中情) 周月亮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9-08-15自力更生——阳明学的秘密与魅力 周月亮 【期刊】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07-30《王阳明大传》导读 周月亮 【期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9-07-05表现“大象”的诗化小说──评从药汀先生的《雪域精灵》 贾华; 周月亮 【期刊】河北学刊 1999-03-20元曲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跋《全元曲》 孙国成; 周月亮 【期刊】河北学刊 1999-01-20爱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读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周月亮 【期刊】名作欣赏 1998-06-15死生之间 周月亮 【期刊】思维与智慧 1997-06-30古代文学研究应从学术研究中分立出来 周月亮 【期刊】文艺研究 1997-05-20读《红楼梦》前五回断想 周月亮 【期刊】名作欣赏 1997-03-28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现代化 村山吉广;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11-15误解与反讽——略论《儒林外史》所揭示的文化与现状的矛盾 周月亮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9-30《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 胡益民; 周月亮 【期刊】名作欣赏 1996-09-28道统——《孔学儒术》之三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7-15圣学心路——《孔学儒术》之二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15中庸·乡愿·“学为君”——《孔学儒术》之一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7-15别一种唐诗史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94-12-10辉煌的没落──关于水浒英雄的理性批判 周月亮; 赵鹤宇 【期刊】求是学刊 1994-11-15对读匡超人与王玉辉的故事 周月亮 【期刊】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7-15最新、最全的元曲研究锦囊——评《元曲研究资料索引》 周月亮 【期刊】高校社科情报 1994-06-15专家写小册子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94-04-10异端也在传统中──祭童心大侠李卓吾 周月亮 【期刊】河北学刊 1994-03-20世界融合文学史观──读《中国古典小说导论》 周月亮 【期刊】江淮论坛 1994-02-15活法与写法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93-06-15传统教化的秘密与魅力 张月中; 周月亮 【期刊】东岳论丛 1992-03-01江湖集编者陈起交游续考 胡益民; 周月亮 【期刊】文献 1991-04-02宝玉心态的哲理内涵 周月亮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0-10-01隐逸·再现表现同体——元杂剧二题 周月亮; 陈述曾 【期刊】河北学刊 1989-05-01永恒的沉默写在朱泽吉先生《明清文学论集》出版之际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88-06-29论龚自珍新体诗转变时代审美观念的价值 周月亮 【期刊】河北学刊 1987-08-29唐寅和晚明的浪漫思潮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87-06-30荒谬的世界3 周月亮 【期刊】读书 1987-01-31龚自珍美学天地中的“自我” 周月亮 【期刊】天津师大学报 1986-05-01龚自珍的美学目的论 周月亮 【期刊】哲学研究 1986-03-02电视剧像文学的理由 周月亮 【报纸】北京日报 2004-08-08写出心中的绿洲 周月亮 【报纸】深圳商报 2004-04-10传唤良知 悲剧喜唱 周月亮 【报纸】文艺报 2002-06-08

本文是由“寻虎老师讲胡塞尔”的讲座整理而来的,喜欢哲学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哲学不像别的东西,它的师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到近现代之后,一个业余哲学家是很难的。美学课里面,只讲了一点点胡塞尔,并不是他不重要,他非常重要,但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实在是太复杂太难了。他从认识论着手,实际上跟康德一样,但是他开创性地发展了一个现象学的方法,同时这个方法也不只是一个方法论,不只是个认识论,它实际上也是一个本体论,或者说存在论。他是以现象学的方法来解决认识论的。因为他的开创性,他在著作的时候,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不断的修改,写了无数的导论,他的著作也非常多,可能也接近100本,跟海德格尔差不多。海德格尔的论文基本上都已经出版了,胡塞尔的著作却还没有完全出版,包括德文版都没有。大家看和哲学相关的东西,都稍微注意一下哲学家年代,大概知道就可以。他是1859到1938,大概生于19世纪60年代,然后到1938,二战开始,希特勒上台。希特勒上台这个期间,他已经遭受到了迫害,剥夺了他很多的教学资格。这本书叫《意义的本体论》。我们知道作为本体的很多,上帝,神,这是宗教或者宗教哲学的本体,还有唯物唯心,本体各不相同。胡塞尔看来本体就是意义,意义是怎么来的?怎么发生?胡塞尔那个时候,有了几个大的变化。从叔本华到尼采,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大家又提出重新回到康德,康德是最大的一个哲学门派,和海德格尔差不多。康德的哲学有前瞻性,像是未来的蓄水池,你想学哲学,总得从这个蓄水池里面取水,无论你是同意他还是反对。胡塞尔当时,新康德主义盛行,他也深受影响。胡塞尔发现康德哲学的一些问题,康德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主客二分。胡塞尔对康德哲学进行研究,当然包括他原来的基础,他是数学博士,又跟随布伦塔诺学心理学,布伦塔诺本身也是哲学家,他再结合康德哲学。他所做的一步步的探索是非常艰辛的,一个一个不断修正,所以他的著作每个版本都不太一样,一个严肃的哲学就是如此。你一开始说什么,后来一直都是这个,成了一种教义的话,作为一个哲学可能就有点问题了。你是不是一种设定,然后就往下解释,一环套一环很严密,恰恰说明你的思考可能没有什么发展。我们从第一页意向性学说开始,现象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我们怎么从现象学着手去研究,因为它是关联的,一旦方法论变了,认识论就变了,认识论变了,本体论就变了。胡塞尔也说现象学不论是作为意识的哲学理论,作为方法,还是作为对人类意识提供描述的特殊形式,简单说就是意向性的理论。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本性质,这种特殊的意识,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我意识到什么东西,我去认识什么东西,我看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纯粹意识,是抛去了纷繁复杂的表现的东西,或者说抛离了一些设定的东西,所以他有个悬搁。不是说心理学的一个机制,我认识我怎么看一棵树,我看到了开心不开心,他不是说这个意思,而是说你这个意识本身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就像生产线一样的,我不是说一道道的工序是怎么的。第一道工序是怎么装配第二套工具怎么装备?不是说这个,而是说这个生产线本身。他说的就是纯粹意识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基本性质,全部现在学的问题都来自于此,都来自于这个意向性的学说或者意向性理论。所以胡塞尔的这个现象学,入门很头痛,首先要抓住意向性学说,然后才是现象学还原性,悬搁,本质直观。跳过去意向性学说,你后面根本就看不懂。很多人本末倒置了,什么是本体论?本这个字,他不是在下面的一个东西,是木字里面加一横,他就是核心的东西,并不是说树根是它的本,树的本质才是他的本,我们可以说种子是树的本,但我们不能讲树根是树的本。本就是很核心。哲学也一样,它的本体,并不是说下面有一个地基。意向性一词来自于拉丁文intender吧,出自于中世纪哲学,15世纪之前,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接受了这个概念。布伦塔诺认为,全世界各类现象分为两类,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人外在的东西是物理现象,人内在的东西就是心理现象,物理现象有颜色声音等等,我们后来发现,红色实际上是一个光波,无论是粒子还是光波,他不是红色,声音更是如此,声音是声波的震动,它不是声音。这些外在之物怎么就变成了意识里面的东西呢?比如拍照,摄像头跟人眼球差不多,它有个曝光,曝光之后变成了一连串的数字。电子数字记录到这个硬盘里面,它并不是说拍到一个树,手机和电脑,它显然不知道拍到的是一个树,对它来说就是一串数。包括人工智能,它都不知道那是一棵树。我们人看到才会有树就个意义,就是我知道了什么东西,这就是意义,最广义的意义,知道不就是知道了意义嘛。中国的学者多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是关于意义的哲学,西方的反而很少这么说,我觉得是一个东西方角度的问题,中国人很容易这么去理解,我认为也没错啊,因为你说来说去,你要认识就是这个意义是最重要的啊,绝对的无意义,它不进入人的认识。绝对的无意义,他也没有任何存在,就相当于一个颜色对一个瞎子一样,没看见就不存在,所以这就是关于意义的。西方反倒没有,科学,思维好像更凝固一些。但是胡塞尔肯定是非常清楚,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关于意义的问题,他没有直接去论述,但处处都有这个东西。包括海德格尔,他老说存在,他不是要说存在是什么说,是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胡塞尔也一样,如何认识认识的意义,这个关于认识的意义显然不是心理学,我认为它是一棵树,或者我认为它是一棵草,不是这样的,而是直接呈现给我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意义。比如一棵树,在我这里呈现的显然不是一系列的光点,不是一系列的光波,在我这里呈现了什么呢?你说在我的思维里面,意识里面呈现了一棵树,胡塞尔说,请你稍等,不要急于这么去说。你这样说,就是因为拿一些未经清理的东西去认识,比如说你是一个植物学家,你说这是一棵松树,假如你是一个木材商,你说这是一块好木料,这都是主观的东西。那么就追问纯粹的意识现象,直接被给予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他一定不是木材,也不是松树,甚至是什么纲什么目什么属的一个树种。一定还有个更源初的东西,所以胡塞尔现象学把现象还原的那个最直接给予我们意识的东西,叫纯粹的意识,给予到纯粹的意识了,还原就是这个意思,彻底的还原。你别先下判断,我们好好看看到底有什么东西出现了。我们面对一棵树的时候,你不要急着说那是一棵树,看看到底我纯粹意识里面出现了什么,这是最纯粹的,是绝对不会看错的,它是绝对自明的,出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它就是100%的真。这个作为一个研究的起点,才是最可靠的,而不是说要么是主体,要么是客体。什么叫主体客体,主体就是我当然看到那是一棵树了,我是有一定知识的人,没知识我也知道那是一个物,这叫主观。客观是什么呢?树就是树,你认不认识它都是树,这叫客观。胡塞尔说你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我们先看看最源初的东西。最直接地被给予的绝对自明的绝对的真的东西是什么?胡塞尔和他学生发展出来很多很多的相关的现象学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现象学的运动,声势浩大,一股思潮,席卷思想界到方方面面甚至是建筑界艺术界,就是因为它的这个革命性,它的彻底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他把它还原到最自明的一个东西,就是我纯粹意识里面直接显现了什么,直接被给予了什么。这个既不是主观去看,也不是客观的,而是就是最自明绝对被给予的东西,我们从这里开始。严格说没什么颜色和声音,只有看颜色者和听声音者,心理现象是内知觉的现象,是意识里面自明性知觉的现象,这就是布伦塔诺很有价值的一个想法,只有心理现象才是真正的存在,从逻辑上说,物理世界不能有真和非真。他特别举了那个石头和树,它无所谓真和假,他没有真不真的问题,当然也就没有假不假的问题,他只能是实在的和非实在的。他心里经验上来说有可能看错一棵树,你却把它看成一个怪物,但对于树本身来说,他无所谓真不真,所以也无所谓假不假。因此这里既不存在客观世界,也不存在于先验的主观世界,而是存在于心理现象之中。康德哲学说的主体认识客体,比如我认识一个树,我是只能看到颜色的那个波长,是吧,那我怎么认识的呢?我确实是认得出那是一个树啊,主要是我有个先验的东西,人人有先于经验的这个东西,先天的一个东西。然后往那上一套就认识了,这叫先天的东西,先于经验的东西,康德的判断力就来自来于这里。那个先天的东西到底怎么去认识的呢?那些波长,声波啊,几种感觉,康德认为是先验想象力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了。想象力又怎么去整合呢?是一个图示的方式把它整合在一起的,康德是这么一个说法。康德哲学的立论基础不是很严谨,这里不详细说。胡塞尔从布伦塔诺这里进一步发展,布伦塔诺指出了这个意向性自明性,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布伦塔诺认为普遍正确性是内在经验自明性的自然结果,心里在我这里呢,所以它就自明了,粗糙了一点。它还有个还原啊,因此就必然属于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总特征就是意向性及意向对某物的关系,你一旦起心动念认识任何东西,它一定是有一个意往的朝向,也是物对我朝向,双向的朝向,所以才意识到才认识到,这个意向实际上也是向意,是我向着它,它向着我。但是胡塞尔更进一步了,他认为这个还不够自明,因为你还是一个主体,超出了你之外。比如我看树,我朝向树。胡塞尔说,你首先你在意识里面被给予了什么,然后你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超出,超出我的意识之外,确实有个树。我们要还原,不要急于判断我之外有颗树,而是说首先我意识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现,然后在这个基础之外,才说在我之外有颗树,这两个必定是联系,但你不能笼统的就说我看到一个树,就是因为我朝向一棵树,所以我就知道了,你不可以这么说。胡塞尔把这种由内到外的意向性改掉了,改成直接被给予纯粹意识,意识里面是有两块,一个自我意识,反思。胡塞尔改造的意向性就是意识朝向意识,意识把意识当作对象,这是绝对被给予的。以此为出发点,这样我们能找到作为这种现象学方法,是真正的不受任何干扰地把一切设定的东西都排除掉。我再把前面小结一下,就是说纯粹意识里面被给予了什么,这叫现象,被给予的那个东西叫现象,这个现象是绝对经得住任何推敲的,因为它是自明的,我这里突然有了个东西,就从这个入手,而不是我去看我之外的一个东西,那样的话就已经有个设定了。无论康德哲学还是布伦塔诺的这种心理学哲学都有问题。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现象,是指纯粹意识的现象,而不是我们一般讲的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报纸新闻里,有很多现象,我们上街也能看到很多现象,他说的不是这些现象,也不是说我吃饭的现象,我的孩子上学的现象。表现好不好都不是,而是一种纯粹意识里面绝对被给予的现象,是一切哲学的起点。海德格尔对它做了进一步改造。大部分同学觉得胡塞尔这个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比较彻底,确实有道理,为什么海德格尔要破除。胡塞尔的现象学,包括康德的这些都是从认识论着手,必定就会出现一个主客体对立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对象化的问题。胡塞尔说的绝对被给予在纯粹意识里的现象,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但是这套哲学再往后就有问题了,还是设定了一个隐形的我,他称之为先验自我。限于这个经验之外的自我。既然是有这么一个现象,不能不去认识吧,那得要有个我来认识,虽然是意识对意识的认识。第一个意识,胡塞尔说它是先验自我,也叫先天自我,相当于一个虚拟的自我,那总要有一个东西才能有意识对意识的认识。先验自我,说到底,它其实就是个主体,和外物相对,这样最终还是走到主客体对立。我和树不一样,始终有一个对立,你是可以认识现象了,也通过现象又能认识到我,在我之外有个树,这是没错,但是主体和客体怎么去统一呢,树不能认识,是死的,人是活的,能认识。怎么去统一呢,这就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反正只要主客体对立,隐蔽的或者是直接的,康德他就是直接的,我就是主客体对立,他就始终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难以跨越的问题,所以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第二页的最后一段,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首先采用了布伦塔诺关于所有意识都有指向对象或是意向的见解,就是指向对象它一定要有意义,否则你等于没看到,什么也没看到,就看到一些光点,动物也能看到光点,有什么区别呢,胡塞尔不是指向的真实对象,比如我之外的那棵树,胡塞尔说我不是指向那个东西的,或者指向伴随意识指向动作的实际精神观念,这句话有点费解啊,反正是我之外的有个观念,比如说数学公式,我不是指向那个。胡塞尔的意向性,不是那个意向性,而是根据意识所指经的抽象的内涵结构,那就是纯粹意识,他后面有个括号语言意义的模拟,他在这里实际上跟我们所讲的意象,有挺接近的地方,我们经常也说意象是意象的语言,没有语言的意象,还不是真意象。语言是意象的语言,没有意象的语言不是真语言,不是纯粹的语言,意思差不多。他这里也涉及到语言的问题。这种意向性的结构,他也把这个跟语言挂钩,他认为这两者是很接近的,你没有,这个东西就说不出来,你说出来一定有东西,你不是凭空说的,不是痴人说梦,胡言乱语。胡言乱语也有意向,没有绝对的胡言乱语,那就不叫语言了。比如说一个梦很恐怖,你啊的那一声,有意义,因为你害怕了,你已经有意向了,不管是他那个意向还是我说的意象,他也把这个联系起来了。如果说布伦塔诺的意向性是一种心理的意向性,我去认识外面的一棵树,而胡塞尔的意向性则是一种意义的意向性,是绝对被给予的,内在的,从本质上说,它的意向一词与通常含义的意图无关,意图就是对外的,我要认识我之外的一个东西,叫意图,我想去看,想去知道,我对面那个黑乎乎的是什么,那不是这个东西,所以跟意图无关。意向性在这里涉及一个根本的认识论的问题,胡塞尔的意向性学术的目的是描绘意识的性质,当然也包括结构,就是这种纯粹意识。在日常语言表达方式中,挖掘深层的意义或者观念性结构,我怎么喜欢,我怎么期望,我怎么怀疑这类的日常语言,都包含了这个东西,为什么你会这么说,胡塞尔也涉及到生存的一些问题,很实际的,比如说我没有看到美国总统,但是我可以想象,或者说,我可以进行判断或者进行怀疑,怎么判断,比如美国总统,可能三个月之后就下台,这就是我的一种判断,我也可以怀疑,我怀疑下一任总统是白人。那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实际上那个总统是谁都不知道,我在怀疑什么,我难道是空转吗?不是,也有它的意向性结构,简单提一下,他为什么会涉及到日常语言,所以胡塞尔的哲学看似非常难懂,但也是很接近的,也是从比较日常的地方着手。但是他一定会跳出来,一定不是我们通常讲的那种现象,一定要从这些我们讲的通常的日常现象,很快转入他的纯粹的现象,否则,又变成了一种心理学了,那就不叫哲学了。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很重要,大家也可以去记一下,否则一堂课听了可能什么也没说。就说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是意识,也就是纯粹意识,它的研究对象是这个,并不是我之外,我之外他也会说。后面如果读他的一些理论或者是相关的哲学史的话也会知道,他必然也要伸出外面,否则你怎么去解释这个世界呢。但是他主要的研究对象,起点,核心,都是意识或者说纯粹意识,或者说纯粹意识的现象来着手的,没现象,什么叫纯粹意识呢,又是空啊,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这个纯粹意识。我稍微小结一下。胡塞尔的一个很核心的东西,起点就是意向性学说,这个意向性学说,涉及的是纯粹意识,就是说并不是我之外的意识之外的东西,而是意识之内的东西。现象学所说的现象是纯粹意识的现象,而不是一般的主客体对立的现象,第三点,就是我所讲的意象,也是纯粹意识的现象,实际上也是纯粹意识,但是我们所讲的这个意象不同于他这个,就是说不是认识论,而是一种本体论,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一套写作理论,意象流写作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海德格尔这个存在论的汉化版和改造版,改造就是我把他的存在改造成意象。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学也好,哲学也好,包括文学也好,意象是一个常用的词,也是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因为中国哲学美学文学几个核心的词差不多就是意象,意境,气韵或者说气。哲学经常会讲气,道,理,道是中国哲学的本体,理是中国哲学的逻辑,所以叫道理,我们现在文理科,理是理性的一个东西,文是纹路,是一种天文,那是天的文,天道的一种特征,它的特征你说出来才叫理,这叫纹理,它就是一回事,就是它显现出来是它的纹理纹路,这叫天文,这个纹路到底是什么,结构把它描述出来,这叫天理,一定也就是理性,这点跟西方哲学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人的思维一定是这样的,西方哲学也是这样,那个绝对永恒的东西,无论它是上帝也好,神也好,还是什么理念也好,还是说是本体论本体存在它都要显现,它显现的话,他就要有纹理,那他显现了什么,这就是文啊,要把它说出来,这就是理。胡塞尔就讲到这里。

追星现象的研究论文

【篇一:小议追星议论文】

如今,“追星”是这个明星满天飞的时代年轻人的普遍心理。有的为了一纸签名,夏顶酷暑,冬冒严寒;有的为了一睹真容,节衣缩食,花高价看演唱会。而像杨丽娟这般追星,追到倾家荡产,老父跳海的地步,更可谓如痴如醉!如梦如狂!听来让人不寒而栗。我在感慨之余,不禁要问:追星,至于如此吗?我看大可不必!

明星是什么?明星是商家开发出来,包装出来,被我们捧出来的“星”。明星不是神,他也是人,无论他们的世界多么的辉煌,他们也有缺点与不足,也有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当我们带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去看明星的时候,明星就像一颗高高挂在天空的北斗,足以让我们黯然失色。其实揭开面纱,你会发现,明星也只不过是众星中的一颗,平凡着呢!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如此迷恋、疯狂追逐呢?

明星是如何成其为明星的呢?去想想当年帮奶奶摆地摊的周星驰,去看看当年推销电器的梁朝伟,去问问当年跑龙套的成龙,也许,你会有答案。原来明星都是靠自己打拼奋斗出来的,他们凭着对前途的信心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走南闯北,历过多少风雨,尝过几多艰辛,才换来了今天的鲜花和掌声,才换来了明星的耀眼光芒。我们既然要追捧他们,为什么不去追求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好精神呢,学学他们的勇气和坚定,学学他们的信心和执着,学学他们的乐观和豁达。

有一位浙江的女子,自从看了王小丫的“开心词典”节目以后,就迷恋上了她,一直到现在结婚成家,六年里,她从未间断过一期。她不仅关注王小丫的生活习性,主持的节目,更关注王小丫的气质和人品。渐渐的,她改变了原来大大咧咧,毛毛糙糙的性格,做事不顾他人情感,不守诺言的坏习惯,变成一个温柔,稳重,善良,诚信,人见人爱的好姑娘。这位女子善于追星,她追出了一个高尚的自我。

追星一族,何不学学这位浙江女子呢,让我们把明星身上的品德当成一面明镜,照出我们的不足,把明星的精神当成一块砺石,磨练我们的毅力,激励我们的斗志,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天上明星的。

【篇二:小议追星议论文】

偶像,似深邃夜空里的一颗明亮的星星。它光芒万丈,它耀眼无比。于是,它被我们喜爱,被我们追捧,我们可以在迷茫时把它当作引路灯,但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它而忘记了太阳升起的位置。然而现实中却有人被它的光芒迷惑住了,真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把他视为生命的全部,宁愿舍弃一切也要追赶他。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杨丽娟追“华仔”长达13年,弄得倾家荡产,父亲自杀;台湾某高三学生为支持周笔畅,竟荒废学业,瞒着父母四处借钱买手机卡,只为给周投票;湖南某大学生因追“超级女生”时与舍友发生争执,事后竟将其残忍地杀害……

难道偶像比家人更重要?难道偶像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难道远在天边的偶像比近在咫尺的友谊更重要?当今的fans追求偶像未免太盲目了。上述种种血淋淋的教训还不够警钟长鸣吗?深陷其中的朋友啊,该觉悟了!

追求偶像本无可厚非,错就错在人们不能用理智武装大脑。盲目追星,不仅害了自己,误了别人,甚至也会伤害到偶像。

当初那个在三个月内就冲出亚洲的著名歌星黄家驹,摔下舞台本不致死,疯狂的歌迷们却错把他送入了鬼门关。倘若歌迷们不那么盲目,假使歌迷们当时能理智地为偶像想一想,也不至于弄得人家命丧黄泉,众人皆叹了!

冷静下来想一想:偶像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平凡的一面。蔡依林和罗志祥没事时就特爱坐在一块儿搓麻将。王菲也坦言自己是个很没毅力的人,抽菸,睡懒觉,拟好的长跑计划执行一两天就夭折了。

面对偶像,我们应当有独立的思考,不能生活在明星巨大的光环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

很多人都喜爱成龙演的戏,释小龙也不例外。在媒体问到他以他谁为偶像时,他说:“成龙大哥就是我的偶像,所以我正在努力学习英语和地理,希望将来能像他那样去好莱坞干一番事业。”正是有成龙在释小龙心中一直激励着他,使他也拍出了不少受人喜爱的功夫戏。

像释小龙那样多关注一下自己呢?别人的辉煌是他们的,我们的未来才是自己的。须知“为伊消得人憔悴”,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留给我们的只是“衣带渐宽终后悔。”

在人生路上,我们须谨记:我的人生我作主,别人走得再好,也只能是我们的借鉴!

【篇三:小议追星议论文】

小溪向往海洋,因为海洋波澜壮阔;月亮羡慕太阳,因为太阳光彩夺目;世人崇拜明星,因为明星们超凡的才华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万物皆如此。

体育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高超的球艺或永不言败的豪情。电影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精湛的演艺或大方时尚的仪表。而学者从事学术走红,是因为他们深厚的内涵或独到的见解。总之,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而博得大众喜爱和崇拜。

可为什么体育明星、电影明星走红没有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而学术专家、教授的走红却争议不断?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现代社会中,电影、体育明星的走红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学术追星者却寥寥无几。当某些喜爱学术的“易粉”“乙醚”出现时,自然便大受关注。

正如一次飞机失事丧失几十名战士和一位修单车的人,人们往往诧异的是为什么那位修车的人会丧命,而不会太在意那几十名战士。当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影星、体星,学者就自然而然被晾在一边吹冷风。偶尔有人发现其不凡之处与迷人之点并吹捧他,大众便会如潮水般涌来看一看,议一议,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实这是很普遍的。就好象前几年刮来的“韩”风,近几年兴起的“超女现象”,虽然支持者数以万计,但仍不乏有“‘韩风’让我心寒,超女现象应该禁止”等说法。

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迅速走红,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歌星、影星当作自己崇拜追求的偶像的同时,也关注着曾经一度“吹冷风”的学者,这从某人角度上来说,是全民思想认识的一种提高,不单古之学者像屈原那样有着“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像鲁迅那样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胸襟,让我们崇拜,今之学者像余秋雨、易中天也应用仰视的目光予以注视,毕竟,他们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我们是不能漠视,更不能予以否认并攻击的。

我们要像看待体育追星、影视追星一样去看待学术追星,不说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至少我们不能把人家踩到脚下来污辱,否则是对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文化的玷污。

【篇四:小议追星议论文】

时下,追星已成为时尚潮流中一股汹涌的波涛,正推动着无数痴狂的明星崇拜者朝羣星璀灿的彼岸热情奔涌。谁见了光彩照人的歌星不会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谁见了潇洒帅气的球星不会争相崇拜呢?追星本只是欣赏美,追求美的一种方式。然而,许多人过度盲目,极为偏激的追星方式却令人瞠目结舌,为之叹惋。张国荣自杀,歌迷为之吞药自尽;谢霆锋开演唱会,刚刚离开武汉,就有女粉丝为之跳河。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正向人们敲响警钟:抛开所谓轰轰烈烈的追星计划吧!请擦亮眼睛,澄明心境,做最本色,最独特的自我!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涌现许多倍受推崇的杰出人才,他们或许才艺精湛,声名远扬;或许容貌俊美,艳压羣芳;也或许学识渊博,卓越不凡。社会标榜某某人才,必然会形成众人追捧的“明星效应”。在这种“众人皆醉”的情况下,许多人被明星的耀眼光环蒙蔽了双眼,错误地将那些徒有其表的明星视为生命至爱。这不仅曲解了明星的社会意义,也是饱满生灵的莫大悲哀。

如今,整容之风正肆虐全球,浩浩荡荡的整容大军中出现了许多为表明对自己所喜爱明星的忠心而英勇“献脸”的fans。某女大学生从高中时代起就疯狂崇拜王菲,喜欢她的歌,恋上她一切的一切。她几乎把所有闲暇时间都用在了收集王菲的照片,海报和歌碟上,还照着她的脸整容。由于整容效果不佳,她带着极度失落和痛苦,吞服安眠药自尽了。

如花生命的逝去带来的有悲叹,更有沉思。明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社会在嘉奖他们优秀业绩的同时,并不能彻底除去他们作为人的缺陷。就像月亮,我们总是只看到它明亮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另一面永远是黑暗的。如果因为他们光鲜照人的迷人外表使你成为了皮相的奴隶,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阿富汗临时 *** 主席卡尔扎伊也算是一个政治明星吧。他总是身披优雅的斗篷,头戴时尚的羊毛帽。其衣着品位甚至得到了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GUCCI设计师的垂青。于是,许多可富汗人纷纷效仿。但是当你知道这顶帽子的原料,恐怕大凡有良心的人都会对其避而远之。这位阿富汗政星头上顶的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羊胎的皮毛!其制作过程极为残忍血腥:牧羊人必须杀掉母羊,取出羊胎,剥下皮毛。据说,羊胎由于从未在空气和阳江中暴露过,这种皮毛出奇地柔软,每只羊胎非常小,只能够做一顶小帽。闻着这顶帽子呛鼻的血腥味,你还会认为他优雅时尚吗?你还会亦步亦趋地模仿他吗?

况且,许多明星之所以能名利双收,并非他个人的因素,有时是媒体炒作,有时是某些人在娱乐界煽风点火使然。当你为他疯狂,为他昼夜不眠,继而为之倾家荡产时,或许正有人躲在角落里偷笑。

当我们再次面对“明星”二字时,请用理智武装头脑:这样做值得吗?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没有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擦亮眼睛,澄明心境,你会发现,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塑造自己。

追星的风掠过,让这几个字符映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明星?明心!

【篇五:小议追星议论文】

前不久,在娱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老父为助爱女追星,先是不惜卖肾筹集费用。,后因女儿单独与刘德华聊天愿望未遂,竟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无声表达对刘德华的不满及深深的哀求。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心触目的爱意。我在讶异于杨丽娟盲目追星而极尽疯狂之能事的同时,更震惊于杨父的行为。确切的说,是感到愤怒与悲哀,我所愤怒者,杨丽娟竟疯狂自私到可以不顾及老父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满足她那虚无缥缈的追星梦;。我所哀者,。杨父竟愚蠢可笑到用他自以为爱的方式将自己和女儿送上了一条不归路。当悲剧发生后,。当悲恸的嚎叫响彻这片天空的时候,一个社会问题血淋淋的摆在眼前,值得每个人深思反醒,中国式的父母可敬还是可悲?

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是怎样的呢?

他们像蜡烛,在烈火的煎熬中绝望的燃烧自己,带给孩子光明和希望。

他们像大树。在炎日的炙烤和风雨的吹打下崩然不动,留给孩子树荫下的清凉及暴风雨中的安宁。

君不见中国有多少父母穷毕生之精力,耗青春之芳华,。用他们坚实的臂膀和挺直的脊梁为孩子撑起一片辽阔的蓝天,只为心中一个梦想:孩子,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他们对子女的爱深入骨髓和血液,伟大到让批判他们的人都觉得心撕裂般疼痛。然而正是这种太过深沉的爱意造就了他们的可悲,所以说中国父母可悲>可敬。

杨父的可悲之处在于不但不对女儿盲目追星的行径批评指正,。还因溺爱而与之共疯狂,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病态的父爱。无独有偶,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延因为儿子而受贿1810余万元被判刑。事后他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疼爱方式,不但自己自食恶果。也给孩子未来的人生抹上了一记阴影,。他们的可悲之处都在于用错误的方式呵护孩子,因溺爱而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最终,却将自己和孩子同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孩子的心灵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可悲的父母可怜的人,这便是中国式父母的真实写照。

悲剧在一个个发生,中国父母却依然坚持他们畸形的疼爱方式,难道鲜血都不足以敲醒国人吗?难道历史发生后仍要历史重演吗?难道在挡掉所有可以强硬孩子翅膀的机会后,在脱离了你们的庇佑之后。还可以指望他们飞的更远吗?

我们需要父母的爱。但我们屏弃像杨父一样近乎病态的爱。

我们需要被呵护,但我们屏弃中国式父母无原则的呵护。

我们需要被理解。支持,但我们屏弃像杨父般的变相支持。

追星,时下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其实,一个人有自己的偶像,这未尝不可。如果是盲目的崇拜,这样的追星族,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追星现象的 议论文 作文 范文 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追星现象的议论文范文一

【坚持理性,合理追星】

追星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心中都会记住几个不同明星名字。然而,时常有人问起,到底该不该追星?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名人身上品质的尊敬或热爱,即坚持理性,合理追星。

坚持理性,不要让明星蒙弊了你的双眼。追星也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由于对事物的过分狂热而导致自己丧失了作为正常人所具有的判断力,然而这样的反面例子屡见不鲜,各大粉丝团之间互“黑”甚至开战,“脑残粉”一丝一时间有网上走红,无不是由于追星并非坏事,但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基于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不要让明星的光环迷惑双眼而使你沦为丧失理性的“脑残粉”坚持理情,客观看待,合理追星。

坚持理性,合理追星,追星需有度,过度则害人害已,追星作为对明星的尊敬与爱戴是一种值得你肯定的行为,然而当追星被额外地强加上一些“附加属性”的时候,便是对追星行为的曲解。追星应该作为一份信念,而绝不是作为盲目跟风,尾随潮流的行为,追星不应该对生活造成影响,追星只能作为兴趣和话题体现在茶余饭后,而不能主导你的生活,当追星占据你生活的绝大多数的时候,便谓之过度。过度追星有百害而无一利,追星,追的应是名人志士身上的豪气,矢志不渝的高尚节操,只有适度追星才不会影响生活,才能发挥明星的榜样作用和激发斗志与勇气的作用。

坚持理性,选择性追星,追星不能盲从潮流,而是要看到明星身上的品质,评价一位明星是否值得去追,并不在于他火不火,帅不帅,而是在于他身上有没有你所尊敬,值得你刮目相看的品质与气节,追星更不该局限于明星的范筹,而是应包容各界名人志士。如果仅仅局限于歌舞明星,那么追星的价值就减少了一大半,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去追,不仅仅是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更应该是那些励志创业,通过奋力拼搏而取得一番成就,创造辉煌的人,如马云,乔布斯,库克,这些高业精英身上哪一个没有你所需要的品质与豪迈?如莫言,郭敬明,史铁生这些女人身上哪一个没有你所需要的气质文雅?所以坚持理性,选择好追星对象才能发挥追星给人的鼓舞作用。

坚持理性,合理追星,让追人志士带给你拼搏努力的勇气和不竭动力。

关于追星现象的议论文范文二

【我们该怎么追星】

追星在当今的少年之中早已成了普遍现象,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追星。就以笔者的姐姐为例(笔者还是一名初中生),笔者的姐姐每天打开手机的地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爱豆有没有发微博。

有同学问过我的偶象是谁?笔者当时正在读培根的《培根 随笔 》,所以就答了一句:“弗兰西斯?培根。”

那位同学说:“你没搞错吧?我问你的偶象是谁?弗兰西斯?培根都死多少年了。再说,他能有我的偶象陈立农帅!”

“不是,你看这一段写的多好:‘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有实际 经验 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别说啦!我要告诉全班所有人,你这个傻瓜的偶像是弗兰西斯?培根。”

这段对话困扰了我很久——偶像难道只能是当红明星吗?

青少年把当红明星当做自己的偶像,早就成为了一种现象。笔者的妈妈曾这样描述过她年少时班级里的“追星族”:“两个同学本来关系很好,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却因为追的明星不同,‘偶像’不同,两个人反目成仇,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

在我看来,因为追的明星不同而伤害了意义是完全不值得的。别人的 兴趣 爱好 怎么可能与你的爱兴趣爱好完全相同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否则会因为两个人的观点不同而发生矛盾。

其实追星本没有错,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点,比如胡歌的爱读书,杨洋自己和自己较劲,使自己超越自己,不输给自己的精神,黄晓明“努力是为了尊严”等;如果过度的追星,则会影响学业。

我曾看到这样一段新闻:一个女孩为了追星,买海报,买一些和自己‘偶像’同款的衣服,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竟把自己的爸爸逼到卖肾的地步!自己却全然不知。

如果盲目的追星,则会物极必反。不仅会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荒废学业,还会浪废钱财,给亲人带来伤害。

我认为,追星并没有错。青少年在学习之余可以去是当的追星,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去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秀的地方,改正自身的不足。

关于追星现象的议论文范文三

【追星是好是坏】

现今社会有无数个追星族,上到花甲的老人们,下到垂髫的小孩们。由此可见追星已经成为全民运动了,那追星到底是好是坏?

追星是好。追星有利于人们树立远大目标;有利于人们向偶像学习;有利于培养自身兴趣,提高自身修养。歌手郑智化,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坚持创作,他的歌曲《水手》唱出了他坚韧、顽强和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又如歌手王杰,他虽然贫困,但他的心中仍燃烧着当歌手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努力,即使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与 唱歌 毫无干系的工作,可他心中的梦想却从未被磨灭过。这种对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的态度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以上看来,追星对我们是有很大的益处的,那难道追星就一定是好事吗?

其实不然,追星也是件坏事。有一部分人盲目追星,在他们眼中追星就是全面了解明星的生日、星座、爱好以及风格等等。他们还会盲目地花钱买专辑、海报、磁带或者光盘等毫无意义的东西。如几年前一位女粉丝为了买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而导致自杀的念想。在她眼中明星就是一切,明星比学业、家人和生命都要重要。盲目的追星还会占用其学习、上班的时间,使其无法用心学习、上班。其实明星在他们心中反射出了他们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期望,然而这种期望大多表现在外貌、举止和风格上。

追星会导致盲目崇拜;导致浪费钱财和时间去做一些无意义的的冲动行为;导致追星者把心思放在了偶像身上,而没有注意学习,以至于学习一落千丈。

那么,追星到底是好是坏呢,我们应不应该追星呢?

追星固然不是件坏事,但不要盲目的追星,不要把心思和金钱花费在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明星的生活,而有些人因崇拜明星身上具有的高尚品质而虚心学习,最终成为人人喜欢的人。这就说明了追星有好也有坏,好坏取决于你怎样把握这个度,适度,身心健康;过度,身心俱疲。哲人加布里埃尔说过:“凡是都有个度,一旦越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

关于追星现象的议论文范文四

【理性追星】

人本性向往美好,所以总会愿意去崇拜,模仿,追捧他们眼中的星,有的去追求他们迷人的外表,有的则是挖掘明星的品质,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

我眼中,追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盲目追星,被明星华丽的外表,拥有的财富,创造的成就所震撼吸引,而去刻意模仿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谈吐,甚至是生活理念,最后变成一个“脑残粉”。他们的追星只停留在外表这一个层次,希望用与明星相同的方式换取关注。但他们并不知道星成功之后的付出与坎坷,“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成功时的光辉,而不知道它所流下的血泪。”与之相反的是理性追星,虽然也被星的华丽吸引,但并不迷失自我,在追星的过程中挖掘星身上的特质,一步步完善自己,最后成为别人眼中的“星”,。两中追形方式的差异巨大,最后的结果一定大相径庭,理性带来光辉与荣耀,盲目使自己迷失在社会这样一个旋涡之中。

为什么理性追星?首先,理性追星追的不仅仅是“星”貌,更多的是星“质”,追的是明星背后的血泪史,在这些名人的成功经历中,谛听哲理,领悟教训,追的是他们的美德,是那种在社会上能够带来凡响的美德,。并且,理性追星,是一种优秀的社会之风,全民向上看齐,引发人们对于成功的向往,用“星”的例子,带领人们为自己,为成功而奋斗。也应如此,每个人都能在追星的路途上改变自我,缩短与‘星“之间的差距。我认为赘性最害怕的是迷失自我,在巨星的光环笼罩下迷失自我,堕落在金钱,美色的世俗之中,不能自拔。一味的去模仿,表面似乎看起来很成功,其实内心是极度虚无的,空荡荡的,一点底都没有,成了一个披者别人外表的,失去自己灵魂的行尸走肉。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心意识到理性追星的重要性并不够,这只是一个开始,难得是真正付诸实践。理性追星,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忘掉自己的价值。理性追星要求我们既对星保有崇拜,敬仰的态度,又要敢对星的不当举止提出批评,而不是像那些“脑残粉”一样,执迷不悟,无论对与否,都极力袒护自己的偶像,将星的意志强加于自己身上。

理性与盲目是对应的,所带来的结果身边人的例子已为我们带来答案,怀着欣赏,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星,拒绝盲从,拒绝跟风,拒绝将明星的举止言行作为意志强加于自己身上。

星终究是人,不是天上的神,一味地神化并去模仿只会越陷越深,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星,用睿智的双眼与人心里的美好对话,这样的追星,才有价值。

对内卷现象的研究论文

内卷又称内卷化,网络流行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也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从学术意义上审视,“内卷”的基本含义是指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而在我们时下语境中,不少人把事物既无法维持现状又难以自我更新,只能在内部不断复制和精细化的现象,称为“内卷”。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内卷的现象,尤其在大学生中更是盛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下面让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一,内卷原因

起先大学生们刷爆朋友圈的几张“内卷”图片是这样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出现在了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发现,大学生之间的“内卷”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说,任课老师对某篇论文作业的字数要求是5000字左右即可,但是不少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都选择写到8000到10000字,甚至更多。到最后,几乎每个人的作业都大大超出了老师的要求,而能够获得满绩的学生比例是固定不变的。”这也就意味着,就论文作业来说,字数远超要求和刚好达标的结果是类似的,因为大家普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每个人最终得到的收益却没有显著增加。若剖析“内卷”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一个词:竞争。

“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争取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也就被‘内卷’驱使着前进,并不断克服困难。”有人说,“即便这种前行是被动的,但当我们做到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那些自己曾经认为的困难,其实也不过如此吧”。此前,有媒体就中国顶尖高校中“绩点为王”的现象进行报道,并表示不少顶尖高校的学生因“内卷”而迷茫。当看到高校学生因“内卷”而迷茫的背后是“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内卷并不是今日才有之现象,而是竞争压力之下,对诸多短期利益、荣誉的过度追求,才导致了超出正常竞争压力的疲惫和不堪。

据了解,贺如松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系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和上热搜的“清华学神”在同一个系。“骑车不忘看电脑的那位同学,他学习态度很踏实,我很佩服他。他其实不是网友调侃的那种‘天才’,但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贺如松说,“他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既能好好学习,也能好好玩耍,我觉得这种心态很好”。贺如松已经在清华园度过了4年的时光。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明显地感受到内卷。“我身边的同学也没怎么觉得被‘内卷’了,可能我们都比较佛系吧。至于那些特别厉害的‘大佬’,他们本来就能力很强,谈何‘卷’呢?对于想要完成的目标,我通过一般化的努力都能达到。不过如果有时竞争实在太大,那我也会直接放弃。”贺如松说。

据媒体报道,记者通过采访多名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发现,大学生之间的“内卷”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进入大学后,大家对于“优秀”的定义变得多样化,大学生们自身学业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也比中学时期丰富得多。不少大学生表示,“内卷”的热度,不仅是一种自我调侃,也是面对学业以及自我发展的众多压力的真实写照。竞争本是常态,但当发展到总想与人一比高低,“想做科研,有人发的论文更多更重要;想玩社团,有人的兴趣和专业水平更高;想找工作,有人简历上积累的证书和经历更多”,而忽视自我的真正定位和价值追求时,恐怕就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在作怪,乃至折射着一些大学生定位模糊、目标虚无和精神缺失的尴尬。在随波逐流中,认识不到自己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看起来忙忙碌碌,却发现自己很多地方比不上他人,难免产生失落和不满,所谓的“内卷”就出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认为大学生们的“内卷”,也是应对竞争压力的正常反应。

而且大学生人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第二是往大城市挤的也多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饱和。每个人都在努力,所以就显得每个人努力的成果也很平凡了…加上多数人总在往热门且竞争激烈的专业跑,盲目跟风听别人说什么好就干什么,没有对大势发展的判断和自己的思考,怎么可能不内卷。

二,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就指出,有些大学生认为,网络上关于“内卷”的讨论更多是在贩卖焦虑,理性表达很少。大多数人的视线仅聚焦于“内卷”之下的激烈竞争,却在实际生活中碌碌无为,继续做着“咸鱼”。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系的硕士研究生贺如松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竞争本就存在,想往高处走就势必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口嗨’无济于事,不如多花点时间泡图书馆”。

“我们当代大学生说的内卷,往往想表达这样一种困惑: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困惑,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

就笔者观察,一些大学生的“内卷”当然与压力有关,但从深层次上说,窃以为,这不是真正向上的压力,有虚荣和炫耀心态的成分,比如把所谓的“证书”等表层东西当成“优秀”。可以说,“绩点为王”之下,部分大学生的“内卷”很可能是一种精心算计的利益得失和功利计较,是生怕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外在“荣誉”多,绝非真正的良性竞争和你追我赶为了未来而奋斗的无悔付出。我们常说,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但眼中只有他人获得的“证书”“奖学金”时,就是欲望放逐了理想,功利扭曲了信念,长此以往,不要说仰望星空了,恐怕只能在短期利益的泥淖中打转,进而忘记了学习是为了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回过头来看,曾经同样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绩点为王”,也不过是职场“内卷”的预演,两者的精神内核从来就是一致的。大学生们的共同困惑是,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换言之,高绩点是否等同于成功?在取得高绩点之外,天之骄子们还有没有其他提升自我、充实自我的方式方法?无需否认,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帮助大学生进步的良药,在竞争中成长也是每一位年轻人的人生必修课。只是,让他们拥有更清晰、明确的自我规划,拥有更积极的学习动力,还需要高校给予更科学、实在的帮助。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该只有“内卷”一条,值得肯定的价值观也不只有“往高处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大学生应对自身社会角色进行清晰认知和理性定位,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更不能把才华支撑不起抱负当作“内卷”,而要牢记时代使命,养成追求真理、志存高远的优秀品格,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立鸿鹄志、坚定信仰、奉献国家,在为实现社会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当大学进入“严字当头”的时代,严把教学关、为大学生增负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大学生也就自然感受到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压力并不是逃避的借口,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帮助大学生成长的良药。但是,如何积极看待这样的压力,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需要高校给予相应的指导。事实上,这种只有“外延扩展而无内涵发展”的状态,意味着精力的无端消耗和精神的漂泊不定。不少大学生面对竞争时,只求短平快的功利,缺少积跬步至千里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人生谈不上成就感和获得感,遑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人生之路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如果缺少磨炼意志、砥砺志趣的追求,缺少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精神,那就只能在郁郁寡欢的不得志中沉沦,在自怨自艾中越来越“内卷”。正如新闻所说,竞争本就存在,想往高处走就势必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以上这些从个人认同辐射出来的内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社交体系当中来,过多内卷化然后自己的信息范围可能回浓缩在某个范围之内,这样也许短期看不是坏事,长期如果没有改变的话可能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或许我们也可以偶尔去看看新的信息,或许外界的标准可以适当降低,而大学生们仍然需要明白不努力迟早会提前出局,内卷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也会诞生新的起点与信息爆炸潮流,或许下次就会有新的信息结构来丰富自身储备,我们可以保持诚实坚定的做自己,注意调整自身压力。

三,如何避免”内卷“,如何应对呢

如今,从大学生中“出圈”的“内卷”一词出现在各行各业中,成为无处释放的社会压力的代名词。人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对于正在经历“内卷”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看待“内卷”,并从“内卷”中脱身,是一个重要课题。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在工作发现,很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也时常陷入“内卷”中。“比如说,有的毕业生找工作,如果我看你发朋友圈说,你这周参加10场宣讲,下周我就铆足劲儿参加20场,而且我的简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甚至付费去排版美化。”于涵宇说。“现在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其实作为辅导员,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现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于涵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于涵宇表示,自己经常和学生强调要有“思维意识”。她认为,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

陈阳认为,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她表示:“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我觉得,让我按照内卷的方式去竞争,我竞争不过。内卷的本质在于,你能分配到的资源和以前相比,变少了,你要花费数倍的努力,甚至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表现自己的优秀,才能得到和以前相同的资源,而且难以退出。以前拿着塑料小刀就可以分一块的蛋糕,现在要拿电锯去争,而且你不切就会饿肚子。而我们的社会如何划分谁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所谓的“刀”是什么呢?成绩,学历。那些清华北大的精英,无论是智商还是自律能力,我在高考时就输给了他们,他们现在又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你问我,我怎么和他们竞争?那么内卷这个问题,如何面对呢?

说句实话,从上了大学开始,我的生活周围就出现了“内卷”这个词汇,从《绩点为王》那篇文章开始,对内卷现象的焦虑从985的顶尖高校逐渐蔓延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实际上,内卷是一个很精英化的词汇,它面对的群体很小,就是那些985高校的精英。而此时此刻,我却在一个比较普通的一本大学饱受内卷的折磨。但是没有办法,现在已经发展成这样了,也不能一直纠结在”为什么“上面,我们要想办法避免它。

首先 如果想要避免内卷化就要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每天做出一点进步。我可以不和精英们竞争,我只专注于自己眼前的事。我一直认为,只要我足够专注于我的作品,我把我的一切都投入在我眼前的事物上,那些外界的焦虑就不会传染到我身上。何况,当我对这个事物足够痴迷,当我成为它的专家,我就绝对能在更多的人眼中有自己的价值。而且我也还有优势,虽然我并不是什么行业的精英,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但是我有选择的资本,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制定长期的目标,以及职业规划,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在大学这四年的努力让自己远离内卷,活得恣意潇洒!

其次既然卷不过精英,那就不卷了呗!和智商还有自律能力都爆表的卷王们相比,我们有一个优势——还未陷入和他们一样的囚徒困境。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相互竞争,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失去了闲暇来思考自己整个的人生。相反的,我的生活虽然散漫,但是我有机会去阅读很多闲书,我一个学期可以看经济学、哲学、传播学、文学等各个方面的书,我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上,看待自己的问题。乔布斯是一个努力的人,但他绝不是一个内卷选手,否则他不会远去印度修禅,而如果他没有接触到禅宗——这个和互联网公司看似毫无瓜葛的文化,他最后如何能搞出苹果手机系统这种简洁优美的设计。乔布斯不一定有切蛋糕的能力,但是一定有做蛋糕的手。放下眼前的竞争,对自己的生活真正的进行思考,追求一个可能,而不是必然,这不是更符合一个年轻人的作为吗?

当然,作为一个还没满二十的小姑娘,我的想法还是极其幼稚。但是无论是个人如何面对内卷,还是社会如何解决内卷,内卷这个问题都需要被解决,而埋头进入内卷的洪流,是绝对解决不了的。所以,要多阅读,多经历,提升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我们比起其他人有着不可磨灭的优势。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更高的纬度,在那之后后,会有条道路展现在眼前。以我一个大一学生的视角来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同为大学生的你们也要加油啊,千万不要让”内卷“束缚住你们本应该四处飞翔的心!!!

“内卷”的形成,正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当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掌握在于少数人的手上,其他人为了保持生活的体面,便不得不在残羹冷炙中互相争斗,用健康、精力去换取货币,从而去换取生活的资本。“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多,僧多粥少,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内卷”的窘迫局面。有商业内卷,有职场内卷,有大学生内卷,甚至连小学,幼儿园都出现了“内卷”现象。如今的社会环境,注定了“内卷”现象的出现。面对,不少人会觉得无所适从,会焦虑,其实,大可不必。焦虑并不会帮助你脱离“内卷”的处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定要坚持坚定自己,相信自我价值,切勿因为“内卷”开始否定自我。

我很欣赏那些逃脱内卷怪圈的人,他们知足常乐,活在当下,勇于放下,放弃竞争,躺平任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我们跳出内卷怪圈吧!

国内仿生鱼研究现状论文

浅谈观赏渔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观赏渔业是一种以渔文化为主体的的新型经济形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许多地区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渔民发展形式多样的观赏渔业项目,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推动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词】观赏渔业 社会经济 产业 意义与观赏鱼(金鱼、锦鲤、热带鱼)有关的水族器材、饲料、药品及本身的生产、销售、经营等活动统称为观赏渔业。近几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使占据了海洋产业半壁江山的渔业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低迷的状态。面对新的问题与形势,沿海各地均在设法进行渔业结构的调整,寻求渔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渔业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业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随着部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观赏渔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持续良好,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休闲观赏渔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传统渔业的优化升级,并激活消费、扩大内需,解决就业、助农增收。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精神享受,促进文化消费 观赏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目前世界上有1100多种。它体态奇异、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被誉为“活的诗,动的画”。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欣赏、饲养、制作得到美的享受。研究证明,观赏渔业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性格,而且可起到平衡血压,修身养性,对治疗神经衰弱、忧郁症、高血压都有明显的作用。在自家的书房、卧室、客厅养上几条观赏鱼,不但可以增添恬静优雅的情调,而且有助于工余之暇松驰精神,消除疲劳。香港大约80%的居家养殖观赏鱼,而大陆还不足10%,因此,大陆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科学价值 观赏鱼尤其是金鱼性成熟早,达一周龄即可产卵繁殖。可用于水质监测、遗传工程、鱼病防治、探索鱼类提早繁殖原理与方法以及药物控制鱼类性别等方面的实验,还可进行生物变异、遗传进化、胚胎发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金鱼检测污水处理效果被子作为常用手段付诸实践。研究证明,金鱼在级地震的300KM范围内表现出急躁不安,被誉为水中的地震测报员。 三、经济贸易 1、低投入、高回报观赏渔业的发展是一项投资小、占地少、收益大、生产周期短的新兴行业。仅以水族馆行业的飞速发展即可看出,相对电子、医药等行业来说,水族馆的投资不大,风险系数小,最多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2、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观赏渔业的发展对我国连续多年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起到了积极缓解的作用,同时造福了一方百姓。以金鱼为例,一对亲鱼一年能孵化几千至几万尾鱼苗,清明前后繁殖,七月份即可陆续上市。福州鼓山乡浦东场俩兄弟合办的金鱼场,水面仅2亩,年纯收入2万余元。浙江萧山市长河乡18户农民精神繁育的黑龙睛、鹤顶红、黄龙等几十个品种空运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展销,年纯收入上百万元。目前,上海以江阴路花鸟鱼虫市场为主体,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了观赏鱼养殖场300多家,代理、零售、批发商1600多家,水族器材、鱼药、鱼饵经销商2000余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该地区日益显示出新兴行业的生机和活力,以金鱼养殖为例,每年1000平方米纯收就达10000余元。 3、出口创汇 我国已形成了东南沿海和北京两大观赏渔业发展中心,其中北京观赏鱼养殖面积10000多亩,年产二亿多尾。目前,我国进出口观赏鱼类超亿尾,占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观赏渔业的发展执着特别是出口创汇已成为水产新兴行业的增长点。观赏渔业现已成为美国养殖经济的主要现金收入之一,年零售值约10亿美元,美国1992年进口了价值4470万美元的约20100万尾观赏鱼。1998年统计,泰国淡水水族馆有鱼类3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可人工繁殖;许多公司和渔业商业经营观赏渔业,年出口值为1800万美元,进口亿美元,政府已投资500万美元建立水族鱼类研究中心,投资600万美元建设水族鱼类和水产出口中心。同样观赏渔业为斯里兰卡换回大量外汇,出口值由1981年的3000万Rs上升到1997年的亿Rs。近几年来,新加坡从斯里兰卡等国低价进口,然后以高价出口至西欧国家,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观赏鱼类品种300多个。观赏渔业为新加坡换来大量的外汇,一举夺得了世界之冠。50年代观赏渔业在新加坡还只是一种副业,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新加坡培育的热带观赏鱼、药物、水族器材畅销世界各地,经济支柱主要靠中转贸易,货源60%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金鱼以通货进入新加坡,经营商加以精选、分级、包装贴上商标,作为新加坡金鱼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国目前观赏鱼大规模养殖和贸易以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几个大城市为主,也是出口贸易的基地,年贸易额在20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仅占世界出口额的。其他辅助行业生产规模小,形不成具有全球竞争的品牌优势,质量和功能都有待提高,部分产品还完全依赖进口,其中转口贸易几乎为零(香港除外)。这与我国具有2000多年观赏鱼养殖历史极不相符。虽然观赏渔业在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还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日期的临近,无论观赏渔业的组织者、决策者还是生产者和销售者,都面临极大的考验。 国家应通过加强指导培训、筹建行业协会、扩大行业宣传等手段,加大对休闲渔业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使其真正成为渔业转型升级中新的增长点。其中三娘湾因其特有的中华白海豚资源闻名国内外。三娘湾风光独特,温馨迷人,集众多滨海风光特点与一体,更具有自然、原始风情。海豚、海滩、海石、海鲜、海趣无限;渔村、渔夫、渔钓、渔船、渔乐无穷!更有美丽的传说引你入胜。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白海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三娘湾海域环境清洁,吸引了一千余头野生中华白海豚长年栖居于此,与人类和谐相处,同生共长,结下深厚的友情。这里的海豚生的天然、趣的自然!最为令人叫绝的是中华白海豚十分热情好客,象主人欢迎亲朋好友那样恭候八方游客,渔民和游人历来视能看到海豚会带来好运气,聪明的海豚总不会让来宾失望,幸运的人们往往还能看到成群的海豚欢跃腾飞,流连忘返。它们常常追逐渔船、亲近渔夫、耍逗游客,时而邀海鸥共舞,时而邀您同乐,激情上演人与海豚亲密无间、和谐温馨的精彩乐章!青岛市也跟随时代潮流,开始重点发展观光渔业。会场海洋生态观光园、甘水湾休闲渔业民俗村和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等三处休闲渔业通过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山东省旅游局的联合评审,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这三处休闲渔业示范点为青岛市建设规模较大、设施比较完善、管理相对规范的示范点,代表了我市休闲渔业的最高水平。青岛市市渔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海岸线较长,海岛分布较广,交通条件优越,市民休闲消费意识超前,十分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立足于本地优势,把休闲渔业作为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来培植,推动全市休闲渔业从渔家宴、渔家乐等传统的以食为主的方式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渔区劳动力转移。各市区都在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比如胶南琅琊台、灵山岛等,休闲垂钓、渔家宴正悄然兴起。他们围绕海上、海下、海岛、海湾四个重点大做“海专题”、“海系列”旅游文章,将部分中小马力渔船转产,投入到休闲渔业开发上。琅琊台规划建设了海水浴场、休闲娱乐、垂钓、赶海探险以及海珍品养殖观光等七个风景区,并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配套成片的旅游服务体系,将文明古迹和海洋风光旅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旅游收入,又解决了部分转产渔民的出路。而地处黄海之上的灵山岛,则围绕海岛做起了“海”文章,兴建了青岛钓鱼协会基地,吸引了岛城大批钓鱼爱好者前往垂钓,该岛还推出了渔家宴、海上观光、赶海等项目,岛上共有渔家宴70多家,观光者不仅可以在渔家居住,而且还可以与渔民一起织网、赶海、捕鱼。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和渔区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国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休闲渔业的未来不是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观光渔业也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向着绿色、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观赏渔业)》.2.《观赏水产养殖学》3.《初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渔业发展》我有文档,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可以采纳的时候说下你的QQ,我会+你,然后发给你,但是求你给我多加点分!!谢谢啦!!!

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深海探索方面又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吧,真的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这意味着极大提升了我国深海装备智能化水平,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深海探索作业的成本,是我们深海技术的重要象征

不久前,国际杂志《自然》的封面文章标题为《深海导航》,并发表了有关中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型深海机器人的研究论文。据报道,这种不需要抗压外壳的仿生软件智能机器人鱼最近在10,000米深的海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驾驶。据媒体报道,在海底约109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中,机器鱼按照预定的指令完成了聚合物材料的制作,而人工肌肉对这项运动的反应长达45分钟。这将有助于提高深海设备的智能水平,并大大降低深海勘探工作的成本。根据这项成就的参与者李铁峰教授的说法,在10900米的深度处,该深度相当于110兆帕,相当于近1100个大气压。

然后,通过更直观的类比,可以将其视为在一个指甲大小的区域上用一顿以上的饭菜压着一个重物。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普通的机器人或设备通常需要钛合金或高强度合金的耐压壳来抵抗压力。李铁风团队开发的仿生软机器人鱼,使用柔软的人造肌肉来驱动一对翅膀状的柔性胸鳍,以有节奏地拍打翅膀。通过对深海狮鱼的结构分析,研究小组发现深海狮鱼的骨骼精细地分布在凝胶状的软体体内,这有助于其在高压力环境下的生存和活动。由于这种设计,该团队将控制电路,电池和其他硬组件集成到了凝胶状的软体体内。通过设计和调整设备和软体的材料和结构,该机器人意识到该机器人在没有耐压外壳的情况下可以承受一万次,深海中的仪表级静水压力。

在经历了2020年流行病的影响之后,我国的水下机器人在发展良好的同时,将迎来新的机遇。提出了“新基础设施”一词并越来越受欢迎,诸如人工智能,5G和工业互联网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下机器人带来了新的积极影响。未来,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新的基础设施信息支持也将促进水下机器人的产品创新和应用升级。

但是,尽管水下机器人具有巨大的机会和广阔的前景,但现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商业着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其中包括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市场环境不完善,产品价格昂贵,生态建设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需要从技术,市场,生态,支持设施和应用的角度加强研究,突破,合作和升级。总而言之,我国在水下机器人的轨道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未来的前景和蓝色的海洋也已经打开。中国只有冷静,稳定地学习技术,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抓住发展的高潮,并对此表示欢迎。发展成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