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的关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8 15:33:31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的关系是什么

百度来的,仅供参考。曹谨超: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第九期法官讲坛上的讲稿)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实践办案经验空白,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本人的前辈及学习的榜样。然,本人在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法学本科和三年的民商法学硕士学习的过程中,虽谈不上是一个出类拔粹的学生,却也在论文写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进入法院工作以后领导及研究室也给了本人多次锻炼及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此,我将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分享、交流,有不是之处还请包涵、指正。 一、论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王胜俊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是不是受重视,理论研究选题准不准、答案对不对,理论研究成果管不管用,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人民法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各项工作的新发展,要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新使命、新任务,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当前法院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王胜俊院长强调理论研究作的好的人,一般实践能力都不会差。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因为善于研究写作,从而被选拔进最高法院、省高院包括我们市中院。2、正确适用法律。理论研究大多是针对当时的法律,或者是对空白法律制度的构想,或者是对当时法律制度完善的设想,或者是对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的解析,这种研究对现实的办案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它使广大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更正确的了解法律、适用法律、可以提高厂大法官适用法律的正确性。3、综合能力全方位训练。在法院工作,办案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实践办案,实践与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可以推进完善实践,同时也需要实践指明研究的问题方向。 二、选题 一篇文章的好坏,题目起到一半甚至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它决定你的论文能否写得顺利,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好坏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当然选题也是机遇的问题。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到现在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所以说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一)选题的原则1、实用性。尤其对法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工作来说,你这个立论首先要实用,要管用,要切合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作一个书评,作一个简介,这就是我们做一个课题的标准。如果你要把有关的理论,有关的学派都搞进来,做成一本书,那就不是法院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了。我们研究问题就是要为法院的审判工作服务的,要为法院提供决策建议。2、新颖性。没有新意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生命,鲁迅说:等于在谋财害命。当然,鲁迅也说得偏激了一些,你写得不好,人家不看就是了,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吧。我们要写有新意的,写别人一看就是“哦,这个问题我没有认识到”的这种文章。你题目可以是旧的,但内容要有新意。3、合理性。你这个题目是适合于时代潮流的,不是逆历史而动的,是使大家似可接受但还需要理解才能接受的。不能大家一看就不可接受,也不能大家一看就接受了,这样的话就不够新颖性。所以你的文章就要新、奇、特,大家看了题目还带点疑问,然后觉得有点道理,看完文章后觉得还真是这回事。所以选题要有合理性,论证也要有合理性,两种合理性要求不太一样。讲到合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上说道:“文源于道,明于本然。”文章要源于道理,要讲清楚文章本来是怎么样的。然后他说:“文以载道,明于当然。”就是你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让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这个境界就高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核心。我们写文章不都是这样吗?不管是写个立法解释也好,提出意见建议也好,不都是想让人家认为该这么做吗?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理论上有创新,二是实践上有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若干忌讳 1、忌太大:xxx研究,论这类题目往往是一本著作都无法论述清楚的,而作者仅仅想通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论述清楚,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用题往往会给人过于狂妄的感觉。 2、忌太小:陷入疆局,无内容可写。在决定某个题目之前一定要粗略的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很多问题虽然很新,但是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这类研究前沿性很强,但是往往是大部分作者都无法企及的,评委在评分的时候也比较尴尬,自然不会给出高的评分。 3、忌太土:浅析xxx,关于xxx的思考。这类题目是已经过时了的题目,评委已经看的太多的,初看之下不会给出高的评价。 4、忌理论性太强,远离生活。我们是法院工作者,必须要记住任何的论文研究都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作的是应用法学的研究,理论性太强的文章实用性不够,而且大多评委老师都是来自法院系统内部的,他们可能本身对很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5、忌副标题的滥用。副标题的使用取决于论文本身有无必要,对于一些小文章或正标题足以概括说明本文主题范围的则不必。结构宏大的论文更可能需要副标题作为限制论文涉及的范围、明确论文阐述的对象。副标题一般是对正标题范围的进一步缩小。例外情况:兼论什么,其目标不是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项内容与主题有密切关系,须顺带给予论述,且这一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次要地位,若删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论文完整性。 三、写作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许多事件包括一些很离谱甚至有背于法律的事件,我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等。并且现在有一个叫做微博的东西,其力量非常强大,传播速度相当之快,辐射面也相当之广。这些反面的或者是有争议的事件,虽然很多时候是打了我们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程序的嘴巴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给了我们法学研究者很大的启示,也说明了我们的法律制度是有上升和进步空间的,这种传播本身就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很大的社会、法律问题,可以做为我们理论的思源。案例研究法,通常需要笔者先就案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可以不用太详尽,但是一定要说明案例所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问题。其次,再针对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律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最终形成观点结论。 (二)规范研究法 这种研究是针对现行法律规范的不足,或者是对一种新制定的法律规范如何适用的问题所展开的。例如《合同法》颁布之初有许多学者针对合同法的适用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当然在《合同法》拟定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制定合同法方面问题的探讨。相类似的还包括《公司法》、《物权法》等等。 (三)调查研究法通常在接触案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比较容易的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就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研究方式可以通过案卷问答、相关案例的搜索,将调研结果制定图表进行分类比较,使评委可以很具体的看出某类问题的不同状况。当然,一切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作者的结论所服务的,调查研究只是为了更有力的证明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写作思路 (一)搜集材料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准备过程,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设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每年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期间,省高院都会暂时性的开通中国知网的下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内网进行中国知网下载。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资料收集和整理应依循以下原则: 1、竭泽而渔的原则在资料收集上,首先要做到全面,应将本课题范围内的所有资料尽可能地收集到。因为,倘若不经过这个过程,你就不可能知道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重要的,也就是无法做到对资料的恰当评估,就无法对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排队,也无法对无关紧要的资料进行舍弃,无法将重要的资料有效地引用到你的文章之中。这种资料也包括外国资料在内。外国的资料的也要收集到最新的,而不是随手收集随手采用。因此.这个原则不仅提出了资料全面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资料新颖的要求。 2、层次分明的原则所收集的资料往往堆积如山,良莠不齐,那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中,如何进行取舍就是一个非常关键、很见水准的环节。收集资料必须要抓住重点,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最后剩下的重点材料,其它材料一概要舍弃。比如说,写民事诉讼调解方面的论文,第一层次的资料应当是立法资料和司法解释,将关于调解的立法资料和司法资料全部收集殆尽,这其中也包括国外的有关典型规定。第二层次应当是中外比较重要的论文(往往是长篇的专论)或者专著中的相关部分,包括硕博论文。第三层次是自己调查收集的实证材料,包括访谈笔录、问卷材料、数据等等。第四层次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 3、分类比较的原则搜集到的资料,除书籍外,可用笔记本、活页纸、卡片、剪报、复印件等形式保存。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使其便于分类整理。分类整理的资料,便于综合、比较、分析。看一本、一袋、一批同一问题的资料,好像参加一次研讨会,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见解,对自己起到启发、补充、提高等作用。就在这种反复分类、经常比较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就逐步熟悉起来了,对论文的观点也同时慢慢地形成了。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三)列出提纲提纲犹如一项工程的施工蓝图,是能否保证论文具有较好质量的又一重要环节。对论文提纲要反复研究、思考和修改,务必使论文提纲写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论点准确、逻辑性强。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我们写论文经常容易忽视或者说轻视的环节就是论文提纲的勾画,觉得这是白白浪费时间,或者说,用脑子记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加斟酌。这种过于自信的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偏重于情感性的漫游,这个漫游的过程甚至是不自觉的,突然回过头来看,觉得写得已经很偏题了,这就是没有按提纲写的缘故。提纲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体现了审慎的理性,提纲的构架一般是比较准确的,最符合作者的原意,所以提纲通常不必要大改,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对提纲进行完善也是有必要的,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可见,在提纲和写作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动关系,二者应同时达到完善地步。 (四)论文写作在前面说到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作家为了创造性构思,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积累知识;二是辨明事理;三是参考经验;四是训练情致。这说的是论文的写作必须各方面的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刘勰提出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平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写作的自然规律和内在本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应当是这样,就是要将自己反复思考后的成熟思想和观点写出来。所谓“文以载道”,文章是一种载体,是承载和表达我们在前面所说到的文章分理性的要求。 在写学术沦文的过程中,这样几对关系要注意处理好: 1、好大纲与内容的关系 在提纲部分已经说过这一点了,这个关系应当是稳定的,同时是辩证的、动态的。 2、资料引用和论文创制的关系资料的引用应当恰到好处,篇幅不要太长,前后应避免同一资料重复出现。论文的创制应当是主体,资料的引用是为论文的创制服务的。不引用资料是不规范的论文创作,过多地引用资料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容易掩盖论文的创造性。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既不使人读后感到空泛,又不觉得是资料的堆积。要做到这一点,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在于作者对研究的内容与问题是否真正熟悉和掌握,是否能真正达到运用自如。正如俗话所说,熟能生巧。 3、文辞和内容的关系 所谓文质彬彬,对于论文创作来说也要做到文质彬彬。有的论文就像散文一样,文辞之美超过了内容之质;还有的则相反,内容很好,文辞比较贫瘠,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词。总体上我们应当以意役文,而不能以文役意。 4、篇幅大小的关系 应紧紧扣住文章的题目,突出重点和要点,按照简要、精炼的原则,决定资料和观点的取舍;对于那些可写可不写、可引可不引的观点和资料,即使观点正确,资料珍贵,也一律割爱,毫不可惜。有的学者倡导“厚积薄发”,也有这个意思。 5、初稿与改稿的关系初稿完成后,一定要改稿;一稿就成的文章,再好也有限。改稿之前,最好冷却一下,然后再改稿,这样更富有理性一点,同时也更能割舍。任何文章都不可能不作修改而一次写成,常常是需要反复仔细思考、推敲。如果论文初稿写完以后,能请一、两位同仁看一部分,请他们提提意见,尤其要认真听取领导或者一些对论文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同志的意见、那会对修改论文有帮助、有启发。 6、广度与深度、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在比较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单纯客观介绍,或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而不作分析,对外国的长处我们要吸收,向他们学习,对于外国不好的东西,我们要摒弃、分析和批判。 7、注释和正文的关系。注释是为正文服务的,正文需要靠注释来点缀。没有注释的正文是空中楼阁,缺乏扎实的根底;没有正文的注释当然也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论文的撰写上,不是注释过多的问题,而是注释不足甚至没有注释的问题,这种论文缺乏学术性和规范性。学术论文规范抑或不规范,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无注释以及注释是否恰当、充分、规范。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现象应予避免,这就是注释的篇幅大于正文,有时甚至每一页正文的内容很少,只有两三行,而其他的都是注释。有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个似乎也不能称之为规范化论文。正确的做法是该注的时候就注,不该注的时候就不要为了注释而去注。以上是本人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拙见,当然,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问题来不及细说,也有很多问题是没有涉及到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本人将抱着一种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心态,共同进步。最后,非常感谢院领导在工作中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给了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谢谢!(作者系珠山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的关系是

第31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32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作为学术研究的文字记载的学术论文强调的是严谨和科学。要写好学术论文我们还需要养成平时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对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专业意识的强化和职业理念的更新等。  学术论文起首部分的主要问题是:论文题目的提炼失准,冗长罗嗦和观点外露,关键词提取出现短语、词组以及通用词。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不重视摘要的事实描述,习惯用定性描述的方法编写摘要,达不到“摘要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主要信息”的要求,无法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言和结语的缺位或有名无实,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后参考文献虚列。论文常见逻辑问题是,标题和内容不对称,标题之间的关系不契合。基本训练对论文写作起着基础作用,学术规范对论文写作具有指导意义,从基本结构着眼,从学术规范做起,从基本逻辑入手,是提高学术论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论文撰写技巧:  标题是“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是判断一篇论文水平的重要信息。  错误的句子统称为病句,病句除语法错误外,还有搭配不当、表意不清、逻辑不通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学术论文,出现低级的语法错误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在使用“基于……”句型时,一定不能够缺少结构助词“的”字,同时还要检查句子是否通达,表意是否清楚。  对文章标题的提炼,有助于作者深化文章的主题,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论文题目出现病句、冗长罗嗦、观点外露等问题,会给读者阅读造成困难,也会使读者对这些文章的判断标尺下移,招致读者的不屑。  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高质量的摘要利己又利人,利于编辑人员审稿,利于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也利于读者阅读利用。  关键词具有概念特性,它反映了文献特有的内容。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检索意义。一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关系到该论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和学术影响力。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  引言的作用是引出文章的研究对象,提供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阐述他人已有的论述和不足,对选题的创新点和价值加以说明,以便使读者了解文章的立意。引言还有助于作者匡正文章的思路和架构,保证文章的逻辑性。结语是对文章思想观点的强调,是对正文言犹未尽的补充。从文章布局讲,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总结问题,结语体现着文章的结构完整和逻辑美感。

提高学术水平,不论你是什么专业,只有勤奋努力,不怕吃苦,又思考,并且坚持下去,才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再结合临床实践,就会锦上添花,希望题主满意

论文学术规范与写作指导的关系

直接找尤博士嘛。。。

百度来的,仅供参考。曹谨超: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第九期法官讲坛上的讲稿)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实践办案经验空白,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本人的前辈及学习的榜样。然,本人在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法学本科和三年的民商法学硕士学习的过程中,虽谈不上是一个出类拔粹的学生,却也在论文写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进入法院工作以后领导及研究室也给了本人多次锻炼及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此,我将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分享、交流,有不是之处还请包涵、指正。 一、论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王胜俊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是不是受重视,理论研究选题准不准、答案对不对,理论研究成果管不管用,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人民法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各项工作的新发展,要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新使命、新任务,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当前法院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王胜俊院长强调理论研究作的好的人,一般实践能力都不会差。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因为善于研究写作,从而被选拔进最高法院、省高院包括我们市中院。2、正确适用法律。理论研究大多是针对当时的法律,或者是对空白法律制度的构想,或者是对当时法律制度完善的设想,或者是对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的解析,这种研究对现实的办案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它使广大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更正确的了解法律、适用法律、可以提高厂大法官适用法律的正确性。3、综合能力全方位训练。在法院工作,办案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实践办案,实践与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可以推进完善实践,同时也需要实践指明研究的问题方向。 二、选题 一篇文章的好坏,题目起到一半甚至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它决定你的论文能否写得顺利,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好坏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当然选题也是机遇的问题。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到现在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所以说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一)选题的原则1、实用性。尤其对法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工作来说,你这个立论首先要实用,要管用,要切合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作一个书评,作一个简介,这就是我们做一个课题的标准。如果你要把有关的理论,有关的学派都搞进来,做成一本书,那就不是法院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了。我们研究问题就是要为法院的审判工作服务的,要为法院提供决策建议。2、新颖性。没有新意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生命,鲁迅说:等于在谋财害命。当然,鲁迅也说得偏激了一些,你写得不好,人家不看就是了,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吧。我们要写有新意的,写别人一看就是“哦,这个问题我没有认识到”的这种文章。你题目可以是旧的,但内容要有新意。3、合理性。你这个题目是适合于时代潮流的,不是逆历史而动的,是使大家似可接受但还需要理解才能接受的。不能大家一看就不可接受,也不能大家一看就接受了,这样的话就不够新颖性。所以你的文章就要新、奇、特,大家看了题目还带点疑问,然后觉得有点道理,看完文章后觉得还真是这回事。所以选题要有合理性,论证也要有合理性,两种合理性要求不太一样。讲到合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上说道:“文源于道,明于本然。”文章要源于道理,要讲清楚文章本来是怎么样的。然后他说:“文以载道,明于当然。”就是你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让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这个境界就高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核心。我们写文章不都是这样吗?不管是写个立法解释也好,提出意见建议也好,不都是想让人家认为该这么做吗?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理论上有创新,二是实践上有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若干忌讳 1、忌太大:xxx研究,论这类题目往往是一本著作都无法论述清楚的,而作者仅仅想通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论述清楚,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用题往往会给人过于狂妄的感觉。 2、忌太小:陷入疆局,无内容可写。在决定某个题目之前一定要粗略的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很多问题虽然很新,但是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这类研究前沿性很强,但是往往是大部分作者都无法企及的,评委在评分的时候也比较尴尬,自然不会给出高的评分。 3、忌太土:浅析xxx,关于xxx的思考。这类题目是已经过时了的题目,评委已经看的太多的,初看之下不会给出高的评价。 4、忌理论性太强,远离生活。我们是法院工作者,必须要记住任何的论文研究都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作的是应用法学的研究,理论性太强的文章实用性不够,而且大多评委老师都是来自法院系统内部的,他们可能本身对很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5、忌副标题的滥用。副标题的使用取决于论文本身有无必要,对于一些小文章或正标题足以概括说明本文主题范围的则不必。结构宏大的论文更可能需要副标题作为限制论文涉及的范围、明确论文阐述的对象。副标题一般是对正标题范围的进一步缩小。例外情况:兼论什么,其目标不是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项内容与主题有密切关系,须顺带给予论述,且这一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次要地位,若删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论文完整性。 三、写作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许多事件包括一些很离谱甚至有背于法律的事件,我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等。并且现在有一个叫做微博的东西,其力量非常强大,传播速度相当之快,辐射面也相当之广。这些反面的或者是有争议的事件,虽然很多时候是打了我们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程序的嘴巴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给了我们法学研究者很大的启示,也说明了我们的法律制度是有上升和进步空间的,这种传播本身就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很大的社会、法律问题,可以做为我们理论的思源。案例研究法,通常需要笔者先就案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可以不用太详尽,但是一定要说明案例所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问题。其次,再针对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律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最终形成观点结论。 (二)规范研究法 这种研究是针对现行法律规范的不足,或者是对一种新制定的法律规范如何适用的问题所展开的。例如《合同法》颁布之初有许多学者针对合同法的适用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当然在《合同法》拟定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制定合同法方面问题的探讨。相类似的还包括《公司法》、《物权法》等等。 (三)调查研究法通常在接触案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比较容易的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就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研究方式可以通过案卷问答、相关案例的搜索,将调研结果制定图表进行分类比较,使评委可以很具体的看出某类问题的不同状况。当然,一切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作者的结论所服务的,调查研究只是为了更有力的证明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写作思路 (一)搜集材料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准备过程,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设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每年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期间,省高院都会暂时性的开通中国知网的下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内网进行中国知网下载。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资料收集和整理应依循以下原则: 1、竭泽而渔的原则在资料收集上,首先要做到全面,应将本课题范围内的所有资料尽可能地收集到。因为,倘若不经过这个过程,你就不可能知道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重要的,也就是无法做到对资料的恰当评估,就无法对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排队,也无法对无关紧要的资料进行舍弃,无法将重要的资料有效地引用到你的文章之中。这种资料也包括外国资料在内。外国的资料的也要收集到最新的,而不是随手收集随手采用。因此.这个原则不仅提出了资料全面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资料新颖的要求。 2、层次分明的原则所收集的资料往往堆积如山,良莠不齐,那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中,如何进行取舍就是一个非常关键、很见水准的环节。收集资料必须要抓住重点,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最后剩下的重点材料,其它材料一概要舍弃。比如说,写民事诉讼调解方面的论文,第一层次的资料应当是立法资料和司法解释,将关于调解的立法资料和司法资料全部收集殆尽,这其中也包括国外的有关典型规定。第二层次应当是中外比较重要的论文(往往是长篇的专论)或者专著中的相关部分,包括硕博论文。第三层次是自己调查收集的实证材料,包括访谈笔录、问卷材料、数据等等。第四层次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 3、分类比较的原则搜集到的资料,除书籍外,可用笔记本、活页纸、卡片、剪报、复印件等形式保存。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使其便于分类整理。分类整理的资料,便于综合、比较、分析。看一本、一袋、一批同一问题的资料,好像参加一次研讨会,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见解,对自己起到启发、补充、提高等作用。就在这种反复分类、经常比较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就逐步熟悉起来了,对论文的观点也同时慢慢地形成了。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三)列出提纲提纲犹如一项工程的施工蓝图,是能否保证论文具有较好质量的又一重要环节。对论文提纲要反复研究、思考和修改,务必使论文提纲写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论点准确、逻辑性强。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我们写论文经常容易忽视或者说轻视的环节就是论文提纲的勾画,觉得这是白白浪费时间,或者说,用脑子记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加斟酌。这种过于自信的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偏重于情感性的漫游,这个漫游的过程甚至是不自觉的,突然回过头来看,觉得写得已经很偏题了,这就是没有按提纲写的缘故。提纲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体现了审慎的理性,提纲的构架一般是比较准确的,最符合作者的原意,所以提纲通常不必要大改,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对提纲进行完善也是有必要的,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可见,在提纲和写作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动关系,二者应同时达到完善地步。 (四)论文写作在前面说到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作家为了创造性构思,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积累知识;二是辨明事理;三是参考经验;四是训练情致。这说的是论文的写作必须各方面的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刘勰提出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平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写作的自然规律和内在本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应当是这样,就是要将自己反复思考后的成熟思想和观点写出来。所谓“文以载道”,文章是一种载体,是承载和表达我们在前面所说到的文章分理性的要求。 在写学术沦文的过程中,这样几对关系要注意处理好: 1、好大纲与内容的关系 在提纲部分已经说过这一点了,这个关系应当是稳定的,同时是辩证的、动态的。 2、资料引用和论文创制的关系资料的引用应当恰到好处,篇幅不要太长,前后应避免同一资料重复出现。论文的创制应当是主体,资料的引用是为论文的创制服务的。不引用资料是不规范的论文创作,过多地引用资料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容易掩盖论文的创造性。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既不使人读后感到空泛,又不觉得是资料的堆积。要做到这一点,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在于作者对研究的内容与问题是否真正熟悉和掌握,是否能真正达到运用自如。正如俗话所说,熟能生巧。 3、文辞和内容的关系 所谓文质彬彬,对于论文创作来说也要做到文质彬彬。有的论文就像散文一样,文辞之美超过了内容之质;还有的则相反,内容很好,文辞比较贫瘠,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词。总体上我们应当以意役文,而不能以文役意。 4、篇幅大小的关系 应紧紧扣住文章的题目,突出重点和要点,按照简要、精炼的原则,决定资料和观点的取舍;对于那些可写可不写、可引可不引的观点和资料,即使观点正确,资料珍贵,也一律割爱,毫不可惜。有的学者倡导“厚积薄发”,也有这个意思。 5、初稿与改稿的关系初稿完成后,一定要改稿;一稿就成的文章,再好也有限。改稿之前,最好冷却一下,然后再改稿,这样更富有理性一点,同时也更能割舍。任何文章都不可能不作修改而一次写成,常常是需要反复仔细思考、推敲。如果论文初稿写完以后,能请一、两位同仁看一部分,请他们提提意见,尤其要认真听取领导或者一些对论文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同志的意见、那会对修改论文有帮助、有启发。 6、广度与深度、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在比较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单纯客观介绍,或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而不作分析,对外国的长处我们要吸收,向他们学习,对于外国不好的东西,我们要摒弃、分析和批判。 7、注释和正文的关系。注释是为正文服务的,正文需要靠注释来点缀。没有注释的正文是空中楼阁,缺乏扎实的根底;没有正文的注释当然也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论文的撰写上,不是注释过多的问题,而是注释不足甚至没有注释的问题,这种论文缺乏学术性和规范性。学术论文规范抑或不规范,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无注释以及注释是否恰当、充分、规范。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现象应予避免,这就是注释的篇幅大于正文,有时甚至每一页正文的内容很少,只有两三行,而其他的都是注释。有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个似乎也不能称之为规范化论文。正确的做法是该注的时候就注,不该注的时候就不要为了注释而去注。以上是本人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拙见,当然,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问题来不及细说,也有很多问题是没有涉及到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本人将抱着一种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心态,共同进步。最后,非常感谢院领导在工作中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给了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谢谢!(作者系珠山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的关系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百度来的,仅供参考。曹谨超: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第九期法官讲坛上的讲稿)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实践办案经验空白,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本人的前辈及学习的榜样。然,本人在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法学本科和三年的民商法学硕士学习的过程中,虽谈不上是一个出类拔粹的学生,却也在论文写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进入法院工作以后领导及研究室也给了本人多次锻炼及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此,我将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分享、交流,有不是之处还请包涵、指正。 一、论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王胜俊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是不是受重视,理论研究选题准不准、答案对不对,理论研究成果管不管用,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人民法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各项工作的新发展,要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新使命、新任务,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当前法院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王胜俊院长强调理论研究作的好的人,一般实践能力都不会差。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因为善于研究写作,从而被选拔进最高法院、省高院包括我们市中院。2、正确适用法律。理论研究大多是针对当时的法律,或者是对空白法律制度的构想,或者是对当时法律制度完善的设想,或者是对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的解析,这种研究对现实的办案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它使广大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更正确的了解法律、适用法律、可以提高厂大法官适用法律的正确性。3、综合能力全方位训练。在法院工作,办案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实践办案,实践与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可以推进完善实践,同时也需要实践指明研究的问题方向。 二、选题 一篇文章的好坏,题目起到一半甚至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它决定你的论文能否写得顺利,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好坏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当然选题也是机遇的问题。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到现在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所以说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一)选题的原则1、实用性。尤其对法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工作来说,你这个立论首先要实用,要管用,要切合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作一个书评,作一个简介,这就是我们做一个课题的标准。如果你要把有关的理论,有关的学派都搞进来,做成一本书,那就不是法院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了。我们研究问题就是要为法院的审判工作服务的,要为法院提供决策建议。2、新颖性。没有新意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生命,鲁迅说:等于在谋财害命。当然,鲁迅也说得偏激了一些,你写得不好,人家不看就是了,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吧。我们要写有新意的,写别人一看就是“哦,这个问题我没有认识到”的这种文章。你题目可以是旧的,但内容要有新意。3、合理性。你这个题目是适合于时代潮流的,不是逆历史而动的,是使大家似可接受但还需要理解才能接受的。不能大家一看就不可接受,也不能大家一看就接受了,这样的话就不够新颖性。所以你的文章就要新、奇、特,大家看了题目还带点疑问,然后觉得有点道理,看完文章后觉得还真是这回事。所以选题要有合理性,论证也要有合理性,两种合理性要求不太一样。讲到合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上说道:“文源于道,明于本然。”文章要源于道理,要讲清楚文章本来是怎么样的。然后他说:“文以载道,明于当然。”就是你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让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这个境界就高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核心。我们写文章不都是这样吗?不管是写个立法解释也好,提出意见建议也好,不都是想让人家认为该这么做吗?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理论上有创新,二是实践上有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若干忌讳 1、忌太大:xxx研究,论这类题目往往是一本著作都无法论述清楚的,而作者仅仅想通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论述清楚,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用题往往会给人过于狂妄的感觉。 2、忌太小:陷入疆局,无内容可写。在决定某个题目之前一定要粗略的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很多问题虽然很新,但是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这类研究前沿性很强,但是往往是大部分作者都无法企及的,评委在评分的时候也比较尴尬,自然不会给出高的评分。 3、忌太土:浅析xxx,关于xxx的思考。这类题目是已经过时了的题目,评委已经看的太多的,初看之下不会给出高的评价。 4、忌理论性太强,远离生活。我们是法院工作者,必须要记住任何的论文研究都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作的是应用法学的研究,理论性太强的文章实用性不够,而且大多评委老师都是来自法院系统内部的,他们可能本身对很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5、忌副标题的滥用。副标题的使用取决于论文本身有无必要,对于一些小文章或正标题足以概括说明本文主题范围的则不必。结构宏大的论文更可能需要副标题作为限制论文涉及的范围、明确论文阐述的对象。副标题一般是对正标题范围的进一步缩小。例外情况:兼论什么,其目标不是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项内容与主题有密切关系,须顺带给予论述,且这一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次要地位,若删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论文完整性。 三、写作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许多事件包括一些很离谱甚至有背于法律的事件,我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等。并且现在有一个叫做微博的东西,其力量非常强大,传播速度相当之快,辐射面也相当之广。这些反面的或者是有争议的事件,虽然很多时候是打了我们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程序的嘴巴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给了我们法学研究者很大的启示,也说明了我们的法律制度是有上升和进步空间的,这种传播本身就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很大的社会、法律问题,可以做为我们理论的思源。案例研究法,通常需要笔者先就案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可以不用太详尽,但是一定要说明案例所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问题。其次,再针对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律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最终形成观点结论。 (二)规范研究法 这种研究是针对现行法律规范的不足,或者是对一种新制定的法律规范如何适用的问题所展开的。例如《合同法》颁布之初有许多学者针对合同法的适用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当然在《合同法》拟定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制定合同法方面问题的探讨。相类似的还包括《公司法》、《物权法》等等。 (三)调查研究法通常在接触案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比较容易的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就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研究方式可以通过案卷问答、相关案例的搜索,将调研结果制定图表进行分类比较,使评委可以很具体的看出某类问题的不同状况。当然,一切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作者的结论所服务的,调查研究只是为了更有力的证明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写作思路 (一)搜集材料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准备过程,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设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每年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期间,省高院都会暂时性的开通中国知网的下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内网进行中国知网下载。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资料收集和整理应依循以下原则: 1、竭泽而渔的原则在资料收集上,首先要做到全面,应将本课题范围内的所有资料尽可能地收集到。因为,倘若不经过这个过程,你就不可能知道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重要的,也就是无法做到对资料的恰当评估,就无法对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排队,也无法对无关紧要的资料进行舍弃,无法将重要的资料有效地引用到你的文章之中。这种资料也包括外国资料在内。外国的资料的也要收集到最新的,而不是随手收集随手采用。因此.这个原则不仅提出了资料全面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资料新颖的要求。 2、层次分明的原则所收集的资料往往堆积如山,良莠不齐,那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中,如何进行取舍就是一个非常关键、很见水准的环节。收集资料必须要抓住重点,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最后剩下的重点材料,其它材料一概要舍弃。比如说,写民事诉讼调解方面的论文,第一层次的资料应当是立法资料和司法解释,将关于调解的立法资料和司法资料全部收集殆尽,这其中也包括国外的有关典型规定。第二层次应当是中外比较重要的论文(往往是长篇的专论)或者专著中的相关部分,包括硕博论文。第三层次是自己调查收集的实证材料,包括访谈笔录、问卷材料、数据等等。第四层次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 3、分类比较的原则搜集到的资料,除书籍外,可用笔记本、活页纸、卡片、剪报、复印件等形式保存。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使其便于分类整理。分类整理的资料,便于综合、比较、分析。看一本、一袋、一批同一问题的资料,好像参加一次研讨会,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见解,对自己起到启发、补充、提高等作用。就在这种反复分类、经常比较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就逐步熟悉起来了,对论文的观点也同时慢慢地形成了。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三)列出提纲提纲犹如一项工程的施工蓝图,是能否保证论文具有较好质量的又一重要环节。对论文提纲要反复研究、思考和修改,务必使论文提纲写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论点准确、逻辑性强。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我们写论文经常容易忽视或者说轻视的环节就是论文提纲的勾画,觉得这是白白浪费时间,或者说,用脑子记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加斟酌。这种过于自信的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偏重于情感性的漫游,这个漫游的过程甚至是不自觉的,突然回过头来看,觉得写得已经很偏题了,这就是没有按提纲写的缘故。提纲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体现了审慎的理性,提纲的构架一般是比较准确的,最符合作者的原意,所以提纲通常不必要大改,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对提纲进行完善也是有必要的,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可见,在提纲和写作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动关系,二者应同时达到完善地步。 (四)论文写作在前面说到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作家为了创造性构思,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积累知识;二是辨明事理;三是参考经验;四是训练情致。这说的是论文的写作必须各方面的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刘勰提出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平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写作的自然规律和内在本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应当是这样,就是要将自己反复思考后的成熟思想和观点写出来。所谓“文以载道”,文章是一种载体,是承载和表达我们在前面所说到的文章分理性的要求。 在写学术沦文的过程中,这样几对关系要注意处理好: 1、好大纲与内容的关系 在提纲部分已经说过这一点了,这个关系应当是稳定的,同时是辩证的、动态的。 2、资料引用和论文创制的关系资料的引用应当恰到好处,篇幅不要太长,前后应避免同一资料重复出现。论文的创制应当是主体,资料的引用是为论文的创制服务的。不引用资料是不规范的论文创作,过多地引用资料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容易掩盖论文的创造性。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既不使人读后感到空泛,又不觉得是资料的堆积。要做到这一点,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在于作者对研究的内容与问题是否真正熟悉和掌握,是否能真正达到运用自如。正如俗话所说,熟能生巧。 3、文辞和内容的关系 所谓文质彬彬,对于论文创作来说也要做到文质彬彬。有的论文就像散文一样,文辞之美超过了内容之质;还有的则相反,内容很好,文辞比较贫瘠,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词。总体上我们应当以意役文,而不能以文役意。 4、篇幅大小的关系 应紧紧扣住文章的题目,突出重点和要点,按照简要、精炼的原则,决定资料和观点的取舍;对于那些可写可不写、可引可不引的观点和资料,即使观点正确,资料珍贵,也一律割爱,毫不可惜。有的学者倡导“厚积薄发”,也有这个意思。 5、初稿与改稿的关系初稿完成后,一定要改稿;一稿就成的文章,再好也有限。改稿之前,最好冷却一下,然后再改稿,这样更富有理性一点,同时也更能割舍。任何文章都不可能不作修改而一次写成,常常是需要反复仔细思考、推敲。如果论文初稿写完以后,能请一、两位同仁看一部分,请他们提提意见,尤其要认真听取领导或者一些对论文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同志的意见、那会对修改论文有帮助、有启发。 6、广度与深度、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在比较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单纯客观介绍,或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而不作分析,对外国的长处我们要吸收,向他们学习,对于外国不好的东西,我们要摒弃、分析和批判。 7、注释和正文的关系。注释是为正文服务的,正文需要靠注释来点缀。没有注释的正文是空中楼阁,缺乏扎实的根底;没有正文的注释当然也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论文的撰写上,不是注释过多的问题,而是注释不足甚至没有注释的问题,这种论文缺乏学术性和规范性。学术论文规范抑或不规范,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无注释以及注释是否恰当、充分、规范。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现象应予避免,这就是注释的篇幅大于正文,有时甚至每一页正文的内容很少,只有两三行,而其他的都是注释。有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个似乎也不能称之为规范化论文。正确的做法是该注的时候就注,不该注的时候就不要为了注释而去注。以上是本人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拙见,当然,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问题来不及细说,也有很多问题是没有涉及到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本人将抱着一种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心态,共同进步。最后,非常感谢院领导在工作中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给了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谢谢!(作者系珠山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论文学术规范与写作指导是什么

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就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针对某一问题综合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探讨和研究后写出的阐述解决某一问题、发表自己学术见解的文章。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是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大学毕业论文要求抓住事物的某一个问题的某一种侧面或当前疑难的焦点,谈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意见,能够基本反映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学术水平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1)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2)毕业论文的实际成绩还应说明学员具备了从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 明确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活动,开始学习和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理论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所以,毕业论文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3、 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正式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一般应包括下列九个部分:它们是封面,目录,论文题目,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引言(前言),正文,结束语和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的题目。毕业论文的题目应该简要地并明确地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情况下题目不要太长。毕业论文摘要,一般是简明扼要地概述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论文摘要文字必须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数一般为几百字。它包含的内容有下列几个方面: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那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毕业论文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7个词作为关键词就行了,不要太多词汇。引言也称为前言。它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引言一般应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结束语是就是结论,它应该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将引用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那些文献资料标识清楚。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著或书;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报告;专利。

科技论文是以文字材料为表现形式的科研产品,是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独到的学术见解、科学的分析论证,还应有严谨的论文结构、清晰的段落层次,同时还不能忽视语言的通顺、用词的准确但有不少的科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注意后面的这些问题,以致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也就影响了论文投稿的命中率,同时还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笔者以编辑学、语法修辞学为依据,就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谈谈写作规范,以期对科技人员的写作有所帮助。论文结构写作规范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1 题名与层次标题1 题名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因此,在写作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常见的问题如下: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冠上“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删去。2 层次标题科技论文层次划分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数字表示法。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2 作者署名与摘要1 作者署名对于论文作者,除在题名下方署名外,还应在首页地脚处(下方)对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从事什么研究便于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文责任人。2 摘要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这是绝大多数作者要注意的地方。3 正文与正文中图和表中英文对照1 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有的论文思路混乱、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令人把握不准文章主题,这主要是作者没有掌握好正文的论述方式。正文的论述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另一种是将所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2 图和表中英文对照现代科技刊物中图和表用得较多,它们已成为科技文献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于它们的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更强。论文作者在撰写时较好地运用了图、表来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论文在对外交流时必要的图和表的中、英文对照,这就势必影响外国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他们虽然能从英文题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论文的创新内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对事物运动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参量变化过程及试验的数据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无法了解,因此,图和表的中、英文并列给出将便于外国读者了解作者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短线。4 结论与参考文献1 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因此一篇论文不能不写结论,但又不能是正文标题的重复,还要避免以“结果与讨论”作结尾的论文出现其内容仍属“结果与分析”,因为这样会缺乏真正的讨论内容,也没有结论性的文字。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尽管列出,却很不规范。几种主要的标准著录格式见下: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会议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录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句后右上角标出,按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语言表达写作规范科技论文通常运用严整而很少变化的句式。其完全句多,长句多,各种限制性的附加成份多,用连接词语的复句多。这是因为带有大量附加成分的长句准确、周密,适合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但科技论文手稿中,有不少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较差,也有一些作者采用口头谈话式写作方式,结果造成句子不是没有主语就是没有宾语,或是语序安排不当、滥用词语,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论文的表达以下各举几例说明1 滥用介词而缺主语【例】 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句中介词“关于”与后面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偏正短语构成了介宾短语,使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因此删掉介词“关于”,使后面的“问题”恢复到主语位置,整个句子才表达完整。2 语序安排不当①状语位置安排不当【例】 流沙地、盐碱地大面积造林技术从90年代初就在新疆推广应用句子中状语有两个位置:一在句首,一在句中。一般表限制的状语放在句首,如时间、处所、条件、关涉对象等状语描写性状语放在句中。将上面例中的“从90年代初“提到句首,它的位置就恰当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