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怎么说呢

发布时间:2024-09-09 14:30:07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怎么说呢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ncept, characteristic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smes to implement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some influence; Then through document access, case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o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Finally make: current smes implementing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imperative, but its existence of certain problems, only perfect and solve this a series of problems lat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exert its function, computerized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go farther, develop stronger this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文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决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Markowiz(195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来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Markow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obin(195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CAPM),Sharp(1994)和Lintner(1995)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ck(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CAPM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CAPM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o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c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CAPM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ma and Mac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CAPM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CAPM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CAPM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m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ma和Frenc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CAPM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ozeff和Kinney(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Cross(1973)和Frenc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m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Merton(1969,1971)将CAPM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o过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Merton(1973)和Black(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来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M-M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M-M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Black(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M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M-M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M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来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来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来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来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5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于股票价值波动,有关税收减免的理论解释较为理想,并且在以后被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Fama and Babiak,1968)。但是税收效应并没有很好解释公司为什么更愿意支付红利的困惑。 最早Miller(1961)注意到红利可能是向投资者揭示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号,但是直到Bhattacharya(1979)才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了红利模型,Bhattaeharya成为第一个将博弈论引入金融分析的学者,Bhattacharya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项目的前景与其他普通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管理者通过公司的尽可能高的红利向普通投资者传递信息,如果公司红利水平高意味着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前景好,而对于无法支付高额红利的公司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从而担负过高的财务成本。以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又进行了一个改造(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但是仍有学者质疑认为,按照以上模型认为只有在公司需要为新项目向市场融资时,才有积极性支付高水平的红利,但事实上模型的红利支付水平并不受公司是否有新项目的影响。也就是说,上面的信号模型不能很好解释红利的平滑性。为此,Kumar(t988)发展出了一个粗糙信号(Coarse Signaling)模型,其结论认为公司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会支付同样水平的红利,直到公司的利润水平超出了这一范围,公司管理者才会调整红利支付水平。红利信号模型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为什么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是股票回购。Ofer和Thakor(1987),Barclay和Smith(1988)用逆向选择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公司更愿意在市场上自己股票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所以回购股票行为向市场传达了股票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所以会引起股票价值的上涨,从而使公司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而用红利分配利润不存在这一逆向选择问题。 资本结构 正如上文提到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在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前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应用博弈论描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大大推动了对公司基本结构决策研究的发展。 最早Ross(1977)建立了一个公司负债决策的博弈模型,其中公司通过负债率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息,由于高负债率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风险加大,而一旦公司破产将为公司的经营者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收益乐观时才会在资本结构决策时选择贷款,提高负债率。而前景乐观的公司提高负债率的决策是前景悲观的公司所无法模仿的,所以对资本市场来说,高负债率是公司发展前景乐观的信号。随后在Myers(1984)的模型中,认为如果管理者在公司项目发展需要融资时,如果管理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自己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高估了,会选择通过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而如果管理者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所以说公司增加发行股票向资本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目前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Myers认为经营者在面对新项目需要投资时首先选择的是用自身盈利积累完成投资,其次是选择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最后才会选择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这被称之为“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of finance)”。 在金融分析中应用博弈论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取得较大成绩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的研究,Jensen和Mecking(1976)指出公司中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其一是债权人与股东的代理矛盾,其二是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债权人与股东间的矛盾表现在股东总是扩大公司投资风险,因为项目成功了超额收益全部是股东的,而如果公司经营失败,破产的成本由债权人与股东共同负担。Diamond(1989)通过研究认为,在长期重复博弈条件下,股东的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股东和债权人间的矛盾。股东与管理者间的矛盾是由于股东不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因而管理者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 在80年代末与90年代,出现了有大量关于代理问题的研究成果,Hart和Moore(1989,1994,1998)研究发现当企业家计划投资新项目而需要向外融资时,与投资者签订贷款合同是最优合同,得到这一结论的关键在于虽然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在项目未来进展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情况,但是第三方(例如:法官)无法观察到项目的收益,此时贷款合同是最优融资合同,并且Hart认为由于贷款人在企业家不能偿还贷款时可以控制公司的资产,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偿还贷款。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 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概念最早是由Manne(1965)提出的,他认为为了有效的配置资源,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存在。在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中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收购、兼并、股票的发行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等手段。在传统的完全竞争、无摩擦的资本市场假设下,很少考虑公司所有权转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事实上每次兼并收购活动都会引起公司股票价值的大幅波动。直到进入80年代以后非对称信息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内在机制。 Crossman和Harl(19803研究了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他们认为当收购方发现一个目标公司的运营效率低下,而决定收购目标公司时,面对外部的标购,原有的股东知道收购者通过收购后公司在新的经营者经营下,效率会提高,所以会自发抵制收购,等待收购价格的升高,直到收购价格升高到在新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下的合理的价格时,原有股东才会出售手中股票。考虑到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搜集信息、组织收购是有成本的,所以采用标购行为实际上为收购方带来了损失。Shleifer和Vishny(1986)认为,如果收购方在标购目标公司以前就已经持有了目标公司的一定股票,可以解决上述“搭车问题”的困惑,收购方可以用自己手中股票的增值弥补收购带来的损失。然而Shleifer和Vishny的结论并没有在实证中得到证实,反而Desai和Kim(1988)的实证结果认为大多数的收购方在标购前并没有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 在收购行为研究方面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收购行为往往导致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例如:Jennings和Mazzeo(1993)发现收购发生时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首次出价,大多数高于收购前10天的股票价格的20%。Fishman(1988)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有潜在竞争者随时会加入收购,较高的出价是为了阻止竞争者加入。 新股发行(IPO) 在1963年在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组织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存在着明显的超额回报的现象,以后许多学者在许多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例如:Ibbotson和Ritter(1995)统计得出美国纽约证券市场1960-1992年发行新股的首日的超额回报是3%。在许多年中IPO现象成为挑战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又一个证据。 对IPO现象最早的解释是由Rock(1986)作出的,Rock认为IPO现象实质是个逆向选择问题,新股上市时市场上存在着两类投资者,一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一类是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只是在新股定价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才购买,而当定价高于其真实价值时只有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才会参加购买,所以平均来说,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购入了较大比例的被过高定价的股票,为了在市场中留住不具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公司在初次发行新股时常常有意低定价。类似Rock对IPO超额回报问题的解释,许多研究人员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其他合理解释,例如:Allen和Faulhaber(1989)以及Grinblatt和Hwang(1989)将新股发行低定价解释为公司未来前景良好的信号;Hughes和Thakor(1992)认为公司新股发行低定价是为了规避诉讼风险;Ruud(1993)认为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高回报是由于承销商的价格稳定活动造成的。 在IPO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是新股上市后长期表现不好。Ritter(1991)研究发现,在1975-1984年间发行的新股在发行后3年间的回报比正常股票的回报至少低15%。以后Loughran(1993,1995)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Shiller(1990)用所谓“主持人效应”解释新股长期回报不好的现象,他认为新股上市的初期承销商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会创造短期超额需求的假象,随后随着承销商从市场的退出,导致了新股长期回报不佳的现象。 (二)不对称信息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Grossman和stiglitz(1980)最早将非合作不对称信息的概念引入资产定价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了所谓资产定价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他们认为资本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获得信息(所谓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不会对市场价格构成影响。在8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成果主要用于解释公司财务方面的问题,直到Kyle(1985)以及Kyle和Milgrom(1985)研究做市商制度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的成果出现以后,不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以后在Kyle Milgrom框架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在这一框架下的价格决定机制不同于Modigliani Miller的市场均衡机制,是通过研究具体市场条件下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常常将这部分研究成果称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Kyle研究了在做市商制度下证券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在Kyle的模型中,市场由三类参与者构成:风险中性的做市商、噪音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音交易者出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进入市场交易,信息交易者根据自己的信息交易,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信息交易者选择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易数量。与Kyle不同之处在于,Milgrom建立的序贯交易模型(Sequential Trade Model)中交易者每次交易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每次都只能买入或卖出一个单位的资产,做市商根据交易指令的类型来设定买卖价差,在均衡条件下,由于有竞争做市商的存在,买入报价是做市商收到卖出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卖出报价是做市商收到买入交易指令时关于资产价值的条件期望值,因而交易者的交易指令将促使做市商调整其买卖报价,这种调整从本质上是一种贝叶斯学习过程。 Easley和O'Hara(1987)在Milgrom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交易规模对做市商价格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做市商的定价策略会依赖指令的规模,数量比较大的指令往往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以后Easley和O'Hara(1992)又考察了交易时间对价格行为的影响,发现交易时间会影响价格,并且交易间隔影响交易价差的大小。 现代金融理论方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金融难题得到解释。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至今对许多问题的解释还很难令人满意,例如:对P/E比率和P/B比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对IPO以及基金中的折价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另外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释,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理论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综述-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自建国以来已有四次较大的争论时期,即1958年前后、1962年前后、1979年前后、1982年前后;内容涉及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其中的许多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资本论》写作时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也迫切需要予以解释。劳动价值理论问题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讨论热点。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总体上看,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两大派别,一些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采取否定的态度,主张对其重新改造和采取新的理论以代之;大多数学者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的现实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解,并对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批驳。 一、劳动价值论:否定和坚持的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他从古典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中,明确区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然后明确用“劳动”来解释“价值”,而将“有用物”对于人所提供的“有用性”,定义为“使用价值”。同时,他把“交换价值”,或者说用货币单位表示的交换价值即“价格”,理解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但是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使用价值理论,特别是缺乏对使用价值的量的分析(对价值的量的分析也不完整),交换价值理论 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马克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了社会需求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意识到“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概念本身在他的理论体系内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矛盾:在建立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坚决地排斥“需求决定价值”的观点,而当他需要将“需求”引入理论来解释“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通过“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又回到了“需求也决定价值”(而不是决定“价格”)。需求本来不决定价值,而只决定价格;硬要在这一体系当中让需求“从后门进来”也决定价值,一定会发生不可解的逻辑矛盾。 这位学者还认为西方经济学者通过10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从效用价值论到新古典经济学,从“成本”和“效用” 两个方面说明了价格的决定,从而弥补了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理论 。针对这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有学者认为,这实质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存在这种观点所理解的“交换价值理论”,二是对使用价值进行抽象是否必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马克思从交换价值入手揭示了交换价值的本质和内容是价值,然后有返回来分析交换价值的形式,指出交换价值是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作用的结果,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本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在这位综合论者看来,物品间交换的比例是交换价值的形式,而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才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因而根本不存在综合论者所说的马克思“交换价值理论”,实际上,综合论者混淆了价值形式发展的原因和价值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把价值形式发展的原因误解为价值形式所表现的内容。由商品体属性决定的物品有用性使物品成为使用价值,对于使用价值,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满足人类何种需要的个性而不是其满足人类需要的共性,使用价值特殊的质是商品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才谈的上交换价值和价值;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实质上是对形成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评价,它离不开不同消费者的主观意志,因而无法形成客观的、抽象的使用价值,抽象的使用价值是信奉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主观思维的产物,并没有任何客观经济过程作为其思维的依托,相反形成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抽象劳动,却是一个客观的实在范畴,它不仅仅是马克思抽象思维的产物,更是客观经济过程中时刻发生的实在抽象。没有任何客观经济过程为其提供依据的抽象使用价值,毫无经济学意义。 另一位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暗含着三个理论前提:一是物物交换,从而排除掉供求关系对交换比例或交换价值决定的影响;二是假定劳动以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因而在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分析中没有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地位;三是假定生产商品的劳动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被认可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所以知识、科技、经营管理没有被包括在创造价值的劳动概念之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些设定的前提下是非市场价格和非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商品交换规律的理论,即狭义劳动价值论。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不适应于说明劳动以外的要素有偿使用的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才是唯一的存在,它的波动及发展趋势左右着经济生活状况和前景,而影响价格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更不是只有劳动;价值其实只是价格中的一种形式即长期价格标准,理应从属于价格决定的一般法则,因此说明商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最终基础和规律的是供求价格法则或供求论。他还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适当地抬高了交换价值(进而把价值)的作用和地位,使其同使用价值相脱离、相并列甚至更超出的地步,而交换价值也是一种使用价值,是一种需要通过交换而间接使用的价值,应从属使用价值,商品二重性其实是一重性,交换价值(价值)的源泉其实也就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对商品二重性的绝对化理解,结果导致了价值分析和使用价值分析的背离,即使用价值决定因素的多元性和坚持价值决定因素的单一性的背离。劳动价值论极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中的极左倾向。 就从所谓暗含的前提条件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者来说,实际上涉及三个问题,其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只适用于对物物交换;其二是,商品二重性是否只是一重性,马克思是否不适当的抬高了交换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其三是,劳动价值论能否说明价格决定。 这位青年学者指出,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理论概括,其用范围就是商品经济,马克思是从物物交换关系中揭示出商品交换的本质,然后从揭示出来的价值本质出发,分析交换价值和价格的,条件论者的错误是将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的出发点当作马克思随其分析的前提条件不断发展的逻辑展开的劳动价值论的永恒条件。马克思经济学的狭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分析商品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交换时不涉及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而广义劳动价值论则是指在分析价值生产、分配、交换时将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也涵盖在内,在广义的劳动价值论中,并不存在“劳动以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这一条件,条件论者的的错误是脱离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容孤立的分析其条件,从而将狭义和广义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否定更具有现实性的广义劳动价值论。简单劳动实际上是一种平均劳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体力劳动为主转化为以一定的脑力劳动为主,条件论者的错误是将简单劳动静止地理解为体力劳动。从总体上而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层面上的各种条件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体。条件论者的的错误是在这些条件链中孤立静止地抓住几点并将其扩大化。 v在马克思那里,使用价值是从两个层次来分析的:第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是物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第二,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社会有用性,对商品的直接生产者来说是非使用价值,通过交换才能使其在它的非生产者手中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而所谓的商品一重性论为了将交换价值定义为广义使用价值,却将商品的使用价值定义为以直接方式满足其生产者需要的属性,实际上此时生产者生产的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其目的是抬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贬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证明所谓的商品一重性,必须证明使用价值为什么是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特殊性。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怎么说

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用途极广,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写法也有不同。下面我就从应用文的整体而言,谈谈应用文在写作上一些基本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语言上的要求,结构的安排,观点、材料之间关系的处理等。  一、对语言的要求  应用文的语言要做到平实、准确、简洁,这是作为应用文语言的三个基本特征。  1、平实  应用文的文风要朴实自然,所讲事情呀符合实际情况,数字要准确无误,办法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是应用文的起码要求,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夸大或缩小一些真实情况。  我们通过一个故事就可以理解应用文对语言准确性要求。一个外号叫“文学家”的气象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在一个水灾频繁的县里工作,县里让他到烈马河上游水文站里负责报告汛情的工作。烈马河的水位在汛期涨落厉害,县里便要根据上游水文站的报告来安排防汛事务。“文学家”到站不久,就给县里发回了第一份水情报告。县长一看,报告里尽是对水文站的描写,什么“青山壁立,直指蓝天”、“沟壑深邃,似乎无底”,头两页都是这类东西,县长笑笑,把报告压在公文夹里办别的事情去了,自言自语说:“这孩子真不懂事,我哪有时间欣赏他的景物描写呢?”县长边往办公室外走,又边想道:“文学家”写的是“汛情报告”呀,不会一点不说汛情吧?于是县长退回办公室从公文夹里抽出“文学家”的报告再读下去,读到快结尾的地方,才见写道:“昨日狂雨一阵,烈马水位上升。山间雾气腾腾,雨量400毫升。”县长一看,倒吸一口冷气;“哎呀,好在我又看了这报告,乖乖,400毫升狂雨,烈马河该水位上升4米,这是特大的汛情了。”他几乎是跑出办公室,召集县机关所有人到烈马河沿河各乡组织防大汛。那烈马河的堤坝上,白天是人,大家忙着抬土,增高堤岸,夜里也是一堤灯火,照样工作。可是汛期一直没到。县长只好派人到上游水文站了解情况,才知是“文学家”只记得堆砌词藻,胡乱描写,把“雨量四个毫升”写成“400毫升”,扩大了一百倍。县长把“文学家”叫回来狠狠批评一通。一会儿,文学家没听见县长的声音了,慢慢抬头一看,只见县长斜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原来,县长看到“文学家”的误报,已24小时没吃没喝没睡觉了,现在紧张心情一松弛,再也支持不住,就睡着了。“文学家”看着睡熟的县长,想到自己那不合格的报告造成的损失,羞愧地低下了头。

劳动价值论综述-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学界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过程中,自建国以来已有四次较大的争论时期,即1958年前后、1962年前后、1979年前后、1982年前后;内容涉及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其中的许多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资本论》写作时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也迫切需要予以解释。劳动价值理论问题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讨论热点。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总体上看,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两大派别,一些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采取否定的态度,主张对其重新改造和采取新的理论以代之;大多数学者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的现实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解,并对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批驳。 一、劳动价值论:否定和坚持的争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他从古典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中,明确区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然后明确用“劳动”来解释“价值”,而将“有用物”对于人所提供的“有用性”,定义为“使用价值”。同时,他把“交换价值”,或者说用货币单位表示的交换价值即“价格”,理解为“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但是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使用价值理论,特别是缺乏对使用价值的量的分析(对价值的量的分析也不完整),交换价值理论 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马克思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了社会需求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意识到“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概念本身在他的理论体系内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矛盾:在建立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坚决地排斥“需求决定价值”的观点,而当他需要将“需求”引入理论来解释“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通过“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又回到了“需求也决定价值”(而不是决定“价格”)。需求本来不决定价值,而只决定价格;硬要在这一体系当中让需求“从后门进来”也决定价值,一定会发生不可解的逻辑矛盾。 这位学者还认为西方经济学者通过10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从效用价值论到新古典经济学,从“成本”和“效用” 两个方面说明了价格的决定,从而弥补了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理论 。针对这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有学者认为,这实质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存在这种观点所理解的“交换价值理论”,二是对使用价值进行抽象是否必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马克思从交换价值入手揭示了交换价值的本质和内容是价值,然后有返回来分析交换价值的形式,指出交换价值是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作用的结果,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本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在这位综合论者看来,物品间交换的比例是交换价值的形式,而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才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因而根本不存在综合论者所说的马克思“交换价值理论”,实际上,综合论者混淆了价值形式发展的原因和价值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把价值形式发展的原因误解为价值形式所表现的内容。由商品体属性决定的物品有用性使物品成为使用价值,对于使用价值,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满足人类何种需要的个性而不是其满足人类需要的共性,使用价值特殊的质是商品交换成为必要和可能,才谈的上交换价值和价值;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实质上是对形成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评价,它离不开不同消费者的主观意志,因而无法形成客观的、抽象的使用价值,抽象的使用价值是信奉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主观思维的产物,并没有任何客观经济过程作为其思维的依托,相反形成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抽象劳动,却是一个客观的实在范畴,它不仅仅是马克思抽象思维的产物,更是客观经济过程中时刻发生的实在抽象。没有任何客观经济过程为其提供依据的抽象使用价值,毫无经济学意义。 另一位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暗含着三个理论前提:一是物物交换,从而排除掉供求关系对交换比例或交换价值决定的影响;二是假定劳动以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因而在马克思的交换价值分析中没有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地位;三是假定生产商品的劳动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被认可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所以知识、科技、经营管理没有被包括在创造价值的劳动概念之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些设定的前提下是非市场价格和非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商品交换规律的理论,即狭义劳动价值论。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不适应于说明劳动以外的要素有偿使用的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才是唯一的存在,它的波动及发展趋势左右着经济生活状况和前景,而影响价格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更不是只有劳动;价值其实只是价格中的一种形式即长期价格标准,理应从属于价格决定的一般法则,因此说明商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最终基础和规律的是供求价格法则或供求论。他还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适当地抬高了交换价值(进而把价值)的作用和地位,使其同使用价值相脱离、相并列甚至更超出的地步,而交换价值也是一种使用价值,是一种需要通过交换而间接使用的价值,应从属使用价值,商品二重性其实是一重性,交换价值(价值)的源泉其实也就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对商品二重性的绝对化理解,结果导致了价值分析和使用价值分析的背离,即使用价值决定因素的多元性和坚持价值决定因素的单一性的背离。劳动价值论极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中的极左倾向。 就从所谓暗含的前提条件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者来说,实际上涉及三个问题,其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只适用于对物物交换;其二是,商品二重性是否只是一重性,马克思是否不适当的抬高了交换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其三是,劳动价值论能否说明价格决定。 这位青年学者指出,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理论概括,其用范围就是商品经济,马克思是从物物交换关系中揭示出商品交换的本质,然后从揭示出来的价值本质出发,分析交换价值和价格的,条件论者的错误是将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的出发点当作马克思随其分析的前提条件不断发展的逻辑展开的劳动价值论的永恒条件。马克思经济学的狭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分析商品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交换时不涉及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而广义劳动价值论则是指在分析价值生产、分配、交换时将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也涵盖在内,在广义的劳动价值论中,并不存在“劳动以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这一条件,条件论者的的错误是脱离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容孤立的分析其条件,从而将狭义和广义劳动价值论对立起来,否定更具有现实性的广义劳动价值论。简单劳动实际上是一种平均劳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体力劳动为主转化为以一定的脑力劳动为主,条件论者的错误是将简单劳动静止地理解为体力劳动。从总体上而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层面上的各种条件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体。条件论者的的错误是在这些条件链中孤立静止地抓住几点并将其扩大化。 v在马克思那里,使用价值是从两个层次来分析的:第一,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是物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第二,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社会有用性,对商品的直接生产者来说是非使用价值,通过交换才能使其在它的非生产者手中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而所谓的商品一重性论为了将交换价值定义为广义使用价值,却将商品的使用价值定义为以直接方式满足其生产者需要的属性,实际上此时生产者生产的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其目的是抬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贬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证明所谓的商品一重性,必须证明使用价值为什么是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特殊性。

学习财经应用文的意义篇一: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平顶山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论文题 目: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 院(系):专 业 年 级: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姓 名:学 号:完 成 时 间:2014年12月31日论大学生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摘要:生活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信息传播,交流即时的社会,应用文写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相当重要,又有其是财经应用文,它涉及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它对于我的作用可想而知很重要。作为当今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很有用处的学科,而且也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应主动掌握、学习的一项写作能力。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还没有细细品味出它属于哪种滋味时,就突然结束了。时间,不会因为我们的投入与不投入而放慢它的脚步,1/13页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掌握更多的学习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一、 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在学习了一学期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后,我了解到财经应用文写作,主要讲解了经济生活中常用的文书,着重解析了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经济类文书中的新文种、新内容,具体表现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经济文书、专业信函等相关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其中,又主要讲了通用公务文书,通用经济文书,经济合同文书,经济法律文书,经济新闻文书等经济领域相关的文种,满足了学习、工作的需要。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财经应用文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实用性、程式性、时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实用性要求我们写作时内容要务实,对象具体,要求明确,讲求实效。程式性体现在问题写作格式上面,如公文由文头、主体、文尾三部分组成,合同由标题、立合同人、主体、署名四部分组成,主体又包括基本条款和一般条款两方面内容。这些点就要求我们再应用文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规范格式及标准用语方面,如规范的格式,标点符号的规范和用语方面的规范,语言上也要讲求平实、精准、准确、得体,不想文学作品那样语句华丽和任意发挥。财经应用文的时效性就不言而喻了。这要求我们在应用文写作时不仅要写得快、办得快,而2/13页且它的实用价值也受到时间的限制,事情办完了,该应用文的使用价值即告结束。同时这也就要求我们平时得多积累材料,努力培养迅速思维和快速写作的能力。它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一种文种的写作与交流,解决某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文书所反映的是经济领域里的各种现象、各种活动,或是某个专业里要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其专业性十分具体,还会出项各种很陌生的专业名词术语。同时它可能会用到大量的数据、符号、外文、图标来说明问题。所以,了解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各种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多做写作练习,规范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写作问题对我们的财经应用文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二、 课程性质与特点《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应用型必修文化基础课程。 该课程特点是系统讲授各种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商务文书及书信、法律文书等的文体常识、特征与共通性的写作规律、要求等;并通过范文分析、习作讲评使学生对应用型文章写作有较深刻的领悟与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实用性强、写作模式固定,写法规范等明显特点的写作意识,为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3/13页《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既学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写作技法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通过自学和辅导使学员既全面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知识,了解其特点、作用、写作要求又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对文章发表个人的点评意见,更重要的是具备写作能力,能写出各类各种规范的应用文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该课程学习的指导原则;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只有在阅读作品,分析文章、写作训练过程中才能付诸实施,因此,该课程在教学中,必须狠抓三个环节。1(加强各种文体文章的理论知识学习,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从理性上提高对应用文章写作的认识,为将来写应用类文章打下厚实的理论基础;2(加强例文阅读、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多读作品,多分析作品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阅读与分析,要求写出分析文字,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能力,对各类应用文章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途径;3(加强讲练结合,这里主要是多写、多练、多讲解。使学员在写、练、评的实践过程中,学到方法、技巧,形成能力,达到能较熟练地驾驭各种应用文章写作的目标。四、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本专业学员的专业课,课程4/13页内容既学理论知识又培养写作能力,是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应用文章写作能力,它既服务于其他课程又体现其他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果,是检验学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总之,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的学习与训练,是该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具体兑现,我们在学习中要多下功夫,鼓励多读、多看、多写,力求精讲多练,切实提高学员写应用文章的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使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问题得到处理和解决,从而到达协调关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退订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呢文明的发展。它的作用又主要表现在指导规范作用,商洽协调作用,交流信息和凭证依据作用。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要在搞清楚它的作用和特点后,熟悉掌握其分类,起码要能做到在哪种场合,用哪种得当的应用文文体。学习的时候要尽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写作能力,熟悉相关文体写作要求要点,多看案例分析,结合老师讲解,深入理解财经应用文写作精髓。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作者写作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5/13页点击展开全文从APP打开该文档,阅读高清版开通Plus会员,全场文档6折起 >>

财经finance and economics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翻译怎么说

经济论文 economic paper牛津经济论文集 oxford economic papers

thesis 论文 (一本, 如硕士,博士论文)。paper 文章(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 一篇的) ÄÕÂ

essay papereconomic paper oxford economic papers

gavin7991 - 举人 四级 说的很详细,但更加简洁明了的说法是:硕士论文用thesis, MA thesis (文学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用dissertation, 学期论文或发表的文章可用paper,essay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相当于作文类或散文类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版

Discusses under the new enterprise obtained tax law shallowly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tax revenue collection system unceasing reform and the consummatio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pushed to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tax revenue restraint environment market competition, more and more many enterprises are diligently seeking the low tax burden, the high benefi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legitimate way manage finances the This article has summarized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in the goal, the significance which domestic emerges,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comparison, reflected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the feasibility, the importance which implements in our country; And risk and its guard method which should dodge in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After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elaborates Our country New Enterprise income tax implementation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way, this article to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may from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three angles carry on, first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Investment stag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tage; Three angles: Tax base preparation, tax rate preparation and extension tax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ax base angle analysis enterprise income tax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launches from the income and the tax front row expense two From this, regarding the enterprise, the legally tax payment is the enterprise should a completely basic duty, simultaneously does not need to pay compared to tax law stipulation more tax revenues is taxpayer's basic Therefore, how the enterprise positive does adopt on own initiative should to the measure, achieves coordinated unification which pays taxes legally and avoids taxes reasonably, carries on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Key word :new enterprise obtained tax law;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财经论文的概念及作用英文版怎么写

要简单明了的陈诉整篇论文的重点,就好像是整篇论文的 “地图”, 你要让你的读者有一个概括但清晰的概念知道你的论文都要写些什么 还有尽量避免用“应该”,“或许”,之类的话还有避免用第一人称 “我相信”,“我感觉”,之类的。总之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iscusses under the new enterprise obtained tax law shallowly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tax revenue collection system unceasing reform and the consummatio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pushed to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tax revenue restraint environment market competition, more and more many enterprises are diligently seeking the low tax burden, the high benefi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legitimate way manage finances the This article has summarized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in the goal, the significance which domestic emerges,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comparison, reflected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the feasibility, the importance which implements in our country; And risk and its guard method which should dodge in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After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elaborates Our country New Enterprise income tax implementation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way, this article to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may from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three angles carry on, first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Investment stag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tage; Three angles: Tax base preparation, tax rate preparation and extension tax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ax base angle analysis enterprise income tax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launches from the income and the tax front row expense two From this, regarding the enterprise, the legally tax payment is the enterprise should a completely basic duty, simultaneously does not need to pay compared to tax law stipulation more tax revenues is taxpayer's basic Therefore, how the enterprise positive does adopt on own initiative should to the measure, achieves coordinated unification which pays taxes legally and avoids taxes reasonably, carries on the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Key word :new enterprise obtained tax law; Tax payment preparation

其实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一样,你先写好中文的论文,然后翻译成英文即可。英文的学术论文一般都是EI或者SCI级别的,如果你想发这方面的文章,而且又是第一次发,建议从最简单的EI会议论文搞起,你可以百度搜:普刊学术中心,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当然英语论文重点还是论文的创新点,语言是其次,如果是发一般级别的论文,可以上:普刊学术中心,有很多写作教程可以学习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