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教书育人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13 00:01:37

教书育人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丰富渊博的知识,更应追求高尚的师德师风。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一、付出无限的爱,把爱洒向每位幼儿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既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应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教师对幼儿无私的爱,对教育工作付出真心无限期的丰献,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幼儿就是热爱幼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幼儿,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呼声,和幼儿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幼儿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回想12汶川大地震那最危难的一刻,教师用自已的生命保护学生开道,其行感天动地、山川哀鸣~~~。张来亚、王周明、汤鸿、向倩、周汝兰……还有许多留下了姓名的、没有留下姓名的教师和许多已经被发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英雄教师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学生;有的为了抓住一线生机,奋不顾身,为了一个学生生命他们逃出去再回来;有的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坚守一线,抢救被掩埋学生;更有的用自己家庭的不幸换取千家万户的幸福……在那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接受生死考验的危机时刻,我们的英雄教师们心里装着的还是学生。就是在那一刻,英雄教师们仍没有忘了他们身为教师的职责,不放弃最后一次的教育机会,用沉着、冷静、机智的义举教导着他们最爱的学生,奏响的生命颂歌成了最好的教材,学生成了他们延耀生命光辉的继承人。他们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用顽强的意志和滚烫的热血染绘了最可敬的师德风采。二、掌握渊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既是一门科学,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教育技巧,运用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各种矛盾。正如一位幼儿园教师所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每位教师用心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教师只有摆正自己和幼儿的位置,以幼儿发展为本,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和他们一起探索世界的奥秘。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来引导幼儿吸纳新本领,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修养,要多向前辈请教,吸取优秀案例中的精华,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观摩见习活动。教师应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努力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学习、强化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每项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动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幼儿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幼儿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幼儿,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幼儿,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幼儿,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幼儿,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幼儿,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幼儿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幼儿,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三、无私的奉献,照亮每位幼儿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幼儿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幼儿纯洁心灵的塑造! 四、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幼儿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时孩子的启蒙老师,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勿庸置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幼儿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幼儿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幼儿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幼儿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所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艰巨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重、自强,用自己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想,只要我们教书育人的良心不灭,责任不卸,只要我们时刻想着应善于引导学生将老师的“一碗水”变成自己的“一桶水”,我们距离人民满意教师就会不远矣!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明天的太阳!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教书育人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

孩时有个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老师。 读书时细心观察: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如今当上了老师,就苦苦思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究竟是啥样的? 我想为好教师设计三幅工笔画: 老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好老师必须十分尊重孩子和善解人意,学生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关爱、读到感动、读出灵动。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该是平等的。校园里,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生活中,老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好教师的眼睛是会笑的。无声的语言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赏识,充满了热情。它要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每一天! 这种微笑源于教师内在的“富有”,如果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坦荡的胸怀,面对孩子时就一定没有真切的富有感情的微笑。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尊重和理解孩子,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就会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消除对知识的恐惧感,消除对老师的距离感。同样,老师能勇于面对自己,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态来勤奋工作,这样,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旋转的、运动的! 当一个老师能做到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书育人时,他就成为一个好教师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安全对于生命是重要的,对于企业是重要的,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更是重要的。它的意义,在于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在于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更在于国家财产的安危!不讲安全,哪怕是轻轻的一碰,就能使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生产装置,怒火爆发;不懂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块砖头也会酿成大祸;不要安全,哪怕只是一个麻痹的意念,就会让操作者处于生命的危险状态。然而,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行为的松懈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到一幕幕血的教训:2004年5月12日上午9时20分,安阳市安彩集团信益二期工程工地68米高烟囱的施工现场,施工者在明知固定缆绳两处被拆除的情况下,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导致上料架发生倾翻倒塌,在料架上施工的30余名工人从空中跌落,造成21人死亡、10人受伤……那死者的惨状,那亲者的嚎泣,那伤者的痛苦,无不让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业仅1~6月份就因安全事故死亡33人,已经成为继交通、煤炭业之后第三位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面对如此严峻的数字,面对一幕幕血淋淋的惨状,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还有理由让不安全行为继续发生吗?行动起来吧,同志们!牢记安全操作规程,时时刻刻警钟贯耳,分分秒秒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应该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规范化、标准化;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用亲人的片片爱心、句句叮咛,随时提醒自己“珍惜生命,勿忘安全”,为生命构筑一道安全防线!如果说生命是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千娇百媚的绿叶;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安全就是抒写深远神致的笔;如果说生命是河流,那么安全就是缔造曲折迂回的护堤。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就会摔跤,就不可能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更不可能到达人生辉煌的顶峰。生命的控制,在于自己。我们的生命阿,就是我们开始自由呼吸的时候流出,流出妻子的娇媚,流出父母的疼爱,流出孩童的欢快……生命就在我们的手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永驻心中。珍惜生命安全出行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去上学、上班、买菜……。当我们走在马路上,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有些人问“大热天不系安全带行不行?”“卖瓜农用车咋不让上高速?”有关人员解释:热天上高速也必须系安全带?一些咨询的司机说大热天上高速系安全带更热,能不能不系?据统计,发生交通事故后,前排司乘人员如系安全带可有效减少70%的伤亡。安全带是为车辆发生意外后专门保护前排乘坐人的生命免受伤害而设计的,能有效地保护前排乘坐人避免二次碰撞。目前天气炎热,一些人在行车时图一时凉快不系安全带,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卖瓜农用车为啥不让上高速?据《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全挂牵引车以及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辆,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农用运输车、两轮摩托车因安全系数低,防护措施差,极易酿成恶性交通事故,所以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新学期一开始,为确保学校师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校园的教学、生活秩序,与学校一道一方面加强对校园内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以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交通法规规定,做到行车安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无牌无证的车辆不能上路,二是年满18岁并考取了相关驾照才有资格驾驶车辆。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逻执勤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车辆“三证”不齐,一些还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学生也骑车上街。看来,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我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民警或教师劝导员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内容,每所中小学平时就必须按照验收考评标准抓工作,并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或组织春、秋游时,严格规范审批手续,把好审批关,坚决制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么,就请大家“保护生命,拒绝违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教书育人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高中

育人为本,树德为先“育人为本,树德为先”。师德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立业之根本。“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是我们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讲德者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师德,是一种高尚情操的精神表现,是一种深厚知识和文化品位的行为内涵。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给予人生启迪,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为师者,当知任重而道远、修德而慎行。“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知行结合,把自身修养与育人本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对师德准确的概括。学为人师,不单纯是指学问,也包括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指导;行为示范,则是对教师思想品质的要求,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师德和师能是共生共存的统一体,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意识,更要有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本领。“爱与责任”,是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要求。“责任”是“师德之魂”。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师德高尚的教师,如美酒,历久弥新,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彰显“让学生阳光、健康、幸福地学习成长”办学理念,需要我们“以德为基,以生为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需要我们学会“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一个新世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以此与老师们共勉!

写作思路:首先要理解所给要求是对于老师的行业要求,那么就可以以老师教书育人为背景进行描述。正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必须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在国内不少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写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字样的墙壁或横幅,它既是对高校教师进行时时鞭策,更是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指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一名教师,要有渊博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做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身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无数教师的座右铭。事实上,提高教师学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发展,关乎学生的成长,更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因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现出他生命的美丽;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现出他生命的精彩。爱因斯坦说:“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的生命的意义。”老师就用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社会,老师是最有生命的一员。九月金秋,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尊师重道是永远的`美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忘记,当群星闪亮的时候,是你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在灯下奋笔疾书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当万家灯火辉煌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是你们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多少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你们的手中欣然绽放,多少颗枝零叶乱的小树在你们的剪裁下茁壮成长。三尺讲台是你们为我们指点迷津,开拓视野的灯塔。不求回报是你们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默默无闻是你们敬业爱业的真实写照。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教书育人论文1000字怎么写

什么?????你都为人师表了 还上网找答案

一、师德高尚,学为人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育者价值体系的灵魂和具体化。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不是动听的言词,而是切实的行动。中国古典哲学倡导的“知行合一”强调的就是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标。 二、爱岗敬业 爱岗,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的追求。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就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纹川地震期间,广大的灾区人民教师在生死瞬间,用血肉之躯为孩子们筑起保护生命的屏障,这就是爱岗敬业的最高体现。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相处,做学生的朋友,包括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高尚的师爱绝不是一种个人的爱,更是一种社会爱的集中体现。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不断地付出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四、教书育人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栋梁需要用心血栽种,用汗水浇灌,用精神培育。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人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教书育人至关重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 五、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我们常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教师渊博的知识、务实的态度、高尚的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与人为本的作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 六、终身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更新,才能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要不断积累,及时梳理,将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 我认为只有做到以上六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王伟下载此教案:docx(Word 文档)相关信息:体悟父母绵绵爱,温暖留守学子心—————推广《悠悠寸草心,谢谢慈母情》体验式教育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教师是用一生的心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谱写永恒的奉献之诗。前不久,我市教育局开展体验式德育和家庭教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我校有幸进行了尝试,在各班开展了《悠悠寸草心,谢谢慈(查看全文)巧用多媒体管班,平凡之中不平凡 班主任工作论文(九年级) 巧用多媒体管班,平凡之中不平凡一、课前唱,利用多媒体进行感恩教育。利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我将学生的生日记在心上,事先制作好生日幻灯片。每逢学生过生日,早上课前唱时,全班同学边唱《生日快乐》歌,她边播放幻灯片。幻灯片(查看全文)《高中成语教学》 论文摘要]为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本课题运用讲授法、练习法、测验法等方法,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实验。经过一年时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验班学生的运用成语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教书育人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五年级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丰富渊博的知识,更应追求高尚的师德师风。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一、付出无限的爱,把爱洒向每位幼儿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既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应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教师对幼儿无私的爱,对教育工作付出真心无限期的丰献,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幼儿就是热爱幼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幼儿,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呼声,和幼儿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幼儿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是魂。回想12汶川大地震那最危难的一刻,教师用自已的生命保护学生开道,其行感天动地、山川哀鸣~~~。张来亚、王周明、汤鸿、向倩、周汝兰……还有许多留下了姓名的、没有留下姓名的教师和许多已经被发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英雄教师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学生;有的为了抓住一线生机,奋不顾身,为了一个学生生命他们逃出去再回来;有的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坚守一线,抢救被掩埋学生;更有的用自己家庭的不幸换取千家万户的幸福……在那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接受生死考验的危机时刻,我们的英雄教师们心里装着的还是学生。就是在那一刻,英雄教师们仍没有忘了他们身为教师的职责,不放弃最后一次的教育机会,用沉着、冷静、机智的义举教导着他们最爱的学生,奏响的生命颂歌成了最好的教材,学生成了他们延耀生命光辉的继承人。他们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用顽强的意志和滚烫的热血染绘了最可敬的师德风采。二、掌握渊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既是一门科学,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教育技巧,运用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各种矛盾。正如一位幼儿园教师所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每位教师用心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教师只有摆正自己和幼儿的位置,以幼儿发展为本,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和他们一起探索世界的奥秘。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来引导幼儿吸纳新本领,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修养,要多向前辈请教,吸取优秀案例中的精华,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观摩见习活动。教师应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努力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学习、强化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每项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动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幼儿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幼儿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幼儿,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幼儿,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幼儿,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幼儿,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幼儿,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幼儿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幼儿,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三、无私的奉献,照亮每位幼儿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幼儿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幼儿纯洁心灵的塑造! 四、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幼儿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时孩子的启蒙老师,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勿庸置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幼儿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幼儿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幼儿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幼儿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所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艰巨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重、自强,用自己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想,只要我们教书育人的良心不灭,责任不卸,只要我们时刻想着应善于引导学生将老师的“一碗水”变成自己的“一桶水”,我们距离人民满意教师就会不远矣!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明天的太阳!

孩时有个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老师。 读书时细心观察: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如今当上了老师,就苦苦思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究竟是啥样的? 我想为好教师设计三幅工笔画: 老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好老师必须十分尊重孩子和善解人意,学生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到关爱、读到感动、读出灵动。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该是平等的。校园里,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生活中,老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好教师的眼睛是会笑的。无声的语言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赏识,充满了热情。它要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每一天! 这种微笑源于教师内在的“富有”,如果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广博的学识,没有坦荡的胸怀,面对孩子时就一定没有真切的富有感情的微笑。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尊重和理解孩子,每天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就会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感,消除对知识的恐惧感,消除对老师的距离感。同样,老师能勇于面对自己,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态来勤奋工作,这样,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旋转的、运动的! 当一个老师能做到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书育人时,他就成为一个好教师了!

育人为本,树德为先“育人为本,树德为先”师德是教师的生命,是教师立业之根本“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是我们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讲德者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师德,是一种高尚情操的精神表现,是一种深厚知识和文化品位的行为内涵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生活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给予人生启迪,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为师者,当知任重而道远、修德而慎行“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知行结合,把自身修养与育人本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对师德准确的概括学为人师,不单纯是指学问,也包括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指导;行为示范,则是对教师思想品质的要求,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师德和师能是共生共存的统一体,教师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意识,更要有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本领“爱与责任”,是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要求“责任”是“师德之魂”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师德高尚的教师,如美酒,历久弥新,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彰显“让学生阳光、健康、幸福地学习成长”办学理念,需要我们“以德为基,以生为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需要我们学会“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作为一个新世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以此与老师们共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