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科技论文可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吗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3:49

科技论文可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吗

一、性质不同1、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2、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二、特点不同1、科技论文的特点:(1)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2)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3)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2、学位论文特点(1)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得各级学位所撰写的论文。 (2)学位论文是通过大量的思维劳动而提出的学术性见解或结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3)参考文献多、全面,有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4)一般不公开出版,单纯的文摘数据已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读者对电子论文全文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扩展资料科技论文写作方式1、论文内容要具有创新性,论文中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或新工艺、新方法。科技论文的论点是作者首先提出、发现的,或者有新的认识的。2、写作科技论文时要精选材料,论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数据准确、描述客观,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谨,合乎逻辑。3、论文力求简短,要用最少文字,最短篇幅,精确地表达科研成果。同时,文字要简练、流畅,力避空泛的描述,要使用学术或专业用语来规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位论文

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_GeneralSearch_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if/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所接受,得以尽快发表。  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  第二部分 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二、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三、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  四、写作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五、为什么要发表科技论文  六、如何选题?  七、科技论文的结构  八、核心期刊问题  1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 文章写作无层次,看起来混乱;   文章写作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 篇幅太长,次要事项说得太多,前言过长;   语句罗嗦、文不对题,让人费解;  • 参考文献著录不全 。  2、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 缺乏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  • 内容太陈旧,重复常识性内容;  • 研究内容没有重要意义,或者过于狭窄;  • 内容有明显错误,以偏概全;  • 脱离实际,从仿真到虚拟;  • 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3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  1) 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  2) 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  要求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3) 信息量  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未必少,只要内容充实就是好文章。论文不以长短论英雄!

科技论文的话首先你需要描述科技对于生活应用的一些观念理解等其他情况

科技论文可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

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科技小论文1、标题? 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 3、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 (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 (1)研究或实验目的? 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 (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

科技论文写作特点在于:文章正文以理论阐述和内容实现为主,文章测试结果最好是能够有实际案例或者实验结果数据作为支撑你论文创新的“证据”。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论文写作指导资料和学习教程,科技论文写作思路根据具体的切入点不同而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_GeneralSearch_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if/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科技论文可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嘛

一、性质不同1、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2、学位论文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二、特点不同1、科技论文的特点:(1)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2)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3)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2、学位论文特点(1)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得各级学位所撰写的论文。 (2)学位论文是通过大量的思维劳动而提出的学术性见解或结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3)参考文献多、全面,有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4)一般不公开出版,单纯的文摘数据已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读者对电子论文全文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扩展资料科技论文写作方式1、论文内容要具有创新性,论文中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或新工艺、新方法。科技论文的论点是作者首先提出、发现的,或者有新的认识的。2、写作科技论文时要精选材料,论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数据准确、描述客观,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谨,合乎逻辑。3、论文力求简短,要用最少文字,最短篇幅,精确地表达科研成果。同时,文字要简练、流畅,力避空泛的描述,要使用学术或专业用语来规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论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位论文

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_GeneralSearch_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if/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发论文,一般只看论文质量怎么样对于资历没关系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有本事你就试试看别担心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科技论文可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对科学现象的认识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里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阐述,从而揭示现象(或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学术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 科技论文有多种类型:1、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根据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2、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3、按照研究领域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工程技术学术论文两大类,这两类论文的文本结构俱有共性,而且均具有长期使用和参考的价值。 科学小论文是指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可以是动手实验后的分析结果,也可以是对某地考察后的结果,还可以考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下面链接讲得很具体,你可以做参考,同时网上也有一些范文。

★一、撰写科技论文的目的1.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总结调查的结果,研究的结果,实验的结果,介绍新的实验(或试验)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提出科学的观点、理论并证明,汇总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或某一大区域或一个国家,或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发展趋势)。2.撰写科技论文是记录、传播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等上述各项工作的结果,使这些工作、研究的结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科学和技术财富,科技论文撰写出来也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科技交流与借鉴。因此,科技论文都必须公开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要让自己的研究情况包括意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所立论点和所列论据都宣于示众。这与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有很大的不同,科学论文无功利目的,无经济效益,向人们揭示的是客观的规律,自然的现象。发明创造成果则有实用价值,可以申报专利,而且其初始目的就有经济的利益在内。同时,公开的科技论文还有供同行验证的作用,根据论文提出的方法、材料、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条件,应该完全重复出相同的结果,否则就有问题了。所有的科学论文一经发表,其论点、结果都可供其他人引用和借鉴。所以评价一个科研论文的价值标准,以被他人引用的次数来衡量。★二、科技论文的内涵科技论文主要讨论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各种问题和人们的新理论、新发现,基本上不涉及完全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与渗透的新的分支学科和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经济生态学、自然科学中的经济活动影响等),其论文归属自然科学范畴。★三、撰写科技论文的基础科技论文既然是科技领域中各种研究、调查、实验(试验)结果的文字总结,因而撰写科技论文之前必须进行各种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工作,这些就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因此,任何科技论文都不能凭空臆造,不能无根据的胡编乱写,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也不能灵感所至,空想发挥。科学实验、调查研究都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由此才能获得真实的、符合自身规律的结果,才有价值而为人们认可、采用。★四、怎样撰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逻辑性 创新性: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因此,任何重复别人研究或模拟别人研究的工作在科学研究中都是没有价值的,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自己的观点。 实用性:对于技术性研究注重的是实用,要有实用价值或潜在的实用价值,而基础性研究不注重实用,注重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 可读性:论文写作文字应以标准简化汉字为准,标点符号要正确,序号应一致,术语、公式、计量单位等都应规范,不使用非规范用语。计量单位用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缩略语首次出现用全称。 保密性: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利益的保护。◇科技论文的结构 〔依据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论文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key words)正文①引言②材料与方法a.实验方法b.主要仪器设备③结果④讨论⑤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其他部分◇撰写科技论文各部分应注意的事项%(1)题目科技论文的题目是所做工作的最直接表达,即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事。故题目应直入主题,要确切、恰当、简明。用词应简练、醒目、切题,忌空、长,不宜文学化、广告式或诗句用语等。在表达特定的方法、材料、目的时或主题尚不能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用副题(一般情况不用副题)。▲总的要求是:A 中文标题不宜超过20字,英文不宜超过10个单词B 题目是个短语不是句子,尽量不用标点符号。C 不用自己发明的短语或符号。D 不用学科名称作题目。E 有助于检索▲易犯的毛病A 字数太多B 题目过大、过于抽象C 题目含义不清D 题不对文%(2)作者、作者单位论文都应注明作者,要给出作者姓名,两位作者以上的需排序,以承担工作任务大小和实际贡献来决定先后次序。(贡献大小可依其在实验于过程中的构思即出主意、工作量、工作的主次、关键问题的解决等进行衡量),不以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排序。论文署名的五个条件:A 必须参加过本项研究的设计或开创工作,如后期参加,则必须赞同原来的研究设计。B必须参加过论文中某项观测或取得数据的工作。C必须参加过观测所见和取得数据的解释,并从中导出论文的结论。D必须参加过论文的撰写。E必须阅读过论文的全文,并同意其发表。▲署名的问题A 多名; B 挂名 ;C 借名作者的单位包括地址和邮编的标注是为了方便读者与作者联系。论文中一般只注明作者的学位或职称,不注明作者的职务,特别是行政职务。%(3)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是适应计算机管理而产生的,是论文题目中最关键的3-5个词。如“石林地区蝴蝶种类调查及区系组成研究”,其关键词为:石林 蝴蝶 种类 区系 调查,“交通噪声对人的危害实验及防治方法的探讨”关键词为:交通 噪声 危害 防治。%(4)摘要摘要是这篇论文的浓缩,也可以说是论文的简要介绍。摘要应包括实验的主旨、缘由、目的、范围、时期、主要内容、取得的结果、结论及其价值及意义。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能够独立使用(可以编为论文摘要集,一般在600-1500字),它能使读者完整地了解原论文的概貌。因此摘要必须是完整、准确、简练地代表原文(但不能代替原论文),要求言简意切。摘要的注意事项:A 包含论文主要信息但不能太长。B 使用第三人称。C 不加注释和评论、不举例子、不用引文。D 不宜与别人研究相比较。E 不用图表、公式等。F 第一句话尽量少用“本文……”、“作者……”。%(5)引言▲引言的书写内容A 撰写论文的背景:该项研究的由来及意义。B 简短的文献回顾: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哪些问题不同作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哪些问题还在争论等。C 阐述研究的目的与重要性。D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依据、方案选取、技术设计等。E 研究地点、协作单位、研究时间过程等。▲引言书写注意点A 引言是读者注意力的焦点。读者往往以此衡量作者水平。内容取材文字表达都要非常精心。B 不重复人所共知的或显而易见的专业常识。C 不要在引言中解释论述基本理论、介绍实验方法和推导公式等。D 引言不能与摘要重复,或者解释摘要。E 不要夸大论文的意义,不能使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未见报道”、“前人未研究过”、“填补××空白” ,等词语。写前言注意不要繁琐、不赘述人所共知的常识或显而易见的效用及意义。沿用已知的方法、理论、原理等也只要提及即可。而自己创新、改进的方法、设备、仪器、用具等等应加以说明,但不需赘述,因为在正文中的方法、设备、仪器部分还要详细介绍。对前人的有关工作和成就一般不予评论(仅作介绍,以说明本人的实验、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联情况),对自己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不作定论性评价如“前所未有”、“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创造性的贡献”等。也不要说“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不吝指教”等客套话。引言一般200~300字,约占正文的1/10~1/8 。%(6)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也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部分。正文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A.实验所有的材料、原料、样品、添加剂、试剂……等,逐次予以说明(不是特殊的材料等则无需详细说明)。B.实验经过主要设备及操作过程(使用独特的设备及操作细节要予以说明;一般的设备只列出设备名称即可)。自已设计、创新、改进的仪器设备必须详细的叙述(专利产品请注意勿泄密)。观察的方法或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的条件注意:在介绍实验经过时,不要写实验结果。C.实验结果及分析无论是实验、调查还是考察、研究等的结果及分析就是论文的主体,应分段表述,用图、表和文字一一加以说明,也可辅以照片。实验结果的表达,是论文的主要论据表述,因此作者应格外注重。在表达实验结果时请注意:(a)本实验的所有主要目的是否都已列出;(b)在表明你所论及的论点时,所取用的数据是否最能说明这个论点的;(c)列表说明问题时,应特别认真地设计表格,表格内容的设置一要十分明确地表达所列数字之间的关系,二要使读者很清楚地明了你所要表述的关系。三是在表格所表达的关系已经比较清晰时仍然需要用一段十分简练的文字来说明表格所要表述的关系。四是表格最好与正文同行排版,不要以附件放在正文之后(翻看十分不方便)。(d)图、表、照片都是重要的论据,在收入正文时应认真筛选,都必须是最能准确表达实验结果的,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照得不清楚的,不突出主题的不要列出。(e)所有实验数据都应进行整理。要对出现的误差予以说明、进行分析讨论。但所有原始记录都不能在事后进行任何修改、整理、誊录,即必须保持当时记录的原样!(f)表和图都能很直观地说明问题,一般在表述一个问题时或用图、或用表,作图也要科学,能说明问题,制作精细、简洁明晰。图、表、照片都应编序号如图1、图2;表1、表2;照片1、照片2……等,图和表都应有名称,照片要有简短说明,如:表1菜白蝶幼虫生长与温度关系。照片无论多少都应按序贴在另纸上,不要用一个信封装一沓子就交上去。(g)论文允许引用他人结论、图、表、照片,但必须注明出处。(h)计量单位、符号要规范,要严格按照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写。缩略语首次出现要用全称。D.结论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结部分。结论的文字是经过对实验所得数据、结果、现象、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后,形成的观点和论点。因此措词应严谨,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须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结论不允许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估计……"等字眼。一句话只明确地归纳一个认识,或一个概念,或一条规律,或一个结论,而且只有一个解释。结论来自于实验、调查、考察、研究得到的资料、材料、数据、实物等客观存在,因而在写结论时要认真思考、慎重下笔、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凭空而来;没有数据、事实就不能乱下结论,乱提观点。结论部份可以提出作者的建议、设想及其他问题。E.讨论▲讨论的内容A 对本次实验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分析。B 将本次结果,与自己过去的研究结果(在不同时间、地点、相同或不相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他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分析其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且根据以往的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的、有根据的与其他作者商量。C 突出本项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提出可能的原因。D 分析实验中的缺点、错误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借鉴。E 类似工作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本研究在类似研究中处于什么地位。F 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上述6点A&B是必须有的。论文的讨论部分可以把自己实验不完善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讨论;也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作出说明、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分析原因。%(7)参考资料选列参考资料是作者在进行实验或调查时主要参考的书籍、文章;或引用了某些结论、图表的书籍、文章;或对作者的论文作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资料、文献、书籍等。我国绝大部分专业期刊均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其编排格式是〔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①对于专著、译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集:〔序号〕作者著作名〔著作标识类型〕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例:〔1〕肖方,李怡野生动植物标本制作〔M〕科学出版社,  56-〔2〕迪安·哈默 基因使我们存在差异〔M〕 王修芹,崔琳琳,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8-56 ②对于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章名〔著作标识类型〕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3〕高衡,等 一次哈雷彗星爆发的光电光度监测〔J〕 天文学报,1987,28(2):210-%(8)致谢对论文作者在进行实验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具体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如指导、审阅修改文稿、提供某些资料、材料、标本、图片、帮助完成某些内容、实验装置、协助给图、拍照、摄像等等一一表示谢忱。

伱知道什么叫 讠仑文吗?  伱知道什么叫 讠仑文吗?   伱知道什么叫 讠仑文吗?重要的事问三遍

可以衡量作者或者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的指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因此论文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六大特征  一、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要有新意,要从不同层次进行新颖独到的见解;  (1)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在前人未开拓的土地上进行探索的研究从而提出填补空白的新发现,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新发明,如音乐家杰思罗·塔尔,把风琴传声结构的原理用于播种机,解决了种子落地的速度问题,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播种机;新理论,如牛顿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更正前说错误论文的研究成果能更正前人错误的认识如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土多德的物体下落学说;李四光否定了中国大陆无石油的所谓权威定论  (3)弥补前说不足与前人论述同一事物或现象,但从新的角度研究,补充完善前说观点、内容在谁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学术论文就是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错的学理性文章  二、论文的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学术性是毕业论文的本质特征论文一般是针对某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和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见解其学术性具体体现在:  (1)论点的正确论点正确是论文的生命力,它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面,它要求作者立论要客观,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  (2)论据的真实论文中的引用材料、数据水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论文作者必须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占有材料,事实要充分而且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3)论证周密论文的论述过程符合人们推理规律,层次清楚,首尾连贯、结构严谨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其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三、论文的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理论上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尽可能的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优利德 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进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坚持论文的科学性,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更不能凭空臆造、随意发挥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  (1)论文观点客观正确鲜明集中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论点必须正确在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2)论据确凿,足以支撑作者观点观点需要用充分有力的、真实可靠的论据来支持要求作者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相关数据,认真核实每个论据为立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论证合乎逻辑 用证据说明论点,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充分阐述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做到论文结构严谨、推理严密  四、论文的平易性  平易性是论文在形式与表达方面必不可少的特点值得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字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具体如下:  (1)论文的结构要有条理性,主次有别,言而有序不求章法奇特,但求顺理成章  (2)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正确,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联系同异分明,说明事物事理的内容、属性和存在形式时要恰如其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事理的面貌  (3)论文文句流畅,叙述深人浅出把深奥的问题尽可能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要求论文写作语言具有明确、简洁周密、规范的特点,遣词造句不仅要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要注意词汇的精确性和单性,避免产生歧义  (4)要将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图像、照片、表格、符号、公式等)配合使用形成独特的书面语言表达体系,这不仅可以节省篇幅,提高直观性、形象性,还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的兴趣  五、专业性  论文的专业性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有课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两类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  学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的学科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对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于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六、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各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CiteScore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认为是学术界的金标准。但近年来由于在学术评价体系中被滥用受到各方人士的强烈抵制。2016年7月5日,几大顶尖级学术出版机构包括多家著名期刊也联合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文章呼吁期刊降低对影响因子计算的痴迷和依赖程度,并强调用引用分布曲线(Citation Distribution)来取代影响因子的简单算术平均。其他一些权威机构也纷纷提出多元化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以期打破影响因子一家独大的局面。2016年12月8日,出版业巨头Elsevier重磅推出了他们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全新期刊评价体系:CiteScore。Scopus数据库涵盖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科技和医学文献的文摘、参考文献及索引,因此被各界人士认为是影响因子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与影响因子相比,Cite Score具有以下优势。一,期刊涵盖数量众多,中文期刊显著增加。CiteScore涵盖的期刊数量达到22256本,比影响因子的11000种期刊多了一倍。尤为重要的是,相比SCI数据库中的几十种中文期刊,Scopus收录了几百种重要的中文期刊。有学者表示,这对中文期刊会是一件好事。以往很多优秀的中文期刊由于不在SCI检索范围内,在高校职称评定时不被认可,因此稿源越来越少。如果将来国内认可CiteScore,那么对于被收录在Scopus数据库中的这些优秀的中文期刊又是一次极好的机会。二,指标计算公式有所不同。与影响因子的计算某期刊连续2年论文在第3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类似,CiteScore计算的是期刊连续3年论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数。但两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影响因子计算时的可引用内容只有论文和综述,剔除了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计入分母,但其引用数仍被计入分子。而CiteScore将所有文献内容都视作可能被引用的内容,包括编辑评述、读者来信、更正信息和新闻等。这些内容的引用很少,因此会拉低期刊的得分。三、影响因子没有学科领域的区分,而CiteScore有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大家都知道,把不同领域的文章混在一起谈影响因子,是没什么意义的。比如数学和工程的跟化学和生物领域的科研人员就没法说到一块去。一个是顶了天都不到2的影响因子,另一个是到10都很正常。CiteScore也是只有比较同一领域的期刊才有意义,对选择发表论文才具有专业引导作用。所以在查询网站中还有Highest CiteScore Percentile在CiteScore后面,这就能够看出期刊在不同领域的相对排名。四、CiteScore是免费的。与影响因子只对购买者开放不同,CiteScore对任何在线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来查看期刊CiteScore,也可以分析期刊的引用情况。CiteScore一经推出,学术界人士普遍表示支持。多数人认为,影响因子是应该有个对手了,只要有进步,有比较都是好的,我们不要一家之言!本人也认为,影响因子已经在评价指标第一把交椅上坐得太久了,以致现在负面影响隐隐有超过积极影响的架势,也是时候有另一个因子取而代之了。但是影响因子毕竟在学术界还是影响深远,全盘否定而推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指标有可能是操之过急。CiteScore在计算方法上与影响因子大同小异,虽然只是治标,但可能更加符合现在的需求。无论如何,有创新总是好的,多元化的计量评价指标才能让评价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英盛观察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_GeneralSearch_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if/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