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生态循环一体化养殖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8:12:16

生态循环一体化养殖模式研究论文

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发展的非常不错,目前已经有良好的试验结果;存在的问题有,循环模式有缺陷,农民积极性不高,农民收益没有得到大幅度增加;对策是,政府加强相应的管理,提供最基础的保证,播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因为农村很多条件是有限制性的,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的时候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并且农民知识水平不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关于发展模式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二)关于发展方向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三)关于发展策略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四、结束语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注释: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参考文献】[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如何发展论文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式,是建立在原有的畜牧业基础上,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阐述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进而从标准化机制、专业人员培养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强化措施,旨在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种养结合;农业经济;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的可行性方式。麒麟区畜牧业以农户分散养殖和规模养殖为主,这两种模式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养殖区域划定和人畜分居政策的实施正是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契机。基于此,根据种养结合的方式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升畜牧业的出栏量,增加畜牧业的总产值,而且能够减少畜牧业的污染,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而通过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出的肉类也更为优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为畜牧业创造了较为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推动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创新农业经济,为农民创收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畜牧业可以为农业提供绿色肥料,减少了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污染,有效地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而农业种植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排放大量的污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通过种养结合能够实现畜牧业零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循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防止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现象,改善农业种植环境,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为农业生态化奠定了基础。

2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机制的缺失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虽然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标准化机制,规范化机制的缺失影响农业循环经济的作用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在机制方面较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流程设置、全面细致准确的档案记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严格操作等。

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力度小

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但从总体而言,对专业化人员培养发展的力度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专业政策培训机制。多数人员并非专业人士,而多为经验丰富者,在操作方面往往存在不规范性,缺乏专业培训。2)专业化队伍构建力度小。我国畜牧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对专业化人才构建的意识较差,导致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进而限制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带动性不足,产品品质质量不高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仍未形成,现有企业的带动性不强,仅有的几家龙头企业,自身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发展仍规范度不高,无法在标准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导致产品品质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畜牧业服务质量普遍偏低,不利于农村产业发展。

3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

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化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如实登记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的时间、次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实现安全生产,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建立畜禽产品的备案制度以及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

建立专业化政策培训机制,实现相关专业人士的再教育与培训,通过专业部门评价养殖场卫生和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实现卫生主体工程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有机融合机制,通过沼气池的.发酵减轻禽畜粪便对农作物的损害,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将禽畜粪便处理为符合有机肥料使用标准的绿色农家肥,通过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搭建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发展生态化农业经济,保障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质量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借助龙头企业的专业化高标准畜禽养殖队伍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推动区域范围内畜牧业的整体提升。基于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经济,提升农业、畜牧业的有机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实现多渠道共赢式发展,通过完善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4结语

种植业与畜牧业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式,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缓解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主要方式的总结归纳,提出应该通过建立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的标准化机制、教育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等方法强化种养结合式农业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秦永平.以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方式[J].北京农业,2015(15):341.

[2]王建军.围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A].畜禽养殖生态园建设及其他(论文集)[C].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委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8:4.

[3]中共四川双流县委.双流县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J].四川畜牧兽医,2008(4):12-14.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现状不是很好,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有,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全面,农民积极性不高,不能给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对策研究是,加强政府相应的投资,提供更好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因为生态循环农业对于我国来说在很多地方是不实行的,可行性不是很强,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鸡的生态养殖论文

关于肉鸡或者鸡养殖的相关研究文献:八种特种蛋鸡饲喂技术 [] 倍蒂纳火鸡孵化的技术要点 [] 菜棚改养肉鸡效益高 [] 产蛋鸡几种减蛋症的鉴别要点 [] 肉鸡为何要公母分群 [] 大棚蚕可与肉鸡套养 [] 蛋鸡补充光照四注意 [] 蛋鸡产蛋高峰期过后如何管理 [] 蛋鸡冬季保持高产技术要点 [] 蛋鸡多喂维生素危害大 [] 蛋鸡生殖性支气管炎 [] 冬季蛋鸡放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冬季蛋鸡高产应做到五要 [] 冬季鸡群补光技术 [] 冬季养鸡饲养管理要点 [] 冬季养鸡要“四注意” [] 冬季珍珠鸡的养殖 [] 多雨闷热防鸡组织滴虫病 []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防治 [] 防治笼养肉种鸡泄殖腔炎 [] 给产蛋鸡补钙有窍门 [] 观赏型斗鸡良种---漳州斗鸡 [] 规模养鸡要避开的误区 [] 贵妇鸡的养殖基本要求 [] 贵妇鸡养殖技术要点 [] 果园林地饲养优质鸡技术 [] 寒冷季节蛋鸡管理措施 [] 黑凤乌鸡的养殖技术 [] 土鸡常见病防治 [] 火鸡痘的诊断及预防 [] 鸡产蛋率低的有效解决方法 [] 鸡产蛋期注射油苗注意事项 []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 鸡群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 鸡眼部病变原因多 [] 减少蛋鸡产蛋破损的方法 [] 健康鸡与病鸡识别法 [] 介绍两个硕大型优质特色地方鸡种 [] 介绍土鸡快速饲养技术 [] 净化鸡舍病原主要措施 [] 维扬麻鸡 [] 肉鸡舍夏季降温措施 []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 [] 笼养肉种鸡的防暑措施 [] 母鸡下怪蛋的原因及防治 [] 苜蓿干草粉喂鸡效益好 [] 清除鸡舍有害气体五法 [] 秋季蛋鸡选优去劣法简介 [] 秋季野外放养柴鸡七注意 [] 秋季咋饲养开产蛋鸡? [] 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技巧 [] 肉种鸡笼养管理的几点体会 [] 如何防止肉子鸡饲料浪费 [] 如何利用蔬菜大棚饲养肉鸡 [] 如何让放养鸡夏季多产蛋 [] 要育嫩雏鸡调好温湿度 [] 三种方法除鸡虱 [] 三种微量元素鸡料中不可少 [] 山地养鸡实用技术要点 [] 商品肉鸡夏季管理注意事项 [] 疏林草地放养土鸡技术要点 [] 饲料四诱因导致鸡腹泻 [] 早春怎样养好鸡 [] 引起蛋鸡腹泻原因探析 []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技巧 [] 土鸡围林野养管理技术要点 [] 皖南土鸡生态放养技术 [] 乌骨鸡种鸡的选择注意事项 [] 乌鸡喂黑料药用价值高 [] 夏季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 夏季蛋鸡的营养调控 [] 夏季养鸡做好以下7点 [] 夏养山鸡的管理诀窍要点 [] 炎夏抱窝鸡,巧法能催醒 [] 养殖山鸡应注意的条件 [] 养鸡十五种新方法 [] 养鸡添加微生态制剂好 []

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土鸡圈养已普遍采用,虽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增加了出栏量,但其风味却不如传统方法饲养的土鸡。为此,本人在土鸡生态养殖方面进行了近两年的试验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概念 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规模养鸡,喂五谷杂粮,让鸡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2 主要技术要点 选择适合放养的场地及搭建风雨棚 鸡的生态养殖应远离城区、避免污染、环境安宁清洁、有清洁水源,选择地势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以果林为主,在林地内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的地方搭建风雨棚。风雨棚可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棚架,顶盖石棉瓦加茅草,四周用竹片等做简易围栏,只要能避雨、避暑、补饲、休息就行。为了便于管理,可在风雨棚旁建值班室和仓库。 选择适合放养的品种 选用优质地方良种鸡,如固始鸡、清远鸡、草科鸡等适应性强、适合放养且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 育雏期管理 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因此一定要抓好3周前的管理,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 严把脱温期管理 3周后开始进入脱温饲养,脱温期特别要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大,仔鸡抗逆力低,调节功能差,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每天放养2~4h,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饮水器和料槽,让鸡自由采食,每天早上不要喂饱,把鸡放出去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太阳下山时将鸡群收回鸡舍并喂饱。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防止淋湿羽毛而受寒发病,同时还要防止天敌和兽害。 疫病控制 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相应大些,因此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免疫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主要传染病,决不能放松。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发现病鸡应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饲养密度及方式 针对不同的放养地确定不同的放养方式,每群一般500~1000羽为宜,第3~4周龄开始放养,围栏分区轮牧,每隔一周期换一块地,放养周期一般控制在一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养林,且小草、蚯蚓、昆虫等有一个生养休息期,等下一批仔鸡到来时又有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鸡采食,如此往复形成食物链。 饲料营养及饲喂 雏鸡3周龄前可用全价饲料饲喂,3周龄后逐渐改喂五谷杂粮。温室育雏可按常规喂饲,脱温后第1周早晚在棚内喂饲,中午补饲一次,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类、红苕等天然谷物饲料逐渐增至代替全价饲料;第2周起中餐可以免喂,喂饲量早餐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七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3 前景展望 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公司林下经济示范养殖...公司林下经济示范养殖...养殖厂一角养殖厂一角养殖厂一角养殖厂一角养殖厂一角首先,要选择正规生产的疫苗,不可随意乱用不合格的产品。其次,免疫前后24小时不得饮用高猛酸钾水或其他药物,不能用高猛酸钾水或其他消毒剂清洗饮水器,避免药物残留影响免疫效果,不能进行带鸡喷雾消毒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第三,在稀释疫苗时最好用蒸馏水或凉开水,不宜使用自来水,以免影响疫苗的质量,在稀释疫苗时,应加脱脂奶粉,每升水加2克,也可用疫苗保护剂。第四,饮水免疫前应停止供水一段时间,以使鸡群口渴,而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将含有疫苗的水喝完。停止供水的时间因气温不同而不同。当气温高于26℃,停水2小时;气温低于26℃时,停水4小时。第五,饮用疫苗时一定要备足饮水器,并用清水刷洗干净,不能残留消毒液或消毒剂。饮水器最好采用塑料制品,严禁使用含铁较多的金属制品。柴鸡散养活动场地大,饮水免疫时,饮水器的数量要比平时多几个,平均每30只鸡用1个饮水器(10斤/桶)。第六,饮水免疫一定要按疫苗使用,适合于饮水免疫的疫苗应以弱毒疫苗为好。但是新城疫IV系、克隆30等强毒疫苗不能饮水免疫。 第七,饮水免疫时,疫苗的剂量要比肌肉注射或滴鼻、点眼的剂量大2倍至3倍,但要根据疫苗种类和饮用次数适当掌握,应该按照产品说明书或在当地兽医指导下用药散养柴鸡虽然能够自由采食,但钙仍需从口粮中足量供给,否则柴鸡就会骨质疏松,姿势反常,产软壳蛋、薄壳蛋或无壳蛋,蛋的破损率增加,产蛋量也会下降。柴鸡在育成阶段不能喂给高钙口粮,日粮中钙含量应控制在~之间。只要发育正常,大部分散养柴鸡在145~155日龄左右开始产蛋,因此,应从这一时期开始给柴鸡大量补钙。鸡对钙的利用率约为55%,产一枚蛋需要~克的钙,所以鸡每产一个蛋,需要食入4克左右的钙。根据这一需要量,从开产至5%产蛋率阶段可将日粮中的钙提高至2%,然后再逐渐提高到~的最佳水平。如果环境温度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补钙量可适当提高。补钙时可将石粉、贝壳粉及骨粉作为钙的主要来源。选购时应注意这些原料中颗粒应较大,粉状物越少越好。因为颗粒状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在蛋壳形成阶段可均匀地供钙。另外,颗粒状钙在胃中可起到研磨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对雏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舍内全部设备要进行检修。进雏前鸡舍温度应升至33℃,相对湿度不低于60%。光照定为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使饮水器处于亮光处,便于雏鸡找到。2.接雏选择健康活泼,挣扎有力,叫声清脆,收脐良好,羽毛清洁,均匀度好的苗鸡。雏鸡接入鸡舍后,应尽早提供饮水(不低于35℃)及饲料,保证每一只雏鸡都能正常饮水和吃料,对不饮水的雏鸡可进行人工帮助。雏鸡进舍15日内,禁止清扫地面。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放养场地建设 ①围网放养场地确定后,要选择尼龙网围成高米的封闭围栏,鸡可在栏内自由采食。围栏面积根据饲养数量而定,一般每只鸡平均占地8平方米。②鸡舍的搭建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距离道路500米以上的地方修建,也可在树林中或林地边,坐北朝南修建鸡舍。鸡舍可采用塑料大棚式,宽6米,长度按鸡的数量而定,大棚顶内层铺无滴膜,上铺一层用以保温隔热的稻草,在稻草上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绳固定。塑料大棚纵轴的两侧下沿可卷起或放下,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换气。棚内地面可垫细沙,使室内干燥,每平方米养鸡6只?8只,同时,搭建多层产蛋窝和栖架,产蛋窝大小以容纳2只鸡为宜。2.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期是指(31?240日龄)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注意以下饲养管理技术要点。①放养季节选择尽量安排雏鸡脱温后在白天气温不低于10℃时开始放养。 ②放养驯导与调教为使柴鸡按时返回棚舍,便于饲喂,脱温的柴鸡在早晚放归时,可定时用敲盆或吹哨来驯导和调教。最好俩人配合,一人在前面吹哨开道并抛撒饲料,让鸡跟随哄抢;另一人在后面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进入饲喂场地。为强化效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中午在放养区内设置补料槽和水槽,加少量的全价饲料和清水,吹哨并引食1次。同时,饲养员应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驯导。如此反复训练几天,鸡群就能建立条件反射。③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鸡活动的范围内放置一些饮水器具,如每50只鸡准备1瓷盆水。同时避免让鸡喝不干净的水。④定时定量补饲补饲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改动。夏秋季可以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30?60日龄日补精料25克左右,日补1次?2次。参考配方为:玉米61%、豆粕15%、花生仁饼6%、麸皮7%、细糠5%、鱼粉3%、骨粉、植物油1%、食盐。8周龄后,要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和饲喂量,还需要增加油脂,但不可加牛油、羊油等膻味浓的脂肪。脂肪的添加量为3%?5%。日补精料量,3?4月龄补30克?35克,5?6月龄补40克?45克,7?8月龄补50克?55克,日补2次,早晚各1次。⑤发酵生虫在放牧场内利用经杀菌消毒处理发酵的猪、鸡粪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麸拌匀堆成堆后,覆膜发酵7天左右,将发酵料铺在砖砌地面上,用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即可生虫。每天将发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鸡食用,可节约饲料30%。⑥补充光照冬春季节自然光照短,必须实行人工补光。每平方米以5瓦为宜,从傍晚到晚10时,从早晨6时到天亮。不能猛然长时间补光,每日光照增半小时,逐渐过渡到晚上10时。若自然光照超过每日11小时,可不补光。晚上熄灯后,还应有一些光线不强的灯通宵照明,使鸡可以行走和饮水。在夏季昆虫较多时,可在栖息的地方挂些紫光灯或白炽灯。⑦防兽害和药害要采取措施防止黄鼠狼、老鹰等天敌捕鸡。若在果园内放养柴鸡,喷洒农药时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⑧定期防疫与驱虫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i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茎背部皮下注射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i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毫升,新城疫iv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毫升。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驱虫。⑨精心管理育成期管理要做到“五勤”。一是放鸡时勤观察。健康鸡总是争先恐后向外飞跑,病弱鸡行动迟缓或不愿离舍。二是清扫时勤观察。清扫鸡舍和清粪时,观察粪便是否正常。三是补料时勤观察。补料时勤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健康鸡往往显得迫不及待,病弱鸡不吃食或反应迟钝。四是呼吸时勤观察。晚上关灯后倾听鸡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带有“咯咯”声,则说明呼吸道有疾病。五是采食时勤观察。从放养到开产前,采食量逐渐增加为正常。若发现病鸡,应及时治疗和隔离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母鸡体重达公斤?公斤时开产,商品蛋鸡群公母比例为1:25。饲养管理是白天让鸡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早晨和傍晚各补饲1次,日补饲量以50克?55克为宜,在整个产蛋期(241?600日龄)要做到以下几点。1.产蛋期营养浓度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其精料营养浓度,粗蛋白含量在15%?16%、钙为、磷为、食盐。要加强鸡过渡期的管理,由育成期转为产蛋期喂料要有一个过渡期,当产蛋率在5%时,开始喂蛋鸡料,一般过渡期为6天,在精料中每2天换1/3,最后完全变为蛋鸡料。2.增加光照时间一般实行早晚两次补光,早晨固定在6时开始补到天亮,傍晚6点半开始补到10时,全天光照为16小时以上,产蛋2个?3个月后,将每日光照时间调整为17小时,早晨补光从5时开始,傍晚不变,补光的同时补料,补光一经固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3.产蛋初期饲养一看蛋重。产蛋2个月后,蛋重基本达到正常标准,平均24个鸡蛋重1公斤,营养不足会影响蛋的重量。二看蛋形。柴鸡蛋蛋形圆满。若蛋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应补充足够的精料。三看产蛋率上升趋势。最迟3个月后产蛋率达到60%左右;如果产蛋率波动较大,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四看鸡体重。产蛋一段时间后,如鸡体重不变,说明管理恰当;鸡过肥或过瘦,都应调整饲喂量。五看食欲。喂鸡时,鸡很快围聚争食,可以适当多喂些;若来得慢,不聚扰争食,应少喂些。4.预防母鸡就巢性幽暗环境和窝内积蛋不取,可诱发母鸡就巢性,所以应增加拣蛋次数,做到当日蛋不留在产蛋窝内过夜。一旦发现就巢鸡应及时改变环境,将其放在凉爽明亮的地方,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鸡会很快离巢。5.严格防疫消毒在放养环境中生长的柴鸡,容易受外界疾病的影响,所以防疫、消毒工作必须到位。一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严格按照鸡疫病防疫程序进行防制。二要搞好卫生消毒。放养场进出口设消毒带或消毒池,并谢绝参观。三要做到“全进全出”。每批鸡放养完后,应对鸡棚彻底清扫、消毒,对所用器具、盆槽等熏蒸1次再进下一批鸡。6.注意天气恶劣天气或天气不好时,应及时将鸡群赶回棚内进行舍饲,不要上山放养,避免死伤造成损失。蒲江县白云乡自然环境良好,发展土鸡养殖得天独厚。戴着眼镜、稍显腼腆的年轻大学生邓鸿,成为了该乡土鸡养殖的带头人。随着气温回升,市场开始进入商品鸡销售淡季,但近日记者发现邓鸿养的商品鸡却很畅销,而且价格比笼养鸡明显要高,是什么原因呢?4月7日,记者前往该乡龙门村一探究竟。调查发现5斤重的土鸡最走俏村里树木葱郁的80多亩山林就是邓鸿的生态养殖场。放养在这里的三黄鸡、土杂鸡等,除了按时“开饭”、晚归睡觉,其它时间都在林地里游荡、嬉闹,寻找虫子、青草吃。这种方式饲养的鸡氨基酸含量较笼养肉鸡更高,肉更紧凑。同时,鸡野外采食也减少了饲料成本,成本比笼养的还低。邓鸿2007年12月底才开始养鸡,最早的6000只鸡先后遭受雨雪冻害和汶川地震,损失巨大,但邓鸿并没有放弃。通过调查,他发现市场上公斤一只的土鸡最受欢迎,因为这个体重的鸡肉嫩好吃,并且比较适合一个三口之家的消费。通过观察,邓鸿发现从鸡苗长到这个重量刚好需要100天,同时这100天也是鸡长得最快的时候,饲养回报很高,为此他还专门设定了一个时间标准,方便养殖户参照执行。邓鸿养的鸡质量好,大小合适,当然就好卖。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笼养的三黄鸡卖13元/公斤,而邓鸿他们合作社养的鸡在养殖场就要卖17元/公斤,农贸市场直接卖到19元/公斤,这样的鸡他们一只就要比别个多卖10元左右。这里土母鸡产的蛋,在当地农贸市场平均要卖1元一个,比笼养鸡蛋一个高出元,卖到成都市场的,批发价为17元一公斤。扩大规模带动农户一起闯市场邓鸿养的鸡品质好,蒲江县城和成都市的客商陆续找上门来,有的一次就要2000只鸡,还有县城到白云乡一线的不少农家乐、餐馆,也看上这里的优质土鸡,纷纷要求送货。一个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限,何不成立合作社,带动大家尽量利用各自的林地、果园进行更大规模的发展呢?去年12月,邓鸿在当地组建了仙鹤林禽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发展土鸡生态养殖。随着规模的扩大,他逐步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抓产品销售和培育鸡苗上来。由于鸡苗培育环节涉及防疫等,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风险必须要自己承担,比如对产蛋鸡,一般是由邓鸿做好防疫,培育到90天,在临产前才发放到农户手中;鸡种优良、鸡价略低于市场价;对贫困、残疾户免费发放鸡种,享受政府补贴的人员,还可用补贴低价买鸡种不再另加钱……合作社一系列的优惠举措激发起大家的养殖热情,合作社的养殖户迅速发展到42户,今年春节短短一个月合作社就生产销售万枚蛋,商品鸡也已形成规模养殖,计划今年出栏3万只。“农户养鸡,销售自愿,可自己去市场销售,也可让合作社按市场价或略高于市场价收购,利润一只至少有元,平均一只的利润在元左右。合作社主要通过加强对外销售来赢利,一只大概有2元的利润。”邓鸿预计,今年单出栏商品鸡,就可为养殖户增加16万多元的纯收入,而合作社也将有5万元的收益,这笔资金可以用来发展品牌。利用果园、河滩、山坡荒地放养优质土鸡,设施简单,投入较低确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以每批放养2000只土鸡,向大家简要介绍土鸡放养的基本方式。放养2000只土鸡,需要5亩左右场地搭建1-2个简易草棚(总面积约60平方米)棚内做简易栖架供鸡栖息食槽可就地取材解决或者用废编织袋也行买上几个饮水桶即可一般放养4个月便可销售散养的优质土鸡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一般都是稳居当地价格的最高端。按我们现在的养殖方法,采用简易养殖蝇蛆等虫子配合杂粮、青草饲喂,不仅成本低廉,给鸡的营养也比较全面。仅按每斤10元销售,每只鸡便可获纯利达10元以上。一批养殖2000只,则可获利2万元以上,年养3-4批,利润可达6-10万元。

规模化养殖的研究现状论文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不难的,但是一定要原创。我写的《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研究》,也是莫文网给的帮助,很快就过了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河北省畜牧产业布局评价与优化研究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史研究广西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查及首免日龄优化试验畜牧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研究中国畜牧养殖污染的生态环境胁迫效应分析宜宾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研究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我国畜牧养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生态成因分析研究山东六和集团畜牧产业链模式研究我国畜牧生产者的产品价格风险及对策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研究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我国《畜牧法》的完善我国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组织机制研究荆州市畜牧生产结构调整研究基于组态王的畜牧无害化处理监控系统的开发

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是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畜牧技术等适应中国的生存环境,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当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原生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品种的过程。具体的畜牧良种方面,从自古的“六畜”、“奇畜”到今天的畜牧业发展都曾受到域外因素的影响。畜牧动物如此,畜牧植物也有引进及本土化的历程,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就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较大的功能性改造。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史也是在借鉴外族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此外,畜禽饲养技术、畜牧兽医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掺杂着域外的因素,而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在提高了畜牧业地位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研究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为研究对象,对历史时期域外引进的主要畜牧动物、植物及畜牧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本土化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最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论文整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论述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对本土化理论的把握,对“域外”、“引种”、驯化与驯养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主要是对畜牧良种的引进和本土化梳理,具体从劳役牲畜及畜牧植物-苜蓿两个方面分析其引进历程及本土化。第四章主要分析域外畜牧技术的引进、畜牧良种的引进对畜牧制度的发展发挥的作用。第五章论证域外畜牧科技引进及本土的形式与影响因素。第六章在分析域外畜牧科技引进与本土化过程中总结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也由此为着力点,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挖掘文章的写作意义,以求切实能对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有所研究创新。最后为结语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做一些历史角度的思考,以期能对现实有所启发,也是完善了篇章的逻辑结构,是为本文的收尾。[1] 夏学禹.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 古今农业. 2010(03)[2] 余达忠.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 农业考古. 2010(04)[3] 汪慧玲,张文婷. 汉唐西北农牧分界线变迁原因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6)[4] 齐秀华. 游牧经济的生产力构成及其基本内涵[J]. 理论研究. 2009(06)[5] 罗志田.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6] 程芳. 浅论汉武帝“富国强兵”战略与抗击匈奴的胜利[J]. 黑龙江史志. 2009(19)[7] 王静. 魏晋南北朝的移民与饮食文化交流[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8] 樊志民. 农业进程中的“拿来主义”[J]. 生命世界. 2008(07)[9] 吴伊娜.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4)[10] 额尔敦扎布. 游牧经济的合理内核——人与自然的和谐[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7(01)

水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水产行业上市公司有中水渔业(000798)、开创国际(600097)、中广核技(000881)、天马科技(603668)、国联水产(300094)、ST昌鱼(600275)、百洋股份(002696)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数据、中国水产养殖面积数据等

水产品面积再创新低

从水产品获取方式来看,根据《渔业法》规定,我国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在该方针指导下,多年来我国水产品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

水产养殖为解决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增加优质动物蛋白供应、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及效率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面积呈现平稳下降的走势,到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下滑至千公顷。

随着国家水产养殖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未来环保政策的持续严紧,未来我国水产养殖面积将基本保持稳定。

从水产养殖面积构成来看,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面积远超海水养殖面积,到2020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为千公顷,占总面积的,海水养殖面积为千公顷,占总面积的。

水产养殖产量平稳增长

具体到水产品供给方面,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以螃蟹和鱼类为主,海水养殖则有鱼、虾、贝、藻及其他海生生物等。随着我国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国养殖水产品总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量领先于海水养殖产量,2015年以来,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市场份额保持在40%左右,而淡水养殖总产量占比基本维持在60%左右。2020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为万吨,占总产量的;海水养殖产量为万吨,占总产量的。

水产养殖总产值持续提升

随着水产养殖产量规模的不断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总产值也呈现出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海水养殖总产值为亿元;淡水养殖产值为亿元。

看来你的学术水平也不怎么地,自己在相关文献和期刊上面找啊没有一点进取性心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生论文

最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受损、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类社会的生存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导致气候发生变化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地球系统的自然变化规律,即周期性的冷暖干湿变化,从季节尺度到几十万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变化;另一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巨大,它可以改变自然界固有的规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从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政治家和公众的关注。所以,全球变暖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公众和科技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但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如果把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那么我们的认识就过于简单化了。我认为,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问题,也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政治、外交,乃至于国家安全问题,十分复杂。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和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六类,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其他一些氢氟碳化物等。其中,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占温室气体总效应的六成左右。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方工业革命。中国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由于二氧化碳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具有长达50年—200年的生命期。目前的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累计排放作用所导致的。据统计,1750—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95%;1950-2002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77%。发达国家在其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主要义务;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人均排放量低,属于生存排放,其首要任务仍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理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组织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今年2月正式发布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成因问题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的证据,不仅来自大气圈,即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而且也来自水圈和冰冻圈,海平面也在上升,北半球的积雪面积在急剧减少。我国气候与环境变化2006年是我国自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我国已连续经历了21个“暖冬”。同全球平均一样,最近100年以来,我国的气温也是上升的,平均上升了℃—℃。我们再看一看我国降水量的变化。整体说来,我国的西部和华南的降水是增加的,华北、东北大部降水呈减少趋势。华北大部地区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华南与西南地区每10年增加20-60毫米。华北、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干旱趋势非常明显。2006年夏季,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6月1日-8月21日,重庆、四川平均降水量为毫米,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除了温度和降水之外,强台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出现频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21世纪初的35%左右,几乎翻了一番。2006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60米/秒),为百年一遇,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一个台风,比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时中心最大风力还强。本世纪以来,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2006年春季共出现了18次沙尘暴,其中强沙尘暴过程5次,为2001年以来最多。今年春天北方沙尘暴比较少。我要特别跟大家讲一讲怎么样科学看待沙尘暴的问题。我认为,沙尘暴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现象。中国是一个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什么叫季风影响呢?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夏天的盛行风由海洋刮向大陆,为大陆送来了丰沛的水汽和热量,带来了降水。冬天,冷干空气从北方,从西伯利亚向南推进,狂风卷起了沙尘,带来了沙尘暴。这历史至少有1200万年。大约距今七八百万年前,青藏高原迅速隆起,我国西北地区变成了干旱地区。打开地图看,南北纬30度都是沙漠,但是我们江南这块地方,由于季风的作用,变成了一片沃土。那么反过来,到了冬季,冷空气(冬季风)过来,带来大量的沙尘,重颗粒沉降,沉降到黄土高原,面积将近70~80万平方公里,厚度最厚达到1000米,时间跨1200万年。细粒物质继续向海洋方向输送,很细的物质到了高空5千、6千、8千米的地方,在太平洋上空形成了云凝结核。其中的矿物质沉降到海洋里,成为浮游生物的饵料,经过从浮游生物、小鱼、虾、大鱼的食物链过程,最终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个自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你我都无力改变这个科学事实。所以,沙尘暴的形成源于自然过程,不可能根除沙尘暴,人类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改善环境,局部优化环境,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这就是我的观点。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优化环境,一方面要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以及大自然固有的规律,切莫逞强蛮干,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在过去的将近半个世纪,广东省的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十几年以来,和全国一样,变暖也比较明显。过去五十年广东平均的地表温度每10年增高℃,这个数值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另外,高温的天数,即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增加了。特别是1998年来,高温日数明显要比以前,特别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另外,霾的天气也增加了,日照的时数减少了。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空气当中非常细小的水汽,和工业排放的灰尘形成的,大气透明度低。这种情况不仅广东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津京唐等城市群都有发生。另外,降水的变率增加,强降水的频率也增加。2005年6月18日—25日,广东境内遭遇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惠州市龙门县过程累积雨量1300毫米。2006年5月下旬-6月中旬,广东降水量(“龙舟水”)达572毫米,为1960年以来最重的一年。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个数呈减少趋势,近11年中有7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不超过2个。可以说,城市化加剧了广东的气温上升,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即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珠三角城市群年平均气温增速比粤北地区高几倍以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和全球一样,中国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气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当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六项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将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其他有关政策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温室气体减排是目前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各级政府考虑得更多。我认为这件事情要综合来看,气候变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减排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不等于全部环节。不能说实现了减排,就解决了气候变化的所有问题。因为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有比较长的生命期,即使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减排措施,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短期内仍会继续增加,未来十几年内气候仍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因此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应气候变化更为重要。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农业方面,可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在水资源方面,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开发空中水资源,海水淡化等;在人民生活方面,要改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气候变化诱发疾病预警系统等;还应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我认为应该在全民中进行气候变化教育,从小学课本到干部培训教材,从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都要做这个工作。我认为气候变化不是个权宜之计,是今天开始到今后几十年都要谈的问题,恐怕要谈一两代人,所以我认为教育和科学研究一定要走在前面。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也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既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水平上的差异,又是未来国际合作得以维系并取得进展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认识,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准确率,增强我国应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公众和科学界的共同愿望。为此,我提出几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第一,气候系统监测。应尽快提高气候系统监测能力,建立较完善的气候观测系统,获取急需的科学资料。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及时获取气候系统监测数据,是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的气候系统观测严重滞后,已成为限制相关领域科技进步的瓶颈。加强气候系统观测,不但有助于提高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还能为外交谈判等提供有效服务。第二,气候变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减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为进一步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服务。气候系统极为复杂,充满变数,为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信息。应继续加大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投入,在加强气候系统观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气候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候系统模式,建立气候变化领域科技支撑体系,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提高国际谈判的科技支撑能力。第三,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措施并举,近期注重采取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切实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全球变暖趋势已不可避免,气象灾害总体上将趋多趋重,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损失可能会逐步增加。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讲,采取适应措施,特别是采取针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的有效适应措施,更为现实和紧迫。防灾减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特别针对脆弱地区和脆弱部门,提高气象灾害综合应对能力,降低灾害经济威胁,化解灾害社会矛盾,消弭灾害政治动荡。第四,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影响研究和评估,为各级政府把握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宏观战略决策,为地区和部门采取有效适应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服务。采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造成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应加强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和环境演变、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影响评估工作,引导全社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成本,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第五,加强气候变化立法。加强气候变化立法工作,有效应对国际社会减排呼声,切实落实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和具体措施。总的说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气候的渐变和剧变都会对我国自然和经济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而长期能耗过大,也会危及能源安全。应在继续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的同时,加强气候变化立法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以法律法规规范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使保护气候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保障应对措施的落实,以务实的态度正面回应国际减排呼声

1985年以来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出现的核心刊物论文46篇,学报级论文35篇,SCI论文5篇。论文发表后, 已有十几个国家的同行近40人来函索要论文。 1 Jiang Gaoming, Tang Haiping, Yu Mei, Dong Ming & Zhang Xinshi. 1999. Response of photosynthesis of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ong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Trees, 14: Jiang ., Hao ., Bai ., Zhang ., Sun ., Guo ., Ge . & Kuang . 2000. Chain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of gas exchange and yield potential in different winter wheat cultivars. Photosynthetica, 38(2).3 蒋高明、林光辉. 1997. 生物圈二号内几种生长在很高CO2浓度下的植物光反应曲线的变化. 科学通报, 42(4): 434~ Gaoming & Lin Guanghui. 1997. Changes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some plant species under very high CO2 concentrations in Biosphere 2.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2(10): 859~ Jiang Gaoming, Huang Yinxiao & Lin Shunhua. 1992. Designing for nature in c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Hill Area of the Summer Villa estate, Chengde, China.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9(3): Jiang Gaoming & He Weiming. 1999. Species- and habitat- variations in the ecophysiological variables of different sandy plant species in an arid shrub eco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American) 12(2):159~ Jiang Gaoming & Zhu Guijie. 2000.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of some desert species under strong light intens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Environmental Botany (submitted).7 蒋高明、Putwain . & Bradshaw . 1993. 英国圣·海伦斯 Bold Moss Tip 煤矿废弃地植 被 恢复实验研究. 植物学报, 35(12): 蒋高明. 1994. 运用气孔阻力监测大气TSP污染及其监测机理研究. 植物学报, 36(9): 683~ Jiang Gaoming, Putwain . & Bradshaw .. 1994. Response of Agrostis stonlonifera to limestone and fertilizer in restoration of colliery spoils. Chinese Journal of Botany, 6(2): 155~ Jiang Gaoming & Lin Guanghui. 1996.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to light intensity in intact leaves of some desert and tropical rain forest plant species in atmospheres with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Acta Botanica Sinica, 38(12): 972~蒋高明、林光辉 & Bruno BV Marino. 1997. 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2浓度下的10种植物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植物学报, 39(6): 546~ Jiang Gaoming, Han Xingguo & Zhou Guangsheng. 1997. Changes of atmospheric CO2, photosynthesis of the grass layer and soil CO2 evolution in a typical temperate forest stan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Beijing. Acta Botanica Sinica, 39(7): 653~ Jiang Gaoming & He Weiming. 1999. Species and Habitat-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owusu Sand Area. Acta Botanica Sinica, 41(10): 1114~ Jiang Gaoming & Dong Ming. 20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etween clonal and non-clonal plant species along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Acta Botanica Sinica (in printing).15 唐海萍、蒋高明、张新时. 1999. 判别分析方法在鉴别C3、C4植物中的应用---以中国东北样带(NECT)为例. 植物学报, 41(10): 1132~ 蒋高明、黄银晓. 1990. 承德市避暑山庄植被生态规划有关问题的探讨. 植物生态学报, 14(2): 蒋高明.1994. 运用油松年轮揭示承德市硫及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植物生态学报, 18(2): 314~ Gaoming. 1996. Tree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pollution history of Chengde City,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8(1): 77~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1995. 海河流域14种农作物对土壤库中磷的输出量和输入量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3): 236~ 蒋高明、韩荣庄、孙建中. 1995.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4): 329~ 蒋高明、黄银晓、万国江、陈业材、耿龙年、曾毅强、王宏卫. 1997. 树木年轮C13d 值及其对我国北方地区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植物生态学报, 21(2): 155~ 蒋高明、韩兴国、林光辉. 1997.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1(6): 489~ 蒋高明、渠春梅. 2000.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几种木本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短期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4(2): 204~ 蒋高明. 1995. 油松针叶硫及重金属含量动态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生态学报, 15(4): 407~ 蒋高明、黄银晓. 1997.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 的模拟实验研究. 生态学报, 17(5): 477~ 蒋高明、林光辉、Bruno D. V. Marion. 1998. 几种热带雨林与荒漠植物暗呼吸作用对高CO2浓度的响应. 生态学报, 19(4):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4. 海河流域植物土壤中氮碳的含量特征. 生态学报, 14(3): 227~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作物- 土壤系统中作物氮的输出. 生态学报, 15(4): 427~ 林舜华、黄银晓、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4. 海河流域植物硫素含量特征的研究. 生态学报, 14(3); 235~ Jiang Gaoming, Huang Yinxiao, Lin shunhua, Han Ronzhuang & Gao Leiming. 1995. Ch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chemistry and its geographocal distribution in the Haihe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7(1):12~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 1998. 海河流域不同植物磷含量、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13(2): 244~ 蒋高明、黄银晓、韩兴国. 1998.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初探. 环境科学学报, 18(1): 108~ 蒋高明. 1995. 植物硫含量法监测大气污染数量模型. 中国环境科学, 15(3): 208~ 蒋高明. 1995.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椉娼槊拦?/FONT>MINK和英国TIGER研究计划. 应用生态学报, 6(增刊): 143~ 蒋高明. 1996. 城市木本植物不同部位硫及重金属含量的PCA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7(3): 310~ 蒋高明、黄银晓. 1990. 旅游与城市化对避暑山庄植物和土壤的影响. 环境科学, 11(1): 35~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植物中碳的输出(或存留)量和土壤中的库存量. 环境科学, 16(5): 14~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韩荣庄、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61种植物磷元素化学特征及地理分异. 植物资源与环境, 4(1): 47~ 蒋高明. 1995.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植物资源与环境, 4(4): 53~ 蒋高明. 1996. 树皮pH值的变化及其对大气酸性气体污染的指示作用. 植物资源与环境, 5(2): 28~ 蒋高明. 1997. 植物暗呼吸作用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植物资源与环境, 6(3): 54~ 王献溥、蒋高明. 2000. 广西常绿阔叶林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8(3): 195~ 蒋高明. 1989. 城市中的伴人植物. 植物学通报, 6(2); 116~ 蒋高明. 1993. 城市植被:类型、特点与功能. 植物学通报, 10(3): 21~ 蒋高明. 1994. 承德市城市植被历史变迁、现状特点及其经营保护方向. 植物学通报, 11(4); 33~ 蒋高明、耿龙年、陈业材. 1995. 植物样品中碳、硫稳定同位素的测定. 植物学通报,12(生态学专辑): 230~ 蒋高明. 1995.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学通报, 12(4): 1~ 蒋高明. 1996.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原理、性能、基本操作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植物学通报, 13(增刊): 70~ 蒋高明. 1999. 一种在野外自然状态下快速测定光反应曲线的方法. 植物学通报16(4): 蒋高明. 1996.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生态学杂志, 15(2): 49~ 蒋高明、韩志兴. 1990. 避暑山庄古松死亡原因的初步探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3(1): 17~ 蒋高明. 1992.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5(4):40~ 蒋高明. 1994. 树木年轮对大气污染历史过程的指示作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7(2): 17~ 蒋高明. 1995. 应用油松针叶监测承德市大气二氧化硫的污染.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8(1):19~ 高雷明、黄银晓、蒋高明、项斌. 同化箱装置在温带落叶阔叶林CO2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8(2): 5~ 蒋高明. 1994. 试论生物监测的任务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贵州环保科技, 16(2): 20~ 蒋高明. 1995. 闪电河流域植物磷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在估算磷肥施用量中的应用. 贵州环保科技, 17(3); 1~ 蒋高明. 1995. “生物圈二号”亲历记. 现代化, (218); 9~ 蒋高明. 1995. “生物圈二号”: “地球村的警示”.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3); 44~ 蒋高明. 1997. 旅美杂记. 森林与人类, (3): 蒋高明. 1998. 植物的温度及其测定. 植物杂志, (1): 蒋高明. 1989. 避暑山庄植物考察记. 植物杂志, (4): 29-3062 蒋高明. 1996. 植物气孔阻力及其测定. 植物杂志, (6): 蒋高明. 1994. 英国的国家公园. 植物杂志, (3): 45-46. 64 蒋高明、黄银晓、林舜华. 1994. 城市中的自然设计: 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山峦区研究实例. 见: pp. 89~97. 避暑山庄生态环境及其规划研究(杨本津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v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 1994. 承德市植被特征、生态学评价及其恢复利用途径. 见: pp. 106~114. 避暑山庄生态环境及其规划研究 (杨本津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v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4. 承德市自然植被的变迁. 见: pp. 603~614. 绿满东亚: 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李渤生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iv + 蒋高明. 1994. 植物对大气污染生物指示与监测研究-回顾、进展与展望. 见: pp. 255~265. 植物科学综论(林金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哈尔滨, v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5. 海河流域主要植物中的磷的含量. 见: pp. 81~87.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高雷明. 1995. 海河流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见: pp. 16~ 20.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黄银晓、林舜华、蒋高明、高雷明. 1995. 碳氮硫磷在植物中的含量特征. 见: pp. 58~71.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林舜华、黄银晓、蒋高明、高雷明. 1995. 植物中硫含量特征. 见: pp. 71~81.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蒋高明、黄银晓. 1995. 海河流域主要植物中的磷的含量. 见: pp. 81~87.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椇:恿饔虬咐?芯?/FONT>(庄亚辉、李长生、高拯民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xviii + 蒋高明. 1996.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见: pp193~204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陈灵芝等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74 蒋高明. 1996. 生态学原理在塌陷环境整治中的作用. 见: pp. 134~177. 塌陷与生态学(纪万斌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地震出版社, 北京, vi + 蒋高明. 1996. 塌陷环境中的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 见: pp. 178~228. 塌陷与生态学 (纪万斌主编、蒋高明等副主编), 地震出版社, 北京, vi + 蒋高明. 1999. 污染生态与网络生态等40条(万字). 现代植物学大词典(林金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印刷中).77 蒋高明. 1996.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方法(样地法、随机成对法、徘徊四分法). 见: pp. 10~13.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系6本丛书编委,本丛书副主编,下同),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78 蒋高明. 1996. 植物群落光合与呼吸作用的测定. 见: pp. 51~56.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79 蒋高明. 1996. 背景区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见: pp. 146~147.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80 蒋高明. 1996. 污染区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见: pp. 147~148.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中国生态系统研究标准方法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81蒋高明、王献溥. 1999. 生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见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编. 绿色家园: 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指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蒋高明. 1999. 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见韩兴国等主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蒋高明. 1999. 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见韩兴国等主编.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Francesco, T. N., Jiang Gaoming, Lin Guanghui, Rosenthal Y. & Marino .. 1996. Changes in whole-system daily water-use efficiency for two biomes of Biosphere 2 under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The 81th Confenrence of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l, New Lin Guanghui, Jiang Gaoming & Bruno . Marino. 1996. Comparative study of foliar respiration response to elevated CO2 in twenty-eight terrestrial plant species grow in Biosphere 2. The 2nd IGBP-GCTE Workshop (May 19-23, Lake Tahoe, California, .)

参考一些文献资料啊,汉斯有本地球科学前沿,里面文章挺多应该适合你在写现在的文章时找灵感

山羊养殖创业模式研究论文

目 录第一章 概述一、编制依据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章 村情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一、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二、技术方案第四章 项目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第五章 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二、项目管理三、资金管理第六章 效益分析及市场预测第一章 概 述一、编制依据定新乡堡堡寨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农业人口1898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尚未开采的优质煤炭资源。但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产业结构单一,仅靠传统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滞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80%的群众处在低收入的行列之中。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和重视关心支持下,该村在畜牧业等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畜牧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表现为发展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基本属圈关粗放养殖及个体经营,没有形成整体产业化,收效甚微。二、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地、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题,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建设生态畜牧业,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进程,加快堡堡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2、在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3、在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民的意愿,坚持富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5、坚持改善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与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 村情概况一、自然条件概况(1)地理位置堡堡寨村位于黔西县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37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东面是青杠村,西面是三好村,南面是元田村,北面是安乐村。(2)地质地貌堡堡寨村是一个山高坡陡,石山纵横,七沟八梁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海拔1300-1370米之间。属喀斯特地质地貌。(3)气候堡堡寨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其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冬短夏长,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无霜期283天。(4)水文堡堡寨村水资源非常缺乏,全村范围内没有任务河流通过,导致农田作物没有正常用水保障。地下水由于没有有效开采,导致村里人畜饮水困难。(5)土地资源全村有耕地1140亩,其中大于26度886亩;林地3212 亩;荒地483亩;可利用荒地450亩;人均耕地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贮量大,但目前还未开采。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为酸性土。(6)生态环境状况全村基本为有林地,森林覆盖率。原有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存在。土地使用率高,陡坡种植面积大,总体水土流失较轻,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人口结构全村总户数513户,总人口1898人,少数民族人口933人(以彝族、苗族为主),占全村总人口的 %;妇女935人,占总人口的 %;总劳动力107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30人,小学文化程度611人,初中文化程度21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人,其中:富余劳力868人,已输出劳力216人(男135人、女81人),其中:省内县外65人,省外151人,全年外出打工216人。育龄妇女人数268人,其中孕产妇数216人,新法接生人数4人,新法接生率22 ‰,婴儿出生人数1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以上,计划外生育和重男轻女现象在一些家庭仍然存在,极个别家庭相当严重。(2)经济概况全村农业总产值万元,其中:农业万元,牧业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40亩,粮食播种面积1140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328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及以下638人,占全村人口的。目前村内没有企业。年大牲畜存栏数482头,大牲畜出栏数132头;猪存栏数542头,猪出栏数215头;羊存栏数30只,羊出栏数10只;家禽存栏数1080只,家禽出栏数320只。(3)基础设施状况英雄小桥至三好、新山、安乐三个村的通村公路经过该村。境内距离5公里,村组毛道5公里;现有15个村民小组还没有通公路,9户未通电。全村大部分农户安装有自来水,只有部分农户自己安装自流水取水用。饮水困难户186户,饮水困难牲畜438头/865只。(4)社会事业发展状况该村有小学1所,教师7人。学龄儿童23人,其中:女童10人,男童13人;在校生245人,其中中学54人、小学191人,文盲人数230人,无村文化卫生室。第三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一、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农民人均收入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该村实施饲养黑山羊帮扶项目可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实施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2)可行性:在该村实施饲养黑山羊帮扶项目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群众积极性较高,且有3000多亩荒山荒坡、有林地,原有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基本存在。土地使用率高,陡坡种植面积大,总体水土流失较轻,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适宜发展黑山羊养殖业。相信有上级部门帮扶资金的补助,有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在乡村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施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二、技术方案(1)重点扶持户选择标准在全村范围内选择80户具有发展潜力,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户作为扶持对象,一是农户勤劳诚实,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发家致富,且通过自身的发展,以点带面,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展;二是农户家中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发展潜力良好,能起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2)畜种选择主要品种为贵州黑山羊。选择80户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农户进行规划和养殖,实行以放养为主,圈养为辅。在饲养过程中不使用有机饲料,以生态养殖为主,向绿色食品方向发展。(3)养殖模式采取滚动发展方式,项目具体由乡畜牧站负责,组织和指导养殖户购买种养、生产母羊,养殖户与乡畜牧站签订养殖合同,由养殖户具体放养,管理。农户发现羊有疾病时,必须在12小时之内上报乡畜牧站,由乡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上门诊治,如未及时上报病情造成羊只死亡的,损失由养殖户承担;羊只丢失的,应由养殖户承担全部损失。乡畜牧站随时跟踪服务,及时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以重点扶持户为基础,滚动发展,不断扶持黑山羊养殖户,做大做强黑山羊养殖产业。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集中防疫,新生羔羊根据需要补防,主要防疫种类有:羊痘,羊四联苗,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第四章 项目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重点扶持80户,总体项目投资40万元(其中购买种羊、生产母羊共需20万元;圈舍改造800平方米共需20万元),每户拟投放种羊1只,生产母羊4只,圈舍改造10㎡。据此,投资估算如下:种羊80只×900元/只=万元生产母羊320只×400元/只=万元圈舍改造800㎡×250元/㎡=20万元二、资金筹措本项目资金合计40万元,争取县国土资源局帮扶资金20万元,农户自筹圈舍改造资金20万元(注:不包括群众投工投劳)。第五章 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为了组织好定新乡堡堡寨村黑山羊重点养殖户扶持项目,定新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乡畜牧站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审稿任务,协调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及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二、项目管理为了管理好定新乡堡堡寨村黑山羊重点养殖户扶持项目,拟成立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乡畜牧站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小组,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实施小组成立后,制定了相关工作细则。项目实施和管理小组工作细则:1、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到实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收集有关详细资料,并对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今后发展目标作认真分析。2、建立项目建设法人制,公示制,使项目建设公开化,公正化,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3、建立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方式及保障制度。4、制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5、做好项目横级管理,健全各种项目档案。三、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统一建立财政专户,由项目实施组管理使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监督。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资金使用第一责任人。项目资金一律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的原则进行,项目资金按工程实施进度如实拨付。资金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并向项目实施组提交书面监督报告。项目组要作好项目会计账务,并接受项目领导小组的管理、监督。资金出库实行二次审批制度,即先由项目实施组组长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审核签批,然后报乡长审批,二者缺一不可。项目竣工后,先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申请县国土局、财政局等单位验收。项目资金到达后,由乡人民政府设立定新乡堡堡寨村黑山羊养殖帮扶项目发展专项建设资金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乡纪委、乡财政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并将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群众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具体办法如下:1、组成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资金管理班子。2、采购管理小组思想统一,互不扯皮,互不推诿。3、采购种羊、生产母羊要保证质量,一旦出现任何失误追究小组责任。4、采购时领导小组以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形式决定所议事项。5、帐务实行公开、公示制,资金实行报帐制。6、项目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第六章 效益分析及市场预测一、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变该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现状;将促进该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闲置地的开发利用,改变畜牧业发展现状;推进该村畜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该村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可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肉羊,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经济效益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大力发展养羊业,每年可为群众直接增加收入万元,即户均增收600元,人均增收137 元,有利于培育成为全乡的重要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三、生态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可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农家肥,杜绝乱铲土皮烧灰现象,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预防森林火灾有着极积的作用。同时,可开发荒山荒坡种草养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四、市场预测该项目建成后,能为市场提供优质肉羊,解决肉羊市场紧缺问题,从近期和长期看,不愁市场销路,市场前景是较好的。而且能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羊养殖场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向阳乡小尾寒羊养殖基地

项目地点: 向阳街朝阳村

项目负责人: 张艳娟

技术顾问单位: 吉林牧校

养殖概况:养殖场建设初期规模不大,大约500只种羊左右,约需资金50万元左右。因为养殖场建在朝阳村,拥有大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的秸秆资源和充足的水源,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精饲料,且这样喂养也有利于提高羊的肉质。

市场分析:1.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局限在食用猪肉上,肉的种类不断增多,尤其是羊肉因肉质鲜美,口味好,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且交通发达,周边城市人口多,需求量大。再加上冷藏技术的进步,也可服务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现在的生肉市场逐渐被牛羊肉所占领。

产品介绍:小尾寒羊是当前国内著名的优良绵羊品种,被誉为“超级羊”、“国宝”,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推广的绵羊品种,是靠养殖致富的好项目。 近年来,总体看肉羊养殖前景很好,肉羊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而活肉羊及其产品价格一路攀升、小尾寒羊优点很多,成熟早,幼母6个月开始配种;生长发育快,平均月增重公斤-10公斤,母羔4月龄体重30-35公斤,公羔4月龄体重35-50公斤;产羔率高,每年2窝,每窝3-5羔;体型大,成年公羊身高1米,体重100公斤以上,最重达180公斤;屠宰率高,屠宰率52%,净肉率40%;且性情温顺,耐粗饲,适应性强,非常适合本地饲养,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主要产品:绿色羔羊及育肥羔羊。

效益分析:

1、据调查,目前市场活羊价格为元/公斤,我们按元/公斤计算,一般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平均50公斤。 元×50公斤=380元

2、一只肥羔日成本在元以内

①每天平均干草公斤,每公斤平均元 元×公斤=元

②精料:配比按玉米面49%,麦 麸 18%,豆饼15%,杂粮13%,食盐2%,鱼粉1%,骨粉1%,维生素、微量元素1%,每公斤元,每天需公斤精料,则元。

③一只羔羊每天需饲料投入(干草+精料): ①+②=元+元=元 3、一只羔羊出栏利润为308元 ①一只育肥羔从出生到出栏成本为:元×120天=72元 ②一只羔羊的利润为:380元-72元=308元

4、一只母羊产羔的年利润为1548元

①一只母羊每天平均公斤干草,公斤精料,约为元

②一只母羊年成本为元×365天=元

③一只母羊每年(包括防疫费)总成本不超过300元

④利润为308元×6只-300元=1848元-300元=1548元

资金分配:场地投建资金:10万元。购买种羊资金50万 。饲料储备资金20万元。工人开支1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

经营管理:当羊场扩大以后,进一步聘用畜牧业专家进行指导以及进一步培养优良肉种牛,并招聘畜牧专业的高材生来进行科学养殖。

我认为养羊并不难,只要做好“三不”: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拥有“三心”:要有耐心,要有信心,更要有爱心。再加上防疫,饲料等各方面处理好了,养羊粪也不再难。更为重要的是要摆脱大学生不能回家养羊的错误心理。

对于养羊所产生的羊粪以及污水,可用于施肥,这也是收益之一。

可能性风险:一些大的传染病 寄生虫 都可能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本人是09届一村一名大学生;所学专业畜牧兽医,对养殖方面有着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诊疗经验。对于羊的传染病必须本着以防疫为主治疗为辅的科学饲养观念。必须做到春秋两季定期驱虫。尽量的把传染病和寄生虫给养羊业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总结:向阳乡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是本人根具当地实际情况策划出的一个可行性养殖产业。本人作为一村一名来说大学生虽然年纪轻,阅历浅,人脉少,但是我却有着敢闯,敢拼,的韧劲。处在这种情况的我反倒能够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而我是一村一名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学员。对养殖业有着一定的专业基础,所以我对小尾寒羊的养殖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和决心。我一定会端正自己的创业态度,把可能的失败当做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而成功则当然是当做对自己努力最好的奖赏。

羊养殖创业计划书二

一、摘要

近些年来,老百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食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禽流感”令人谈鸡色变;“瘦肉精”又令人们谈猪色变。而羊肉相对于鸡肉和猪肉而言,更加健康,价格也相对不高,因此运用生态环保的模式养羊相信能够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二、背景与简介

2012年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羊肉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目前全国均价达到每公斤50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普遍超过2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羊肉价格上涨集中反映了肉羊生产能力不足,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高涨。在当下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散户退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数据,2012年7月份第1周全国羊肉平均价格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据有关资料对比分析,2006年同期我国羊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8元,现在涨至50元,同比上涨达到277%。

羊是草食性动物,以秸秆型饲料为主,配以营养全面的精料。养羊业的发展,可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草养羊,特别是低产农田,促进土地增值。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变废为宝,并促进农作物秸秆微贮等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高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

三、市场分析

羊肉消费已打破了地域性、季节性限制,从区域性消费变成全国性消费,一季消费变成了四季消费。而随之而来的是羊肉产能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2012年羊肉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养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