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文标题

发布时间:2024-08-06 15:59:28

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文标题

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来写

修改下近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因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统筹解决河流治理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永续发展。 一、河流生命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下垫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圈中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大海(特指外流河)。这样一个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形成的往复循环过程,构成河流的基本水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 河流生命应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包括河流全部生态要素——基本水量、水生生物、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河流作为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内,以稳定的、正常的水流动为特征。河流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由水流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生命系统。河流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河流还是一种开放的生命系统,包括它的水道系统和流域系统。它们之间有大量的、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这也是河流生态结构的重要方面,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条件。其中河流中的植物系统,流域的植被系统特别是森林,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河流生命运转和生存起着关键作用。河流系统与流域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流域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生产系统,它们是与河流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与河流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应该看成是河流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因素的动态过程对河流生命也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河流的生命本质就在于河流水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的水,这个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水~河川~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正是有了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川之间的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降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有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产生、维持和繁荣。 河流健康生命是指河流的生机与活力,河流所具有的正常功能和作用。是在兼顾河流自身需求和人类需求前提下,河流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的能力。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即是以顺应河流生命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调整人类对黄河的行为方式,使河流能够为本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能保持常流不息的基本水量、保持水沙协调和良好水质、安全排泄洪水泥沙,且能满足人类和其它生物等一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对外界干预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或适应能力、河流本身和流域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使干流水循环保持连续、水系保持基本完整且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 河流生命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一是河流具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这是所有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在河流水循环中,水的物理状态、水质、水量等都在不断变化,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二是河流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地质年代讲,每条河流都将经历生长、发育和衰亡的演变过程。以黄河为例:据考证,在距今6000万至240万年间,目前黄河流域所在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板块下沉者成为湖、上升者成为山,之后的地壳运动又把一个个独立的湖联接成内陆河,然后进一步演变形成今天的黄河。三是河流具有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和地壳的不断变化、人类对河流干预不断增强,地球上每条河流都将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河床形态调整。四是河流具有对外界刺激的强烈反应能力。河流的水循环规律取决于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下垫面状态,二者的任何改变都将深刻影响河流水文循环的路径和过程。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和河床演变形势的重大变化正反映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的持续生产和再生能力,即河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再生水;二是自然流动能力,即维持河流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的能力;三是自然生长及自我修复能力,即自然养育一定量的水生生物(包括水草和鱼虾等)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四是供水能力,即自然公平地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包括人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五是自然造地造景能力,即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六是排洪能力,即排泄洪水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洪能力和堤防的抗洪能力;七是水流挟沙能力,即排泄泥沙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沙能力和堤防的抗沙能力;八是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即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二、流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流域可持续发展应是在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的同时,充分满足流域现代及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陆地上的水是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湖泊为载体存在的。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地理单元和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水量与水质相互依存,水的开发利用各环节紧密联系。其本身又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流域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河流中的水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载体,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因此,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应是保持整个流域发展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人河公平等)、安全性(满足人类的粮食、能源、饮用水等基本生存需求)、舒适性(生态环境平衡良好)、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协调持续发展),达到人水和谐,保证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是一切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还是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相处。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不得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我们都有公平分享流域环境资源的权利,也同样都负有保护流域生物资源的责任。在治水中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方面,要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预防、监督和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尤其要严格管好饮用水水源。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国民经济和水利发展,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解决不同领域水利发展中的问题,使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源泉,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全过程;因此,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环境伦理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变自然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所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与自然界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再生产。 四是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即“热爱自然和自然美,尊重其它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大自然的隐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去有些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人可以任意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从而造成对自然大肆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将仅仅面向人类自身的价值观扩大到大自然,承认包括动物物种在内的整个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承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在他们相互依存这种意义上有平等的价值和平等的生存权利,承认生物界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价值大小和高低的差别。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看,尊重生命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旋律。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类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完整和多样,不再把自然作为剥削、统治的对象,而应该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伙伴。 五是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要坚决维护流域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和健康,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不能超过相应区域的环境容量,各类有害物质即使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不应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保持物种多样性,使流域内保持一定的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建设提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限定一个不可逾越的“保护区”,把流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使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达到河流生命的健康,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六是坚持按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模。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不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公正公平,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区际公平)、河流与人的公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人的权利与河流的权利常常会出现矛盾,需要按公正的原则实现权益的合理分配。 三、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河流健康生命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大江大河为流域地区的人流、物流提供了舟楫之便,为两岸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自古以来,人类都 “逐水而居”,早期的文明也多是以河谷为基础,扩展到全流域或其他流域发展起来的。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现今许多国家都沿河建立了工业走廊,形成了沿河产业带。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668座城市,其中638座城市受河流的恩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都傍河而建。充分说明古之发展源于流域,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流域,可持续发展也要依赖于流域。 河流可以涵养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衔接和平衡,促进生态功能的优化和加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它既富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在河流的价值中,一部分是实物型的生态产品,即可直接消费的产出和服务,包括河流直接提供的食品、药品和工农业所需材料,也包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流通中得到体现。另一部分是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包括生物群落多样性、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功能。即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支撑功能,也是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包括河流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水分的涵养与旱涝的缓解功能;对于洪水控制的作用;局部气候的稳定;各类废弃物的解毒和分解功能;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养分的循环。此外,无论是高山大川、急流瀑布还是潺潺溪流以及荷塘秋月,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美学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心理依赖和审美需求。在历史长河中,河流自然遗产财富是几千年人类文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2、河流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河流是运动于时空之中的客观实在,它有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目的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地球系统中的生存,是在与其他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实现的,并以生态规律自发的作用进行适应性配合和调节,而且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淡水资源或者河流的效用价值,是以河流的健康生命为基础和前提的;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效用价值也就会消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生息的生命力也将逐步衰竭。人类社会一旦违背了河流的生存发展规律,对其过度索取,超过河流的承受限度,它就会对人类施以强烈的报复。近年来,气候异常,接连出现长江大水、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都与人类侵害自然、过度索取有关。当前,水利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表面上都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要使河流为全流域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就必须先使河流自身具有健康的生命形态,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保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流域可持续发展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有力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的统一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使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持续发展,保持流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河流的生命健康。以黄河为例,二十世纪以来,黄河的生命正在受到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严重影响,人们从喜忧参半的黄河流域发展进程中发现,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是一部征服、统治包括黄河在内的自然环境的历史,这种以“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自由”、“人类压倒自然”作为首要价值观念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使人类饱尝了“先污染(破坏)后治理”和不可持续发展的苦果,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不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方式不仅在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而且在破坏黄河流域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生命遭遇了严重的削弱和挑战。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使黄河不断受到断流和洪水等威胁,黄河流域出现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危机,这都是人类大肆向黄河掠夺索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自然和经济规律,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有效治理和系统管理,采用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文化的、教育的、宣传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措施,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依靠制度变革推进水利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从 “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坚持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使河流永葆生机和活力。 3、河流健康生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的健康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水是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的纽带和基础,只有实现人水和谐才能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因此,要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不仅确认河流(自然界)对人的价值,而且确认河流(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不仅要求流域人们相互尊重,而且要求人们热爱河流(自然)、尊重河流生命;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人与河流(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从河流(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大自然)的朋友,使河流的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一方面承认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源意义,把遵循生态规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承认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类社会应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保护自然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遵循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一次游山玩水,使我对水和石的和谐共处有了颇深的感触。 那瀑布奔流直下,一泻千里,冲积到潭里,渲出一弥水雾。 我顺瀑布下的小溪前行,看着那霸道的流水冲击着石头。不禁想到,总有一天水里的石头会被流水完全侵蚀,可它们却始终坚守在这里。我不禁诗兴大发,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美!也不免有些心疼,只希望石头能逃到岸上。 望着水愣神的当儿,我发现水中的石有的覆着幽幽的水草,有的里边躲着滴溜的小鱼。那石头多么俊俏!聪明的我也倏地明白了,水塑造了水中的石,而石又使水更有魅力。若没有水,石头该多么单调;若没有石,水中世界该多么乏味!这就像水造就了山的青,而山又成就了水的绿。水和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浑然天成。 水和石的和谐共处,塑造了一方唯美的境界,营造了一方生机勃勃的水生态世界,酿造了一方水土,一方人。 很自然地,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共处问题。人是贪婪的,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过度地对自然开发,导致大自然这个和蔼的老人发怒,他以各种自然灾害报复着人类,于是,台风、海啸、"厄尔尼诺"接踵而来。 人和自然从远古就和平共处。自然哺育了人类,人类更应保护自然。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像水和石一样,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感悟自然绿水青山何处无欣赏自然的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远离尘嚣,走进自然自然之境,心向往之

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文

大自然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各种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过分看重经济的发展,已对大自然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大自然正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问题,这给各种生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因此,为了使人类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早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中。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果说“禽流感”、“非典”等是自然对人类微观方式的警告,那么“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则是自然对人类宏观方式的警告,这些天灾都可能毁灭人类。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灾害。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概念[编辑本段]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编辑本段]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发展文明。所以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谐相处有什么好处[编辑本段]从抽象的角度说和谐相处可以带给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的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a)好的心态 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和谐相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件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这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b)新的思路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地方人和动物争地的故事和人与天斗的感动事迹。对于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制定很多的策略去执行、去限制、去管理但是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的死胡同……如果能和谐的相处,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此类的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c)全面的计划 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其计划来当然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怎样做到和谐相处[编辑本段]实际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准则不外乎以下几条:a)修身 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b)爱 爱身边的人,爱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同情心。c)当下 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造福身边的人、保护环境。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论文要结合实际写,多引用一些数据。可以去CNKI搜搜,好多类型。我也是昨天刚写过一篇,题目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祝你有好成绩。

大自然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各种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过分看重经济的发展,已对大自然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大自然正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问题,这给各种生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地威胁。因此,为了使人类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早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不停的演变中。这种关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阶段,即原始的农耕文明阶段,人与大自然是相对亲近的,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天人相分并对立”阶段,即近代工业文明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这一阶段以人类大规模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为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走向疏离;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阶段呈现出人对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和某种程度的复归。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果说“禽流感”、“非典”等是自然对人类微观方式的警告,那么“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则是自然对人类宏观方式的警告,这些天灾都可能毁灭人类。人类的科技发现、发明与发展,可能会降低天灾带来的危害,但不能根本消除这种灾害。人们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面对如此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着手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真正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国家,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要从制度上构建保护自然的屏障;对于企业,要合理处理生产废料和污水,要有长远发展眼光,切实做到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每一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并做好保护自然的宣传工作,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人类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确实做到保护大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论文题目

感悟自然绿水青山何处无欣赏自然的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远离尘嚣,走进自然自然之境,心向往之

概念[编辑本段]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编辑本段]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发展文明。所以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谐相处有什么好处[编辑本段]从抽象的角度说和谐相处可以带给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的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a)好的心态 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和谐相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件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这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b)新的思路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地方人和动物争地的故事和人与天斗的感动事迹。对于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制定很多的策略去执行、去限制、去管理但是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的死胡同……如果能和谐的相处,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此类的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c)全面的计划 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其计划来当然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怎样做到和谐相处[编辑本段]实际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准则不外乎以下几条:a)修身 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b)爱 爱身边的人,爱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同情心。c)当下 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造福身边的人、保护环境。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四月上旬,我去乡下玩。到沟渠边欣赏风景时,蓦地发现一条不知名的黑色的鱼正在追逐着几只可怜的小蝌蚪,其中一只已经被那条鱼吞下整条尾巴。心中怜悯,用枯枝赶走了鱼,救下小蝌蚪。因为村上要用水,沟渠里的水被抽得日日递减,不多久就要干涸,那时,鱼和蝌蚪都不能幸免。再三思索后,我捞起了那几只小蝌蚪。鱼已经不知去向,就不再多费心思了。  可当我把它们带回家后,遭到了老妈的极力反对:“不行!一个干干净净的家会被蝌蚪弄脏的!快把它们扔了!”“这怎么可以?难道要让它们被天敌吃掉吗?绝对不能扔掉!”“这个家不能有任何脏东西!”“蝌蚪是益虫!” ……经过激烈的争论,老妈向我妥协,但要留下蝌蚪,必须把它们放在阳台上。这我同意,让蝌蚪经历必要的大自然的考验对它们也是有好处的!  我把小蝌蚪们安置在阳台上的小水缸里,还特意放了些水绵、螺蛳和鹅卵石,尽量使环境与野外的一样。从此,我开始了“养蝌蚪之行”。为了能使蝌蚪正常生活,我翻遍了家里的大小养殖书籍,千方百计为蝌蚪创造有利的条件。每天早晨醒来后,我总要去看看蝌蚪怎么样了;一放学,换下鞋子就冲向阳台,与蝌蚪共同分享喜悦与忧愁。偶尔为蝌蚪换换水,天天给蝌蚪喂食——熟菜叶与少量熟蛋黄。毕竟水缸不同沟渠,不能进行循环,只有靠“人工循环”了——烈日当空,我把水缸挪到半遮阴的地方;倾盆雨下,我把水缸移到雨少下到的地方;热了,搬到阴凉处降温;冷了,放回屋里保暖……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其中两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虽然那后腿细细的,黑黑的,还不足两毫米,但挺精神。我分外高兴,一整天情绪高涨,从此越发地关心小蝌蚪了,希望它们早日变成小青蛙。  4月30号晚上赶回乡下,匆忙中忘了带小蝌蚪回去放生,一路上懊恼不已——这一呆就要五六天,小蝌蚪在家里怎么活呀?!越想越不敢想。到了乡下,我吃不下睡不好,一闭眼,满脑子是小蝌蚪,连做梦都想着回市里把小蝌蚪带来。也许是上苍可怜小蝌蚪,5月3号,老妈回市里拿东西,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她带回了我的小蝌蚪。当我再见到小蝌蚪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再仔细一看,天!都变成小青蛙了!只是尾巴还没有退化。我兴奋不已,围着看了许久,许久……  5月4号,在雨中,我带着小蝌蚪来到了河边。我轻轻地倾斜器皿,“小青蛙”、螺蛳以及鹅卵石缓缓入水。望着“小青蛙”们疾游远去的影子,心中隐约飘出一丝失落。风儿拂过,芦苇轻摇,水面轻漪,田野中的农作物沙沙作响。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中失落遁无,沉入回忆:4月2日,小蝌蚪来我家;4月25日,有两只长出后腿;4月27日……

1 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的3个主要特征: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 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 反之则应予摒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 既要推进人类发展, 又要促进自然和谐。主要表现在: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 推动型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 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 年6 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 年7 月4日, 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标志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 标志了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资源方面: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方面: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5 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 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发展观上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小论文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当人类第一次乘坐飞船从太空中回望地球时,不禁被它的美丽惊呆了——这颗被梦幻般蔚蓝色的海洋包裹着的椭圆形星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据天文学家推算,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大约有100万个星球可能像地球那样,拥有水并孕育着生命。但是,时至今日,人类还是没有发现哪个星球真正存在着生命。所以,地球这颗拥有海洋、陆地、岛屿,拥有森林、草原、飞禽走兽,拥有风霜雨雪、四季更替变换的星球,是目前我们人类所知道的并拥有唯一一块宇宙绿洲,也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在这人类的伊甸园里,大自然赋予我们诗情画意般的美景: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绿茵茵的草地,盛开的花朵,自由飞翔的鸟儿……然而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忽略了自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许多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甚至是“断子绝孙”的做法来实现的。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提高环保意识,不尊重自然,不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将会惩罚人类!试想,如果没有了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就没有了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了鸟语蝉鸣合奏出的悦耳“和谐音符”,没有了清澈的湖水和美丽的天鹅,艺术家还能够找到“美”的创作灵感吗?像《天鹅湖》那样荡人心魄的芭蕾舞还会出现吗?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类只有做到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同学们,让我们以人类的良知,人类的灵魂之“爱”去亲近大自然,保持大自然吧!

概念[编辑本段]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编辑本段]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发展文明。所以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谐相处有什么好处[编辑本段]从抽象的角度说和谐相处可以带给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的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a)好的心态 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和谐相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件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这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b)新的思路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地方人和动物争地的故事和人与天斗的感动事迹。对于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制定很多的策略去执行、去限制、去管理但是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的死胡同……如果能和谐的相处,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此类的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c)全面的计划 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其计划来当然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怎样做到和谐相处[编辑本段]实际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准则不外乎以下几条:a)修身 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b)爱 爱身边的人,爱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同情心。c)当下 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造福身边的人、保护环境。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论文要结合实际写,多引用一些数据。可以去CNKI搜搜,好多类型。我也是昨天刚写过一篇,题目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祝你有好成绩。

大学生应该调整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自然观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与自然对抗的基础上的。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要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就要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受这种陈腐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干旱等不好的自然现象。大学生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在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消费和享乐主义主导着人们的经济生活,一度被误导的快速消费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盛行。这种价值观把人的精神满足完全建立在物质消费的基础上,这是很不正常的。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它绝不是用之不竭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平衡负有责任。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数亿年形成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包括植物王国)都有一个继续发展的地方和权利。和谐有序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于某些生态系统来说,从破坏中恢复是没有几千年的。例如,一棵树的生长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森林被砍伐后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恢复。这个周期很长。早在两三千年前,当黄河晶莹剔透,白帆点点,黄河两岸长满了葡萄藤,郁郁葱葱时,阿房宫里山数百公里,美女胭脂香水跟河一样长,但是他们砍伐了所有的大树,从那时起,中原地区的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两千多年后仍未恢复,母亲变成了海河和河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在北方省份,如陕西、甘肃、青海、蒙古和新疆,由于过度放牧,甚至连草根和草坪都被牲畜吃掉了。“风吹草见牛羊”的美景也已经过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议论文题目

春天到了,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地,聚集在树枝上唱起了歌,声声清脆,宛如铜铃;一朵朵花儿奔放地开着,红的黄的,五颜六色,不时传来阵阵香气,唤醒了大地;一根根柳条绿了,一条条溪水清了,在那湛蓝的天空中,正飘荡着软软的白云,奇形怪状,满满的,都是春意。小鸟叫了,叽叽喳喳地,吵死了。我顺着这烦人的声音走在小道上。这些个恼人的东西就不知道体会一下人世的辛酸吗?一个劲地歌唱它们的春天,不知道我的春天早已萧索了吗?踢走脚边的易拉罐,我继续走,冲着不知道在哪里的声音大声喊叫,吵死了吵死了。我愤恨地捡起石头,朝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的方向扔去,企望能砸种什么东西。不过什么也没有,声音还在继续。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吵死了。街边的房子里,睡午觉的人也被吵醒了吧。这个世界太安静了,叽叽喳喳,太安静了。莫名的小道,怎么走也走不完,一条道走到黑了。什么味道。好香啊,是烤鸭吗?这四下里只有花草的小道上,会有烤鸭,笑掉大牙了。那是鱼干?鱼干可是个好东西。脆脆的,肉很肥呢。哎呀,总不至于是红烧肉的,这里只有花草啊。踢一踢脚底的泥,溅起一层灰,简直是掉进了宇宙的黑洞,鼻尖却始终萦绕着那阵阵香气。满出来了,香气满出来了,把黑洞填满,把心填满,连同天地,一丝不落。抬起头继续走,一直走。摘一朵白色小花,看它铺满这个世界,把我窒息其中。脚步从不停歇。跟着春天走吧。那是五彩斑斓的夕阳吗?简直是超级大的鸡蛋饼。就是红红的不太像,要是变成黄里透白就更像了。再加一点盐巴,恩,再加一点。尝一尝味道。真是不错呢。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在打蛋花的时候放些榨菜,那就真是美味了。我是不是太饿了,满脑子都是吃的,当然,如果一个人走了一整天还不饿的话,那就太奇怪了。我可不是生活在不用吃饭的星球上。不知道小王子是不是不用吃饭呢。走吧,继续走吧。也许刚冒出新芽的小树叶可以当饭吃。

概念[编辑本段]和谐相处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 为什么要和谐相处[编辑本段]我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然也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生存,更好的改善生活,更好的发展文明。所以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谐相处有什么好处[编辑本段]从抽象的角度说和谐相处可以带给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的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a)好的心态 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和谐相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件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这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b)新的思路 大家一定听说过很多地方人和动物争地的故事和人与天斗的感动事迹。对于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制定很多的策略去执行、去限制、去管理但是往往问题越解决越多的死胡同……如果能和谐的相处,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此类的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c)全面的计划 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其计划来当然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怎样做到和谐相处[编辑本段]实际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准则不外乎以下几条:a)修身 自我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b)爱 爱身边的人,爱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同情心。c)当下 现在就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造福身边的人、保护环境。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也是和谐的一部分。

四月上旬,我去乡下玩。到沟渠边欣赏风景时,蓦地发现一条不知名的黑色的鱼正在追逐着几只可怜的小蝌蚪,其中一只已经被那条鱼吞下整条尾巴。心中怜悯,用枯枝赶走了鱼,救下小蝌蚪。因为村上要用水,沟渠里的水被抽得日日递减,不多久就要干涸,那时,鱼和蝌蚪都不能幸免。再三思索后,我捞起了那几只小蝌蚪。鱼已经不知去向,就不再多费心思了。  可当我把它们带回家后,遭到了老妈的极力反对:“不行!一个干干净净的家会被蝌蚪弄脏的!快把它们扔了!”“这怎么可以?难道要让它们被天敌吃掉吗?绝对不能扔掉!”“这个家不能有任何脏东西!”“蝌蚪是益虫!” ……经过激烈的争论,老妈向我妥协,但要留下蝌蚪,必须把它们放在阳台上。这我同意,让蝌蚪经历必要的大自然的考验对它们也是有好处的!  我把小蝌蚪们安置在阳台上的小水缸里,还特意放了些水绵、螺蛳和鹅卵石,尽量使环境与野外的一样。从此,我开始了“养蝌蚪之行”。为了能使蝌蚪正常生活,我翻遍了家里的大小养殖书籍,千方百计为蝌蚪创造有利的条件。每天早晨醒来后,我总要去看看蝌蚪怎么样了;一放学,换下鞋子就冲向阳台,与蝌蚪共同分享喜悦与忧愁。偶尔为蝌蚪换换水,天天给蝌蚪喂食——熟菜叶与少量熟蛋黄。毕竟水缸不同沟渠,不能进行循环,只有靠“人工循环”了——烈日当空,我把水缸挪到半遮阴的地方;倾盆雨下,我把水缸移到雨少下到的地方;热了,搬到阴凉处降温;冷了,放回屋里保暖……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其中两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虽然那后腿细细的,黑黑的,还不足两毫米,但挺精神。我分外高兴,一整天情绪高涨,从此越发地关心小蝌蚪了,希望它们早日变成小青蛙。  4月30号晚上赶回乡下,匆忙中忘了带小蝌蚪回去放生,一路上懊恼不已——这一呆就要五六天,小蝌蚪在家里怎么活呀?!越想越不敢想。到了乡下,我吃不下睡不好,一闭眼,满脑子是小蝌蚪,连做梦都想着回市里把小蝌蚪带来。也许是上苍可怜小蝌蚪,5月3号,老妈回市里拿东西,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她带回了我的小蝌蚪。当我再见到小蝌蚪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再仔细一看,天!都变成小青蛙了!只是尾巴还没有退化。我兴奋不已,围着看了许久,许久……  5月4号,在雨中,我带着小蝌蚪来到了河边。我轻轻地倾斜器皿,“小青蛙”、螺蛳以及鹅卵石缓缓入水。望着“小青蛙”们疾游远去的影子,心中隐约飘出一丝失落。风儿拂过,芦苇轻摇,水面轻漪,田野中的农作物沙沙作响。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中失落遁无,沉入回忆:4月2日,小蝌蚪来我家;4月25日,有两只长出后腿;4月27日……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