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论文格式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2024-07-03 06:56:56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论文格式图片高清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申请学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引用注释规范(试用) 一、 论文格式 (一) 论文构成 封面 题目、作者等信息页 致谢(英文,一级标题,字体三号) 摘要(英文)(一般不超过300-500单词,关键词3—5个) 摘要(中文)(与英文摘要对应) 目录(3、4、5、6项以小罗马数字标页码,目录内容字体小四号) 正文(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 附录(有则提供) (二) 论文正文字体、字号、引文、图表与行距 字体:英语用Times New Roman;汉语用宋体。 字号: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章的标题居中,与正文空两行,每章要开新页;其余标题靠左顶格,上下各空一行间距。一级标题(章标题):三号字体;二级标题:小三号字体;三级标题:四号字体;四级标题:小四号字体。正文字体大小:小四号字体。 标题序号:文章总标题(小二号字体)Chapter One …1 1 …1 1… 引文:少于四行的直接引文置于双引号内;超过四行(包括四行)的引文要与正文隔开,上下各空一行,左边缩进10个字母;如所引原文第一行有缩进,则该行在论文中再缩进三个字母的间距,即引文第一行缩进13个字符;字体小1号使用(即五号字体);行距为1。 图表:图表应有与内容相符的明确标题;图的标记以第二章图一为例则为:Figure 2—1 ,依此类推;表的标记以第二章表一为例则为:Table 2—1,依此类推。 行距:除四行及以上引文行距为1外,全文为25倍或18磅。 二、 引文注释规范 1. 注释或引用分为文内注和文末参考文献两种形式。文内注置于圆括号内,紧跟在引用内容之后;应标出作者姓(名)和页码,之间不用标点,如(Bhabha 120),若同一作者有多部著作引用,则应在作者姓后分别注出该著作出版年份,如,(Weiss 1998:76)、(Weiss 2002:104),等。若在文内已提供被引用者姓名,则只要将引文页码置于圆括号内。若引文文献著者有同姓者,应提供其名的首字母。若著者为多位,可在第一位著者姓之后用“等等”( et ) ,也可提供所有著者姓,之间用逗号分隔。若著者为汉语姓氏,提供汉字全名,以免混淆。若引文页码有起止范围,在起止页码之间用单横线连接;若页码有两个及以上,中间用逗号分隔。若引用为间接来源,则应第一引用者姓(名)前注出“转引自”( in )字样。 文内注示例: Brian Taves suggests some interesting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of the adventure film ( 153-54, 171)George Mayberry, writing in the New Republic, referred to it as a “deeply and tragically human” story (108); and Edwin J Lukas, in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hailed it as essential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s concerned with the criminal personality (216)The authors of Women’s Ways of Knowing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separate knowing” and “connected knowing” ( Belenky et 100-30 ) (多位作者也可以注出所有著者姓,中间用逗号分隔。)This valuable reference work surveys the major operas of Mozart and Puccini ( Newman, 2 ) (指所引用内容来自第2卷全卷,可以这样加注,若引用内容来自某卷某部分,则如下例。)Newman discusses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quality of Mozart’s The Magic Flute ( 2: 104-05 )若引用来自多部著作,则如下例:I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music on modern American composers, music historians tend to discuss such figures as Aaron Copland, George Gershwin, Henry Cowell, Allan Hovhaness, and John Cage ( Brindle 48-52; Griffiths 104-39; Hitthcock 173-98 )间接引用注如下例:Goethe wrote that “it takes more culture to perceive the virtues of The Magic Flute than to point out its defects” ( in Newman 2: 104 ) 2. 文末参考文献置于文尾,以Bibliography冠之,一般要单独开页。参考文献要将所有在文内引用或间接引用过的文献按照先英文后中文再网络的原则、依照著者(编者)姓首字母先后顺序(中文文献按照著(编)者姓汉语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一一排列出来。若同一位作者或编者有多部著作或编著,从第二部著作/编著起,可以省略姓名,而用三短横代之。中文部分只提供原著为汉语的资料,凡译著则尽可能找到原著来源,不主张提供译著为引用依据;同理,不主张多引用中文原著或对出版等信息做随意翻译。3. 参考文献应提供的信息及顺序为:作者或编者名、著作名或文章标题、(译者名)、(出版地)、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或 / 及期刊期数和论文起止页码。4. 参考文献英文部分标注规则为:作者或编者姓与名之间、出版社与出版年份之间用逗号分隔,出版地与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余部分之间用句号分隔;著作名、杂志名用斜体,文章标题置于双引号中间;编者姓后加“”字样,若有多个编者则用“”字样,译者在姓后加“ ”字样;若是网上资源,除按照一般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外,还需要提供网址。中文部分标注规则为:多位著者/编著者之间用顿号分隔,著者/编者与著作名/文章标题之间用冒号分隔,出版地与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余部分之间用逗号分隔,著作名和期刊名置于书名号中,论文标题置于双引号之内。5. 参考文献中不用提供引文所在页码,但要提供引述论文在期刊上的起止页码。 英文参考文献示例: Anderson, R C & P DP “A Schema 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 P C Carrell, JDevine & D EE Cambridge: CUP, Barthelme, F “ Architecture ” Kansas Quarterly 4 (1981): 77-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Borroff, M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 New York: Norton, Labov, W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 Washington, D C :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 - - Language in the Inner C Philode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e Patourel, J “Normans and N” 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 Joseph R S 13 New York: Scribner’s, 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中文参考文献示例: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范烨:“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训练’”,《外语界》,1999年第3期,第32-38页。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王佐良、周珏良主编:《英国文学史》第2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补充:对于引用自网络的文献,夹注中格式为:(N ),如:“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 )参考文献中格式为:N Jacques D

如果打印的话 先给你格式 题目用 黑体二号 字,其余用 宋体四号 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接着是内容提要 它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然后是 正文 最后是 参考文献 表明在论文中用到的素材是出自哪个地方

毕业论文可以在知网等权威论文网站上查询相关资料。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现有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两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培养从事英语 口、英语翻译及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以形式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为理论指导,以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同时从事应用语言学具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本专业是国内唯一能够覆盖形式语言学四大基础理论领域(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一般大学生要想发表小论文比较困难的,除非是你做了课题或者项目,不然的话靠自己自学很难发表学术论文,你可以这样写:摘要-引言-正文-测试结果-结束语-参考文献,这个模式来写,详细的写作方法,建议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很多写作技巧类教程,比较值得多学习下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论文格式图片

1、不需要考日语专业的。2、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大概需要考的是13科3、专业科目: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公共科目: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选考科目(选其一):心理学、逻辑学、计算机应用基础4、具体的可以咨询所考的院校及自考办。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5cm,下5cm,左0cm,右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不需要考日语的。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课程有美学、唐宋词研究、民间文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毕业论文、英语(二)、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文体写作。具体情况可以到广州市天河路351号广东外经贸大厦2310处了解。

韩语语言学论文格式图片高清

下面是韩国论文的格式,是在韩国网站中找到的资料哦~~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논문의 형식](论文的格式)서두(绪论)-A겉표지(封面)--(표지 제일 바깥부분에 들어가는 글로 내용의 요점을 잘 설명한 글입니다)-B속표지(扉页)--(속지 중에서 첫번째 페이지에 위치하는 글로 겉표지에서 지도교수 성명을 추가기입합니다)-C인준서(印章)--(정식 석/박사 논문에는 심사위원교수님들의 도장을 찍습니다 )-D목차(目录)--(논문의 각 내용에 대한 해당 페이지를 정렬하여 작성한 글입니다)-E표목차/그림목차(图表目录)--(논문의 내용 중 표/그림 같은 수식도표에 대한 해당 페이지를 정렬한 글입니다)본문(正文)-A서론(绪论)--(교수님께서 내 주신 과제물에 대한 목적/다루고자 하는 범위/어떤 방법으로 해결하실 것인가를 적으시면 됩니다)-B본론(正文)--(논문의 핵심으로서 해당 과제물에 대한 조사결과/연구결과를 작성한 글입니다)-C결론(结论)--(과제물의 본론 결과에 대한 객관적인 개인적 소감 같은 것을 적는 것입니다)참고자료(参考资料)-A참고문헌(参考文献)--(관련도서/인터넷 검색)-B영문초록/국문초록(英文摘抄、韩文摘抄)(这里要把英语改成中文吧,我想)--(본문이 국문이면 영문초록/영문이면 국문초록이 일반적인 기준)-C부 록(附录)--(각종 설문자료/관련 그림,도표 자료)

我有手把手教写韩语论文系列,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这里只能摘录一下简单来说: 从流程上来说是:交题目,交提纲,交论文,面谈修改面谈修改面谈修改。。。通过。 从步骤上来说,一篇韩语毕业论文论文的完成是选题目,2整理资料,3写提纲,4组织正文,5排版,6根据导师要求修改,7完成。

开头基本是一样的但是结尾有差别但是还是要变通,不能死板我们以前写老师发得有一个样本

韩语专业的,你用软件翻译文字啊?软件翻译的额语言文法肯定都好多不对的啊,老师再不仔细看,他也得看你写的到底是个什么内容,只是改头换尾的话,估计有问题的哦,还不如去韩国网站搜索一下粘贴进去,好歹语法是通顺的吧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论文格式图片大全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

论文格式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4、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扩展资料:题名要求1.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撰写。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5cm,下5cm,左0cm,右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结构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4、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7、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外国语学院论文格式模板图片高清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P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内容来源:学术堂)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模板免费下载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的方法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不限量免费下载的方法中国知网免费入口不限量免费下载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方法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范文的不限量免费下载方法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的免费不限量下载方法【超实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其实格式和一般其它专业差不多,具体论文格式要以你学校提供的毕业论文模板为准,因为每个学校的论文格式多多少少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格式,可以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提供有很多论文格式模板和范文,可以多学习下

在Word里面有template的,theses就是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