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7:17:24

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

朋友,你看好吗,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传统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经济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发展模式是发展观念的具体体现。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这种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社会财富就会自然增长,经济会自然发展起来。而且认为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似乎是社会进步的惟一标志。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只考虑眼前的功利与实用,不顾及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不顾一切地掠夺资源,使经济增长的目标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社会两极分化趋势严重,忽视社会公平。显然,这种发展模式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也是个传统概念,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它侧重于供给的角度,强调量的增长。包括经济总量扩张、速度加快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中国原来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经济增长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尽管我国经过近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仍然很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快速增长的经济指标也掩盖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比如,近几年,由于投资与消费增长的不协调,造成大量新增生产能力闲置。再如,某些行业和领域建设过度扩张,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高消耗产品、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占主体地位。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12种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发达国家5~10倍。我国GDP占全球的5%左右,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1%。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其次,经济增长中大量资源被过度开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由于过度开发使某些重要资源出现了短缺,国外石油、铜、富铁矿、钾等大宗矿产资源进口数量逐年增加,中国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持续减少。这样,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将严重影响工业经济社会发展。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如果还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很难做到经济稳定增长。   最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带来利益上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增大,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尽管改革开放使我国个人收入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政府近几年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对称状况却未根本改观,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改善。      二、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它们存在内在统一性,它们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上存在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为了使广大人民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括社会效益的提高。这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   其次。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上存在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节约能源资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最后,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上存在内在统一性。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目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设计安排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目标,转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内涵的全面性为出发点,要求在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的目标是GDP的增长,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除了GDP的增长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同样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精神。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农”问题是首先要关注的大事。“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过高,不仅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上升缓慢,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不是缩小反而加大了。 每年在外打工的上亿农民,在城市处于最低阶层,工资水平极低。农民收入水平过低,不仅福利水平难以上升,而且导致其消费力极低,进而使得国内经济减少对外经济依赖性、扩大内需容易流为宣传口号。 要解决“三农”问题,一要创造条件让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减少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重;二是要用法律保障农民土地产权及土地收益,使农民进入城市拥有最基本的财富起点;三要确立农民公民权利,使得他们在自由迁移过程中不受到歧视,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受到公平的基本的教育;四是在上述基础上创造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制度环境与条件。 其次,目前市场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的状况已经改变。理由有二,一是中国解放后“婴儿潮”的人口35-50岁)基本上达到顶峰,劳动力人口增长将出现放缓;二是从东南沿海的情况来看,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开始转变为供不应求。 笔者以为,在今后的20年里,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将无法改变。一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尽管“后婴儿潮”时期的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但绝对量并不会下降;二是随着这几年国内基本教育及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国内劳动力人口的素质越来越高,而就业机会的增长远远低于劳动力人口培养的增长;三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肯定会让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四是只要从农民工十几年来的工资收益水平增长幅度十分微小、甚至于没有增长就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在未来一段时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仍然应该是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目标。 第三,国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与国内居民个人储蓄成倍增长,中国是否出现了资金过剩的格局?从近几个月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来看,遏制流动性快速增加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就目前市场的主流意见来看,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基本是外汇占款增长过快及居民储蓄过高的结果。对于前者,只要本外币市场分割、结售汇制度不改变,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放缓的。对于后者,国内外学界一直在以中国人的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说事,但实际上,在目前的人口结构下,无论政府如何来提倡消费,无论政府把储蓄利率压到再低水平上,国内居民的储蓄并不会因此下降。 目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过高,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在低利率政策下,无论政府采取多少行政性措施来压制这种过多的流动性,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此起彼落。当大量的流动性在市场流窜时,各种资产价格就会快速上涨。如房地产市场与股市都会如此。 第四,经济生活严重的制度性利益失衡,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在短期内向少数人聚集。比如,目前市场炒作严重的蓝筹股,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国有垄断性企业或政府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使得市场化不充分的行业。这些企业的好坏并非是通过市场竞争,企业努力的结果,而是通过政府垄断性政策轻易获利。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严重弱化绝大多数民众的劳动努力程度,也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上述都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基本认识,中国经济生活将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会更多。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在思想观念上,他们进入公司,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工作价值和个人价值得到肯定,获得周边的关注与赞赏,当然这也是青年群体必备的特征,在他们当中不乏有一些人好高骛远,但是自身能力又难以匹配工作期望,而且工作环境与预想的差距又有差别[易指做,]写

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1500字

关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小论文,首先先说说发展对外经济对我国的利弊得失,罗列好处,若干点,罗列弊端,若干点,比较好处与弊端、权衡那一种对民生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如何做,使人民得益。最后做出总结陈词结论。一千多字,很容易写出来的。

嘿嘿h h h h h

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我国由于对房地产的调控,引发经济的衰退,还有通货膨胀问题都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今年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最复杂的一年,引起的欧盟债务危机,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此外,在经济回升过程中避免出现所谓的“大起大落”和二次探底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所以现在谈金融危机结束。国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三个隐忧。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又进一步回升。而失业率的提升,对于经济回暖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我国的经济一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大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面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等问题,我们要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应对。

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1500字开头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的一种状态,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四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一、开发中的新进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初开始启动的,但实际上是在“九五”时期的1998年,我国经济应对普遍性供大于求为特征的通货紧缩趋势下,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为核心,拉动经济增长。按照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战略设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点仍是完善基础设施,以农村农电水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枢纽,周边高等级公路以及通信设施建设为核心。现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有了清晰可见的变化。   目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光缆通讯等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水利资源大规模的开发,铁路、机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一系列环保项目的上马已经进入大规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开始显现,投资逐年增长,比东中部地区分别高出6和3个百分点。   城市化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加快。在我国实施的城市化进程中,西部地区普遍出现了以新城区建设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为特征的城市规模扩张建设,城市化发展趋势具有明显的资源集聚特点,不仅基础设施投入呈现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兴产业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产业结构正处于转换而变动阶段,优势产业正在成长,各省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目前实际发展态势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外部竞争少,市场前景广,且市场需求具有持续性。如有特色的绿色畜牧农产品、稀有的矿产品及天然气水电、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风情的旅游业。这些资源的规模前景区外是无法竞争的。二是具有区域性垄断市场资源产业,由于地域辽阔特点,为其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一些产业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如西部的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由于运距使外部竞争者很难参与到某一区内竞争中来。同时区域内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大规模需求为这种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提供了长期的发展基础和本地性的区域垄断优势。这些都将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禀赋和发展历史阶段的投资不平衡。在自然禀赋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区域水资源极其丰富而土地资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二是体制资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广大农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经济、工业发展相脱离,地区城乡之间差距很大。三是历史投资发展的基础不平衡。如内蒙的钢铁、炼铝、军工、陕西的棉纺、甘肃的石化、军工、有色金属、棉毛纺、都是“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发展起来的。陕西、四川、贵州等省的电子、航空、汽车制造、家电都是“三线建设”时期而投资的。而青海、宁夏、云南、广西等地在那时几乎没有过战略性的投资。虽然这些工业的生产能力在过去的一些年内经过多次扩张改造,但根本的技术工艺未脱离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寿命,企业经济寿命已经完结。因此还存在着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资问题和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和人才资源利用问题。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民族众多,教育机会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与人均GDP水平呈负相关系,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人的科技知识文化素质太低,是贫困地区难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由于地、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机构改革中,由于没有财政转移支付,许多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缩减,许多偏远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义务教育,这将是影响西部农村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在西部许多老工业基地中,由于效益差、条件差、加之各级政府部门对落实人才的实质性问题重视不够,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谈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工业中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还存着许多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发展问题。   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生产能力增长的基础上,基本消除贫困实现充分就业,享受更好的卫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环境。一切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而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问题,人均差距较大。目前尚存在的农村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中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生态环境及人均居住条件、饮水问题的生存条件比较困难。      三、对未来发展中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因此在开发中要和国家的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发中不但要分阶段进行,更要注重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的战略问题。   各省区要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消减劣势。   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西部现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个百分点。而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西部地区的主要工业大多数都是围绕其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资源导向性的产业,在工业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现代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相对下降,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而技术、管理、信息、专利、品牌、网络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和创新人才的作用渐显其重要性。因此西部地区在工业发展中应培养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当地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注重人才培育和引进。在企业投资中,加强技术开发,强化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加快西部人才战略的研究与开发。   在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瓶颈。在西部开发中要重新审视和谋划教育培训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潜在优势变为巨大的现实优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先例来看,在世界发展史上曾经先后三次出现后进国家追赶先行国家发展的成功范例。如美国赶超英国,日本赶超美国,韩国追赶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的发展不仅是人均GDP的高速增长,更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加速积累。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确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把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转变。实行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人才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应加快多层次培训和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机制。要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应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贫困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而没有就业机会或就业不充分又是贫困的主要根源。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西部地区,广大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脱贫问题。而过去在“一五”、“二五”、和“三线”期建设的企业以及城镇居民贫困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政府要尽快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等建设。积极实施以工代赈,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政府要改善落后地区软硬投资环境,为落后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有利条件,缓解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地区居民生活福利差距,特别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活福利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是政府的政策行为,而发展的手段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平。政府的任务应做好开发中的制度环境改造,建立好法律基础,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自然环境。并制定好西部中长期及短期开发战略规划和优惠政策,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培育市场投资主体,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规范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和培养地方政府、企业及公民信用意识。建立维护地方形象与知名度吸引资本与人才。

关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小论文,首先先说说发展对外经济对我国的利弊得失,罗列好处,若干点,罗列弊端,若干点,比较好处与弊端、权衡那一种对民生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如何做,使人民得益。最后做出总结陈词结论。一千多字,很容易写出来的。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关于经济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

嘿嘿h h h h h

从2004年开始,液化气价格开始频频暴涨,广州的液化气依赖进口,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的人们增加了对管道煤气和蜂窝煤的需求。管道煤气与蜂窝煤的价格都有所提高,而且政府暂时不对液化气实行价格管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运用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我们得出了以下六点原因: (一)、根据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因此,当瓶装液化气的价格暴涨,甚至在9月份就达到82元/瓶的情况下居民们会减少对液化气的消费,并积极寻找其他方式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1999年—2000年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呈下降趋势,广东瓶装液化气的价格也一直走低,因此,居民们对液化气的消费比现在要多。 (二)、1、根据替代效应,即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更倾向去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较为昂贵的该物品。因为瓶装液化气与管道煤气和蜂窝煤是互为替代品,所以当瓶装液化气价格上涨时,居民们更倾向于消费价格较为低的管道煤气和蜂窝煤。因此,当瓶装液化气价格上涨时,管道煤气与蜂窝煤重新受青睐。 2、管道气与管道气的安装业务是互补品,因此,当管道气的需求量上升后,管道气的安装业务需求量也随之上升,这就正如汽车与汽油、左鞋与右鞋一样。 (三)、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当一种物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等相应变动的大小。瓶装煤气是生活所必需品,因此,即使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几乎不受影响。所以,我们认为瓶装煤气和管道煤气需求都缺乏弹性。 2、而且,大多数人在短期内难以调整需求,这也会是瓶装煤气的需求量在短期内仍不会随价格的上涨而大幅度减少 。 3、但是,由于管道煤气、蜂窝煤与瓶装煤气间存在替代效应,因此,当瓶装液化气价格上涨后,其需求价格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变大,需求量会有小幅度的减少。 4、由于我们在上文提到的燃料等必需物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因此,针对不同的顾客对管道煤气的价格弹性不同,广州市煤气公司分别对居民用户、非商业性公福用户、商业性公福用户实行价格管制,收取不同费用。 5、相关物品的价格、气候等特殊因素都能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正如材料中所提到的一样,受瓶装气价格、天气转凉等因素的影响,蜂窝煤还会热销,同理可知,管道煤气也是如此。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液化气价格的上涨引起了管道煤气和蜂窝煤需求量的增加,体现了需求的交叉弹性这一经济学道理。 (五)、1、政府的政策会对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当瓶装液化气价格上涨时,政府并没有采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供给商的心理,保证液化气的供给不出现大幅度下滑。 2、生产成本影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瓶装液化气价格之所以频频暴涨,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因此,液化气的生产成本影响了它的价格和供给。 3、获得投入品的难易程度影响供给量。生产蜂窝煤的煤店,除了国有煤店外还有不少私营、个体煤店,这些私营点蜂窝煤供应份额估计占广州市场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蜂窝煤供给充足。 (六)、1、政府对瓶装液化气价格实行价格管制——设置价格上限时,可能会出现有价无货现象。没有上限时的供求均衡点价格高于设置上限后的均衡点,供给量将会小于需求量,于是会出现市场供给短缺现象。 2、另外,政府干预供给和需求时,往往会造成浪费、缺乏效率和短缺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物价部门在深入调查液化气价格上涨原因后暂未打算干预气价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忧虑。 这是我刚写的微观经济学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展集约型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笔者分别从深化“三大融合”是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日期: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分析日期:2010-01-2703:24:58点击:0好评:0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html/china/html

朋友,你看好吗,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传统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发展经济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发展模式是发展观念的具体体现。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这种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社会财富就会自然增长,经济会自然发展起来。而且认为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似乎是社会进步的惟一标志。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只考虑眼前的功利与实用,不顾及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不顾一切地掠夺资源,使经济增长的目标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社会两极分化趋势严重,忽视社会公平。显然,这种发展模式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也是个传统概念,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它侧重于供给的角度,强调量的增长。包括经济总量扩张、速度加快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   中国原来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经济增长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尽管我国经过近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仍然很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快速增长的经济指标也掩盖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比如,近几年,由于投资与消费增长的不协调,造成大量新增生产能力闲置。再如,某些行业和领域建设过度扩张,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高消耗产品、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占主体地位。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12种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发达国家5~10倍。我国GDP占全球的5%左右,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1%。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其次,经济增长中大量资源被过度开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由于过度开发使某些重要资源出现了短缺,国外石油、铜、富铁矿、钾等大宗矿产资源进口数量逐年增加,中国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持续减少。这样,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将严重影响工业经济社会发展。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如果还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很难做到经济稳定增长。   最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带来利益上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增大,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尽管改革开放使我国个人收入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政府近几年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对称状况却未根本改观,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改善。      二、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它们存在内在统一性,它们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首先。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上存在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为了使广大人民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括社会效益的提高。这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   其次。科学的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上存在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节约能源资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最后,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上存在内在统一性。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目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设计安排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目标,转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内涵的全面性为出发点,要求在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的目标是GDP的增长,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除了GDP的增长之外,还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同样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的精神。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经济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

看你是要发表的还是毕业论文作为论文的一种形式,经济论文首先要具备论文的一般格式和逻辑范式,要符合学术研究的一般步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经济”二字,经济论文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经济生活,要对现实经济有透析、指导和预见意义。所以要写好经济论文需要在明确一般论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熟练而透彻的掌握相关经济学知识,才能透彻的分析经济问题,提出有现实意义的见解或理论。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是∶题目——作者姓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序言(或前言、引言)——正论(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讨论)——结论(或包括在正论中)——注释或参考文献一点的论文还包括论文提要,有的还包括谢辞。这是比较规范的学术论文要求,一般学位论文和规范的学术论文都应该包括上述结构内容,许多大学的学报所发表的论文也 是比较规范的,而有些学术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却相对自由些。

论文撰写步骤: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3、完成了哪些工作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三、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四、引言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1、研究的理由2、研究目的3、背景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5、作用和意义五、正文部分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