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蚕丝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3:00:10

关于蚕丝的毕业论文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铁路货运量预测是指在对铁路货运市场调查、分析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估计未来货运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关政策,编制运输、快递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预测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对过去和现在发生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对未来做出判断。该预测方法凭借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用系统的、逻辑的思维方法做出定量估计,从而预测未来。该方法简单易行、费时少,是应用较早的一种方法,至今在各类预测方法中仍占重要地位。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片面性,准确度不太高,职能作为货运量预测的一种辅助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有: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等。定量预测方法是用定量分析来研究运量的发展趋势,它以历史统计资料和有关信息为依据,运用各种数学方法来预测未来货运市场需求情况,常用的货运量定量预测方法有下面几种:1.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历史资料组成的时间数列,从中榨出发展趋势的变动规律,由过去推测未来,凭借过去状态延续到未来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测目的。2.回归分析法。是从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应用回归方程来分析经济变化规律,进行预测。3.灰色模型预测法。神经网络模型。5.速度比例法。是按规模经济中运量的增长速度与工农业中产值的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来预测运量,比较适合于总量预测。

绫类丝绸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它质地轻薄,用于裱画裱图。其他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2、罗类丝绸 运用罗绸织发使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罗类丝绸织物的品种有横罗,直罗,花罗。罗类丝绸产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因此又称杭罗。杭罗由于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成为罗类织物的传统名品,驰名中外。它是纯蚕丝织物,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良好衣料。 3、绸类织物 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绸类织物品种很多,按所用原料分有真丝类,柞丝类,绢丝类,合纤绸等。一般市场常见的丝绸有美力绸,斜纹绸,尼龙绸等。美力绸多是纯人造丝产品,它的绸面,色泽鲜艳,斜纹道清晰,手感平滑挺劲。主要用途是做高档衣服的里绸。 4、缎类织物 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很多。缎类织物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为高级的大类品种。我们常见的有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古香缎等。花软缎,织锦缎,古香缎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袄等。其特点:平滑光亮,质地柔软。古香缎,织锦缎花型繁多,色彩丰富,纹路精细,雍华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故乡色彩。 5、绉类织物 运用织物组织或运用各种工艺条件,使织物表面发生绉缩。这种表面均匀绉缩的丝绸织物统称为绉类丝绸。绉类丝绸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双绉,碧绉,留香绉,特论州等,其特点是手感柔软,色泽鲜艳,柔美,有弹性。绉类可以做各种衣服。 6、绢类丝绸 绢类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7、绒类丝绸 绒类丝绸外观有绒毛,质地比较坚牢。市场上常见的有乔其立绒,金丝绒,申丽绒,利亚绒等,它们的特点是手感良好,庄丽华贵,可以作帷幕,窗帘,旗袍和其他服装。但穿时要注意不要溅上水滴,因为各种绒都不易洗涤。

现代纤维艺术中麻纤维的创新应用,首先通过研究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为麻纤维材料表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纤维艺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纤维艺术一词来源于英文“Fiber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欧洲壁挂艺术的影响,美国艺术家集传统艺术的精华,积极开拓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也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

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纤维艺术之所以迅速地在国内得到发展,并被众多艺术家和纤维艺术爱好者接受,除普及教育运动和学习交流等外在条件影响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纤维艺术概念的科学定位的接受与认可。较传统的称谓“编织艺术”“织物艺术”“壁挂艺术”或“织锦艺术”更具有拓展性和时代感。纤维艺术的定位打破了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其称谓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和艺术表达魅力。

艺术形式以材料确定称谓的有诸多学科门类。如:油画、水彩画、水墨画、漆画等。各类造型艺术有各自不同的材料效能、不同的表达手段、不同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形式界定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形式、风格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接受和不同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纤维这种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纤维材料自身的性质:柔、轻、暖、光滑。无论是在视觉上、触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一种灵感。

传统的编织艺术、织锦艺术多采用动、植物纤维材料,再加上采用韵味情调的手工编织表现手段,吸取自然之灵气,奇思妙想任意塑造,工装饰或写实,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其作品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人情味”与柔和的审美艺术享受,在艺术接受上也能清除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反感情绪。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在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人倡导和影响下,壁挂艺术在国际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超越。特别是60年代初,他在瑞士洛桑开创并定期举办“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更是吸引了许多画家、设计家投入到壁挂事业中来,融入了新的设计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以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强化了壁挂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一届到第三届,基本上是以古老传统的奥比松表现手法为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复杂繁多,人物写实,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从第四届开始,作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到了第五、六、七届,开始大量引用综合材料和综合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从具象到抽裂、从平面到立体、从室内到室外等富有创造性的纤维艺术作品,反映了纤维艺术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的过程。这种变迁与超越主要是艺术家推陈出新、长期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所致。引用了不同的材料就确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材料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麻、棉为主,其主要表现手段是编、织等技术,而现代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和金属纤维,另外还有纺织品、纸等材料的启用,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著强烈的 *** ,常常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采用环洁、缠绕、包裹、捆绑、贴上、悬挂、排列等新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去。材料的超载,使艺术家们大胆地进行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手段的赛马式竞争。

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与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不论是平面形式的壁挂艺术,还是立体形式的软雕塑艺术,或是建筑空间中的纤维构成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和纤维生活用品,都是因为纤维材料的拓展与超越引起的纤维艺术革命,使其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纤维艺术走到今天是多少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会不断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也将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纤维材料是否有界定,纤维艺术表达形式是否需要界定,纤维艺术作品是否有界定范围等等。现代纤维艺术中的一些作品似乎已经处于“纤维艺术”的临界点,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的纤维艺术要发展、繁荣,对纤维艺术范畴的科学界定是值得艺术家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尼跃红:《对中国国际纤维展艺术的评述》,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稿。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溼、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著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

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乔治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著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著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于蚕丝论文范文资料

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了关于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 范文 ,欢迎阅读!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谈谈生物高科技的发展》 摘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生物 高科技 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民提供生活的基本需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的目标应不同于发达国家,应有自己的特色。 1、政策与策略 (1)生物技术应置于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之首,因为,生物技术的进步可以改造农业,包括谷物,肥料和家畜。 (2)优先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其次是医药卫生、轻工与食品领域内的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的重点要向农业倾斜。生物技术的发展应尽快形成高技术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应是有限目标,优先发展一批国内急需、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国内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生物技术新产品。 (3)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量,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为此,在农业方面,我们应采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 方法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医药、轻工业方面,积极采用遗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大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工作。例如,大力研制新型发酵设备,它既可用于细菌培养,也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蛋白和核酸的纯化仪器和监测分析仪器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5)重视生物技术以及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可以为改进现有技术和发展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要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发展和健全必要的生物技术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和其他修饰酶、同位素、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细胞培养介质的生产和供应系统,以及建立细胞库、基因库以及生物技术信息库。 (7)加强生物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关键性技术应当是成熟的技术,同时又是国内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技术。 (8)开展生物技术的立法工作。这是为了防止在发展生物技术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操作重组DNA。 2、预测与展望 从生物发展趋势及其潜在能力考虑,我国如果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及经费的筹措方面能以合理安排,我国的生物技术将会在原有发酵工业基础上形成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在农业上也将会取得较大效益。 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 作为医药品而大量需要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等肽类物质和乙肝疫苗、尿激酶等,目前在我国还是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精制的,多数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成本高,售价昂贵。应用生物技术生产此类药品的研究已见成效,将为人类带来福因。 酶制剂的生产 随着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和固定化酶反应器技术的应用,酶制剂的生产将会有较大发展。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量中60%是蛋白酶,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革和乳品加工。我国酶制剂的种类和数量都还不多,有些酶的应用市场也还没有打开。诊断、医药和试剂用酶在我国酶制剂消费比例中大约占10%左右,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酶诊断盒的开发,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 抗生素的生产 我国抗生素工厂生产抗生素的种类有五、六十种。但是,抗生素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今后,将可能把重点研究开发工作放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制上。农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工业的一大分支。在国外仅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就有18种之多,伴随我国饲料工业的大发展,农用抗生素将会作为新的产业门类被人们重视起来。 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糖的生产 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氨基酸有18种,世界上除半数用于食品、医药外,一半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我国在饲料用氨基酸的开发方面起步晚,大力开发饲料用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生产将是今后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开发 其它 医用氨基酸。 为了提高氨基酸产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培养新菌种的工作今后会有所加强。以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氨基酸有可能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有机酸和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在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尤其用微生物生产的黄杆菌胶,普鲁兰和环状糊精等多糖因其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上有较大用途,很可能被开辟为一个新的产业。 单细胞蛋白工业 单细胞蛋白这一技术领域因为同废物的处理与再利用和提供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食品有关,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包括面包酵母,药用酵母和饲用酵母几方面。 现在以糖蜜和多种工业废水为原料的单细胞蛋白生产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不久将出现以糖蜜、味精废液、酒精废液等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群。我国的单细胞蛋白工业一定会发展起来。 农牧业生产 生物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方面,已经和将继续显示它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应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育种以及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并已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今后在用生物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或抗逆(包括抗旱、抗盐碱、抗除莠剂)作物新品种及动物良种的工作还会不断加强,构建高效固氮生物体系,培育高效固氨微生物菌株定会取得新的进展。动物胚胎的移植和分割技术也会在良种繁殖上得到广泛应用。用杂交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作物、畜、禽和鱼类疾病的快速论断也将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此外,用生物技术保护环境、净化工业废水,以自然界的废物及生物量为原料生产能源燃料,采用细菌浸矿开采与提炼有色金属,尤其在基础化学领域内应用生物技术制造有用产物方面都已取得一些成果和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并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3、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近50年来,我国蚕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开发及应用、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和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蚕桑生物科技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蚕桑生物科技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养蚕业的发展,为广大蚕农增加收益,带动丝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蚕桑生物科学的发展,也为生物科普 教育 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传统蚕桑业焕发生机活力。 回顾中国蚕业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世界蚕业科技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蚕业科学是为蚕丝生产有关产业(栽桑、养蚕、制种、制丝)提供方法与原理的应用科学。面向未来,蚕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迅速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蚕桑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创新。 1 蚕丝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丝蛋白分子结构与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增产蚕丝、改进丝质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飘逸润滑的桑蚕丝衣服是许多人的最爱,但让人苦恼的是,桑蚕丝很娇气,不耐穿,打理起来也格外麻烦。2014年11月,我国西南大学科学家培育重组基因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在家蚕16 425个基因中,有一个叫做Fib-H基因,它是控制丝蛋白产生的关键基因。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没有Fib-H基因的家蚕丝腺,叫做“空丝腺”。研究人员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显微注射到被敲除Fib-H基因的蚕卵中,人工丝蛋白基因转移成功的蚕卵发育成“蚕宝宝”后,吐出的丝中就含有人工合成丝蛋白。通过对蚕丝纤维的人为改良和重新设计,以后桑蚕丝可能会像棉质衣服一样,既保持桑蚕丝的舒适感,又像棉质衣服一样耐穿、好打理。 2 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家蚕丝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气与透湿性、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相容性强的生物材料。家蚕丝蛋白不仅可作为人造皮肤、血管、肌腱、韧带、骨骼和牙齿等人造组织材料,以及作为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角膜、抗血凝剂、药物控释材料、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固定化酶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材料还在环保新材料、化妆品、保健营养食品等日化和环保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家蚕基因组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进步,家蚕丝蛋白的生物功能有望在军事、航天、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更深、更广地开发和应用。 3 家蚕基因工程技术 桑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而且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式生物之一。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桑蚕中以实现其在蚕体内的表达,最终是要将外源基因整合桑蚕染色体,这样才有可能稳定遗传,获得转基因蚕。目前关于桑蚕的转基因报道主要有:桑蚕品系间的基因转移,其他动物的基因转入桑蚕体内,以及桑蚕的基因转入其他动物。例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陆长德等利用“电穿孔”法,将荧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牵丝基因注入蚕卵,获得了吐出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蜘蛛丝中的拖牵丝是强度十分高、弹性十分强的天然蛋白纤维,若制成防弹衣则“刀抢难入”,织出降落伞牢固耐用;产生荧光的蚕丝则可用以开发天然夜光衣及各种防伪标签等。 4 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一是体质强健,容易 饲养 ;二是食桑量少,饲料效率高;三是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可缥制高品位生丝。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蚕丝的产、质量和蚕业经济效益。因此,专养雄蚕被称为继一代杂交种利用之后最有价值的一项创新技术。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俄罗斯科学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在此基础上经转育改良培育出多个雄蚕品种,雄蚕率达,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专养雄蚕将成为21世纪提高桑蚕产丝能力和改善丝工艺性状的重大突破口。 5 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 蜕皮激素(MH)、保幼激素(JH)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在调节桑蚕生长发育、增产蚕丝及生产超细纤度生丝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应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可提高夏秋茧的品质,并较好地解决桑叶的余缺问题。发现了几种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成功地诱导出三眠蚕,开发出了超细纤度优质茧丝。此外,使用抗保幼激素,可以缩短蚕期,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6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是蚕丝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对蚕丝业的生产结构与整体生产效益有重大影响。由于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很短,仅为2周,而蛾口茧不适合于缫丝,生产上必需在蛹化蛾之前完成鲜茧的收购和烘干工作。人们希望通过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延长蛹期,减轻鲜茧收购和烘干的工作压力及强度,甚至希望蛹期发育中止,实现鲜茧缫丝。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精子介导法将带有蝎毒素基因的载体导入蚕卵,在蛹期特异性表达,杀死蚕蛹。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鲜茧收烘与蛹期过短之间的矛盾,使提高生丝品位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烘茧所需的能源。 7 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 家蚕属于植食性昆虫。家蚕除嗜食桑叶外,尚能取食桑科的柘,菊科的蒲公英、莴苣,榆科的野榆等。但桑叶以外的植物叶,很难使蚕健康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在过去40年桑蚕摄食行为与营养生理学研究基础上,对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及低成本人工饲料设计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在全自动化的工厂内实现全年养蚕,从而促进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功选育出了嗜食低成本线性规划设计饲料的多对广食性蚕品种,日本的其他现行品种也都经过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均具备良好的摄食性。我国蚕业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选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山东省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近几年也开展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初步选育出摄食性较好的杂交组合广食一号和广食性饲料(主要成分:桑叶粉30%、豆粕粉25%、其它有淀粉、防腐剂、维生素、无机盐等)。 8 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指将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植入家蚕的蚕蛹体内进行培养,蚕蛹会主动对植入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自然生成对人类有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高新技术(如超低温冷冻、低温干燥、高速离心等),将生物活性成分萃取并制成相关剂型,以满足人类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家蚕易于饲养,成本低廉,它1天内可合成3 169 mg外源蛋白;其血淋巴具有储存蛋白的能力,淋巴内含有蛋白分解酶的抑制物,对目的蛋白起到保护作用,且外源蛋白又很容易从家蚕体液中分离纯化出来;还可以将家蚕直接磨碎用作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用家蚕来生产皮肤生长因子、乙肝疫苗等有高附加价值的蛋白质。 9 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 桑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改良桑树品种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单位面积产丝量的重要途径,而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为桑树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全世界26个桑种,分布在中国的至少有15个,目前我国保存的桑品种资源达2600份,已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养蚕要求和其他用途的优良桑品种50多个,其中栽培面积最多的是鲁桑系的荷叶白、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桑树栽培主要采用低杆密植、立体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了桑叶产量、质量。 10 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由蚕桑副产品加工成的许多产品已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如利用桑叶、桑葚果制作桑叶茶、桑葚膏、桑葚酒,提取植物醇、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利用废丝研究开发出了丝素粉、丝素膏、丝素液、丝素洗面乳、洗发护发剂等美容健肤化妆品。不仅提高了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蚕业产品附加值,转变蚕桑生产经营目的,做大做强蚕桑产业,让蚕桑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玉军,柳学广,徐世清.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J].丝绸,2006(6):44-48. [2] 何克荣,夏建国,黄健辉.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J].蚕学通报,1998(3):2-3. [3] 王晓娟,贡成良.转东亚钳蝎毒素基因对家蚕发育与生存率的影响[D].江苏:苏州大学,2010. [4] 徐欣,郭晓琪等.广食性蚕品种“广食一号”对不同人工饲料和不同龄期饲养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初报[J].中国蚕业,2013(3):37-41. [5] 王昌河,蒋平,曹林,郭聪.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四川动物,2004(4):368-372.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试谈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 要】生物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科技活动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任务,更是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理解和关心生态保护,了解生物与农业、生物与医学、生物与工业及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的首要途径,它还挖掘和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筹备力量。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一切特点,在各学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 四个过程,对学生较为困惑的选题环节,采取集中培训、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等形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 总结 经验 和积累案例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社会实践 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2]对生物活动课的认识和思考解玉嘉《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02期.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3. 生物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以上 4. 浅谈高中生物科技论文 5. 关于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 6.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

一、蚕丝的优点:

1、蚕丝是纯天然纤维,绿色环保;

2、蚕丝受外力后,纤维复原性强;

3、蚕丝具有透气、透湿的特点;

4、蚕丝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能够促进人体皮肤细胞活力,延缓皮肤衰老并能预防血管硬化。

二、蚕丝产品的优点:

1、蚕丝产品的内胎不会出现结饼、成团的现象;

2、蚕丝产品具有柔软贴身,透气保暖的特性;

3、桑蚕丝制成的人造血管,与人体有极好的相容性,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

4、由蚕丝提炼精制的“丝素膜”专门用于烧伤创面覆面,有助于创面愈合,被称为“人工皮肤”。

5、添加经裂解的蚕丝粉末的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较少,是一种健康的绿色食品。

扩展资料:

桑蚕丝的好处

1、保暖性极佳,可预防感冒

桑蚕丝的热传导率极小,其结构上38%为空心,绝热性和透气性很好,具有极佳的保暖且不会让人感觉闷热。

2、绿色、健康、环保、安全

纯手工的好的桑蚕丝从养蚕到最后的产品整个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不添加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药剂,真正保证了桑蚕丝的纯正、优质。

3、促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桑蚕丝的丝胶成分中含有18种氨基酸,使人的神经处于较安定的状态,能有效地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4、贴身、舒适,减轻压力

桑蚕丝非常柔软,人体亲和性好,桑蚕丝被非常贴身,且使皮肤可自由地排汗、分泌,保持清洁,能有效缓解疲劳,释放各种压力。

5、防霉、防螨、抗菌、抗过敏

桑蚕丝具有极佳抗菌特点,拥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能力,对过敏体质极为有益,尤其适合婴儿、老人等敏感皮肤人士使用,对年轻女性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

6、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

在天然桑蚕丝中,含有一种叫“亲水侧边氨基酸”的物质, 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加以排除,维持被内干爽,保持舒适,对风湿症、关节炎、皮肤病尤其有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蚕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蚕丝

关于蚕丝技术的论文参考文献

杨邦杰不仅重视发展蚕丝教育事业,而且倡导师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亲自或与人合作进行科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他在回国的头三年,引进日本蚕种和本地黄茧种杂交,培育出学14号、学16号等新品种(后改名为1014、1016),为我国最早应用杂交法育成的优良白茧种。其茧和生丝样品于1933年送巴黎博览会展出,获得国际蚕桑界的好评。广东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21.6℃,月平均气温最低3℃(1月),最高28.3℃(7、8月)。桑树发芽早,生长快,落叶迟,生长期长,产量高,如果整枝和肥水管理适当,全年可采叶养蚕达七八造(次),但因多雨和气温高,也给养蚕带来不利因素。华南地区历史上饲养的原始品种是一种称为“轮月”的多化性蚕品种,它可以全年养殖,但茧小,产丝量低。在广东,第一造蚕可饲养一种叫做“大造”的二化性蚕品种。它的茧比“轮月”的大,丝量也重,农民愿意在第一造饲养“大造”,但如果在第二、三造继续饲养,会因不适应高温高湿气候而减产。为了改良蚕种,杨邦杰用纯系分离法对广东地方品种进行整理,选育出大造系统56号,土大、轮月系统仲恺258、560、369、4000号等10余个品种。又与桂应祥合作对仲恺258号品种进行改进,提高其生命力,达到茧形均匀、茧绵较少、解舒好、水结少、出丝率高等优点。这一品种在广东、广西等地推广,直到50年代初期,长达20多年之久。此外,还交杂选育出生命力和丝质较优的交杂固定种1053A2等,在广东西江流域一带推广多年。1930年发表的《关于广东蚕种之改良——应用遗传的法则而得之二三结果》,总结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及其成果。一、关于广东本地种(原有)蚕种的改良——利用纯系分离法所得的成果。即将本地种纯系分离后得到大造形蚕、大造姬蚕、轮月白茧形蚕及姬蚕、轮月黄茧形蚕及姬蚕。这些品种选纯后,其茧形、缩绉、茧色、茧形大小、蚕体斑纹都一致,同时茧层量较原有土种大有提高。二、利用上述6个已改良的广东本地种彼此交配得到的一代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其茧层量提高甚多。以缫制1斤生丝所需茧颗数计,容奇和官山的本地轮月种,分别为8142颗和9374颗,而仲恺农工学校改良种的各种杂交种茧只需3968颗到5200颗,其中以4330颗左右为最多。三、利用已改良的本地种与已改良的外来种(一、二化性)交配得到的杂交种,其茧壳量之增重十分明显。同时,这些杂交种抗性较强,在广东气候条件下,即使按旧法饲养,每年至少可养3造,即春蚕1次,秋蚕2次。其收茧量亦以此3次为最多,丝质也优于未经改良的本地种。杨邦杰应用遗传学理论的纯系分离法和杂交法选育良种,当时在我国蚕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其应用成果发表后,全国各蚕校纷纷向仲恺农工学校索取资料,参考学习。 广东因为饲养多化性蚕种,一年孵化多次,习惯采用蚕种浸汤法(浴种)促使孵化,而且还可以杀死那些虚弱有病的蚕种,因而也是一种预防蚕病的方法。历来都依靠浸汤师傅的经验掌握汤的温度的浸汤时间。如果汤太热或浸汤时间太长,蚕种就会死去;如果汤不够热或者浸汤时间太短,蚕种就不孵化或孵化不齐一。1933年,杨邦杰发表了《蚕卵浸温水试验》、1959年发表了《二化白茧浸温水孵化试验(预报)》,使浸汤法有了科学标准,很快在蚕种生产上得到应用。当时广东每年各造制种达百万张之多,其孵化齐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对发展蚕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在家蚕遗传学研究方面,他从1933年至1936年先后发表了《广东蚕之二三特殊系统》、《广东特异蚕卵之形态与遗传学的研究》、《二三特殊系统蚕之卵黄色、血色、茧色等三形质之相互关系》和《仲18、48号黑色蚕之黑色性是否属于附加体色》等4篇论文,详细介绍在试验过程中所获得的许多有价值的特殊品种,以及各项性状相互杂交后的遗传规律,充实了蚕的遗传学理论和实验材料。1933年发表的《家蚕之品种、性及体量与成熟速度之关系》一文,则从遗传学角度探讨本地品种、外来品种、以及它们的杂交种的雌雄蚕体重、茧层量与成熟迟早的规律,从而对当时本地种的改良,对一代杂种、三元杂种、四元杂种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设想,即从遗传的形质推想,至少存在两种Q因子。但由于无人深入研究,迄今尚未得到证实。杨邦杰在《仲恺农工学校研究报告》上还发表过几篇有关蚕体解剖、蚕体生理的论文,为蚕的生理解剖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文献。

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2]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系“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海上丝路在中世纪以后输出的瓷器很多,所以又名“瓷器之路”。总之,丝绸之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丝路是古代中西方商路的统称;狭义丝路仅指汉唐时期的沙漠绿洲丝路。 丝路兴衰丝路起始时间史学界尚无定论,但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从陆路传入波斯,再转贩至罗马帝国。公元前4世纪西方古文献中已对蚕丝有了记载,并指明“其丝货有贩至印度者”。公元前3世纪以前,西方已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其拉丁语意为“丝之国”。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8年?~前87年)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派张骞(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出使西域,“凿空”丝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分赴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大月氏(今阿富汗中西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于阗(今和田)、扜弥(今于田东)等地,从此开通丝路。汉武帝又开河西四郡,筑河西长城,起亭障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与乌孙联姻,设使者校尉(后改西域都护府),移民屯田。汉出使各国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相属不绝”。中亚、西亚的商人“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唉于塞下”。新莽时期(公元9年~23年)丝路中断。班超(公元32年~102年)在重开丝路中功绩卓著,曾派甘英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今伊拉克)遇西海(今波斯湾)而返,这是汉代中国官员沿丝路西行最远者。 隋唐(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乌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邦(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汉武帝派张骞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犍为(今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汉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在氏、莋、昆明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长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蚕丝卫生巾是具备现代卫生巾功能的基础上,以蚕丝为原材料,利用其与人体娇嫩肌肤接触不过敏、天然亲肤力明显、抗螨抑菌防霉、透气性上佳、富含十八种易于皮肤吸收的氨基酸等特性制作出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卫生产品。此类卫生巾能更有效的防止女性私处皮肤瘙痒、过敏等症状的发生,同时具有消除异味、减轻炎症等功效。蚕丝卫生巾最重要的原材料,选取的是纯天然上等蚕丝。蚕丝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将部分丝胶与杂质去除,保留富含营养的丝素,再经过其他工艺工序制成蚕丝卫生巾。二.发明历程 1.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女性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41%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而已婚女性的发病率更是高达70%。其中,约有63%妇科疾病是由于在经期使用了劣质卫生巾,这些疾病主要为阴道炎、宫颈类疾病和5%-10%不孕症,这一数据远远超出其他国家而占世界第一。在60年代,妇科疾病发病率只有30%,结果90年代普及卫生巾之后,发病率高达70%-80%,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生育能力的蜕变和下降。实际上中国卫生巾的质量参差不齐,各商家之间打价格战,结果许多卫生巾质量好的企业难以生存,导致中国卫生巾整体的质量水平低于国外。 目前,市场上制作的卫生巾以化学合成纤维、棉质材料为主,也有较为特殊的药物卫生巾和卫生棉条。实际上,这些不同种类的卫生巾都有其优缺点且相差甚大。女性使用化学合成类卫生巾时,虽然它吸收速率加快了,却增加了私处过敏的几率,也加重了娇嫩肌肤的负担。使用棉柔类卫生巾时,虽较为舒适,但仍有一定的过敏、感染几率。此外,由于卫生巾保存要求高,棉柔类也会同其他种类卫生巾一样,在不见阳光、多潮湿、易繁殖霉菌的卫生间里被污染,而感染女性的生殖器官引发疾病。卫生棉条在国外十分流行,使用时却有一定的几率患上中毒休克综合症(TSS)。所以卫生巾的选择,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始终是困惑。 2.发现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各厂商一直在努力找寻解决的办法。如今的研究发现,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滑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蚕丝主要成分为生物蛋白,构造与人体肌肤有87%相似度,具有防风、吸放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理的功效。而它的滑爽、透气、轻柔、吸放湿、不刺痒及抗静电等特点,成为了制作贴身衣物的上乘料子。古代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穿戴,都是由蚕丝制作,可见其价值的宝贵。在现代社会中,我国对蚕丝的深入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国外,蚕丝已被运用到各种领域。例如:医疗领域中无需拆除的外科手术线、人工器官或组织、丝素膜、创伤保护膜、药物释控材料、血液检查器材、抗血栓材料、高级水性材料、接骨材料、其他生理保健品等等;工业领域中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隐形眼睛、保鲜包装材料、抗菌性材料、丝皮革、织物改性材料、高级涂料、吸水材料、生物传感器、酶的固定载体等等。 3.蚕丝的应用 日本对蚕丝的利用是具代表性的国家,已领先于我国。大家熟知日本化妆品,其良好的功效,受到亚洲人群的广泛认可,这要归功蚕丝丝素蛋白了。还有深受市民欢迎的蚕丝面条、蚕丝饼干、蚕丝糖果、蚕丝啤酒、蚕丝营养素、蚕丝面膜、蚕丝卫生巾、蚕丝护垫、蚕丝尿裤和蚕丝乳垫等蚕丝食品及卫生用品。对于卫生用品,蚕丝的利用无疑是我们广大女性的福音。比起外国,中国的蚕丝卫生用品才刚刚开始。比较知名的品牌有莫凡,她们家所有卫生巾系列都是由蚕丝面料制成的表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蚕丝卫生巾有两种类型: A:卫生巾与私处接触的表面织物为棉质材料,使用蚕丝蛋白水解液(可减小过敏几率),再经其他工艺工序制作而成的卫生巾。 B:表面织物为天然蚕丝的卫生巾,因蚕丝的生物相容性,从根本上解决了私处过敏的问题。蚕丝的物理与生物特性,使蚕丝卫生巾有着其他卫生巾不具备的特点与功效。滑爽、柔顺、贴身、不过敏、抗螨抑菌防霉、去异味、透气性好、亲肤力明显、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则有效防止女性私处皮肤瘙痒、过敏症状的发生,具备滋养肌肤、平衡肌理、减轻炎症的功效。其中,蚕丝的抗螨抑菌防霉、吸放湿的能力,所以大大减少了卫生巾在卫生间被污染,从而导致妇科疾病发生的几率。另外,对于月经不正常的女性,使用蚕丝卫生巾一段周期后,月经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恢复。 莫凡蚕丝卫生巾就属于第二种。三.蚕丝特性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报告与文献 1.相关文件 蚕丝的起源与中华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神话和传说中留下了有关栽桑养蚕的故事。在古代医书典籍中也有非常之多,关于蚕丝(古籍称之为茧黄、蚕茧、蚕衣、棉茧、蚕茧壳等等)医药治病和美容的中药配方。 例如:《太平圣惠方》茧黄散:“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 《朱氏集验医方》:“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 《本草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握灵本草》:“烧灰治牙痈,牙痛,牙疳,缠喉风。” 《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嘉佑本草》:“近世医家多用蚕退纸,而东方诸医用蚕欲老眠起所脱皮,虽二者之用各殊,然东人所用者为正,用之当微炒,和诸药可作丸、散服。” 《姚僧坦集验方》:“治吐血不止:蚕蜕纸烧存性,蜜和丸,芡实大。含化咽津。” 《奚囊备急方》:“治痔漏下血:蚕纸半张,碗内烧灰,酒服。” 《类证活人书》:“治痧证壮热,头痛,呕恶,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蚕蜕纸剪碎,于瓶中滚汤沃之, 封固良久。乘热服,暖卧取汗。”另外在《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本草纲目》等等医籍中,还记载了有关蚕丝美容的功效及配方。 现今社会里,我们的很多学者也对蚕丝进行了诸多研究,这里例举一些学术研究论文及文献,供大家参考,例如: 中国复旦大学的《蚕丝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蚕丝的性能和生物材料学研究》、《蛛丝和蚕丝化学元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天然蚕丝与丝素蛋白多孔膜的生物降解性研究》、《光谱法研究pH值对再生桑蚕丝素蛋白在水溶液中结构的影响》、《湿度对柞蚕丝机械性能的作用等》、《柞蚕丝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等; 上海医科大学的《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蚕丝在软骨细胞立体培养中的应用》等; 苏州大学《组织工程与家蚕丝素蛋白》、《丝素蛋白的护肤、美容、营养与保健功能》、《野蚕丝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柞蚕丝的改性研究及发展趋势》、《桑蚕雌雄蚕丝氨基酸成分分析》、《蚕丝生物材料修复股骨缺损》、《生物技术在新型纺织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纳米ZnO处理蚕丝织物的抗菌抗紫外性能研究》等; 上海东华大学的《生物技术与高分子材料》、《新型生态纺织纤维》、《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稳定性的研究》、《天然纤维织物的超级柔软整理》、《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静电纺丝成形原理探讨》、《同轴静电纺再生丝素/丝胶蛋白纤维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表征》、《再生丝素/丝胶共混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从丝素水溶液中再生的丝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蚕腺体内和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性能研究》、《丝素蛋白的提取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进展》等; 浙江大学的《蚕丝蛋白生物资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 》、《蚕丝的综合利用概述》、《蚕丝丝胶蛋白的结构、性能及利用》、《Cu(Ⅱ)-家蚕丝素蛋白质配合物的 配位结构和高次结构》、《中国野蚕一种强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分析和活性鉴定》等等中国各著名大学的研究。 还有日本学者玉田靖的《绢素材利用した人工腱、韧带用材料の开发》与《蚕からの抗血液凝固物の开発》、平林洁的《绢丝化学及利用》、冢田益裕的《蚕糸新利用》、滕野胜夫《绢新素材の开发とその产业利用》、志村宪助《蚕丝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等非常多的学术文献,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2.结构组成及特性 蚕丝主要是由两条丝素蛋白(Fibroin)和周转覆盖的丝胶(Sericin)两部分组成,见图1。图 1 蚕丝的结构图 桑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丝素蛋白是蚕丝中主要的组成部分,约占质量的70%,丝胶约占25%,还有5%左右的杂质,见表1。丝胶是水溶性较好的的球状蛋白质,将蚕丝溶解于热水中脱胶精练,就是利用了丝胶的这一特性。由于丝胶和丝素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丝素为纤蛋白,丝胶为球蛋白,所以桑蚕所吐的丝全长可达1000米以上。丝素约含97%的纯蛋白质,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因种类的不同,柞蚕丝和桑蚕丝的丝素蛋白中,氨基酸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详见表 2。 表2 柞蚕丝与桑蚕丝的氨基酸组成(%)根据相关研究及文献,可以总结出下几点有关蚕丝结构与功能的特征: 1.长度:可达数百米至上千米。 2.强伸性:蚕丝的强度大于羊毛而接近棉。蚕丝的伸长率小于羊毛而大于棉。蚕丝的弹性恢复能力也小于羊毛而优于棉。 3.密度:蚕丝的密度比较小,所以蚕丝织物手感轻盈。 4.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的生物、物理及化学反应。与人体接触的生物材料必须无毒、无过敏性,对组织、血液和免疫等系统不产生不良反应。生物相容性是医用生物材料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蚕丝的生物相容性极佳,所以蚕丝的卫生巾、护垫、面膜、外科手术线、创伤保护膜、人工皮肤等材料因此不会产生过敏。 5.吸湿性和透气性:蚕丝的吸湿性能很强,桑蚕丝回潮率可达8%—9%,柞蚕丝达10%以上,吸湿达到饱和时可达到35%,且散失速度快。吸湿后纤维膨胀,直径可增加65%。柞蚕丝由于截面比较扁平,织物局部遇水滴后,纤维因吸湿膨胀,改变了单纤维在纤维束或纺织品中的排列角度,当光线照射到织物上时,就会形成反射上的差异,而成水渍印。蚕丝是天然的蛋白质分子化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还有良好的放湿透气性。在潮湿的环境中,干燥的蚕丝可以吸收潮气,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水和新陈代谢物,带走人体的热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在人体皮肤上滋生;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吸收了汗水的蚕丝又能放湿、排汗,非常的透气。所以真丝的织物给人干爽、顺滑、舒适凉快的感觉,有利于防止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的产生。真丝对于皮肤伤口和湿疹褥疮等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用真丝织物包扎伤口,能起到吸收水分和促进蒸发的作用,让伤口保持清洁,加快伤口愈合。蚕丝卫生巾、护垫、面膜、外科手术线、创伤保护膜等等蚕丝制品就具备此些功效。 6.化学稳定且富含营养:蚕丝在酸碱作用下能被水解破坏,尤其对碱的抵抗能力更差,遇碱即膨化水解。蚕丝的耐盐性也较差,中性盐一般易被蚕丝吸收,使蚕丝脆化。蚕丝的成分较复杂,是一种蛋白质纤维,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蚕丝做的衣服接触皮肤,能增进细胞的活力,还可以防止血管硬化、抗衰老的功能,帮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可以保持皮肤滋润、光滑。很多的爱美女士都喜欢穿真丝的睡衣,睡觉也喜欢用真丝的枕套,对人体的健康和美容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蚕丝卫生巾、护垫、面膜、外科手术线、创伤保护膜等等蚕丝制品均能提供营养。 7.光学性质:蚕丝的耐光性较差。紫外线的照射会使丝素中的酪氨酸、色氨酸的残基氧化裂解。蚕丝发脆泛色,强度降低。真丝在太阳下面暴晒会变黄,是因为真丝吸收了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非常有害,真丝的服装可以起到预防紫外线的功效,避免直接造成对人体皮肤上的伤害。 8.亲肤力:从柞蚕丝素蛋白及人体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可见,胶原蛋白的氨基酸成份主要是7种。而这7种氨基酸又恰恰是柞蚕丝中含量最高的,占约95%。蚕丝与人体之间具有优异的天然亲和性,丝绸与皮肤间不会产生静电,而人们喜欢蚕丝的那种触感就不难理解了。 9.热学性质:蚕丝耐热性较强,其分解点为150℃左右。同时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率比棉还低。真丝服装除了具有抗紫外线的作用外,还具有阻燃性,遇火不容易烫伤皮肤,它的多孔性纤维空隙还可防御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袭。 10.丝鸣:干燥的蚕丝相互摩擦或揉搓时发出特有的清晰微弱的声响,称为丝鸣。丝鸣成为蚕丝独具的风格特征。 虽然大家经常使用或者接触蚕丝,但可能没有想到蚕丝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特性与功效吧。研究蚕丝的特性与功效之后,此时蚕丝卫生巾应运而生。蚕丝的运用是从原材料上将卫生巾的弊病消除,应该说是卫生巾史上的一次革命。

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沿革 丝绸之路很早就已存在。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公元前60 年汉置西域都护,屯田于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张骞西使乌孙结盟后,汉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常集于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后,洛阳更成为各国商人荟萃之地,北齐的都城中也聚集着不少商胡。隋炀帝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招徕西域商人,说明当时丝路的兴旺。唐朝西部的疆域超过汉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设立了同于内地的州县。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安西四镇(后以焉耆代碎叶)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北路的羁縻州府,这为丝路的畅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因此唐代长安、洛阳以及其他重要都市都有大量商胡,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从9世纪末到11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就降低了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采取闭关政策,虽然出嘉峪关经哈密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了。走向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奠定于两汉时期。大致东起汉长安,西行上陇坂,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先到楼兰。楼兰在古盐泽(蒲昌海,今罗布泊西北部今罗布泊已近干涸,古楼兰遗址几全为荒沙所湮没)。汉代西域有南北两道,楼兰是两道的分岔点。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库尔勒 、乌垒、轮台,再西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车尔臣河,经且末、扜弥、于阗(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由于千余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东段逐渐沙漠化,伊循、扜泥诸古城均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东段已远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庐(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后“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后西经柳中、高昌壁、车师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鲁番盆地)、越天山经焉耆至龟兹,再循汉北道西行抵疏勒。南北朝时期,南朝与西域的往来,主要是从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龙涸(今四川松潘),经青海湖旁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隋唐时期,又开辟了从瓜州北玉门关经伊州、北庭、轮台,越伊犁河至碎叶进入中亚的道路,即北新道。在上述丝路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一些学者更扩大了丝绸之路的概念,认为上述道路只是通过沙漠绿洲的道路,因称之为绿洲道。又将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称为草原道,经中国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南海道”等等。这些提法虽然对研究东西交通有意义,但已非原来意义上的丝路了。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遗址.唐代�盘陀遗址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关于苔丝的毕业论文

德伯家的苔丝拖马斯·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哈代青年时代曾当过建筑师,以后成为职业作家,大半生住在乡下,他的小说都是乡村题材,总题名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他的家乡的古名,他的小说也大多以此为背景的。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被侮辱的乡村姑娘苔丝的悲惨遭遇,苔丝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追求个人起码幸福权利的淳朴姑娘,可是,社会的强权势力连这样的弱女子也没能放过,最终酿成了她的悲剧。小说强烈的反宗教、反封建道德、反资产阶级法律的倾向,在当时尽管遭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一发表,很快就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小说还多次搬上荧屏,给哈代带来了世界声誉。在群山环抱的美丽而幽静的布蕾谷居住着德北一家,他们家境十分贫寒,老德北是一个乡下小贩,做着一点小买卖,全家9口人仅靠一匹老马耕种点土地来勉强维持生活。五月未的一个傍晚,在通往马勒村的路上,牧师崇干告诉德北一个没用的消息,他考证出德北原是当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孙。德北生性懒惰,又好喝酒,一得知自己出身名门,这天晚上他又喝得酩酊大醉。由于父亲喝醉不能去送货,德北17岁的女儿苔丝勇敢地承担了替父亲赶集卖蜂窝的担子。谁知在赶集路上,她赶的马车与邮车相撞,老马被撞死,全家的生活来源没了着落。苔丝为此感到痛苦和羞愧,为了帮助家庭摆脱生活困境,她听从了母亲的安排,去纯瑞脊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太那里认亲。德伯先生是英国北方的一个商人。他发财后,一心想在英国南方安家立业,做个乡绅。因此,他从博物馆里挑了“德伯”这个古老姓氏,冒充世族乡绅。这些情形,苔丝和她的父母一点也不知道。德伯太太是个性格怪僻的瞎眼老太婆。她的儿子亚雷有20多岁,是个花花公子。他一看见美丽的苔丝,便打下了占有她的主意。他要苔丝去他家养鸡场养鸡。苔丝在纯瑞脊养鸡,完全受亚雷的驱使。她充满疑惧,处处拒绝他的段勤,却无法回避他。9月里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苔丝和她的同伴赶完集后返回村子。一群喝醉洒的女人肆意辱骂苔丝,苔丝又羞又恼,一心想赶快离开这群人,远远跟着的亚雷骑马上前,要苔丝上马离开,她不加思索地跨上了亚雷的马。他俩骑着马跑了一阵,亚雷早把马引向了远离纯瑞脊的岔道。半夜1点钟,待苔丝发现时,他们已经来到英国很古老的一片树林围场。树林里昏暗多雾,根本辨不清方向和道路,苔丝十分恐惧,她想独自走回去,但这是办不到的。苔丝坐在一堆树叶上,亚雷去辨路。等他摸黑回来时,他绊着了一样东西。这模糊的灰白色正是穿着白色衣服躺在干树叶上的苔丝。亚雷伏身下去,他的脸触到她的脸。她正睡得很沉,睫毛上的眼泪还没干呢。昏暗和寂静笼罩了周围……苔丝又气又恨,一个月后,挎着一个沉重的篮子,毅然离开了纯瑞,顺着山路往家走。苔丝回家后,把这件可怕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惟一不安的只是亚雷不打算娶她,苔丝欲哭无泪,很快村里传开了有关苔丝的消息,并遭到了村里人的讥笑和背后议论,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更糟糕的是,苔丝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可怕的变化,不久,一个小生命来到了她的身边,但没过多久,孩子也死去了。现在,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前面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路,得自己一个人去跋涉,没有人同情,更没人帮助。想到这儿,她十分抑郁,恨不得面前出现一座坟墓,自己一头钻进里面去。她常常问自己,女人的贞洁真是一次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吗?一切有机体都有恢复原状的能力,为什么单单处女的贞洁就不能呢?她决定离开这个知道她的过去,使她感到窒息的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开始她的新生活。又一个春天来临了,苔丝又第二次离开家,到塔布篱牛奶厂当了一名挤奶的女工。这里风景如画,苔丝的心情十分愉悦,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年轻人安玑·克莱。克莱是一个低教派牧师的儿子,他不愿继承父业做牧师而想务农当场主。他在牛奶厂学习挤奶技术,发现不爱言语的苔丝有许多与别的乡下姑娘不同的地方,并很快钟情于她,他觉得苔丝是一位美丽而天真无邪的少女,认定只有她是最完美的,于是就去注意她,接近她。德伯家的苔丝(下)

四季更替的象征和悬石坛(stonehenge)祭坛(Altar)的象征最好放在第二部分环境象征里,我觉得啊~悬石坛(stonehenge)祭坛(Altar)不是地名,也非动物,笼统地算环境吧。四季更替主要就是用描写环境来表现的,应该算是环境吧。你觉得呢?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摘要:《苔丝》是一部悲剧作品.小说女主角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被地主少爷亚历克奸污,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不想却为丈夫所不容.克莱尔立即丢下妻子,独自去了巴西.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历克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历克同居.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关键字:苔丝 克莱尔 亚历克 善良 Abstract:The Tess is a tragedy is a the hostess of the novel,she is a beautiful farmer miss. Becaus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s needy, she had to listen to her mother's advise, run the landlord manor does the work,and she was raped by the young master in landlord,she was pregrant and went to her the child died, she be the milking work to a milk factory again,she met the priest's son kleier,and they fell in to love. Wedding night,Tess told Kleier or her frustration but her husband didn't forgive went to Brazil Tess was deserted,she went to a farm engaged in hard at that time Yalike appeared again, running to entwine Tess. Die at the father afterwards, the mother falls ill, the sister-in-law drops out of school, families degenerate the street, but the again completely without news circumstance about had to give up the body to save the house, promising to live together with went in to trouble and came back to regrets mingled with self-reproach,she was verv irritable and killed had spent several happy days with her husband she was finally caught and sentenced to words:Tess Kleier Yalike Kindhearted 正文:《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道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魅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她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状况,接触的社会群体,事情发生的偶然性等诸多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苔丝本身的性格.外在因素:社会环境.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会时刻影响着绝大多数的社会人及其思想,也正是这些人和思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首先,当苔丝的父亲知道自己是贵族后裔时,更加懒于工作,以至某天喝酒醉了,苔丝不得不连夜去赶集,导致老马被邮车撞死,使得家庭经济上的危机更加严重了.其次,攀附贵族的思想,使苔丝的父母逼迫苔丝到镇上去认本家,这就促使了悲剧情节的继续发展.在苔丝被亚雷夺去了贞操以后,本来并不是她本人的错,却很难被其他人所接受,就连她的父母,所关心的也只是亚雷是否会娶苔丝.其实,伤害苔丝最深的不是亚雷或其他人,而是她最爱的丈夫——克莱,如果说亚雷给了苔丝肉体上的伤害,那么,克莱就是给予苔丝以精神上的摧残.世俗的观念使她无法接受苔丝,置苔丝于不顾,远度他国.这无疑增加了苔丝的悲观心里,导致嫁给亚雷前的万念俱灰!家庭因素.家庭的破败贫穷是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最开始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不是家庭贫困,苔丝就不必连夜去赶集;如不是贫困,父母也就不会逼迫她去认亲;如果不是贫困,在克莱没回来的期间也就不会受到那么多屈辱,更不会下嫁给亚雷.由此可见,贫穷确实是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接触的社会群体.人生长于社会中,必定无法脱离社会群体,有时我们也会有些愚蠢的问道:苔丝为什么这么点背遇到了亚雷这样卑鄙的人呢,为什么会有这样无知的父母呢,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争气的丈夫呢,为什么会有那样可气的邻居呢!但是没有办法,哈代先生既然这样安排了就没有办法再改变.正是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群体,把一个美丽,坚毅,善良的女孩,一步一步的推向死亡!情发生的偶然性.在整部小说中,最令人感觉气愤的就是故事中怎么这么多的偶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四个偶然.(1)苔丝的父亲无意中知道自己的家族是古老骑士世家的嫡传子孙,是贵族.这样,在他摔断腿之后,才要苔丝去"认亲".这是悲剧的第一步.(2)当苔丝下定决心把以前的一切告诉克莱,向他做真正的坦白的时候,她把一封长信塞到了克莱的门下.但命运就是愿意捉弄人,这封信偏偏被塞到了地毯下,以至于克莱没有看到.这样,第二天克莱若无其事的神情(因为没有看到信),使得苔丝以为克莱知道了自己的过去,而且并不在意,这样才欢欢喜喜的答应了克莱的求婚.这看似美满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了日后的可悲!(3)苔丝父亲的死.苔丝的父亲在苔丝家日趋困苦的情景下撒手人寰,这样一来,整个家庭的负担就全都落在苔丝的身上了.在克莱了无音信,家庭极其窘困的情况下,苔丝终于万般无奈的嫁给了亚雷.这可真是悲上加悲啊!(4)克莱居然回来了!这戏剧性的一幕,是我们读者既想看到又不忍心看到的.不想看到苔丝想念自己最爱的人时的痛苦与伤悲,我们希望克莱回来;但克莱的回来,也意味着苔丝短暂的年华即将逝去.我想,用"回光返照"这个词来形容苔丝的命运,应该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可以说,这些偶然的因素正是苔丝悲剧命运的一个个跳板,使苔丝逐步向悲剧命运走去!内在因素:苔丝是哈代作品中最具悲观色彩的女主角,作者形象的描绘了这样一个既可爱又可悲的角色.在哈代心中,苔丝拥有一个劳动者应有的各种优秀品质,更优异与那些所谓的贵族与资产阶级.她孝顺,温柔,坚毅,真诚,勇敢,反叛的性格是我们所称道的,但也正是这些性格特点,才使她自己走向命运的终结.孝顺,温柔,有责任心.不可否认,苔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她对父母的命令是言听计从,从不违背.而且在父亲不能劳作和去世后,她作为最大的女儿,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义务,照顾母亲及几个弟弟和妹妹,体现了极大的责任心,而且在家里遇到极其困窘的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一次是去认亲,后来是答应下嫁亚雷.让读者看来,在这个家庭中,好像苔丝就是用来牺牲的,天生就是一个悲惨的命.坚毅,反叛如果说苔丝的性格中最令人震撼的,那就应该是坚毅和反叛了.她的性格在当今社会可能没人会在意,会认为很正常.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这样的女孩就很令人感叹了.在她被亚雷强暴以后,她决定不嫁给亚雷,因为她鄙视他,虽然那时的很多女孩子一失身就会委曲求全,逼不得已的嫁给强暴自己的人.可以设想,如果当初被亚雷玷污后,无可奈何的嫁给了亚雷,那么苔丝的这一生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可能成了一个少奶奶,可能永远都不缺钱花,可能会变成另外的人.但是苔丝没有这样做,因为她命中注定不是这样的人,做不出这样的事,因为这样她是不会快乐的.她是坚定的,她要找自己真正爱的人;她不愿被世俗的观念所驱使,她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可以说,苔丝的观念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的,她的坚毅和反叛也注定了不被社会所容,必将作为社会的牺牲品.真诚,勇敢真诚,勇敢,自尊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良好品质,但是这良好品质在一个纯洁的女人身上却变成了悲剧的引导者.正因为真诚,在新婚夜,在克莱倾诉完自己的过去的时候,苔丝忘记了母亲的忠告,此时她的心中只有爱,热烈的,也是从未有过的爱与真诚,使她向自己的丈夫吐露了自己悲惨的过去,但是克莱并没有接受她的坦白,而是舍她而去,这是苔丝人生最大痛苦的开端. 正因为勇敢,她敢于在那个时代当起未婚妈妈,勇于去做时代的叛逆者;也正是勇敢,她杀死了亚雷,追求自己真正的爱.但这勇敢的代价是被社会所唾弃,是无法逃离所谓的"法律的制裁"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通过对苔丝的内在性格的探究,不难看出命运确实是复杂的……不,是矛盾的.矛盾的人生,矛盾的社会,矛盾的偶然,矛盾的可悲的人们……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苔丝》是一部让人不忍心读下去的书.多么希望故事永远停留在最初的时候,一切都不曾发生,让苔丝怀抱她洁白的梦想宁静地生活在僻远的山村.可是一切都未能如愿.也许正如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所归咎的"命运的作弄".这种哲学是我们所不会赞同的,但当全身心地凝注于苔丝的悲惨命运时,却不得不惊叹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哀.当我再次回味时,我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苔丝悲惨的命运,还有苔丝带来的许多高尚,纯洁的东西,这也告诉我们,无论命运会怎样,人性中的高尚和纯洁永远不会泯灭.尽管在苔丝身上意欲与命运之间的背离是那样残酷,但是,她是这样一个充满质感的人物,她从哈代的威塞克斯乡土小说中走出来,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我们喜欢苔丝,我们怜悯苔丝,我们赞扬苔丝,正是这一的女孩那孝顺,温柔,坚毅,反叛,真诚,勇敢的个性感染了我们,警醒了了我们,净化了我们.苔丝死了,但她的形象却会一直留存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蚕丝加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纤维艺术中麻纤维的创新应用,首先通过研究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为麻纤维材料表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纤维艺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纤维艺术一词来源于英文“Fiber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欧洲壁挂艺术的影响,美国艺术家集传统艺术的精华,积极开拓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也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

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纤维艺术之所以迅速地在国内得到发展,并被众多艺术家和纤维艺术爱好者接受,除普及教育运动和学习交流等外在条件影响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纤维艺术概念的科学定位的接受与认可。较传统的称谓“编织艺术”“织物艺术”“壁挂艺术”或“织锦艺术”更具有拓展性和时代感。纤维艺术的定位打破了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其称谓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和艺术表达魅力。

艺术形式以材料确定称谓的有诸多学科门类。如:油画、水彩画、水墨画、漆画等。各类造型艺术有各自不同的材料效能、不同的表达手段、不同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形式界定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形式、风格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接受和不同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纤维这种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纤维材料自身的性质:柔、轻、暖、光滑。无论是在视觉上、触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一种灵感。

传统的编织艺术、织锦艺术多采用动、植物纤维材料,再加上采用韵味情调的手工编织表现手段,吸取自然之灵气,奇思妙想任意塑造,工装饰或写实,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其作品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人情味”与柔和的审美艺术享受,在艺术接受上也能清除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反感情绪。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在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人倡导和影响下,壁挂艺术在国际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超越。特别是60年代初,他在瑞士洛桑开创并定期举办“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更是吸引了许多画家、设计家投入到壁挂事业中来,融入了新的设计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以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强化了壁挂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一届到第三届,基本上是以古老传统的奥比松表现手法为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复杂繁多,人物写实,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从第四届开始,作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到了第五、六、七届,开始大量引用综合材料和综合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从具象到抽裂、从平面到立体、从室内到室外等富有创造性的纤维艺术作品,反映了纤维艺术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的过程。这种变迁与超越主要是艺术家推陈出新、长期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所致。引用了不同的材料就确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材料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麻、棉为主,其主要表现手段是编、织等技术,而现代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和金属纤维,另外还有纺织品、纸等材料的启用,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著强烈的 *** ,常常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采用环洁、缠绕、包裹、捆绑、贴上、悬挂、排列等新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去。材料的超载,使艺术家们大胆地进行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手段的赛马式竞争。

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与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不论是平面形式的壁挂艺术,还是立体形式的软雕塑艺术,或是建筑空间中的纤维构成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和纤维生活用品,都是因为纤维材料的拓展与超越引起的纤维艺术革命,使其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纤维艺术走到今天是多少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会不断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也将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纤维材料是否有界定,纤维艺术表达形式是否需要界定,纤维艺术作品是否有界定范围等等。现代纤维艺术中的一些作品似乎已经处于“纤维艺术”的临界点,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的纤维艺术要发展、繁荣,对纤维艺术范畴的科学界定是值得艺术家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尼跃红:《对中国国际纤维展艺术的评述》,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稿。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溼、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著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

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乔治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著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著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文作者通过增加纤维的弹性模量,选择合理的并丝、织造、染色和后整理的工艺参数,实现了真丝面料的抗皱、抗缩和可机洗性。 This paper explained how to make silk fabric to be anti-shrinkage, anti-wrinkle and machine washable by increasing the elastic modulus of silk fiber and selecting reasonable parameters for doubling, twisting, weaving, dyeing and finishing processes. 蚕丝是一种生态的天然纤维,具有其他纤维及加工品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和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但因真丝面料容易缩水起皱,比较娇贵,不容易打理,也让喜爱它的人们头疼不已,所以它应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本文针对真丝的可机洗性,利用进口的先进宽幅剑杆机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使真丝产品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1产品总体工艺流程 2产品研发步骤及相应技术 整体工艺的制定 产品的经纬线采用全真丝纤维,从设计产品的厚度、规格、门幅、原料的弹性模量和纤维线形着手,再从加捻工艺、组织结构、上机工艺及后整理综合研究开发,使每道工序都能增加织物的抗皱性能,以达到最后成品的最佳抗皱、防缩、可机洗性能。 原料的选择和浸泡 原料的选择利用是产品研发的关键一步,如果能提高纤维的抗弯曲性和弹性,那么将改善产品的抗皱性。选择弹性模量和伸长有较大提高、绷丝松散、纤维蓬松、平滑性良好、手感柔软、静电少、抱合力好的原料作为产品生产中的原料,最终可通过改善原料的弹性和抗弯曲性能来影响产品的抗皱性能。 生丝由丝条内的丝素和包覆于丝素外的丝胶两部分组成。丝胶可保护丝素在加工过程中少受损伤,并提高丝条的强力。但丝胶分布不够均匀,弹性差,也会使断头增加。因此有必要通过浸渍软化丝胶,使丝身柔软光滑,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提高生丝的加工性能。因此生丝浸泡是织造前处理的必要工序,浸泡质量直接影响织造的效率和成品的性能及质量。为此,在浸泡助剂和相关工艺上做了新的选择和设计,优化工艺。由于影响浸渍效果的参数主要有时间、温度、浴比和浓度等。公司主要用手工缸浸泡,其浸浴比为 1∶6,在此基础上做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泡工艺。 由表 1 正交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助剂用量对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并且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初工艺:助剂用量为 5 kg,浸泡时间为 18 h,浸泡温度为 45 ℃。 为了更好地确定浸泡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如图 1 ― 图 3 所示。 由图 1 ― 图 3 可得,浸泡最佳工艺为助剂用量为 5 ~ 6 kg,浸泡时间为 18 h,浸泡温度为 44 ~ 46 ℃。 原料的络、并、捻工艺 原料浸泡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烘干,将绞装的厂丝络、并成产品所要粗细,并丝后的原料再采用捻丝机进行加强捻工艺。研发人员从捻度上进行新的设计,增加丝线之间的抱合力、丝线的弹力和抗皱性,先按设定工艺进行调试,在不超过临界点的条件下,经过多次测试,经纬线根据原料粗细的不同得到合适的高捻度数和左右不同的捻度方向,使加捻后的丝线富有弹性,能增加织物的抗皱性。 加捻会对纱线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观、手感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加捻使纱线中纤维间摩擦力增大、纱线强度不匀率减小,使纱线强度增加;并且加捻使纱线中纤维产生预应力,减小纤维强度的轴向分力,使纱线强度降低。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纱线的强度随着捻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新产品设计中结合织物组织和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为了更好的体现可机洗性,经线捻度选为 1 500 捻/m,纬线捻度选为 2 400 捻/m。 加好高捻的原料经蒸筒蒸汽定形,再经过自然冷却、倒筒、回潮室定形,使原料具有良好的捻度效果,并使纤维之间的差异和不匀减少,改善丝的品质。定形后的原料经过德国进口的MMS精密络筒机对加捻后的原料进行再络,卷绕过程中筒纱每层纱的纱圈数都维持常数,筒子上无重叠现象,大大减少了张力不匀,为后道工序采用这些筒子提供了良好退绕条件。 经线扦经 经纬线各道准备工序完成后,经线开始扦经,纬线准备用来织造。扦经开始前,根据所设计工艺单确定所扦经线总数、扦经门幅、经线捻度排列、上扦张力、上轴张力等工艺参数。因加捻的丝线是一种扭转的状态,不同的捻度组合会使面料产生不同弹性的缩皱外观 ,同时张力也是影响织物缩率的一个原因。故应从捻度的排列方式和上扦张力、上轴张力上进行新的调整。基于此,扦经中采用变化而又有规则的的左右捻排列方式,使织物的弹力平衡,并减小扦经张力、增大上轴张力,来减小织物的缩率,使织物产品具有一定的防缩性。配合德国进口的先进整经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向病疵,使每根纱线都保持了张力的一致性。 产品织造 扦经完成后,产品采用 380 cm宽意大利先进的进口织机织造,此设备可使产品的有效门幅达到 360 cm。因组织结构和上机张力都对织物的抗皱性有一定影响,则从这两方面进行调整。在原先老的产品组织上进行新的设计,采用变化的组织结构,减小张力参数(机上张力选择为(22 ± 2)cN),配上合适的经纬密度(纬密为 49 根/cm,经密为 103 根/cm),使原料组织合理搭配,产生最佳的织物效果。 产品前处理 脱胶练白处理 采用练槽挂练,合成洗涤剂 � 碱法精练,具体工艺如下。 (1)工艺处方 纯碱2 g/L 泡花碱 g/L 磷酸三钠 g/L 分散剂WA g/L 保险粉 g/L (2)工艺条件 浴比 1∶60,精练(pH值 ~ 10,98 ~ 100 ℃,60 min)→水洗(50 ~ 60 ℃,10 min)→水洗(室温 10 min)。 灌蒸工艺 坯绸前处理工艺中采用灌蒸工艺,此工艺用于可机洗丝绸的前处理,有利于改善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前处理中加入特殊的环保整理助剂,并且将灌蒸温度设置为 100 ℃左右,时间定为 3 ~ 4 h,使可机洗性能达到理想效果。 产品染色 桑蚕丝织物的印染常用弱酸性染料及中性染料,少数采用直接染料,染色后经过固色处理,以提高湿处理牢度,这样不但工序麻烦,而目固色后色泽变暗。为了提高桑蚕丝织物染色的鲜艳度和牢度,采用了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染桑蚕丝织物,色泽鲜艳,且染色牢度较好,纤维与染料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它的染色方法可分酸浴法、中性浴法和碱浴法 3 种,由于活性染料具有染色工艺复杂、修色调色困难、大小样对色难控制、绳状和拉缸染色机的浴比大等特点,其染色难度增加,所以根据真丝绸的特点,主要在卷染机上对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工艺进行攻关。 工艺流程:织物处理→染色→酸洗→皂洗→水洗→冷水上卷。 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色配方:染料 2%(owf),平平加O g/L,醋酸 g/L,浴比 l∶15; 皂洗配方:净洗剂209 1 g/L,Na2O3 g/L; 皂洗工艺:80 ℃ × l5 min。 染色于 30 ℃开始,先染 4 道;接着升温至 100 ℃,在 5、6 道时分别加人一半稀释的醋酸溶液,促进染料上染,并能使沾污在粘纤上的染料逐渐转移上染到蚕丝纤维上;加醋酸后再续染 6 道,末道剪取小样对色。染色毕,放掉染液,100 ℃水洗 1 道,再充分洗净粘纤上的沾色,最后皂煮 4 道,70 ℃和 50 ℃热水各洗 l 道,冷水上卷。用活性染料酸浴法染色一般得色深,色泽较鲜艳,但后处理皂煮要充分。 产品后整理 后处理对设备要求较高,采用超喂定形设备和松式预缩机,定形过程中加入柔软剂。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润滑、增加其柔软性的物质,它能降低纤维的表面张力,减小摩擦系数,有利于润滑。定形工艺可消除在此之前各道加工工艺中织物内部产生的应力和应变,以使织物能获得一个可以在使用中保持稳定的形态尺寸。因此定形工艺的温度选择十分重要,它必须满足 2 个条件:一是该温度必须高于在此之前的各道工序处理温度;二是该温度必须高于织物在今后使用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温度。 即使根据以上 2 个条件,定形温度也不能选择得很高,过高的定形温度会引起纤维手感发硬,织物的使用寿命受损。实际定形时,是按照织物的行程分段实现升温,最高温度为 120 ~ 130 ℃,运行速度为 20 ~ 25 m/min。在这一条件下,通过测试,织物强力与湿折皱回复角、水洗尺寸变化率都符合新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3产品主要指标及检测结果 织物基本服用性能指标 本项目执行国家标准GB/T 15551 ― 2007《桑蚕丝织物》中有关规定的织物基本性能指标与所开发新产品的性能检测结果如表 4 所示。 新产品个性化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 本项目新产品批量中试样品的个性化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包括织物水洗尺寸稳定性、色牢度、湿折皱回复率等,检测结果如表 5 所示。 综上所述,织物基本服用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15551 ― 2007《桑蚕丝织物》中有关规定,且本项目新产品个性化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在水洗尺寸稳定性、色牢度、湿折皱回复率等方面达到了机可洗的研发目标要求。 4结论 该项目通过对一系列新工艺的调整,对纤维的弹性模量、纤维形态、纱线的加捻工艺、织物组织结构、上机工艺及后整理的综合研究开发,使织物体现原始、质朴、平和、整洁的外观的同时更具功能性,有以下创新点。 (1)通过特殊的浸泡工艺,选用适当的浸泡助剂,增加了纤维的弹性模量,并让桑蚕丝的丝胶软化,降低丝素之间的抱合力,达到使纤维蓬松的效果,使原料的抗弯曲性 增加。 (2)通过并丝再加强捻工艺,调试出最佳的捻度,并且运用变化而又规则的捻度排列组合方式,配上合适的经纬密度,采用变化的组织结构,使织物产生良好的弹性,具有抗皱、防缩、可机洗等功能。 (3)在前处理中采用灌蒸工艺,同时加入特殊助剂,通过不断试验,选择最佳工艺,为提高可机洗乔其绉的尺寸稳定性起到基本定形作用;染色过程采用全活性染料,提高新产品的水洗色牢度、沾色色牢度、汗渍色牢度等;后整理过程采用先进的超喂定形设备和松式预缩机,实现了新产品的高要求定形和整纬作用,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尺寸稳定性。 (4)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可机洗的处理方法,从原料及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可机洗性能,无任何其他化学物质或其他材料附着,所以保留了真丝面料光滑、时尚、环保、保健等功能。 (5)产品在丝绸行业中率先采用进口的先进宽幅剑杆织机织造,在真丝宽幅面料的脱胶及后整理方面做了相应的技术攻关,使真丝可机洗练白绸的门幅拓宽到 3 m。该可机洗宽幅全真丝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拓宽了真丝制品的应用领域,使其更好地运用在家纺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用 品中。 参考文献 [1] 盛家锗等. 桑蚕膨松丝的力学性质与理化性能研究[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3(4):5 � 11. [2] 周宏湘. 真丝绸改性加工的进展[J]. 丝绸,1993(7):54 � 55. [3] 陈宇岳等. 真丝新材料膨体弹力真丝的结构与性能[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2):10 � 17. [4] 陈宇岳等. 膨体弹力真丝的聚集态构研究[J]. 纺织学报,1999(6):13 � 16.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