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05 12:46:38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题目怎么写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通过人口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男女比例,以及根据这一特性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写。

人口论提问题及相应的政策人口问题,就我国来说现在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然后出生性别比失衡。解决对策应该加强宣传,鼓励生育,目前有新的生育政策出来,要加强引导,促进男女平等,性别平衡。

写这类小论文,你可以直接去看看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题目

人口红利还是需要的。但不能完全放开。

七普数据看,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有: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38%,年均增长53%,略低于上一个十年57%的平均增长率。我国人口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死亡率下降驱动的人口转变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基本上是生育率下降驱动的人口转变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时期,完成了人口转变。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写这类小论文,你可以直接去看看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题目是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总人口继续惯性增长,但势头进一步减弱。我国育龄妇女和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将开始减少,受育龄妇女规模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将在当前的小高峰后开始下降。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三是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四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五是人口流动迁移呈现新特点

一、我国人口特点是:①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②人口质量: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③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性别结构得到改善。④年龄构成: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⑤人口迁徙流动情况: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⑥城乡结构: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二、七普数据反映出来: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38%,年平均增长率为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平稳增长,是我国总人口状况的主要特点。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62人,比2010年减少48人。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10年前减少1101万人。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攻坚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人口有较大吸引力。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76%。总人口性别比为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普查结果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2%。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66%和73%。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亿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8岁。三、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中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效用。具体建议是: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主动提高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中国的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以及相应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经是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概覆盖的人数也达到大概3亿,中国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有以下特点:1、总人口数虽在增加,但人口总量增速放缓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虽然已超过14亿,但与十年前相比,仅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38%;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增长率便逐年下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增长率是今年的3倍。2、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而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为3,较2010年降低了8,表明性别结构正趋向正常水平。3、少儿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少儿人口数量也有所增加。受到“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政策的影响,“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4、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口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5、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相比于2010年,我国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多,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8930增加到15467,翻了近7倍,而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从2010年的08年提高到91年。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选题题目

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论文写作的时候,应该通过人口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男女比例,以及根据这一特性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写。

人口红利还是需要的。但不能完全放开。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年龄结构对人口增长的作用力度量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改革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影响与前景展望

答:一、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01年12月29日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国人口发展新特点论文选题

写这类小论文,你可以直接去看看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的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我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至今,但由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建国早期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惯性,总人口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抚养比的下降趋势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逆转。当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去十年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这一成就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普及成效显著。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户籍政策的改革影响了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念更加普及,初步达到了人口性别结构优化的目标。

答:一、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01年12月29日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看待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2、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3、从人口的城乡结构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75个百分点。4、普查结果表明,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