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2022年级

发布时间:2024-07-06 15:16:24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2022年级

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做出在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承若,但是许多国家都表示怀疑,我们暂且不说中国可不可以做到,要实现减半目标,中国多少工业企业得关闭啊!这是否是欧美国家在自己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设的一个圈套,限制中国的发展!还是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我们必须科学发展呢!? 这有什么不对?虽然发达国家现在好像捞到了便宜,且到处就此论与中国过不去,但现在强者为尊,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不照样也可以一样欺压别人,再说低碳也是为全人类做贡献,且这样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利益,推动了科技发展,别人又没什么说得。 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  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之,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大家都这么干,也没什么阴谋不阴谋,

低碳生活以减少碳排放为主,随手拔掉没有在使用的充电器,随手拧紧水龙头,随手关电脑,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用手帕代替纸巾,这些都是我们个人在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5亿吨,上限为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8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在中国,人均年CO2排放量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高达2611吨。为保护地球环境,低碳生活势在必行。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2022年

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做出在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承若,但是许多国家都表示怀疑,我们暂且不说中国可不可以做到,要实现减半目标,中国多少工业企业得关闭啊!这是否是欧美国家在自己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设的一个圈套,限制中国的发展!还是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我们必须科学发展呢!? 这有什么不对?虽然发达国家现在好像捞到了便宜,且到处就此论与中国过不去,但现在强者为尊,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不照样也可以一样欺压别人,再说低碳也是为全人类做贡献,且这样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利益,推动了科技发展,别人又没什么说得。 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  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之,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大家都这么干,也没什么阴谋不阴谋,

2009年12月7日的哥本哈根峰会在一夜之间让“低碳”的概念广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低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到2010上海世博会各大场馆设计中无所不在的环保理念,“低碳”注定要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所谓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则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样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多了,对气候就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像现在全球特别关注的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会自然现象就会接踵而来,所以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1943年,有一件十分著名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洛杉矶。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其实造成这种事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气,每天向城市上空排放大量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氧化氮和铅烟(当时所用汽油为含四乙基铅的汽油)。这些排放物,在阳光作用下,特别是在5月份至10月份的夏季和早秋季节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为了更好的做到“低碳”生活,我列举出了一些可行的的方式:1、 尽量少的穿牛仔裤,因为它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电来打磨,而且要对各种化工染料进行提取,排碳量高。因此,在面料选择上,不妨选择一些“低碳”材质,如棉质、亚麻、丝绸等天然织物,尽量避免选择化纤质地的服装。2、 最好不要使用私家车,每次出行,若使用私家车的话,每辆车所消耗能量的15%才被真正利用。3、 少用纸巾,制造纸巾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因此,可以使用手帕。4、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石油不可再生。5、 每当洗衣服的时候,最好攒够一桶衣服再洗,这样可以减少洗衣机的电功率,既节约了电,也节约了水。6、 少的使用塑料袋。一只塑料袋在超市里买,可能只有5角钱,可它造成的污染却是5的几十、几百倍。7、 夏季使用空调,最好把温度调至26摄氏度,这个温度最节约电量。8、 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所以我们要低碳生活,从小做起。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5亿吨,上限为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8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在中国,人均年CO2排放量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高达2611吨。为保护地球环境,低碳生活势在必行。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2022年总结

“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能源尚可自给自足,因为我国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生物能源。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也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总体平稳增长。然而, 若无远虑,必有后患。 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石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5亿吨,上限为1亿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8亿到2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55%以上,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显然中国的能源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是,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前不久,一个日本学者就“中国的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排名”问题问了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竟无一人能准确回答。但同样就日本的此类情况问及日本人,就连小学生也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也凸现了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业化国家利用化石能源发展工业,不能盲目地加速地增加私家汽车……,否则,中国必将提前遭受能源危机的冲击!只有实施清洁生产和大力提倡文明消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推进节能减排,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有史以来,从原始农耕经济到现代工业文明,历经千万载,不断地在变化和发展中前进。然而,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自己裁量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雪灾、地震、海啸……一场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令世人既惊讶又警觉,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创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倡导低碳生活,需要采取绿色、健康、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少抽一根烟、多栽一棵树;出门多步行,进门少用电;注重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节约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从改良环境,保护地球出发,优化生存空间,关爱生命健康。 如今,人们在享受高标准的健康生活同时,需要高质量的优美环境作依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环境相融相洽。大自然的恩爱,是人类的福祉。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态度决定行动。节约一滴水,爱护一棵树,绿化一块地,净化一片空气,做环保的先行者,当环境的保护神。你、我、他都是环境的受益人。 低碳生活从“碳足迹”开始。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2~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2008年8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兴奋、激动的。因为,在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是世界体育大家庭聚会北京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日子。我们应该还记得,这次2008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的绿色奥运。现在,虽然08奥运会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绿色奥运”这四个字。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绿色”。“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和平。如果你还在随意丢弃废弃物;如果你还在公共设施上随意刻画;如果你还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那么请你赶快改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环境做出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让我们的家园充满欢笑!让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绿色,更加的绿色!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  使用手帕,少用纸巾……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去年,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说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还有我们出门可以尽量减少乘坐私家车,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大家还可以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同时,多种一些花花草草,也是非常不错的明智之选。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你的家增添一丝绿色。阳台上,摆上几盘花,闲暇时候浇浇水,观察它们的生长,也是不错的消遣呢!多用电能,少用煤炭,无论是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还是利用风力发电,都会更省能源,更环保。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的,不过,节省能源消耗,应该人人都力所能及吧!我们也可以采取网上购物,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时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购物时自己携带环保购物袋也是不错的选择……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这是我的低碳小窍门,不错吧……大家也尝试一下低碳生活吧。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使用手帕,少用纸巾……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范文

低碳是什么?低碳,意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就是指对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低碳生活是目前全世界环保主义者倡导的、保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活方式。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是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源,比如森林乱伐,又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还不是人类们造成的吗?科学家发现,现在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比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第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在气候突变中灭绝的。据我收集到的一份资料中所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是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潮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国际上用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来衡量这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位居是世界第一。联合国正在推动减少碳排放的国际合作,并规定每个国家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迹象表明碳排放量将来可能替代纸币成为未来的货币,发达国家争着在中国建风能、太阳能发电厂就是在用这样产生的电能换取中国大量的碳排放量以便将来买个高价。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给我们弄的圈套。人家的绿色能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就是不给咱们也不卖。反而是利用这个建立起来的新规则继续奴役咱们。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电灯,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仅只是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在这关系了地球上的每个国家和地区,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事情上,我们就应当振臂高呼:“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低碳生活,其实不仅仅关系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之类的宏大命题。即便在个人生活层面上,它也是好处多多的——既节省生活开支,又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其实,“低碳”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在离开房间或者关闭电脑的时候,随手关灯、拔插头,这只是第一步,这也是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在我们需要打印文件或者资料时,每张纸都使用双面打印,这相当于节约保留下了半片原本将会被砍伐掉了的森林;如果我们的家住在较高的楼层时,不坐电梯而爬楼梯,不仅是省下了大家的电,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在走进家门的时候,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电源照明灯都打开,人类发明电灯到现在只不过130年,而且之前的几百年里电灯都用得好好的;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够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的生长速度比树木更快;当我们的家庭里有了一辆小轿车时,可以尽量减少驾驶私家车的次数。当我们准备要去不远的地方时,我们应该考虑是否驾驶私家车,因为一旦启动小汽车的油耗,污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换为驾驶自行车。“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出行”,即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具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特点。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这就是“绿色出行”。在低碳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标题中的“从我做起”这四个字不会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但是巧妙地利用废物的一些妙招却可供一些“懒人”来使用,在一般的家庭中,都会有一些废弃的盒子,比如:肥皂盒、牙膏盒等,其实只要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地将它们废物利用了,比如:将它们制作成为储物盒,将一些化妆品、茶叶包放在里面;还可以利用方便盒、罐头瓶来制作一个装饰台灯;也能将废旧的报纸铺垫在书橱的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可以吸收书橱中的异味。将喝过后的茶叶渣晒干后,制作成为一个茶叶枕头,不仅舒适,而且还能改善睡眠……同时,多种植一些花草,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因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可以为家中增添一丝绿色。在阳台上,摆上几盆花,在闲暇的时候浇浇水,观察它们的生长,这也是不错的消遣。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系到每个国家和地区,关系每一个人。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的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们有关系?当然,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可是总不能不让我们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可是我们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贡献”了多少?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因此算作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在通常条件下空气质量预报中不报二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0%的时候会引起窒息,所以应当避免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地方去例如:储藏蔬菜的地窖,在去这些地方之前还要先通风。 我们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代永续发展。低碳生活的悄然兴起,是全新的文明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上网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举手之举,就可以影响地球上万千生物的生存状况,何乐而不为呢。直到今天,人类受到的大自然的惩罚已经够多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开始保护唯一的家园。开始低碳生活吧,懒惰的人学会用完电器拔下插头,爱吃肉的人也开始习惯多吃点瓜果蔬菜,没有必要就用出去运动或进行一些自然的活动来代替整天上网…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做到低碳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过:“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只有我们才可以改变未来的生活。我们必须要想准备世界大战那样团结起来阻止气温继续上升,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他威胁着地球上每个人的权利和安全。”只要每个人节约一滴水就可以节约上亿滴水。虽然每个人这微薄的力量,可是团结起来这股力量是多么强大!同学们,平凡与不凡只一步之遥,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方气做起,让你我携起手来,共同开始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保持低碳生活

从学校的“小喇叭”广播里,我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只是模糊地记得,“低碳”就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使空气更清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环保。可是生活中怎样做才算“低碳”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资料,订立“低碳”生活计划,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没想到从自我做起,想“低碳”,很容易,我们离低碳生活并不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电脑了。电脑打字、电脑设计,网上购物、网上查资料,随时随地我们都依赖于电脑帮忙。可是学校有了电脑,工作单位有了电脑,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那可就不“低碳”了。因为电脑得用电啊,发电得烧煤啊,长时间耗电就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前我就不注意节约用电,每次上网查完资料,离开的时候总不记得关电脑。听爸爸说系统待机同样耗费电能,不经意中我成了违背“低碳原则”的“坏人”。知错就改,我下定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我找了个小卡片,画了个“大嘴猴”写上“想着关机、我要节电”,贴到电脑旁边的打印机上。这下我忘不了关机了,不会再“犯法”了,要不然“大嘴猴”又要对我嚷了。哈哈!这就是我的“低碳”建议:当你估计离开电脑超过两个小时,请关闭电脑!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做饭、洗碗、洗衣服都需要水。从前我总以为水是用不完的,你看,回家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了,源源不断啊。后来有一次突然停水了,我家又没存水,这下没法做饭了。妈妈去超市买回矿泉水、面包和脆脆肠,“对付”了一顿。晚上也不能洗脸洗脚了,这样上床睡觉还真觉得有点别扭。那天我在电视里又看到新闻报道我国西部地区总是闹旱灾,长年无雨,地里的庄稼都要枯死了。他们的生活用水也要限制,排队去井里打水是常有的事。这下我知道水的珍贵了,爸爸告诉我“水已是稀缺资源,节约用水才是低碳生活”。我和爸爸共同制定了“节水方案”:洗完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还可以冲厕所,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这也是我寒假里的又一个“低碳”生活体验。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能步行上学、上班,就不坐车;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燃油汽车。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其实很简单。请记住,随时随地尽可能减少生活和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你就是“低碳一族”。

你如果觉得其他的论文太长的话可以来抄抄我的。低碳生活作文400字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不浪费,就能为大自然节省一些能源、资产,为地球做一件好事。 我记得在夏天,天气热地像蒸炉,大地上感觉直冒火,我和爸爸妈妈躲在家中,打开了空调,过了一会儿,爸爸把温度调到了26摄氏度,我说:“爸爸,把空调关掉吧,在下面扇电扇也挺凉快地。”爸爸说:“你真是个懂得节约的好孩子。”于是,我们家有接近了节能和低碳生活,我又为大自然节省了能源。还有一次,爸爸在烧菜我走过去一看,呀,爸爸在烧菜时,火苗差点“窜”到锅上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的火苗开得太大了,再大会把油给引燃的。”“你说的太对了,这样又省油,又不会把油引燃。”说着,爸爸连忙把煤气灶的火苗关小。还有一件事,我看见爸爸起床了,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们今天到外面去吃早点好不好。”爸爸对我说:“好,那我们今天开车去还是走着去?”我说:“那我们就走着去吧,因为这样一边可以看风景,一边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把空气污染。”爸爸微笑地点点头。随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人口大量的增多、气候近些年来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的越来越多,地球的臭氧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全世界的环境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安全,所以,我们要保护全球的环境。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低碳生活论文:我的低碳生活作文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使用手帕,少用纸巾……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低碳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碳足迹”是一个最新名词,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碳耗用量”。“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凶手——二氧化碳也制造的多。也就是说“碳足迹”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我的低碳小窍门是:大自然是我们改不了的,但我们能稍稍改改自己的习惯。我们在用电脑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用,那么这时就可以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不用的室友就拔下插头。不仅如此,如果短时间内不用电脑,其用电脑的睡眠模式最好,能耗可下降50%以下。此外不用音响时最好关掉,显示器的亮度也可以调低。目前每户城市家庭的家电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使用一张15瓦的长明灯,因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的电量。不仅如此,生活中不用一次性筷子,带环保购物袋,少乘坐电梯,都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好途径,这只需要我们稍稍改一下习惯。衣食住行都很重要,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上学肯定要“行”。城市中有很多“本本族”,这些人都考出了驾照却没有买车,他们看见汽车尾气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更坚定了他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决心,再说青岛的地铁也快完工了。科学说明:每消耗一公升汽油会产生7千克的二氧化碳,拥有私家车无疑是过着一种高碳生活,如果实在需要以车代步,不妨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用车习惯来“低碳”,这样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油耗约18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综上所述,低碳生活小窍门其实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论文摘要

要人代写还是自己写?要代写就不说了,这是我辈最不耻的行为!如果是自己写,可以提示一下:1、表述目前的环境状况;2、分析造成目前状的根源,引出环境保护及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注意环境保护是一种群体行为,而低碳生活是一种个人行为,二者侧重不同而又相互关联3、采取怎样的措施-----也就是如何环境保护,如何低碳生活4、结论,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的长远意义参考资料:当地图书馆的地球环境专柜

我有绑定IP的高校帐号,可以帮你下载相关资料。

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二是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目前世界上提出的低碳的概念基本上是指在某一个时间达到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日本和英国的研究机构提出的低碳社会,就是指在2050年实现60%到80%的温室气体减排。日本政府已经于2008年7月份公布了到2050年的减排目标,采用了该研究的结果。一些城市如伦敦、巴黎、芝加哥等也提出了低碳概念,同样也是设置未来年份的减排目标。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低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应该是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自己可能实现低碳排放。从长期来讲,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目标支持全球最终实现将气候变化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如2100年到2150年升温控制在2℃左右。 我们也参与了上面提到的日本和英国的合作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针对中国低碳社会的研究。这里的研究目标是在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低碳社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享技术和对策,看中国有可能实现的低碳未来。有可能这些技术或者政策会滞后进入发展中国家,但或早或晚可以进入发展中国家。目前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低碳发展的探索,给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内涵提供一定的参考。国际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有较好的经验,如丹麦、德国、英国等。但大规模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到目前还没有。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根据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调整经济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的产业结构;全面实现用能技术的先进化,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大范围普及先进高效技术;全面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使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据重要位置;全民参与,改变生活方式,寻求低碳排放的消费行为;发展低碳农业,增强森林覆盖和管理。对中国来讲,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和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争取在2025年左右使中国工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水电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要进行接近商业利用的示范;全面大力发展核电,特别是着重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进行大范围的公众意识提高,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普遍行为。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方方面面与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努力是很一致的。因此低碳经济并非一个新的、额外的努力,而是要对现在的国家能源、环境对策进行扩展。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很有可能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有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去年年底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指出,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义务和责任。很多发达国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所以说,对中国来说,目前推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高碳”国家,如果一旦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资源上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而且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停下来,因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将很难解决。根据能源所IPAC模型组的研究结论,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明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进而有可能在2030年实现CO2排放的峰值,2050年达到大幅度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促进全球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目标。低碳经济未来是可能实现多种社会发展目标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总体目标、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强国目标都有一致性。同时实现低碳经济的额外投入不大。近期可以采取继续推行节能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政策,例如中国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减排目标。经过全面努力,中国的节能技术发展目标可以是在2020年和2030年达到全球最高的能源效率。根据现在的能源政策,中国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中国经过20年的发展,很多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例如在发电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颁布条例要求新建火电站必须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二氧化碳的减排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他们拥有比较关键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全球来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或者欧盟,还包括非洲和南美。目前中国有很多减排技术需要从美国和欧盟进口,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因为很多技术目前已经具有成本效益,所以在2030年或者在2020年之前中国需要大规模的推广这些技术。中国需要推行一揽子政策,相信中国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政策在今后会和气候变化减排政策整合起来。中国有自己的节能政策,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的减排政策,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中国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未来规划目标,今后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会翻番。还有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和纯电力汽车今后很快会投入到中国市场,而且价格并不昂贵。这会比当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丰田混和动力汽车便宜很多,目前混和动力汽车过高的价格会让中国人承担不起。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和日本、美国、欧盟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然超临界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因为中国存在投资过热,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资金问题不是很大。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在2030年之前,即使是按照最低的能源发展情景,中国仍然会排放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因为这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技术组合对减排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中国可以用来发展超临界技术的时间不多,因为需要尽快进入下一代先进发电技术,即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以为普及碳储存和捕获技术(CCS)打下基础。中国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对IGCC的技术非常重视,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自有资金用于这项技术的开发,这是多方共同合作的结果。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等,是可以实现在2020年之后率先全国进行减排。这些省份的经济结构已经或者正在进行调整,主动或者被动。

中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做出在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承若,但是许多国家都表示怀疑,我们暂且不说中国可不可以做到,要实现减半目标,中国多少工业企业得关闭啊!这是否是欧美国家在自己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设的一个圈套,限制中国的发展!还是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我们必须科学发展呢!? 这有什么不对?虽然发达国家现在好像捞到了便宜,且到处就此论与中国过不去,但现在强者为尊,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不照样也可以一样欺压别人,再说低碳也是为全人类做贡献,且这样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利益,推动了科技发展,别人又没什么说得。 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  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之,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大家都这么干,也没什么阴谋不阴谋,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