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与审计有关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02 12:50:01

与审计有关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s)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EPS)、资产报酬率(ROA)或业主权益报酬率(ROE),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uthori-ty of Canada, ASAC)在1987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Statement of Gains)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a )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b)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 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c )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1965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 1975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a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b)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c)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d)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使用者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草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国公司指南》,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 号指令》等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 1989—1990年度报告”中曾建议把职工报告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成果与状况的计量与反映,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社会化与扩大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影响情况的报告。目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都要求或建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报告必然将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甚至整个对外报告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纷纷发起了对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报告。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6号”(1978年—1985年),加拿大会计行政当局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1982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89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199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模式”(1991年),我国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1991年)等等。 然而,人们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财务报告内容日益复杂化,企业对外报告责任日益扩大化,人们必然要进一步寻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确认、计量和揭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未来,人们必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整个对外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指南,会计实践又离不开各种程序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使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因此受到了强烈挑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迎接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 未来审计与现行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 (1)现行审计一般是年度审计,而未来审计则是实时审计,将根据用户的需要而随时提供; (2)现行审计对象是年度财务报表,仅限于对财务信息的审计,而未来审计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3)准确地说,未来审计模式不是现行概念基础上的审计,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称为确证性服务,提供的是确证性服务报告,并非现行的审计报告; (4)未来的确证性服务报告可能不仅向客户提供(直接致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也会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 总的来说,以上是未来审计模式将发生的总体变化趋势,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审计客户对信息的提供方式以及对信息的需求具有显着差异,注册会计师为不同客户提供的审计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选择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情况讨论如下: (一)公众特有公司(Publicly-held Company) 注册会计师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最重要领域莫过于上市公司审计了,此类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得对资本市场,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都具有极其敏感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快流动,很多公司面对的竞争将是全球性、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资本、商品与服务的竞争,也包括其它方方面面的竞争。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企业将普遍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也称无纸贸易)和电子商务交易形式,这也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重大变化。 1、财会人员如何进人专业网址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将来公众持有公司仍然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券交易委员会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也将继续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报告。同时,财务信息的用户也将进一步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能力,在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及早预告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报告风险、不确定性及估计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就用户而言,将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 (1)权力重心将逐渐从信息的提供者向使用者转移,也可以称为从信息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过去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其权力也将不断得到加强。网络将投资者、公司相互连接起来,"网上聊天"等形式给中小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渠道,为他们取得共识、以一个声音说话,对公司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 (2)他们不仅通过电子方式与信息提供者建立联系,也会与注册会计师进行联系,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审计所提供的信息。 (3)用户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将建立经常性沟通渠道,就信息分解程度、软信息的处理、多媒体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讨论。 (4)更多的用户将要求公司及时地在网上披露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财务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扫除及时报告的障碍,用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他们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 (5)由于权力重心向用户倾移,使得他们能够对那些虚假披露、未及时报告"消极信息"的公司进行更加严厉的打击。因为他们能迅速地用一个声音说话,更加步伐一致地"用脚投票"。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为了避免财务报告的错误或报告不利消息而遭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将继续寻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帮助,特别是针对复杂的非日常交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会更加及时和深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也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公司方面的变化将主要包括: (1)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与财务问题,如因"跨国经营"而带来的多国货币、多国税法、多国法规管制、复杂的金融工具等问题。 (2)出于降低资本成本考虑,上市公司将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将权力更多地移交给用户。 (3)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将得以显着提高。 (4)信息披露方式将发生变化,网上传播GAAP财务信息等方法将成为传输财务信息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5)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市公司将从"纸时代"向"电子时代"迈进,当然,这会产生新型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问题。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如前所述,未来的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不仅仍然必要,而且也仍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强制要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仍然是公众所能获取的表示财务信息具有总体可靠性、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注册会计师将应客户要求对重要非日常交易提供及时审计,这将导致连续审计逐渐成为经常性业务。可以说,这种连续审计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主角,而年度审计则可能成为一种补充。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对揭露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将不断发展和采用新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应用电子传感器、软件代理、计算机模型、三角牵制等,为此注册会计师也必须相应扩展其知识与能力。 (二)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型公司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将大量涌现。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不考虑它们对审计带来的影响。 1、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以公司的贷款者为例,将来它们将要求注册会计师为特定的贷款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如商定程序业务)。它们在关注公司资产的同时,非常关心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而且不会局限于以GAAP财务信息评估企业的信用价值。对于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更多的"资产"是无形的、是软资产,根据GAAP,一般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列示。贷款者要利用这些信息,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审计。其他用户(如风险投资者、债券公司、联营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信用风险做出合理判断,也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首先,信息系统的扩展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业绩信息,既包括历史性信息,也包括前瞻性信息。因此,公司的信息披露将逐渐采用全面业绩报告模式。其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的全球扩展提供了快捷手段,在众多的国外市场上,通过"电子存在"开拓市场比通过"实体存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再次,此类公司将在其价值链中与其他企业进行大量的无纸交易,提高其商业交易的效率和效益。无纸交易使得注册会计师取证过程更具有了复杂性。此外,当公司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全球电子商务的时候,它们必然关心国外市场的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希望能获取注册会计师这方面的帮助。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如要继续保持对此类公司提供高附加值专业服务的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对所审计历史成本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说明,以提供更高附加值服务。 (2)帮助设计和实施更为有效的业绩评估方法。 (3)帮助处理在全球化电子商务市场上各国不同法规的协调和遵守问题。例如,税负最小化策略问题。 (4)帮助客户防范电子商会风险,例如网管鉴证、CA鉴证等。 (5)不断满足用户其它确证性服务方面的需求,包括贷款者要求对现金流量、无形资产的确证,管理当局对远距离分公司业绩的确证等等。 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财务报表审计所面临的重大变化,这种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虽不可以产确预测和详细描述,但其趋势则是明显的,也是不可阻挡的。下面分别对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协会 1、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工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5年就成立了"确证性服务专门委员会",并于1996年发表了《专门委员会关于确证性服务的研究报告》。AICPA还与CICA联手分别于1999年6月和年底提出"网誉鉴证原则与标准"第一、第二稿。我国台湾省也将与AICPA和CICA签定意向书,引进该项准则。香港也借鉴美国经验,于1999年成立了网管鉴证委员会,专门研究网上签证业务的发展及相应技术标准等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组织专门力量,设立专门委员会或研究小组,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2、重点研究解决"棘手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需要帮助注册会计师解决审计历史信息财务报表方面的"棘手问题": ①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我国具体审计准则"错误与舞弊",特别是"违反法规行为"里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予以"充分关注",而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准则及有关审计文献中所要求的"查明"或"发现",这显然是降低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利于弥合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用户)之间的"期望差"。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揭示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制定有关业务指南,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发现和查明重大舞弊和违法行为,而注册会计师则应该将审计重点更多地放在舞弊和违法行为方面。 ②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考虑在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操作指南,要求注册会计师有效发挥前瞻性信息的作用以评估和报告客户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 ③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问题。协会也需要加紧研究制定这些方面的相关业务指南,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有关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测试等方面的测试水平。 3、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该认真审查已有的准则,对现行准则中不利于商定程序等新型业务发展的内容予以修订,并制定新的准则规范和指导这些新型业务。 4、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仅要与注册会计师有保持沟通的渠道,同时也要与审计信息的用户建立经常联系,如通过电子形式(互联网络)进行沟通,了解用户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对审计准则的要求。 5、培训。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点考虑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后续教育,要为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一整套的培训,帮助其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会计师事务所 1、更好地利用审计所掌握的信息。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几乎不受限制进入客户信息的特权,因而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注册会计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客户所在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就会掌握对客户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应该经过系统组织并提供给客户,作为审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无疑需要审计人员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提供一份简式审计报告,而应考虑到信息使用者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对应,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棘手问题方面也同样应当担任重要角色。如针对舞弊和违法行为问题: ①事务所应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设计防范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 ②事务所在派出审计小组的人员组成上,要考虑其检查舞弊的能力。 ③为了提高审计人员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能力,要对他们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企业风险方面的培训。 对于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风险与不确定性等问题,事务所也要根据现实需要,研究制定有关业务规程,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防范因这些问题而导致的严重审计失败。 3、积极了解用户的需求。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电子联系方式与用户建立持续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沟通的渠道已经具备,关键是要树立起沟通的意识。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其服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与审计有关的论文2000字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技术和工作等,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手工会计中. 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 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通过记帐凭证、帐薄追踪到会计报表, 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帐薄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帐、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总之, 在手工会计中, 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都跃然纸上.审计人员所需的审计线索, 都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壹、逆壹或抽查。但是, 在电算化会计中,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会计凭证的存储与处理。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一经输人计算机,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八机内的数据文件。并且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 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作用; 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即如此) 。(2 )帐簿的存储与处理。总分类帐为文件所代替, 而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出计算汇总数据所依据的明细数据。明细分类帐采用满页打印方式, 因而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内进行。帐薄登录时, 通过计算机登帐程序自动执行, 使用的哪一种记帐程序难以判断。(3) 报表的编制采用按事先定义的公式到帐薄文件, 其他报表文件中取数计算、数据来源 公式定义、编辑结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 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 正是根据企业单位提供的公it:定义文件加以编制的。假如有人在歪曲公式定义文件之后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 然后对公式定义文件复原, 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便不能根据机内的公式定义文件作出判断报表的编制是正确的。以上情况表明, 由于计算机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 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因此,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时要注意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 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 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在现阶段, 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中, 规定所有凭证、帐薄、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 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的线索, 但应当看到的是, 这些书面的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的正确处理结果同出一辙, 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相应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有所变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在原有审计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系统开发、使用、维护阶段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也称为计算机审计或IT审计)在国外已有相关法律规范、标准,已基本成熟;而在我国,IT审计是近年来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才出现的,并且我国审计机关的人员有限,审计任务繁重,要求每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都有审计人员参加是不现实的,因此,审计机关只能对大型的或将要广泛使用的电算化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3.对审计技术及手段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再以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进行审计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方法,这些方法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引起的审计对象的变化。比如,由于许多内部控制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因此,评价这些控制措施的方法必须面向计算机。此外,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的审计。4.对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的影响。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效果衡量标准、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等。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因此,必须补充制定一套相关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在国外,日本通产省于1985年公开发表了《IT审计标准》,1996年对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20世纪9O年代,国际上惟一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Information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60多个分会,制定和颁布了IT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来规范和指导审计师的工作。该协会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注册审计师的考试。在我国,由于IT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因而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还几乎没有。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他审计依据,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求大多数审计人员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有一部分审计人才能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扩充了审计的内容,现仅就被审计单位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加以说明,有关系统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审计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叙述。1.数据录入审计。数据录入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行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以后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如果数据录入错误,那么信息系统将对错误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不仅不能帮助用户了解企业状况及进行有效决策,甚至会误导用户做出错误决策,为信息系统用户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极大危害。系统数据录入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输入操作进行审计,评价系统输入操作及其管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它也是对输入界面和数据有效性验证等的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和评价系统数据输入的有效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识别和纠正能力,指出系统输入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通信系统审计。信息系统一般不是单机系统,网络通信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数据处理的基础。通信系统审计主要是对通信系统的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查和评价,时也对信息系统的通信设备以及通信过程中的各种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效率,指出通信系统的管理和自身性能中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处理过程审计。处理过程是指处理器在接收到输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处理过程审计是对数据在输入系统后是否被正确处理进行审计。审计师应该对处理过程进行抽样,对抽样的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对数据从被系统接收到处理完毕之间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效率,给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性能的评价报告和合理建议。 .4.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子系统是信息系统中定义、创建、修改、删除和存储数据的功能系统。通常在该系统中,主要数据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职工工资文件和人事文件就反映了每个职工的薪水比例、公司中的每个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对应的人员等。数据库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进行审计,同时也是对数据库的设计与运行状况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数据库系统对数据操作的有效性和发生异常操作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评价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5.数据输出审计。数据内容最终是通过输出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提供的数据可以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数据将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用户。系统的数据输出审计是对信息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进行的审计,也是对报告等系统输出结果的设计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输出的正确有效性和系统输出数据对用户的易接受性和易理解性,评价对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指出系统输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6.运行管理的审计。对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不会自动地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人机系统,是通过人对信息系统的操作才最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服务的系统操作,而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是对系统正确操作的保证;而且,由于使用人员的变更,使用方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所以对运行管理的审计即对信息系统整个操作过程的总体管理规则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s)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EPS)、资产报酬率(ROA)或业主权益报酬率(ROE),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uthori-ty of Canada, ASAC)在1987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Statement of Gains)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a )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b)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 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c )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1965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 1975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a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b)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c)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d)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使用者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草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国公司指南》,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 号指令》等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 1989—1990年度报告”中曾建议把职工报告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成果与状况的计量与反映,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社会化与扩大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影响情况的报告。目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都要求或建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报告必然将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甚至整个对外报告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纷纷发起了对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报告。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6号”(1978年—1985年),加拿大会计行政当局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1982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89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199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模式”(1991年),我国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1991年)等等。 然而,人们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财务报告内容日益复杂化,企业对外报告责任日益扩大化,人们必然要进一步寻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确认、计量和揭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未来,人们必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整个对外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指南,会计实践又离不开各种程序和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使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因此受到了强烈挑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迎接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 未来审计与现行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 (1)现行审计一般是年度审计,而未来审计则是实时审计,将根据用户的需要而随时提供; (2)现行审计对象是年度财务报表,仅限于对财务信息的审计,而未来审计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3)准确地说,未来审计模式不是现行概念基础上的审计,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称为确证性服务,提供的是确证性服务报告,并非现行的审计报告; (4)未来的确证性服务报告可能不仅向客户提供(直接致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也会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 总的来说,以上是未来审计模式将发生的总体变化趋势,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审计客户对信息的提供方式以及对信息的需求具有显着差异,注册会计师为不同客户提供的审计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选择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情况讨论如下: (一)公众特有公司(Publicly-held Company) 注册会计师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最重要领域莫过于上市公司审计了,此类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得对资本市场,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都具有极其敏感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快流动,很多公司面对的竞争将是全球性、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资本、商品与服务的竞争,也包括其它方方面面的竞争。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企业将普遍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也称无纸贸易)和电子商务交易形式,这也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重大变化。 1、财会人员如何进人专业网址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将来公众持有公司仍然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券交易委员会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也将继续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报告。同时,财务信息的用户也将进一步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能力,在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及早预告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报告风险、不确定性及估计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就用户而言,将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 (1)权力重心将逐渐从信息的提供者向使用者转移,也可以称为从信息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过去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其权力也将不断得到加强。网络将投资者、公司相互连接起来,"网上聊天"等形式给中小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渠道,为他们取得共识、以一个声音说话,对公司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 (2)他们不仅通过电子方式与信息提供者建立联系,也会与注册会计师进行联系,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审计所提供的信息。 (3)用户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将建立经常性沟通渠道,就信息分解程度、软信息的处理、多媒体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讨论。 (4)更多的用户将要求公司及时地在网上披露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财务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扫除及时报告的障碍,用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他们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 (5)由于权力重心向用户倾移,使得他们能够对那些虚假披露、未及时报告"消极信息"的公司进行更加严厉的打击。因为他们能迅速地用一个声音说话,更加步伐一致地"用脚投票"。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为了避免财务报告的错误或报告不利消息而遭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将继续寻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帮助,特别是针对复杂的非日常交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会更加及时和深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也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公司方面的变化将主要包括: (1)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与财务问题,如因"跨国经营"而带来的多国货币、多国税法、多国法规管制、复杂的金融工具等问题。 (2)出于降低资本成本考虑,上市公司将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将权力更多地移交给用户。 (3)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将得以显着提高。 (4)信息披露方式将发生变化,网上传播GAAP财务信息等方法将成为传输财务信息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5)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市公司将从"纸时代"向"电子时代"迈进,当然,这会产生新型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问题。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如前所述,未来的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不仅仍然必要,而且也仍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强制要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仍然是公众所能获取的表示财务信息具有总体可靠性、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注册会计师将应客户要求对重要非日常交易提供及时审计,这将导致连续审计逐渐成为经常性业务。可以说,这种连续审计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主角,而年度审计则可能成为一种补充。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对揭露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将不断发展和采用新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应用电子传感器、软件代理、计算机模型、三角牵制等,为此注册会计师也必须相应扩展其知识与能力。 (二)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型公司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将大量涌现。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不考虑它们对审计带来的影响。 1、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以公司的贷款者为例,将来它们将要求注册会计师为特定的贷款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如商定程序业务)。它们在关注公司资产的同时,非常关心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而且不会局限于以GAAP财务信息评估企业的信用价值。对于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更多的"资产"是无形的、是软资产,根据GAAP,一般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列示。贷款者要利用这些信息,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审计。其他用户(如风险投资者、债券公司、联营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信用风险做出合理判断,也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首先,信息系统的扩展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业绩信息,既包括历史性信息,也包括前瞻性信息。因此,公司的信息披露将逐渐采用全面业绩报告模式。其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的全球扩展提供了快捷手段,在众多的国外市场上,通过"电子存在"开拓市场比通过"实体存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再次,此类公司将在其价值链中与其他企业进行大量的无纸交易,提高其商业交易的效率和效益。无纸交易使得注册会计师取证过程更具有了复杂性。此外,当公司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全球电子商务的时候,它们必然关心国外市场的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希望能获取注册会计师这方面的帮助。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如要继续保持对此类公司提供高附加值专业服务的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对所审计历史成本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说明,以提供更高附加值服务。 (2)帮助设计和实施更为有效的业绩评估方法。 (3)帮助处理在全球化电子商务市场上各国不同法规的协调和遵守问题。例如,税负最小化策略问题。 (4)帮助客户防范电子商会风险,例如网管鉴证、CA鉴证等。 (5)不断满足用户其它确证性服务方面的需求,包括贷款者要求对现金流量、无形资产的确证,管理当局对远距离分公司业绩的确证等等。 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财务报表审计所面临的重大变化,这种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虽不可以产确预测和详细描述,但其趋势则是明显的,也是不可阻挡的。下面分别对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协会 1、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工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5年就成立了"确证性服务专门委员会",并于1996年发表了《专门委员会关于确证性服务的研究报告》。AICPA还与CICA联手分别于1999年6月和年底提出"网誉鉴证原则与标准"第一、第二稿。我国台湾省也将与AICPA和CICA签定意向书,引进该项准则。香港也借鉴美国经验,于1999年成立了网管鉴证委员会,专门研究网上签证业务的发展及相应技术标准等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组织专门力量,设立专门委员会或研究小组,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2、重点研究解决"棘手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需要帮助注册会计师解决审计历史信息财务报表方面的"棘手问题": ①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我国具体审计准则"错误与舞弊",特别是"违反法规行为"里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予以"充分关注",而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准则及有关审计文献中所要求的"查明"或"发现",这显然是降低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利于弥合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用户)之间的"期望差"。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揭示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制定有关业务指南,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发现和查明重大舞弊和违法行为,而注册会计师则应该将审计重点更多地放在舞弊和违法行为方面。 ②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考虑在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操作指南,要求注册会计师有效发挥前瞻性信息的作用以评估和报告客户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 ③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问题。协会也需要加紧研究制定这些方面的相关业务指南,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有关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测试等方面的测试水平。 3、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该认真审查已有的准则,对现行准则中不利于商定程序等新型业务发展的内容予以修订,并制定新的准则规范和指导这些新型业务。 4、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仅要与注册会计师有保持沟通的渠道,同时也要与审计信息的用户建立经常联系,如通过电子形式(互联网络)进行沟通,了解用户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对审计准则的要求。 5、培训。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点考虑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后续教育,要为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一整套的培训,帮助其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会计师事务所 1、更好地利用审计所掌握的信息。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几乎不受限制进入客户信息的特权,因而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注册会计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客户所在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就会掌握对客户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应该经过系统组织并提供给客户,作为审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无疑需要审计人员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提供一份简式审计报告,而应考虑到信息使用者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对应,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棘手问题方面也同样应当担任重要角色。如针对舞弊和违法行为问题: ①事务所应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设计防范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 ②事务所在派出审计小组的人员组成上,要考虑其检查舞弊的能力。 ③为了提高审计人员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能力,要对他们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企业风险方面的培训。 对于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风险与不确定性等问题,事务所也要根据现实需要,研究制定有关业务规程,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防范因这些问题而导致的严重审计失败。 3、积极了解用户的需求。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电子联系方式与用户建立持续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沟通的渠道已经具备,关键是要树立起沟通的意识。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其服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内在动因和自身规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按照我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制定内部审计方针,决定内部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协调企业各部门关系,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拥有在董事会发表意见(包括保留意见、不发表意见和反对意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认为,不仅只是上市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企业,都应当逐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行业自律机制。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由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社会地位。为此,企业具有对自身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环境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内在需求,这正是内部审计协会对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予以评价的基础。内部审计协会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交流沟通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这种双向性的责任导向中,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内部审计要摆正自身位置,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职业形象,提高企业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通过交流和沟通,积极向企业领导者宣传企业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唯有在守法经营、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更好地维护本企业的利益。通过交流和沟通,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而不是对风险的控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就企业的经营环境、决策目标、战略规则和未来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管理者充分交流,对风险性质及大小取得共识,并以此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其次要收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审计资料,明确每一审计项目的风险概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批。最后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交互审计机制。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同级企业组织每年(或半年)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以交流审计资源,总结审计经验,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评比,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整个企业集团中形成自审、互审、抽审的交互审计机制,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各级企业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审计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程序规范、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效果和审计职业道德等。在审计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定期评比考核。根据考评结果对审计工作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质量优秀的特定审计项目和表现突出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晋级升职挂钩。对玩忽职守、内部审计业务质量低下,造成企业损失或影响企业社会信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内部审计人员予以行政和待遇处罚,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对已取得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应将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奖励或处罚)报送地方内部审计协会备案,从全行业的角度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资料来源:

有关审计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先是要想好写的是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方向的。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些都是要自己先想好的。审计讠仑文摘要 摘要是讠仑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讠仑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去询问壹品优 。很高兴为你解答。

你好,楼主,还是由 友情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与审计有关的论文2000字开头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使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因此受到了强烈挑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迎接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 未来审计与现行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 (1)现行审计一般是年度审计,而未来审计则是实时审计,将根据用户的需要而随时提供; (2)现行审计对象是年度财务报表,仅限于对财务信息的审计,而未来审计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3)准确地说,未来审计模式不是现行概念基础上的审计,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称为确证性服务,提供的是确证性服务报告,并非现行的审计报告; (4)未来的确证性服务报告可能不仅向客户提供(直接致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也会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 总的来说,以上是未来审计模式将发生的总体变化趋势,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审计客户对信息的提供方式以及对信息的需求具有显着差异,注册会计师为不同客户提供的审计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选择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情况讨论如下: (一)公众特有公司(Publicly-held Company) 注册会计师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最重要领域莫过于上市公司审计了,此类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得对资本市场,甚至对整个金融体系都具有极其敏感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快流动,很多公司面对的竞争将是全球性、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资本、商品与服务的竞争,也包括其它方方面面的竞争。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企业将普遍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也称无纸贸易)和电子商务交易形式,这也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重大变化。 1、财会人员如何进人专业网址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将来公众持有公司仍然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证券交易委员会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也将继续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报告。同时,财务信息的用户也将进一步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能力,在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及早预告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报告风险、不确定性及估计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就用户而言,将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 (1)权力重心将逐渐从信息的提供者向使用者转移,也可以称为从信息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过去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其权力也将不断得到加强。网络将投资者、公司相互连接起来,"网上聊天"等形式给中小投资者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的渠道,为他们取得共识、以一个声音说话,对公司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 (2)他们不仅通过电子方式与信息提供者建立联系,也会与注册会计师进行联系,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审计所提供的信息。 (3)用户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将建立经常性沟通渠道,就信息分解程度、软信息的处理、多媒体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讨论。 (4)更多的用户将要求公司及时地在网上披露GAAP(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财务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扫除及时报告的障碍,用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他们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提供者。 (5)由于权力重心向用户倾移,使得他们能够对那些虚假披露、未及时报告"消极信息"的公司进行更加严厉的打击。因为他们能迅速地用一个声音说话,更加步伐一致地"用脚投票"。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为了避免财务报告的错误或报告不利消息而遭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将继续寻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帮助,特别是针对复杂的非日常交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会更加及时和深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也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公司方面的变化将主要包括: (1)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与财务问题,如因"跨国经营"而带来的多国货币、多国税法、多国法规管制、复杂的金融工具等问题。 (2)出于降低资本成本考虑,上市公司将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将权力更多地移交给用户。 (3)上市公司的日常交易信息系统的可信度将得以显着提高。 (4)信息披露方式将发生变化,网上传播GAAP财务信息等方法将成为传输财务信息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5)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市公司将从"纸时代"向"电子时代"迈进,当然,这会产生新型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问题。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如前所述,未来的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不仅仍然必要,而且也仍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强制要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仍然是公众所能获取的表示财务信息具有总体可靠性、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注册会计师将应客户要求对重要非日常交易提供及时审计,这将导致连续审计逐渐成为经常性业务。可以说,这种连续审计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主角,而年度审计则可能成为一种补充。同时,为了满足用户对揭露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将不断发展和采用新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应用电子传感器、软件代理、计算机模型、三角牵制等,为此注册会计师也必须相应扩展其知识与能力。 (二)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型公司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将大量涌现。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不考虑它们对审计带来的影响。 1、对审计信息用户方面的影响。 以公司的贷款者为例,将来它们将要求注册会计师为特定的贷款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如商定程序业务)。它们在关注公司资产的同时,非常关心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而且不会局限于以GAAP财务信息评估企业的信用价值。对于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公司,更多的"资产"是无形的、是软资产,根据GAAP,一般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列示。贷款者要利用这些信息,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审计。其他用户(如风险投资者、债券公司、联营公司)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信用风险做出合理判断,也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 2、对公司方面(审计客户)的影响。 首先,信息系统的扩展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业绩信息,既包括历史性信息,也包括前瞻性信息。因此,公司的信息披露将逐渐采用全面业绩报告模式。其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的全球扩展提供了快捷手段,在众多的国外市场上,通过"电子存在"开拓市场比通过"实体存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再次,此类公司将在其价值链中与其他企业进行大量的无纸交易,提高其商业交易的效率和效益。无纸交易使得注册会计师取证过程更具有了复杂性。此外,当公司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全球电子商务的时候,它们必然关心国外市场的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希望能获取注册会计师这方面的帮助。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如要继续保持对此类公司提供高附加值专业服务的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对所审计历史成本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说明,以提供更高附加值服务。 (2)帮助设计和实施更为有效的业绩评估方法。 (3)帮助处理在全球化电子商务市场上各国不同法规的协调和遵守问题。例如,税负最小化策略问题。 (4)帮助客户防范电子商会风险,例如网管鉴证、CA鉴证等。 (5)不断满足用户其它确证性服务方面的需求,包括贷款者要求对现金流量、无形资产的确证,管理当局对远距离分公司业绩的确证等等。 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财务报表审计所面临的重大变化,这种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虽不可以产确预测和详细描述,但其趋势则是明显的,也是不可阻挡的。下面分别对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册会计师协会 1、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工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5年就成立了"确证性服务专门委员会",并于1996年发表了《专门委员会关于确证性服务的研究报告》。AICPA还与CICA联手分别于1999年6月和年底提出"网誉鉴证原则与标准"第一、第二稿。我国台湾省也将与AICPA和CICA签定意向书,引进该项准则。香港也借鉴美国经验,于1999年成立了网管鉴证委员会,专门研究网上签证业务的发展及相应技术标准等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组织专门力量,设立专门委员会或研究小组,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2、重点研究解决"棘手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需要帮助注册会计师解决审计历史信息财务报表方面的"棘手问题": ①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我国具体审计准则"错误与舞弊",特别是"违反法规行为"里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予以"充分关注",而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准则及有关审计文献中所要求的"查明"或"发现",这显然是降低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利于弥合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用户)之间的"期望差"。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揭示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制定有关业务指南,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发现和查明重大舞弊和违法行为,而注册会计师则应该将审计重点更多地放在舞弊和违法行为方面。 ②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考虑在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操作指南,要求注册会计师有效发挥前瞻性信息的作用以评估和报告客户财务危机和持续经营问题。 ③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问题。协会也需要加紧研究制定这些方面的相关业务指南,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有关风险、不确定性和估计测试等方面的测试水平。 3、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该认真审查已有的准则,对现行准则中不利于商定程序等新型业务发展的内容予以修订,并制定新的准则规范和指导这些新型业务。 4、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仅要与注册会计师有保持沟通的渠道,同时也要与审计信息的用户建立经常联系,如通过电子形式(互联网络)进行沟通,了解用户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对审计准则的要求。 5、培训。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重点考虑以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后续教育,要为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一整套的培训,帮助其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会计师事务所 1、更好地利用审计所掌握的信息。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几乎不受限制进入客户信息的特权,因而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注册会计师如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客户所在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就会掌握对客户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应该经过系统组织并提供给客户,作为审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无疑需要审计人员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提供一份简式审计报告,而应考虑到信息使用者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 2、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相对应,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棘手问题方面也同样应当担任重要角色。如针对舞弊和违法行为问题: ①事务所应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设计防范舞弊和其他违法行为。 ②事务所在派出审计小组的人员组成上,要考虑其检查舞弊的能力。 ③为了提高审计人员发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能力,要对他们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企业生产过程、企业风险方面的培训。 对于财务危机与持续经营问题、风险与不确定性等问题,事务所也要根据现实需要,研究制定有关业务规程,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防范因这些问题而导致的严重审计失败。 3、积极了解用户的需求。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电子联系方式与用户建立持续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沟通的渠道已经具备,关键是要树立起沟通的意识。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其服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s)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EPS)、资产报酬率(ROA)或业主权益报酬率(ROE),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uthori-ty of Canada, ASAC)在1987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Statement of Gains)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a )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b)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 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c )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1965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 1975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a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b)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c)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d)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使用者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草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国公司指南》,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 号指令》等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 1989—1990年度报告”中曾建议把职工报告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成果与状况的计量与反映,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社会化与扩大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影响情况的报告。目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都要求或建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报告必然将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甚至整个对外报告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纷纷发起了对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报告。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6号”(1978年—1985年),加拿大会计行政当局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1982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89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199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模式”(1991年),我国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1991年)等等。 然而,人们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财务报告内容日益复杂化,企业对外报告责任日益扩大化,人们必然要进一步寻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确认、计量和揭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未来,人们必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整个对外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指南,会计实践又离不开各种程序和方法。

目前中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以多环节征税、多层次调节经济为标志的现行税制,使税务机关正常征管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税法体系中的24个税种,几乎覆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所有环节,对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约占会计工作总量的1/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企业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各税种应纳税额计缴的准确性,也制约着税收征管效率。因为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税收会计核算差错率高,税务机关势必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申报资料分析和现场稽查。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分析,频繁的计税失误,不仅要补缴应纳的税款,还要承担滞纳金及罚款,增加了企业经营资金的意外支出。进一步完善税收会计核算,是加强税收征管和企业会计管理的双重课题。   (一)现状及问题。  税收征管与会计核算管理不同步。新税制的实施,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核算内容。尤其是目前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并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角色的互换,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复杂化。新税制实施之初,增值税作为价外税的会计处理首次施行。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对期初存货处理、含税收入还原、视同销售行为的计税等会计处理方法不熟悉,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一度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负增值”及低申报问题的大量出现,税收政策又作了相应的改变,国税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更加慎重,适当缩小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范围,迫使企业不断改变税收会计核算方式。加之税务人员对稽查后调账辅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列支出项目、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后,没有考虑到企业会计核算的繁杂工作量,只补税罚款了事。一部分企业税收会计核算呈现无序状态。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原来税法规定的内容难以满足新的经济情况。如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所得税的退还财务制度规定冲减退还当年的应交所得税等,税法却对此没有规定。  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文本。现行的会计制度是先于税制改革制定的,对税收会计核算要求只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相继颁布的新税种,又只是各个税种相互独立地列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人员难以从统一的文本中系统了解和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在税款计缴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如工业企业在材料购进环节,既要确定购进环节的增值税及原材料成本,又要对应征消费税的产品计算出税法规定的外购环节允许扣除的消费税。由于消费税不是对所有企业普遍征收的税种,经常造成计税失误。虽然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人员的最起码要求,但要求企业所有的会计人员都精通税法,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是统一由各级财政部门培训、发证及考核。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硬性监督。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7条规定了“企业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对已建立账簿而核算混乱的,仍无法作出规范性的处罚。更何况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要遵循的是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其解释权不在税务机关。只通过一般性的税法宣传和公示公告,无法使企业会计人员系统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而税务机关办班培训又受收费标准和纳税人的承担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客观上影响了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税收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  缺乏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税收,对国家来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纳税人来说,是必须承担的经济成本。税务机关能否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纳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往往对税收的征收管理进行直接干预,使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偏离法治轨道,也影响到纳税人的经济利益。  (二)对策思路。  税收政策的变动应充分考虑到税收会计核算变更可能带来的后果。新的增值税实施以后,税收与成本收入直接分别核算,计税方式更加科学。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后,在认定审查期间停销或停购待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企业经营间歇性中断;也有的企业为减少税收负担而采用虚假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这些都应该在今后的税种设计和征管工作中充分予以重视。  应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规范和设立注册税务师协会。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将各税种所涉及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统一汇编成权威和规范的文本,作为会计教学与培训的必备教材或操作指导用书,并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税务机关应重点加强稽查后的调账管理。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新税种凡涉及会计核算方式改变的,应同步开发出与之配套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针对当前税收会计核算比较混乱的情况,税法制定权威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收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建立税务会计需加强人才方面的培养。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税务、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1)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建立税务会计需加强法治建设。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税收法治化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我国现代税收会计学科的灵魂和方向。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技术和工作等,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手工会计中. 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 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通过记帐凭证、帐薄追踪到会计报表, 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帐薄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帐、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总之, 在手工会计中, 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都跃然纸上.审计人员所需的审计线索, 都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壹、逆壹或抽查。但是, 在电算化会计中,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会计凭证的存储与处理。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一经输人计算机,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八机内的数据文件。并且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 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作用; 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即如此) 。(2 )帐簿的存储与处理。总分类帐为文件所代替, 而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出计算汇总数据所依据的明细数据。明细分类帐采用满页打印方式, 因而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内进行。帐薄登录时, 通过计算机登帐程序自动执行, 使用的哪一种记帐程序难以判断。(3) 报表的编制采用按事先定义的公式到帐薄文件, 其他报表文件中取数计算、数据来源 公式定义、编辑结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 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 正是根据企业单位提供的公it:定义文件加以编制的。假如有人在歪曲公式定义文件之后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 然后对公式定义文件复原, 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便不能根据机内的公式定义文件作出判断报表的编制是正确的。以上情况表明, 由于计算机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 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因此,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时要注意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 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 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在现阶段, 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中, 规定所有凭证、帐薄、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 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的线索, 但应当看到的是, 这些书面的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的正确处理结果同出一辙, 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相应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有所变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在原有审计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系统开发、使用、维护阶段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也称为计算机审计或IT审计)在国外已有相关法律规范、标准,已基本成熟;而在我国,IT审计是近年来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才出现的,并且我国审计机关的人员有限,审计任务繁重,要求每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都有审计人员参加是不现实的,因此,审计机关只能对大型的或将要广泛使用的电算化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3.对审计技术及手段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再以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进行审计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方法,这些方法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引起的审计对象的变化。比如,由于许多内部控制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因此,评价这些控制措施的方法必须面向计算机。此外,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的审计。4.对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的影响。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效果衡量标准、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等。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因此,必须补充制定一套相关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在国外,日本通产省于1985年公开发表了《IT审计标准》,1996年对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20世纪9O年代,国际上惟一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Information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60多个分会,制定和颁布了IT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来规范和指导审计师的工作。该协会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注册审计师的考试。在我国,由于IT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因而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还几乎没有。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他审计依据,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求大多数审计人员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有一部分审计人才能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扩充了审计的内容,现仅就被审计单位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加以说明,有关系统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审计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叙述。1.数据录入审计。数据录入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行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以后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如果数据录入错误,那么信息系统将对错误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不仅不能帮助用户了解企业状况及进行有效决策,甚至会误导用户做出错误决策,为信息系统用户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极大危害。系统数据录入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输入操作进行审计,评价系统输入操作及其管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它也是对输入界面和数据有效性验证等的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和评价系统数据输入的有效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识别和纠正能力,指出系统输入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通信系统审计。信息系统一般不是单机系统,网络通信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数据处理的基础。通信系统审计主要是对通信系统的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查和评价,时也对信息系统的通信设备以及通信过程中的各种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效率,指出通信系统的管理和自身性能中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处理过程审计。处理过程是指处理器在接收到输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处理过程审计是对数据在输入系统后是否被正确处理进行审计。审计师应该对处理过程进行抽样,对抽样的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对数据从被系统接收到处理完毕之间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效率,给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性能的评价报告和合理建议。 .4.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子系统是信息系统中定义、创建、修改、删除和存储数据的功能系统。通常在该系统中,主要数据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职工工资文件和人事文件就反映了每个职工的薪水比例、公司中的每个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对应的人员等。数据库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进行审计,同时也是对数据库的设计与运行状况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数据库系统对数据操作的有效性和发生异常操作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评价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5.数据输出审计。数据内容最终是通过输出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提供的数据可以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数据将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用户。系统的数据输出审计是对信息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进行的审计,也是对报告等系统输出结果的设计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输出的正确有效性和系统输出数据对用户的易接受性和易理解性,评价对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指出系统输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6.运行管理的审计。对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不会自动地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人机系统,是通过人对信息系统的操作才最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服务的系统操作,而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是对系统正确操作的保证;而且,由于使用人员的变更,使用方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所以对运行管理的审计即对信息系统整个操作过程的总体管理规则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与会计有关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那你就去找些参考文献,自己看看学习学习吧,汉斯出版社的官网上有很多这类文献可以参考的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都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笔者通过多年在企业和机关从事会计工作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进行简要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精神实质,并利用它来管好各项会计事务,对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该对比对在企业和机关之间互换工作的会计人员有所帮助。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会计都是指企业会计,而很少人会想到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称预算会计),这与我国的体制有关,社会上企业的数量和事业单位的数量有天壤之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0多万个事业单位及有限的行政单位,而企业的数量则不计其数,但是随着这些年国家在预算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这让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支出有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向更加透明的方向转变中。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的效益直接牵涉到各方的利益。事业单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本身发生的业务的一种记录,并没有对后期的业务有多大的影响。首先谈一谈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   一、定义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单位会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毕业论文网   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核算特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   (1)一般不进行成本(或完全的)核算。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2)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会计核算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等几级;同时,就单个事业单位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支出方向也不单纯地用于本单位的支出需要。(3)资金(经费)来源多渠道,要为多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4)资金来源多样化,决定了往往不能单纯以一个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有时要以有特定来源、同时有特定作用的基金作为会计主体。(5)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虽然任何一种会计的结账基础都不可能是固定的、排他的,但应该有一种是基本的。少数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或者是少数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但这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而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毕业论文网   企业会计的核算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三、核算的一般原则有所不同   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而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还注重统一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权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论文范文。凡属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范文,称为论文范文。

1 自我认知  1 职业生涯规划测评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角色特征  善辩、精力旺盛、独断、乐观自信、好交际、有支配愿望。  为人友好、热情活跃、善解人意、外向直接、且乐于助人。  有责任心、依赖性强、高效率、稳重踏实、细致、有耐心。  有创造性、非传统的、敏感、易情绪化、较冲动、不服从指挥。  坚持性强、有韧性、喜欢钻研、为人好奇、独立性强。  感觉迟钝、不讲究、谦逊、踏实稳重、诚实可靠。  您的典型职业兴趣类型  您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现实型-Realistic (R):职业倾向:  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  性格与职业特征:   做事手脚灵活,动作敏捷,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喜欢户外活动与使用工具。通常喜欢与机械和工具打交道,而不愿与人打交道;   在自我表达和向他人表达情感方面稍感困难,不擅长与人交际,思想较保守。  您是思想家而非实干家,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探索型Investigative (I):职业倾向:  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性格与职业特征:   常常对自然现象和规律很感兴趣,喜欢同“观念”而不是同人或事物打交道;   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但有时不愿动手;   一般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而不愿循规蹈矩。  您富有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艺术型Artistic (A):职业倾向:  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和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 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性格与职业特征:   喜欢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很强,喜欢凭直觉做出判断;   独立性、自主性较强;感情丰富,敏感,情绪易波动;  您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社会型Social (S):职业倾向:  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 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性格与职业特征:   往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喜欢参与解决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从事为他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   通常善于表达,善于与周围的人相处;   一般喜欢与人而不是与事物打交道。  您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企业型Enterprising (E):职业倾向:  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性格与职业特征:   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富于冒险精神、自信、支配欲强;   追求权力、财富与地位,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胆略、冒风险和承担责任的活动;   往往不喜欢那些需要精耕细作,以及长期智力劳动和复杂思维的工作。  2 360°评估  优点 缺点  自我评价 比较乖,乐于助人。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爱心。很实际,说话比较直接。 有点懒,动手能力差,内向,有时候太固执。  家人评价 大部分时候乖巧听话,很孝顺,不太需要为她操心。 有点娇生惯养,应该多吃点苦,多锻炼一下。多做点家务。  老师评价 很安分,不需要操心。 不太活跃,应该多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  亲密朋友评价 很贴心,对朋友很好,很讲义气。 有时候有点孩子气,太单纯,傻乎乎的,有点娇气。  同学评价 乐观开朗,对熟悉的人很贴心,乐于助人。 应该更加热情一点,外向一点。有时候说话要含蓄些。  其他社会关系评价 暂无 暂无  3 自我认知小结  现在的我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需要改进,有些缺点虽然已经认识到,但是要改进还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现在对自己不够自信,觉得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到,没有信心很可怕,这点非常需要改变。在还剩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应该通过各方面的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应该出去打打工,多吃点苦,同时也增加一些工作经验,先体验一下社会。  总之,为了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呢。  2 职业认知  1 外部环境分析  ① 家庭环境分析: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人就比较宠爱,比较宝贝。而且家里条件还可以,虽然不是很富有,但是也是个小康家庭,没怎么吃过苦,连家务都不怎么做,且家人向来舍得为我花钱,因此不太懂得节省。家庭很幸福美满。  ② 学校环境分析:总的来说学校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学风还可以,学校环境也挺不错的,老师也都是很优秀的。  ③ 社会环境分析: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 ,在目前社会的环境下 ,这个专业是比较热门的 。有着广阔的就业环境。但是也正由于这个职业的热门性, 使得竞争比较激烈 ,行业内的政策也比较紧难度也比较大。  ④ 目标地域分析:目标地域就是我的家乡常州,因为以后想离父母近些。常州挺发达的,生活水平也不错,我本身就很喜欢我的家乡,而且常州是个蛮不错的城市,父母在那边人脉应该也比较多,找工作会方便些的吧。  2 目标职业分析  ① 目标职业名称:银行职员。  ② 岗位说明:银行的基层职员,负责基础工作。  ③ 工作内容:银行的柜员分高柜和低柜,简单的说,高柜就是办理现金业务的,低柜就是办理非现金业务的,其中,高柜又分为储蓄柜台和会计柜台,储蓄柜台就是办理个人业务,存钱取钱开户转帐什么的,会计柜台就是办理对公业务,支票汇票承兑电汇什么的,不过现在好多网点都成了综合柜台了,一个高柜既能办储蓄还能办对公的,低柜是在大厅里的开放柜台,不能办理现金业务,就是办理一些非现金的,比如改密码,换折什么的,还有买卖基金,黄金,理财,保险这些,都在低柜办理,基本就是这些。  ④ 任职资格:银行从业资格 - 上岗用;注册特许分析师 - 万能;基金代理资格 - 卖基金;理财规划师资格 - 理财柜台;保险代理人 - 卖保险。  ⑤ 工作条件:要吃苦耐劳,工作时间比较久,要有耐心,态度好。  ⑥ 就业和发展前景:各个银行对柜员制的员工的待遇和福利有所不同。  一是政治地位,在农行,按人事部门文件规定,柜员制不同于正式员工,做得再好也不能到机关去,不过现在已经有某些个别分行或者支行有所改变,特别优秀并且有重大业绩贡献的柜员也可以到机关部门担任要职。  二是经济收入,柜员制的员工表面上每个月可能和正式员工看起来拿到手的钱差不了多少,因为有最低工资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上,给柜员制的员工交纳的三基础金都是比较低档次的,另外到了发效益工资,年末,季末的时候就知道和正式员工差很多了,虽然做一样的工。  当然柜员制的员工不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目前多数的柜员制的员工都是年轻,朝气蓬勃。  一要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银行部门多学习业务知识,有时候挣钱多少对刚入行的员工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用人紧张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不至于留在家里吃妈妈饭,更不用做一些风吹雨淋太阳晒的事情,毕竟银行工还勉强算是白领一级,比一般的超市收银员等等要好得多。  二要利用在柜面的机会,多接触客户,多认识客户,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拥有自己的客户资源,这样以后无论到哪里都不怕。  三是虽然基本工资比正式员工少,但也不必太灰心。可以多做计价工资嘛!做多得多!  四是有机会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更大的舞台还可以继续选择,就业不是嫁人,从一而终,更何况现在有发现嫁错了人的都知道该换就换。  五是如果真的在这个岗位上做得成绩非常突出,领导也很赏识你的话,能够多换几个岗位和部门多好。呆个五六七八年或者十年的,到时候也是长期合同和正式员工也差不多了。  3 职业素质测评  情绪定向  内向:喜欢宁静致远,集中思考问题,不受干扰,即使将问题与别人商谈,仍满足于自己解决处理。犹豫不决,退避三舍,明哲保身。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感情不外露。对组织中个人解决问题决策中会介入个人看法,结果不能采取立即适应外界情况的步骤。  工作作风  知觉型:这种人不喜欢研究新问题,只习惯于使用标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例行事务。对日常工作有耐心,而且做事准时无误,知觉型多半知足,绩效良好。在组织生活中专心执行任务,照章办事。许多底层工作都有经久不变的规定,甚至较为琐碎,知觉型的人适合做这种工作,他们只要运用最小的权限,就可解决问题,知觉型的人不愿意处理无法捉摸的问题,知觉型的人对在情况模糊时做出决定而感到不安。但不是说职位低者都是知觉型的。  知觉型的特点:  1、喜欢有解决问题的规范做法。  2、喜欢运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不喜欢学习新技能;  3、通常是一直做完工作,不会留尾巴;  4、如果事情变得复杂化了,会觉得不耐烦;  5、不喜欢创新,也没有创新的抱负。  思考型:重思考不重感情,喜欢分析问题,把事情按逻辑次序排列;有时会训斥下属,显出一付铁石心肠,只与其他思考型的人相处的好,这一类型的人的活动和决策往往受知识情况的支配,并按照外界情况和一定的准则做出决策。尽量使解决问题的办法符合标准化,其结果将不考虑任何人的因素,不顾健康情况、不顾财力和家庭,即使对作为决策者本身的利益有影响也会一意孤行。思考型的作用如果显著的话,通常是富有建设性的。因为作用结果会出现新事物,新概念或新模式。  思考型的特点:  1、做出计划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非常注意对待问题的方式方法;  3、谨慎地确定问题中的有哪些制约因素;  4、反复分析研究问题;  5、有条不紊乱地寻找更多的信息。  综合  知觉与思考型作风(N&T): 该种作风的人着重了解外界情况和分析某个具体问题及其细节。喜欢从原因到结果一步一步的推理,注意逻辑性。愿与物质打交道有时超出愿与人打交道。对迟迟未能解决问题感到焦虑不安,在应对人际冲突时,缺乏敏感性,认为惩罚手段最有效。强调等级制度和现有短期目标。如果让该种人说出理想的组织,会提出极端官僚的机构形式,例如规定每个职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对处理组织中有关物质方面的事务感兴趣。如,会计,生产,市场研究、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工程,统计,图书资料管理等。这种作风的人认为组织有效性在于每个推销员的销售量,售出的每一块钱的库存费用,每一生产单位的废料损失,投入资本的回收率,短期利润。  4 SWOT分析  我的优势(strength)及其作用:比较有耐心,适合做银行方面的工作。  我的劣势(weakness)及其弥补:比较懒,不太有上进心。应该称大学多出去打打工,锻炼锻炼自己。  我的机会(opportunity)及其利用:家乡常州相对经济发达,银行也比较多,可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  我面临的威胁(threat)及其排除:学校成绩不够优秀,市里还不够强,且竞争叫激烈。  该努力让自己表的优秀起来。  5 职业认知小节  ①目前本人的专业是国际金融,在此次的职业规划中显示我比较很适合银行金融行业,加之此行业相当一部分职位要求要有耐性做一些一成不变的工作(如会计、国际结算、信贷等业务);并且在目前中国的银行业中的升迁管道较为固定,我比较喜欢。  ②银行金融业要求稳定胜于冒险,而个人的职业风格也偏向于这方面,这也说明了本人比较适合银行金融行业。第三,本人的职业特征表明本人具有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比较喜欢那些需要长期智力劳动的工作。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本人比较适合从事如会计、柜台、信贷和结算等银行业务。  ③在适合的职业概述中,也提到与银行金融行业相关的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 确定目标和路径  ① 近期职业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强。  ② 中期职业目标:顺利进入一家银行,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③ 长期职业目标:能够在工作到一定时期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后,职位也进一步的升高。  ④ 职业发展路径:发展规划第一步就是为进入这一行业而做奠基。如果进入的话就比较好做了。从基层的专员开始,逐步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知识能力不断扩展。  2 制定行动计划  ① 短期计划: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学习一门第二外语比如日语等。顺利毕业。  ② 中期计划:找到一个好的实习单位,然后能够顺利进入一家银行,从基层做起。  ③ 长期计划:进入基层后,不断努力,积累经验,慢慢地朝着一步一步朝管理层迈进。  3 动态调分析调整  评估、调整我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我个人觉得我的职业目标还是比较可行的。一方面,我的专业和它有一定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我对这个职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4 备选职业规划方案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更好的把握人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职场世界,拟定一份备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我的备选职业规划方案:如果以后做不了这个,我想我可能会选择自己经营一家自己的店,做一名个体经营者。因为我本身不太喜欢竞争太激烈的工作,压力太大了,甚至可能为了工作而放弃很多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我的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比较喜欢平静安定的生活,不太喜欢挑战,用我妈妈的话说我就是没有上进心,可能是从小的生活太过安逸导致了我没有吃过苦所以才这样吧!而个体经营可以比较自由的调控自己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虽然可能比较辛苦,但是我比较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至于开什么店,我个人比较爱吃面,所以偏向于开面馆,虽然还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是如果以后要实行这一目标的话,再做具体打算吧!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