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议论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简介

发布时间:2024-07-13 04:18:14

议论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简介

如下:1、杨振宁:清华⼤学⾼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是跨世纪的伟⼤物理学家,在粒⼦物理学、统计⼒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程碑性贡献。他⼼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起向未来。2、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村村民。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张顺东和妻⼦李国秀⾝残志坚、⾃⽴⾃强,⽤奋⽃创造幸福⽣活,照顾年迈⽼⼈、抚养年幼孩⼦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故事。颁奖词:⼭对⼭来崖对崖,⽇⼦好⽐江中排,⽑⽵天⽣筋⾻硬,顺风顺⽔出⼭来。李家⼤姐⼈才好,张家⼤哥看上她。没脚⾛出致富路,⽆⼿绣出幸福花。3、苏炳添:中国男⼦短跑运动员,男⼦60⽶、100⽶亚洲纪录保持者。“中国飞⼈,亚洲之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100⽶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的成绩闯⼊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位闯⼊奥运男⼦百⽶决赛的运动员。决赛场上,苏炳添是⼀排⿊⼈中间唯⼀的黄种⼈,他再次打开10秒⼤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颁奖词: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4、朱彦夫: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当时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5、顾诵芬: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颁奖词: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2022全国十大劳动模范:1、许振超:金牌工人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胡双钱: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包起帆:抓斗大王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5、王顺友:马班邮路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6、吴登云:白衣圣人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7、陈贞:大眼睛天使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8、刘双燕: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9、黄大发:当代愚公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10、孙泽洲:九天揽星人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是彭士禄,杨振宁,吴天一,朱彦夫,苏炳添,陈贝儿,顾诵芬,中国航天人,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特点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的一对残疾人,付出平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养育一对儿女成长,还脱贫致富,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名言。

议论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2

1、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2、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3、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决赛场上,苏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间唯一的黄种人,他再次打开10秒大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4、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88岁,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当时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5、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2022全国十大劳动模范:1、许振超:金牌工人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胡双钱: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包起帆:抓斗大王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5、王顺友:马班邮路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6、吴登云:白衣圣人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7、陈贞:大眼睛天使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8、刘双燕:贫困群众的亲闺女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9、黄大发:当代愚公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10、孙泽洲:九天揽星人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如下:1、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明月共同途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杨振宁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2、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张顺东、李国秀颁奖词: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3、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秉心自超越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苏炳添颁奖词: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4、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慷慨是英雄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朱彦夫颁奖词: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5、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冲天鹏翅阔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顾诵芬颁奖词: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议论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为核事业献身【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推选评价】 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额倔强马兰。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绑着妈妈去上班【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推选评价】 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了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小心大爱捐器官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推选评价】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 ,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4、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卧底局长”为民谋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推选评价】 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分,用勤奋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5、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百十残童的老母亲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推选评价】 十四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遮风挡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6、张丽莉:冰雪为容玉坐胎 ——“最美女教师”  【颁奖词】别哭孩子,在你们最美的一刻,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为自己自插上了翅膀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你们明白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即使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推选评价】 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危机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世上一些崇高职业的本性,是由一个个杰出从业者的名字来不断刷新的,2012年的春天全国民众一起从北方天域重新读解了教师的含义,这含义只有三个字,叫“张丽莉”。7、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南沙守礁97个月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一块礁石;任凭风吹雨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大海,祖国的风帆永不沉没。【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沧海孤礁天气奇热、湿气重、盐分高,没有空调,缺淡水、缺蔬菜,人上礁没多久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有的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得了风湿站都站不起来,患上抑郁症的见谁都疯叫。李文波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他亏欠家里很多,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才知道母亲卧病在床已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他回家陪母亲仅10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推选评价】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整整坚守20年,他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就是中国军人的象征。  8、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事迹】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 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推选评价】 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与亲情。9、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用生命托举歼-15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事迹】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推选评价】1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战机起飞和英雄陨落,让我们心灵受到了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10、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事迹】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推选评价】 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 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2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她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合并成了大写的人。11、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抓获糯康  【事迹】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带着感动出发世界无时无刻不在给予我们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警醒着自己,激发我们的斗志,背负着希望走向前方。?我们怎么会体会不到感动呢?在运动会上,跑完长跑时同学递给你的一杯水;在你摔倒时,素不相识的人伸出一只友谊的手;在熬夜用功时,母亲悄悄给你端来的一碗热汤;走在街上时,见到扶持老奶奶过马路的红领巾们……他们总是在生活的不经意间给予我们莫名的感动,使我们感知这个世上的爱。我们怎么会体会不到感动呢?亿万学子的努力;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工人们无私的奉献;党的领导人对人民的关怀照顾;世界人民为了地球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我们都会被这些事所感动,让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我们怎么会体会不到感动呢?汶川地震,全国亿万人民落泪、默哀;当地受灾群众的顽强、战士的努力,使无数埋在瓦砾下生还的群众脱险,使受伤的群众得到安置……这些让我们一再为他们流下感动的眼泪,又在流泪中感到宽慰。?带着感动出发吧!因为感动,我们努力地向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看齐;努力做到让自己感动,就会让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的祖国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带着感动出发吧!每年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感动着无数人奋然前行,他们的不屈与执著,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因为感动,我们可以在困难中站起,在逆境中走出。二月的雪灾,四月的圣火传递,五月的汶川地震,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么!因为感动,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2008年奥运,从申请成功、火炬传递到全民喜迎奥运,我们一直在感动着,不正证明了这一个事实吗??感动让我们坚强,让我们进取,让我们奋发向上。“带着感动出发吧!”被感动的人和感动别人的人一同高呼。雕刻心中的天使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你凭着已有的一份良知和勇气无所畏惧的戳穿了中国股市的神话传奇,你凭着一份坚强和刚毅,以一颗聪慧之心感动了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你就是刘姝威,我心中的天使。今天,提一支笨拙之笔,在时间与社会潮流的冲刷中用一份自我感悟去雕刻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一颗敬佩之心,去雕刻出我心中的完美天使——你,一介学者,才华横溢,不为已而为公,我将用最奔放的笔墨,雕刻出你的聪慧。你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身居要职,却从不傲慢自居以知识才华之丰炫耀自我,而是用自己的才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以一篇六百字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发表在国家机密报刊上,震惊了整个商界,你凭着一份自信,无畏的告诉全社会:蓝田股份是空壳,即将破产。我的笔尖顺着你的言行在你胸间流淌,我看到了你眼中的自信与聪慧。我看到了你胸中的那份良知与勇气,我看到了你的肩上携刻着“责任”二字,奕奕生辉。力量弱小,却敢与神话抗衡,我将用最刚毅的笔墨,雕刻出你的勇敢。慕名的电话,威胁要你性命的一封封恐吓信,以侵犯蓝田名誉而控告你的法庭传票,你不为之所动,只是平静而坚定的告诉记者:“一名学者应该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应对国家百姓负责。”我的笔尖顺着你的言行在你的心间流淌,我看到了你无畏的勇敢,我看你了跳动的爱国心,我看到了你的世界中写满了“人民”二字。你不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你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但你却是我心中的天使,你有一颗为国为民的美丽心灵。你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你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你的存在,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情极笔止,我看到那个带着天使微笑的你站在日出的水平线处,久久眺望,远处冉冉升起的太阳,正慢慢将温暖的阳光,迎向这片东方的辽阔土地,浓烈中高考在即;而我也完成了对你的最后的雕刻。我一直也将永远坚信,我心中的天使你,一定会继续执着勇敢的飞翔在属于你的天空中,多远都不会累……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住在山东烟台的一个村落,老爷爷每顿饭吃的都是清粥小菜,17年几乎没尝到过肉味。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他慷慨地将靠拾荒的所有钱捐给了各国各地的贫困学子。自己最大的花销也是订阅报纸的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哪些孩子能上学,但是没有资金,需要帮助。  他资助学生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盛兰老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当他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这一捡就是将近17年。“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要是看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给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而且,他为了多捐钱给学生,自己孤身一人也不去养老院,因为这样,他每年可以拿到1800-2000的生活补贴,前不久,烟台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解到刘盛兰的情况后,直接派人给他送了六千块钱,“推不掉,我收了,但在收条上按了手印,然后就全捐出去了。”  是啊,刘盛兰老人用他的崇仁厚德,他的执着,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我的内心同样被深深打动了,看着电视画面上老人对自己的极度“吝啬”,房子是破旧的,室内是极其简陋的,吃的也已不能再俭朴。可是他却用自己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一分一分,汇集成一片大爱的海洋,他将自己朴素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困难学子。多么华丽的辞藻在刘盛兰老人的事迹面前也显得格外苍白。刘盛兰老人那做好事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议论文

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张定宇,陈陆,张桂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王海,汪勇,谢军,叶嘉莹,毛相林、国测一大队。张定宇【人物事迹】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颁奖词】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陈陆【人物事迹】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颁奖词】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张桂梅【人物事迹】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经多方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人物事迹】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江西南昌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如今,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颁奖词】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王海【人物事迹】抗美援朝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汪勇【人物事迹】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为让医护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颁奖词】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谢军【人物事迹】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颁奖词】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叶嘉莹【人物事迹】20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叶嘉莹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颁奖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毛相林【人物事迹】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颁奖词】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国测一大队【人物事迹】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颁奖词】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编写800字这样的议论文是需要搜集很多相关资料,耗费很多脑力和时间的,所以很难有人为你义务编写的,建议你增加提高悬赏分,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知道网友的关注和帮助,使问题很快顺利得到解决。

议论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高中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为核事业献身【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推选评价】 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额倔强马兰。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绑着妈妈去上班【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推选评价】 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了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小心大爱捐器官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推选评价】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今天,当我们怀着悲伤,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 ,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生命与另外的生命合二为一仍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4、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卧底局长”为民谋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推选评价】 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分,用勤奋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5、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百十残童的老母亲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推选评价】 十四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遮风挡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6、张丽莉:冰雪为容玉坐胎 ——“最美女教师”  【颁奖词】别哭孩子,在你们最美的一刻,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为自己自插上了翅膀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你们明白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即使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推选评价】 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危机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世上一些崇高职业的本性,是由一个个杰出从业者的名字来不断刷新的,2012年的春天全国民众一起从北方天域重新读解了教师的含义,这含义只有三个字,叫“张丽莉”。7、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南沙守礁97个月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一块礁石;任凭风吹雨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大海,祖国的风帆永不沉没。【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沧海孤礁天气奇热、湿气重、盐分高,没有空调,缺淡水、缺蔬菜,人上礁没多久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有的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得了风湿站都站不起来,患上抑郁症的见谁都疯叫。李文波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他亏欠家里很多,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才知道母亲卧病在床已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他回家陪母亲仅10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推选评价】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整整坚守20年,他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就是中国军人的象征。  8、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事迹】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 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推选评价】 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与亲情。9、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用生命托举歼-15 【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事迹】罗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推选评价】1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战机起飞和英雄陨落,让我们心灵受到了同等的震撼,罗阳是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情怀的高度凝聚,是两弹一星元勋的精神后人,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10、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事迹】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推选评价】 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 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2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她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合并成了大写的人。11、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抓获糯康  【事迹】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用善良感动中国——白方礼 有这样一个人,他节衣缩食,天天靠拼命骑三轮车过活,过着近乎乞丐般的生活,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用一天一天攒下来的微薄积蓄,连续不断地为300多名贫困学生捐助35万元!他,就是令天下所有人感动的白方礼老人。 白方礼老人出身贫寒家庭,从十三岁起就给别人打工赚钱,后来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三轮车夫,每天起早贪黑的拉客,几乎到不要命的程度,也才挣不过二三十元钱。衣服,是捡的,生活用品,也是捡的。老人却还开心:“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当老人听闻许多大学生因学费不足而辍学在家时,他便下定决心,一定得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从此,白方礼老人干活更卖力了。一晃二十余载,往日的壮小伙已然成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但他还是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拉客,捐款。靠自己微薄的收入,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为多所学校、希望工程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当人们为白方礼老人的事迹感动,又无不为社会上的另一些人感到耻辱:那些只为自我利益,贪婪而碌碌无为的官员,干部;还有那些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在医疗界乃至社会频频做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更有那些拥有巨额财产,却只图一己享乐,向他人炫耀,而不顾同处一个社会的穷困人的有钱人们……更有甚者,一小撮屡屡制造出社会丑闻,遭到道德的谴责“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年纪轻轻,家财万贯,却不知珍惜、不求上进,做社会有用的人,反而醉生梦死!没错,中国有财有势的人并不少,但是缺少的,是像白老一样善良而乐施好善的美好心灵!没错,白方礼老人在泱泱中国中是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微小的,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这么伟大,让人震撼,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让我,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假若中国十三亿人,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权利财力,每人都只捐出几元钱,那么社会上便会得到数十亿元的捐助!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钱财,让我们传递着白方礼老人的执着,传递着白方礼老人带来的温暖,带着白方礼们给我们的人间温度的升华,走进和谐社会的新春天!参考资料:他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CCTV的冷漠评委 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倒为此挺开心,曾对人说:“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今儿捡一样,明儿捡一样,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几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一年365天,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早晨6点准时出车,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    他曾在夏天路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由于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发高烧到39摄氏度的情况下,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更有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年事已高,冬天里他常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四处跑。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角两角零币攒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而这样的一幕老人坚持就是十多年,不曾间断…………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的动机,也是20年里老人辛苦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最后,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在病房里对前去看望他的孩子们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今年逝世时留下的最后的遗产。   如果你还不曾为这些简单的话语动容,那么,还有一个数字请你记住,在这个老人逝世的时候他已经93岁了,从74岁的暮年开始至90高龄,他不曾有一天如其他老人那样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在大街上比一个壮年人还拼命的拉三轮,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那些孩子,那些他毫不认识的孩子们有钱可以上学,可以在教室里安逸的上课。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耄髭之年还坚持二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拿出很多前来助学的人也很多,常见于报端银屏。排出那些借捐助之名得慈善虚名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真诚的拿出钱来捐给偏远的孩子,甚至有成千上万或者者比尔一样富可敌国的捐助。      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人是乞丐身无分文把乞讨得来的2毛钱分了1毛钱给另一个乞丐。这三人中谁比谁更让人感动呢?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第三者。那么真诚那么纯粹。      在老人的周围,反衬的是一帮尸位素餐酒囊饭袋碌碌无为的官员,还有那些富裕的却只图一己享乐不问天下穷困的有钱人们。这是责任和良知的最好体现。 善良的人们,请不要吝惜你的泪水,让我们在老人卑微的身影里俯下身去。老人是平凡的,甚至是可怜的。在媒体发现他之前,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以一己之力捐资助学的情怀。这是怎样的一颗心阿,是怎样的默默无言却又光辉灿烂。      可是,老人今年却没有被评选上《感动中国》人物,当白岩松煽情的语调加上令人感动的音乐里,十个人物在光鲜华贵全国瞩目的颁奖舞台上展示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每一个观众感动落泪的时候,人们的良心却沉默的遗忘了这个已然离我们远去的老人。      还记得这并非第一次的落选,去年感动中国的提名里也有老人的名字,可是,今年延续去年相同的失落。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里这是怎样一个老人,至少在他为之奉献的津门,万千的百姓为他的离去而感动着悲伤着。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而如此伟大可敬的老人两次被提名CCTV感动中国人物的提名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落选,让人感到CCTV是在真正的感动中国还是在做秀 !至于那些投票,在实际的操作里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当人们将词组一一连线后,展现出来的是老人伴着坎坷、误解、坚持与慈爱的一生。他,就是白芳礼。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LJ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有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曲线吗?你有能力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让无数的少男少女对你产生浪漫朦胧的遐想么?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坐过宇宙飞船翱翔过宇宙吗?你享受过走下飞船后,那无边的花海和雷声鸣般的掌声吗?你只是一个小学都没上过的三轮车夫,怎能与我们的航天英雄相提并论? 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你是一个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吗?你是一个在医疗界频频作出高姿态,仿佛圣人般能呼风唤雨的资产家么?你的唯一的财富只有那区区20几万,而且还散给了千千万的的贫寒学子。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CCTV感动中国的优美歌词让人为之无限憧憬和联想,但是在C C T V 的评委或者说在 C C T V后台的一些领导眼中,只有伟大的航天员,只有华丽的舞蹈家才能或者说才配感动中国。感动这个词和三轮车夫,社会底层人民和穷光蛋这几个词语是一点关系也沾不到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 当我们的社会高层已经习惯用”伟大“这个词语来衡量什么叫做感动,当我们的春节晚会已经开始只为上层人士服务,当从提问幼稚园孩子你将来想选择什么职业得到的回答是明星大老板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已经一丝丝的被急功近利和奢华浮躁所取代。 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又无情的把这微弱的希望扑灭。不,央视扑灭的不是白芳礼的个人荣誉的得失,已经远在天堂的老人不会再计较这些尘世的虚名,央视扑灭的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无私和平凡已经不在,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评选已经过去,结果不能更改。还记得《南方周末》99年的新年献词里有这样的两段话: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老人二十年的支教生涯难道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吗?      察看过去的纪录,《南风窗》评选白芳礼作为年度人物;在不少论坛里,也可以看见网友的追念;老人辞世后的追思会,有天津万人参加;南开大学的BBS里,有很多人在为老人鸣不平……有这么多人记得老人,也许也就足够了。《感动中国》又能说明什么呢?作为中央媒体,我只感觉到她日渐下降的权威,整个日渐庸俗的媒体圈除了娱乐大众就是愚弄大众,除此,还说什么呢?      只是但愿,在这个善于遗忘的社会里,白芳礼的故事不要被人轻易的淡忘,和那些记入历史的人物一样,永远的被我们记住,我们的国家,在一个角落里有这么善良的一位老人。      对于老人自己来讲,他的付出,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有谁来关注。 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虽然,也许包括他自己,都会对这种天真的善良不被承认而黯然。) 斯人已去,唯愿平安!纠缠于此的所有争论,已变得没有多少意义。   在我的心里,老人是应该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因为老人深深的感动了我,还有我身边的很多人。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住在山东烟台的一个村落,老爷爷每顿饭吃的都是清粥小菜,17年几乎没尝到过肉味。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他慷慨地将靠拾荒的所有钱捐给了各国各地的贫困学子。自己最大的花销也是订阅报纸的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哪些孩子能上学,但是没有资金,需要帮助。  他资助学生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盛兰老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当他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这一捡就是将近17年。“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要是看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给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而且,他为了多捐钱给学生,自己孤身一人也不去养老院,因为这样,他每年可以拿到1800-2000的生活补贴,前不久,烟台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解到刘盛兰的情况后,直接派人给他送了六千块钱,“推不掉,我收了,但在收条上按了手印,然后就全捐出去了。”  是啊,刘盛兰老人用他的崇仁厚德,他的执着,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我的内心同样被深深打动了,看着电视画面上老人对自己的极度“吝啬”,房子是破旧的,室内是极其简陋的,吃的也已不能再俭朴。可是他却用自己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一分一分,汇集成一片大爱的海洋,他将自己朴素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困难学子。多么华丽的辞藻在刘盛兰老人的事迹面前也显得格外苍白。刘盛兰老人那做好事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相关百科