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化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物

发布时间:2024-09-07 22:24:50

化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物

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观察鸡的捕食行为;探究骨的成分;等等。总之初中课本上的实验内容都可以作为论文题目。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我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学:贺兰县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调研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县各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子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各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适时性原则。各校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课题总负责人反映课题研究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总结阶段成果。 5、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实践证明后,可将好的经验向全市范围内中学推广。  6、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四、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内容: (1)调查问卷 ①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县各中学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课题: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二)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了解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作业布置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的方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4、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上传。五、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成果: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宁夏化学学会开展的200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高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效率之我见》在宁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宁夏教育学会开展的优秀教学论文网上评选中获一等奖。参考文献:1、《化学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程》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4、《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6、其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六、研究步骤及分工:1、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9~2)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2、实施研究阶段(~7)第一阶段:(3~7)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调查了解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复习课“课堂观察”活动。 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第二阶段:(7~7)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并由每组负责人中的第一个老师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负责人:岳淑萍 郎海燕 王峰)子课题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负责人:邬瑞 岳淑萍 马凯)子课题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1)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 “如何有效导入——即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3) 借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8~7) (1)组织全县范围内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请专家指导。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阶段小结。 负责人:邢菊荣 郎海燕 邬瑞 蒙建甲3、研究总结阶段(7~12)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 郎海燕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课题顾问:马桂萍(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安长忠(银川市教科所副所长 宁夏化学学会理事)李青萍(银川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张学信(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徐国福(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课题组组长:邢菊荣(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课题组副组长:岳淑萍(贺兰一中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郎海燕(贺兰一中初中化学备课组长)邬 瑞(贺兰一中化学教师)王 峰(贺兰一中化学教师)马 凯(贺兰一中化学教师)蒙建甲(贺兰二中理化生教研组长)刘丽荣(贺兰三中化学教师)牛春林(银川二十六中教师)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六年,教师教学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学方法在逐渐转变,能够积极配合此课题的实验。 2、贺兰县委、政府、教育部门对此课题研究十分重视,给以大力支持。 3、本课题组成员爱学习,勤钻研、善反思、具备课题研究的基本素质,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2、调查报告。 3、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集,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4、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hdh h nflksaf

生物小论文 (关于种子) 一、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化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

可以看看(分析化学进展、有机化学研究)这类刊物上课题,汉斯的OA期刊,找下你的灵感

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 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 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 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 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11、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12、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13、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14、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1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1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1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1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2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2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22、农药污染的影响2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2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25、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26、农村生活用水调查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我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学:贺兰县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调研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县各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子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各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适时性原则。各校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课题总负责人反映课题研究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总结阶段成果。 5、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实践证明后,可将好的经验向全市范围内中学推广。  6、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四、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内容: (1)调查问卷 ①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县各中学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课题: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二)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了解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作业布置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的方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4、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上传。五、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成果: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宁夏化学学会开展的2009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高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效率之我见》在宁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宁夏教育学会开展的优秀教学论文网上评选中获一等奖。参考文献:1、《化学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程》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4、《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6、其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六、研究步骤及分工:1、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9~2)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2、实施研究阶段(~7)第一阶段:(3~7)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调查了解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复习课“课堂观察”活动。 负责人:郎海燕 蒙建甲 刘丽荣第二阶段:(7~7)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并由每组负责人中的第一个老师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子课题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负责人:岳淑萍 郎海燕 王峰)子课题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负责人:邬瑞 岳淑萍 马凯)子课题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蒙建甲 刘丽荣 牛春林) (1)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 “如何有效导入——即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3) 借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8~7) (1)组织全县范围内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请专家指导。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阶段小结。 负责人:邢菊荣 郎海燕 邬瑞 蒙建甲3、研究总结阶段(7~12)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负责人:邢菊荣 岳淑萍 郎海燕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课题顾问:马桂萍(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安长忠(银川市教科所副所长 宁夏化学学会理事)李青萍(银川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张学信(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徐国福(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课题组组长:邢菊荣(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课题组副组长:岳淑萍(贺兰一中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郎海燕(贺兰一中初中化学备课组长)邬 瑞(贺兰一中化学教师)王 峰(贺兰一中化学教师)马 凯(贺兰一中化学教师)蒙建甲(贺兰二中理化生教研组长)刘丽荣(贺兰三中化学教师)牛春林(银川二十六中教师)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六年,教师教学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学方法在逐渐转变,能够积极配合此课题的实验。 2、贺兰县委、政府、教育部门对此课题研究十分重视,给以大力支持。 3、本课题组成员爱学习,勤钻研、善反思、具备课题研究的基本素质,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2、调查报告。 3、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集,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4、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化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物理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

3 重要的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4 近三年中考学试题统计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6 浅谈对化学新课改的认识7 对一道试题的分析与讨论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9 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思路10 对中学化学实验课的再认识11 指导化学课外活动的体会12 讨论化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途径13 中学生化学偏科的成因及指导14 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利与弊15 深挖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16 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7 地区化学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18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19 浅谈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性20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21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教学观22 化学探究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辩证关系23 如何让探究教学不流于形式化学探究教学误区分析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26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框架的建构问题27 浅谈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改进28 论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9 论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0 论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研究31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2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33 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4 论化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证研究35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36 论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机智37 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3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9 基于问题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40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41 论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42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43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转变4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45 化学教育的目标及困难与对策46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安全素质培养的建议47 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48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师教育49 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50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51 《化学与技术》模块不同版本核心内容比较研究52 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53 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54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体系的探索55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习题的理性认识56 高中化学新教材不同版本的编写特点分析57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58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学业评价59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成与使用60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61 新课程高中化学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6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6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64 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65 绿色化学概念及其在新教材中的体现66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67 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68 化学概念研究角度的反思69 化学知识类型与学习方式选择的探讨70 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71 新课程概念下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探讨72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呈现方式及其教学功能73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74 案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5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76 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77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能的探究78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9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80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81 对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究8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浅析83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84 绿色化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85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86 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87 浅谈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88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89 化学演示实验的集中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90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hdh h nflksaf

1当前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2(某地)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3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生化物质 4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5家庭水果酿酒可行性研究 6废弃定影液回收的方案设计 7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状况调查 8碘与人类健康9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10、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11、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12、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13、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14、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1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1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1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1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2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2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22、农药污染的影响2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2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25、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26、农村生活用水调查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化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

水污染状况调查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用高锰酸钾溶液定量测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铁粉的优缺点探究)加碘食盐的碘含量是否达标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浅谈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改变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功能浅谈化学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新素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培养让艺术走进化学新课程 关于多媒体教学与化学教改创新的思考化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化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化学信息给予题的教与练创造性的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将人文精神融入化学教育中

3 重要的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4 近三年中考学试题统计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6 浅谈对化学新课改的认识7 对一道试题的分析与讨论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9 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思路10 对中学化学实验课的再认识11 指导化学课外活动的体会12 讨论化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途径13 中学生化学偏科的成因及指导14 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利与弊15 深挖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16 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7 地区化学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18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19 浅谈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性20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21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教学观22 化学探究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辩证关系23 如何让探究教学不流于形式化学探究教学误区分析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26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框架的建构问题27 浅谈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改进28 论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9 论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0 论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研究31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2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33 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4 论化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证研究35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36 论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机智37 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3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9 基于问题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40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41 论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42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43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转变4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45 化学教育的目标及困难与对策46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安全素质培养的建议47 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48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师教育49 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50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51 《化学与技术》模块不同版本核心内容比较研究52 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53 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54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体系的探索55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习题的理性认识56 高中化学新教材不同版本的编写特点分析57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58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学业评价59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成与使用60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61 新课程高中化学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6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6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64 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65 绿色化学概念及其在新教材中的体现66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67 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68 化学概念研究角度的反思69 化学知识类型与学习方式选择的探讨70 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71 新课程概念下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探讨72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呈现方式及其教学功能73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74 案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5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76 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77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能的探究78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9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80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81 对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究8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浅析83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84 绿色化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85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86 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87 浅谈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88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89 化学演示实验的集中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90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化学专业成教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教学法方向1.国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2.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研究3.国外典型化学课程、教材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体系研究4.我国化学新课标教材专题内容的横向比较研究5.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功能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6.我国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各个栏目的教学价值、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研究7.科学探究的本质及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8.初、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衔接研究9.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试论化学教学的艺术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策略研究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某***节内容为例》教学反思与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探究教学设计初探——以《某***节内容为例》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的研究高一新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研究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论化学教材中插图的价值与使用策略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策略研究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以《******》教学为例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一致性程度研究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化学教师的科学探究观调查研究有效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性问题化学课堂教学逻辑设计的问题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适应性研究论化学课堂提问的优化化学教师对模型的认识与应用研究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初探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试论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机理、危害及防治措施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初探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论高中化学章节间的结构联系污染中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及处理试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自考课程免费试听试论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对策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防治策略有效利用化学史的教学策略例谈教学中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试论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二、分析化学方向1.化学与食品安全2.化学与农药残留 3.化学与环境4.化学与现代农业5.化学与生命6.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7.维生素与人体健康8.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9.浅谈在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10.环境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1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的教学研究与设计12.浅谈化学定性分析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3.如何增强化学定性分析实验的趣味性 三、物理化学方向1.各种体系的状态性质加和性的比较研究2.热力学公式导出条件与应用条件分析3.三相平衡线的热力学分析4.热力学标准态和标准热力学函数5.胶体分散系的稳定理论评述6.反应进度的概念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7.根据热力学原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8.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平衡原理的探讨9.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探讨10.“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方法探讨11.新课标体系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解析——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四、结构化学方向1.利用一维势箱模型处理共轭体系2.波函数与电子云3.电子运动的宏观性与微观性4.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5.第二周期双原子分子及其离子共价键结构比较6.几种典型分子化学键的比较与探讨7.有关氢键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前景8.金属晶体的堆积型式与点阵型式9.离子晶体的堆积型式与点阵型式 五、有机化学方向 《化学必修2》模块中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变化及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3 近三年来新课标高考理综有机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在新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6.烷、烯或炔制备的改进(可选其中之一) 新课程理念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方式探索8.“苯、芳香烃"课堂教学探讨9.有机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及在解题中的应用10.试论中学有机化合物的教学特点11.如何增加有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12.有机实验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3.如何在“煤和石油”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石化工业14.含氧有机化合物教学中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探讨15.中学有机实验改进意见16.影响有机物水溶性因素的探讨17.有机物命名中常见的错误18.搞好有机化学复习的几点体会19.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0.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及其结构因素21.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与实际联系的点滴做法

旅游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物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这些够了吗?自己选吧

导游服务标准化问题研究 摘要】 导游服务是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和形象支撑,加强对导游服务的管理和行业提升,必须尽快建设并完善导游服务标准化类型与内容,建立并发展导游服务业自身的标准化认证体系,并进而加强导游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管理,推进导游服务等级与薪酬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感兴趣与我索取全文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