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要求

发布时间:2024-09-09 14:52:11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要求

摘要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问题。首先,时代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顶点的策略,文化,结构,战略管理三角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整体关系。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式的战略文化结构 [摘要]这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的高度,今天所面对的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在本文中,它指出了战略管理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层面。战略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它的三个关系总体上的研究。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基础上的三角形模型,然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意义。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文献综述] 1,目的意义和现实意义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战略目标计划,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规划和决策付诸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实施控制,这种依赖于内部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继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先进的舞台,背景是20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寻求实现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出现的动乱。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一个连贯的有机结合,企业R&D,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功能的最高水平。参与企业的整体和长期管理的问题,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定,为了获得整体的最优管理的有效性。 走进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与西方企业的管理,所不同的是时间差。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引进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改善外部环境的全面管理水平的适应性。也看到了,但是,由于大多数我们的业务管理基础薄弱,加上很短的时间的做法,难免有一些误解的实施战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如: BR />(1)轻型重新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 (2)重本地轻整体,可怜的整合战略管理; (3)两头重,中间光,适度的竞争策略抓住(4)重模仿“走捷径”的展览,思维缺乏特色; (5)“旧酒新瓶,组织结构和战略不匹配; (6)不应该安于现状,动态竞争战略缺乏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做法,如不及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中国与贸易伙伴进一步开放市场,按照有关承诺,将加快步伐,不断扩大在企业领域的国内竞争,但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一个更大的舞台上,直接暴露于国际竞争对手。企业战略模型分析,以探索的精神,这个前提下,建立战略 - 文化 - 结构,从全球系统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战略管理,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2,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战略管理的书,解释清楚,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业务主管的根本和长期的规划和指导。 “在他看来,在过去的未来的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动态,不断完成的过程,从决策到。同时,讨论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劳伦斯的著作,罗司骑的应急合作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有应变计划,以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生存的卡斯特Rosenzweig着,”组织与管理 - 系统权变观点“(1979)是一个杰作理论学派,但其分析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角度看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并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企业,在资源丰富的企业管理,组织应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之间的稳定性,连续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迈克尔?作为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达到了高潮,许多在这本书的想法是考虑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的侃价能力,供方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非常规和目标集聚),价值链分析。的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和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1985年),和“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管理学者和从业者已经不陌生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一个所谓的的窄战略管理,技术,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广义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换句话说,狭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的“公司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广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战略管理目前,整个企业,狭窄的战略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管理方式必须先制定一项战略计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和实施。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将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会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的,在这家企业的战略管理。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从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这种认识是不是排他性的战略规划,而更注重使用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想。 纸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析的演变为主题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企业文化 - 企业战略管理战略 - 结构:管理和战略管理和状态的形成的历史,讨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关系的第四个部分介绍了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 - 企业文化 - 的三个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含义和实际意义的解释。文章指出解决广义的战略管理和狭义的战略管理,战略文化,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把握战略管理的企业“全系统倡导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延伸。企业战略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企业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决心的企业使命,企业目标的建立,发展和竞争力的战略制定的基本方法。在今天日益多边的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否要作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还需要充分的论证并实现在企业内部的团结和理解。佐藤来表达一个模型,其中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战略意识,战略思维或使用系统掌握的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真正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文字] 首先,进化从一开始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中心的企业管理课题,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管理主题的演变,从20世纪初开始世纪,19世纪的结束,生产管理,过渡到20世纪30年代,市场营销管理,然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的战略管理。时代的生产管理,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主要重点是提高内部生产力,此时,虽然已经有某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业务经理不认为这是一个威胁的企业,该企业还计划未来的需求。直到后期各公司努力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整个市场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面对的外部过渡到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企业依靠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挑战和实现其发展愿望,因此,企业有计划的未来发展要求和行为,推断的管理,如管理目标,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然而,当长期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将基于的历史推断的基础上的假设,在完全依赖于历史推断,以确定该公司的未来目标和行动,而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显然,这是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和企业管理的主题。起20世纪50年代,在企业外部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复杂的,和不熟悉的频繁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独推断的管理不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是在深入分析新的环境,作出新的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错误,其结果是不再只是亏损的经营业绩,但面对生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主题,进入战略管理时代。时代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应包括在所有的工作框架下的战略管理。该公司已加强了意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管理企业。不要重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企业随时可能被淘汰。 真正学术界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个叫狭窄的战略管理;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在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和策略”一书的美国学者斯坦纳。施泰纳的主要代表,战略管理和企业使命,确立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建立企业组织的目标,确保目标正确地贯彻执行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广泛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的主要代表美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对战略管理的战略计划在1976年出版,“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长期的战略管理,在1979年写了一本书的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与长期规划的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业务。 要概括起来讲,在狭窄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乍一看,这两个表达式仅仅局限于语言是不同的,本质上,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狭义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企业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流程;相当广泛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是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目前,主张一个狭窄的概念,战略管理学者的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你必须首先实施战略规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在这家企业。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只被视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性质的企业应被视为一个管理思想:具有战略意义的后续管理。这种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在战略意识,或使用的战略思想。事实上,战略管理是不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是一种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问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所不同的是这个想法?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想法,并强调需要站在在长期和全局的角度了解企业管理,也不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脚痛医脚脚”,就事论事的零碎的想法。我们认识到,企业的总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不断被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的战略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战略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⑴在战略问题上的判断。这里的战略问题,长期的业务发展和全球性问题上有显着的影响。在企业的日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的,有些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当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判断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没有,他们应该被过滤掉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习惯思维,似乎一切都必须要动手之前,他们就可以解决。这样做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困惑迷失方向,心烦意乱,这是困难的,有想法和能量往往会搞清楚这些事情,掌握要领的问题,从战略。 ⑵分析问题结构。这是为了解决战略问题的目的,寻求形成的结构问题。结构的问题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环的多个的因果关系,每个因果关系环由因果链数构成的,每个的因果链表示的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可能只有实时的行动模式,它可能是一个时间延迟。分析问题,根据这条线的思想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的为了讨论始终不清楚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反直观的特点,它已被忽略。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纪“系统思考法:今天的问题来从昨天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推进系统更大的反弹;越来越糟糕才会好转;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是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绝对内外。不幸的是,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思维似乎一直不知道原因。因此,明确的战略问题,使用的系统思考,揭示了结构的战略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战略管理。 ⑶寻求从根本上解决。正如前面提到的,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更糟糕的,是不是权力的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但要注意“聪明”的要求,特别是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原则被称为“杠杆”系统思维,有些人与一个伟大的比喻,“辅助舵辅助舵舵的舵,舵的转动更容易,船也更加灵活。送货较大,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大流量的水包围着舵,舵的转动困难。诀窍是,辅助舵比喻杠杆: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和p的最小操作力能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 便于旋转的车轮行驶一定的速度。,这个“平衡点”,也存在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根的问题的解决,找出解决方案为了充分利用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一)关系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发展的成功。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特色的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呢? ?的团体会员,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制定不同的策略击败敌人。 2,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企业战略的制定,所有成员积极和有效实施,是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意志和愿望,统一企业成员,以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BR />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适应彼此,相互协调。严格来说,当发展战略,制定新的战略与企业文化应该改变,但一旦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很难改变,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但它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从点的实施战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将限制企业战略的实施。当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的新的战略要求,原有的文化变化的速度是很慢的,这是很难立刻做出反应的新战略,这使得原有文化的新战略的实施是有可能成为阻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内部更换旧的和新的文化,并协调战略的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BR />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适应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适应了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 1,第一象限图中是指一个新的战略的实施,企业的组织要素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原来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要考虑两个问题:⑴采取利用目前有利的条件,以巩固和加强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 ⑵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 2他们发现,第二象限是指实施新的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可能达成的协议与原来的文化。这种情况下,过去大多数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好,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利用的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以实现发展。总之,这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位置,他们可以执行新的战略。在上述情况下,处理策略和关系为本的企业文化:⑴显着的变化,你必须考虑的基本性质和地位问题,即企业的地位的基本性质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确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对企业的任务是可以改变的,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略转变的基本性质和地位企业,从而保持与现有的企业保持着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⑵,现有员工发挥的作用,这些人员保持原来的值吗?和行为准则,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实施变革的原始文化条件。

另一篇我发给你  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经济理论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理论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并以管理会计手段,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因此,对于如何界定其概念以及企业哪些活动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如何进行操作等问题,均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故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界限和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规律,促进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该词的首创者是S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从不同视角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是很多的。Govindarajan和Shank主要研究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以下四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即战略的简略表述(公式化表达)、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和战略的控制。在此,他们使用了三个主题:价值链分析、战略地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表述关于企业战略和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框架。他们将此框架称为“战略成本管理”。Shank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成本信息直接针对战略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之一或之几的管理化应用”。  Bromwich和Wilson的研究角度又有区别。Bromwich关注于最终商品市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企业的产品市场和竞争者的成本和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进行的提供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及其竞争者一定期间内在这些市场上的战略所进行的监督”。Wilson则主要强调战略管理会计的外部指向和前瞻性。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多方面理解。有两种观点主要来源于Porter的竞争地位模型。Simmonds的观点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看成是提供对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现金流量的评估,并将这一信息还原为价格――成本――产量指标。其他如Porter和Wilson的观点则更侧重于产品的寿命周期。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将上列战略性主题置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的主要领域这一背景之下时,这个结论更是显而易见。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预算总体上根据1年来确定,构成投资报酬率基础的时间框架是1年的一个合计数及按历史成本确定的余额(即1年的利润占资产历史成本的百分比)。从对内还是对外这个的角度出发,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对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内涵的研究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务范围,并寻求战略管理会计的整体框架和运行规律。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对“战略性”一词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因而,凡是体现非战略性倾向的方法和举措,均可归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领域;反之,体现战略性属性的方法和举措,则可列入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范畴。现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进行探讨的文献,揭示了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下列属性: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  三、几种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及其应用  利用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属性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满足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和关注未来这三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与该实务是否能将企业的战略导向具体化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属于某一具体企业负责管理公司战略的经理人员所需要的会计行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主要包括三大类: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竞争对手会计和品牌价值会计。下面我们对各项实务的内容和应用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  产品属性成本计算(Attribute Costing)  产品属性成本化是将吸引顾客的特定产品属性成本化的过程。可以进行成本化的产品属性包括:经营行为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靠性,担保的安排、完工和齐备的程度,供应的保障及售后服务等。产品是由大量的属性构成的,正是产品的不同属性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位的迎合程度恰恰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  是指基于产品或劳务生命中各阶段的长度所进行的成本评估。在此,我们不再以年度为基准评估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化的时间框架基于产品生命中各个阶段的长度。这些阶段包括设计、推广、发展、成熟、衰落直至废弃。对这种方法的评述一致认为,该方法能够避免短期行为的管理倾向。在产品设计阶段积累下来的年度亏损用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加以确认,由此产生的压力会促进产品成熟之前的市场推广。如果管理当局相信生命周期成本化理论,他们就能够认识到,为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有必要实施一个全面的研究和设计阶段。  质量成本计算(Quality Costing)  质量成本是指那些与创新、鉴定;修理和预防残次品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出具质量成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引导管理当局优先注意质量问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不论是观察到的还是真实的,均可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之间存在这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事实,建议管理当局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以确保企业政策的最佳相关性。总体上讲,预防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大量的节约,并带来由减少缺陷成本(退货、返工、废品和销售失败等)造成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计算(Strategic Costing)  是根据战略和市场信息,利用成本指标,开发并确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的最佳战略的过程。为了使成本分析有助于追求竞争优势这一目标,必须仔细考虑战略结局。最初的研究者曾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集中说明一项由使用传统成本化方法(即由相关成本和短期视角出发开展的分析)带来的次佳战略。通过对战略结局的考虑,并利用市场学和竞争战略有关文献提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战略方案产生的过程。  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  是指在定价决策中对战略因素的分析。利用竞争导向分析进行战略定价,会带来比较正确的定价决策。这些分析中应予评估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的价格回应、价格弹性、市场的增长、规模的经济性以及经验。在此类分析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人员发现了会计信息在与价格决策相联系后,发挥了巨大的潜在作用。  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  这是一种用于产品和程序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方法,具体是通过用估计(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减去需要的目标利润,以得到所需要的生产、工程或市场成本。然后,该产品就按满足该成本的方式设计。目标成本化主要应用于制造程序中的开发和设计阶段。与目标成本化密切相关的是Kaizen成本化。该方法也应用于产品的制造阶段,因而将目标成本化引导到设计与开发阶段之外。Kaizen成本化要求为保证进一步的节约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理论将成本化从追求精确的监督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成本化理论,从而与追求竞争优势密切联系起来。  价值链成本计算(Value Chain Costing)  一种作业基础的成本化方法,成本被分配到设计、采购、生产、市场、分配和产品或劳务的服务这些必要的作业当中。这种方法建立在价值链分析基础之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来自于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在产品的设计与分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如同链务上的环节,正是这一思路产生了价值链分析。这一研究鉴定了在企业价值链的各有关部分中,顾客价值可以在哪个环节提高,或者成本可以在哪个环节降低。价值链成本化使传统成本分析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传统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和潜在成本节约的探求,因而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竞争对手会计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Competitor Cost Assessment)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是基于对竞争者的设备、技术、经济规模等的评估,定期更新对竞争对手的推测。这是一项广为讨论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当然,通过竞争对手者成本评估得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果有时可能是因追加技术进步投资而引起的,于是,与这种投资相关的长期影响及投资显现出的竞争对手者对提升竞争地位的追求,更助长了企业对竞争对手成本了解的需要。竞争对手成本评估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评估竞争对手的制造设施、经济规模、政府关系和技术产品设计。除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关于竞争对手信息的不直接来源。这些不直接的信息来源包括实地观察、共同的供应商、共同的顾客以及雇员(特别是竞争对的前雇员)。  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  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这一信息可为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提供基础。竞争地位监督是竞争对手评估的一种更为权威的方法,它将分析扩大到评价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销售成本和收入。这些会计计量是具有广度的,因为他们提供了比仅仅简单地基于市场份额所进行的评估更多的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单位成本的增加可能原本是一个好的征兆,然而,如果这种增加是由追加对广告费用的投入以增强品牌知名度,或者是由投资新产品开发造成的,则变动的成本结构更可能恰恰意味着竞争对手正在保持较强势的竞争地位。  基于公开财务报表的竞争对手评价(Competitor Appraisal on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  是指对竞争对手公开的财务报表进行的数字性分析,作为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评估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基于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而进行的竞争对手业绩评价。与前面讨论的方法不同,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包含了受传统会计教育的会计师所熟知的一切技术,运用这种分析模式评估竞争对于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可以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分析的内容包括监测销售趋势和利润水平,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运动。  (三)品牌价值会计  品牌价值预算(Brand Value Budgeting)  这是将品牌价值应用于分配资源的管理决策,旨在支持或提升一个品牌的地位,因而将注意力置于管理当局关于品牌争议的对话上的过程。  品牌价值监控(Brand Value Monitoring)  是通过评估品牌强度因素而对某一品牌进行的财务估价。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能力、稳定性、市场、国际化能力、趋势、支持和与历史品牌利润相结合的品牌保护。  品牌价值预算和监控可以统称为品牌估价,它仅能应用于拥有品牌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此项战略管理会计技术出现较晚,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但是对于拥有著名品牌的公司来讲,将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市场成就的因素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品牌估价实务的战略影响取决于估价方法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12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并不能代表所谓普遍公认的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范围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分歧。国外的研究表明,竞争对手会计和战略定价在企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用于企业战略当中,需要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由此得到的信息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控制,就达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够广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的加快,其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在应用当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要求大吗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 宏观环境分析 一般认为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四类,即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 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颁布的方针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等因素。法律环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的执法机构等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通常衡量经济环境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物价水平、消费支出分配规模、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利率、通货供应量、政府支出、汇率等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经济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自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这些因素关系到企业确定投资方向、产品改进与革新等重大经营决策问题。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摘自《企业战略分析》,邹昭晞著,经济管理出版社,第 20- 22页。) 2 、微观环境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产品生命周期、产业五种竞争力、产业内的战略群体、成功关键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观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市场需求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能够深化对微观环境的理解与认识。以下对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结构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需求状况、产业内的战略群体和成功关键因素分析进行简要介绍。 (1)产业的生命周期。在一个产业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取决于其所在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该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分析产业发展状况的常用方法是认识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用产品的周期阶段来表示,分为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只有了解产业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才能决定企业在某一产业中应采取进入、维持或撤退,才能进行正确的新的投资决策,才能对企业在多个产业领域的业务进行合理组合,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2)产业结构分析。根据波特教授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提出的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五种竞争力分析,可以从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来分析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在于减少了市场集中,激发了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并且瓜分了原有的市场份额。替代品作为新技术与社会新需求的产物,对现有产业的“替代”威胁的严重性十分明显,但几种替代品长期共存的情况也很常见,替代品之间的竞争规律仍然是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取决于各自的实力,比如卖(买)方的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纵向一体化程度以及信息掌握程度等。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即一个产业内的企业为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竞争,通常表现为价格竞争、广告战、新产品引进以及增进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

(1)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其他信息,如学校、单位等) 宋体小四   (2)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3)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4)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5)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 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6)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7)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 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  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  3、单倍行距。  4、Keywords: 四号 加粗。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要求多大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姓名、专业、学号: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如下: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 New R2、内容字体:小四号。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 New R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

(1)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其他信息,如学校、单位等) 宋体小四   (2)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3)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4)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5)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 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6)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7)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 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欢迎阅读。1 02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2 2 02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3 02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4 02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5 02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 加粗。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 词间空一格。6 02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7 777 02正文左)×××××××××××××(内容用4号宋体)。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1、表2、公式(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8 02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9 9999 02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10 02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 五号宋体, 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11 02附录 (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 Times New R 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12 02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5cm,下5cm,左0cm,右0cm。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要求多少字

你可以去看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现代管理)等等里面的这样的论文里面的结束语吧

摘要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问题。首先,时代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顶点的策略,文化,结构,战略管理三角模型,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整体关系。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式的战略文化结构 [摘要]这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的高度,今天所面对的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在本文中,它指出了战略管理时代已经来临,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一个企业从战略层面。战略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它的三个关系总体上的研究。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基础上的三角形模型,然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意义。 【关键词】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文献综述] 1,目的意义和现实意义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战略目标计划,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规划和决策付诸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实施控制,这种依赖于内部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继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先进的舞台,背景是20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寻求实现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出现的动乱。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一个连贯的有机结合,企业R&D,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功能的最高水平。参与企业的整体和长期管理的问题,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定,为了获得整体的最优管理的有效性。 走进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与西方企业的管理,所不同的是时间差。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引进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改善外部环境的全面管理水平的适应性。也看到了,但是,由于大多数我们的业务管理基础薄弱,加上很短的时间的做法,难免有一些误解的实施战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如: BR />(1)轻型重新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 (2)重本地轻整体,可怜的整合战略管理; (3)两头重,中间光,适度的竞争策略抓住(4)重模仿“走捷径”的展览,思维缺乏特色; (5)“旧酒新瓶,组织结构和战略不匹配; (6)不应该安于现状,动态竞争战略缺乏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做法,如不及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中国与贸易伙伴进一步开放市场,按照有关承诺,将加快步伐,不断扩大在企业领域的国内竞争,但更主要的是,国内企业一个更大的舞台上,直接暴露于国际竞争对手。企业战略模型分析,以探索的精神,这个前提下,建立战略 - 文化 - 结构,从全球系统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战略管理,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2,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战略管理的书,解释清楚,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业务主管的根本和长期的规划和指导。 “在他看来,在过去的未来的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动态,不断完成的过程,从决策到。同时,讨论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劳伦斯的著作,罗司骑的应急合作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有应变计划,以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生存的卡斯特Rosenzweig着,”组织与管理 - 系统权变观点“(1979)是一个杰作理论学派,但其分析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角度看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并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企业,在资源丰富的企业管理,组织应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之间的稳定性,连续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迈克尔?作为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达到了高潮,许多在这本书的想法是考虑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的侃价能力,供方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非常规和目标集聚),价值链分析。的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和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1985年),和“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管理学者和从业者已经不陌生了。 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一个所谓的的窄战略管理,技术,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广义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换句话说,狭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的“公司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过程中,广义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战略管理目前,整个企业,狭窄的战略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管理方式必须先制定一项战略计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和实施。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将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会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的,在这家企业的战略管理。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从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这种认识是不是排他性的战略规划,而更注重使用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想。 纸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析的演变为主题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企业文化 - 企业战略管理战略 - 结构:管理和战略管理和状态的形成的历史,讨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分析;关系的第四个部分介绍了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 - 企业文化 - 的三个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含义和实际意义的解释。文章指出解决广义的战略管理和狭义的战略管理,战略文化,战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把握战略管理的企业“全系统倡导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延伸。企业战略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企业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决心的企业使命,企业目标的建立,发展和竞争力的战略制定的基本方法。在今天日益多边的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否要作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还需要充分的论证并实现在企业内部的团结和理解。佐藤来表达一个模型,其中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战略意识,战略思维或使用系统掌握的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真正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文字] 首先,进化从一开始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中心的企业管理课题,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管理主题的演变,从20世纪初开始世纪,19世纪的结束,生产管理,过渡到20世纪30年代,市场营销管理,然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的战略管理。时代的生产管理,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主要重点是提高内部生产力,此时,虽然已经有某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业务经理不认为这是一个威胁的企业,该企业还计划未来的需求。直到后期各公司努力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整个市场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面对的外部过渡到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企业依靠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挑战和实现其发展愿望,因此,企业有计划的未来发展要求和行为,推断的管理,如管理目标,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然而,当长期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将基于的历史推断的基础上的假设,在完全依赖于历史推断,以确定该公司的未来目标和行动,而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显然,这是不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和企业管理的主题。起20世纪50年代,在企业外部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复杂的,和不熟悉的频繁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独推断的管理不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是在深入分析新的环境,作出新的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错误,其结果是不再只是亏损的经营业绩,但面对生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的主题,进入战略管理时代。时代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应包括在所有的工作框架下的战略管理。该公司已加强了意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管理企业。不要重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企业随时可能被淘汰。 真正学术界的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个叫狭窄的战略管理;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窄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管理控制和校正,在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和策略”一书的美国学者斯坦纳。施泰纳的主要代表,战略管理和企业使命,确立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建立企业组织的目标,确保目标正确地贯彻执行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广泛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使用的主要代表美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对战略管理的战略计划在1976年出版,“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长期的战略管理,在1979年写了一本书的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决策与长期规划的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业务。 要概括起来讲,在狭窄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乍一看,这两个表达式仅仅局限于语言是不同的,本质上,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狭义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企业战略”,围绕企业的战略,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流程;相当广泛的概念,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是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目前,主张一个狭窄的概念,战略管理学者的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你必须首先实施战略规划,按照规划,这就是所谓的战略管理。换句话说,不要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去发展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在这家企业。我们站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不应只被视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按照广泛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性质的企业应被视为一个管理思想:具有战略意义的后续管理。这种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在战略意识,或使用的战略思想。事实上,战略管理是不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是一种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问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所不同的是这个想法?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想法,并强调需要站在在长期和全局的角度了解企业管理,也不习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脚痛医脚脚”,就事论事的零碎的想法。我们认识到,企业的总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不断被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的战略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战略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⑴在战略问题上的判断。这里的战略问题,长期的业务发展和全球性问题上有显着的影响。在企业的日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的,有些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当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判断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没有,他们应该被过滤掉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习惯思维,似乎一切都必须要动手之前,他们就可以解决。这样做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困惑迷失方向,心烦意乱,这是困难的,有想法和能量往往会搞清楚这些事情,掌握要领的问题,从战略。 ⑵分析问题结构。这是为了解决战略问题的目的,寻求形成的结构问题。结构的问题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环的多个的因果关系,每个因果关系环由因果链数构成的,每个的因果链表示的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可能只有实时的行动模式,它可能是一个时间延迟。分析问题,根据这条线的思想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的为了讨论始终不清楚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反直观的特点,它已被忽略。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纪“系统思考法:今天的问题来从昨天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推进系统更大的反弹;越来越糟糕才会好转;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是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绝对内外。不幸的是,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思维似乎一直不知道原因。因此,明确的战略问题,使用的系统思考,揭示了结构的战略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战略管理。 ⑶寻求从根本上解决。正如前面提到的,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更糟糕的,是不是权力的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但要注意“聪明”的要求,特别是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原则被称为“杠杆”系统思维,有些人与一个伟大的比喻,“辅助舵辅助舵舵的舵,舵的转动更容易,船也更加灵活。送货较大,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大流量的水包围着舵,舵的转动困难。诀窍是,辅助舵比喻杠杆: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和p的最小操作力能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 便于旋转的车轮行驶一定的速度。,这个“平衡点”,也存在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根的问题的解决,找出解决方案为了充分利用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一)关系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发展的成功。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特色的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呢? ?的团体会员,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制定不同的策略击败敌人。 2,企业文化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企业战略的制定,所有成员积极和有效实施,是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意志和愿望,统一企业成员,以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BR />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适应彼此,相互协调。严格来说,当发展战略,制定新的战略与企业文化应该改变,但一旦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很难改变,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但它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从点的实施战略,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将限制企业战略的实施。当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的新的战略要求,原有的文化变化的速度是很慢的,这是很难立刻做出反应的新战略,这使得原有文化的新战略的实施是有可能成为阻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内部更换旧的和新的文化,并协调战略的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BR />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适应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适应了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 1,第一象限图中是指一个新的战略的实施,企业的组织要素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原来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要考虑两个问题:⑴采取利用目前有利的条件,以巩固和加强公司自身的企业文化; ⑵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 2他们发现,第二象限是指实施新的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可能达成的协议与原来的文化。这种情况下,过去大多数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好,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利用的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以实现发展。总之,这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位置,他们可以执行新的战略。在上述情况下,处理策略和关系为本的企业文化:⑴显着的变化,你必须考虑的基本性质和地位问题,即企业的地位的基本性质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确定。高级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对企业的任务是可以改变的,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略转变的基本性质和地位企业,从而保持与现有的企业保持着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⑵,现有员工发挥的作用,这些人员保持原来的值吗?和行为准则,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实施变革的原始文化条件。

另一篇我发给你  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经济理论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理论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并以管理会计手段,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因此,对于如何界定其概念以及企业哪些活动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如何进行操作等问题,均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故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界限和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规律,促进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该词的首创者是S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从不同视角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是很多的。Govindarajan和Shank主要研究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以下四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即战略的简略表述(公式化表达)、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和战略的控制。在此,他们使用了三个主题:价值链分析、战略地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表述关于企业战略和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框架。他们将此框架称为“战略成本管理”。Shank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成本信息直接针对战略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之一或之几的管理化应用”。  Bromwich和Wilson的研究角度又有区别。Bromwich关注于最终商品市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企业的产品市场和竞争者的成本和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进行的提供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及其竞争者一定期间内在这些市场上的战略所进行的监督”。Wilson则主要强调战略管理会计的外部指向和前瞻性。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多方面理解。有两种观点主要来源于Porter的竞争地位模型。Simmonds的观点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看成是提供对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现金流量的评估,并将这一信息还原为价格――成本――产量指标。其他如Porter和Wilson的观点则更侧重于产品的寿命周期。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将上列战略性主题置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的主要领域这一背景之下时,这个结论更是显而易见。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预算总体上根据1年来确定,构成投资报酬率基础的时间框架是1年的一个合计数及按历史成本确定的余额(即1年的利润占资产历史成本的百分比)。从对内还是对外这个的角度出发,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对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内涵的研究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务范围,并寻求战略管理会计的整体框架和运行规律。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对“战略性”一词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因而,凡是体现非战略性倾向的方法和举措,均可归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领域;反之,体现战略性属性的方法和举措,则可列入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范畴。现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进行探讨的文献,揭示了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下列属性: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  三、几种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及其应用  利用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属性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满足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和关注未来这三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与该实务是否能将企业的战略导向具体化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属于某一具体企业负责管理公司战略的经理人员所需要的会计行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主要包括三大类: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竞争对手会计和品牌价值会计。下面我们对各项实务的内容和应用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  产品属性成本计算(Attribute Costing)  产品属性成本化是将吸引顾客的特定产品属性成本化的过程。可以进行成本化的产品属性包括:经营行为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靠性,担保的安排、完工和齐备的程度,供应的保障及售后服务等。产品是由大量的属性构成的,正是产品的不同属性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位的迎合程度恰恰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  是指基于产品或劳务生命中各阶段的长度所进行的成本评估。在此,我们不再以年度为基准评估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化的时间框架基于产品生命中各个阶段的长度。这些阶段包括设计、推广、发展、成熟、衰落直至废弃。对这种方法的评述一致认为,该方法能够避免短期行为的管理倾向。在产品设计阶段积累下来的年度亏损用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加以确认,由此产生的压力会促进产品成熟之前的市场推广。如果管理当局相信生命周期成本化理论,他们就能够认识到,为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有必要实施一个全面的研究和设计阶段。  质量成本计算(Quality Costing)  质量成本是指那些与创新、鉴定;修理和预防残次品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出具质量成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引导管理当局优先注意质量问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不论是观察到的还是真实的,均可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之间存在这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事实,建议管理当局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以确保企业政策的最佳相关性。总体上讲,预防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大量的节约,并带来由减少缺陷成本(退货、返工、废品和销售失败等)造成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计算(Strategic Costing)  是根据战略和市场信息,利用成本指标,开发并确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的最佳战略的过程。为了使成本分析有助于追求竞争优势这一目标,必须仔细考虑战略结局。最初的研究者曾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集中说明一项由使用传统成本化方法(即由相关成本和短期视角出发开展的分析)带来的次佳战略。通过对战略结局的考虑,并利用市场学和竞争战略有关文献提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战略方案产生的过程。  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  是指在定价决策中对战略因素的分析。利用竞争导向分析进行战略定价,会带来比较正确的定价决策。这些分析中应予评估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的价格回应、价格弹性、市场的增长、规模的经济性以及经验。在此类分析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人员发现了会计信息在与价格决策相联系后,发挥了巨大的潜在作用。  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  这是一种用于产品和程序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方法,具体是通过用估计(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减去需要的目标利润,以得到所需要的生产、工程或市场成本。然后,该产品就按满足该成本的方式设计。目标成本化主要应用于制造程序中的开发和设计阶段。与目标成本化密切相关的是Kaizen成本化。该方法也应用于产品的制造阶段,因而将目标成本化引导到设计与开发阶段之外。Kaizen成本化要求为保证进一步的节约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理论将成本化从追求精确的监督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成本化理论,从而与追求竞争优势密切联系起来。  价值链成本计算(Value Chain Costing)  一种作业基础的成本化方法,成本被分配到设计、采购、生产、市场、分配和产品或劳务的服务这些必要的作业当中。这种方法建立在价值链分析基础之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来自于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在产品的设计与分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如同链务上的环节,正是这一思路产生了价值链分析。这一研究鉴定了在企业价值链的各有关部分中,顾客价值可以在哪个环节提高,或者成本可以在哪个环节降低。价值链成本化使传统成本分析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传统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和潜在成本节约的探求,因而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竞争对手会计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Competitor Cost Assessment)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是基于对竞争者的设备、技术、经济规模等的评估,定期更新对竞争对手的推测。这是一项广为讨论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当然,通过竞争对手者成本评估得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果有时可能是因追加技术进步投资而引起的,于是,与这种投资相关的长期影响及投资显现出的竞争对手者对提升竞争地位的追求,更助长了企业对竞争对手成本了解的需要。竞争对手成本评估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评估竞争对手的制造设施、经济规模、政府关系和技术产品设计。除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关于竞争对手信息的不直接来源。这些不直接的信息来源包括实地观察、共同的供应商、共同的顾客以及雇员(特别是竞争对的前雇员)。  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  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这一信息可为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提供基础。竞争地位监督是竞争对手评估的一种更为权威的方法,它将分析扩大到评价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销售成本和收入。这些会计计量是具有广度的,因为他们提供了比仅仅简单地基于市场份额所进行的评估更多的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单位成本的增加可能原本是一个好的征兆,然而,如果这种增加是由追加对广告费用的投入以增强品牌知名度,或者是由投资新产品开发造成的,则变动的成本结构更可能恰恰意味着竞争对手正在保持较强势的竞争地位。  基于公开财务报表的竞争对手评价(Competitor Appraisal on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  是指对竞争对手公开的财务报表进行的数字性分析,作为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评估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基于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而进行的竞争对手业绩评价。与前面讨论的方法不同,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包含了受传统会计教育的会计师所熟知的一切技术,运用这种分析模式评估竞争对于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可以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分析的内容包括监测销售趋势和利润水平,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运动。  (三)品牌价值会计  品牌价值预算(Brand Value Budgeting)  这是将品牌价值应用于分配资源的管理决策,旨在支持或提升一个品牌的地位,因而将注意力置于管理当局关于品牌争议的对话上的过程。  品牌价值监控(Brand Value Monitoring)  是通过评估品牌强度因素而对某一品牌进行的财务估价。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能力、稳定性、市场、国际化能力、趋势、支持和与历史品牌利润相结合的品牌保护。  品牌价值预算和监控可以统称为品牌估价,它仅能应用于拥有品牌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此项战略管理会计技术出现较晚,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但是对于拥有著名品牌的公司来讲,将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市场成就的因素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品牌估价实务的战略影响取决于估价方法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12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并不能代表所谓普遍公认的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范围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分歧。国外的研究表明,竞争对手会计和战略定价在企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用于企业战略当中,需要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由此得到的信息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控制,就达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够广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的加快,其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在应用当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现代管理有三大特征,即以人为中心、观念更新和动态性,无论从哪方面出发,企业管理无一不要求管理创新,而战略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制高点和难点。本文认为,一个成功的战略创新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战略创新激发阶段、战略创新实施阶段和战略创新推广阶段。本文通过对战略创新路径的深入探析,认为每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重点,在战略创新激发阶段重在管理思维的重构,战略创新的实施阶段应重在管理方式的重组,而战略创新推广阶段要重在市场推广的重塑。 关键词:管理思维重构 管理方式重组 市场推广重塑 战略原指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战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认为:“从某些意义上说,战略规划是不规则的,因为机会、难题与高明的见解并不按照预定的时间出现,然而一旦它们被察觉就必须立即把握住它们并予以解决。”由于战略的重要地位和战略规划的不规则性,使战略创新植根于企业的管理思维,生长在企业的独特管理方式中,能否有结果则取决于市场推广的成败,因此,战略要创新,企业就应该关注管理思维的重构、管理方式的重组和市场推广的重塑。 管理思维重构是战略创新产生的源泉 一般人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的判断力,另一种是进行联想创新、预测的想象力。判断力依靠的是掌握的事实,而想象力必须把目光投向未知领域,设计未来蓝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进行战略创新,首先要在思维领域进行重构。管理思维的重构是指调整企业对自我的看法和要求,诉诸于企业的“头脑”,管理思维重构就要打开企业封闭的头脑,注入新的关于企业内外的信息,在思维领域进行判断力和想象力的融合,去伪存真,从而得到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 领导者的观念往往是观念领域的领导者,中国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另一个角度想,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关键靠企业中的权威人物。因此,企业要进行管理思维重构,首先应重视高管层的管理思维重构。进行管理思维重构要以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为前提。每一位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也就是管理者要花时间、精力去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切忌不可把过去的成功演变成“经营管理上的自我主义的资产”。然后,管理者就要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获取企业内外的新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和判断的融合、重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发展出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新构想、新理念,这就有了新战略的雏形。 管理者的思维重构至关重要,但还应该在整个企业内进行管理思维重构,才能为新战略的实施打好基础。整个企业的管理思维重构是战略创新的土壤,不仅可以在整个企业内激发战略创新思维,进一步还可以为战略实施做铺垫。企业进行管理思维的重构,就要在整个企业内把创新意识、思维重构的理念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的遗传密码,使管理思维重构真正变成战略创新产生的源泉。 管理方式重组是战略创新实施的保障 通过管理思维重构就有可能在战略上有所创新,但战略创新能否成功关键靠执行,而战略创新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进行管理方式的重组。管理方式重组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以在思维领域的新构想、新理念为指导,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战略创新的执行铺路搭桥。 战略创新的执行途径大部分由领导人决定,领袖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战略创新能否执行的关键。因此,在战略执行过程中CEO应该扮演一个角色模范,对战略的执行表现出坚定的信心,高管层效仿CEO,下层主管仿效高管层,如此这般逐级将战略创新理念传递至整个组织。有了执行途径,还要组建一个“战略创新执行团队”,在整个企业内理顺一套互动的广泛的沟通程序,督促战略创新的执行。 有了战略创新的传递途径和执行负责人,为了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必要时还要对组织机构重组和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通过本质上对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大胆设计,可以使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使战略创新产品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巨大飞跃。 通过对管理方式的重组,企业就能选择最佳的执行路径,组建优秀的战略创新执行团队,建立广泛的互动沟通,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保障战略的顺利执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沟通的作用。中国古代政治家范仲淹说过:“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通”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政策符合实际,也就是一个好的战略“行得通”;二就是沟通,广泛、互动、有效的沟通是战略执行的疏通剂。 市场推广重塑是战略创新成败的关键 企业战略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企业进行了战略创新思维的强化、管理方式的重组和战略创新实施,其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市场推广的重塑。不管是什么创新,尤其是战略创新,只有得到市场的承认和接纳,才算功德圆满,市场推广的效果是检验战略创新成败的标准。 进行市场推广重塑要把握市场的焦点。第一,要发展新的价值主张。每一项业务的特征,皆是由其价值主张塑造而成的——价值主张,指的是企业希望以何种价格提供给顾客何种利益。而要发展新的价值主张,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顾客,因为在一个价值链中,以下游顾客最有创意,因此要重视这部分顾客的动向,注意聆听顾客意见。根据从顾客那获得的新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思维重构,发展出合理的价值主张。第二,要以利益指标进行顾客群的区分,制定出相应的几个主要的价值主张,为市场重塑做准备。第三,有了顾客群,接着就应该根据顾客群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重塑市场营销模式。根据新的营销模式调整战略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实体构架,必要时甚至要对整个企业系统进行重组,这就要求企业的各系统都应该做到与新的价值主张兼容,能随时进行协调、校正。 进行市场推广重塑要追求客户成就,创造新需求。企业并不仅仅是一个营利实体,一个好的战略创新应该有这样的优势:不仅企业的获利可以增长,顾客也可以得到最大价值。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通过追求顾客成就、创造有效需求、进行价值差异化经营、实施有竞争性的定价策略和做选择性降低成本的工作,达到市场重塑的目的,最终实现战略创新的扩散、推广,保证战略创新的最终成功。综上论述,本文提出一个战略创新的大轮盘(见图1所示):管理思维重构、管理方式重组和市场推广重塑,他们既是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内外环境的共同推动下,高速旋转,推动着企业战略创新的高速运转。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2000字体大小

虚拟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摘要: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拥有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具体组织的实现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形式,从而结合了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一、虚拟企业概述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系统也产生相应的进步。企业面临的环境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相对的静态、单一、稳定转向动态、复杂、不可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由大众化、单一化发展为柔性化、多样化。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受到冲击,单靠技术革新已经无法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制度革新已经成为企业产生突破的关键。虚拟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制度,它用信息流连接整条生产价值链建立开放式动态联盟,组建和运营的动力来自多样化、柔性化的市场需求,以市场价值的实现作为目标,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参加合作的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组合突破了资源有限的限制,整个虚拟企业组织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同时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避免了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产生的信息传递的时滞、延误、失真和扭曲。实际上,虚拟企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机制,实现了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二、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的关键特征是创新,面对新环境的挑战,管理理论也涌现了多种创新理论,如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竞争-合作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1990年美国MIT教授MichaelHammer博士首次提出企业过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并于1993年出版了《再造企业》,迅速掀起了全世界的BPR理论研究浪潮。企业过程再造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以过程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面向顾客、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的目的。BPR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使组织扁平化,通过适当授权,把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之中。它注重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简化了信息传递过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竞争—合作理论是相对于现代管理理论过分强调竞争这一缺陷而提出的,它认为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为了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达到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的目的,最终实现双赢。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圣吉于《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强调企业员工不分层次组成小组,通过团队式学习,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差异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有利于产生新思维并学会系统思考。  以上几种理论都是针对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新型管理理论,核心是实现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全新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虚拟企业作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的创新方向,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开放的气氛、高效的组织结构、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有效的综合协调,从而形成了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扁平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链状多阶段、多环节的劳动分工组织和金字塔式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组织。这种管理模式使分工专业化,有利于工作熟练、效率提高。但是,由于作业过程被分割,也出现了以下问题:产生工作壁垒,协调管理费用增加;信息流动不畅,组织响应速度慢,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各部门独立意识强化,缺少整体目标观念,很难做到全局优化;工作流程整体出错率高,产品质量受影响。  在虚拟企业中,计算机和网络使人的大脑能力延伸,管理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执行者建立直接联系,中间的管理机构失去存在的必要性,使企业组织扁平化,同时也减少了信息在中间环节传递出错的可能性。虚拟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根据某一任务需要临时组织合成虚拟工作组,工作组中每一位员工的关系都是同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大家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形成了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由于虚拟工作组的员工共同为该项任务的成功负责,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培养,提高了员工的协调意识和全局观念。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与虚拟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甚至把自己的意见加入生产过程而成为部分生产者,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开放范围。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管理模式的实现,实质上是组织结构的建立,取决于组织单元的性质、单元之间的耦合方式和这两者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形态。虚拟企业的组织单元是虚拟工作组,它的特征包括:以人为中心;实现了组织、员工和技术的有效集成;具有某种核心优势,能独立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虚拟工作组之间的耦合是快速、多变而有效的,根据不同市场需求,采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耦合。耦合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总不同虚拟工作组的各自核心优势,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更强的整体功能,即乘数效应。  虚拟企业以网络为依托,组织结构特征是模块化、兼容式。工作形式是供应者、生产者、销售商的同环节并行协作,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和组织形式为并行工程(CE)与多功能项目组。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一组在逻辑或物理位置上相关的组织单元组成。过程相关的组织单元构成了一个较大的、能够完成一个完整职能的团体(虚拟工作组)。  虚拟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但是现在还无法确定一个通用、恰当的组织结构。目前有两种组织设计理论较为适用,即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和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组织中的资源流动以信息流为主。  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图见上图。其中黑板控制器是各个虚拟小组交换信息的全程信息库,多个小组分别通过设置在某个虚拟小组内部的黑板控制器进行通信和协同,相互之间信息不流通。优点是容易实现和管理,易于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缺点是系统信息传递到有一定延时,系统鲁棒性较差。  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的组织结构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各虚拟小组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优点是延时较小,系统鲁棒性好;缺点是实现和管理比较困难,比较难以保证系统资源的一致性,特别是不同层次的信息共享较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混合型组织结构,即在低层次、局部区域内采用网状对等实体分布式组织结构,以提供低延时、高可靠性的协同工作环境;在高层次的全局组织内采用集中式分布组织结构,保证广域内组织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其中,信息协调器的作用与黑板控制器作用相似。这样,既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又保证了组织单元的并行化运作。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旧有的管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虚拟企业的思想和管理战略的提出,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虚拟企业的管理突破了传统视野,具体的组织形式弱化,最终达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的结果,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快速集成。  参考文献:  余津津,朱东辰虚拟企业的产生、现状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互促效应的解释经济问题探索,2000(12):66~68  张振峰知识经济时代与扁平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决策借鉴,2000(2):13~赵伟,韩文秀,罗永泰面向虚拟企业的组织框架设计管理工程学报,2000(1)

另一篇我发给你  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种创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层出不穷。经济理论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和实践均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边缘化的现象日趋明显。  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理论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的有关理论基础之上,并以管理会计手段,运用会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新领域。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因此,对于如何界定其概念以及企业哪些活动属于战略管理会计范畴,如何进行操作等问题,均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故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特别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界限和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寻求规律,促进相关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战略管理会计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该词的首创者是SSimmonds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从不同视角研究战略管理会计的学者是很多的。Govindarajan和Shank主要研究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以下四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即战略的简略表述(公式化表达)、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和战略的控制。在此,他们使用了三个主题:价值链分析、战略地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表述关于企业战略和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框架。他们将此框架称为“战略成本管理”。Shank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成本信息直接针对战略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之一或之几的管理化应用”。  Bromwich和Wilson的研究角度又有区别。Bromwich关注于最终商品市场,他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企业的产品市场和竞争者的成本和成本结构的财务信息进行的提供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及其竞争者一定期间内在这些市场上的战略所进行的监督”。Wilson则主要强调战略管理会计的外部指向和前瞻性。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多方面理解。有两种观点主要来源于Porter的竞争地位模型。Simmonds的观点将战略管理会计的功能看成是提供对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现金流量的评估,并将这一信息还原为价格――成本――产量指标。其他如Porter和Wilson的观点则更侧重于产品的寿命周期。  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管理会计领域呈现出与“策略”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并非“战略”。将上列战略性主题置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的主要领域这一背景之下时,这个结论更是显而易见。传统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倾向于采纳长期的、面向未来的立场,也不被市场或竞争所左右。涉及到管理会计的时间框架,财务年度多占主导地位。预算总体上根据1年来确定,构成投资报酬率基础的时间框架是1年的一个合计数及按历史成本确定的余额(即1年的利润占资产历史成本的百分比)。从对内还是对外这个的角度出发,传统管理会计体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内的方面,这与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对市场的认识或评价竞争者行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对战略管理会计定义内涵的研究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界定归属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务范围,并寻求战略管理会计的整体框架和运行规律。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对“战略性”一词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因而,凡是体现非战略性倾向的方法和举措,均可归于传统管理会计实务领域;反之,体现战略性属性的方法和举措,则可列入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范畴。现有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进行探讨的文献,揭示了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下列属性:环境或市场导向,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和长期的、面向未来的导向。  三、几种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及其应用  利用我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的属性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满足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和关注未来这三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与该实务是否能将企业的战略导向具体化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属于某一具体企业负责管理公司战略的经理人员所需要的会计行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主要包括三大类: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竞争对手会计和品牌价值会计。下面我们对各项实务的内容和应用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战略性成本计算和定价  产品属性成本计算(Attribute Costing)  产品属性成本化是将吸引顾客的特定产品属性成本化的过程。可以进行成本化的产品属性包括:经营行为的多样性,产品的可靠性,担保的安排、完工和齐备的程度,供应的保障及售后服务等。产品是由大量的属性构成的,正是产品的不同属性造成了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位的迎合程度恰恰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  是指基于产品或劳务生命中各阶段的长度所进行的成本评估。在此,我们不再以年度为基准评估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化的时间框架基于产品生命中各个阶段的长度。这些阶段包括设计、推广、发展、成熟、衰落直至废弃。对这种方法的评述一致认为,该方法能够避免短期行为的管理倾向。在产品设计阶段积累下来的年度亏损用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加以确认,由此产生的压力会促进产品成熟之前的市场推广。如果管理当局相信生命周期成本化理论,他们就能够认识到,为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有必要实施一个全面的研究和设计阶段。  质量成本计算(Quality Costing)  质量成本是指那些与创新、鉴定;修理和预防残次品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出具质量成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引导管理当局优先注意质量问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不论是观察到的还是真实的,均可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之间存在这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事实,建议管理当局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以确保企业政策的最佳相关性。总体上讲,预防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大量的节约,并带来由减少缺陷成本(退货、返工、废品和销售失败等)造成的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计算(Strategic Costing)  是根据战略和市场信息,利用成本指标,开发并确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的最佳战略的过程。为了使成本分析有助于追求竞争优势这一目标,必须仔细考虑战略结局。最初的研究者曾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集中说明一项由使用传统成本化方法(即由相关成本和短期视角出发开展的分析)带来的次佳战略。通过对战略结局的考虑,并利用市场学和竞争战略有关文献提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战略方案产生的过程。  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  是指在定价决策中对战略因素的分析。利用竞争导向分析进行战略定价,会带来比较正确的定价决策。这些分析中应予评估的因素包括:竞争对手的价格回应、价格弹性、市场的增长、规模的经济性以及经验。在此类分析的过程中,市场营销人员发现了会计信息在与价格决策相联系后,发挥了巨大的潜在作用。  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Costing)  这是一种用于产品和程序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方法,具体是通过用估计(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减去需要的目标利润,以得到所需要的生产、工程或市场成本。然后,该产品就按满足该成本的方式设计。目标成本化主要应用于制造程序中的开发和设计阶段。与目标成本化密切相关的是Kaizen成本化。该方法也应用于产品的制造阶段,因而将目标成本化引导到设计与开发阶段之外。Kaizen成本化要求为保证进一步的节约而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理论将成本化从追求精确的监督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成本化理论,从而与追求竞争优势密切联系起来。  价值链成本计算(Value Chain Costing)  一种作业基础的成本化方法,成本被分配到设计、采购、生产、市场、分配和产品或劳务的服务这些必要的作业当中。这种方法建立在价值链分析基础之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终来自于以相等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价值,或来自于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顾客价值。在产品的设计与分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如同链务上的环节,正是这一思路产生了价值链分析。这一研究鉴定了在企业价值链的各有关部分中,顾客价值可以在哪个环节提高,或者成本可以在哪个环节降低。价值链成本化使传统成本分析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传统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和潜在成本节约的探求,因而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竞争对手会计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Competitor Cost Assessment)  竞争对手成本评估是基于对竞争者的设备、技术、经济规模等的评估,定期更新对竞争对手的推测。这是一项广为讨论的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当然,通过竞争对手者成本评估得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果有时可能是因追加技术进步投资而引起的,于是,与这种投资相关的长期影响及投资显现出的竞争对手者对提升竞争地位的追求,更助长了企业对竞争对手成本了解的需要。竞争对手成本评估的系统性方法包括:评估竞争对手的制造设施、经济规模、政府关系和技术产品设计。除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关于竞争对手信息的不直接来源。这些不直接的信息来源包括实地观察、共同的供应商、共同的顾客以及雇员(特别是竞争对的前雇员)。  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  竞争地位监督是在行业内部通过评价和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成本和销售收益率,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这一信息可为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提供基础。竞争地位监督是竞争对手评估的一种更为权威的方法,它将分析扩大到评价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销售量、单位销售成本和收入。这些会计计量是具有广度的,因为他们提供了比仅仅简单地基于市场份额所进行的评估更多的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单位成本的增加可能原本是一个好的征兆,然而,如果这种增加是由追加对广告费用的投入以增强品牌知名度,或者是由投资新产品开发造成的,则变动的成本结构更可能恰恰意味着竞争对手正在保持较强势的竞争地位。  基于公开财务报表的竞争对手评价(Competitor Appraisal on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  是指对竞争对手公开的财务报表进行的数字性分析,作为竞争对手竞争优势评估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基于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而进行的竞争对手业绩评价。与前面讨论的方法不同,对公开财务报表的解释包含了受传统会计教育的会计师所熟知的一切技术,运用这种分析模式评估竞争对于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可以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分析的内容包括监测销售趋势和利润水平,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运动。  (三)品牌价值会计  品牌价值预算(Brand Value Budgeting)  这是将品牌价值应用于分配资源的管理决策,旨在支持或提升一个品牌的地位,因而将注意力置于管理当局关于品牌争议的对话上的过程。  品牌价值监控(Brand Value Monitoring)  是通过评估品牌强度因素而对某一品牌进行的财务估价。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能力、稳定性、市场、国际化能力、趋势、支持和与历史品牌利润相结合的品牌保护。  品牌价值预算和监控可以统称为品牌估价,它仅能应用于拥有品牌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此项战略管理会计技术出现较晚,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但是对于拥有著名品牌的公司来讲,将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市场成就的因素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品牌估价实务的战略影响取决于估价方法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12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并不能代表所谓普遍公认的观点,这是因为人们对战略管理会计实务范围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分歧。国外的研究表明,竞争对手会计和战略定价在企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实务应用于企业战略当中,需要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由此得到的信息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控制,就达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够广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的加快,其应用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在应用当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