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关于语言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21:54:05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关于语言的论文

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信息传递的重要原始载体。而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来说,其关键期就是幼儿阶段,同时,幼儿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整体智力发育。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幼儿刚经历牙牙学语,处在语言认知最初级的阶段,所以进一步强化其口语表达能力就成为了幼儿语言学习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努力创建一个让幼儿想说、能说、喜欢说和有机会说的良好语言环境,以促进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之一。由于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所以当新进到幼儿园的时候,周围环境以及人事的变化都会让他们感到格外陌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安全感,容易变得孤僻少语,甚至会出现情绪的极度不稳定,时常哭闹。此时老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的每一举动,将他们的位置尽量安排到更靠近自己的地方,以便时刻给予他们亲近和关爱,更是方便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以此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在与这些幼儿说话的过程中,老师要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语气,潜移默化地减弱和消除幼儿内心的陌生感和胆怯,让他们逐渐在“受重视”的体验中感受到情绪上的满足并开始对老师萌生好感,一旦情况好转,老师要立即把握时机,更主动地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鼓励他们把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讲给老师听,并不时对他们讲话的内容给与肯定和表扬,技巧性引导进行同伴间的交流,直至敢于在班上大胆举手发言。总之,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方法。二、授以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幼儿有话可说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人类语言的基础和最根本的源泉,对处在对语言初步学习和掌握过程的幼儿更是如此。同时基于幼儿较强的好奇心理,他们也更乐意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实践证明,越是具备丰富的生活体验,幼儿能够交流和表达的内容也会更多,更能有话可说。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有意识地授以幼儿丰富的生活内容,以期帮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例如,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郊游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户外,融入大自然,去感受温暖的阳光、和煦的微风、青青草色、溪流潺潺、鸟语花香以及时令交替等自然现象,总之,山水草木都能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之后,老师可先让幼儿将自己的所见画成图画在班里展示,并引导他们用语言做适当描述,以此帮助幼儿在自然现象、实物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以此增添幼儿可说话的内容。三、老师应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幼儿敢于说话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是各种幼儿活动的主体,当然在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把他们当成是谈话的主体,老师则主要发挥组织、参与、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老师要时刻把幼儿放在说话的中心位置,融入到幼儿说话的情境中去,就必须先要拉近和幼儿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老师每一个很小的动作和表情都可能成为维系幼儿情感亲近的纽带,比如在和幼儿说话的时候,最好是蹲下身来,可以握着幼儿的小手,轻挠他的脑袋,最重要的是方便投以幼儿真诚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亲切和平等。做到这样,幼儿自然也会对你敞开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自然会把平时没敢说出的话主动向老师表达;同时,幼儿老师要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主动地参与或组织幼儿的各种游戏,在嬉戏中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在快乐的兴奋中也自然少了很多说话的顾虑。四、用兴趣激励的方法让幼儿喜欢上说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的一个道理。如果能够用兴趣激励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之中来,对培养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并进一步去激发它呢?这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要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要做到细心观察,从他们的只言片语和个别行为中去捕捉其兴趣取向,区别出共性和和个性的特征。比如,动画片应该几乎是所有幼儿都比较有兴趣的东西,老师就可以选择这样的话题展开整体的讨论;而对某些玩具来说,可能部分幼儿并不是很感兴趣,或许他更喜欢某一种小动物,那么老师就可以选择他所喜好的小动物与之展开针对性的交流。当然,能引导幼儿适当发展多方面的兴趣那是最好,这对促进他们喜欢上说话是很有帮助的。综上所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幼儿语言学习的本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整体智力发育。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寻求多方面途径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和喜欢说话,以此促进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 1 多看,在认识周围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与周围环境有关,让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发展幼儿语言,,让幼儿要多看,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把萝卜挖空后,在里面种蒜,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在下雪天,让幼儿去看雪景,接雪花,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多看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白雪,景观美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婴幼儿的语言词汇。 2 多听,让幼儿有说的兴趣 大家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在课堂上,我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小奖品的心理特点,准备了许多精美漂亮的小奖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例如:在欣赏故事《小鹿历险记》时,谁答对了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小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使孩子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积累出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去鼓励幼儿说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从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提高。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到春天,给幼儿讲“春天”里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人小朋友自己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哪些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春天到了,爸爸可以带我去放风筝了”等。 比如我们教幼儿词汇“五颜六色”时,把幼儿带到教室外面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说出来了。 幼儿园里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和家长要多指导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看完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图画中的故事。可以从幼儿喜爱的读物下手,让幼儿欣赏、阅读,问幼儿发什么了什么事情。让幼儿来描述他自己对读物的理解,教师及成人不对幼儿阐述做以评判(做引退者、观察者),并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事情。 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 多交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模仿。绐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多给幼儿听光碟故事、轮流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流、共同分享;带领幼儿听多种音乐,乐器的声音、到动物园多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引导幼儿把从教师、父母、小朋友、以及电视中学到的故事讲一遍,特别是到了中、大班后,要让幼儿讲自己身边发生或者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样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活动事情的能力,丰富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能力。 4 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和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提升能力。 要经常利用课间、饭后、做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谈心、交朋友。通过交谈,和幼儿进行感情交流,关系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非常重要。在幼儿用语不当时,老师要及时纠正,给他(她)说,应该怎么表达。不光让幼儿具有语言模仿的能力,还要幼儿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丰富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目标。如我们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乌龟、小鱼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使幼儿的恩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关于语言的论文题目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带动幼儿,与其他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生活中,我总结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老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孩子幼儿期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并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老师、同伴进行交谈。在户外活动,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孩子睡觉前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幼儿期进入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孩子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孩子说完整话这两方面。(1)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必须是靠孩子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去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起来的。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在各种环境中丰富幼儿的词汇,并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我给孩子讲《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孩子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我给孩子讲《会爆炸的苹果》故事中,通过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孩子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孩子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孩子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孩子说完整话。孩子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老师本身的语言教学的习惯,假如孩子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孩子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孩子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孩子学说完整话。孩子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孩子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角色游戏—《爱心医院》《百货商场》耐心地引导孩子玩游戏时坚持学说完整话,如:“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孩子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孩子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进行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孩子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时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鼓励孩子说完整话,还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培养孩子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孩子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就抓住孩子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孩子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当然,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去做,这就要靠老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寄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夏燕勤,邹群霞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淑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二)[C]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陈定儿点亮童心: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区为个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上海:明天出版社,梅子涵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M]上海:明天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论文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带动幼儿,与其他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生活中,我总结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老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孩子幼儿期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并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老师、同伴进行交谈。在户外活动,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孩子睡觉前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幼儿期进入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孩子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孩子说完整话这两方面。(1)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必须是靠孩子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去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起来的。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在各种环境中丰富幼儿的词汇,并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我给孩子讲《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孩子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我给孩子讲《会爆炸的苹果》故事中,通过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孩子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孩子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孩子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孩子说完整话。孩子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老师本身的语言教学的习惯,假如孩子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孩子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孩子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孩子学说完整话。孩子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孩子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角色游戏—《爱心医院》《百货商场》耐心地引导孩子玩游戏时坚持学说完整话,如:“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孩子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孩子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进行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孩子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时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鼓励孩子说完整话,还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培养孩子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孩子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就抓住孩子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孩子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当然,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去做,这就要靠老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 1 多看,在认识周围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与周围环境有关,让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发展幼儿语言,,让幼儿要多看,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把萝卜挖空后,在里面种蒜,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在下雪天,让幼儿去看雪景,接雪花,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多看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白雪,景观美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婴幼儿的语言词汇。 2 多听,让幼儿有说的兴趣 大家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在课堂上,我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小奖品的心理特点,准备了许多精美漂亮的小奖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例如:在欣赏故事《小鹿历险记》时,谁答对了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小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使孩子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积累出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去鼓励幼儿说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从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提高。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到春天,给幼儿讲“春天”里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人小朋友自己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哪些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春天到了,爸爸可以带我去放风筝了”等。 比如我们教幼儿词汇“五颜六色”时,把幼儿带到教室外面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说出来了。 幼儿园里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和家长要多指导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看完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讲述图画中的故事。可以从幼儿喜爱的读物下手,让幼儿欣赏、阅读,问幼儿发什么了什么事情。让幼儿来描述他自己对读物的理解,教师及成人不对幼儿阐述做以评判(做引退者、观察者),并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事情。 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 多交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模仿。绐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多给幼儿听光碟故事、轮流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流、共同分享;带领幼儿听多种音乐,乐器的声音、到动物园多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引导幼儿把从教师、父母、小朋友、以及电视中学到的故事讲一遍,特别是到了中、大班后,要让幼儿讲自己身边发生或者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样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活动事情的能力,丰富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能力。 4 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和机会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提升能力。 要经常利用课间、饭后、做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谈心、交朋友。通过交谈,和幼儿进行感情交流,关系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非常重要。在幼儿用语不当时,老师要及时纠正,给他(她)说,应该怎么表达。不光让幼儿具有语言模仿的能力,还要幼儿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丰富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目标。如我们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乌龟、小鱼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使幼儿的恩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论文

我给你两篇幼儿语言教育的原则 [摘要]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观念陈旧、目标性不强、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等,本文认为,在新的世纪,应该遵循幼儿学习和获得语言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遵循以下六个原则:语言运用情景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和大量感知、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 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就教于同仁。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纲要》也强调“幼儿的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学期初,当王老师让孩子们欣赏“抚摸”这首散文诗时,虽然中班的孩子还不太理解散文诗的含义,但听完这首语言优美、节奏轻柔的散文诗,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真好听,再放一遍吧。”“我听着很美。”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会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本文想就笔者所接触到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改革情况,作一些回顾与思考。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促进儿童的发展,应当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比较突 出地存在着重知识、轻发展的倾向。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又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对儿童的区别对待。北京师范 大学林嘉绥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组,1991年抽样调查了1093名大班和学前班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对知识型问题,儿童一般都回答得较好,而对智力型问题,即涉及比较、抽象、概括、判断 、推理等能力发展的问题,则回答得不好。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和考虑的是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 的智力开发价值。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事实”的获得上,而应该重视儿童思 维能力的发展。1992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幼儿园数学教育研讨会,其中心议题就是“幼儿园数 学教育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反映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数学教育目的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二是重视儿 童的一般发展,即重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方面 ,更不能局限在数概念方面,还必须指向包括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性等方面在内的一般发展目标。 冯晓霞在《活动区的创设、利用及活动指导》(《幼儿教育》1994年7、8期合刊)一文中,所举的小班 数学区活动的具体教育目标就是分别从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动作技能三方面提出的。这表明在数学教育中, 幼教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10以内数的认知、组成和加减运算的掌握。人们还未能从儿童数学概念 形成的基础,即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一角度来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因而数学教育不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儿童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即儿童必须建立相应的逻辑观念。这些 逻辑观念是: 1.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观念。当人们将两组物体一对一摆放时,就可以确定它们是一样多, 还是多一些、少一些。这是确定物体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是否 相等,不需要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理解数的基础。 2.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守恒观念是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乏数目守恒观念的儿童,对数的 认识,往往会受物体外形特征(如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等)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把握物体的数量。儿童只有 建立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后,才能理解数目是一种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持续不变的等量,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 3.在一个系列中,排列顺序所依靠的逻辑观念。要排列物体的顺序,必须理解物体之间差量比较的传递 性,如A比B长,B比C长,那么A也比C长,同时还应理解某一个物体在系列中的位置及其具有的双重性, 这就是说,在系列中,任何一个物体的量都比前面物体大(小),比后面物体小(大)。儿童有了具体物体的 排序观念后,就能够开始考虑抽象的数的顺序了。 4.类包含的逻辑观念。类是进行一切逻辑思维的基础,也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集 合概念就是建立在类概念上的。数是用来表示特定事物的量的,而要确定某一特定的事物,就需要先进行分类 。一个数是一类物体或一个集合的基数标记,分类活动不仅有同层次的,而且有不同层次的,这就需要以分类 层级的逻辑观念为基础,这就是类包含的观念。这种类包含的观念也是数概念形成和进行加减运算的基础。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各地教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增删,强调了对儿童进行前 数概念的教育的必要性,重视了集合、排序、对应(匹配)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注意了上述内容与数、量、 形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师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以往习惯于仅以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 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儿 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儿童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解、演示中的信 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所体验,否则,就只能机械地记住一些数学用语。 近年来,幼教工作者开始注意和研究儿童是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数学的。人们认识到,儿童学习知识首先 是通过行为把握,即用自己的手、脚来把握对象;接着是图形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最后才是符 号把握,即以语言或数量形式去把握对象。对儿童来说,学习数学按照这一顺序是最优的方式。儿童获得数学 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得到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 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 人们还认识到,数学概念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它是抽象的。例如,表示6 只苹果数量的“6”,不是代表苹果的具体属性,而是表示这一堆苹果计数后的抽象符号。数学的抽象开始于 对物体的动作,它要求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协调。皮亚杰曾经说过:“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 于事物的动作……”“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 的来源又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这说明数学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同时在心理 上建立相应的协调联系。例如,计数物体总数的活动就包含了三种性质的动作协调:一是加法性协调,即把动 作合在一起,总数的获得就是把一点数物体的单个动作相加在一起;二是次序性协调,就是使动作连续产生, 数物体的动作是连续产生的,而且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否则就会出现漏数和重数;三是对应性协调,即使两个 不同的动作一一对应,如口念数词的动作和手点物体的动作一一对应。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组物体的数目,是同时协调数种动作(不是单一动作)的结果。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操作的方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它应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南京,教 师十分重视并强调,凡是要教给儿童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 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儿童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儿童讲 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种做法重视对儿童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儿童获得的知识系统化、 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经验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和组织形式 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系统的、有目的的、专门的数学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必 不可少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地、有 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以引导儿童发展。在教师精心思考和组织的数学环境和数学活动中,在 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够学习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 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还认识到,将数学教育渗透在 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数量、形状、名 称(语言)。例如,我们经常会问孩子: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它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就涉及到形状、 数量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 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 在以往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育的组织形式大多为全班性的集体教育。这种形式,教育目标整齐划一, 全班儿童按照一个目标进行学习,却没有考虑各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 需要,这往往造成一部分儿童“吃不饱”,一部分儿童“吃不了”,从而抑制和挫伤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妨碍和影响了儿童的发展。在班级儿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集体教育的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采用这种 形式,教师容易组织与领导活动,可以较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另外,全班儿童共同活动,可以使儿童感受到集 体活动的愉快。当前正在探索在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时,如何区别对待、充分调动每个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以便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人们开始较多地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的形 式。这些形式可以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由于学习内容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因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好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 和相互学习,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但小组、个别活动形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很好地观察儿童的 活动,并通过观察及时地对儿童的发展水平作出判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要根据各个儿童的发展 水平设计活动、提供材料,并能同时指导和照顾不同小组的活动。因此,在儿童人数较多或教师经验不足的情 况下,往往不易奏效。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如何将集体、小组、个别这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优点和 长处,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社会性三个方面,这已是大 家的共识。笔者认为,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人们对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要求已比较清楚,教 师一般容易把握。而儿童思维能力、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这些方面的目标还比较笼统,至于阶段的、具体 活动的目标该如何提,在多数情况下尚不够清楚,因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和操作。这是一个需要解决 的问题。 2.教师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数学。教师必须指导儿童的数学学习,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龄 阶段,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关 键性的内容,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儿童学习;教师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应该如何结合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作 进一步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肖湘宁著:《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慧和、肖湘宁:《对幼儿园早期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2 期。 周欣:《新皮亚杰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刘力:《皮亚杰的活动教育理论及其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4期。 王跃进等:《幼儿数学教育之我见》,《幼儿教育》1993年第5期。 秦海之:《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1992年第4、5期。*

谁没事会为了一点分给你写论文?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论文题目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具体要求说一下吧,帮你搞定。

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寄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夏燕勤,邹群霞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淑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二)[C]南京:南京师范出版社,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周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周兢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陈定儿点亮童心:幼儿园文学整合教育研究成果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以康州大哈特福德地区为个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上海:明天出版社,梅子涵童年书——图画书的儿童文学[M]上海:明天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