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10:38:29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摘要:简洁、具体的摘要要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足够的信息,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展现论文的重要梗概,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对象——是论文研究、研制、调查等所涉及的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问题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确立与目标的定位。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手段、程序,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是结果的总结,显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被检索的窗口。中文摘要的写作要求:摘要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中文摘要字数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100-150words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突出论文新的信息,即新立题、新方法、结论与结果的创新性等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扼要,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删去背景与过去的研究信息,不应包含作者将来的计划,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摘要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不以数字开头,中英文必须对应

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求采纳

对外开放伊始,中国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即开始引入外资。中美合资的建国饭店,即是我国首批批准设立的3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外国投资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论文摘要

中国的贸易发展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和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2%提高到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9%提高到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5%和8%提高到2%和3%。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4%提高到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6%提高到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对外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成长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壮大使中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更加活跃。以信息、通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进步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和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等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大量投资机会,其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实现增值,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坚持走互利合作共赢道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扩展资料: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不分大小、贫富,与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中国与欧盟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技术领先的机械、电子产品、运输车辆、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和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国市场颇具竞争力。中国与美国贸易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出口丰富多样的消费品适应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自美国的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进口,也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与日本贸易具有地缘相近的有利条件。中日贸易促进了两国产业的持续合作和进步,也带动了东亚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及投资合作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各自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自由进入对方市场,适应了双方多方面的需求。中国与韩国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两国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十分宽广。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快速增长,带动了各自优势产业的强劲发展,显示了新兴经济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也以较快速度增长,与阿拉伯国家源远流长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与拉美国家经济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优势,促进了各自发展。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目前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50个。中国与美、欧、日、英、俄等主要经济体均建立和保持着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倡议”等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边境经济贸易合作。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与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个自由贸易安排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谈判,签订和实施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5个。中国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与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伙伴(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到7826亿美元,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中国强调谈判要有利于贯彻落实多边贸易体制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多哈回合作为发展回合的目标。中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的农业、非农产品、服务、规则等议题的谈判,独立提交谈判案文40多份,联合其他成员提交案文100多份。为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中国多次表示愿意为谈判作出建设性的、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贡献。中国在解决与贸易伙伴的争议时兼顾各方利益,求同存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进出口持续增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有所增多。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始终认为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施压好,应当努力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贸易伙伴之间的争议。中国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求采纳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历 史 与 发 展 起 源 讲 诉 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说先就是以中国对外贸易为检索词,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楼主就需要对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解读了。同时楼主要拟定一个纲领来完成,主要就是写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很好搞定的。

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肯定对好

中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俄贸易的历史和现状——总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贸易呈现出总量起点低,早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2000年以后呈加速增长的两阶段特征。 (一)阶段特征 总量起点低:中俄贸易量起点很低。1992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36亿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26亿美元。两国双边贸易加起来不超过50亿美元;两国向对方出口分别占各自当年出口的8%和9%。应该说,出口额在5%以下不会构成一国贸易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初期年度波动大但趋势平缓: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73亿美元,增速为26%;但1994年两国贸易从上年的高峰急剧下滑至76亿美元,下降幅度达84%;并且在之后的6年间,除1996年贸易总额达到44亿美元外,其余年份都在50~60亿美元区间徘徊不前。 加速增长时期:自1999年以来,中俄贸易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年份的增长率都高达30%以上,中俄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16年间,中俄贸易的阶段发展特征如此清晰,以致几乎所有关于中俄贸易的研究文献都提到,但关于引发这一特征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是导致这样界限分明的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原因(见表1)。 -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后的第一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激进改革措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滑坡,国内生产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国内市场物资极度匮乏,国民生产、生活都严重依赖外国商品的进口。中国与俄罗斯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而这种需求信号很快能传递到中国,使得这一时期中俄贸易发展相对较快。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摘要

对外开放伊始,中国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即开始引入外资。中美合资的建国饭店,即是我国首批批准设立的3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外国投资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

随着世界格局两极对峙的结束,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已在全球开始,这便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赛。展望未来的新格局或新秩序,与其说各国在预想或既定的格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说是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谋求适宜于自己的秩序。本文拟从反映世界经济最直接的国际贸易的变化出发,对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把握时势、因势利导。综观这几年国际贸易的变化,有如下一些初露端倪的大势之趋:一、国际贸易仍然是在世界经济的体系和逻辑之下演变,并且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集中表现。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体系还是在原先的商品经济市场体系之下演变的,即它是沿着市场化——社会化的途径发展,走的是社会化——一体化——国际化——区域集团化的道路。从世界经济演变的逻辑来看,“跨国思想”可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新秩序”的核心理论。的确,二战之后,跨国公司蓬勃发展,通过它的全球化经营,既拓展了市场,又渗透于生产,使世界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生产,从世界生产走向世界工厂,从而促进了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化。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货币、金融、科技和商品市场等方面处于霸主的地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再生产着一种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并企图使其久远地保持下去。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随着世界格局两极对峙的结束,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已在全球开始,这便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赛。展望未来的新格局或新秩序,与其说各国在预想或既定的格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说是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谋求适宜于自己的秩序。本文拟从反映世界经济最直接的国际贸易的变化出发,对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把握时势、因势利导。综观这几年国际贸易的变化,有如下一些初露端倪的大势之趋:一、国际贸易仍然是在世界经济的体系和逻辑之下演变,并且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集中表现。从总体上来说,世界经济体系还是在原先的商品经济市场体系之下演变的,即它是沿着市场化——社会化的途径发展,走的是社会化——一体化——国际化——区域集团化的道路。从世界经济演变的逻辑来看,“跨国思想”可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新秩序”的核心理论。的确,二战之后,跨国公司蓬勃发展,通过它的全球化经营,既拓展了市场,又渗透于生产,使世界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生产,从世界生产走向世界工厂,从而促进了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化。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货币、金融、科技和商品市场等方面处于霸主的地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再生产着一种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并企图使其久远地保持下去。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确立了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 ;对外贸易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对外贸易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和外汇储备 ;对外贸易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就业机会被创造而提供的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使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

对外开放伊始,中国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即开始引入外资。中美合资的建国饭店,即是我国首批批准设立的3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外国投资者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投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