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推荐

发布时间:2024-07-07 15:54:43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推荐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外国文学方向 1 、 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 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 、 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 、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 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 、 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 《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 堂吉诃德与桑丘 ? 潘沙形象研究。 1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 18 、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 、从《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 奥斯汀的妇女观。 29 、论《简 ? 爱》的艺术成就。 30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 、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 、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 、论普希金《叶甫盖尼 ? 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 36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 37 、诗意的现实主义?D?D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 、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 、偶然性与必然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 、传统性与现代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 、性格与环境?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 、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 、论马克 ? 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 、论《哈克 ? 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 、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 、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 、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6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62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63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64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主题。 65 、试论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66 、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67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小说艺术成就。 68 、试论存在主义小说、戏剧的现代哲理。 69 、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70 、东方神话研究。 71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2 、论印度两大史诗的文化影响。 73 、《圣经》文学研究。 74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 75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76 、阿拉伯民间文学杰作《一千零一夜》研究。 77 、试论泰戈尔散文诗《吉檀伽利》的艺术成就。 78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可以是《人生的意义》等等

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寻找,在探求,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的生命之树,绽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这一精神花朵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审美。这就正如诗人讴歌的那样:“它叫给强者一支叛逆的神杖,为弱者开辟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使美的灵魂显得各个内美,使卑鄙的灵魂面对无法闪避的明镜。一旦聪慧而狡黠的人类开垦出了这片神奇的精神乐园,人们便在告别了洪荒岁月后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第一支歌,并因此而常使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现出奇迹,光华四射……”这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就是审美人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审美地活着的。并非每个人都可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化生活,像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离开审美,我们的人生便会变得黯淡无光,了无生趣,更不会文坛中伟大的作品。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生活的。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的审美把握,将生活原型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作家把审美获得的顿悟与愉悦物化为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中,读者通过填空、对话、兴味、还原与异变等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领悟出作品折射的时代内涵、作家的人格魅力、人物形象的内蕴等等。文学与人生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是因为有作家的主体性存在。作家对人生把握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深刻度,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生、社会、人的心灵与精神的艺术探索,因此,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段人生。我们阅读作品,就要进入他人的世界,他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对话,以便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内涵。从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审美地直观现实的人生世界。可以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人生的,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审美地反思与领悟生活。(一)直面惨淡的人性 康定斯基说:“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②审美令作家痴迷地站在现实与理想的交叉点上,或者直接地展现理想,或者通过直接揭示现实的不完美从而间接地展现生活。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作家审美地反映现实生活。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对人性的热心关注,往往会产生伟大的作品。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是中国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总是毫不留情地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直至人性的底层。鲁迅的文学创作以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人性的扭曲,以这些折射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些伟大的创作,离不开鲁迅对生活、对现实人生的审美把握。如果离开生活的原型,便不会有今天的鲁迅,更不用谈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在过去的38年中,鲁迅经历了童年时期的家庭剧变,祖父被捕,父亲病故,因而饱尝了人间冷暖,深味了世态炎凉;又经历了青年时期富国强兵梦、医人济世梦和维新梦的破灭,这里包括了对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大失望,以及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所受的强烈刺激;人到中年又亲历了换汤不换药的辛亥革命和接踵而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种种,大概就足以使他深感旧的黑暗势力的强大、广大国民的愚弱和少数觉醒者形单影只的痛苦。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对中国国民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他深感中国社会思想的陈腐性和落后性。在这样的时代里,鲁迅的笔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弊端,人性的种种扭曲。于是,才有久经不衰、为世人传诵的伟大著作诞生,奠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坛乃至全世界文学界的伟大地位。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扭曲不余遗力地暴露,无不让读者看到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与人民的悲惨命运。倘若鲁迅先生没有生活于那个时代,他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除了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外,鲁迅先生的另一名篇《药》,更是值得一提。《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从这一有限的叙述文本中,读者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垂死边缘,人们在人性的沟壑死死挣扎。有限的文本,给阅读主体无限的审美空间。读之,留给阅读主体内心深处的是延留不逝的悲愤。作品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与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从切合情境的氛围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鲁迅先生样审美地把握现实社会,才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叹的创世之作。

1、《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中、西方爱情观念思考  2、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浅议《骆驼祥子》思想艺术特色中的悲剧色彩  4、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5、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6、论白居易诗歌的感伤情怀  7、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8、浅析杜甫的咏史怀古诗  9、论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10、论《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  11、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12、论王朔作品的语言特色  13、余华作品中的人性与末日意识  14、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15、《茶馆》的语言艺术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推荐高中

那你看看【世界文学研究】这类的书吧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外国文学方向 1 、 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 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 、 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 、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 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 、 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 《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 堂吉诃德与桑丘 ? 潘沙形象研究。 1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 18 、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 、从《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 奥斯汀的妇女观。 29 、论《简 ? 爱》的艺术成就。 30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 、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 、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 、论普希金《叶甫盖尼 ? 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 36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 37 、诗意的现实主义?D?D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 、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 、偶然性与必然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 、传统性与现代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 、性格与环境?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 、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 、论马克 ? 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 、论《哈克 ? 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 、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 、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 、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6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62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63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64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主题。 65 、试论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66 、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67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小说艺术成就。 68 、试论存在主义小说、戏剧的现代哲理。 69 、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70 、东方神话研究。 71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2 、论印度两大史诗的文化影响。 73 、《圣经》文学研究。 74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 75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76 、阿拉伯民间文学杰作《一千零一夜》研究。 77 、试论泰戈尔散文诗《吉檀伽利》的艺术成就。 78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寻找,在探求,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的生命之树,绽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这一精神花朵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审美。这就正如诗人讴歌的那样:“它叫给强者一支叛逆的神杖,为弱者开辟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使美的灵魂显得各个内美,使卑鄙的灵魂面对无法闪避的明镜。一旦聪慧而狡黠的人类开垦出了这片神奇的精神乐园,人们便在告别了洪荒岁月后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第一支歌,并因此而常使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现出奇迹,光华四射……”这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就是审美人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审美地活着的。并非每个人都可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化生活,像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离开审美,我们的人生便会变得黯淡无光,了无生趣,更不会文坛中伟大的作品。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生活的。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的审美把握,将生活原型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作家把审美获得的顿悟与愉悦物化为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中,读者通过填空、对话、兴味、还原与异变等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领悟出作品折射的时代内涵、作家的人格魅力、人物形象的内蕴等等。文学与人生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是因为有作家的主体性存在。作家对人生把握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深刻度,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生、社会、人的心灵与精神的艺术探索,因此,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段人生。我们阅读作品,就要进入他人的世界,他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对话,以便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内涵。从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审美地直观现实的人生世界。可以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人生的,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审美地反思与领悟生活。(一)直面惨淡的人性 康定斯基说:“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②审美令作家痴迷地站在现实与理想的交叉点上,或者直接地展现理想,或者通过直接揭示现实的不完美从而间接地展现生活。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作家审美地反映现实生活。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对人性的热心关注,往往会产生伟大的作品。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是中国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总是毫不留情地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直至人性的底层。鲁迅的文学创作以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人性的扭曲,以这些折射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些伟大的创作,离不开鲁迅对生活、对现实人生的审美把握。如果离开生活的原型,便不会有今天的鲁迅,更不用谈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在过去的38年中,鲁迅经历了童年时期的家庭剧变,祖父被捕,父亲病故,因而饱尝了人间冷暖,深味了世态炎凉;又经历了青年时期富国强兵梦、医人济世梦和维新梦的破灭,这里包括了对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大失望,以及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所受的强烈刺激;人到中年又亲历了换汤不换药的辛亥革命和接踵而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种种,大概就足以使他深感旧的黑暗势力的强大、广大国民的愚弱和少数觉醒者形单影只的痛苦。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对中国国民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他深感中国社会思想的陈腐性和落后性。在这样的时代里,鲁迅的笔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弊端,人性的种种扭曲。于是,才有久经不衰、为世人传诵的伟大著作诞生,奠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坛乃至全世界文学界的伟大地位。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扭曲不余遗力地暴露,无不让读者看到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与人民的悲惨命运。倘若鲁迅先生没有生活于那个时代,他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除了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外,鲁迅先生的另一名篇《药》,更是值得一提。《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从这一有限的叙述文本中,读者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垂死边缘,人们在人性的沟壑死死挣扎。有限的文本,给阅读主体无限的审美空间。读之,留给阅读主体内心深处的是延留不逝的悲愤。作品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与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从切合情境的氛围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鲁迅先生样审美地把握现实社会,才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叹的创世之作。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

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寻找,在探求,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的生命之树,绽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这一精神花朵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审美。这就正如诗人讴歌的那样:“它叫给强者一支叛逆的神杖,为弱者开辟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使美的灵魂显得各个内美,使卑鄙的灵魂面对无法闪避的明镜。一旦聪慧而狡黠的人类开垦出了这片神奇的精神乐园,人们便在告别了洪荒岁月后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第一支歌,并因此而常使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现出奇迹,光华四射……”这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就是审美人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审美地活着的。并非每个人都可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化生活,像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离开审美,我们的人生便会变得黯淡无光,了无生趣,更不会文坛中伟大的作品。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生活的。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的审美把握,将生活原型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作家把审美获得的顿悟与愉悦物化为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中,读者通过填空、对话、兴味、还原与异变等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领悟出作品折射的时代内涵、作家的人格魅力、人物形象的内蕴等等。文学与人生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是因为有作家的主体性存在。作家对人生把握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深刻度,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生、社会、人的心灵与精神的艺术探索,因此,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段人生。我们阅读作品,就要进入他人的世界,他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对话,以便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内涵。从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审美地直观现实的人生世界。可以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人生的,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审美地反思与领悟生活。(一)直面惨淡的人性 康定斯基说:“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②审美令作家痴迷地站在现实与理想的交叉点上,或者直接地展现理想,或者通过直接揭示现实的不完美从而间接地展现生活。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作家审美地反映现实生活。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对人性的热心关注,往往会产生伟大的作品。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是中国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总是毫不留情地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直至人性的底层。鲁迅的文学创作以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人性的扭曲,以这些折射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些伟大的创作,离不开鲁迅对生活、对现实人生的审美把握。如果离开生活的原型,便不会有今天的鲁迅,更不用谈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在过去的38年中,鲁迅经历了童年时期的家庭剧变,祖父被捕,父亲病故,因而饱尝了人间冷暖,深味了世态炎凉;又经历了青年时期富国强兵梦、医人济世梦和维新梦的破灭,这里包括了对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大失望,以及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所受的强烈刺激;人到中年又亲历了换汤不换药的辛亥革命和接踵而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种种,大概就足以使他深感旧的黑暗势力的强大、广大国民的愚弱和少数觉醒者形单影只的痛苦。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对中国国民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他深感中国社会思想的陈腐性和落后性。在这样的时代里,鲁迅的笔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弊端,人性的种种扭曲。于是,才有久经不衰、为世人传诵的伟大著作诞生,奠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坛乃至全世界文学界的伟大地位。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扭曲不余遗力地暴露,无不让读者看到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与人民的悲惨命运。倘若鲁迅先生没有生活于那个时代,他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除了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外,鲁迅先生的另一名篇《药》,更是值得一提。《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从这一有限的叙述文本中,读者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垂死边缘,人们在人性的沟壑死死挣扎。有限的文本,给阅读主体无限的审美空间。读之,留给阅读主体内心深处的是延留不逝的悲愤。作品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与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从切合情境的氛围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鲁迅先生样审美地把握现实社会,才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叹的创世之作。

耕耘,开花,结果,收成……

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课题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色彩研究《阿Q正传》“吴妈”再解读《秋喜》的符号学解读《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话语标记略考等等几乎都是汉语言文学_asp?pageid=20700的课题选项,你自己斟酌一下,选一个适合自己而且有把握的就可以了,望采纳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寻找,在探求,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的生命之树,绽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这一精神花朵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审美。这就正如诗人讴歌的那样:“它叫给强者一支叛逆的神杖,为弱者开辟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使美的灵魂显得各个内美,使卑鄙的灵魂面对无法闪避的明镜。一旦聪慧而狡黠的人类开垦出了这片神奇的精神乐园,人们便在告别了洪荒岁月后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第一支歌,并因此而常使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现出奇迹,光华四射……”这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就是审美人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审美地活着的。并非每个人都可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化生活,像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离开审美,我们的人生便会变得黯淡无光,了无生趣,更不会文坛中伟大的作品。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生活的。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的审美把握,将生活原型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作家把审美获得的顿悟与愉悦物化为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中,读者通过填空、对话、兴味、还原与异变等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领悟出作品折射的时代内涵、作家的人格魅力、人物形象的内蕴等等。文学与人生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是因为有作家的主体性存在。作家对人生把握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深刻度,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生、社会、人的心灵与精神的艺术探索,因此,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段人生。我们阅读作品,就要进入他人的世界,他人的心灵世界,并与之对话,以便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内涵。从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审美地直观现实的人生世界。可以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人生的,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审美地反思与领悟生活。(一)直面惨淡的人性 康定斯基说:“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了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②审美令作家痴迷地站在现实与理想的交叉点上,或者直接地展现理想,或者通过直接揭示现实的不完美从而间接地展现生活。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作家审美地反映现实生活。作家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对人性的热心关注,往往会产生伟大的作品。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是中国一代伟大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总是毫不留情地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直至人性的底层。鲁迅的文学创作以揭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人性的扭曲,以这些折射出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些伟大的创作,离不开鲁迅对生活、对现实人生的审美把握。如果离开生活的原型,便不会有今天的鲁迅,更不用谈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在过去的38年中,鲁迅经历了童年时期的家庭剧变,祖父被捕,父亲病故,因而饱尝了人间冷暖,深味了世态炎凉;又经历了青年时期富国强兵梦、医人济世梦和维新梦的破灭,这里包括了对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大失望,以及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所受的强烈刺激;人到中年又亲历了换汤不换药的辛亥革命和接踵而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种种,大概就足以使他深感旧的黑暗势力的强大、广大国民的愚弱和少数觉醒者形单影只的痛苦。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对中国国民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他深感中国社会思想的陈腐性和落后性。在这样的时代里,鲁迅的笔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弊端,人性的种种扭曲。于是,才有久经不衰、为世人传诵的伟大著作诞生,奠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坛乃至全世界文学界的伟大地位。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扭曲不余遗力地暴露,无不让读者看到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与人民的悲惨命运。倘若鲁迅先生没有生活于那个时代,他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除了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外,鲁迅先生的另一名篇《药》,更是值得一提。《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从这一有限的叙述文本中,读者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垂死边缘,人们在人性的沟壑死死挣扎。有限的文本,给阅读主体无限的审美空间。读之,留给阅读主体内心深处的是延留不逝的悲愤。作品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与知识者)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从切合情境的氛围中,含蓄地解剖人生。鲁迅先生样审美地把握现实社会,才创造了如此令世人惊叹的创世之作。

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不知你要写哪个阶段的,哪儿内容的?你得具体的啊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诗意人生与文学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那你看看【世界文学研究】这类的书吧

先定出主意 文学可以说是文化的分支,从历史说起吧, 文化代表着历史的变迁,,,文学就负责讲述历史的变迁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如何提高自己写作论文的水平,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准题目; 二是要在这个题目下搭出几个比较新颖的论据作为框架; 三是要积累一些平时教学中一些鲜活的例子; 四是要提高文字的流畅性、可读性。 这其中,选准题目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题目决定方向,方向影响质量。 选题时要注意四新: 一要时间新,指问题应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沐浴“一米阳光”,静待“万丈光芒”——“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随感”。公民教育是去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我校也受教研室委托参与其中,这是一个新问题,而出现这样的一篇论文,起到填补空白的效果。同样的还有“学校转型期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二是内容新,指所研究的问题是以前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是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提出新的矛盾点、新的因素,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如“小课题研究——师生成长的异度空间”和“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探究”等。 三是方法新,指研究的角度、思路要有新意,但也不能盲目赶热点、追时髦,要注意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如“走进童心——对低年级儿童“人来疯”现象的分析”、“从鲁迅对周海婴的教育看其儿童教育观”等。 四是理论应用上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综合化和精细化的特点,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问题可以运用或借鉴到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如“让“菜单”理念走进学生生活”,“菜单”多用于计算机教学,强调了一种“交互性”,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猜想其可能强调了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还有“语文教学机智的伦理学省察”也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二、如何搭出论文的框架所谓论文的框架,就是指论文中支撑论文的几个提纲或是论据,也就是你从哪几个方面来达成目标的。 论文的提纲同样要注意几点: 一是新, 创新是第一要素,比如《改善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关于课堂提问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大家备课、议课、评课的主要方面,相关的论文也很多。这篇论文架构了这样几个提纲: 课堂提问应提“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增加“等待时间”; 课堂提问应力求技巧性。 从新的角度去诠释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二是全, 论文的提纲应力求周全,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法很多,如果你仅从一、两个方面去论述,就显得说服力不够。 三是奇, 提纲的表述不妨奇一些。如有位教师在谈当前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时,采用了这样几个提纲: 1、“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探究而探究 2、“大事化小小化了”——探究教学的形式化 3、“野渡无人舟自横”——探究教学的随意化 虽然所阐述的内容比较普通,但提纲却起到了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