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6 19:49:20

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  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  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  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  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  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  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  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  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  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  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  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  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  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  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  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  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  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  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  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  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  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  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  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  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  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  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  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  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  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  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  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竞争优势 论文摘要: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成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开发工具,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支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地阻碍和削弱了绩效管理应起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1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 绩效管理目的不够明确   强大的思维定势使多数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失之偏颇,往往把绩效管理的重心不是放在改进员工工作能力、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上,而是放在监督、控制、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上,不是放在完善企业沟通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局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业绩结果目标的评价上,从而带来了“重过去轻未来、重评价轻开发、重约束轻激励、重考核轻奖惩”的弊端。   2 绩效管理操作不够规范   首先是绩效考核标准不具体,绩效标准应是以企业远景为蓝图,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辅以目标管理确定的,而很多企业只是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制定一些宽泛、通用的评价标准,没有做到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其次是绩效考核方式不灵活,企业中岗位种类繁多,情形千变万化,如果只是拘泥于一种定式,业绩考核当然得不出客观、公允的结论。第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不落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欲望,绩效管理正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使之得到满足的有效手段,如果绩效考核结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应用,不仅使考核失去意义,也容易造成员工需求愿望与需求状况之间的差异,影响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3 绩效考评不够客观、透明   有些企业各个部门自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每个部门自己实施评估,考核结果也是各部门自己定,考核体系缺乏客观性。企业各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更是规则的制定者,致使绩效管理“走形式”、“做做秀”,在操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应付交差。同时,绩效考核缺乏透明度。其一,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或难以准确量化。其二,考核的项目和标准缺乏公开化和明确化,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   4 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脱节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员工所处的工作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从目前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来看,员工绩效和团队绩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或衔接得不够恰当。      2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 把绩效考核等同绩效管理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2 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而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   3 绩效管理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   第一、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 论文网,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  第二、绩效管理形式化。   中小企业,每年都在考核员工,而且还建立了员工绩效档案,只不过绩效档案的水分太大,报喜不报忧,欺瞒公司、欺骗员工,结果给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问题和麻烦,最终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  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  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  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  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  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  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  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  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  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  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  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  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  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  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  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  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  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  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  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  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  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  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  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  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  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  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  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  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  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  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  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竞争优势 论文摘要: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正在被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公司所采用,也成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开发工具,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支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地阻碍和削弱了绩效管理应起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对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1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 绩效管理目的不够明确   强大的思维定势使多数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失之偏颇,往往把绩效管理的重心不是放在改进员工工作能力、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上,而是放在监督、控制、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上,不是放在完善企业沟通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而是局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业绩结果目标的评价上,从而带来了“重过去轻未来、重评价轻开发、重约束轻激励、重考核轻奖惩”的弊端。   2 绩效管理操作不够规范   首先是绩效考核标准不具体,绩效标准应是以企业远景为蓝图,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辅以目标管理确定的,而很多企业只是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制定一些宽泛、通用的评价标准,没有做到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其次是绩效考核方式不灵活,企业中岗位种类繁多,情形千变万化,如果只是拘泥于一种定式,业绩考核当然得不出客观、公允的结论。第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不落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欲望,绩效管理正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使之得到满足的有效手段,如果绩效考核结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应用,不仅使考核失去意义,也容易造成员工需求愿望与需求状况之间的差异,影响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3 绩效考评不够客观、透明   有些企业各个部门自定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每个部门自己实施评估,考核结果也是各部门自己定,考核体系缺乏客观性。企业各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更是规则的制定者,致使绩效管理“走形式”、“做做秀”,在操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应付交差。同时,绩效考核缺乏透明度。其一,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或难以准确量化。其二,考核的项目和标准缺乏公开化和明确化,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更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   4 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脱节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员工所处的工作团队的绩效进行考核。从目前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来看,员工绩效和团队绩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或衔接得不够恰当。      2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 把绩效考核等同绩效管理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2 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而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   3 绩效管理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   第一、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 论文网,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  第二、绩效管理形式化。   中小企业,每年都在考核员工,而且还建立了员工绩效档案,只不过绩效档案的水分太大,报喜不报忧,欺瞒公司、欺骗员工,结果给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问题和麻烦,最终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  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  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  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  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  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  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  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  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  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  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写

浅谈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美世咨询上海公司的人力资本咨询总监林光明指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年初,每位员工都需要制订绩效目标,然后由直接主管对他进行不定期的辅导、调整,考察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年中六、七月时作回顾和反馈,最后才是年底的评估考核,并把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相挂钩。如果辅导和反馈做得到位,在绩效年度过程中不断地监督和开发绩效,那么年终的绩效评估就只是一个正式的讨论形式,压力就会大大减少了。翰威特资深顾问Lucy Zhou这样说。   分则一:目标分解和制订   这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初始的一个环节,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上下是否能够纵向一致地达成战略目标。包括美世、翰威特、博意门和思滕思特 -远卓在内的绝大多数咨询公司在介绍成功的绩效管理案例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整个企业首先要就愿景目标和长期战略达成共识。把公司的战略目标从上向下进行沟通,是绩效管理很重要的增加值。Lucy Zhou强调。   根据调查,战略目标制订之后,只有10%的企业能够按计划实施,而90%则是最终不了了之。对个人来说,传统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岗位职责制订的,有可能每个人岗位职责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和公司目标没有什么关系,整体战略没有完成。 这就造成了脱节,正确的做法不是从下到上累加,而应当是个人绩效目标从公司战略纵向分解下来。博意门咨询的孙永玲博士指出,从战略分解的高度来看,人力资源部门显然力量不足,一定要有公司高层的介入,才能够实现跨部门的推动。   企业提出的下一年目标,如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提高管理能力等等,给员工的感觉多数比较抽象,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明确界定,导致了实施上的困难。联想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联想每年都举行公司战略制订会议和分解会议,这个会议不是一般的纸上谈兵了事,而是从高层到事业部,从事业部到具体的运营部门,从部门主管到员工的沟通和教育会议。会议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通过逐层分解,每位员工就会得到量身定做的几项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KPI。林光明分析,不同的KPI驱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权重的设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是否能和公司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他以理发店为例解释说,如果战略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更多客源,而把理发师的会员卡推销数量指标建的权重太强,就会引起客户反感,损害整个店的形象;为了调整偏差,这时应适当提高常客数量指标,促使理发师提升客户满意度。   又比如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最简单的指标当然是销售额。但根据公司目标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细化。假如重视新产品的推广,那么新品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就应较高;假如近期要求开发新市场,那么就相应提高新市场销售额比例的指标权重。   分解指标时,还要综合考虑业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平衡。简言之,就是防止员工为了完成财务上的任务而不择手段,比如有人可能为了提高今年的业绩,影响了明年的工作或者损害了其他同事的利益等等。通过行为指标让员工的工作过程符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约束。   在设计指标时,Lucy Zhou会和部门经理、高绩效员工做行为事件访谈,探究该岗位的成功除了业务指标之外还需要任职者表现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点何在,据此制订出一系列行为标签。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期望,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一定程度地联结到绩效考核体系会改变员工的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如从被动向主动的转换,从管、控制向服务的转换等。   KPI指标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即所谓硬指标、软指标。如行为指标、过程性指标就很难量化,而像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等指标有时不易获取准确的数据。企业也不需要盲目地追求量化,林光明提醒说:有一定主观因素在绩效管理中是难以避免的,为量化而量化,这个指标体系就会复杂而可笑。另外,咨询顾问们建议,针对员工制订的绩效指标不宜过多,一般4到7个,最多不要超过10项,否则不但重点不突出,管理者也不易于跟踪辅导。   分则二:绩效辅导和跟踪   所有的经理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下属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而这一环,正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最为欠缺的部分。动态的绩效管理,需要整个流程的跟踪,而很多经理人难以坚持,工作一忙就扔到一边,更不要谈开辅导会议来和员工沟通了。咨询顾问们感到最无奈的是,咨询项目一结束,好像这个绩效管理工作也就结束了。   企业的绩效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容易走入多个误区。一是持续性沟通不足,在员工中很难推行。企业往往建立了一套复杂精确的系统,但员工并不了解其用意,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自己。林光明指出,具体员工的目标制订,一定需要直接主管的沟通和辅导;而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更是需要双方共同来完成。动态绩效管理注重的是,管理者和员工不是考和被考的关系,而是一起设计未来,让员工参与进来,承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二是中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感和管理水平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或咨询顾问做的事。事实上,咨询顾问只能够在体系建立和关键指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人力资源部既不可能了解整个公司几百、几千人的绩效目标,一般也无权监督各部门的实行情况。很多经理人认为建立起一套系统就可以了,还是把绩效管理看成简单的考核。好像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Lucy Zhou说,年终随便打打分,但是没有管理过程肯定会失败。如果公司的高层领导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做好部门经理的绩效管理,对基层的工作自然也不会重视,结果变成绩效考核只针对基层员工,而不涉及经理层,这往往是造成绩效管理失败的硬伤。   三是不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特别是过程和战略指标的数据无法顺利获得。数据缺乏,管理就无法进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孙永玲建议,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最好要建立记录和搜集数据的IT系统,否则手工操作的跟踪工作量很大。但她同时强调系统只是一个平台,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则三:绩效比较和考核   绩效管理,原则上是由上对下进行。所以在考核环节,基本上是经理人对下属做考核,下属给予反馈,结合双向沟通。在这一点上,由下属为主管评分的做法,一般不会采用。 传统的考核,定同一个标杆来衡量每个人,按得分高低相互比较分出优劣;而绩效管理则是为每个人度身定做,所有人都是和自己的目标比较,看完成情况如何。有些企业在观念上没有转变,既制订了绩效管理目标,又要做横向比较,强制分布甚至末位淘汰,这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就很难自圆其说。林光明举例说,比如某员工完成了自己的销售指标,但是别人超额完成了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要在排名中靠后。这是两种理念的矛盾,他认为如果一定要搞末位淘汰制,员工可能为了保住自己,而想方设法让一个同事最落后,而不是自己努力提高。这显然不能达到企业促进绩效的目的。   分则四:绩效激励和发展   获得考核结果后,还要及时与激励制度和能力发展计划挂钩才能发挥作用。绩效管理是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顾问们指出,绩效加薪、浮动薪酬都以此为依据,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培训部门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分析出员工绩效不理想的欠缺所在,总结优先的培训需求;在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方面,也可以从绩效纪录中获得很强的支持,因为过去几年的绩效表现通常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发展方向。员工在帮助公司达成战略的同时,个人当然也应获益,这样他们就更有驱动力来完成公司的目标。孙永玲认为这样才能使整个体系运行圆满。   而在多数的国有企业中,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林光明介绍自己的经验说,即使部门经理评定员工的绩效很突出,但是他却没有权利和自由度给员工提供奖金或培训机会,那么显然绩效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会越容易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一是您自己学的好的知识方向;二是您可以接触到的企业管理的实物;三是一定是有感触、有感觉、有兴奋、有创建的部分。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工商企业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该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学术堂整理了20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2、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  4、我国网游产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5、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6、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  7、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8、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  9、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  10、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  11、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  12、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  13、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  14、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15、企业购并扩张研究  16、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17、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18、探讨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  19、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20、论中国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财务绩效管理不好搞啊,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主要还是以定性的方式来进行考核的,主要采用KPI的方式,给每个岗位制定定性的指标,每月综合评比。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一、摘要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本文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利用360度评估法、目标考核法和工作标准法等方法,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在职能部门方面是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在员工方面是德、勤、能、绩等一系列因素。并证明了绩效指标的设置在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二、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绩效指标设置 问题与对策 重要性  三、正文  1、引言: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病态一:指标过少,导致顾此失彼。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病态二: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病态三:指标过浅,导致似是而非。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病态四:指标过深,导致本末倒置。简单讲,就是“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病态五:指标不连贯,导致管理落空。简单讲,就是“各级指标脱节”。病态六:指标不客观,导致目标落空。简单讲,就是“指标要求过高,引发企业资源紧张”。  2、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指标的定义主要是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解释,它是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的含义,便于他们理解,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些说明和计算公式等。  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内容,它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如果没有目标值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就不是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的特征:  (1)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2)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3)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4)考核指标是基本工作而非工作者。  (5)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而变动,经常是“缺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考什么”。  (6)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绩效考评指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就是为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指导工作。  (2)约束作用 绩效指标有些会明确告诉员工那些是应该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绩效指标相符合,约束员工日常行为和管理规范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  (3)凝聚作用 一旦绩效指标确定,员工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和完成绩效目标,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4)竞争作用 绩效指标的设定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标,绩效指标明确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提供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竞争的目标和对比标准,使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互相竞争。

中小型企业绩效管理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  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  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  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  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  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  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  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  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  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  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  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  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  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  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  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  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  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  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  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  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  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  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  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  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  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  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  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  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  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  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  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  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  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  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你去看下(现代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这样的吧~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