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有关生态经济的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16:39:07

有关生态经济的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会计部分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 刍议权责发生制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关生态经济的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会计部分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 刍议权责发生制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范围内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这两个选题很新颖。其实经济学现在的选材是越微观越出彩,你就往小的方面写,肯定能成。甚至你可以写公厕运营方面都行。

有关生态经济的论文选题方向

这是一本书,到网上可以下载看到。

鸟,这么多条,还是问答题,你还是翻书吧,应该有正确的书面答案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10年1月28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介绍江西近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该新闻发布会引起各界的关注。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江西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鄱阳湖的一湖清水?而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回答说,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植树造林,实施“一大四小”;污水处理;在全省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除此之外,吴新雄还介绍了江西将采取的三样措施:第一严格把好项目关坚决做到“三个不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凡是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第二坚持生态环境立法;第三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以上是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对于江西关于鄱阳湖的生态建设提出的几项具体的方法。我对于他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相当赞同的。俗话说得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列出的具体做法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后反过来保护环境,并且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最终拖垮了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致使世界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实例都说明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环境。如今很多国家都渐渐地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许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国际会议及条例也不断召开与制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近年来,中国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保护环境的政治决策不断提出并付诸实践,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都得到了可观的恢复与发展。江西省紧跟历史的潮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鄱阳湖为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广绿色经济。除此之外,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还特别强调了要坚持生态环境立法,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根据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提出具体的依法治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以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切实维护人民与国家的利益。当然,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上面说的具体做法都得不到落实。路透社记者便提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投资的金额是多少钱?目前有哪些企业、公司到江西省投资你们的鄱阳湖经济区?”对此,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作了解答。他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浩大的工程,非短期内可完成的,具体的投资数字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很难确定,但值得肯定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一个开放的过程,江西省不仅欢迎来自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欢迎外国投资者来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尤其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也通过边境贸易等开放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地区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此次,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欢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积极、主动地邀请外国投资者,开展对外交流,正好为中部地区的各省份开了个好头,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企业与公司不仅能够为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提供资金,并且由于发达国家落实保护环境的时间比较长,它们还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工程节省不少的时间与材料。该新闻发布会拉开了江西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帷幕。我生活在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内,正好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之内。我期待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地区人民,为江西省的人民带来福音,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江西与及其他地方的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里,过着富足、充实、幸福的生活。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生态环境优美,水产生物丰富多样,已经是国内不再多见、面积较广、人与自然共处相对和谐的生态典范。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湖泊的生态危机和压力也在增加,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众多淡水湖生态屡屡告急,拯救湖泊生命的呼声由此而起。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性湿地保护专项立法的前提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护鄱阳湖湿地,显得尤为迫切。

b b c b b c c a d a

关于生态经济的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以看下(世界生态学)这样的期刊呗~写论文前多看看文献~总能找到自己的论文吧

中国环境污染造成了1875亿元损失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估算却仍然是一个新鲜话题。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给予了公众一个参考。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27%。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大头 报告认为,他们计算得来的1875亿元经济损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气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考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仅仅计算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数目就达到了9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值的20%。 其中,工业污染性缺水是各项损失中最严重的一项。1995年,全国工业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业经济损失750亿元,占了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的一半以上。 另外,报告指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包括南方水网地区和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农业的损失、水污染对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损失组成项目。大气污染损失也不可轻视 除了水污染之外,大气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轻视。报告指出,大气污染已对我国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损害尤其大,1995年全国因为大气 TSP(和SO2)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达到171亿元。 另外,酸雨也是一个“大杀手”。酸雨不仅对农作物和森林损害极大,而且酸雨对于建筑材料也有极其大的腐蚀作用,从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报告估算,1995年,我国因为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30亿元。 损失还来自多方面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固体废弃物和其它因素的损失也日渐增多。这多方面组成的第三大部分损失已达2亿元。 该报告所计算出来的损失1875亿元虽然已是数目庞大,骇人听闻,然而,撰写该报告的专家指出,我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此数目,该数字只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由此看来,我国保护环境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写

b b c b b c c a d a

经济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结束在校学习过程的最后步骤。在两年或是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经济类类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的一个统一整体。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正是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能否顺利地完成毕业,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是否具有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自我检查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吸收过程,但吸收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输出——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所解决的问题越多,社会就会更多地承认我们的价值。反之,很难接受我们。完成毕业论文,正是我们对社会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接受社会检查的最佳途径。一篇文章的写作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应如何去进行经济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提笔写文章的同学来讲,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使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在此,我们针对经济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利于毕业论文写作顺利完成。 一、毕业作业的形式 总的来讲,经济类专业的毕业作业的文体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对于经济类专业来说,学术论文主要是阐述作者在研究经济类理论、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新见解。若只是重复别人的观点,就不称其为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在写作上要求很高,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它需要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占有较详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2、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书面报告。它通过对某一工作、事件、问题、经验、教训等进行周密的调查,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选择此种形式的毕业作业文体,是以占有较充分的实际资料为前提条件的,同时写作时还应注意: ⑴所调查的单位或事项应具有普遍代表性。 ⑵调查报告必须要反映问题,总结出经验教训。 写调查报告时,不仅要叙述某一单位在某一方面是如何去做的,更要总结出有什么先进经验值得推广,有什么教训值得吸取。若只是叙述流水账,那么,该调查报告是没有意义的。 3、经验介绍 经验介绍类似于调查报告,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作者阐述的角度不同。调查报告通常是以第三者身份进行阐述的。经验介绍通常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阐述,可以介绍成功的经验,但要进行总结,也可以介绍失败的教训,但要找出原因,并探求对应的措施。至关重要的是,经验介绍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切忌空洞、无意义。 二、写作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要以三个代表思想理论为指导 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应探讨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类理论和方法。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写作中应注意克服下面几种倾向: ⑴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只是对实际情况的罗列。 ⑵缺乏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空谈。 ⑶理论与实际的简单相加。 3、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⑴在立论上不能带有个人的好恶偏见,不能主观臆造,而应老老实实地从实际出发,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⑵论据要建立在周密观察、充分占有各种所需材料的基础上,以此做为立论的依据。 ⑶在论证上要经得起推敲,使其严谨而富有逻辑性。 4、要有一定的创建性 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借用别人总结的现成资料,但应当注意:借用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而是要灵活运用,有所继承、有所舍弃,要有一定的创见性。即在毕业论文之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其出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源于借用的各种资料,但又有独到之处。 5、要保证真实性 真实性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必要保证。这里所讲的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⑴各种资料必须要真实可靠,不能自己编造。 ⑵切忌照搬抄袭。

这是一本书,到网上可以下载看到。

可以看下(世界生态学)这样的期刊呗~写论文前多看看文献~总能找到自己的论文吧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