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8 20:28:15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题目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4、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时间:2005年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音乐艺术形式。5、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7、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8、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11、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12、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入选时间:2009年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13、《格萨尔》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关于藏族古代民族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14、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15、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16、新疆《玛纳斯》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三大史诗之一。17、妈祖信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18、蒙古族呼麦入选时间:2009年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19、福建南音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20、热贡艺术入选时间:2009年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22、藏戏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25、西安鼓乐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26、粤剧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27、羌年入选时间:2009年羌族人民借以表达对所有生灵、祖国和祖先的尊重和崇拜。28、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2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2009年集纺、染、织、绣于一体。30、麦西热普入选时间:2010年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31、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时间:2010年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32、中国活字印刷术入选时间:2010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3、中医针灸入选时间:2010年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34、京剧入选时间:2010年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35、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入选时间:2011年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36、皮影戏入选时间:2011年皮质或纸质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37、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时间:2012年自公元10世纪开始就在闽南地区广泛传播。38、珠算入选时间:2013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39、二十四节气入选时间:2016年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上就是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责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几大类。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中国玉都岫岩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我县旅游文化产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主打“岫岩玉牌、资源牌、民族牌”这三张精品牌,开发自然景观,挖掘人文景观,提升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正成为岫岩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县已成为辽宁省旅游强县,共有国家A级以上风景区5处,“国石之旅”、“生态之旅”和“满乡之旅”三条旅游热线年接待游客逾百万,年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多元。具体表现在: 打“岫岩玉牌”尽展中国玉都风采。岫岩县政府始终坚持“琢玉兴县”战略,打响岫岩玉牌,弘扬岫岩玉文化,振兴岫岩玉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先后参加了“中国国石”竞选,以市民投票第一名和专家投票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国国石第一候选石”称号;参加了中国矿业名牌城市竞选,成功获得“中国玉都”冠名权,成为中国矿业名牌城市;1996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岫岩玉星”,在全国开创了以矿产资源名称命名小行星的先河,岫岩玉和岫岩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增,为国内外所共识。 打“资源牌”彰显自然山水魅力。为了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几年来,岫岩县政府投入巨资综合开发了药山、清凉山、龙潭湾等现有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兴建了大洋河水上乐园,完善了水上娱乐项目,开发了前营仙人嘴温泉、哈达碑沟汤温泉,推出了“清凉山世界之旅、药山健康之旅、大洋河漂流之旅”等精品线路,形成了独具岫岩山水特色的旅游优势。同时,我县还积极加快生态大县建设,抓好大洋河、哨子河两大水系及沿岸的开发和保护,使得空气清凉宜人、水质清澈甘洌。  打“民族牌”散发浓郁满族风情。岫岩50万人口中,90%以上都是满族,有着鲜明的满族特色,洋溢着浓郁的满族风情。近年来,岫岩县政府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满族博物馆,存放陈列大量史籍资料和文物,并全面详细展示了满族繁衍的历史、各类民间艺术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民间习俗等。同时,岫岩县政府还积极兴建药山满族风情村,在城镇着手兴建满族风情一条街,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形成独具岫岩地方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热线,弘扬满族传世文化。 以上三张牌,说明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称之为特色旅游。但是,我们的这种特色旅游,只是旅游发展初级阶段的形态,它是以初级观光旅游为主,是“粗放式发展、低效率经营”的状况,旅游的高级形态是要提升旅游文化的含量,在旅游文化上大做文章。 二、 我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县旅游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文化发展的理念没有真正竖立起来。  我县目前比较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文化的经济功能,导致一些相关管理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缺乏对市场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深刻认识。对现代文化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缺少正确认识,对文化旅游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路不清晰,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规划不重视,缺少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和措施。造成了“文物资源多(文化遗址遗迹426处),但开发利用不够;玉文化、满族历史文化深厚,而挖掘利用不足”现象的产生。(二)、旅游资源文化品味不高。  1、岫玉旅游的文化含量较低。岫玉使我县文化旅游的最大品牌,但是这一品牌因文化含量较低而黯然失色。首先岫玉购物场所建筑风格没有地方特色、卫生环境不尽人意,与玉所具有的“高贵”、“典雅”的身份和品质格格不入。第二因岫玉本身的硬度、韧性等物理性质所限,加上雕刻技术以及急功近利的思想,目前在市场上出卖的大部分岫玉产品雕刻不是特别精湛,民俗题材的作品较多,有创意的题材较少,精品更好,与其收藏品身份不吻合。第三巨型玉体、岫玉的“四大天王”等特色资源尚被充分开发利用。第四玉石开采过度,市场供应量大,价格很低,市场形象不佳。这不仅削弱了岫玉作为主导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也严重影响了岫玉进一步与旅游嫁接的潜在价值。因而,扭转岫玉在市场上的不良形象已迫在眉睫。  目前,岫玉开发的目标完全是玉器加工和交易,将这种宝贵的资源是同煤炭或其他矿物资源一样进行开发利用,没有意识到这种资源本可以转化成对当地可以有持久经济生命力的旅游资源。这种观念影响了岫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满族文化遗产整合开发利用水品较低。我县满族文化遗产是我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但是,对其整合开发利用很不到位。目前我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岫岩玉雕工艺、东北大鼓、皮影戏、满族剪纸、满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单鼓、满族民间歌曲等7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婚俗、农民画、民间鼓乐等13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具有岫岩特色、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但是,目前仍严存在着后继乏人的问题,在活动上每年也只有一些象征性的表演和展示;426处文化遗址遗迹连我们岫岩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县中国第一陨石坑遗迹开发缓慢;满族繁衍的历史、各类民间艺术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民间习俗等大都只能在岫岩博物馆中见到;满族的民族语言、服饰和习俗多已消失;满族饮食为主的餐馆几乎没有;满族民俗村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如此状况,使我县的满族风情特色很难体现。  3、岫岩山水生态旅游层次较低。我县境内山川秀美,峰峦叠嶂,群山滴翠,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有怪石嶙峋、涧水潺潺的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的药山;有数峰突起,浓荫蔽日的青凉山;有深藏古寺、秀色可掬的卧鹿山;有风光奇丽、银链悬空的石湖瀑布;有水秀潭美,如嵌明珠的龙潭弯……奇峰异景美不胜收。这一切使岫岩成为辽宁和东北地区的“绿色屏障”、“生态斑廊”和“生态飞地”,为城市提供了“绿色之肺”、“天然氧吧”,因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但是,我县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经营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还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方需求,也就带不来较高的旅游综合效益;环保设施落后;生态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几乎为零;没有着力于山水景区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要努力发现其生态文化价值并赋予其灵性、且要涵盖对相关人文元素的认识与发掘。景区景点是形式,文化内涵是魂魄,两者相得益彰,方能魅力四射。比如一个景区,应形成若干或荡气回肠,或缠绵悱恻,或幽默诙谐的优美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述下,欢乐游客,并且给人以启迪,即使景点并不是上佳的,也足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旅游者参与性项目不丰富,主要是静态展示。文化旅游要使旅游者真正参与其中,通过娱乐性的节目,真正领会文化的内涵,才能实现游客和景区双赢。我们的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单一,主要集中在文化资源的静态展示,缺少大型的、专业化的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文艺表演活动,在听觉上吸引力不强,在视觉上冲击力不够,影响我县文化旅游整体形象。  (四)、旅游业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我县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还难于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需求。虽然已经形成以岫岩镇为枢纽的放射状交通网络,但是道路级别不高,可进入性较差。全县仅有一家旅行社——嘉平旅行社,国家导游员3名。床位数超过50张的酒店有6家,其中三星级酒店两家——岫岩宾馆和贺临假日酒店,床位总数约1000张,接待设施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KTV歌舞厅、游戏厅、酒吧、茶吧为主的娱乐业规模虽然不小,但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层次不丰富,不能同时适应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口味。按说,由于岫玉一枝独秀,名播远近,岫岩的旅游购物品本应是最值得称道的旅游行业,但是目前玉雕产品主要针对商人,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性活动,很少针对旅游者。因而,在题材、体量和雕工诸多方面没有发挥旅游纪念品的功能。  (五)、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玉件不算,与深厚的人文资源形成反差的是我县旅游商品开发不尽如人意,融艺术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标志性的符合我县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忽视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和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也没有设立,致使来我县旅游的绝对人数增长较快,但旅游综合消费却相对较低。 六)、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我县旅游从业人员中,高中级管理人才还很缺乏。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我先旅游文化产业目前尚处在起步和培育阶段,各种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景区景点的旅游服务人员也缺少正规培训和专业培训。整体看,目前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阶段,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要求相比还不适应。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和措施上落实。  (七)、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景点开发再到旅游产品包装宣传推介,都需要足够的资金做后盾。近年来,虽然我县多方面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等投入,但总量上仍显不足,从而制约了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措施  当前全国各地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岫岩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岫岩旅游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树立岫岩旅游的整体形象,创岫岩旅游的精品。学习和借鉴其他兄弟市、县,像大连等,加快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使岫岩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岫岩“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一)、必须增强旅游产业开发中的文化意识,确立“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思路。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业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惟有充分挖掘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的文化品味,才能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一种依托关系。只有景观加文化才能留住远方的游客,没有文化底蕴的景观是留不住游客的。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以文化为支撑的经济,文化因素渗透经济活动并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对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文化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成为经济竞争的关键。文化内涵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源泉,商品的文化含量越高,使用价值、欣赏价值、附加值就越大,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要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观念, 。  (二)、加强创新,增强文化含量。旅游离不开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越丰富,它的知名度就越高,也就越吸引人。针对我县目前旅游景点文化含量不高的问题,应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文化含量,使之锦上添花。  在山水生态游方面,要深入挖掘景点的文化价值。请些国内文坛名家艺界高手在适当时候来我县著名景点游览并组织笔会,把他们的作品配上作者简介和照片结集出书,择其名篇名句请书法金石家在相应景点刻字或制匾、联,以流传后世,给游客留下高品位的珍藏纪念品。要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学、建筑、工艺美术、园林、民族服装设计以及音乐、书法、绘画、雕刻(塑)、装潢等专业人员的智慧,充分依靠艺术手段和科学手段,将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目前景点的介绍和评价,还停留在“是什么”、“怎么来”这个层次,而它们在岫岩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呼应,它们对岫岩满族文化的影响则很少被提及,这就无法全面展示其文化底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必将成为旅游产业在新世纪的发展主流,要树立岫岩旅游的文化品牌,必须在现有旅游产品和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创新。   在玉石之旅方面,除了提高玉雕的创意水平、多出精品外,可创作一篇戴玉佩、玉镯给人带来好运的民俗传奇故事,让购玉者都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购买玉件。另外,改变“采玉兴县”,实施“观光(玉)兴县”的发展战略。这个思路的要点是玉石文化的功能转换。——将前来岫岩买卖玉器转化为前来岫岩观赏玉石文化;实现以开发利用本地玉石资源进行玉石加工向主要采用国内外宝玉石资源,以发展玉雕业为主向多种宝玉石原料加工并举的模式转变;引导和推动玉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中实现量的新扩张。我县将在“玉皇”原址兴建中国玉博物馆,并规划在岫岩县城中国玉雕会展中心和哈达碑镇中国玉博物馆之间建设一条长4公里的旅游观光带,这将为玉石之旅带来一道炫目的亮点。  在魅力满乡游方面,应做到满族文化、满族乡情、满族民俗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如果说满族文化是“根”,满族民俗乡情是“叶”,那么,满族民俗景观则是“花”。 旅游者不辞远程之苦来到岫岩满乡村落,主要是想看到满族文化与满族乡情的载体——满族民俗的景和物。 做到使景更美、更自然,实物更丰富、更真实。对于满族民俗村要加快建设。总之,在我县文化旅游的每个环节都要注重突显文化的内涵,突出地域和民族的特色,突出浓郁的民风民情。 谢谢采纳!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题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这种财富

首先 你们当地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后你的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然后你可以去当地文化局找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室,到那要一下表格填写一下,然后就是文化部门批准和上报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的事情了。

衣冠/礼仪是最大的非物质遗产,其他都是扯淡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NMI―1祝赞词阿鲁科尔沁旗、鄂尔多斯市2NMI―2王昭君传说呼和浩特市3NMI―3嘎达梅林科尔沁左翼中旗4NMI―4格萨(斯)尔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化研究所5NMI―5巴拉根仓的故事通辽市6NMI―6科尔沁蒙古族传说故事通辽市7NMI―7阿拉善蒙古族传说故事阿拉善右旗8NMI―8鄂尔多斯蒙古族传说故事鄂尔多斯市9NMI―9乌审蒙古族口头诗乌审旗10NMI―10科尔沁潮尔史诗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社会民俗学学院11NMI―11江格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NMⅡ―1科尔沁叙事民歌通辽市13NMⅡ―2爬山调武川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14NMⅡ―3火不思镶黄旗15NMⅡ―4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内蒙古艺术研究所、锡林浩特市16NMⅡ―5坐腔土默特右旗17NMⅡ―6鄂伦春赞达仁鄂伦春自治旗18NMⅡ―7鄂温克叙事民歌鄂温克族自治旗19NMⅡ―8达斡尔扎恩达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NMⅡ―9木库莲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1NMⅡ―10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市22NMⅡ―11鄂尔多斯古如歌杭锦旗23NMⅡ―12漫瀚调准格尔旗24NMⅡ―13口簧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25NMⅡ―14博乐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6NMⅡ―15阿斯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7NMⅡ―16二人台牌子曲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8NMⅡ―17冒顿潮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9NMⅡ―18广宗寺佛乐阿拉善盟30NMⅡ―19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1NMⅡ―20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2NMⅡ―21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3NMⅡ―22蒙古族四胡音乐通辽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4NMⅢ―1呼图格沁敖汉旗35NMⅢ―2脑阁土默特左旗36NMⅢ―3查玛呼和浩特市、通辽市、阿拉善盟37NMⅢ―4双墙秧歌托克托县38NMⅢ―5博舞通辽市39NMⅢ―6俄罗斯族民间舞蹈额尔古纳市40NMⅢ―7哲仁嘿新巴尔虎左旗41NMⅢ―8筷子舞鄂尔多斯市42NMⅢ―9顶碗舞鄂尔多斯市43NMⅢ―10盅子舞鄂尔多斯市44NMⅢ―11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45NMⅢ―12蒙古族安代舞库伦旗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6NMⅣ―1皮影戏巴林左旗、开鲁县47NMⅣ―2东路二人台乌兰察布市48NMⅣ―3东北二人转通辽市科尔沁区49NMⅣ―4古如查玛鄂尔多斯市50NMⅣ―5二人台呼和浩特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NMⅤ―1好来宝科尔沁左翼后旗52NMⅤ―2乌力格尔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雅布干乌力格尔)旗、通辽市53NMⅤ―3巴尔虎英雄史诗新巴尔虎旗54NMⅤ―4达斡尔乌春(乌钦)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55NMⅤ―5八角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6NMⅥ―1阿木尔巴伊斯呼朗阿鲁科尔沁旗(蒙古康乐牌)57NMⅥ―2冰上阿日嘎阿鲁科尔沁旗58NMⅥ―3蒙古族搏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西乌珠穆沁旗、鄂尔多斯市59NMⅥ―4蒙古鹿棋通辽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60NMⅥ―5鄂温克鹿棋鄂温克族自治旗61NMⅥ―6蒙古马耐力赛新巴尔虎左旗62NMⅥ―7达斡尔颈力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3NMⅥ―8达斡尔摔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4NMⅥ―9达斡尔扳棍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5NMⅥ―10蒙古族赛驼阿拉善右旗66NMⅥ―11沙力搏尔摔跤阿拉善左旗67NMⅥ―12鄂温克抢“枢”鄂温克族自治旗68NMⅥ―13蒙古象棋阿拉善左旗69NMⅥ―14吉日格阿拉善左旗70NMⅥ―15诺日布阿拉善左旗71NMⅥ―16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2NMⅦ―1蒙古族服饰图案阿鲁科尔沁旗73NMⅦ―2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科尔沁右翼前旗74NMⅦ―3哈尼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民协75NMⅦ―4阿拉善佛教岩刻阿拉善盟76NMⅦ―5剪纸鄂尔多斯市、和林格尔县、开鲁县(鄂尔多斯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开鲁县剪纸)77NMⅦ―6蒙古族图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78NMⅦ―7蒙古族刺绣内蒙古元代瓷器研究学会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9NMⅧ―1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东乌珠穆沁旗、阿鲁科尔沁旗80NMⅧ―2蒙古包内蒙古文联、西乌珠穆沁旗、陈巴尔虎旗81NMⅧ―3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科尔沁右翼中旗82NMⅧ―4莜面饮食制作技艺固阳县83NMⅧ―5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科尔沁左翼后旗84NMⅧ―6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自治旗85NMⅧ―7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自治旗、根河市86NMⅧ―8达斡尔车制作技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87NMⅧ―9达斡尔民居营造技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88NMⅧ―10蒙古族驼具制作工艺额济纳旗89NMⅧ―11阿拉善地毯制作技艺阿拉善左旗90NMⅧ―12马海制作技艺鄂尔多斯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1NMⅨ―1蒙医色布苏疗术乌拉特前旗92NMⅨ―2蒙医乌拉灸术通辽市93NMⅨ―3科尔沁正骨术科尔沁左翼后旗94NMⅨ―4蒙医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蒙医院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5NMⅩ―1阿日奔苏木婚礼阿鲁科尔沁旗96NMⅩ―2满族婚俗呼和浩特新城区97NMⅩ―3乌珠穆沁婚礼西乌珠穆沁旗98NMⅩ―4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科尔沁右翼前旗屯满族文化99NMⅩ―5哈布图?哈撒儿祭祀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九原区100NMⅩ―6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包头市九原区101NMⅩ―7隆盛庄庙会丰镇市102NMⅩ―8科尔沁婚礼通辽市103NMⅩ―9祭敖包锡林郭勒盟、陈巴尔虎旗、鄂尔多斯市104NMⅩ―10巴尔虎博服饰与器具陈巴尔虎旗105NMⅩ―11甘珠尔庙会新巴尔虎左旗106NMⅩ―12敖鲁古雅鄂温克婚礼根河市107NMⅩ―13鄂温克驯鹿文化根河市108NMⅩ―14达斡尔雅都根服饰与器具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09NMⅩ―15土尔扈特婚礼额济纳旗110NMⅩ―16阿拉善烤全羊阿拉善盟111NMⅩ―17阿拉善额鲁特婚礼阿拉善左旗112NMⅩ―18蒙古族祭驼阿拉善盟113NMⅩ―19灯游会准格尔旗114NMⅩ―20六十棵榆树祭鄂托克前旗115NMⅩ―21鄂尔多斯“乃日”鄂托克旗116NMⅩ―22拖雷伊金祭奠鄂托克旗117NMⅩ―23萨岗彻辰祭祀乌审旗118NMⅩ―24十三阿塔天神祭祀乌审旗119NMⅩ―25敖瑞因布拉格祭鄂托克旗120NMⅩ―26鄂尔多斯蒙古族交往礼俗鄂尔多斯市121NMⅩ―27鄂尔多斯蒙古族年俗鄂尔多斯市122NMⅩ―28窝阔台祭奠达拉特旗123NMⅩ―29鄂尔多斯天马旗祭祀鄂尔多斯市124NMⅩ―30诈玛宴内蒙古蒙餐研究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125NMⅩ―31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伊金霍洛旗126NMⅩ―32阿拉克苏勒德祭祀鄂托克旗127NMⅩ―33察干苏力德祭祀乌审旗128NMⅩ―34木华黎祭祀乌审旗129NMⅩ―35鄂温克萨满服饰与器具根河市130NMⅩ―36蒙古族服饰内蒙古群众艺术馆131NMⅩ―37巴尔虎服饰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132NMⅩ―38乌珠穆沁服饰西乌珠穆沁旗133NMⅩ―39科尔沁服饰扎鲁特旗134NMⅩ―40鄂尔多斯服饰鄂尔多斯市135NMⅩ―41图什业图王府服饰科尔沁右翼中旗136NMⅩ―42达拉根巴雅尔鄂尔多斯市137NMⅩ―43达斡尔摇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38NMⅩ―44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市139NMⅩ―45那达慕锡林郭勒盟140NMⅩ―46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市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题目大全

八旗制度与满族文化  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  清代前期的八旗制度  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思想态度变化  美国学者近年来对满族史与八旗制度史的研究简述  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  八旗制度与满语言文字的湮没  八旗制度在清朝历史中作用研究综述  满清八旗制度与八旗色彩琐谈  清代旗人刑事司法特权研究  八旗制度和"八旗生计"  八旗制度下的"汉人满化"现象  八旗制度与满族共同体认同的建构  八旗制度在清朝历史中作用研究综述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2003年,庆阳市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文化名城"。2005年"庆阳香包绣制"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贺梅英老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

你到省事!!看看我找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非常丰富,基本分布在10个方面:   口头文化。包括民间文学以及语言、口头文化的各种遗存。北京的民族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俗话等,各区县已搜集整理到的资料虽然已出版很多,但是许多关于神鬼帝王、富绅豪杰、才子佳人的故事因历史原因未被收入。尤其是一些地名由来的传说,清代八旗营房的传说,数量非常少。   音乐。已经过市级专家论证通过的项目有智化寺京音乐、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门头沟京西幡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顺义曾庄大鼓等5个。   戏剧。昆曲、京剧已列入国家保护项目,昆曲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项目已经专家论证的有河北梆子、大兴诗赋闲、柏峪燕歌戏等。   曲艺。北京是曲艺蕴藏量极其丰富的城市,其影响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过专家论证的市级项目有相声、岔曲、单弦、京韵大鼓、密云蔡家洼村五音大鼓、平谷调。   舞蹈。已通过专家论证的市级项目有延庆旱船、门头沟京西太平鼓、昌平后牛坊村花钹大鼓、密云蝴蝶会、米粮屯高跷会、海淀扑蝴蝶、白纸坊太狮老会、大栅栏五斗斎高跷秧歌、沙峪村竹马、汤河川大班小班等10项。民间舞蹈是评审项目中内容最多的,京西太平鼓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艺与竞技。已经市级评审通过的有天桥中幡、抖空竹、帽山满族二魁摔跤。市体育总局提出把围棋和中国象棋列入保护名录,得到了联席会议所有代表赞同。中幡和抖空竹已列入国家第一批保护名录。游艺是集体育、艺术、游戏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是最鲜活、最广泛、最有典型意义的文化项目。   美术。北京的民间美术在历史上十分繁荣,宫廷艺术更是发达。北京牙雕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的风筝、剪纸、挑补绣花是民间美术重要内容,此次经专家论证的有“曹氏风筝”,列入市级保护项目。   传统手工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漆雕技艺和木版水印技艺等4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专家论证的市级保护项目有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宝刀衡制作工艺、绒布唐工艺。   传统医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代替的治病和健身的作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俗。市级民俗保护项目有7个:门头沟妙峰山庙会、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北京春节厂甸庙会、房山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其中厂甸庙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是历史上唯一的官办春节庙会,其宏大规模、开放性的形式,鲜明的京味文化特色在北京乃至全国独树一帜,是北京春节民俗活动带有标志性的事象,深受群众喜爱。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宁夏回族自治区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补充: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 疆 维 吾 尔木 卡 姆 艺 术 新疆 维 吾 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十二木 卡姆、吐 鲁 番 木卡姆、 地区、麦 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补充: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 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 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 庆藏 族自治州 (迪庆锅 庄舞、昌都锅 庄 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 藏 族自治州 补充: 124 Ⅲ—21 热 巴 舞 西 藏 自治区 (丁 青 热巴、那 曲 比 如 丁 嘎 巴) 125 Ⅲ—22 日 喀 则 扎什 伦 布 寺 羌 姆 西 藏 自 治 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文化和风水建筑  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也将其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 《黄帝宅经》曰:地善,苗旺盛;宅吉,人兴隆。短短十个字就完全道出风水学的精髓。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 万物生长的依靠。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了空气与水和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所以,风水一说也有正确所在,正因如此,在建筑中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风水一说。  在中国有许多风水建筑,人们在建造房屋,选择家宅的时候会注意风水的好坏,讲究环境方位问题。人们也常以山水俊秀,地灵人杰等词语来赞美自己所在的地方。风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那么,何为风水文化?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呢?  《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所谓的风水学便是: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 ,两仪生四相(五行) ,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通常人们将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所有高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以前风水大师们的一句发家名言便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可以将其连起来读做:堪舆风水地理——堪(观察天) 、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 、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  在地球上, 水、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也是风 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风、 地。 (空气)、水、地(土地)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老子曾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就是水。翻成白话文便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 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 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  《简易经》里记载: “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该就是风水的原义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 指住宅基地、 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在《辞海》中也是如是解释: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但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准确。其一,它将风水等同于一种迷信,没有肯定其科学的内涵;其二,没有把风水与风水术区别开来。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从表面上讲,它是一种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从本质上讲,它是古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的一门学问。简略地说,它与现代的“人类聚居学”“环境地理学”有些相似,但二者之间仍有本质的差别: 后者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 而前者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夹杂着许多唯心主义的说法和迷信的内容, 以至于我们还不能将它作为一种科学,只能作为一种“术数” 。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文化研究不断深人,中外学者对风水的看法渐趋一致。他们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而提出的一套景观评价系统, 是古人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处理的方法与布局的艺术。风水的范围包含住宅、宫院、寺观、陵墓、村落、城市等许多方面,其中涉及死人葬地的称“阴宅风水” ,涉及生人居住地的称“阳宅风水”。风水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简单地采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它。有的学者还认为,严格地讲,风水与风水术是有区别的。风水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体是自然界;而风水术是主观对客观的活动,其本体是人。  中国风水学是宇宙星体学、天文学、天体运行方位学、地球物理学、地磁方位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社会伦理学、美学、人体信息学、气象学、空间选择学、时间选择学、民俗学、做人哲学、玄学、易学、预测学、阴阳学、五行学、形气学、理气学、日课学等等一门庞大的综合类学科。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后人所应学习继承,应大力发扬光大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人都熟知的风水建筑可能非故宫和明十三陵莫属了。 北京有一条龙脉,贯穿故宫和明十三陵。 古代君王身前居住之所与身后安息之地皆在龙脉之上,受天神庇护。 故宫,距今已经有了 600 多年的历史。故宫的龙脉与昆仑山相通,而昆仑山与天上元气相通。故宫中的交泰殿是故宫的龙穴也是北京城的龙穴,同时也是全中国的龙穴。从静态风水来看,故宫后有景山,前有金水河,位于山水之间,镇山金水,处于山水的环抱之中,为延年穿宅之格。从后宫后寝分析,以前宫前三殿来论,主体建筑太和殿、中永殿、保和殿皆占吉星位置,以后寝、后三宫来论,朝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亦处于吉星位置,尤其是延年吉星得位,更主长久稳固。整个故宫是完全按照风水这个大体的格局来建造的。  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十三陵亦是如此,它始建于永乐七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在昌平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 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十三陵周围层峦叠嶂,秀美天成。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神道两侧的两座小山,为“龙山”和“虎山” ,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 “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 (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 ,着实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地。这次在去北京的旅游途中,我还听说了北京另一特别知名的风水建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厦。此建行位于北京西二环金融街 25 号。  “金融街”在元代被称为“金城坊” ,明、清两代是金铺、银号聚集之地;清末至民国,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也多设于此,是历代各种金融机构垂青的风水宝地。“现在的‘金融街’始建于1993 年 8 月,至 2005 年全部完工。南起复兴门, 北至阜成门,东临太平桥,西沿二环路,占地总面积 103 公顷。这里云集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中行总行、农发行总行等国家级银行总部,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保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一大批著名金融保险证券单位和电信企业入驻。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等国外的著名银行机构等 200多家国内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落户此地, 成为我国掌握国际最新金融信息, 了解世界金融动态的国家级金融中心。” 虽说在此块“风水宝地”之上,但建行总行却是“地处不兴” 。建行门前天桥斜去,呈虚水而走遇“天桥煞”,而其西北角又面对十字路口遭“路冲煞” ,皆为泄财之象。相传时任行长周小川为此请来了香港著名的风水大师为建行的设计出谋划策, 力图化险为夷。于是便有了这幢为北京人所津津乐道的“风水建筑” 。金融街上的建行大厦通体黑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在风水学中,黑色属水,水亦表财,黑色不仅催财力量强而且可以化煞;在西北角的煞重之位,大厦被设计成两把尖刀状的化煞布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顶部,为四个形如水闸放水的旺财设计, 意为财源滚滚;十字路口与天桥的西北角也有一对号称中国最大的汉白玉貔貅来招财镇宅;在貔貅的正中,竖立三根旗杆,意为三根高香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在如此风水建筑的庇佑之下,这几年来,建行蓬勃发展,成为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楚翘;原行长周小川也官升三级,从总行行长之位扶摇直上至证监会主席、央行行长之高位。  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风水可以改天命而夺神功,这是古人对风水学的高度肯定。风水学告诉人们要能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要优化自然环境,这样就有了好的阴阳宅,有了好的风水地的吉气感应与荫庇,自己和后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财贵秀,百福臻临,如果人人家家都能获得好风水地而吉祥, 社会就会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谐,民族国家也就会因人人有为家家发达社会和谐而兴旺,这就是风水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所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风水不是万能的,风水也只是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中国风水学虽博大但杂乱,虽精深但虚玄,虽可验证但少数据,虽有作用但多无科学根据,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广而无边,深不见底,艰以学习,难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为此,但愿风水同行们能摒弃成见,在考古践今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完善它,提升它。是所至望!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