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小论文400字

发布时间:2024-07-31 18:02:47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小论文400字

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希金的民族,是产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绿色”的学者谈过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他很认真地想了想,很困惑地说:这个……我还真没想过!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GDP,无法保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NBA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梦想的时候,当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国球星的爱好、习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不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的美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的强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深深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文化“倒流”中国!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扩展资料:节日节期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提炼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对各节日的主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时节,站立在墓前,是无尽的怀念。面对祖先的坟墓,在离祖先最近的地方,与自己的亲人、祖先、先民对话: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同时,收获一种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春游踏青,播种希望。“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定时空中,慎终追远、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由此,增强人们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也是对青少年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着的人要纪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华民族极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我们要把这些仪式与传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自觉,最终会成为一种可歌可泣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一种追求。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我们都熟悉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故事,这一传诵千年的佳话,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情感,神圣、高尚并充满魅力。而当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的年轻人在那一天拿着玫瑰花,这说明人类的共同情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  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阳节——实现美好愿望的节日。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对传统节日体系的把握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因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系列的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都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春节是这样一个过程。清明节又是提炼了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精华而成为今日之内涵与形式。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彰显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节也是如此,有着多种含义,但又是在不断提炼其值得高歌的品格与特征。  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所以我们将传统节日称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说,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范文,可以参照写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小论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扩展资料:节日节期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提炼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对各节日的主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时节,站立在墓前,是无尽的怀念。面对祖先的坟墓,在离祖先最近的地方,与自己的亲人、祖先、先民对话: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同时,收获一种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春游踏青,播种希望。“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定时空中,慎终追远、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由此,增强人们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也是对青少年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着的人要纪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华民族极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我们要把这些仪式与传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自觉,最终会成为一种可歌可泣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一种追求。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我们都熟悉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故事,这一传诵千年的佳话,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情感,神圣、高尚并充满魅力。而当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的年轻人在那一天拿着玫瑰花,这说明人类的共同情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  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阳节——实现美好愿望的节日。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对传统节日体系的把握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因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系列的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都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春节是这样一个过程。清明节又是提炼了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精华而成为今日之内涵与形式。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彰显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节也是如此,有着多种含义,但又是在不断提炼其值得高歌的品格与特征。  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所以我们将传统节日称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说,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如何生动有趣地向孩子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呢?这本《中国传统节日》立体书介绍给大家。绘本用逼真的立体工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推荐~

传统节日意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今天也愈发珍贵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过好传统的如春节、中秋、端午、清明,不仅对弘扬传统中国文化有益,更是对社会建设有助。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家庭伦理、对祖先对历史的尊重、对亲情的重视,它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农业社会需要,现代社会也需要。扩展资料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参考资料:传统节日要过得有意义—安微日报   传统节日—百度百科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小论文600字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还有春节、我喜欢春节,春节可以穿的花衣裳,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 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过春节的时候要买对联和福字、还少不了年货和鞭炮,买全东西就回家过年了! 一到家里,我和爸爸就急急忙忙贴对联和福字,贴对联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爸爸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对联贴的整整齐齐,我和爸爸把福字贴到门上,要倒着贴,因为福到。 妈妈和奶奶正在包饺子呢,首先,往盆子里倒一些面粉,再加一些水,揉一揉面团,把面团切成丁,再用擀面杖擀成擀成饺子皮,然后,在拌一些饺子馅,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里面,包成耳朵形状,最后,往锅里倒一些水,开火,等水大了的时候,把饺子放进去,盖上锅盖等几分钟,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饺子终于煮好了,我打开锅盖,香气扑鼻,妈妈把饺子盛到盘子里。 我回到屋子里把电视打开,妈妈把饺子放到桌子上,我们边看着联欢晚会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我喜欢春节。

端午节,这个随着幽远的历史一起走来的传统节日,现在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喏,从端午例行的三天国假,就能看出中国人对于端午节的青睐了。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端午之日漫步于街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气息与风儿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必定热闹非凡。不同于家乡闽浙一带,家家都悬像,用以镇宅驱邪。江淮人家的家门上多是悬挂着艾叶菖蒲,据说也有祛魔驱鬼之效。但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说到我最在意什么,那自然是激荡人心的赛龙舟了。出了家门右拐直往前走,不要五分钟就是十七桥了,桥下的河流虽不著名,但每年的东圃镇的赛龙舟都是从这儿讫始的。你看,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停放着一艘艘被红漆漆满船身的龙舟,碧绿的水,透红的船乍一看活像黛绿的锦缎上镶着盛开着。船里的竞赛者,以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居多,也有少数的中年人。每船十三人,十二个桨手,一个鼓手。黝黑的肌肤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锣声响起来,比赛开始了;鼓声响起来,隆隆、隆隆、隆隆,冗杂却不乏节奏,疾速而却不乏力量。两旁的红桨像一条条金红色的大鲤鱼,跟着鼓声整齐欢快地跳跃。超过了!超过了!一只红艇渐行渐速,如离弦的箭一般。观众们的心蓦地紧张起来,与牛皮鼓面共同跳跃,呼喊声、鼓声汇成一片。另一只船当然不甘示弱,也迅速追了上来,两船旗鼓相当,犹如二龙水中争霸,鼓声立即电闪雷鸣一般,两岸的人更欢了,呐喊声更大了。终点快到了,只见三只船如疾驰的战马齐头并进,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迟缓!冠军出现了,喝彩声,鼓掌声响成了一片,在水面上激荡!过了一阵子,人们端来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但这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把它扔下河里,以祭祀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投江之日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但人们永远怀念着他。是啊,那些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全心全意的人,是千百年,直至永远也不该被忘却的。今天,我们仍以屈原为骄傲,我们会用我们的快乐永远纪念着他!

首先选材要新鲜,尽量不写春节,抓住节日的事件,文章的中心不在于你写的节日,不是因为写节日而写节日,是要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如,对某节日的喜爱赞美,在某节日感到幸福快乐,或是你的美好愿望,也是你感到中国的艺术魅力,都可以。希望对你有帮助,好好写,加油!!!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提炼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对各节日的主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时节,站立在墓前,是无尽的怀念。面对祖先的坟墓,在离祖先最近的地方,与自己的亲人、祖先、先民对话: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同时,收获一种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春游踏青,播种希望。“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定时空中,慎终追远、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由此,增强人们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也是对青少年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着的人要纪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华民族极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我们要把这些仪式与传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自觉,最终会成为一种可歌可泣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一种追求。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我们都熟悉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故事,这一传诵千年的佳话,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情感,神圣、高尚并充满魅力。而当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的年轻人在那一天拿着玫瑰花,这说明人类的共同情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  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阳节——实现美好愿望的节日。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对传统节日体系的把握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因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系列的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都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春节是这样一个过程。清明节又是提炼了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精华而成为今日之内涵与形式。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彰显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节也是如此,有着多种含义,但又是在不断提炼其值得高歌的品格与特征。  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所以我们将传统节日称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说,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中国传统节日小论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传统佳节要属春节了,每到春节我都是无比地兴奋与激动。“噼啪噼啪—噼啪噼啪”鞭炮声响了起来,千家万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有的包饺子;有的贴春联;有的挂上了红红的大灯笼。街上也热闹了起来,有的小贩吆喝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有的妇女杀价道:“太贵了,便宜点。”有的孩子一蹦一跳。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我家门口也贴了一对春联,“五更三分年年称心,一夜连岁岁岁如意”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贴2个大大的‘福字’,还倒着贴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倒贴着的谐音是福到了。”话音刚落就说到:“今年我们自己来写‘福’,不到外面买了。”我拍手叫道:“太好了,我来写。”心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写个‘福’吗,看我来大显身手。”我先用一张红色的纸剪了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然后又跑进了书房,拿出了毛笔、墨、砚。先把墨倒入砚中,再用手上的砚石在砚上磨,然后用毛笔在砚上轻轻地沾了几滴墨水,正准备在纸上大显身手,我突然停了下来,想了一会儿,叫来妈妈,对她说:“妈妈,你看清楚我是怎样,写出一番毛笔字的。”可是在纸头上笔化了半天,也下不了手,害怕写得太难看了把自己的脸都给丢光了,一旁的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跟前,拿起我手中的毛笔,认真地写了起来,看那专一的样子,我突然脸红了,心想:连妈妈写毛笔字的时候都如此认真,不敢疏忽,我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呢?妈妈写完字,用双面胶把两个“福”贴在门上,我看了,对妈妈说:“真漂亮啊,这两个‘福’怎么写得那么好呀!”妈妈对我笑了笑就走进了厨房,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想:她应该是想告诉我做人要谦逊吧!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链接: _Q?pwd=p5md 提取码: p5md

我从小就很自豪自己拥有一个伟大的家———中国。中国拥有着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传统节日当然也不例外。下面让我慢慢向你道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大家最熟悉、最盼望过的节日———春节。春节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使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全家团圆。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在一起吃团圆饺子,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放烟花,还能听到鞭炮声。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可以买花,还可以没零食。赶到很自由,很放松。而大人则忙的不可开交贴春联、包饺子等等,但从大人脸上看出,他们忙的很高兴、很开心。大年30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看“春晚”上面的节目搞得我们笑声不断,其乐融融。春节那天,大人们还要摆放一些好吃的东西,这些东西一半是为客人准备,一半是为了家人。而且那天地上的东西不让扫,妈妈说初一不能扫地,如果扫地,就是把财扫走了这些习俗,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象征着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为这些习俗感到自豪。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中国有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不得不为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小论文高中

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我前些时候到印度,二十几天里,从大城市到农村,从新德里到菩提伽耶,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印度妇女穿西式的裙服,她们穿的衣服档次、品位不同,但是都是印度的传统服装——沙丽。印度的音乐学校,教的都是印度的传统音乐。在印度,你想学西方的音乐,可以到西方去学,他们自己的学校始终在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希金的民族,是产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绿色”的学者谈过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他很认真地想了想,很困惑地说:这个……我还真没想过!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GDP,无法保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NBA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梦想的时候,当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国球星的爱好、习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不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的美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的强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深深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文化“倒流”中国!

传统节日的意义就是传承文化以及感情,弘扬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扩展资料:节日节期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提炼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对各节日的主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天空清、大地明的清明时节,站立在墓前,是无尽的怀念。面对祖先的坟墓,在离祖先最近的地方,与自己的亲人、祖先、先民对话:告慰故人、也告慰自己,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同时,收获一种寄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春游踏青,播种希望。“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特定时空中,慎终追远、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由此,增强人们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认识,这也是对青少年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教育。人有生有死,人死了,活着的人要纪念他,更要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中华民族极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我们要把这些仪式与传统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自觉,最终会成为一种可歌可泣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一种追求。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我们都熟悉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故事,这一传诵千年的佳话,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情感,神圣、高尚并充满魅力。而当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么多的年轻人在那一天拿着玫瑰花,这说明人类的共同情感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  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几千年约定俗成的天上与人间的特定景观,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  重阳节——实现美好愿望的节日。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对传统节日体系的把握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立与普及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的过程,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因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其中的一系列的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都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  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是不断的取其精华的过程。春节是这样一个过程。清明节又是提炼了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精华而成为今日之内涵与形式。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以一种昂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彰显民族性格和精神。七夕节也是如此,有着多种含义,但又是在不断提炼其值得高歌的品格与特征。  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所以我们将传统节日称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有道理的。由此,可以说,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也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