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1:35:11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论文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华声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9月26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成思危是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成思危指出,上世纪70年代金融期货推出以来,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和危害性越来越大,中国的金融体系由此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金融体系的竞争能力比较弱、效率低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在避险工具的运用上缺乏足够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成思危表示,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从四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一是法律法规环境要具备,通过修订《证券法》《公司法》《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为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及其他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四是要大力促进金融创新,通过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规范发展。 成思危强调,中国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说,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要结合国情,稳步推进。要认真总结吸收国外的经验教训,认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利弊得失,既不照搬国外的做法,也不因噎废食。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方面,既不能在条件不成熟时硬推,也不能在条件基本成熟时,裹足不前、贻误时机,要有选择地逐步推出,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2005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面市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是央行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随着人民币债券远期产品正式开始交易,我国金融市场掀开了期盼已久的衍生产品交易大戏序幕,其顺利推出也昭示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雏形初具,同时,预示着我国债券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步伐的再一次加速。  争抢第一首日交易盛况空前  6月15日一大早,当全国银行间电子交易系统的屏幕上,出现债券远期报价和交易数据时,各大交易机构的远期交易人员繁忙身影即映射其中。  为抢得债券远期的首笔成交,自早晨7点30分交易系统提前开市后,首批加入债券远期交易的金融机构即踊跃报价。9点刚过,13笔人民币债券远期交易几乎同时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提供的远期交易电子匹配系统中自动成交。  整个交易日债券远期共成交13笔,交易量达到5亿元,涉及了5个交易期限品种,其中以2个月远期05国债03成交金额最大,达到3亿元。另外,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的数据还显示,当天成交的远期交易具体内容、债券品种、远期期限结构各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还有1家证券公司。首日交易活跃程度比起一年前推出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明显上升。  其中,中国银行资金交易室有幸成为银行间市场债券远期交易首批成交笔数最多的银行。在中国银行的前5笔债券远期交易中,远期期限为5天、7天、1月不等,交易对手方包括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等。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债券市场最大和最活跃的机构投资者,继去年达成市场首笔买断式回购交易后,此次又成功完成首笔债券远期交易业务,再次在创新业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银行、南京商行、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也分别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及债券投资需求,在第一天都积极参与了债券远期交易,成为最早进入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领域的金融机构。可以说,他们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提供的平台上,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中的新突破。  毫无疑问,债券远期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型盈利模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反向套作,创造出各种利率免疫的投资组合,降低利率风险,获得利润。此外,作为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交易工具,远期交易业务有利于培养债券衍生品市场氛围,促使投资者增加对衍生工具风险和功能的理解,从而为日后央行推出更为复杂衍生产品工具创造条件,最终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意义非同寻常  人民币债券远期这一新品种,虽然从定价原理上看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债券的远期价格变化将受到人民币现券、资金拆放、债券回购等各个市场的不同影响,因此综合体现出不同交易商、投资者的不同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所以债券远期产品将被动于其他产品的市场变化。  不过,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主管章砚认为,随着市场成员对该产品的了解和使用,债券远期市场波动将会反过来作用到现券市场各期限上的交易债券价格、封闭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拆放利率等基础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这一过程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完善各类产品结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作为各类市场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商之一,将积极参与各类金融产品的“做市”行为,尤其是债券远期这一新的交易品种,力求为投资者和交易商提供完善的期限结构产品报价,努力设计灵活便捷的远期报价产品,以真正履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职责。  工商银行资金营运部人民币资金交易室副处长王屯认为,在目前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债券进行投资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风险控制有效工具的情况下,债券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不仅扩大了市场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而且有效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使投资者对未来的利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同时,通过债券远期交易逐渐形成的套利机制对于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利率过度波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交易处处长唐毅亭指出,就商业银行而言,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主动性债券资产投资,增强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消极承受利率风险到主动对冲利率风险的转变。可以说,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在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是实现管理手段的较大突破。  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孙宇对记者说,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现券市场收益率又不断创下新低,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增持阶段,而多头的堆积必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现在债券远期交易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现券市场与远期市场持有相反的头寸来规避风险,在为商业银行提供锁定债券投资收益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望前景形成衍生产品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上涨之后,投资者的分歧正逐步加大,远期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避险和对冲工具,从而保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避免2004年上半年非理性下跌行情的重演。从推出时机来看,应该说远期交易适逢其时。  当然,在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初期,由于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账户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远期交易可能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缺乏内部管理配套制度而暂受冷落。在远期交易推出之前,就有部分机构认为,远期交易开始时不会很活跃。但首日交易的热闹,令市场振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远期交易将和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等交易工具一样,最终成为市场参与者手中的投资“利器”,并由此促进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来自南京商行的消息显示,债券远期交易推出当天,尽管实际交易量尚未明显放大,但不少投资者都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交易欲望。据了解,目前,只有59家机构可以参与远期交易,其他机构由于手续不全,尚没有拿到交易资格;另外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工具,投资者尚处于熟悉之中,在价格谈判上还不易达成一致。  该行资金营运中心研究部经理李颢认为,短期来看,远期交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遇。尤其在业务开展初期,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现货和远期的反向操作,以及延伸到多券种的对冲操作,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还有利于现行市场“换券套利”、“蝶型套利”等交易行为的实施。如现在部分5年期和7年期国债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现象是难以持续的,但由于目前买断式回购市场不发达,借券较难,往往看到了机会却没有实施的条件,远期交易业务的诞生,加大了这些交易业务实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远期交易有利于跨市场套利。目前跨市场转托管需要2至3天的时间,通过远期交易,可以消除因时间差所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客观上也有利于两个市场定价的统一。如果商业银行能合理地利用该项业务,还可以起到融通资金和平衡税赋的作用。  上海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总经理黄真也认为,在首日的债券远期成交中,虽然参与者大多明显以尝试为目的,成交期限偏短,成交量也较小,但随着市场成员对该项业务认识的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者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相信远期交易是具备良好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成员应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评估与预测,从债券远期交易中充分实现投资目标。  作为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的资金专营机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早在远期交易产品创意之初,就开始了对该交易模式的研究分析,并且在内控制度和外部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因此在结合自身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该行与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市场首笔交易。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高级副理李坚宝认为,无风险套利和远期交易单向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远期交易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发现真实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之,远期交易将推动市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为不同需求的机构提供不同的舞台,并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基础。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OTC)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两类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长足发展:1986~1991年间,交易所市场和OTC市场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和40%;1991年两市场的未清偿合约名义价值分别达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约在两市场均占据了主导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场合约名义价值已增长至54兆美元,OTC市场增长到了111兆美元,并且全球OTC市场的市值达到了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长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增强型(即增加现货市场流动性)金融创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迎合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的需求。金融衍生品前景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1995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1995年的7%提高到2001年的7%(见表7)。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1990年到1995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最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1995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见表7)。根据三十国集团1993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整个银行业对于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会比以前更高。加强市场风险管理,除了政策性、技术性的要求外,还要努力向国际上通用的风险管理模型方法看齐,做好各种准备,在努力推动市场创新的同时加强市场风险管控,从而使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在持续、健康、稳步的轨道上发展。

金融学论文3000字选题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05年6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面市的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债券远期交易是央行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随着人民币债券远期产品正式开始交易,我国金融市场掀开了期盼已久的衍生产品交易大戏序幕,其顺利推出也昭示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雏形初具,同时,预示着我国债券市场全面、快速发展步伐的再一次加速。  争抢第一首日交易盛况空前  6月15日一大早,当全国银行间电子交易系统的屏幕上,出现债券远期报价和交易数据时,各大交易机构的远期交易人员繁忙身影即映射其中。  为抢得债券远期的首笔成交,自早晨7点30分交易系统提前开市后,首批加入债券远期交易的金融机构即踊跃报价。9点刚过,13笔人民币债券远期交易几乎同时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提供的远期交易电子匹配系统中自动成交。  整个交易日债券远期共成交13笔,交易量达到5亿元,涉及了5个交易期限品种,其中以2个月远期05国债03成交金额最大,达到3亿元。另外,来自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的数据还显示,当天成交的远期交易具体内容、债券品种、远期期限结构各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既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还有1家证券公司。首日交易活跃程度比起一年前推出的买断式回购业务明显上升。  其中,中国银行资金交易室有幸成为银行间市场债券远期交易首批成交笔数最多的银行。在中国银行的前5笔债券远期交易中,远期期限为5天、7天、1月不等,交易对手方包括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等。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债券市场最大和最活跃的机构投资者,继去年达成市场首笔买断式回购交易后,此次又成功完成首笔债券远期交易业务,再次在创新业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上海银行、南京商行、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也分别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及债券投资需求,在第一天都积极参与了债券远期交易,成为最早进入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领域的金融机构。可以说,他们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提供的平台上,见证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中的新突破。  毫无疑问,债券远期交易将为投资者提供新型盈利模式,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的反向套作,创造出各种利率免疫的投资组合,降低利率风险,获得利润。此外,作为基础性的衍生产品交易工具,远期交易业务有利于培养债券衍生品市场氛围,促使投资者增加对衍生工具风险和功能的理解,从而为日后央行推出更为复杂衍生产品工具创造条件,最终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债券远期交易推出意义非同寻常  人民币债券远期这一新品种,虽然从定价原理上看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债券的远期价格变化将受到人民币现券、资金拆放、债券回购等各个市场的不同影响,因此综合体现出不同交易商、投资者的不同交易行为和市场预期,所以债券远期产品将被动于其他产品的市场变化。  不过,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主管章砚认为,随着市场成员对该产品的了解和使用,债券远期市场波动将会反过来作用到现券市场各期限上的交易债券价格、封闭式回购利率、买断式回购利率和拆放利率等基础市场交易品种价格。这一过程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自身定价机制,完善各类产品结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作为各类市场产品的价格制定者和流动性提供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商之一,将积极参与各类金融产品的“做市”行为,尤其是债券远期这一新的交易品种,力求为投资者和交易商提供完善的期限结构产品报价,努力设计灵活便捷的远期报价产品,以真正履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职责。  工商银行资金营运部人民币资金交易室副处长王屯认为,在目前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债券进行投资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风险控制有效工具的情况下,债券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不仅扩大了市场交易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而且有效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使投资者对未来的利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同时,通过债券远期交易逐渐形成的套利机制对于抑制过度投机、防止利率过度波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交易处处长唐毅亭指出,就商业银行而言,远期交易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主动性债券资产投资,增强债券投资的灵活性,促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从消极承受利率风险到主动对冲利率风险的转变。可以说,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在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是实现管理手段的较大突破。  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孙宇对记者说,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现券市场收益率又不断创下新低,资金比较充裕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增持阶段,而多头的堆积必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现在债券远期交易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现券市场与远期市场持有相反的头寸来规避风险,在为商业银行提供锁定债券投资收益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望前景形成衍生产品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上涨之后,投资者的分歧正逐步加大,远期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避险和对冲工具,从而保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避免2004年上半年非理性下跌行情的重演。从推出时机来看,应该说远期交易适逢其时。  当然,在远期交易业务推出初期,由于其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及账户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远期交易可能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缺乏内部管理配套制度而暂受冷落。在远期交易推出之前,就有部分机构认为,远期交易开始时不会很活跃。但首日交易的热闹,令市场振奋。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远期交易将和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等交易工具一样,最终成为市场参与者手中的投资“利器”,并由此促进银行间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  来自南京商行的消息显示,债券远期交易推出当天,尽管实际交易量尚未明显放大,但不少投资者都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交易欲望。据了解,目前,只有59家机构可以参与远期交易,其他机构由于手续不全,尚没有拿到交易资格;另外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工具,投资者尚处于熟悉之中,在价格谈判上还不易达成一致。  该行资金营运中心研究部经理李颢认为,短期来看,远期交易提供了“无风险”套利机遇。尤其在业务开展初期,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难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通过现货和远期的反向操作,以及延伸到多券种的对冲操作,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还有利于现行市场“换券套利”、“蝶型套利”等交易行为的实施。如现在部分5年期和7年期国债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现象是难以持续的,但由于目前买断式回购市场不发达,借券较难,往往看到了机会却没有实施的条件,远期交易业务的诞生,加大了这些交易业务实施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远期交易有利于跨市场套利。目前跨市场转托管需要2至3天的时间,通过远期交易,可以消除因时间差所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客观上也有利于两个市场定价的统一。如果商业银行能合理地利用该项业务,还可以起到融通资金和平衡税赋的作用。  上海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总经理黄真也认为,在首日的债券远期成交中,虽然参与者大多明显以尝试为目的,成交期限偏短,成交量也较小,但随着市场成员对该项业务认识的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者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相信远期交易是具备良好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成员应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或模型,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合理评估与预测,从债券远期交易中充分实现投资目标。  作为单独领取金融许可证的资金专营机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早在远期交易产品创意之初,就开始了对该交易模式的研究分析,并且在内控制度和外部交易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因此在结合自身资产管理需求的情况下,该行与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市场首笔交易。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高级副理李坚宝认为,无风险套利和远期交易单向投机的可能性使得远期交易势必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不同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活跃度,发现真实的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之,远期交易将推动市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为不同需求的机构提供不同的舞台,并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基础。

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

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创新不均衡与风险监控难等问题。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滞后与失衡,凸显了市场风险,制约了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适度性。市场组织、制度、机制的健全程度,市场发展潜力与空间的大小等相适应。即市场内外在条件与特质所能承载的容量以及金融创新与其的相容性,是决定金融创新能否进行与能否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动力不足或发展不充分的金融创新将降低市场发展的质量,延缓市场发展的进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其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失之监控。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在活跃市场交易、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的确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金融创新远远不够。我们发展金融市场,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一国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失控就放弃金融创新,而是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信用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健康与成熟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信用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约束不严格,信用体系不发达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影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无论发达成熟的市场,还是新兴发展中的市场,都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对信用制度的建设决不可掉以轻心、放任懈怠严格持续的市场监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美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采取由美联储负责金融控股公司总体安全的分业监管模式。该模式在强调横向综合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问题。如不同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理念、监管目标与监管操作难以协调,易形成监管盲区或监管弱区;相对松散的综合监管与多头监管,易在履行监管职责时相互争执与推诿,降低监管效率等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

金融衍生品主要意义是提供市场参与的渠道,而通常这种渠道是把风险于收益同时放大的,但是放大的比例可以不一样,可以更符合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 其高盈利性在于杠杆放大后的收益,或者是更符合预期的收益, 高风险性在于预测错误的时候所承受的亏损也是巨大的

金融数学与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

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数学更偏重于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金融数学只能说是属于金融的一种。

金融学、金融数学、金融工程有什么不同就业方向有啥差别。

金融数学的历史回顾关于金融数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l 法国天才Bachelier Louis在Einstein和Wiener(正式建立了Brown运动的数学模型1905年)之前1900年就已经认识了Wiener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即扩散方程和分布,并在其博士论文The Theory of Speculation中首次给出了欧式买权的定价公式。l 1952年Harry M Markowitz(1927-)(纽约市州立大学,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提出投资组合的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理论。如果一个投资者为减少风险同时对多种股票进行投资,那么什么样的投资组合最好?均值方差最优投资组合模型。l 1958年Modigliani,F(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 Miller,MH(1923-2000)(芝加哥大学,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提出Modigliani-Miller定理(MMT),他断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只依赖于它的利润流,而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即与债权与股权之间的比例无关;也于它的分红策略无关,即与债权者与股权者之间的利润分割无关。William F Sharpe(斯坦佛大学,1934-)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模型(CAPM)。Markowitz, Miller, Sharpe 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l 1964年,Sprenkle提出了“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基本假设,并肯定了股价发生随机漂移的可能性。同年,Boness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引入到期权定价过程,但他没有考虑期权和标的股票之间风险水平的差异。l 1965年,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Samuelson)把上述成果统一在一个模型中。1969年,他又与其研究生Merton合作,提出了把期权价格作为标的股票价格的函数的思想。l 1971年Robert C Merton (1944-哈佛大学教授,数学硕士)首次提出了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问题,用随机动态规划的方法引入金融数学。Robert C Merton,Myron S Scholes1997获年诺贝尔经济学奖。l 1973年Fisher Black(1938-1995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和Myron S Scholes(1944-(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学士))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期权定价与公司财务”一文,该论文首次提出了金融衍生品的期权定价理论,获得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Robert C Merton (1944-)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这一理论。1973年在Black和Scholes用几何Brown运动来刻画价格波动规律,用无套利复制的方法建立了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两种证券:股票 债券 欧式看涨期权,在B—S模型之前,虽然众多学者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期权定价模型,但这些模型几乎不具备任何实用价值,因为它仍或多或少地包含一些主观的参数,如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市场均衡价格等。1973年Robert C Merton (1944-)在《经济和管理科学》发表题为“理性期权定价理论”论文,后来和Black,Scholes合作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对经典的Black-Scholes模型从多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如股票价格的跳扩散模型)。他们的工作被称为华尔街的“第二次革命”,B-S公式被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每天是用,被誉为有史以来用的最多的数学工具,同时他们开创性的工作也大大推动了数学在经济学金融学的应用和发展(如随机分析,随机控制,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计算,优化理论,数理统计,非线性数学等)。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与公司财务”一文的发表过程曾被两次退稿,第一次《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退稿的理由是:金融内容太多,经济学内容少;《经济与统计评论》退稿时甚至没有说任何理由。后来《政治经济学杂志》换了主编,在Miller的推荐(“打招呼”)下,在1973年才得以发表。而B-S公式的实证论文在1972年就在《金融学杂志》上发表。B-S公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学公式之一,该文的引用率高达一万三千多次(13299次)远远高于其他经济学诺奖的获奖者(如Samuelson 为3993)。l 1976年Ross,SA(1944- )针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提出了一个多因子模型,即套利定价模型(ATP),其主要结论是:无套利假设等价于某种等价概率测度的存在,这使得每一种金融资产对该概率测度的期望收益率都等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l Harrison 和 Krops(1979), Harrison 和 Pliska(1981),奠定了期权定价鞅方法的理论。主要结论是,在给定的市场模型下,如果等价鞅测度存在,则市场是无套利的,如果等价鞅测度存在且唯一,则市场是完备的,即市场上的任意未定权益都是可达到的。完备市场上任意未定权益有唯一无套利定价,即为未定权益的折现价格在等价鞅测度下的数学期望。完备市场是以理想的市场模型,现实市场多为不完备市场。l Follmer 和 Sondermann(1986)首次用均值方差准则研究了不可达未定权益(non-attainable claim)的套期保值问题,依此准则,Martin Schweizer (1994),在假定风险资产的价格过程是满足一定形式的半鞅并且未定权益满足F-S分解的条件下,给出了任意未定权益的最优套期保值策略和近似定价。

在欧美,金融学主要分为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和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两大块。corporate finance总的说来是站在公司内部的角度,研究公司应该如何融资(为项目筹钱),以及如何投资(投资项目赚钱)。融资就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投资则包括项目的选择,主要用NPV等方法。我这里说的项目是相当广义的,可以包括工厂的某条生产线的运作或者油井的钻探。Asset Pricing通常来讲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外汇、股票、债券等市场的定价是否合理,合理的价位是什么。一旦定价不合理,你就用套利的机会。目前流行金融数学大都集中在asset pricing, 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一块。通过各种数学模型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理定价。这就有别于以上所说传统金融学,因为传统的金融学用不到这么多数学模型。衍生工具市场其实是传统外汇、股票、债券等市场的拓展或者说外延。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论文

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创新不均衡与风险监控难等问题。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滞后与失衡,凸显了市场风险,制约了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意适度性。市场组织、制度、机制的健全程度,市场发展潜力与空间的大小等相适应。即市场内外在条件与特质所能承载的容量以及金融创新与其的相容性,是决定金融创新能否进行与能否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动力不足或发展不充分的金融创新将降低市场发展的质量,延缓市场发展的进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其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失之监控。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在活跃市场交易、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的确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金融创新远远不够。我们发展金融市场,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一国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失控就放弃金融创新,而是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信用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健康与成熟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信用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约束不严格,信用体系不发达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影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无论发达成熟的市场,还是新兴发展中的市场,都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对信用制度的建设决不可掉以轻心、放任懈怠严格持续的市场监管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美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采取由美联储负责金融控股公司总体安全的分业监管模式。该模式在强调横向综合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问题。如不同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理念、监管目标与监管操作难以协调,易形成监管盲区或监管弱区;相对松散的综合监管与多头监管,易在履行监管职责时相互争执与推诿,降低监管效率等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

是不是很眼熟?先找到一种食物,然后宣称骤。在绝大多数的认知活动中,身体担任的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推断,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参考资料: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