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铁路运输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5:18:35

铁路运输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目前我国铁路车站在安全管理我给你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1987年日本政府对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政府对铁路的管理职能由国土交通省实施。其职能一是制定法规,政府依据《铁道事业法》和《铁道营业法》对企业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安全对策和事故调查办法;三是对各公司的执法情况进行监察;四是对道口改造和经营困难的公司提供补助。隶属交通省的铁道局共有200人,其中有70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其任务是制定技术政策,管理新技术开发,对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定期对各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改制后的铁路局取消了保安部,设立了安全对策室。交通省下辖9个地方运输局,内设铁道部,一般为20~4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是发布通知、调查事故和检查新线等。交通省依据《铁道营业法》制定了“铁道运转规则”、“确保铁道运输安全的省令”和“新干线铁道运输规则”等,对各铁道公司进行宏观管理,对公司员工培训、信号制式、车辆防火、提速线路设施和运输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规定。JR各公司制定实施细借鉴日本铁道安全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思路铁道部赴日本安全管理考察团: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北京,100844摘要:日本铁道进行公司制改造之后,安全管理被更进一步地重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制定安全计划、培养高素质员工、采用新技术装备、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等等,使日本铁道的安全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词:日本铁道;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则,对执行不好的公司由两级省、局发布改善劝告或命令。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日本铁道公司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如下转变:一是事故调查由责任追究型转变为原因究明型;二是事故防范由上意下达型转变为员工参与型;三是安全投资由政府指令型转变为安全优先型;四是员工考核由以制约为主的减点考核转变为激励为主的加点考核;五是工会与原国铁经营者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型转变为在安全管理上达成共识。公司制改造后,日本政府逐步对各公司的国有股进行减持,直至对3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为零。为更好地对企业安全进行监督,成立了由4名专家学者和6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国土省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专门司职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提出防止对策,对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其他事故原因也要介入调查。此外,为改进铁道安全管理,防范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政府准备修改事故调查办法,重新规定公司制改造后的事故调查范围,明确道口事故由警视厅负责调查。日本铁道80%的运量为客运,货运量仅为2 0%,而且多为集装箱运输。1987年原日本国铁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将原国铁分为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货运公司无线路)。日本铁道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JR公司将安全作为公司的最优先课题,其理由是安全生产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影响到公司的声誉,与公司的营销效益休戚相关。公司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募集资金,必须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未上市的公司为了上市,已上市的公司为了得到股东的信任和不断发展,必须将安全、快捷、平稳、舒适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安全是公司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JR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安全起点高。JR公司的安全目标值为两个“零”,即乘客死伤为零,员工的死亡为零。列车晚点1 min即列为事故。(2)追究原因重于追究责任。JR东日本公司安全管理的方式由公司制改造前的责任追究转变为改造后的原因究明型。各公司不断采用先进的监控和保安设备,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强化技术业务,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回避危险。(3)新干线新标准新要求。新干线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设备技术条件、运输组织、设备维修标准、要求和安全保证体系,以较少的营业里程,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JR东海公司的东海道新干线长515 km,占全公司的28%,但其营业收入却达到全公司的8%。1公司制改造后,拓宽了安全管理空间1制定安全5年计划安全5年计划来源于对历年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计划对安全的认识、理念、目标、各类事故的防止对策进行了全面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设施的重点整治,运输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员工素质的系统培训等方面。具体内容有:重大事故的防止对策,重点事故的防止办法,员工素质的养成教育,安全环境的改善措施等。2对安全管理方式的再认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于对安全认识程度的提高。JR公司认为事故责任追究型的调查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类的事故会再次发生,因而要着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铁路是由人操纵机器来实现运输的,必须构筑最完善的人机协调系统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要调查员工为什么会犯错误而导致事故,从设备上如何开发人机结合系统来防止同类事故;研究组织机构上有无缺陷,来考虑如何促使人与机器的最佳结合。因此,在做法上着重从技术管理上查明事故原因,使安全管理不断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持续提高。例如,1988年12月5日,JR东日本公司中央线的东中野站发生列车追尾冲突事故,造成司机、乘客各死亡1人,受伤116人。分析事故原因发现,列车虽有自动停车装置,但由于司机操纵错误冒进信号,装置未发挥作用。原因查明后,采取的对策是:规定在客车密度大的东京地区全部更换新型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公司成立安全研究所,支公司设立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工错误操纵机器的原因,并不断进行改进,一旦误动,可通过设备来进行有效的防范。3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铁道安全的基石。日本政府对铁道公司有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法令,JR公司有完善的教育体系。JR东日本公司总部有面积49万m2的研修中心,现场有能者为师的互相教学组织。公司全员脱产轮训率达10%以上,现场教育每月不少于2 h。教育重点突出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基地的集中和规模化设置大大改善了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与现场作业的紧密结合使培训效果十分明显,教育中心决定员工职务升迁的权威性激发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教育的全员性保证了公司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日本铁路的教育着眼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长期养成。从24项着装标准的形象塑造到日常一举一动的规范,从独具特色的礼貌行为到作业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口呼、手指、目视的标准化作业,从培训中心教员的言传身教到发放司机驾驶证的庄严仪式,无不对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育的针对性、权威性和高效率,增强和促进了员工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可靠性。4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运输安全先进的技术装备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安全的高起点、高标准,是通过高质量的设备来实现的。在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市场经济中,要实现城际列车、轻型车取代公共汽车、市郊汽车,必须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日本铁道公司采用以下新设备、新技术,确保列车的安全正点。(1)采用ATOS列车运行管理系统。一是对运输生产(运行方案、日班计划、临时调整、列车运行)实行计算机指挥;二是对旅客的发送、到达、统计、分析实行自动化处理;三是对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对其安全可靠性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四是对自然环境信息(风速、雨量、雪灾、水位、潮汐、地震、塌方)进行集中监控,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示警,以便调度员迅速采取措施。(2)日本政府对新干线单独发布了铁道运输规则,实现了全封闭、全立交。在法律上规定人畜、其它车辆进入新干线为违法行为。列车采用ATC自动控制系统,速度大于30 km/h时自动操纵,列车停车用激光装置进行对位控制,站台上非车门处设置栏杆。(3)因地制宜地采用3种不同制式的列车自动停车装置。新干线采用ATC,列车密度大的地区和既有线改造后的提速地段采用ATS-P型列车自动停车装置,其他地区采用ATS-SN型自动停车装置。(4)道口防护采用道口信号及自动栏木、双层栏杆(高层拦卡车)、红外线道口内障碍检测及纵列金属控测、遮断信号4种方式。栏杆采用重力式,故障落杆、关闭信号、导向安全。道口设备故障检测和自然灾害报警装置全部与公司调度室联网,一旦报警便自动关闭进行信号,调度员一面调整列车,一面派人修理。(5)各车站的站台上均设有紧急按钮,一旦发生人员掉下站台或自然灾害的时候,可按下紧急按钮,停止向接触网供电,关闭进站信号。(6)列车上的轴温检测装置集中在司机室里;地面的检热装置用于对列车轴温和电机温度进行检测,与支公司调度所联网;超温报警则停止列车的运行。(7)在地面上设置振动检测装置,对列车的运行品质进行检查。(8)在机车中装有侵限保护装置,一旦发生脱轨侵限,司机立即按下按钮,1 km以内的列车都会收到信号而停车。(9)对线路施工作业人员配备TC无线列车接近报警装置,以确保人身安全。(10)司机室内存有各种非正常行车的处理办法,司机只要手触荧光屏,就能得到各种操纵提示。遇有险情时,A T C设备自动切断接触网电源,列车自动停车,不用司机在几秒钟内作出如何操作列车的判断。日本铁道安全设施的研制开发首先是依据事故分析的结果而进行的,因而针对性强,投资因地因线制宜,效果明显。其次是对安全设施能够进行集中管理,直接控制信号和供电,一旦发生危险,调度所能立即采取措施,基本上消除了中间环节和人为动作。第三,对安全设施要求高,如有损坏,列障碍事故。第四,员工要接受事故处理和安全设施操作的实际操作培训与考核,用计算机考核打分,低于70分时要重新接受培训。JR公司采用的各种新设备,使东京交通圈、城际高速列车、轻轨、地铁实现了多层立体交叉进路、多方向同时接发列车,在列车停站多、站距短等诸多矛盾中,实现了运输组织的高效率、高密度,适应了大型城市客运的需要。5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的信誉和运输安全水平,JR东日本公司每5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计划。近5年内对行车设备改造的投资计划为4300亿日元,占公司全部投资的2/5。重点是对防止列车冲突的ATS-P第4期工程进行完善,如防止线路维修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TC型列车接近报警装置,防止超速、溜逸、坠落、道口事故及自然灾害等设备的投资,同时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事故预防能力和事故发生后的通报、防护等应急处理能力。2考察体会日本铁道公司制改造的初衷是实行政企分开,让国铁走入市场,自主经营,扭亏为盈,同时由各公司对其经营效果和安全生产负责。经过改造,JR各公司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其中3家公司已成功上市,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事故件数大幅度下降。JR东日本公司1987年发生事故376件,2000年下降为152件,减幅达60%;公司每年机车走行25 550万列车公里,每百万走行公里事故率由1987年的90下降到2000年的57。事故减幅最大的是道口上发生的冲突事故,由1987年的247件下降到2000年的84件,事故件数减少了2/3。1体制的变革提升了安全管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因为经营体制的变化,安全管理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设备更新改造和安全投入上,由于资金充裕,投资额成倍增加,目标上非常明确,效益上十分明显,基础日益增强。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特别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在全公司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尤其是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政府由于职能的转变,将应由企业办的事情交给了企业,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负担重的问题,人员大量精简,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目前,日本政府感到对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原因调查介入得不够,缺乏监督力度,因而准备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日本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做法,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事故调查,把对事故的防范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2追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日本JR公司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发达的地铁系统和公路系统,铁道公司以其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服务优势赢得旅客的信任。为此,JR公司坚持向新设备、新技术要市场、要效率、要安全。首先是新干线的修建和高速列车的开行。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正点率是以分秒为单位统计的,因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占领了日本运输市场的较大份额,目前已成功地将原米轨的秋田、山形、上越、长野线改造为新干线。其次是在东京铁道运输总调度室,日组织开行8 000余列旅客列车,办理旅客乘降1 300万人次,对运输指挥、站间联锁、运行信号和设备维修都实行了计算机控制,在新干线上A T O S与列车A T C系统接口,使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有较好的技术保障和较高的可靠度。第三是CTC列车集中控制装置,PRC车站进路控制装置以及ATC、ATOS等先进的安全保证设施,形成了单元组织、互联成网、集中(分散)控制、系统调度、综合管理的运输指挥和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使JR公司成为运输市场的赢家。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铁路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自立于市场经济之林的必然要求。当然,实现运输生产的效率与安全的完美统一,必须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但并不意味着不顾国情、路情而一味加大设备投入。日本铁路坚持对不同等级和运输密度的线路区别对待,对原国铁遗留的站舍、库房、雨棚等简陋设施,凡是能利用的现仍在使用。2.3铁路安全的基石是高素质的员工铁路安全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教育是实现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日本铁道公司化改革后,运输效率、效益和安全都有了明显提高和长足的进步,并未产生混乱和发生重大事故。究其原因是员工队伍支撑着这场改革。因此,重安全必须重教育。日本铁道员工在一人单独作业时仍能一丝不苟地执行标准化,无不与其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公司建立了全体员工特别是职员敬业精神的培养考核机制,让那些不能爱岗敬业的员工不能继续为公司服务。4协调产生合力日本铁道的安全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条块之间、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运输生产指挥相对集中、信息共享、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日本铁道的这些协调做法,其根本宗旨在于各工种、各专业、各行业都要为运输生产和运输安全服务,在总公司的经营方针指导下,解决了专业分割、技术独立的问题,真正发挥了联动机的合力作用。日本铁道的这种做法,使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本部门的工作不推诿,对公司运输和安全有利的事情不从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服从公司的大局利益。局部服从全局的理念为全公司各部门及所有员工所接受。3建议面对世界铁路改革的新动向,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安全管理要借鉴各国铁路改革的成功之处,加速中国铁路的改革进程。1适应、完善安全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其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客运公司的建立,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的不断发展,在安全管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滞后于铁路运输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未雨绸缪,尽可能地避免阵痛。各公司要明确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安全责任。要拓宽企业安全管理的空间,放手让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立其自身的安全管理方式。例如借鉴日本铁道的做法,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深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追到底;开发安全保障设施,并付诸实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2实行新线新办法在新建的快速客运通道和既有线客运集中的京秦线,京沪线的京津、沪宁段和广深段等可借鉴日本新干线的做法,或自成系统,或采用特殊规定,实行新的技术标准和新的行车组织办法。要高度重视道口安全,从法规、规程的源头上对道口安全管理作出规定。建议国家在修改《铁路法》、《公路法》时,明确规范道口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在修订《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设备管理规程》和《铁路技术政策》时,规定达到一定速度的线路要实现立交化、封闭化。无法改造的平交道口,要研制新型道口防护设备与轨道电路及信号联锁,增强其自动防护功能。新建铁路时,无论速度高低,道口都要立交化。要在提速区段的机车上加装侵限保护报警装置,一旦发生脱轨,司机立即报警,1 km以内的列车都能收到警报而停车,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3运输与安全的统一要确立运输与安全的统一理念,各专业都要为运输和安全服务。设立综合调度所,运、机、工、电、辆等调度全部集中在调度所,形成集中指挥、反应迅速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充分利用TMIS、DMIS系统,掌握分析运输安全信息,用现代化手段指挥运输生产。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对职工教育要进行再认识。铁道部应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进行全员定期的技能培训提出要求,并规定主要行车工种的值班员、列车调度员、中间站站长和司机等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具备的工作经历。因此,一要提高职工教育的权威性,教育基地形成规模化。二是要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培养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熟练运用规章制度,掌握新设备、新技术及典型事故安全案例的原因分析和采取对策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过程、全系统培训。四是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杜绝职工培训中的形式主义。要提高培训质量,重视培训效果,真正达到培训为现场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时,要考虑受培训者接受培训的效果。5强化标准,岗位落实借鉴日本铁道员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我国铁路在实施“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中,企业要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强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并以此为切入点,营造人人按标准作业的氛围,使之成为实施自控、他控的载体,促进岗位责任的落实。要着重检查职工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程序控制情况,使作业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摘要】铁路运输是当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运输安全质量不仅关系着铁路运输效率,也将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现如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与落实脱节的现象,铁路运输安全又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管理不变的主题,本文以一部分规章制度为切入点,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本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关键点和以强化设备质量为根本点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许多工区把安全生产搞成形势主义,盲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工区设施管理,线路设备调查,弄虚作假。心里想得都是如何蒙混过关,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主要表现:①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基本准则认识度不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对待安全工作总抱有侥幸的心理。②基层管理人员做事不务实。有些人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没能对安全生产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做全面高度的分析。作业过程过于简化,盲目更换失效设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严重浪费劳动力的后果。管理者脱离职工队伍的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的工作环境,想搞好安全生产简直是无稽之谈。  二、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各级领导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比较高,安全检查考核要求得也比较严,但基层的一些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处理问题时仍然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一)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班组管理有待加强  有些干部管理的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意识;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对遵章守纪不够自觉。班组领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安全管理在车间、班组领导与职工三者之间两两产生断层。检验一个人的素质是否过硬,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  (二)行车主要设备投资和维修保养的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行车设备没被修理是因为维修费用不足,新设备没有较为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制尚未落实,对设备的保障程度也缺乏评估定性和相应措施,对于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急于下结论,忙于进行经济处罚,没有对设备原因进行分析,更没有实施解决设备投入、更新、改造的措施。

安全生产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个重大的突出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和工作,制定出台了法律法规条文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办法措施,通过实施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伴随我们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类安全事故不断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频频发生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说我们的安全生产还未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和彻底扭转严峻的局面。为此,如何提高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的思想意识,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探索创新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新模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更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生产管理对我们来说是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安全工作是否高度重视、做的好不好,势必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损失。因此,在当今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而要努力做好安全管理这项工作,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笔者认为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学习研究科学的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深入探索揭示科学规律,总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实现安全生产。我们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大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工作、生产进行期间或发生后阶段,缺乏积极有效地预防防范措施。常常是事故发生了再兴师动众的调查原因,而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追责任、制定各项措施办法的来进行挽回、补救和修正等等。而科学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着重点是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预先或提前对各种危险现象或情况进行认真的识别分辨、分析研究和控制预防,改变以往的事后弥补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真正做到积极主动、提前预防,从而达到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纵观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触目惊心的各类安全责任事故,无不与人们忽视安全、麻痹大意、心存侥幸等观念意识紧密相关。因此,探索创新新时期安全生产管理方式、以现代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模式取代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需要不断研究创新的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与我们的生产实践、生活工作一样,有着其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的。因此,我们在制定采用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期间,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为了生存必然从事着社会生产各行各业中的某项劳作,人的行为也必然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制度和切实有效的必要措施,做到尊重人、关心人、保障每个生产和工作者的生命安全的需要,要使我们的劳动者体会到人生命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寻找到其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全社会人人重视安全、重视生命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不断的促进和推动我们安全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其次是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措施到位,以确保我们的各项制度能够正规化、规范化的运作落实下去并真正取得实效。要防止搞形式主义,坚决杜绝那种文件、会议多、能够落实的少,口头上说的、喊的多,真正做得少、实事少的务虚形式主义。我们只有把安全制度措施认真的贯彻落实了、工作做扎实了,预防、防范措施双管齐下,这样才能把各种事故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有效地遏制各种责任事故的发生。其三是我们要重视加强对全社会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当今新科技的宣传媒介,来开展全民性的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加大对安全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学习和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科学技术、科技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加快提高社会全员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使之形成全社会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性的工作。近年来涉及安全方面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故和问题,都有着种种复杂的因素和原因,不只是单凭完善管理方式或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多出台几部法律法规、规章条例以及搞几次突击整治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因此,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而且要把治本作为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还要从强化大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基础入手,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包括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组织等手段。这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们的重视和努力,更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企事业经营者、单位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要使大家通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及制度措施的严格制约和约束,通过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教育,通过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惨痛事例中受到震撼、得到警示、引起反思、受到教育,达到扭转或改变长期以来人们轻视、忽视安全的思想意识,杜绝侥幸麻痹的思想观念,继而形成全社会从上到下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形成人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思想上的共识。其次,我们说安全管理工作它又是一项系统工作。它针对不同种类工作的性质、内容及工作方式等,分别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贯穿着各类工作的始终。因此,我们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安全管理的检测、检查、识别、整改、总结来补充完善系统内容,最大限度的达到消除或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其三是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定人、定时、定流程、定标准、定分析、定考核的六定管理,做到遂级收集、反馈、分析、处理,让各种信息在整个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流动起来,纵观全面的来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从而有效地避免就事论事的静态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工作更趋于科学化、程序化、合理化。其四我们要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目标管理,以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我们要以组织制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建立起适应本行业本部门的各项安全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项目、定数量、定标准的三定管理,坚持运用量化考核手段,使各级安全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到位,激发起每个人的责任和力量,从而达到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加快,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局面仍是十分严峻的,出现的种种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由此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论文

应用品牌理论并结合铁路运输业的特征,探讨包含设计、创立、成长、延伸和维护全过程的品牌战略,提出品牌将不仅仅是铁路运输企业集团之间、更是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品牌;战略;铁路运输;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铁路运输在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夹击下,市场占有率呈现下降趋势。国内不少铁路专家、学者对铁路运输产品的概念、特征、产品生命周期、服务营销、竞争战略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寻提高铁路市场占有率的措施。下面根据品牌理论,结合铁路运输特征,就铁路运输如何有效实施品牌战略进行探讨。 1 品牌的本质、特点、作用及铁路运输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品牌在本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最佳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品牌的含义分为6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营销人员必须决策品牌特性的深度层次,使竞争者不容易模仿。但买者更重视品牌利益而不是属性,因此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包含视觉、情感、理念,它们构成品牌的实质。 品牌具有下面特点和作用:一是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相联系,对品牌理念和价值取向有认同的消费者具有“锁定忠诚”和“营销扩散”效应;二是品牌具有价值;三是品牌具有丰富内涵或附加价值;四是品牌是个创造和累积过程,据统计,新品牌的成功率约5%,而且需要庞大的营销费用做支持;五是品牌可以使销售者比较容易订购并发现一些问题,也可以对产品独有的特点提供法律保护,从而提供了吸引顾客提高忠诚度机会,还有助于细分市场,有助于推广公司良好形象。 铁路运输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一一被运输的货物和顾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状态,即空间位置的移动,称“位移”或“运输”,也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虽不创造新的有形产品也不改变运输对象的形态,但可以增加被送货物的使用价值或满足被送旅客的服务需要,可称为“劳务”或“服务”,是无形产品。这既受到具体条件和规格的要求和约束,也可以用人公里或吨公里进行计量,在生产的同时就被销售和消费。 由于长期垄断和全国“一盘棋”的影响,铁路运输品牌的重要性并不突出,“铁老大”一词可以说是顾客统称铁路的“品牌”,褒贬兼有、以贬为主,而真正的铁路优点和特征却未能完全为消费者所熟知。目前三大垄断行业一一民航、电力、通信已打破完全垄断,正逐渐形成寡头垄断态势,打破铁路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对从事客货运输服务业务的铁路企业来说,品牌战略就将成为企业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于铁路企业之间的竞争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铁路系统成立的客(货)运公司,如何乘机塑造和培育品牌,借“先导优势”有效地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应该列入优先考虑的课题。 2 铁路运输品牌的设计 品牌设计首先要确定品牌战略,品牌战略一般分为: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公司名称加个别品牌战略。各种战略有各自的优点,关键要针对企业宗旨、战略、产品特色等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要确定品牌具体策略,可供选择的品牌策略也有4种,一是品牌线扩展,即以现在品牌加上新产品型号、式样等;二是品牌扩展,即将现在品牌名称扩展至新产品中;三是多品牌,即同一种产品采用多个品牌名称;四是新品牌,即为某一新增产品类别设立一个新的品牌名称。 铁路运输,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由于其品牌概念外延非常广泛,大至集团整体品牌、小至每趟客货列车,如何设计品牌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这几年,铁路所开行的特别性质的车次或专列,如“某某次”或“某某号”旅游列车、行包专列、“五定”班列、牲畜直达香港专列、集装箱专列、广深线“新时速”等,虽然并非完全从品牌综合设计出发,而是铁路运输企业为了便利或突出某项服务特征而起的名字,但在推向市场、推介给消费者后,有意无意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可信赖、有特色而且有一定价值的品牌。但这些品牌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或者在铁路更改运行图后,也逐渐消失,究其原因就是铁路的完全垄断性以及由于运能的相对紧张使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同时也是面对其他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的被动反应。在铁路运输打破垄断形成若干大企业集团竞争格局,在同一条线路上构成客货公平竞争后,“某某牌”、“某某号”或“某某专列”就将会成为客户或旅客选择的标准。 海尔集团虽然是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但其设计品牌却是突出品质和服务的特征,因此其设计的思路、宗旨、特点等经验对铁路运输品牌战略非常有借鉴作用。虽然铁路运输品牌不一定能像海尔那样让人容易联想起“优质服务的象征”,但铁路运输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行业,毋须广告而自然会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这是其市场营销最需要高度关注的一点。因此,品牌不单要突出优质、低价、快捷、方便、舒适、正点、安全和绿色环保概念,而且要在打破铁路运输垄断而组建大型集团并在同一线路上形成竞争格局后,体现各大型企业集团的特点,实现普遍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品牌设计,让人联想铁路作为市场主体真诚服务的经营理念,那么各大集团间真正竞争、让客户选择的品牌作用就开始显露出来。 根据铁路运输的特点,选择公司名称加个别品牌无疑是极佳的选择,当然也并不完全排斥其他个别品牌的使用。这样将能最有效推广、最有效管理、最易让消费者记住并辨别、最容易集聚每趟每列的经营成果,而且也最容易拓展其他列车的品牌。如“广铁某某次”或“广铁某某列”,首先让人联想的就是“广铁”这个大品牌及其提供的服务品质,又能分清是各个“次”或“列”。当然刻意培育个别的拳头品牌也可以单独起个特别的名称。 良好的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名称、产品本身的型号或服务的内容、提供高品位高价值的服务、外形、包装设计或是用于其商标的字体、形状、美术图案和颜色等物质方面,还应该包括诸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对于“某某次”或“某某列”个别品牌的设计,要讲究名称艺术和内涵,不但要构思独特、简洁明了、响亮上口,而且要有效地体现铁路运输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可结合该次(或列)的列车特点,根据所经线路或到达城市的名称、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选择和命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铁路运输采用统一品牌存在着整体风险。因此必须仔细而有效地经营和累积品牌价值,其最初的定位就决定终生的品牌。一旦竞争对手推出强势品牌或消费者改变偏好时,也只能在个别品牌名称、服务水平、服务的附加价值、服务的个性化等方面人手,再塑品牌价值,而非重新细分市场、重新策划实施新的品牌。 3 品牌的创立 建立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为产品或服务创造独特身份的过程,不但能使消费者易于与其他品牌区分和定位,增加对产品或劳务的记忆,而且品牌的个性和形象能令消费者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使消费者认同其可靠性,从而养成购买或使用的习惯,并能使忠诚的消费者成为“公众的营销员”。成功的品牌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市场上独占风骚。调查显示,品牌的受注意程度与其市场占有率是很接近的,品牌愈成功,便会吸引愈多人注意、购买、使用和无形扩散,令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而且一个良好的品牌能让企业把产品的定价提高,从而得到可观的利润。因此,优秀的品牌应具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最理想的是,自己的品牌能成为该类产品的代名词。 但品牌的建立也需要付出成本——广告、营销、包装、标签和法律保护等费用,而且可能要承担品牌不受用户欢迎的风险。铁路品牌的创立可能比其他企业更加艰难。毕竟铁路提供的服务是无形产品,而且由于以前不重视品牌,也没有专门设计的品牌,留给全社会的感觉是“铁老大”架子和作风,因此,铁路品牌的设计,首先要从服务、言行、策略上体现脱胎换骨的感觉,而且要充分利用营销组合手段如;列车自身的移动广告功能、车站人流和物流并兼具信息流的优势,开展整体形象的推广和推介工作,真诚为客户服务,充分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当然品牌取胜最终取决于各铁路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每个集团都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这样客户就可以根据每个集团提供的个性化差异服务进行选择委托。 4 品牌的成长 铁路运输品牌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服务上,因此必须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明确和弘扬铁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用户的责任及对内部员工的责任,强调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强调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做到领先一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期望。二是要开展形象设计,规范服务语言和行为准则服务语言,加强营销、广告、宣传、展示和营业推广等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着力建设主体美、服务美、行为美、环境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努力提高企业及其提供优质服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赞誉度。三是尤其要营造良好的“品质文化”、“服务文化”,即要强调包括服务、劳务等质量,贯彻商业道德和伦理,遵循客户愉悦原则,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及时捕捉客户的反馈信息,真正做到提供给客户品质、价值、态度、安全和时间的“五满意”。 一旦铁路运输形成竞争格局,铁路品牌的使用就不但涉及铁路自身,特别是各“窗口”单位,也涉及销售商、分销商、承包商、代理商等。一般来说,铁路企业提供的服务品牌趋于支配地位,为维护好铁路品牌,有必要对上述机构的职能和服务标准等进行统一,并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罚一旦发生违规事件,坚决处理并取缔其经营资格。为鼓励上述机构共同培育和维护好品牌,有必要加强价值链的整合,不断改正服务质量和服务特色。 5 品牌的延伸 良好的品牌有助于企业拓展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也有利于进行跨行业扩张,并赢得良好的信用。因为消费者已经熟悉这个品牌,较之于其他新的品牌,会更快、更容易接受其推出的新产品。 但在使用品牌延伸策略时要注意几点:一是品牌延伸要有完善的规划和措施;二是品牌延伸要以一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三是延伸要与原产品或服务在技术、销售、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四是延伸产品必须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总之就是既要对老产品或服务负责,也要对新产品的发展负责,对新老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提高起到相得益彰作用。 对铁路运输业来说,运用品牌延伸策略能有效地进行资本扩张和多元战略,这样不但业务得到扩张,服务趋于多元和完善,而且能在提高附加价值服务的同时,借助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资产的回报率。其具体体现为:一是可以借助品牌进入第三方物流运输领域;二是利用铁路信用价值,开展融资和筹资活动,扩展运能;三是开发沿线的物业或房地产业务;四是可以对企业专用线或自办的物流仓库进行收购或开展合作,构建自身物流优势。 另外,铁路运输也存在国际化,纵观世界各地,公路、航空、水运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铁路国际化运营也一直在发展之中。如果铁路要摒弃原来单一的运输职能而发展成为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商,铁路物流的国际化经营就会变得更加重要。要在国内做大做强,在国外开展联合和合作,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品牌的维护 建立品牌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损坏品牌可能仅仅是一二件事情,因此在建立品牌后,适当的品牌管理非常重要,否则便会前功尽弃。一贯的企业形象固然重要,但品牌也需要时常保持新鲜感才能取悦消费者。 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就会造成维护的不到位。铁路过去有意无意中创立、有若干客户信赖和特色的品牌车次或专列,经常自我“消灭”。随着铁路垄断的打破,品牌战略将成为竞争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届时品牌的维护将显得相当重要。维护品牌不仅仅是保护已有的服务或优势,内核不断充实、提升和创新将成为维护的主题。要继续追求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安全以及作为唯一绿色环保交通这一主优势,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同时不断提供客户新鲜而有附加价值的服务,如采取多种信息服务、货物跟踪、物流配送、建设铁路沿线的绿色屏障、推进绿色包装等手段,维系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忠诚或已达成的战略联盟关系,使品牌的成长和价值更加充实,不断累积品牌资产。 目前,企业的竞争已从低层次的竞争,进入到包括产品、价格、资源、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各个层次在内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企业整体实力的竞争,品牌已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内涵之一。在构建铁路公平竞争态势后,品牌将不仅仅是铁路运输企业集团之间、更是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核心内容。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论文题目

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铁路运输的建设。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其安全管理主要是一时的事情,不能放大视野、长远地进行,看问题也太过片面,从而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软件方面的管理过于放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安全管理,影响铁路建设。   安全技术设备发展缓慢   我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很快,技术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在预防铁路事故、保障运输安全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列车安全监控、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轴承振动诊断仪等设备设施使用状况来说,存在着稳定性不强的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没有实现自动安全监控的目标。在列车出发、加速、定速、减速、定位停车等过程中,未能实现全程自动控制,很多时候需要人工操作完成,这样会由于人为疏忽造成安全故事。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功能缺失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是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铁路运输通信环节不畅,导致铁路列车在行进过程中信息互动出现问题,从而列车的平稳、高效运行得不到保证。铁路运输通信系统具备极高的开放性,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需求较高,由于当前通信设备更新速度较快,导致铁路运输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达不到要求,进而造成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人才匮乏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作用不容忽视,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之中,由于各级部门忽略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造成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一人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管理人员的精力被分散,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缺乏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成长,管理人员无法掌握先进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理论,致使铁路运输安全无法得以保障。

【摘要】铁路运输是当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运输安全质量不仅关系着铁路运输效率,也将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现如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与落实脱节的现象,铁路运输安全又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管理不变的主题,本文以一部分规章制度为切入点,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本点,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关键点和以强化设备质量为根本点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如今许多工区把安全生产搞成形势主义,盲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工区设施管理,线路设备调查,弄虚作假。心里想得都是如何蒙混过关,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主要表现:①安全意识薄弱。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基本准则认识度不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对待安全工作总抱有侥幸的心理。②基层管理人员做事不务实。有些人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上。没能对安全生产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做全面高度的分析。作业过程过于简化,盲目更换失效设备,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严重浪费劳动力的后果。管理者脱离职工队伍的思想越走越远,没有安定团结的工作环境,想搞好安全生产简直是无稽之谈。  二、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各级领导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比较高,安全检查考核要求得也比较严,但基层的一些管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处理问题时仍然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一)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班组管理有待加强  有些干部管理的思路不清晰,缺乏创新意识;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对遵章守纪不够自觉。班组领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安全管理在车间、班组领导与职工三者之间两两产生断层。检验一个人的素质是否过硬,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  (二)行车主要设备投资和维修保养的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行车设备没被修理是因为维修费用不足,新设备没有较为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制尚未落实,对设备的保障程度也缺乏评估定性和相应措施,对于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象上,缺乏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急于下结论,忙于进行经济处罚,没有对设备原因进行分析,更没有实施解决设备投入、更新、改造的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思考论文怎么写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 、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 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我这里提供,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可以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