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博物馆社会教育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01 14:23:24

博物馆社会教育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思考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生活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残障人士要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适?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因为社工首先还是来自于欧美国家,它在这些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它是否已经成功融入我国文化了呢。题主可以针对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建设视野下妇女社会工作在当今社会,男女平权越来越被提出,那女性在社会工作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呢?

博物馆社会教育论文选题方向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4 二、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念与形式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育完全不同,博物馆是利用其藏品和设备的特有条件,以特殊手段和形式来实施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具体说,以文物标本为基础,按照一定主题和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直观教育。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使观众学到知识的,正是它独具一格的教材——实物。实物具有鲜明、直观性,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其收藏、科研活动也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对藏品科学价值研究的程度越深,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比如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单向观众介绍其出土时间、地点、用途、年代,还是不够的。专家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二十块范铸成的。除双耳是先铸成再嵌入鼎范外,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浇铸而成。一次铸造成功如此气势宏大的器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充分体现了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通过陈列将次研究成果展示给观众,必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对藏品研究得越深,给人的启发教育就越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博物馆业务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同时注意与各相关专业学科的横向联系,及时将相关学科研究出的新成果运用到藏品研究中去,并通过展览传播给观众。 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目前我国国民总体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相当部分群众对博物馆展览缺乏兴趣,即使来了,只是猎奇,走马观花,有的见宝不识宝,有的见物就是宝,这一方面是5 由于观众欣赏水平有限,一方面则是我们陈列,讲解工作没做好,没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逐渐失去了观众,造成门前冷落的局面。当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现在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西方有的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帮助观众“学”。有的学者更主张应该用交流一词代替教育,认为“交流”更能反映现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质。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2博物馆教育的这种新观念,应该引起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以新的指导思想创造出更多富有博物馆文化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三、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或地区集中收藏、研究、展示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因其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的重任,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下对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上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重要任务是由博物馆的藏品及相关展览来完成。 博物馆应担负起为国家、民族、地区保存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发展中见证物的职责。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是极为复杂又独特的过程,涉及各种事件、人物、主观、客观因素,记录这一过程是博物馆完成自身职能的重要任务,而这种记录的最客观直接的体现是在各 2 《博物馆学新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6 种发展、事件的见证物上,这些重要的见证物正应成为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尤其是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需要摆脱多年来形成的藏品征集的窠臼,不只将征集的目标关注于古代、近代的历史、艺术类文物,更应扩展视野将当代,尤其是具有本地特色及本地区重要意义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物质成果甚至物质载体(各种类型的影像资料),征集于博物馆中,关注当下的发展变化,为地区、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保存社会发展的最鲜活的细节,才能真正完成我们的职责。同时,这也是博物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担负起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通过展览、展示藏品来实现的,博物馆展览理所当然的应积极面向最广大的观众,纠正过于专业化的倾向,避免使展览成只为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服务的“标本展”。担负起继承、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历史任务要求博物馆的展览有观众,展览言之有物又能激起大部分观众(特别是非专业人员)的浓厚兴趣需要我们的展览从选题、策划、大纲编写、文物选择、陈列形式设计到展览宣传各个环节始终围绕观众的需求来完成。结合馆藏文物特点、突出区域特色的展览才能使博物馆成为历史文化的普及者。更成为立足本土,扩展至全国乃至全球的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色彩各异,各博物馆文物藏品各具特色,由于地域的限制,这些具有鲜明区域色彩及历史文化意义的瑰宝通常只能在本地展出,除少量外地游客外基本上不可能让其他地区的观众领略到她们的风采,同时,本地观众也同样具有足不出省(市)欣赏、7 了解其他地区独具特色历史、文化艺术品的要求。此时,各地博物馆馆际间的文物展览合作与交流就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另一条重要道路和必然的选择。馆际合作交流扩大了文物藏品的观众群,文物艺术品从本地走向全国,充分实现其作为社会历史见证物和文化艺术传播者的职能。观众则在本地就可领略到各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甚至是教科书中常常提起、耳熟能详的文物珍品,更加深刻的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实在是一种双赢的展览模式,是仅依靠本地博物馆馆藏文物不可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四、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为博物馆所吸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教育功能,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陈列的科学化、大众化。展览主题鲜明、形式设计赏心悦目。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工作,主要通过博物馆藏品、展览和博物馆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博物馆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是陈列展览,以实物为主,通过对文物的陈列组合来表达和传递展览设计者的意图,进行直观教育,这一特点符合人们“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学习心理,这个特点正是博物馆教育的优势所在。但简单的实物陈列、展品堆砌,很难使观众把握展览要领。一个陈列展览堆放上千件文物,观众在大量实物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个展览参观下来,茫然不知所云。在大量新奇、陌生的实物面前,常使观众感到“信息过载”,使学习者无法整理、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服务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陈列设计者8 应根据陈列主题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来考虑陈列形式的设计、陈列信息的容量、信息发送形式,以便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陈列内容设计人员需要认真考虑采用怎样的阐释方法,才能更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陈列主题。除了文字说明,还有图像、辅助设施等形式,观众不仅看得见,听得到,还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参与。 只有综合多种阐释方法,才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二)因人施讲的讲解形式,完善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交流。 博物馆有了成功的陈列展览,还必须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联系,传达博物馆教育的信息。讲解员要在充分了解陈列主题的基础上准备讲解词。不仅要熟悉了解展览的文物,而且要掌握文物历史纵的发展,横的比较,这需要对文物文化内涵做深度挖掘和高度概括,并通过讲解员的有效讲解,用社会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传递给观众的各种信息才能完整地被观众接受。目前,各种现代化讲解工具已在博物馆广泛使用,如小型自动录音机、新型播讲扩大器、利用电脑遥控的录音讲解设备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博物馆的不断应用,将把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举办专题展览、流动展览。博物馆也可组织专题展览,向观众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学习要求。临时展览小型多样,制作容易,即可以开阔群众眼界,又可使博物馆业务人员得到锻炼。我单位今年在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举办的大型考古发掘图片展就起到了良好效果,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借机宣传了我市近309 年的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展示了我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我市昔日的繁华。其间的血雨腥风、其间的兴衰演变,既给今日的太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昔日的太原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四)教育服务的多样化。博物馆的基本宣传形式就是展览,但又绝不仅限于展览,博物馆必须跟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运用与时代相符的手段从事宣传教育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教育职能范畴也随之变化扩展。博物馆教育已从单一的馆内陈列及其讲解,扩展到馆外流动展览讲解、辅导教学、举办讲座、组织专线旅游、举办夏令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已渗透到各项事业中。博物馆教育的社会色彩更为鲜明,工作着眼点不再局限于本馆藏品范围,博物馆教育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习者多种智能的开发,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社会生活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博物馆教育者自身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了解藏品知识的同时,要学习掌握当代博物馆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研究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信息传播理论、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面对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变化,博物馆教育工作部门的重要性增强了。其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也应相应改变,以适应新的工作局面:要考虑全局性问题,考虑怎样有效地利用和拓展博物馆教育资源;要参与博物馆教育工作方针、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等指导性工作的制定,积极为博物馆领导进行工作决策提供参考资料、科学数据和可行性调研报告,协助馆领导作出决策。 10

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思考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生活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残障人士要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适?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因为社工首先还是来自于欧美国家,它在这些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它是否已经成功融入我国文化了呢。题主可以针对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建设视野下妇女社会工作在当今社会,男女平权越来越被提出,那女性在社会工作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呢?

博物馆社会教育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大学生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更多素材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看看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大学班级文化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题目 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大学班级文化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1、关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之前我做过这方面调查)2、农村教育制度的改革3、中美社会保障的差异4、经济危机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农民工的影响)5、改革开发对农村社区的影响(主要对社区规模、特征的影响)这些都是我自己想,可能不太全面,我也是学社会学,可能以后也会写这样的题材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读懂“90后”才能获取真正的生力军  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于综合性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探索  信任与公平:青年社会心态的区域比较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博物馆教育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教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等几个角度来选择。教育学选题的方式1、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2、确定选题的大方向。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3、确定选题范围。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

学术堂分四个步骤来教你如何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选择一个笼统的题目  这个题目应该是你既感兴趣又对其有一定了解的题目。对这个题目你应该已有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值得你去进一步探讨、研究,进而将其扩展为一篇论文。   阅读与思考  应该尽量多读书,以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你头脑中的那个题目是否已有人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你是否能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来进一步拓展此题目,提出有创见性的论点?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可以迈出下一步。否则,你就应该及时地放弃这个题目。  3.缩小题目范围  将题目的范围缩小到某几个方面,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确定最后的题目  最后选定的题目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选定的题目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且是严肃的。你的分析必须有见地、有深度。一篇科研论文应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应该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2)选定的题目应该是你力所能及的。  3)选定的题目应该有足够的资料供参阅。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或看法应该建立在对各种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只能找到一两本或一两篇与你的论文题目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果你只是从这一点资料中得出结论,那么你所做出的结论很可能依据不足。  4)选定的题目应该是可供客观研究使用的。  5)选题不应该是当前最热门却又无法下定论的题目。如果你选定的题目太大,无法写深写透,你就应该设法缩小它的范围,为自己的论文找到一个恰当的焦点。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从大题目中发现小题目的过程。

选择有现实意义的题目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反对那种脱离现实,一味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毫无意义的东西,选择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才能有的放矢,写出的论文才会有价值。1、选重点问题重点问题,指与国民计生有关的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人民、民族的前途命运,因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例如,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2、选择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指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或期待解决的非全局性问题。例如,医疗体制、房价调控、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工资待遇等等关系千家万户的问题。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可以作为论文选题的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遇,学生从研究现实问题入手,得出科工程参考的意见,对现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不要凑热闹,赶时髦。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客观条件等来选择热点题目。3、选难点问题难点问题,指有疑虑需要进行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例如高校收费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选焦点问题焦点问题,指群众议论纷纷,愤愤不平,需要正确引导的问题。例如,先富或后富,分配的公平与否的问题,两级分化问题等等。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问题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类题目当然可以选择。写完论文 查重可以去早检测了解了解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博物馆社会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关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归纳起来说有几种类型,除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家庭教育、文化教育、旅游文化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及博物馆教育,而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以及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部门。因此,博物馆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它的服务对象包括各个阶层,其中成人占有一定比例。为此把博物馆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也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 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      人类进入21世纪后要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关键在于教育。事实证明,谁重视教育,谁就拥有未来。然而发展教育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一份关于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就指出:“现在和未来世界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能的”。因为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面对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我国广大民众对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日渐强烈,“终身教育”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为此国家不失时机地成立各种成人教育学院,来帮助广大民众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回归教育”。就教育而言,社会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是以实物标本为基础,是通过陈列展览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它的教育内容是通过实物说话,为广大民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继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博物馆这种特有的形象和直观教育的特点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因为博物馆的教育不是“硬灌”,不同对象所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同时,由于博物馆教育是通过实物的潜移默化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自然也是一所终身受益的社会大学。所以博物馆正在成为人们“终身教育”的最好去处。正如我国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所言,博物馆教育以其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有条件发展成为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因此,博物馆教育将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人们“终身教育”的机构。      二 博物馆是人们终身教育的理想课堂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战略转换,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创造能力教育。教育家认为,人们最关键的是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的途径是学习,因而学校教育是正式教育中最重要教育机构。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懂得知识的运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社会教育(非正式教育)也至关重要。人们把社会价值定位于“教育”以此作为最佳切入点,就是要把博物馆办成非正式教育场所,尤其是对成人教育。因为大多成年人通过正式教育,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往往是掌握知识不少,运用知识的创造能力欠佳。而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提高人的创造能力。成年人在博物馆这所课堂里,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需求、方法,各取所需,有选择地补充和丰富自己原有的知识以及吸收新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日本为例,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从一片战争废墟中建成世界先进经济大国,撇开它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不谈,日本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以及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开办各种科学技术性博物馆成为1945年日本力图振兴科教的重要环节。日本的各种博物馆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达到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度。据有关资料记载,仅科学方面,与之前相比增长了两倍之多。为适应各学科人士的需求,专门性科学技术博物馆占总数的50%以上。每一个博物馆都具专门学科性,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了科学技术的各个分枝。因而科学技术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并且设施科学化、现代化。观众在展厅参观后,如果对某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到视听室,通过录相和磁带进行研究、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博物馆除了日常展出以外,还常年开展各种科学普及活动。以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为例,举办博物馆“探险”,通过漫画、幻灯片等提出的问题,观众自答,以加深观众的理解和调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馆内备用图书、标本、简易实验、操作仪器等,方便游览者解答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此外,每月举办各种科普活动,如博物馆教室,选择特定的题目,由博物馆人员施行专门的解说或辅导;自然教室,博物馆人员辅导下的实地观察活动,像野外岩石观察台、鸣虫、观察令等;自然史讲座、理工学讲座(主要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进行各种讲授)。与此同时,还经常邀请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举办各种讲座和综合性鉴定会。使博物馆教育真正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教育在成人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却不太尽人意,可以说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有名无实。究其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由于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造成全社会现代教育的理念淡薄。虽然传统教育有值得称道的方面,但是它也存在许多弊端。在培养目标上,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陈旧凝固,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而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在教学方式上,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等等。这些显然与现代教育的思想格格不入,这也是造成人们对博物馆教育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二是博物馆服务意识不强。许多博物馆不是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活动形式,让全社会来了解博物馆,关心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而是习惯坐等观众上门,没有真正把观众人数、服务效果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指标。三是博物馆缺乏宣传力度。博物馆要吸引观众,离不开宣传,博物馆要扩大社会影响也离不开宣传。这同商品打开销路要靠营销是一样的道理。由于缺少服务意识,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得太差,工夫下得太浅,以至于许多人不知博物馆的价值作用,有的人一辈子未进过博物馆。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要使人们认识到博物馆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首先,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的思想宣传工作,促进全社会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要让全社会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社会都有教育的责任。当然,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的主要场所,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教育家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驾马车,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教育得力于社会孕育于家庭。其次,博物馆要改变自己的服务观念,学习先进国家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人们愿意接受博物馆教育,甚至离不开博物馆教育。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的发展既对博物馆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让所有的人都利用社会所拥有的所有教育资源,这也是现代教育得以迅速发展,进而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主流的趋势。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我也不知道博物馆基础知识是什么,我自己找了一些资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 、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 、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类型】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其次,是它的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  ■外国博物馆  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  ▲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的博物馆包括进去的。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有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  ▲历史博物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考古遗址、历史名胜或古战场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秘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是著名的历史类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  ▲ 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后者的内容涉及这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艺术。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  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适合的:  ▲历史类博物馆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  ▲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如故宫博物院、南阳汉画馆、广东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天津戏剧博物馆等。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等。  ▲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3、什么是博物馆?  什么是博物馆?  (英)彼得•伍得希德,杰弗里•斯坦思菲尔德 宋向光译  “博物馆”一词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该词原意为“思考之所”或“缪斯的宝座”。罗马时代,“博物馆”指从事哲学讨论的场所。刘易斯的研究告诉我们,“博物馆”一词在十五世纪被重新使用,当时用以专指“伟大的罗伦索”的私人收藏,罗伦索是文艺复兴时期统治佛罗伦萨城邦的梅迪西家族的成员之一。十七世纪,“博物馆”被广泛地用于指称私人鉴赏家的收藏。十八世纪以后,“博物馆”的词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要用来指那些专门从事保护和陈列社会所有的收藏品的文化事业机构。  十八世纪末,“博物馆”一词的释义为存放和陈列文化遗产的物品的建筑,而不再仅仅注重藏品自身。近年来,随着露天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由于此类博物馆的藏品不仅包括大量的实物物品,也有许多建筑物,因此,馆舍要素在博物馆定义种的重要性逐渐削弱。在当代,一般认为“博物馆”一词还包括“艺术馆”。  历史上,人们还曾使用过其它一些词汇,它们常被作为博物馆的同义词。“画廊”一词在十六世纪时使用较为普遍,它源于意大利语“galleria”,用以特指那些平面为长方形的,且常用于陈列绘画和塑像的房间,与意大利语的“museo”一词不同。“museo”是指那些主要用于陈列青铜器皿、雕刻艺术品和其它珍稀艺术品的场所。“密室”一词则用来形容鉴赏家的私人收藏和存放装饰艺术品的房间。德语中也有一些用于区分自然标本收藏、艺术品收藏和历史标本收藏的专有名词。  由于自名为“博物馆”的社会文化事业团体的表现形式异常繁多,以至于使人们很难把握它们的共同之处。当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博物馆定义见于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该章程于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被通过。这个定义是: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的定义服务于多种目的。那些为博物馆专业团体所采纳的博物馆定义,其主要作用是规定团体成员所应具备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精确的博物馆定义为这些团体所接受,其主要作用是在工作准则中对博物馆职能的规定,以及用于对博物馆资格的审查,同时也作为促进建立专业人员标准的一个重要步骤。英国博物馆协会于1984年通过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是为公众的利益而收集、记录、保护、陈列、阐释物质证据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机构。”  这一定义于1988年为英国博物馆与美术馆委员会所接受,作为该委员会组织起草的全英博物馆登记办法中的“博物馆”定义。  美国博物馆协会于1962年通过的博物馆定义是: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组织临时性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的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和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有机物和无机物)、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机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和遗址。”  美国博物馆协会于1970年制定的“博物馆资格审查办法”中“博物馆”定义的文字表述于此略有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博物馆定义均有附加解释条文,对定义正文中的某些词汇加以进一步的规定。此外,博物馆定义中还经常有一些小的改动,以反映博物馆事业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还需明确的是,上述博物馆定义多指公共博物馆,即由公共经费支持的博物馆。但是,许多私立博物馆和“独立”博物馆同样适用上述定义。我们应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即公共博物馆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许多当代公共博物馆源于私人收藏,那些私人收藏主要是为了满足收藏者个人的兴趣。  什么是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研究的缘起似乎可追溯到十八世纪时关于博物馆工作方法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时尼克里阿斯撰写的《博物馆技术》(1727年),该书讨论了藏品分类、藏品保护和藏品资源等问题。  尽管有关博物馆学史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缺少这方面的专著,但在一些国家中已开始探讨博物馆学研究的初期情况及发展。英国莱斯特大学第一位博物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蒂勒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博物馆学及其传统:英国的经验,1845-1945”。这篇论文回顾了英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历史。美国的卡士曼(1984)和马尔特(1987)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表明,博物馆学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由博物馆个别工作人员进行的,对他们的首创精神和成果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描述。  “博物馆学”一词的使用时间并不太久,在大学中开设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博物馆学”是一个比较概括的词汇,它包含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两项主要内容,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博物馆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各个方面的一门学问。刘易斯曾指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这两个词汇的出现是比较早的。如1776年门德斯•德•考斯特在其著作中曾使用“博物馆技师”一词。1878年,德国垂斯登曾刊行一份关于博物馆学的刊物。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72年曾对“博物馆学”和“博物馆技术”作了如下解释:  “博物馆学是关于博物馆的科学。它致力于研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研究,藏品保存,教育和组织机构的特定组织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种类博物馆的分类研究。简而言之,博物馆学是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注重对博物馆的目的和组织的研究。”  “博物馆技术是与博物馆学有关的技术方法的总汇,它包括博物馆各方面工作的方法和实际操作。”  当代博物馆学反映着博物馆的两项最基本的且又相互关联的职能,其中之一是搜集和保护自然标本和文化遗物,另一项职能也是与此紧密联系的,即通过陈列、教育、阐释等活动使公众能接触、利用这些物品,达到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和时间使博物馆学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年来得到逐渐完善,其内容也日渐复杂,这是由于博物馆必须遵从日渐增多的国际和国家法规、协议、公约,以及有关搜集活动和文化财产所有权转移的准则。博物馆藏品管理事务受到重视,也反映处公众对用公共经费支持的文化事业机构日益关注的现实。  一些“高、精、尖”科学技术更多地被博物馆所采用,这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反映在藏品保存工作范围的扩展。尽管藏品保存工作历来被看作是藏品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近年来藏品保存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有本专业的专家、培训课程、专业组织和学术理论。藏品保存工作内容也有明显的改变,从侧重对物品的维护、修复,转变为“预防性藏品保存”;以及从对博物馆环境(光线、气候、和环境因素)的调控,发展到使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藏品劣变降低到最低限度。藏品保存工作已发展为专门学科,例如,1987年成立的下属于国际博协的国际博物馆藏品保存委员会包括有25个工作小组,涉及不同门类的博物馆藏品以及藏品保存工作的不同方面。  此外,在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和藏品信息再现方面也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是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的结果,这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并且正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已组织了专门组织、培训课程和发行了定期学术刊物。  由于公众对博物馆事业日益关注,使得博物馆更加重视公众服务工作,这种状况使一些学者注意对博物馆观众、以及观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反应的研究。近期的研究项目包括人口统计学研究,对博物馆观众(非观众)的动机和行为表现的研究,以及尝试测度陈列设计手法及建筑特色对观众的欣赏、学习和活动动机的影响程度。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中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已开始这些方面的研究,但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方面的研究终止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又重新开始队商业性及临时性展览效果的评估研究工作,而且是有馆外的学者主持进行。现在,许多博物馆已将对本馆的陈列和各项活动进行评估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并由本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评估工作日益重视的标志之一是在1985年成立了国际博物馆观众研究图书馆。  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依靠完善的组织管理工作,博物馆管理包括藏品管理、馆舍和设备的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有关博物馆馆舍管理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第一部专著于1950年出版。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专著虽然多侧重建筑的形式,但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注意到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即如何改善藏品安全和保管条件,为公众提供适宜的设施,并满足在博物馆中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博物馆学课题的组织  确定一种完善的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组织办法是相当困难的。国际博协于1946年编制了博物馆图书文献分类办法,作为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博物馆条目的扩充。国际博协的图书分类办法曾经过多次修改和扩充,这一办法还为国际博协编制的“国际博物馆学目录”年刊所采用,其中包括八项主要条目:  一般博物馆学,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物保护,  博物馆和社会,  博物馆(管理、人员、馆舍设计和设备),  博物馆藏品(搜集、藏品档案、研究、保存和保卫),  博物馆,传播和阐释(公众、陈列、教育和文化活动),  博物馆类型,  国家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活动。  博物馆学研究课题的另一种组织办法来自博物馆培训课程计划。国际博协人员培训小组和国际博协下属的国际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委员会为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制定了“国际博协基本教学大纲”(1980)。这一教学大纲已被广泛采纳,尽管通常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微的改动。这一“基本教学大纲”包括九项主要条目:  博物馆学介绍:发展史和博物馆宗旨,  博物馆的组织、工作和管理,  博物馆建筑、布局和设备,  博物馆藏品:来源、相关记录、修复和搬运,  科研工作、研究,  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  展示:陈列,  公众,  博物馆的文化和教育活动。  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在编制教学大纲“博物馆学学习要点”及相关参考资料时,采取了一种简明的办法,即:  博物馆背景:涉及博物馆的哲学、历史和现实背景,包括博物馆的组织、法律、服务对象和专业。  博物馆藏品管理:涉及到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包括藏品搜集工作方针、搜集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搜集方式、藏品档案、藏品库房、安全保卫和保险、研究和利用。  博物馆管理:包括博物馆管理机构的构成和职责、博物馆工作人员、博物馆馆舍和选址、设备和材料、以及工作经费。  博物馆服务:主要关注于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包括陈列工作方针和实践、博物馆教育服务、博物馆信息服务、“博物馆之友”、义务工作者和商业活动。  博物馆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博物馆学必须反映这些不同的看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些人认为博物馆是艺术事业中的一部分,与戏剧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认识从许多艺术事业管理课程中包括有博物馆内容上得到反映;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博物馆属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那些负责管理保护自然保护区、历史遗址、历史建筑及历史纪念物、纪念地的组织有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博物馆藏品只有在“原生地”才能被完全地了解和理解。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博物馆应属于旅游或休闲业,特别是那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博物馆更应归属于此。而对那些教育职能发挥充分的博物馆来说,则似乎应被视为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个专门部门。  博物馆学与一些专门学科,如艺术、考古、生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一为考古类藏品的管理人会视自己为在博物馆中工作的考古学家;而一位艺术类藏品的管理人会认为自己是艺术史学者,而不仅仅是一位博物馆藏品管理人。  此外,博物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必须紧密依托于其它相关专业学科。如博物馆藏品保存工作植根于化学和物理学;博物馆建筑研究则源于建筑学;博物馆陈列研究大量汲取了涉及理论和教育学的成果。鉴于很难将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专业学科截然区分开来,一些研究者认为博物馆学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专门学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在这里讨论。重要的是,人们已认识到博物馆学是与其它相关专业学科紧密联系的,而且不可能与之相分离。  原文载于《博物馆学资料举要》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  社会变迁中的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  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  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兴衰的原因分析  超越传统:现代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  碰撞与融合: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部门运作的机制研究  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  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  互动论视角下的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建设  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资产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近代中国机器缫丝技术应用与社会结构变迁  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  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