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以内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3 22:42:11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以内怎么写

我给你一份即可。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摘 要】毕业论文是财会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在专业知识、 资料搜集、 研究能力、 创新思维、 写作技巧、 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所在高校近三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应将学术论文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建议。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是财会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论文写作,对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根据作者所在院校专业设置,财会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从教学角度看,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管理、 经济、 法律和财务会计学、 管理会计学、 审计学、 企业理财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专业①。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能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掌握金融、 证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科学地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能力的专业②。近些年来,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降,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成为本科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一、毕业论文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 强化社会意识、 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③。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学科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检验学生如何全面运用所学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知识理论、 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 解决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性答卷。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实施,旨在通过学生在资料搜集、 确立研究思想、 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在专业层面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阐述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问题的运用能力,进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科研基础训练的实际效果。二、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作者对所在高校财会专业 2005-2007 年应届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分类分析。就论文完成情况看,应届的学生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就论文撰写内容而言,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就论文完成质量来说,其中不乏有高质量的论文,但总体论文质量不高。(一)关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类型的分析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论文,一类是理论研究型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 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说明、 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另一类是应用研究型论文,是指运用理论研究成果,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并就具体对象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说明,提出对策方法,是旨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著述文体。通过表 1 对所在高校近三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类别分析,作者发现,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表1 2005-2007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文类型分析表2005 年学生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占总数的 44%;2006 年占总数的 66%,其中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占总数的37%。由于财政部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 2007年开始实施,2007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中,增加了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研究主题的文章,因此在 2007 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中,选择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文章占了一定的比重。从三年合计数分析看,该校三年财会专业学生论文总数 467人,其中选择理论研究型论文 186篇,占总数的 83%,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281篇,占总数的17%。(二)关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的分析该校近三年财会专业学生论文选题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作者根据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三大主要专业知识领域对该校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加以归类分析。财务会计领域,是指以会计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 探讨会计政策的运用和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的研究范畴;财务管理领域,是指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投资、 筹资和日常资金运作等分析决策和咨询,以及企业成本管理、 业绩评价等为主的研究范畴;审计领域,是指以审计学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审计理论和审计准则,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务,探讨企业内部审计等问题的研究范畴。 (表 2)从选题分析中看出,选择财务管理领域选题的论文占最大比重,占 24%,选择财务会计领域选题论文占 12%,选择审计领域选题占64%。在财务会计选题中,比较集中的选题分别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探讨、 对会计信息披露和真实性的探讨、 对财务报表以及某一具体会计要素的探讨;在财务管理选题中,比较集中的选题分别是企业融资和资金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业绩评价等相关主题。在选题汇总中可以发现,会计学专业学生选择财务会计相关选题的比重更大一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选择财务管理相关选题的比重更大一些,这说明学生能够根据更切合自己所学专业的领域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三)关于毕业论文总体考评的分析该校近三年毕业论文中,每年都可以见到较优秀的论文。如2007年优秀学生论文中,对特殊资产计量的理论探讨、 对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比较分析,论文体现了学生运用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的分析能力,对某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建议和对某公司结算风险防范对策,论文体现了学生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对特定环境下审计风险评估及防范的分析,论文体现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实务运用的分析能力,对特定企业 ERP 实施的运用研究文章体现了学生对管理系统基本技能掌握的能力。但是从整体看,该校近三年的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成绩普遍偏低。2005年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共 127人,平均得分 77分;2006年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共 178 人,平均得分94分;2007年论文学生共162人,平均得分22分。根据该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对论文打分的具体设计可以看出,论文具体考评标准包括了三个方面。指导老师主要就学生撰写过程中的表现来加以评价,也从能否独立提出论文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阅老师主要从论文的内容作出评价;答辩老师主要就学生的答辩表现给出评价。通过对三方面考评得分的具体比较,发现学生在这三方面得到的分数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文献检索、 阅读和综述能力方面、 工作量方面和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方面的得分相对较高;基本概念理论功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反映学生论文质量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而毕业论文的创新性结论方面得分最低。三、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作者发现,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在专业知识的掌握、 资料的搜集方法、 研究的能力、 创新的思维、 写作的技巧、 过程的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对所收集的资料不求甚解,进而不能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有学生的论文论述中外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比较,但是在文章中未能界定什么是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在答辩中,也未能回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构成等。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分析中可以看到,选择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财务会计领域研究主题的文章相对较少,会计专业性的毕业论文越来越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于需要运用严谨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运用没有把握,对于会计理论和政策改革的来龙去脉不够了解,所以采取避开这一类选题的做法。(二)缺乏资料搜集与写作技巧的锻炼在毕业论文中,会计数据列示不规范,会计报表不会设置,引用的资料来源不明确或者不注解,不懂得摘要、 引言和结束语的区别,论文结构前后不呼应,叙述语句不通畅,文字口语化,目录和页码也不会编制的现象也经常可见。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信息的查阅整理能力和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基础训练。(三)缺乏创新思维论文中的创新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点陈旧和简单重复,缺少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擅长更新知识和观念,因而难以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有创新性的见解,更多的仅反映为是理论和方法的照搬。(四)毕业论文管理环节较松懈具体表现为,论文选题环节仅要求学生提供所选课题,缺少相应的文献检索和综述要求;中期答辩仅要求学生提供文献综述,提供论文初步的大纲;毕业论文管理条例对论文撰写过程的具体管理规定不够明确,指导老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过程控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众多的论文学生人数和有限的指导老师之间的比例也带来了管理的松懈。从表 3可以看到,近年来,该校财会专业指导老师人均指导毕业论文在 6-9人之间,致使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存在一定的困难。(五)社会环境对毕业论文管理造成冲击如何在保证论文教学环节质量前提下,又能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架起桥梁之间做出合理统筹安排,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毕业实习和签约实习过程中,财会专业毕业班学生经常遇到单位财务工作繁忙需要加班加点的情况,论文指导老师只有在工作日的夜晚、休息日才能联系到学生,更有毕业班学生在论文开题环节、 中期检查环节、 甚至最后答辩环节要求学校向实习和签约单位请假到学校参加论文考核,学校正常的教学环节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四、 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能仅着眼于最后一个学期的论文撰写阶段,更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在教学中加强论文写作锻炼和增加交流机会针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现象,学校应该在大四之前的课程教学中加入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搜索财会专业信息、 撰写小论文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大二和大三的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作业以外,增加对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撰写的要求,并把课程论文成绩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得到写作能力的锻炼。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或自行组织的专业论坛等活动,增加学术交流机会。比如,该校经济管理学院自 2006年 9月在部分专业尝试的Seminar(研究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很值得推广。 该教学模式通过授课教授和讲师在课后设立研究学习小组,学生以自由参加的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方式进行 “课外” 小班教学,通过 Seminar 的师生互动、 专题讨论、 案例分析、 社会实践、 课题研究、 论文指导等各种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有质的飞跃,在发现、 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在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上能掌握更多的技巧,为改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薄弱环节打好基础。(二)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根据财会专业是实用型技能专业的特点,应该鼓励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具体财会实务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实习调查,既可获得对社会实践的理性了解,又取得了学术论文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使论文的论述和分析言之有物。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走向社会能有一个较好的衔接。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选题的盲目性,避免学生借助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途径进行生搬硬套的抄袭,又能和毕业实习相协调。学生撰写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型论文,也是财会教学实践环节的延伸。根据该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安排,学生在大二学年的专业课程之后有两周的财会专业实习以及实习交流和报告撰写的要求。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培养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阐述和评价实习单位财会工作的能力,能为毕业环节撰写应用研究型论文打下基础。(三)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应体现在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大二大三学年,增加对财会专业的课程论文撰写要求的同时,要着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在大四学年专门开设的财会专题讲座课程中,要把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的。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创办专业期刊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尝试。如该校会计 03级学生在大三年级成功出版了校内财会专业期刊 《财审苑》 ,其中汇集了学生和老师的诸多文章,有专业小论文,也有最新财经法规介绍,也有诗歌散文,这其中都有学生的才思火花在期刊上展现。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挖掘、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动力。(四)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正如一门课程的教学管理应包括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方式和考核等教学各环节一样,毕业论文的管理应重在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该校现有的论文管理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管理主要集中于中期答辩、 论文提交和最后答辩。作者建议,第一,增加开题管理环节。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班学生四周实习结束后,借鉴研究生论文写作办法,增加开题报告环节,以达到结合文献综述、 实习内容和论文大纲的对选题环节的考核;第二,在论文写作过程环节,一方面强化中期答辩管理,把中期答辩的重点放在对论文内容的分析和检查上来;另一方面明确指导老师对论文工作检查的实施办法,如设置导师记录卡记录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的次数、 指导方式、 指导内容等;第三,在答辩评分环节,答辩小组的组成成员中,实行背靠背的方式,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小组,以保证论文得分更加的客观和公正;第四,增加对毕业论文的总结评估环节。在每届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应该组织校一级和院系一级对本届毕业论文的总结评估,校一级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比例学生论文抽查方式进行;院系一级评估具体包括对本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汇总分析、 质量的个体分析、 指导工作过程的分析等,总结经验,提出对管理条例的建议,以提高下一阶段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效率。结束语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分类分析,提出论文撰写是财会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延续,应该从专业教学总体设计中考虑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根据财会专业的特点,提出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应用研究的成果。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以培养高级会计和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相信该重要课题仍将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1] 郑卫茂,巫珊玲,李青,甘昌盛 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考核与管理研究,上海海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2006年5月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以内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摘要: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El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所得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 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许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企业会计镧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l 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是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美国著名税务会计专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认为:所得税法本质上就是处理两类问题:①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用;②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和费用。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确定的,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各类会计法规的统称,财务会计必须遵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税法是从国家税收机关的角度为满足国家税收的需要而制定的。 1 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确认的范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它主要包括:①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收益。如: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②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③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④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这种情况在实务中较少出现。 2 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问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问不同。 ①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②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③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④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 2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 由于会计核算的业务日趋复杂,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时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来,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不同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放的工资,计提三项费用、支付的利息、业务招待费、公益救济性捐赠、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通过成本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维修费用也可以计入成本费用。税法则对上述费用分别规定了准予税前列支的依据、比例、数额,从而在扣除口径上产生差异。 2 在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依据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①股权转让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投资损失,税法规定扣除的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②广告费支出,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费用,税法规定除医药、家电等行业每一纳税年度内不超过销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外,其他行业不能超过2%,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 3 部分涉税事项的处理方法差异①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及商品削价准备以外,其他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权益法核算发生的亏损按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入投资方的损失,税法规定已经发生的投资损失才能在税前扣除。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所属类别提取折旧;税法规定已经提取折旧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内摊销,不能计入原值。④ 出售职工的住房,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可以按规定计提折旧;税法则规定折旧不得在税前列支。 4 税务处理规定不准扣除项目差异如粮食白酒广告费用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罚款支出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科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 5 税收法规对部分准予扣除的项目作了限制性规定差异企业发生的各种资产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扣除。 6 对部分应税收入的规定差异① 短期投资利息,会计制度规定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计入企业收入总额。②进行债务重组时,对应付款项的差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③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核销以后的余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④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房地产开发收入的实现,税法规定取得的预收账款预征20%的所得税。⑤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企业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月损益。⑥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企业应按在被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分享或分担被投资企业当年的盈亏,以确认投资收益。 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着上述差异,因此,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您好,关于会计论文的相关内容推荐你到会计人的网上家园的会计探索版块看看,里面有关于会计论文写作的内容可以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弊病。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能力强,而且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来讲规模小行业面广但是业务单一,同时由于资金、业务面方面的原因使得它的组织制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问题给予了探讨,目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核算主题不清、建账不规范、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主要从国家制度、会计制度建立(主要是集中在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方面)和外部监督力度这三个方面来谈。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探讨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有一定帮助,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字:中小企业 会计 核算 规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 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 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 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 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 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专业知识较低, 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 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 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以上怎么写

对税务会计的认识  财务会计有两方面的延伸:一是以企业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以满足证券监管等部门需要为目的的延伸;一是与税收法律关系方面相适应的延伸——税务会计。笔者认为,税务会计在一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类似的学科特征,与财务会计的其他延伸明显不同。在此,本文就税务会计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评述。  一、税收制度是国家参与财富分配的产物。人们在提到税收法律关系时,常常强调其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如果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这三种基本特性都是存在一定相关范围的。首先,如果经济生活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固定性也是有限的。其次,无偿性也是较片面的。严格来说,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应是“直接无偿”而并非“绝对无偿”。政府在向纳税人征税的阿时,承诺了向纳税人提供安全的保护、博弈的规则等。最后,如果政府的政令不能通畅或无力控制局面,它将失去纳税人的信任,其税法的严肃性和税收关系的强制性也同样会大打折扣。  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实质上象投资者、债权人一样,也是对企业的净资产和创造的现金流量拥有要求权的主体,企业允许政府参与财富的分配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仍然是一种交换关系,而并非超脱于经济关系之外的一种强制力量,仅仅是为了避免过高的成本,这种关系才形成了种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本质特征。  二、税务会计姓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街廿手段。税收权利义务关系导致了税法和有关会计规范之间的差异。税务会计是对这两种不同基础上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调整手段。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种种权利义务承诺的效率与收益需要借助信息来反映,税务会计正是其凭借的手段。例如,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就是国家参与企业财富分配方式和手段的重大变动。如果企业中存在健全的税务会计体系和详尽的税务会计资料,就可以相当准确地反映出税制改革前后的企业实际税负变动情况,也可以大体估计出在一定成本基础上,企业获得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成本变化情况。  三、税务会计是税制完善的动力。税务会计是在将依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收益调整为税法规定下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方法。有经验的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税收法规的熟练掌握,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量使自已的实际税负最小化。而政府则要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这样,纳税人与政府税务机关重复博弈的结果,无疑是税法和税收制度的高度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税收征管制度,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然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税务会计就是达到这种动态均衡的必要条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理性地选择自留在纳税活动中的行为。税务会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体现出它作为会计学一个独立分支的学科的基本特征。  四、税务会计是监督和改进政府工作的工具。税收法律关系的交易性本质,决定了纳税人作为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买方所拥有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说,纳税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税制是否有效率,而是政府在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活力的环境方面是否有效率。如果没有税务会计,企业将无法有效地掌握自己这方面的支出,这样的交易显然不可能是公平公证的。在没有税务会计的国家契约中,也必然缺少监督政府的有关手段,至少是缺乏这些监督手段所必祷的信息,而税务会计恰恰能准确地加工和提供这些信息。  五、提供政策运用的空间。纳税企业建立健全税务,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为建立企业准则体系及其他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解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应该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束缚和管制。发展税务会计,等于给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松绑,有助于使规范经济生活的立法活动进人快车道,用更客观、间接的调控手段取代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由此可见,从需求角度分析,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许多方面也已经具有了作为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  六、税务会计的供给分析。税务会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不仅仅体现在需求的必要性方面,而且体现在供给的可能性方面。  首先,税务会计只需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而不必再增加新的岗位和人员,况且目前企业都已经有固定的办税人员,因此开展税务会计工作,给企业增加的成本并不显著。  其次,税务会计具体工作是与财务会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运用的仍然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仍然要遵循会计准则。税务会计只是因纳税目的而发生调整的产物,它与财务会计的主要不同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不同,因此,税务会计工作并非是另起炉灶,而是与财务会计一脉相承的。  最后,税务会计除了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一些备查薄之外,一般无需另设账薄,税务会计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财务会计凭证和账薄完成的,其最终工作成果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仅提供专门资料供管理当局使用或供税务机关审核。  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即从需求方面来看,税务会计已经具备了独立成科的必要性。引入国家契约理论、围绕税收法律关系展开分析,这些特征体现得尤其明显。  从供给方面分析,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并不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均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税务会计要素受税法和会计两方面的影响,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学科,它也应该有自己的会计要素。税务会计要素是对税务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其分类既要服从于税务会计目标,又受税务会计环境的影响。税务会计环境决定纳税会计主体的具体涉税事项和特点,按涉税事项的特点和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的分类,即形成税务会计要素(同时也是税务会计报表要素)。

  

一、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指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在税收理论中称为税基。纳税人的各种应缴税款是根据各税的计税依据与其税率相乘来计算的。税种不同其计税依据也不同,有收入额、销售额(量)、增值额(率)、所得额等。

  

二、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税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即税法所认定的收入,也可称为法定收入。应税收入与财务会计收入(简称“会计收入”)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

  

确认应税收入应根据两点:①与应税行为相联系,即发生应税行为才能产生应税收入。换言之,如果纳税人发生非应税行为或免税行为,其所取得的收入就不是应税收入,而只是会计收入。②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纳税人取得一项收入,如果是应税收入,必然与某一具体税种相关,即是某一特定税种的应税收入。

  

对应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般也是按财务会计原则和标准进行。但在具体掌握上,税法又有例外,如对权责发生制的修正,税法对某些应税行为按收付实现制确认应税收入。

  

三、扣除费用

  

扣除费用是企业因发生应税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相关成本、费用,即税法所认可的允许在计税时扣除项目的金额,因此亦称法定扣除项目金额。

  

属于扣除项目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是在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基础上,分不同情况予以确认:①按其与应税收入的发生是否为因果关系,如为因果关系,可按比例扣除;②在受益期内,按税法允许的会计方法进行折旧、摊销;③对特定项目,不论财务会计按什么会计原则,均不得超过扣除标准。如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成本,在所得税中应是计税成本。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确认、记录的费用、支出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四、应税所得

  

财务会计学与税务会计学中“所得”的含义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中的“所得”就是账面利润或会计利润;税务会计中的“所得”即指应税所得,或称应纳税所得额,它是应税收入与法定扣除项目金额之差。

  

在税务会计的实务操作中,企业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的基础上,按现行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选定的所得税会计方法,确认应税所得,进而计算应纳税额。如果“应税所得”是负数,则为“应税亏损”;如果财务会计提供的账面利润是负数,即为账面亏损。在账面亏损基础上,按现行税法进行调整,如果调整后仍是负数,即为应税亏损。对所得税应税亏损,可按税法的规定在五年内进行税前弥补。但若企业有意虚列亏损,则视同偷税行为。

  

五、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亦称应缴税款。它是计税依据与其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之乘积。应纳税额是税务会计特有的一个会计要素。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计税依据、税率、单位税额和减免税规定。

  

计税依据体现征税的广度,每个税种都要明确规定其计税依据,除附加税外,各个税种均有独立的计税依据;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各个税种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税率;减免税如果是对税基的减免,则体现在计税依据中,如果是对应纳税额的减免,则是一个单独的因素。此外,退免税、退补税、滞纳金、罚款、罚金也可以作为税务会计的一项会计要素,但不是主要会计要素。

  

六、税务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

  

在我国财务会计的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利润表,称为利润表要素。由此构成财务会计的两个基本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

  

税务会计要素是税制构成要素在纳税人会计核算中的基本体现,它们之间也有两个会计等式: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前者适用于所有的税种,后者仅适用于所得税,由此可见税务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摘 要】毕业论文是财会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在专业知识、 资料搜集、 研究能力、 创新思维、 写作技巧、 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所在高校近三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应将学术论文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建议。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是财会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训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论文写作,对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根据作者所在院校专业设置,财会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从教学角度看,会计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管理、 经济、 法律和财务会计学、 管理会计学、 审计学、 企业理财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专业①。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能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掌握金融、 证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科学地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能力的专业②。近些年来,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降,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成为本科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一、毕业论文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 强化社会意识、 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③。财会专业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学科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检验学生如何全面运用所学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知识理论、 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 解决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性答卷。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实施,旨在通过学生在资料搜集、 确立研究思想、 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在专业层面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阐述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问题的运用能力,进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科研基础训练的实际效果。二、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作者对所在高校财会专业 2005-2007 年应届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分类分析。就论文完成情况看,应届的学生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就论文撰写内容而言,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就论文完成质量来说,其中不乏有高质量的论文,但总体论文质量不高。(一)关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类型的分析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论文,一类是理论研究型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 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说明、 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另一类是应用研究型论文,是指运用理论研究成果,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并就具体对象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说明,提出对策方法,是旨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著述文体。通过表 1 对所在高校近三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类别分析,作者发现,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表1 2005-2007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文类型分析表2005 年学生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占总数的 44%;2006 年占总数的 66%,其中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占总数的37%。由于财政部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 2007年开始实施,2007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中,增加了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研究主题的文章,因此在 2007 年财会专业毕业论文中,选择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文章占了一定的比重。从三年合计数分析看,该校三年财会专业学生论文总数 467人,其中选择理论研究型论文 186篇,占总数的 83%,选择应用研究型论文281篇,占总数的17%。(二)关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的分析该校近三年财会专业学生论文选题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作者根据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三大主要专业知识领域对该校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加以归类分析。财务会计领域,是指以会计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 探讨会计政策的运用和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的研究范畴;财务管理领域,是指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投资、 筹资和日常资金运作等分析决策和咨询,以及企业成本管理、 业绩评价等为主的研究范畴;审计领域,是指以审计学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审计理论和审计准则,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务,探讨企业内部审计等问题的研究范畴。 (表 2)从选题分析中看出,选择财务管理领域选题的论文占最大比重,占 24%,选择财务会计领域选题论文占 12%,选择审计领域选题占64%。在财务会计选题中,比较集中的选题分别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探讨、 对会计信息披露和真实性的探讨、 对财务报表以及某一具体会计要素的探讨;在财务管理选题中,比较集中的选题分别是企业融资和资金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业绩评价等相关主题。在选题汇总中可以发现,会计学专业学生选择财务会计相关选题的比重更大一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选择财务管理相关选题的比重更大一些,这说明学生能够根据更切合自己所学专业的领域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三)关于毕业论文总体考评的分析该校近三年毕业论文中,每年都可以见到较优秀的论文。如2007年优秀学生论文中,对特殊资产计量的理论探讨、 对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比较分析,论文体现了学生运用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的分析能力,对某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建议和对某公司结算风险防范对策,论文体现了学生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对特定环境下审计风险评估及防范的分析,论文体现了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实务运用的分析能力,对特定企业 ERP 实施的运用研究文章体现了学生对管理系统基本技能掌握的能力。但是从整体看,该校近三年的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成绩普遍偏低。2005年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共 127人,平均得分 77分;2006年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共 178 人,平均得分94分;2007年论文学生共162人,平均得分22分。根据该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对论文打分的具体设计可以看出,论文具体考评标准包括了三个方面。指导老师主要就学生撰写过程中的表现来加以评价,也从能否独立提出论文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阅老师主要从论文的内容作出评价;答辩老师主要就学生的答辩表现给出评价。通过对三方面考评得分的具体比较,发现学生在这三方面得到的分数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文献检索、 阅读和综述能力方面、 工作量方面和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方面的得分相对较高;基本概念理论功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反映学生论文质量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而毕业论文的创新性结论方面得分最低。三、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作者发现,财会专业毕业论文在专业知识的掌握、 资料的搜集方法、 研究的能力、 创新的思维、 写作的技巧、 过程的管理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较薄弱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对所收集的资料不求甚解,进而不能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有学生的论文论述中外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比较,但是在文章中未能界定什么是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在答辩中,也未能回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构成等。从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分析中可以看到,选择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财务会计领域研究主题的文章相对较少,会计专业性的毕业论文越来越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于需要运用严谨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运用没有把握,对于会计理论和政策改革的来龙去脉不够了解,所以采取避开这一类选题的做法。(二)缺乏资料搜集与写作技巧的锻炼在毕业论文中,会计数据列示不规范,会计报表不会设置,引用的资料来源不明确或者不注解,不懂得摘要、 引言和结束语的区别,论文结构前后不呼应,叙述语句不通畅,文字口语化,目录和页码也不会编制的现象也经常可见。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信息的查阅整理能力和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基础训练。(三)缺乏创新思维论文中的创新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点陈旧和简单重复,缺少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擅长更新知识和观念,因而难以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有创新性的见解,更多的仅反映为是理论和方法的照搬。(四)毕业论文管理环节较松懈具体表现为,论文选题环节仅要求学生提供所选课题,缺少相应的文献检索和综述要求;中期答辩仅要求学生提供文献综述,提供论文初步的大纲;毕业论文管理条例对论文撰写过程的具体管理规定不够明确,指导老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过程控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众多的论文学生人数和有限的指导老师之间的比例也带来了管理的松懈。从表 3可以看到,近年来,该校财会专业指导老师人均指导毕业论文在 6-9人之间,致使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存在一定的困难。(五)社会环境对毕业论文管理造成冲击如何在保证论文教学环节质量前提下,又能为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架起桥梁之间做出合理统筹安排,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毕业实习和签约实习过程中,财会专业毕业班学生经常遇到单位财务工作繁忙需要加班加点的情况,论文指导老师只有在工作日的夜晚、休息日才能联系到学生,更有毕业班学生在论文开题环节、 中期检查环节、 甚至最后答辩环节要求学校向实习和签约单位请假到学校参加论文考核,学校正常的教学环节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四、 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能仅着眼于最后一个学期的论文撰写阶段,更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之中。(一)在教学中加强论文写作锻炼和增加交流机会针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的现象,学校应该在大四之前的课程教学中加入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搜索财会专业信息、 撰写小论文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大二和大三的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作业以外,增加对学生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撰写的要求,并把课程论文成绩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得到写作能力的锻炼。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或自行组织的专业论坛等活动,增加学术交流机会。比如,该校经济管理学院自 2006年 9月在部分专业尝试的Seminar(研究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很值得推广。 该教学模式通过授课教授和讲师在课后设立研究学习小组,学生以自由参加的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方式进行 “课外” 小班教学,通过 Seminar 的师生互动、 专题讨论、 案例分析、 社会实践、 课题研究、 论文指导等各种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有质的飞跃,在发现、 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在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上能掌握更多的技巧,为改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薄弱环节打好基础。(二)鼓励学生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根据财会专业是实用型技能专业的特点,应该鼓励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具体财会实务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实习调查,既可获得对社会实践的理性了解,又取得了学术论文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使论文的论述和分析言之有物。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走向社会能有一个较好的衔接。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选题的盲目性,避免学生借助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途径进行生搬硬套的抄袭,又能和毕业实习相协调。学生撰写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型论文,也是财会教学实践环节的延伸。根据该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安排,学生在大二学年的专业课程之后有两周的财会专业实习以及实习交流和报告撰写的要求。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培养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阐述和评价实习单位财会工作的能力,能为毕业环节撰写应用研究型论文打下基础。(三)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应体现在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大二大三学年,增加对财会专业的课程论文撰写要求的同时,要着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在大四学年专门开设的财会专题讲座课程中,要把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的。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创办专业期刊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尝试。如该校会计 03级学生在大三年级成功出版了校内财会专业期刊 《财审苑》 ,其中汇集了学生和老师的诸多文章,有专业小论文,也有最新财经法规介绍,也有诗歌散文,这其中都有学生的才思火花在期刊上展现。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挖掘、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动力。(四)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正如一门课程的教学管理应包括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方式和考核等教学各环节一样,毕业论文的管理应重在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该校现有的论文管理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管理主要集中于中期答辩、 论文提交和最后答辩。作者建议,第一,增加开题管理环节。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班学生四周实习结束后,借鉴研究生论文写作办法,增加开题报告环节,以达到结合文献综述、 实习内容和论文大纲的对选题环节的考核;第二,在论文写作过程环节,一方面强化中期答辩管理,把中期答辩的重点放在对论文内容的分析和检查上来;另一方面明确指导老师对论文工作检查的实施办法,如设置导师记录卡记录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的次数、 指导方式、 指导内容等;第三,在答辩评分环节,答辩小组的组成成员中,实行背靠背的方式,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小组,以保证论文得分更加的客观和公正;第四,增加对毕业论文的总结评估环节。在每届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应该组织校一级和院系一级对本届毕业论文的总结评估,校一级评估可以通过一定比例学生论文抽查方式进行;院系一级评估具体包括对本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汇总分析、 质量的个体分析、 指导工作过程的分析等,总结经验,提出对管理条例的建议,以提高下一阶段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效率。结束语本文通过对某高校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分类分析,提出论文撰写是财会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延续,应该从专业教学总体设计中考虑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根据财会专业的特点,提出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应用研究的成果。提高财会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以培养高级会计和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相信该重要课题仍将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1] 郑卫茂,巫珊玲,李青,甘昌盛 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考核与管理研究,上海海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2006年5月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以上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提供代写,原创制作,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弊病。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能力强,而且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来讲规模小行业面广但是业务单一,同时由于资金、业务面方面的原因使得它的组织制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问题给予了探讨,目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核算主题不清、建账不规范、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主要从国家制度、会计制度建立(主要是集中在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方面)和外部监督力度这三个方面来谈。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探讨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有一定帮助,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字:中小企业 会计 核算 规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 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 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 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 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 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专业知识较低, 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 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 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摘要: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El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所得税;差异;会计处理方法 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许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企业会计镧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l 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是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美国著名税务会计专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认为:所得税法本质上就是处理两类问题:①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用;②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和费用。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确定的,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各类会计法规的统称,财务会计必须遵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税法是从国家税收机关的角度为满足国家税收的需要而制定的。 1 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确认的范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它主要包括:①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收益。如: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②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③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④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这种情况在实务中较少出现。 2 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问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问不同。 ①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②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③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④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 2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 由于会计核算的业务日趋复杂,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时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来,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不同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放的工资,计提三项费用、支付的利息、业务招待费、公益救济性捐赠、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通过成本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维修费用也可以计入成本费用。税法则对上述费用分别规定了准予税前列支的依据、比例、数额,从而在扣除口径上产生差异。 2 在计算费用损失时,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依据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①股权转让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投资损失,税法规定扣除的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②广告费支出,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费用,税法规定除医药、家电等行业每一纳税年度内不超过销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外,其他行业不能超过2%,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 3 部分涉税事项的处理方法差异①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及商品削价准备以外,其他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权益法核算发生的亏损按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入投资方的损失,税法规定已经发生的投资损失才能在税前扣除。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所属类别提取折旧;税法规定已经提取折旧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内摊销,不能计入原值。④ 出售职工的住房,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可以按规定计提折旧;税法则规定折旧不得在税前列支。 4 税务处理规定不准扣除项目差异如粮食白酒广告费用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罚款支出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科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 5 税收法规对部分准予扣除的项目作了限制性规定差异企业发生的各种资产损失,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扣除。 6 对部分应税收入的规定差异① 短期投资利息,会计制度规定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计入企业收入总额。②进行债务重组时,对应付款项的差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③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核销以后的余额,会计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税法规定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④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房地产开发收入的实现,税法规定取得的预收账款预征20%的所得税。⑤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企业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开办费,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月损益。⑥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的企业应按在被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分享或分担被投资企业当年的盈亏,以确认投资收益。 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着上述差异,因此,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财务会计学小论文两千字左右怎么写

我给你一份即可。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把2011年第六期《财务与会计》杂志大多数文章仔细读了遍,有点感悟和大家聊聊,财务会计读后感。《研经品典 启智取道-人物篇》是读的非常细致的首篇文章,也读的酣畅淋漓。其实这篇文章是在说会计人应该有的精神气质,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如果没有一定的高度是写不出这样功底深厚的文章,也难怪在网络流传比较广。只是,上层有了呼声,基层是否有回音呢?期待能读到各界会计人对此的感悟。《“三否定”决策模式》印象最深刻的是,董事长只有否定权没有赞成权,这在一个企业的决策权分布上值得细细的琢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创新。美中不足的是,通篇的理论,没有一个完整的例子来配合说明。《关于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的研究》应该说是一篇标准的研究论文,也是一篇程序化的写作,主题换一下样本换一下可以写很多篇文章的,关键在于对数量经济学的掌握。《信托公司声誉风险的成因及管理策略》也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仍旧是没有一个案例来支撑,就给人感觉不够丰满。《基于财务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后果研究》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很有说服力,从这些案例的研究能够给人清晰的脉络,这是很不容易的。《讨论与争鸣》栏目的四篇文章内容能理解,就是读的头疼,需要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的推进,有半点的跟不上理解就容易出现偏差,一般来说遵循会计准则核算类的内容发挥空间都不是特别大,只能是深挖,读后感《财务会计读后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解析》一文,恰好刚在MPAcc学了相关的内容,读起来很轻松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但是写起来可以洋洋洒洒很多文字的,可以用专著来叙述,也可以一页纸来谈,看如何把握了。《来稿撷萃》是我喜欢的栏目,每篇文章都有闪光点的地方,大都是来自实务中的思考,这样的文章空话套话假话废话是比较少的。个人喜欢的类型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有些全篇的理论,都是要如何如何,成了单位内部的流程介绍了,要不就是万能讲话稿。以《浅析通货膨胀下中小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题目立意非常好,有行业有背景才有故事,面临的困境说的很到位,但是解决方法就语焉不详了,其所谈到的措施肯定有效,但是有效的程度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占大头的这些业务的成本是刚性的。《审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成就与挑战》中,作者展示了全球的视野,其实应该是更多的篇幅以写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单纯几页的内容还是有些尴尬,意犹未荆《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政府会计问题》挺全面的,平时接触不到这方面的内容就不好评判。《若干会计、税务处理问题答疑》应该是深受基层会计喜欢的吧,每次看完都觉得自己掌握好多。征文栏目中的第二篇,《勤勉事干理好财》如果是记者去采访写出来的,就和杂志的风格一致了,现在看觉得别别扭扭的,人为加工的痕迹太明显了;老刘写的那篇真情告白,就比较朴实一些。由于工作需要,个人平时接触的论文比较多,总结了几个方面,其一是写的人的身份和内容相符,养猪场的写养猪成本管理,而不是写电力行业、运输行业或整个会计行业的,一看就是假的;其二越细致越真实,尤其是写自己身边的业务,必须要写套话(科学决策、科学领导)之类的,尽量减少篇幅;其三是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问题都好说,都在那里摆着,如何解决呢?总不能说问题是领导不重视,解决办法是让领导重视,但就是不说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如何让领导重视,这样的就是废话了。我数了下篇幅,会计司解释类或法规类的文章有20页,占总篇幅的三成了,我在想这部分内容能否以增刊或者活页的形式发行,这样就成一个体系了,不占用宝贵的杂志篇幅,可以刊登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好文章。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